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制动器检查作业.doc_第1页
车轮制动器检查作业.doc_第2页
车轮制动器检查作业.doc_第3页
车轮制动器检查作业.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车轮制动器检查作业一、检查准备1、车辆准备:车辆举升至中位、方向盘解锁、变速杆在N档/空档、手刹放下、车轮已拆下。2、工具车准备:工具车位于左前位。 3、工具准备:风枪及21mm专用套筒、21mm套筒扳手、21mm梅花扳手、14mm梅花扳手、14mm套筒、17mm开口扳手、力矩扳手、铁链、吸盘、标记笔、直尺、千分尺、百分表、磁力表座、高温润滑脂、干净抹布。 4、工作安全:带帽、穿工作鞋。二、检查操作内容 1、拆装车轮制动器总成 2、检查制动器摩擦片3、检查制动器制动盘4、检查制动器拖滞5、制动器排气三、检查流程1、准备工具:准备21mm套筒扳手、14mm梅花扳手、17mm开口扳手、铁链、记号笔,准备吸盘(盛放车轮螺母)、擦布,放置于工具车上。2、工具车准备:将工具车移动至左前位(靠近左前轮)。3、检查制动管路安装正常,制动软管无扭曲、无渗漏。4、用手在对称位置上拧入2个车轮螺母用以固定制动盘并快速拧到底(可以借助于套筒)。5、使用套筒扳手或梅花扳手按照交叉对称原则对车轮螺母预紧。或者使用风枪1档进行预紧,但是必须要求车轮螺母先用手带上几扣,套筒要完全与车轮螺母啮合(风枪要对正压紧),然后再扣动扳机将螺母预紧。6、使用SST和力矩扳手将螺母校紧到103Nm(训练时30Nm)。7、用手将左前制动盘向左转动一个角度,以方便操作和检查。注:右前制动盘向右转动一个角度。8、使用17mm开口扳手和14mm梅花扳手松开制动缸下紧固螺栓,并用手将螺栓拆下。9、用手将制动缸向上翻起,并使用铁链或铁丝将制动缸固定在悬架上。10、检查制动轮缸无渗漏,防尘套无老化裂纹、无变形损坏,检查摩擦片安装位置正常、厚度正常。11、用手取下内外摩擦片分开放置,在外侧摩擦片上作标记(用记号笔),并清洁。12、目视检查内外摩擦片是否有异常磨损。13、使用直尺测量内外摩擦片的厚度(取34个点)。14、分别拆卸内外摩擦片消音垫片后清洁,涂抹润滑脂(口述),并重新装配消音垫片。15、使用擦布和21mm套筒扳手(或21mm梅花扳手)清洁制动盘摩擦面(双面),检查制动盘摩擦面无异常磨损。16、用直尺沿着制动盘径向距离边缘10mm出作标记(在圆周方向上相隔120度取3个点)。17、用千分尺在制动盘标记处分别测量制动盘厚度并记录。(测量时直接读取测量数据)18、准备磁力表座,安装并调整好磁力表座。准备测量制动盘端面跳动。19、安装并调整百分表位置,使百分表测量杆对准制动盘距边缘10mm位置并垂直于制动盘摩擦面。20、使用梅花扳手缓慢转动制动盘一周,并读取制动盘端面跳动数据。(如果转动制动盘时百分表指针无摆动,则需要重新调整百分表位置。)21、卸下百分表,清洁复位。22、卸下磁力表座,清洁复位。23、安装内外摩擦片。(摩擦片要安装到位)24、用手将制动缸轻轻放下。取下铁链并清洁复位。25、用手拧入制动缸紧固螺栓。校紧制动缸紧固螺栓。(力矩34Nm)26、用手将左前制动盘复位。 27、检查现场无障碍,准备举升操作。 28、开始举升,举升臂解锁。29、举升车辆至低位(车辆不可接触地面)。30、反复踩压制动踏板检查制动踏板的响应性。反复拉起并放下手刹检查手刹的工作情况。请辅助人员上车,准备制动拖滞检查。31、对前后车轮制动器进行拖滞检查。踩刹车,检查制动器工作情况;抬脚,检查制动器拖滞情况。拉起手刹,检查驻车制动器工作情况;放下手刹,检查驻车制动器拖滞情况。32、检查并补加制动液至高位。准备进行制动液排气。 33、检查操作现场无障碍,车门已关闭,准备举升操作。34、开始举升,举升车辆至中位,落锁。35、开始进行制动器放气操作,按照右后轮、左后轮、右前轮、左前轮顺序依次对各车轮制动器进行排气操作(口述)。(后轮如果车轮未拆需要进入车辆下面)36、安装固定好制动器放气装置。37、反复踩压制动踏板后踩住,松开放气阀使管路中的空气随制动液一同排出并立即拧紧放气阀。重复该步骤,直到橡胶管中没有空气排出为止。38、取下制动器放气装置并收好。39、校紧放气阀,力矩为8.3Nm。40、安装车轮。(临时)此项不做,口述。四、标准化操作 序号检查项目检查标准/检查方法分值1车辆准备。车辆举升至中位,方便进行车轮拆装和制动器检查。注意:车辆位置过高或过低,可能造成仰视或俯视,不利于车轮拆装和制动器检查。变速杆在N档或空档,手刹放下,便于进行车轮制动器拖滞检查。方向盘解锁,允许前轮偏转一定角度,便于进行制动器检查。12工具准备、量具准备、工具车准备。准备工具:21mm套筒扳手制动盘固定预紧;14mm梅花扳手、17mm开口扳手拆卸制动缸;铁链悬挂制动缸;记号笔外侧摩擦片作记号/距制动盘边缘10mm作记号;吸盘盛放车轮螺母;擦布清洁摩擦片和制动盘。量具准备:直尺10mm标记,摩擦片厚度;千分尺制动盘厚度;百分表制动盘端面跳动。工具车准备:小车移至车轮一侧,面向小车,可方便使用工具并随手放置或取用零件。13检查制动管路。检查制动管路安装正常,制动软管无扭曲、无渗漏。14紧固制动盘。用手在对称位置上拧入2个车轮螺母用以固定制动盘并快速拧到底(可以借助于套筒)。使用套筒扳手或梅花扳手按照交叉对称原则对车轮螺母预紧。或者使用风枪1档进行预紧,但是必须要求车轮螺母先用手带上几扣,套筒要完全与车轮螺母啮合(风枪要对正压紧)后,再扣动扳机将螺母预紧。使用SST和力矩扳手按照交叉对称原则分两次将两个车轮螺母拧紧到103Nm。(训练时30Nm)。注意:紧固时套筒工具需要加长,以保证作业安全;SST工具要使用一个螺母固定,以防止意外跌落,造成损坏;力矩扳手和SST工具要协调配合,单人操作完成。35拆卸制动轮缸、摩擦片。用手将左前制动盘向左转动一个角度,以方便操作和检查。注:右前制动盘向右转动一个角度。使用17mm开口扳手和14mm梅花扳手松开制动缸下紧固螺栓,并用手将螺栓拆下。用手将制动缸向上翻起,并使用铁链或铁丝将制动缸固定在悬架上。检查制动轮缸无渗漏,防尘套无老化裂纹、无变形损坏,检查摩擦片安装位置正常、厚度正常。 用手取下内外摩擦片分开放置,在外侧摩擦片背板上作标记(用记号笔),并清洁。36检查摩擦片。目视检查内外摩擦片是否有异常磨损。使用直尺测量内外摩擦片的厚度(取34个点)。注意:直尺的棱要垂直于摩擦片的立边。 分别拆卸内外摩擦片消音垫片后清洁,涂抹润滑脂(口述),并重新装配消音垫片。37检查制动盘。使用擦布和21mm套筒扳手(或21mm梅花扳手)清洁制动盘摩擦面(双面),检查制动盘摩擦面无异常磨损。用直尺沿着制动盘径向距离边缘10mm出作标记(在圆周方向上相隔120度取3个点)。用千分尺在制动盘标记处分别测量制动盘厚度并记录最小厚度值。注意:测量过程要防止千分尺测量面划伤。测量时直接读取测量数据。准备磁力表座,安装并调整好磁力表座。准备测量制动盘端面跳动。安装并调整百分表位置,使百分表测量杆对准制动盘距边缘10mm位置并垂直于制动盘摩擦面。注意:百分表测量杆压下合适的量,保证测量正常进行。使用梅花扳手缓慢转动制动盘一周,并读取制动盘端面跳动数据。注意:转动速度不要过快,防止损坏百分表。如果转动制动盘时百分表指针无摆动,则需要重新调整百分表位置。卸下百分表,清洁复位。卸下磁力表座,清洁复位。68安装制动轮缸、摩擦片。安装内外摩擦片,并检查确认摩擦片安装到位。用手将制动缸轻轻放下,安装到位。取下铁链并清洁复位。用手拧入制动缸下紧固螺栓,并使用17mm开口扳手和力矩扳手校紧制动缸紧固螺栓。(力矩34Nm) 用手将左前制动盘复位。29操作举升机。 检查现场无障碍,准备举升操作。 开始举升,举升臂解锁。 举升车辆至低位。注意:车辆高度不可过高或过低,车辆不可接触地面。110制动器拖滞检查。反复踩压制动踏板检查制动踏板的响应性。反复拉起并放下手刹检查手刹的工作情况。请辅助人员上车,准备制动拖滞检查。踩刹车,检查制动器工作情况;抬脚,检查制动器拖滞情况。拉起手刹,检查驻车制动器工作情况;放下手刹,检查驻车制动器拖滞情况。解除制动时,盘式制动器有适当的摩擦阻力,而鼓式制动器则能够自由转动。检查并补加制动液至高位。准备进行制动液排气。311操作举升机。检查操作现场无障碍,车门已关闭,准备举升操作。 开始举升,举升车辆至中位,落锁。112制动器排气。开始进行制动器放气操作,按照右后轮、左后轮、右前轮、左前轮顺序依次对各车轮制动器进行排气操作(口述)。考核时,只对单侧前后车轮制动器进行排气。(后轮如果车轮未拆需要进入车辆下面)安装固定好制动器放气装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