多晶铸锭工程多晶硅片硬质点解决建议.doc_第1页
多晶铸锭工程多晶硅片硬质点解决建议.doc_第2页
多晶铸锭工程多晶硅片硬质点解决建议.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般而言,硬质点指的就是碳化硅吧,那么在铸锭炉中它是如何形成的呢?有何分布规律可循?硬质点的存在严重影响硅锭的合格率,有何办法可以解决呢?请大家踊跃发言探讨。硬质点指的就是碳化硅,硬质点片即所谓的线痕片。来源2个方面1)硅材料的含碳量高2)炉子的热场碳的挥发 但是如何形成机理不清楚,请大家发言 根据我的理解:C的分凝系数为0.07,远小于1,铸锭好后,C应该集中在顶部,锭子中心按道理含碳量很低,不会出现晶粒比较大的SIC, 该物质是否在长晶阶段生成,还是在退火和冷却阶段由于扩散进入到中部的?近段时间,铸锭后,红外探伤未有大的影阴区,但切片后,有一些线痕片,报告为硬质点片,郁闷啊?;疑问 ;疑问 ;疑问 ;抓狂 ;抓狂 ;抓狂 C的来源:热区,硅料SiC的分布及形成:硅锭顶部,硅料内部炭排杂到顶部,热区炭的落入。硅锭内部,炭浓度高的区域由于固态扩散在长晶过程中形成大颗粒SiC,这些C来源于硅料中剩余的炭及表面SiC溶解的C。 请教beyya 大侠先生:1)DSS450 炉子顶部装了CC板,热场使用还不到3个月,铸锭用的80%的原生硅,问题在何地方? 2) 与炉子分凝及工艺长晶时间和冷却时间有关系吗? 发表于 2009-5-14 09:31 |只看该作者 个人理解:多晶锭中的硬质点主要为SIC和Si3N4杂质,主要聚集在顶部10 mm范围内;硅锭内部的硬质点为SiC。一般来说,多晶硅锭中多少都会有点硬质夹杂,我们铸锭的主要目的就是减小SiC硬质点的数量和大小,主要是不影响切片就行。除了对原料进行控制之外,转述他人的一些解决方法:1)在装料后执行严格的开炉程序以排除氧和水分,因为它们可以和石墨件反应生成CO溶于硅熔体,使得碳含量增加; 2)将石英坩埚和石墨托隔开或选取适当的气流方式使CO不能到达熔硅表面,减少晶体生长过程中的碳污染; 3)尽量缩短硅锭生长周期,以抑制SiC的长大和聚集,它们在较细小、未聚集的情况下不会对硅片切割生产造成危害。4)热场采用二硫化钼涂料进行覆盖希望对大家有用。 回复 引用 举报 返回顶部 简单归纳一下1) 减少硅料的碳浓度,即用含碳量低的硅料 当硅中的C含量在1.26E16(0.1ppmw)-1.26E17(1ppmw)时,硅锭中,很少的SIC夹杂。 当硅中的C含量超过6.3E17(5ppmw),在硅锭中明显会有SIC 生成。因为C的浓度超过了SI对C的饱和固溶度。在高温长晶状态中,以SIC析出。2)对于铸锭炉合理控制长晶时间(我的理解为加长长晶时间),提高C的分凝能力,使C杂质集中在硅锭的顶部最好。3) 热场不能掉C,污染硅料。 发表于 2009-5-18 22:41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yxsheng 于 2009-5-14 09:31 发表 个人理解:多晶锭中的硬质点主要为SIC和Si3N4杂质,主要聚集在顶部10 mm范围内;硅锭内部的硬质点为SiC。一般来说,多晶硅锭中多少都会有点硬质夹杂,我们铸锭的主要目的就是减小SiC硬质点的数量和大小,主要是不影响切片就行。 . 看起来很有道理 发表于 2009-5-22 13:54 |只看该作者 最近看过一些探伤的图片,发现晶锭的上部出现阴影的情况较多,不过多以大阴影为主。有可能是SIC聚集在一处而造成的么?如第一,二图示而在中部出现的杂质点除了微晶以外都是以小点出现的。所以如果是SIC的话出现在晶锭中部的几率应该比较小吧?图二 8楼的大哥说用热场采用二硫化钼涂料进行覆盖网上所说“二硫化钼的化学式MoS2,熔点1185,密度4.80克厘米3(14),莫氏硬度1.01.5。1370开始分解,1600分解为金属钼和硫。315在空气中加热时开始被氧化,温度升高,氧化反应加快。二硫化钼不溶于水,只溶于王水和煮沸的浓硫酸。”不知道热场覆盖是什么一个概念,请指教 顶楼上。热场覆盖是个什么工艺概念? 发表于 2009-6-1 11:24 |只看该作者 大家还应当注意到另外一个问题,如果已经在常温状态下形成了碳质结构的微颗粒在装料,装炉的过程中掉入材料中,那么. 发表于 2010-9-19 15:10 |只看该作者 气体纯度也是要注意的一个因素。如保护气体不纯,含有CO也会导致SiC的产生 发表于 2010-9-19 20:09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硅锭内部的硬质点大部分还是长晶阶段非平衡热力学的结果。因为铸锭过程中,原料中C的过饱和几乎不会出现。 yxsheng at 2011-3-01 14:41:32 仅就第1点回答:可以在装好石墨护板后来一次空炉煅烧。尽量多抽气。shihaihui7433 at 2011-3-04 15:36:51 第二点,可能出现坩埚污染iambee1234 at 2011-3-06 10:05:12 第一点,怀疑是石墨部分纯度不够,有扩散。如果原因是这个,会逐渐好转。空炉煅烧是有效的方法,赞同。第二点,需要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分析,坩埚污染不如说是涂层的纯度不够,几率很小。怀疑是料(有重摻混入)或者非原生多晶的电阻率取值问题。如果全部采用原生多晶且计算毫无问题,考虑两个原因:1装料时的污染和N型杂质含量太高(几率小,且认定你是P型锭),2测试问题第三点除了上述质量参数外还有硬质点、阴影、裂锭等影响产量的因素,晶粒大小等影响转换效率的因素。更多的因素一般很少关注wendy7619 at 2011-3-07 11:02:17 谢谢楼上诸位的回答已采取空炉锻烧关于第二点全部是用原生多晶,且是p-type没错阻值设定原本是3 加入低阻硼片算出的量去参杂结果做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