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职业危害_第1页
护理职业危害_第2页
护理职业危害_第3页
护理职业危害_第4页
护理职业危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护人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手术室 吴凤娟,前言,职业防护安全是近来医务人员特别是护理人员越来越关注的话题。护理人员工作在临床第一线,与病人接触最为密切,职业暴露的危险最大。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职业感染机会更多,要采取防范措施,减少职业危害!,职业危害与职业暴露,职业危害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或职业相关疾病的各种原因,包括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职业暴露流行病学中将职业危害称作职业暴露医务人员及有关工作人员,在从事医疗护理及相关工作的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等血源性传染病感染者或随带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黏膜,或者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以及吸入具有感染性的气溶胶或直接接触了传染性物质而暴露于某种传染源的情况。,我国血源性感染控制与消毒相关规范,预防慢性血透病人感染传播建议(CDC2001)暴露于HIV医护人员管理指南和预防(CDC1998)口腔科感染控制规范(1993)医护人员感染控制规范(CDC1998)消毒技术规范(2002/11)医院感染管理办法48号文件 提高医务人员对血源性感染危险的意识!,5,医护人员的职业危险,医院感染社会感染性疾病,双重威胁,医务人员,传播,病人家庭成员其他医务人员社会接触人员,医护人员的职业危险,HIV在医务人员中的感染,传染病的流行趋势整体健康状况医务人员总体健康状态决定接触时被感染的可能性HIV/HBV/HCV在病人群体中的普遍性接触的频率接触感染风险后的快速自我保护措施,取决于,医护人员的职业危险,来源 : Simonsen L, et al,Unsafe injection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and transmission of bloodborne pathogens:a review.Bull World health organ,医护人员的职业危险,医务人员患血源性传染病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 被刺伤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80,医护人员的职业危险,医护人员的职业危险,U.SEPINET,199563家医院,3552例事件,医护人员的职业危险,内容提要,生物性危害因素与防范,1,生物性危害因素,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如果保护措施不完善,经血液及接触传播疾病的感染率就会增加。最常见的有乙肝、丙肝、艾滋病、各种性病等。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葡萄球菌、肠球菌等也可由患者传递给医务人员。,生物性危害因素,传播途径:各种血液、伤口感染性分泌物、阴道分泌物、羊水、胸腔腹腔积液等含有较多病毒。 病房及手术室工作节奏都快,频繁使用锐器,工作间狭小等因素都可能造成工作场所中的针刺伤或锐器伤。 病人的血体液喷溅到眼睛或接触到破损皮肤,受感染的机率也会增加。,职业暴露经血传播的特点,发生暴露后感染 HBV的几率: 2-40%,HCV的几率:3-10% HIV的几率:0.2-0.5% 国外研究证实:HBV感染率高于HIV感染率55倍,高于HCV38倍。只需0.004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 感染HBV 医务人员感染HBV是普通老百姓的5-6倍。,如何防范,病人入院前应完善病人的各项检查与化验 ,各科室做出合理安排。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接种相关疫苗。 医护人员在给病人做各项检查前应自我检查,皮肤破损者注意防护。 如需手术者术前、术中要做到防护措施。 正确处理各种锐器、引流物、分泌物等.,2009年12月1日实施的”医院隔离技术规范”中规范了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和要求所有的病人均视为具有潜在感染性病人,即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液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标准预防的核心内容,要防止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又要防止非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强调双向防护,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一旦接触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应当立即洗手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戴手套,18,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一),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口罩、防护眼镜或面罩。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19,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二),防护技术包括,帽子 口罩 手套防护镜、防护面罩防护鞋隔离衣防护服洗眼装置射线激光防护装置,双层手套可以降低暴露风险如果皮肤有伤口,可在戴手套前用敷料保护伤处。记住:手套没有百分之百不渗漏或不破损的脱掉手套后立即洗手手套不能经洗涤后除掉污染,一旦被污染、刺破或损坏,应立即更换,关于手套,戴手套是否能预防锐器伤发生?,不能,但:发生医疗锐器伤时,戴一层手套可减少50以上的接触血量戴两层手套则会减低70的接触血量特别是在使用实心锐器时,戴手套的防护效果更好,医用防护口罩( N95口罩),能阻止经空气传播的直径5m 感染因子或近距离( 1m) 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而发生感染。过滤95%颗粒,对病毒有阻隔作用,用于结核、水痘、麻疹等防护效果最好,用来避免佩戴者被感染。,外科口罩,能阻止血液、体液和飞溅物传播,医护人员在有创操作过程中佩带的 口罩。标准的外科口罩分3层:外层有阻水层,可防止飞沫进入口罩里面;中层则有过滤层,可阻隔90%的5m的颗粒;近口鼻的内层用于吸湿。,纱布口罩,保护呼吸道免受有害粉尘、气溶胶、微生物及灰尘伤害的防护用品。防病毒效率低,并且厚重、闷热、与面部密合性差。 防病毒过滤效果只有20-30%,避免导致针刺伤的危险行为,要求每一位操作者要按安全程序使用锐器,正确处理针头(1)避免将用过的针头再套回针帽,国外众多研究一直表明:套回针帽和针头毁型是最容易导致针刺伤的情形,51. 8% 的护士在套回针帽时受过伤,47. 7% 的护士在毁型的过程中受过伤.任何时候不要弯曲或剪割针器,手持针头或锐器时不要将锐利面面对着他人; 手术刀片不可直接用手装卸;传递手术剪、刀应采取无接触传递;将患者的血液或体液标本从注射器注入标本容器后,针头应在第一时间内放入锐器盒;禁止将针头等锐利废弃物同其他废弃物混合在一起,以免被刺伤。 有条件的可使用安全的注射工具(如无针系统和回缩针)用于静脉连接,,不要用力将锐利器具放入已经过满的容器不要将手指伸入容器内不要使手指露在手套外面手套不要反复使用或戴着手套洗手,不安全的行为, 你有吗?,意外损伤的处理,迅速脱去手套,排除血液,流动水冲洗伤口,用0.5%碘伏、75%的酒精消毒污染伤口。,在2448小时内注射相应免疫球蛋白。,针刺、刀割伤,同时立即汇报感染管理部门,做好登记工作!,事后预防措施,对于 HBV 易感者受到 HBV 污染的针刺伤,24 h 内接受注射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球蛋白,并进行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全程免疫),有效率达 75%。对于被 HIV 污染的针刺伤应使用预防性用药,服药时间原则上越快越好。 根据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最好在4 h 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 h,即使超过 24 h,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在暴露后第 4 周、第 8 周、第 12 周及 6 个月时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虽然完全避免事故是不可能的,但事故与你的操作确有很大关系。操作水平影响着你的病人、你自己和在你工作环境中的任何一个人。,物理性危害因素,现代化的医院需要依靠大量先进的医疗设备,如电子腹腔镜、X线机等,特殊的工作环境也会带来物理性伤害。,原因,物理性危害因素,噪声 病人及家属大声喧哗、操作车轮的摩擦、麻醉机的声音等。90分贝引起内分泌、心血管 听觉系统的生理变化,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反应迟钝、情绪急躁、注意力不集中、失误增多,不利于团队的合作,影响正常工作。紫外线 皮肤、粘膜产生刺激和损害放射线 X光射线可导致癌、遗传和血液病等。女性生殖系统致癌率增加30% 电器伤 电器设备,如高频电刀、 骨钻、 无影灯、 各种监测仪器等 ,会因短路、 漏电、 触电而发生事故。,噪声危害防范,防噪音设施。易摩擦产生噪声的物件经常清洁、上 油。避免人为因素。,紫外线.臭氧危害防范,加强防护意识。正确安装灯管。做好自身防护。避免有人状态开机。加强室内通风。,放射线危害防范,安装铅板。穿防护服或暂时回避。缩短照射时间、增加距离和利用辐射屏蔽 。加强设备检修和维护 受孕者也应减少与X线的接触机会。,电器伤危害防范,掌握安全用电常识 ,按规程操作。专业人员检修手术室专用线路和电路。仪器设备使用完毕 ,应先切断电源再行整理 。,化学性危害因素,化学消毒剂能挥发,全麻药物能弥散,腹腔镜术后CO2残留,均造成手术室空气污染。,原因,化学消毒剂,麻醉废气,其他,化学性消毒剂,2、化疗药物 肿瘤手术使用。在配制药物时,会吸入含有药物的气溶胶,或药液沾染皮肤。虽然剂量小,累积作用可产生远期影响,如白细胞减少、自然流产率增加等,致畸、致癌等危险系数也相应增加。3 麻醉废气 使用半封闭式或封闭式麻醉装置,但仍有许多麻醉废气直接或间接排放在手术室内。麻醉废气主要是氨氟醚、异氟醚等,它们可从麻醉机的面罩活瓣、螺纹管等衔接处漏出,污染手术室的空气。吸入较高浓度的麻醉气体会引起流产。,麻醉废气,工作在手术室中妇女的自然流产风险增加30,暴露于麻醉废气的医师其子女先天异常的风险增加男性和女性肝脏疾病的风险增加了大约50,女性的肾脏疾病风险增加了30,患宫颈癌的风险增加。,麻醉废气挥发原因,最常见的情况是当病人断开麻醉回路时没有关闭所有流量控制阀或者挥发罐。麻醉挥发罐内注药也会导致手术室内污染。1 毫升液体的吸入麻醉药在室温下将挥发成近200ml气体。,麻醉废气挥发原因,麻醉气体输送、排除和废气清除系统中的气体泄漏。从体外循环回路出来的气体无独立的清除系统。一旦麻醉气体溢入手术室,麻醉气体清除就靠手术室内通风系统。,48,二氧化碳废气,二氧化碳在正常大气中的浓度为0.03%0.06%,浓度达5%时可引起呼吸短促和头痛,10%时可引起意识模糊 。长期吸入二氧化碳超标的空气可出现心率增快,困乏等 。 二氧化碳存在协同作用。浓度增高与室内细菌总数、一氧化碳等呈正相关。,防范措施.消毒剂,避免直接接触,盛放容器密闭,残气排放彻底,定期检测监控,沾染后正确处理,取消甲醛熏蒸,防范措施.化疗药物,配制技术熟练,减少药液污染,操作后处理,沾染时处理,改善环境,加强管理,防范措施.麻醉废气,使用安全吸入麻醉药,建立麻醉废气清除系统,关注麻醉操作常规,医护人员的健康检查,使用密闭面罩,通风系统效率高,心理性危害因素,急速行走,精神紧张,心理疲劳,手术种类多,技术要求高,偏头痛、神经衰弱、痛经、下肢静脉曲张、胃下垂、腰肌劳损、颈椎病,心理性危害防范,加强自身修养,合理安排工作,自我调节,提高业务水平,妥善处理各种关系,加强体育锻炼,医护人员身心健康的维护,无私的奉献精神是保证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