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模拟试卷(3-8)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zcno.doc_第1页
《机械设计》模拟试卷(3-8)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zcno.doc_第2页
《机械设计》模拟试卷(3-8)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zcno.doc_第3页
《机械设计》模拟试卷(3-8)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zcno.doc_第4页
《机械设计》模拟试卷(3-8)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zcno.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械设计模拟试卷(三)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1、大,中,。2、600、联接、300、传动。3、摩擦、机械、永久。 4、轴径d、侧面。5、包角。7、相同、不同、不同、不同。8、节点。9、p、pv。二、单项选择题(每选项1分,共10分)1、B 2、D 3、D 4、A 5、D6、A 7、D 8、B 9、C 10、B三、计算题(40分)1.(13分)螺栓预紧后,接合面所产生的最大摩擦力必须大于或等于横向载荷,假设各螺栓所需预紧力均为F0则由平衡条件可得 (4分)螺栓危险截面的强度条件为于是得 (4分)(5分)2、(13分) 解(1)电机转向箭头向上;(1分)(2)蜗杆受各力方向如图(3分)Fa2(3分) (3分)Fr2Ft2tan9845tan203583N (3分)3、(14分) 解Fd10.7Fr10.71650=1155N (2分)方向向右Fd20.7Fr20.73500=2450N (2分)方向向左 Fd1十Fae1155十10202175 Fd2故轴承1为压紧端,轴承2为放松端。 Fa1Fd2-Fae=2450-1020N =1430 (2分)Fa2Fd22450N (2分)(3分) (3分)四、分析题(26分)1.(12分)(1) 蜗轮6的转向为逆时针方向;(2分)(2)齿轮3左旋,齿轮4右旋,蜗杆5右旋,蜗轮6右旋;(4分)(3)蜗杆5啮合点受力方向如图(a);蜗轮6啮合点受力方向如图(b)。(6分)2、(14分)解 画出的正确结构图如图。轴的右端面应缩到联轴器端面内12mm,轴端挡圈压到联轴器端面上,与轴端面留有间隙;联轴器与透盖不能接触,联轴器应右移;联轴器与轴配合直径应小一点,形成轴肩定位;联轴器处联接平键与蜗轮处联接平键应在一条线上;键与毂孔键槽底面间应有间隙;右轴承内圈左端面只能与套筒端面接触,与轴肩端面应有间隙,所以套筒内轴颈右端面应左移12mm;与蜗轮轮毂配合轴颈长度应比轮毂长短12mm,轴颈右端面缩进去;左轴承内圈不能被轴环全挡住,轴环左部轴径减小至内圈厚度的23左右;透盖和闷盖外圆外侧应倒角,与箱体间均应有调整垫片。轴的左端伸出轴承内圈过长,应缩短一点。每指出一处错误1分,说明原因1分,指出五个错误算满分10分;画出正确图形4分机械设计模拟试卷(四)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填空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分,总计 30 分 )1、mx1=mt2=m, x1=t2=200, =2 旋向相同。2、820;起不到斜齿的作用;轴向力太大3、比压计算p p、特性数计算pv pv、速度计算 v v.4、青铜,钢,这两种材料配对减摩耐磨性好5、固有,不可,可以避免。7、摩擦特性曲线、液体动压、非液体(混合、边界)。8、紧边及松边拉应力,离心力产生的拉应力,弯曲应力。9、7311AC /p4 /DF 10、30420/p2 /DB 二分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4分,总计 12 分 )1、方案b较为合理。因为方案b的齿轮布置形式使轴在转矩作用下产生的扭转变形能减弱轴在弯矩作用下产生的弯曲变形所引起的载荷沿齿宽分布不均匀的现象。3、与齿宽中点处的当量直齿轮等强度,按直齿轮的两个强度计算,几何尺寸转换为锥齿轮的大端参数。三计算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总计 45 分 )1、本小题15分解:1)求Fs1、Fs2: 2)求Fa1、Fa2 : Fa1=FA+Fs2=1000+2000=3000N(被压紧)Fa2=Fs2=2000N(被放松)3)求P1、P2 : x=1 y=0 4)求Lh10 :P1 P2 只求轴承1小时2、本小题15分 解: 1.求F : 2求F: 3求F0: 4求d1: 四结构题(本题13分)解:略机械设计模拟试卷(五)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填空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3分,总计 18 分 )1、三角形螺纹,自锁性好。2、轮齿的几何形状对抗弯能力的影响系数,齿数,模数3、避免弯曲应力过大,避免小带轮包角太小;大4、相对运动的两表面有一定的楔形间隙;两表面有一定的相对速度;润滑油有一定的黏度,且供由充足; 6、由于带的弹性引起的带与轮之间部分接触弧之间的相对滑动;打滑是指由于超载引起的带与轮之间整个接触弧发生的相对滑动;在不打滑的前提下有一定的疲劳强度。7、C 8、C 9、D 10、C,B,A 11、B 12、B三计算题(15 分 ),2轴承压紧。所以,X2=0.4,Y2=2应按2轴承校核,因五轴结构题(本大题总计 15 分 )解:机械设计模拟试卷(六)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 每空2分, 共26分)1、摩擦防松,机械防松,永久止动;2、一批轴承作实验,其中90%轴承不发生疲劳点蚀时的工作小时数3、mx1=mt2=m, x1=t2=200, =2 旋向相同。4、应力,离心力产生的拉应力,弯曲应力,紧边开始进入小带轮的那一点5、C,A二、(每小题4分,共16分)1.深沟球轴承,窄、轻系列,内径45,公差等级Po级2.角接触球轴承,窄、中系列,内径55,接触角250,公差等级P4级,面对面排列3.圆锥滚子轴承,窄、重系列,内径100,公差等级P2级,背对背排列4.圆柱滚子轴承,窄、轻系列,内径100,公差等级P5级三、1解:(1)求F:不下滑条件:4 Fs kf F F (2)求F:F = = = (3) 求 F0 = F+ F = + 0.2 F (4) 求d1: 由公式 d1 2、s1、s2方向如图所示;;,轴承2受压;,x1=1,y1=0,x2=0.4,y2=1.7; 四、1)蜗轮转向如图示。2)斜齿3为左旋,4为右旋。3)蜗杆、蜗轮上各力方向如图示,各力的大小为:五、略机械设计模拟试卷(七)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填空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分,总计 10 分 )1、2360,816,2722、大3、40,运动,厘斯4、30310。5、(1)传递扭矩(2)载荷性质(3)轴直径要求二.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6分,总计 12 分 ) 1、2、1)两种方案的接触强度相同,弯曲强度不同,a方案弯曲强度较高。2)b方案较好。在满足弯曲疲劳强度的基础上将模数取得小些,齿数增多使重合度增加,改善了传动平稳性和载荷分配情况。m小,滑动速度小,降低了磨损和胶合的可能性,同时也节省材料。三. 结构题(15 分 ) 略四.计算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总计40 分 )1、本小题8分,故4、本小题14分1)求附加轴向力Fs1、Fs2 Fs1=1.25Fr2tg=1.257000tg15=2345N Fs2=1.25Fr1tg=1.251200tg15=402N 2) 求轴承轴向力支反力Fa1、Fa2: 因为 Fs2+ Fx=402+4000=4402 Fs1=2345N Fa1= Fs2+ Fx=402+4000=4402N(被压紧) Fa2:= Fs2=402(被放松)求P1、P2:Fa1/ Fr1=4402/7000=0.629e=0.5P1=fd(X Fr1+Y Fa1)=1(0.47000+1.44402)=8962.8NFa2/ Fr2=402/1200=0.335e=0.5P2= fdFr2=11200=1200NP1P2 Lh10=8000h合用五. 大型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总计 23 分 )1、本小题12分机械设计模拟试卷(八)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填空与选择填空题:(每空2分, 共15分)1、三角形,自锁性好2、F+ F 3、沿运动方向有从大到小的楔型间隙,两表面有一定的相对运动,润滑油有一定的黏度且供油充足4、齿宽中点处的当量直齿轮5、中间截面,梯形齿条与渐开线齿轮6、轴径,轮毂宽(或轴段长)7、基本额定寿命为一百万转时轴承能承受的最大载荷8、B,A 9、A 10、C 11、A 12、B, B二、分析题:简要回答以下问题(本大题共4小题,总计15分)1、由于带的弹性引起的带与轮之间部分接触弧的相对滑动现象2、p/ x=6(hh0)/h33、角接触球轴承,窄系列,直径系列为重系列,内径为80,加强型,4级公差等级4、胶合、点蚀;按接触强度设计及热平衡计算(防胶合)三、计算题(共3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