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第一章 解表药,【概 述】,【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概 述,解表药,【概 念】,【药 性】,【功效及主治】,【配 伍】,【注意事项】,【分 类】,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概 述,解表药,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 效,常用于治疗外感表证的药物, 称解表药,又叫发表药。,解表药:, 概 念:,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解表药,主入肺、膀胱经。,药性:,概 述,本类药物大多味辛,质轻,,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概 述,解表药,3、部分解表药能够有止咳平喘作用,可用于喘咳。,功效及主治:,1、主要具有发散解表作用,主要适用外感表证。,2、部分解表药利尿退肿,可用于水肿。,发汗解表 散寒解表/发散风寒祛风解表疏散风热,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概 述,解表药,6、部分药物兼有消疮之功,可用于疮疡初起 兼有表证者。,功效及主治:,4、部分解表药能够透疹,可用于麻疹、风疹。,5、部分解表药有止痛之功,用于风湿痹证, 肢节疼痛者。,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概 述,解表药,3、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应用发散风热药 配伍清热解毒药。,配伍:,1、据四时气候变化。,2、根据患者体质的不同。,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概 述,解表药,1、使用发汗力较强的解表药时,用量不宜过 大,以免耗伤阳气,损及津液。,注意事项:,2、表虚自汗、阴虚盗汗以及疮疡日久、淋证 、失血患者,虽有表证,也应慎用。,3、解表药多为辛散轻扬之品,入汤剂不宜久煎, 以免有效成分挥发降低药效。,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概 述, 分类:,解表药,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解表药,麻黄*,桂枝*,紫苏(附:紫苏梗),生姜,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苍耳子,辛夷,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麻 黄,发散风寒药,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麻 黄,发散风寒药,入药部位: 草质茎,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麻 黄,发散风寒药,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和中麻黄的草质茎,【历史】,医学入门:“丛生,如麻,其色黄。”,【来源】,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麻 黄,发散风寒药, 【炮制】,1、麻黄指生麻黄。长于发汗解表。,2、炙麻黄是加蜜拌炒者,长于止咳平喘。,3、麻黄绒是指净麻黄经开水浸泡,待水面起沫便捞 起晒干,再入碾槽碾至纤维疏松成绒状入药者, 缓和发汗,小儿、年老体弱者宜用。,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麻 黄,发散风寒药,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功效】,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麻 黄,发散风寒药,为治疗肺气壅遏所致喘咳的要药。, 【应用】,发汗力强,为辛温解表之峻剂。 被称为“发汗解表第一药”,善治风寒表实 证,每与桂枝相须为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1、风寒表证:,2、咳嗽气喘:,3、风水水肿:,利水消肿,越婢汤、越婢加术汤。,此外,有散寒通滞功效,可治风寒痹证,阴疽,痰核。,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麻 黄,发散风寒药,3、治疗喘证,不宜与氨茶碱合用。,【用法用量】,煎服, 310g。,【使用注意】,1、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肺肾虚喘均当慎用。,2、高血压、器质性心脏病、烦躁、失眠、睡 前慎用。,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桂 枝,发散风寒药,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桂 枝,发散风寒药,入药部位:嫩枝,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桂 枝,发散风寒药,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来源】,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 【功效】,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桂 枝(比较),桂枝,麻黄,2、还能温通经脉:,2、还能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主治寒凝血滞诸痛证;,心、脾、肾阳虚证。,助阳化气:,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桂 枝,发散风寒药,(2)、血寒瘀阻,经闭痛经:常为必用之品。, 【应用】,寒凝血滞诸痛证:,(1)、风寒湿痹:更宜于肩臂疼痛。,(3)、胸痹心痛:枳实薤白桂枝汤。,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桂 枝,发散风寒药,(2)、中焦虚寒,脘腹冷痛:, 【应用】,1、脾阳虚:,(1)、脾阳不运,痰饮眩悸者。,2、心悸、奔豚:温通心阳常用药。(心阳虚),3、膀胱气化不行,水肿小便不利。(肾阳虚),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桂 枝,发散风寒药,2、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用法用量】,煎服,310g。,【使用注意】,1、温热病、阴虚阳盛、血热妄行诸证忌用。,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紫 苏,发散风寒药,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紫 苏,发散风寒药,苏叶入药部位:叶,苏梗入药部位:茎,紫苏入药部位:茎、叶,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紫 苏,发散风寒药,【临床特点】,本品为“风寒外感灵药” ,是临床最常用的发散风寒药,因兼有行气和化痰作用,所以兼脾胃气滞,胸脘满闷或咳喘痰多的风寒外感者尤宜。,此外,还能解鱼蟹中毒。,煎服,310g,不宜久煎。,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生 姜,发散风寒药,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生 姜,发散风寒药,入药部位:根茎,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生 姜,发散风寒药,【临床特点】,本品解表散寒力弱,适用于风寒感冒轻证;然长于温中止呕, 为呕家圣药,随证配伍可治疗多种呕吐 (无论寒、热、 虚、实),尤以胃寒呕吐最宜。,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香 薷,发散风寒药,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香 薷,发散风寒药,入药部位:地上部分,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香 薷,发散风寒药,【临床特点】,本品外能发汗解表散寒,内能化湿和中祛暑,最宜于 夏季外感风寒,内伤湿邪的阴暑证者。故前人称 “夏月 解表之药” ,因善能发汗,颇似麻黄,有“夏月麻黄”之称。,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荆 芥,发散风寒药,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荆 芥,发散风寒药,荆芥入药部位:地上部分,荆芥穗入药部位: 花穗,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荆 芥,发散风寒药,止血(炒炭)。,【药性】,辛,微温。归肺、肝经。, 【功效】,祛风解表,透疹消疮(生用)。,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荆 芥,发散风寒药,4、吐衄下血:, 【应用】,1、外感表证:性较平和,善散风邪,为发散风寒药中药性最为平和之品,表寒表热或寒热不明显者皆可用之。,3、疮疡初起兼有表证:,祛风解表(生),祛风透疹(生),消疮(生),止血(炭),2、风疹瘙痒,麻疹不透:,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荆 芥,发散风寒药,煎服, 310g。不宜久煎。,【用法用量】,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防 风,发散风寒药,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防 风,发散风寒药,入药部位:根,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防 风,发散风寒药,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根。,【历史】,又名屏风。,【来源】,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防 风,发散风寒药,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药性】,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 【功效】,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防 风,发散风寒药,4、破伤风证:, 【应用】,甘缓微温不峻烈,外感风寒、风湿、风热表证均可配伍使用。另外,还可治卫气不足,肌表不固,而感冒风邪者。,2、风疹瘙痒:以祛风见长。,3、风湿痹痛:,祛风解表,祛 风,胜湿止痛,止 痉,1、外感表证:,此外,本品有疏肝理脾功效,可用于肝气乘脾,腹痛泄泻者。,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比 较,发散风寒药,两者都微温不燥,药性和缓,长于发表散风,对于外感表证,无论风寒、风热均为适宜,并均可用治风疹瘙痒等风邪为患的病证。,荆芥,防风,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比 较,发散风寒药,荆芥,防风,1、透散、发汗之力较强,外感表证常选用。,2、还能透疹消疮,常用治麻疹不透、疮疡 初起兼有表证者。,3、炒炭又能止血,用治吐衄下血。,1、兼能胜湿,还可用于风湿感冒;且有御 风之特点,可用于表虚反复感冒者。,2、祛风之力较强,为“风药之润剂”, “治 风通用药”。,3、还能胜湿止痛、止痉、止泻。,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防 风,发散风寒药,煎服, 310g。,【用法用量】,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羌 活,发散风寒药,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羌 活,发散风寒药,入药部位:根茎和根,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羌 活,发散风寒药,2、风寒湿痹: 特点:善治上半身的风寒湿痹。, 【临床特点】,1、风寒感冒夹湿兼头痛身疼:,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祛风胜湿止痛,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羌 活,发散风寒药,【使用注意】,1、本品温燥之性较烈,阴血血热者忌用。,2、用量过多,易致呕吐,脾胃虚弱者不宜服。,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白 芷,发散风寒药,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白 芷,发散风寒药,入药部位:根,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白 芷,发散风寒药,【临床特点】,兼有头痛或鼻塞流涕者尤宜。,为阳明经头 额痛以及牙龈肿痛尤为多用。,3、鼻塞,鼻渊:,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止痛,宣通鼻窍,1、风寒感冒:,2、头痛,牙痛,风湿痹痛:,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细 辛,发散风寒药,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细 辛,发散风寒药,入药部位: 根及根茎,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细 辛,发散风寒药, 【临床特点】,1、风寒感冒,阳虚外感:,(1)风寒感冒兼头痛身疼或鼻塞流涕:,(2)阳虚外感:麻黄附子细辛汤。,2、头痛牙痛,风湿痹痛:寒痛证常用。,3、鼻渊:,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止痛,宣通鼻窍,即能散表寒,又能祛里寒,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细 辛,发散风寒药,煎服,13g;散剂每次用0.51g。, 【用法用量】,有毒,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苍 耳 子,发散风寒药,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苍 耳 子,发散风寒药,入药部位:果实,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苍 耳 子,发散风寒药,【临床特点】,本品为治鼻渊之要药。,【使用注意】,过量服用易致中毒。,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辛 夷,发散风寒药,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辛 夷,发散风寒药,入药部位:花蕾,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辛 夷,发散风寒药,内服时宜用纱布包煎。,【临床特点】,为鼻渊之头痛鼻塞、浊涕长流、不闻香臭之要药。,【用法用量】,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小 结,发散风寒药,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解表】,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紫苏,羌活,香薷,细辛,风寒表实证,风寒表证(表实表虚均可),表证(寒热均可),风寒感冒夹湿头身疼痛,风寒感冒兼脾胃湿困(夏季),【宣通鼻窍】,阳虚外感,风寒感冒兼气滞或咳嗽痰多,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解表药,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蔓荆子,柴胡*,升麻,葛根,淡豆豉,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薄 荷,发散风热药,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薄 荷,发散风热药,入药部位:地上部分,入药部位:薄荷叶,入药部位:薄荷梗,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薄 荷,发散风热药,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来源 】,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干燥地上部分。,【药性】,辛,凉。归肺、肝经。, 【功效】,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薄 荷,发散风热药,本品善行头面,专于 消散风热,多用于风热之邪的头面五官疾患。, 【应用】,因发汗力较强,对风 热表证无汗或有汗不畅者尤佳。,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2、头痛目赤,喉痹口疮:,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薄 荷,发散风热药,总结:薄荷辛香走窜,上行头目,下行胃肠,外走肌肤,内解肝郁。, 【应用】,3、麻疹不透,风疹瘙痒:,4、肝气郁滞,胸胁胀闷:,5、夏季感受暑湿秽浊之气的腹胀腹痛:,透 疹,疏肝行气,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薄 荷,发散风热药,体虚多汗、阴虚血燥者慎用。,【用法用量】,煎服,36g; 宜后下。其叶长于发汗解 表,梗偏于行气和中。,【使用注意】,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牛 蒡 子,发散风热药,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牛 蒡 子,发散风热药,入药部位:成熟果实,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牛 蒡 子,发散风热药,【临床特点】,兼有咽喉红肿疼痛,或咳嗽痰多不畅者为宜,热毒证,以大便燥结不通者尤宜,外散风热,内解热毒,风热感冒,温病初起,以恶实为正名,又称大力子。,提醒:本品性寒,滑肠通便,气虚便溏者慎用。,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蝉 蜕,发散风热药,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蝉 蜕,发散风热药,入药部位:皮壳,又名蝉衣,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蝉 蜕,发散风热药,此外,本品还能治疗小儿夜啼不安。, 【临床特点】,兼有音哑或咽痛者为宜。,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3、目赤翳障:,4、惊风抽搐,破伤风证:,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解痉,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孕妇慎用,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桑 叶,发散风热药,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桑 叶,发散风热药,入药部位:叶,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桑 叶,发散风热药,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来源】,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功效】,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菊 花,发散风热药,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菊 花,发散风热药,入药部位:头状花序,黄菊花,白菊花,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菊 花,发散风热药,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功效】,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比 较,发散风热药,桑叶,菊花,均能疏散风热,同可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身热不甚但咳;,均能平抑肝阳,同可用治肝阳上亢的头痛眩晕;,均能清肝明目,同可用治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 痛,以及肝肾不足,目暗昏花等证。,1、疏散风热之力较强;,2、并善于清肺润燥,兼能 凉血止血。,1、平肝明目之力较强,,2、并善于清热解毒。,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桑 叶,发散风热药,煎服,510g。或入丸散。外用煎 水洗眼。 肺燥咳嗽多用蜜制桑叶。,【用法用量】,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菊 花,发散风热药,1、煎服,510g。,【用法用量】,2、疏散风热宜用黄菊花,平肝明目 宜用白菊花。,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蔓 荆 子,发散风热药,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蔓 荆 子,发散风热药,入药部位:成熟果实,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蔓 荆 子,发散风热药,【临床特点】,本品偏于清利头目,疏散头面之邪,善治治风热所致头面部诸证。,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柴 胡,发散风热药,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柴 胡,发散风热药,入药部位:根,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柴 胡,发散风热药,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来源 】,为伞形科植物柴胡(北柴胡)和狭叶柴胡(南柴胡)的干燥根。,【药性】,苦、辛,微寒。归肝、胆经。, 【功效】,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柴 胡,发散风热药,(2)邪在少阳,寒热往来:长于疏解半表半里之 邪,为治少阳证要药。, 【应用】,1、感冒发热,少阳证:,(1)感冒发热:长于退热,无论寒热均可运用。,疏散退热,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柴 胡,发散风热药,另外,还可退热截疟,又可治疗疟疾寒热。, 【应用】,2、肝郁气滞证:治肝郁气滞的主药。,3、气虚下陷,脏器脱垂:,疏肝解郁,升举阳气,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柴 胡,发散风热药,2、和解退热宜生用,疏散肝郁宜醋炙, 升阳可生用或酒炙。,【用法用量】,1、煎服,310g。,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柴 胡,发散风热药,柴胡性升散,若肝阳上亢,肝风内 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使用注意】,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升 麻,发散风热药,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升 麻,发散风热药,入药部位:根茎,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升 麻,发散风热药,3、中气下陷,脏器脱垂,崩漏下血:为升 阳举陷的要药。,【临床特点】,1、麻疹不透:透疹作用较强。,2、齿痛口疮,咽喉肿痛,阳毒发斑:,透 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尤善 解阳明热毒。,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葛 根,发散风热药,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葛 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直播平台合作模式-洞察及研究
- 中文系毕业论文研究方向
- 2025年检测人员资格考试试题解析+答案
- 微生物功能服务评估-洞察及研究
- 灌排工程操作工职业技能资格知识考试笔试试题(附答案)
- 2025能源革命相关试题及答案
- 技术经济学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特种作业人员考试(裂解(裂化)工艺作业)仿真试题及答案
- 钢结构高空作业人员培训与考核方案
- 文化墙培训课件模板
- 斜视患者的护理
- GB/T 18492-2001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完整性级别
- 脓毒症诊断和治疗进展课件
- 急诊医学-中毒
- 欧体楷书特征及写法 完整版教学课件
- 【讲座培训】《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解读课件
- 现代农业技术讲座课件
- 学习《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课件
- 初中数学教材解读人教八年级上册(2023年修订)第十三章轴对称等边三角形 导学案
- DB11-T1515-2018养老服务驿站设施设备配置规范
- 西方文论课程教学大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