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docx_第1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docx_第2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docx_第3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docx_第4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两则导学案导学目标: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导学重点: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导学难点: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导学准备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阅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孔子和孟子的生平事迹。时间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预习学案一、我会读。惟缴汝学弈鸿鹄盘盂专心致志沧沧凉凉二、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见两小儿辩斗()而日中时远也()孔子不能决也()及其日中如探汤()三、我知道。1学弈选自,孟子是我国古代的、。孟子记录了孟子。两小儿辩日选自,此书中著有许多寓言和民间故事。“辩日”是指。一个小孩的理由是,另一个小孩的理由是。2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一人,。虽与之俱学,。为是其智弗?。四、我不懂。预习完课文后,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写下来,准备交流。导学案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小组内交流预习学案。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1.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新课标第一网()对照注释弄明白学弈每一句的意思,然后连起来说说全文的意思。(2)用两个成语形容这两个学下棋的学生他们的学习表现。从中你明白了什么样的道理?(3)“孔子不能决也”说明了什么?2.小组内探究交流。3.全班汇报交流四、拓展延伸(1)分角色朗读课文。(2)学生分组表演故事。(学生自由选择使用现代话或使用文言文表演)第二课时课堂检测一、我能行。1.学弈这篇文言文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不能。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我的理解是:。二、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它们分别用了什么修辞方法。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2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3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4孰为汝多知乎?()三、对两小儿辩日一文给我们的启迪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要敢于对自然现象进行探求和质疑。B宇宙无限,知识无涯,学无止境,即使是广闻博识的圣人也会有所不知。C要敢于否定、嘲笑和讽刺一切大学问者,不迷信权威。D观察事物要注意本质,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也不能以偏概全。主题学习学习主题学习丛书感谢生活要求:1.自读点亮心上那盏灯这一部分,小组讨论交流:文中向我们描述了哪些感人至深的故事,是谁点亮了我心上的那盏灯?哪个故事让你最受感动?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篇文章,谈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3.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展示诵读。课后作业.背诵两篇文言文。板书设计:两小儿辩日初远凉初近热中近热中远凉六年级下册匆匆导学案是语文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收集的优质的教学案例,目前,“学案导学”的模式已经广泛运用于实际教学中,下面,跟语文小编一起来学习这篇六年级下册匆匆导学案是怎样做到教与学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六年级下册匆匆导学案建议课时:两课时学习目标:1.能读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生词。2.能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说出作者表达方法。4.能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5、能在阅读中感悟作者的美好心灵,认识时光的短暂和一去不复返,从而更珍惜时光,珍惜生命。资料准备:一、知识链接1、创作背景:这篇散文写于1922年3月,当时作者已经24岁。“五四”运动时,朱自清为光明和新时代的到来而欢呼。“五四”高潮过后,由于旧的东西没有摧跨,新的社会蓝图又不清晰,朱自清很想为国家作出贡献,但是他找不到方向,没有目标,于是陷入了思想苦闷中,徘徊于人生的十字路口。在犹豫、徘徊中,眼看宝贵的时光从身边白白地流逝,于是作者写下了这篇感人的散文。2、朱自清,现代著名作家和学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 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绍兴。朱自清有著作27种,共约190万言,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1988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对朱自清著作进行了全面的搜集、整理、出版了6册朱自清全集。1923年发表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从此以后他致力于散文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使朱自清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散文作家。他的作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预习案】方法指导:利用工具书,自主学习完成。一、 读熟课文,读准字音,背诵喜欢的句子。二、 自学生字词,自己注音组词默写一遍,分别组两个四字词,理解意思。三、 了解背景。四、 概括主要内容,初步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五、 提出探讨问题。【探究案】方法指导:1、小组合作,探究交流。2、互相质疑,大胆发言。3、读悟结合,训练朗读。(一) 检测预习:1、默写生字词。2、检查朗读,互相评价,纠正字音。(二)合作探究:美读课文,读后小组讨论以下问题:一、概括主要内容二、知识链接三、问题探讨:巧:时间无形,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双:课文中哪些句子让你体会到了作者复杂的心情?星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还能找几句名言来说明吗?轶:开头结尾有什么联系?婕:文中大量问句有什么好处?翔:文中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分别找出来,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娟:两个破折号分别有什么作用?陵:你认为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课后:依照文中写法再写几句。词句理解:(第2自然段)中天: “溜”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董: “在默默里算着也没有影子”寓意着什么?(第4自然)中平:为什么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只有徘徊和匆匆?你觉得应该有些什么才好?四、美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心情,读出感情。【检测案】一.看拼音写词语nuo yi zheng rong you si pai huai( ) ( ) ( ) ( )二.学了课文,我想用一句话(或格言或警句)表达我的感受。三.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1、这片段选自课文 作者是 ,你还知道他的散文作品是 。2、这个片段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有 、 、 。(3分)3、文中的“他们”指的是 。(1分)4、这段话主要写了 。(2分)参考答案:1、匆匆 朱自清 荷塘月色 背影 春等2、排比 拟人 设问3、时间4、日子一去不复返四.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1.文章开头写了哪些自然现象?请加以概括。2.从第二段看,“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的原因是什么?3.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并说明其作用。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4.第四段中,作者用了一连串问句,表达了他的那些感慨?六年级下册匆匆导学案答案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1.世间万物都有衰败的时候,都有再开放的时候,都是有轮回的。2.“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的原因是我因浪费很多时间而感到羞愧。3.(1)用拟人的方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2)用巧妙的比喻告诉我们:流逝的时间就这么白白的过去了,没留下什么痕迹,暗示自己没有什么作为!4 一连串抒情的疑问句,自然而然流露出他心灵的自我斗争,自我剖白的痛苦,也可看出他徘徊中的执着追求。在朴素平淡中透出浓烈的抒情气氛。以上就是查字典语文网小编跟大家分享的六年级下册匆匆导学案的全部内容,导学案中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都有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进行针对性的设置。最后,小编祝大家学习愉快!匆匆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2个生字,正确读写“挪动、伶伶俐俐、赤裸裸”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法,积累语言。3、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的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学习重难点:重点: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的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难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2个生字,正确读写“挪动、伶伶俐俐、赤裸裸”等词语。2、了解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层次。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质疑自探1、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位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勤奋,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了190万字的作品;他晚年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朱自清)2、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一篇散文匆匆。(板书课题)3、围绕题目质疑。二、分组学习、合作交流1、出示自学提示1)读第一遍课文,划生字词,标自然段。2)读第二遍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什么。3)读第三遍课文,理思路。2、学生自学。3、分组交流自学情况(语言叙述)1)交流画出的生字词。2)交流课文主要内容。3)交流课文的思路(交流时,一号同学发言,二号、三号补充,四号同学总结。)三、精讲点拨、巩固训练1、检查读文。2、叙述主要内容。3、说思路。四、检测反馈,拓展运用1、检测生词。2、同步阅读。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2.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质疑自探。1、导入:一种无奈,一声叹息,时光老人总是来去匆匆。从匆匆一文中,你体会到怎样的情感?2、质疑:默读课文,有什么其他问题?二、分组学习,合作交流。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或者特别喜欢的句子画下来,体会作者的情感并简要批注,不懂的地方也可以提出来和老师、同学交流。2.小组交流。三、精讲点拨,巩固训练。重点点拨: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再开的时候”(1、)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2、)补充林:青玄与时间赛跑一文中父子俩的对话。(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2、“在默默地算着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1、)思考:为什么“头涔涔,泪潸潸”?“我”算着“八千多日子”从“我”的手中溜走会想些什么?其中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2、)从“溜”字你体会到什么?(3、)把什么比作“针尖上一滴水”?(4、)指导朗读。3、“于是洗手的时候溜走了一日”(1、)读句子,说说作者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2、)联系实际说说”日子”是怎样在自己不注意时消逝的。(3、)感情朗读。(4、)仿写句子。在时候,时光溜走了。4、“过去的日子游丝样的痕迹呢?”(1、)指名读,谈感受,理解重点词。背诵课文。(课堂上)板书:匆匆 朱自清时光匆匆 过去无奈 惋惜 热爱生命一去不返 现在反思 羞愧 珍惜时间 未来追求 向往教后反思:创设情境让孩子们入情入境。上课伊始,我用形象的描述、低沉的语调,把学生带入一种情境,奠定了整节课那种淡淡忧伤的语调。学生在这种基调中很容易入情入境。分组学习、合作交流让每个孩子得到锻炼。本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任何散文都是作者情感的抒发、心灵的倾诉和思绪的流淌,语言都很美,而这篇散文尤为突出。因此在课堂上,我引导孩子们抓住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分组学习,之后合作交流,交流时让4号同学先发言,2、3号同学补充,1号同学总结发言。这样一来,每个孩子的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合作意识都得到了提高。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材简析生活中平凡的故事常常给我们很多启迪,阅读它们,感悟它们,能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足迹更踏实,步伐更稳健。本组教材就是围绕“人生感悟”这一专题编写的。本单元选编的5篇课文,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文言文两则通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的故事,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的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惋惜,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意识。林清玄的散文桃花心木通过作者与种树人的交谈,借物喻人,说明人的成长应经受生活的考验,学会独立自主。赵丽宏的散文顶碗少年,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蕴含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丰子恺先生的散文手指更是以风趣幽默的语言,描写了五根手指的姿态和“性格”,各有长短,阐明“团结有力量”的道理。学习目标一是引导学生读书和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三是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注意事项本组导语点出了“人生感悟”的专题。由于学生对人生的哲理缺乏实际的生活体验,教学本组教材时,既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感悟,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获得人生的启发,为在“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中的学习、交流做好准备。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单元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使本组课文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回顾 拓展一教学目的1、交流对学过的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也可以交流学习了本组课文,在写作表达方面有哪些收获。2、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3、读懂成语故事邯郸学步,理解成语的寓意。重点:回顾、总结、梳理读写知识和学生的体会感悟。难点:理解“日积月累”中的格言和成语故事。课前准备1、查阅、搜集资料,了解“日积月累”中五句名言的出处、作者和含义。 2、阅读成语故事书。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小结引入。本组课文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都能给我们一定的感悟,或都对我们的生活有一定的启示。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联系生活实际领悟到了文章所蕴含的道理,体会到了作者的表达方法,并且在我们的习作中也试着运用了。本组课文学完了,你有没有总结过每一篇文章的表达方法有什么不同吗?2、体会表达方法。(1)回想这个单元的课文,都用了哪些表达方法?写出运用这种表达方法的文章的例子。 打比方、把事物人格化的写法。借物喻人:写一件事情、物件,从中产生感悟、受到启迪。(2)除了课文以外,你在课外书上读到的文章还体会到了怎样的表达方法?二、学习“日积月累”1、读读文中的古文名句,读不准字音的字问问老师和同学。2、反复读读这些名句,谈谈自己的理解,和同桌进行交流。3、在班内交流谈谈自己的理解,接受师生提出的意见,把句子理解正确。4、练习把这些名句背诵一下,再背给同学们听。5、你还背过哪些古文名句,背给大家欣赏。三、学习“成语故事”1、默读成语故事邯郸学步,试着把故事的寓意讲清楚。2、你还读过哪些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听,说说故事讲了个什么道理。3、课下搜集成语故事,准备开个成语故事会。1文言文两则导学目标: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导学重点: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导学难点: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导学准备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阅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孔子和孟子的生平事迹。时间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预习学案一、我会读。惟 缴 汝 学弈 鸿鹄 盘盂 专心致志 沧沧凉凉二、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见两小儿辩斗( ) 而日中时远也 ( )孔子不能决也( ) 及其日中如探汤( )三、我知道。1学弈选自 ,孟子是我国古代的 、 。孟子记录了孟子 。两小儿辩日选自 ,此书中著有许多寓言和民间故事。“辩日”是指 。一个小孩的理由是 ,另一个小孩的理由是 。2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 , ;一人 , , 。虽与之俱学,。为是其智弗?。四、我不懂。预习完课文后,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写下来,准备交流。导学案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小组内交流预习学案。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1.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对照注释弄明白学弈每一句的意思,然后连起来说说全文的意思。(2)用两个成语形容这两个学下棋的学生他们的学习表现。从中你明白了什么样的道理?(3)“孔子不能决也”说明了什么?2.小组内探究交流。3.全班汇报交流四、拓展延伸(1)分角色朗读课文。(2)学生分组表演故事。(学生自由选择使用现代话或使用文言文表演)第二课时课堂检测一、我能行。1.学弈这篇文言文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 ,不能 。2.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我的理解是: 。二、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它们分别用了什么修辞方法。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3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4孰为汝多知乎?( )三、对两小儿辩日一文给我们的启迪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要敢于对自然现象进行探求和质疑。B宇宙无限,知识无涯,学无止境,即使是广闻博识的圣人也会有所不知。C要敢于否定、嘲笑和讽刺一切大学问者,不迷信权威。D观察事物要注意本质,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也不能以偏概全。主题学习学习主题学习丛书感谢生活要求:1.自读点亮心上那盏灯这一部分,小组讨论交流:文中向我们描述了哪些感人至深的故事,是谁点亮了我心上的那盏灯?哪个故事让你最受感动?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篇文章,谈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3.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展示诵读。课后作业.背诵两篇文言文。板书设计:两小儿辩日初 远 凉 初 近 热中 近 热 中 远 凉2.匆匆导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3、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导学重点1感受文章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积累语言。2感受时间的“匆匆”,懂得珍惜时间。导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的,感悟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懂得时间的匆匆流逝,从而珍惜时间。课前准备1搜集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2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课时安排:1课时导学过程检查预习学案1、我会读:挪移 蒸融 游丝 涔涔 潸潸 徘徊2、我知道:这篇文章是现代著名作家( )写的一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 )二字,细腻的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 )的感情。3、我不懂:在预习的过程中,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记下来,和同学讨论。导学案一、感受时间,唤起体验同学们,你们现在已经过了多少日子?这些“日子”是怎样在自己毫不注意时流逝的?二、小组内交流预习学案。三、精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1.小组合作学习(1)说说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2)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日子”是怎样在自己毫不注意时消逝的?2.小组内讨论交流。3.全班交流汇报。从作者的描述中,你明白了什么?三、感受语言,积累语言1你感觉这篇文章美在哪里?(学生畅谈)2请大家仔细品读课文,划出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同学听,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课堂检测一、在匆匆这篇课文中,作者采用了多种写法,将不易觉察的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写的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请你仿照下面句子的格式,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仿写几句话。1、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_的时候, 日子_;_的时候,日子_;_的时候,日子_;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烝融了。过去的日子如_,如_,如_。3、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_了,有再_的时候;_ 了,有再_的时候;二、阅读链接燕子去了, 有再来的时候; 杨柳枯了, 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 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 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1.写出近义词或反义词。近义词:确乎( )聪明( )反义词:聪明( ) 空虚( )2这“八千多日子”大约有 ( )年。 这个“溜”字, 我们可以体会到()“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 子。”这句话把自己过去的日子比作( ) , 写出了日子是()。3第一自然段中的四个问号,你觉得作者在问谁?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主题学习学习主题学习丛书感谢生活要求:1、自读握住时间的手这一部分,小组讨论交流:文中向我们描述了哪些珍惜时间的人和哪些珍惜时间的事?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2、你学到了哪些珍惜时间的格言,把它抄写下来。3、画出你喜欢的好词好句,和同学交流。课后作业1.读一读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2.继续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故事等,写出自己的体会。板书设计:溜去匆匆 过去跨 、飞3 桃花心木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课前准备1、学生收集林清玄和桃花心木的资料,并认真读熟。2、教师准备课件。预习学案1、我会读:插秧 枯萎 基业 幸而 一番考验 锻炼 转化2、我知道:这篇课文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作者借 的生长,来比喻 的成长。3、我不懂:在预习的过程中,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记下来,和同学讨论导学案一、提问导入,设疑激趣、同学们,你们认识桃花心木吗?它是怎样的一种树?(学生根据查阅资料汇报。)二、小组内交流预习学案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1自读课文,把握重点:桃花心木是一种名贵的树种,培育它一定要用尽心思使其成材,而文中这位与众不同的种树人是怎样培育桃花心木的?请同学们读课文,把写种树人种植培育树苗的词语或句子画下来,并写写你的感受。2汇报交流,感受种树人的“奇怪”行为:(1)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讨论。如:“他弯腰种树的时候,感觉就像插秧一样。”“他来的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说明种树人给树苗浇水没有规律,看似漫不经心。(2)读了这些句子,你想提什么问题?3.面对种树人的做法同学们心中有许多不解,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读后小组讨论:种树人的做法是不是有道理?四、联系实际,领悟事理 1、课件出示出示句子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棵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六、主题学习学习主题学习丛书感谢生活要求:1、自读生命礼赞这一部分,小组讨论交流:文中向我们描述了哪些坚强的人和物的故事?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2、画出你喜欢的好词好句,和同学交流。课堂检测一、我会写。ch yn k wi dun lin( ) ( ) ( )yu y ln fn b b shn j( ) ( ) ( )二、填空1桃花心木一课采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用种树的方法、道理、经验来比喻( );用树的成长来比喻( )。2.“不确定”的意思是:()树的“不确定”指树在成长过程中要经历的();人的“不确定”指()。三、填关联词语。1( )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很自然( )枯萎了。2( )在不确定种寻找水源,拼命扎根的树( )能长成百年的大树。3奇怪的是,他来的天数并没有规律,( )浇得多,( )浇得少。作业布置1.摘抄课文中对你有启发的语句。2.读了这篇文章,联系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将自己的感想写在读书笔记上。板书设计3、桃花心木 种树:浇水不定时、不定量长成百年大树 人: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得起考验(借种树喻育人)4 顶碗少年教学目的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虚席、惊羡、歉疚、惊心动魄、陶醉”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问题。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取得成功。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收集到的资料信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课前准备1、课前搜集哲理小故事,试着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2、课文最后一段的课件。预习学案1、我会读:抚摸 肩胛 愧疚 附和 露天 沉着2、我知道:这篇课文写了作者看了一场 的杂技表演,从中受到了 的启示。3、我不懂:在预习的过程中,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记下来,和同学讨论。导学案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谈话:学习第三课桃花心木,我们知道林清玄是个善于观察生活的人,他看种树的人给桃花心木浇水,悟出了人的成长的道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偶然遇到一些人和一些事,从这些偶遇的人和事中,有心人也能得到启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今天,就让我们去看一场杂技表演,去认识一位顶碗少年。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指生自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2、指生逐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一场杂技表演中,一位少年表演顶碗时,头顶上的碗两次失误掉了下来,少年不气馁,第三次顶碗终于获得了成功。)3、指生朗读自己标画下来的喜欢的句子,谈感受。三、品读课文,明白道理1.顶碗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从这篇文章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说说你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四、拓展延伸,想象说话1、表演结束后,如果你是一位记者,你会怎样采访这位顶碗少年?向他提些什么问题呢? 2、你的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困难和失败,你是怎么做的?学习了本文,你得到什么启示?五、主题学习学习主题学习丛书感谢生活要求:1、自读擦亮人生这一部分,小组讨论交流:(1)“走进天堂的门票”究竟从何而来?(2)文中哪一个故事让你最受感动,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2、画出让你感动的好词好句,和同学交流。课堂检测我会比我能比一比,再组词。优()错()久()忧()措()疚()我会选 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异国( y ) 沉着( zhu zho ) 抚摸(f f )肩胛( ji ji )愧疚(ji ji) 附和(hh)我会读一位矮小结(ji ji)实的白发(f f)老者从后台走到灯光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摞(lulu)金边红花白瓷(c ch)碗。他走到少年面前, 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m m)着少年的肩胛(ji ji),轻轻摇了一下,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1.给文中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打上“”。2.哪些词语表现出老者“并无责怪”?请抄下来。3.想象一下,你觉得老者可能低声对少年说了一句什么?4.这是一位 ( )( )( )( )的老者。板书设计顶碗少年惊心动魄 令人难忘 惊险5 手指学习目标: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重点:理解五根手指的特点以及作者为了表现这些特点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难点:领悟其中的道理。课前准备:1课前选读关于手指的寓言小故事,试着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2自学题的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预习学案1、我会读:堂皇 名义 薄弱 附庸 养尊处优2、我知道:这篇课文是丰子恺写的一篇散文,文章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 。3、我不懂:在预习的过程中,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记下来,和同学讨论。导学案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同学们的说法各一,我们今天来读读课文手指,看作者写了什么。板题:手指二、小组内交流预习学案三、合作学习,交流探究1、读课文,填表格。五根手指的姿态各是怎样的?请将下列表格填完整手指手指姿态描写方法拇指先概括后具体食指姿态不美 工作复杂 机敏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设问2. 五根手指,你喜欢哪一根,谈谈自己的体会。四、学习主题学习主题学习丛书感谢生活要求:1、自读心田百合这一部分,小组讨论交流:(1)生活是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人生是一部内容丰富的书籍,我们应当怎样去感悟生活、领悟人生?(2)文中哪一个故事让你最受感动,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2、画出让你感动的好词好句,和同学交流。课堂检测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身体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一文一武,片刻不离。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他_身体最长,_取物时,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取得这物是他一人的功劳,其实他碰到之后就退在一旁,让大拇指、食指去出力,他只在旁略微扶衬而已。1、联系上下文,理解“养尊处优”一词的意思。_ 2.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短文中的中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活中你见过类似“中指”这样的人吗?作业布置读相关的主题丛书,并模仿本课写法,选择类似的事物写一写,注意抓住事物的特点。可以写一写五官、电脑各部分、文具盒、标点符号、钟表的指针、花儿。板书设计5* 手指姿态不同性格各异团结一致握成强有力的拳头口语交际学习目标1围绕“难忘的第一次”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能抓住重点,内容要真实,叙事要具体,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要适当;听他人说话时要认真耐心、尊重对方,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2根据习作提示,从三个内容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围绕所选内容的写作要点分段表达,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重点难点:叙事要具体,要说出从“第一次”中受到的启示,感悟到的人生道理。课前准备和家人交流自己曾经第一次做过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