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第三章-第四节-中医妇科病症的辩证论治_第1页
28-第三章-第四节-中医妇科病症的辩证论治_第2页
28-第三章-第四节-中医妇科病症的辩证论治_第3页
28-第三章-第四节-中医妇科病症的辩证论治_第4页
28-第三章-第四节-中医妇科病症的辩证论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第四节-中医妇科病症的辩证论治一、月经不调(一)概述1.定义: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等发生改变,以及伴随月经周期出现明显不适主症的疾病。(1)月经先期:指月经周期提前710天,经期正常,连续2个月经周期以上者,亦称“经期超前”或“经早”。(2)月经后期:指月经周期错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连续2个周期以上者,又称“经行后期”、“月经错后”、“经迟”等。(3)月经先后无定期:指月经周期或前或后12周者,属月经周期的异常,其临床表现无一定规律,又称“经水先后无定期”、“月经衍期”、“经乱”。2.西医病名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所致月经先期、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过多,或盆腔炎性疾病引起月经先期、月经过多,以及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宫内节育器引起的月经过多。(二)辨证论治(三)用药注意1.调经之本在肾,以填精养血为主,佐以助阳益气之品。补脾以健脾升阳为主,用药不宜过用甘润或辛温之品,以免滞碍脾阳或耗伤胃阴。疏肝以开郁行气为主,佐以养肝之品。调理气血当辨气病、血病,病在气者,治气为主,治血为佐;病在血者,治血为主,治气为佐。2.经前血海充盛,勿滥补,宜予疏导。经期血室正开,大寒大热之剂宜慎用。经后血海空虚,勿强攻,宜于调补,但总以证之虚实酌用攻补。3.经期用药应谨慎或遵医嘱。含有寒凉、固涩之品的中成药,应当中病即止,不可过用、久用。同时患有感冒等外感病,不宜服用补益类中成药。(四)健康指导经期注意保暖,衣着宽松;情绪愉悦,勿使忧思;生活、起居规律,避免外邪侵袭;适当劳动或活动,勿使过劳或过逸。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有节制,不宜辛辣、生冷、油腻之品。【例-2017年】(B型)A.固阴煎 B.丹栀逍遥散C.圣愈汤 D.杞菊地黄丸 E.右归丸62.某女,18岁,月经提前,量多,经色紫红,质稠有块,经前乳房、小腹胀痛,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辨证为肝经郁热,治宜选用的方剂是( )63.某女,35岁,月经提前,量少,色淡质稀,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小便频数。舌淡暗苔薄白,脉沉细。辩证为肾气虚证.治宜选用的方剂是( )网校答案:BA二、痛经(一)概述1.定义:月经的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的疾病。2.西医病名:原发性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及盆腔炎性疾病等引起的继发性痛经。(二)辨证论治(三)用药注意1.痛经的治疗原则及适时用药(1)治疗原则以调理气血为主。经期调血止痛以治标,缓解疼痛;平时应辨证求因以治本。一般需连续治疗2-5个月经周期。(2)适时用药 一般当于月经前3-5日开始用药,痛止停服。若经净后疼痛发作者,可于痛前3-5日开始用药。2.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禁忌(1)具有活血祛瘀类中成药,痛止停服,不宜过用。(2)同时患有感冒等外感病,不宜服用补益类中成药。(3)应辨别虚实寒热,不可随意使用。(四)健康指导同月经不调【例-2015年】(B型)A.温经汤B.丹栀逍遥散C.固阴煎D.膈下逐瘀汤E.固冲汤62.治疗痛经阳虚内寒证,宜选用的方剂是( )63.治疗痛经气滞血瘀证,宜选用的方剂是( )网校答案:AD三、崩漏(一)概述1.定义:经血非时而下,或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淋漓下血不断者,称为“崩漏”,前者称为“崩中”,后者称为“漏下”。或经期延长达2周以上者,应属崩漏范畴,称为“经崩”或“经漏”。2.西医病名: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盆腔炎性疾病及其后遗症和某些生殖期肿瘤(如子宫肌瘤)引起的不规则阴道出血。(二)辨证论治(三)用药注意1.崩漏的治疗原则及注意事项(1) 治疗原则:根据病情的缓急轻重、出血久暂,采用“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止血为当务之急,然后辨证求因,审因治本,血止之后,调理脾肾。(2)注意事项:崩与漏止血有所不同,治崩宜固摄提升,不宜辛温行血,以免失血过多;治漏宜养血宜气,偏于固涩会导致血止成瘀。服药后仍出血不止,及时就医。2.药物不良反应与禁忌(1)使用活血祛瘀止血类中成药,必须辨证准确。虚证、热证不宜使用。(2)使用收敛固涩止血类中成药,不可过用、久用,以免留瘀之患。(四)健康指导调护注意保持充足睡眠,情神愉悦,勿使忧思;避免外邪侵袭;适当劳动或活动,服药期间忌房事。饮食增加营养,多吃含蛋白质的食物以及蔬菜和水果;饮食不宜辛辣、生冷、油腻之品;切忌饮酒。【例-2016年】(B型)A.固冲汤B.圣愈汤C.固阴煎D.调肝汤E.四物汤73.治疗崩漏时,属于气血两虚者,宜选用的方剂是( )74.治疗崩漏时,属于脾不统血者,宜选用的方剂是( )网校答案:BA四、带下过多(一)概述1.定义: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全身、局部主症者,称为“带下过多”,又称“下白物”、“流秽物”。2.西医病名: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性疾病以及生殖器良性肿瘤等引起的带下增多。(二)辨证论治(三)用药注意1.带下过多治疗原则及注意事项(1)治疗原则以健脾、升阳、除湿为主,辅以疏肝固肾。湿浊可从阳化热,或从阴化寒,或蕴结成毒。故应根据体质及辨证,佐以清热、散寒、解毒之法。(2)注意事项 由相关疾病引起的带下过多,需进行妇科检查及防癌排查。2.药物不良反应与禁忌(1)根据辨证结果,施以相关中成药。虚证不宜清热,湿热或寒湿证不宜单纯补宜。(2)孕妇慎用除湿止带药。(四)健康指导注意保持外阴洁净,可选用保妇康栓、消糜栓等。可用洁尔阴泡腾洗液,外洗。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有节制,不宜辛辣、生冷、油腻之品。五、绝经前后诸证(一)概述1.定义:妇女在绝经前后,出现烘然而热,面赤汗出,烦躁易怒,失眠健忘,精神倦怠,头晕目眩,耳鸣心悸,腰背酸痛,手足心热,或伴有月经紊乱等与绝经有关的主症,称“绝经前后诸证”,又称“经断前后诸证”。2.西医病名:围绝经期综合征,或双侧卵巢切除,或放射治疗后双侧卵巢功能衰竭等。(二)辨证论治(三)用药注意1.绝经前后诸症的的治疗原则及注意事项(1)治疗原则本病的发生与绝经前后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妇女49岁前后,肾气,天癸,任冲二脉气血都由盛渐衰,在此时期,受内外环境的影响,如素体阴阳偏盛偏衰,情志抑郁,或家庭、社会等环境的变化,易导致肾阴阳失调而发病。故以补肾、健脾为基础治疗方法。(2)注意事项由相关疾病引起的绝经前后诸症,需进行检查。2.药物不良反应与禁忌(1)根据辨证结果,施以相关中成药。阴虚火旺证用药如知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