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X 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立项申请表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立项申请表 编号 项目名称项目名称X 市 X 镇 X 村 鱼洞村 洛榜村鱼洞知青 X 土地开发项目 申请单位申请单位X 市 X 镇人民政府 项目地点项目地点X 市 X 镇鱼洞村 X 村 洛榜村境内 开发 开发 39 1180 公顷整理 整理 土地开发土地开发 整理类型整理类型复垦 复垦 综合 综合 面面 积积 项目区土地项目区土地 现现 状状 46 3983 公顷 项目区总面积 46 3983 公顷 其中旱地 3 4933 公顷 水田 0 2454 公顷 农村道路 0 1812 公顷 灌木林地 2 3820 公顷 水域及 水利设施用 0 1355 公顷 殡葬用地 0 1820 公 顷 祼地 0 3001 公顷 其它草地 39 1180 公顷 国国 有有国有土地 国有土地 村集体组织 村集体组织 46 3983 公顷 项目区土地项目区土地 权权 属属集集 体体 村民 村民 II 耕地 耕地 42 8567 公顷其他农用地其他农用地 0 6709 公顷项目规划项目规划 土地用途土地用途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 未利用地 未利用地 2 8775 公顷 项目主要项目主要 工工 程程 土地平整工程 包括土地平整 修筑田土埂等 水利灌溉设施 工程 包括路边沟 蓄水池 沉砂池 涵洞等 道路工程 包 括田间道 生产道及会车道 项目投资项目投资 规规 模模 资金总投资 2142929 69 元 资资 金金 来来 源源 X 市财政资金 县 市 区 特区 国土部门意见 县 市 区 特区 国土部门意见 年 月 日 地 州 市 国土部门意见 地 州 市 国土部门意见 年 月 日 III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书 项目名称X 市 X 镇 X 村 鱼洞村 洛榜村鱼洞知青 X 土地开发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编制单位 X 省第一测绘院 项目所在地区 市 县 X 市 项目所涉及行政 村 镇 项目区涉及到 X 镇鱼洞村 X 村 洛榜村三个村 项目区的经纬度 坐标范围 项目区位于X 镇鱼洞村 介于东经 107 55 08 107 55 52 北纬 26 40 48 26 41 36 之间 项目申报类型市财政投资土地开发项目 项目性质土地开发 项目区地貌丘陵地貌 地势大部分较为平缓 局部较陡 项目区土地 利用现状 项目区现状为 项目区总面积 46 3983 公顷 其中旱地 3 4933 公顷 水田 0 2454 公顷 农村道路 0 1812 公顷 灌木林地 2 3820 公顷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 0 1355 公顷 殡葬用地 0 1820 公顷 祼地 0 3001 公顷 其它草地 39 1180 公顷 土地权属情况 项目区土地均属 X 镇鱼洞村集体所有 土地权属明确 界址清 楚 项目建设规模项目区建设规模为39 1180 公顷 预计新增 耕地面积 经过项目实施后 预计新增耕地38 3383 公顷 项目新增耕地率 为 98 01 项目建设期工期为六个月 项目投资估算该项目概算总投资 2142929 69 元 IV 项目背景 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 坚持建设占用耕地必须实行 占补平衡 的政策要求 认真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 法 十分珍惜 合理利用土地 的基本国策 为实现 X 市耕地总 量保持动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按照 X 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和 X 市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 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踏踏实 实地为农民办好事 办实事 进一步落实和体现 三个代表 为 人民服务的宗旨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保证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顺应辖区内人民群众的要求和致富奔小康的愿望 X 市 X 镇人民 政府拟对 X 镇鱼洞村的部分其它草地进行开发 按照土地开发整 理政策 资金来源为市财政投资土地开发项目专项资金 X 市 X 镇 X 村 鱼洞村 洛榜村鱼洞知青 X 土地开发项目的 实施是一项符合民心 顺应民意的项目 充分体现了 三个代表 的精髓 既贯彻落实 十分珍惜 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的基本国策 又给当地群众带来实惠 该项目为市财政投资土地 开发项目专项资金 进行统一规划 合理布局 统一整治 增加 了耕地面积 实现辖区内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从根本上改善了生 态环境 实现田 路 渠 林 村的综合治理 既增加了农民经 济收入 又改善当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对促进社会经济 资源 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该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如下 本项目的建设 是实施 X 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和 X 市 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 的具体体现 只有对项目实施建设 才 能更好地改善当地农民的生产条件 提高土地质量和农业生产能 力 实现农业优产 高产 高效的目标 才能创造牢固的物资基 础 从根本上治理贫穷 才能促进贫困地区的产业调整 使自然 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加快致富步伐 使长期封闭的自然经济 步入市场经济和外向型经济 加快和跟上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进 程 V 项目目标任务 该项目计划用 6 个月时间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完成新增耕地 38 3383 公顷 新增耕地率 98 01 改建边沟田间道 337m 规划 新建带边沟田间道 1250m 规划新建带边沟生产道 1089m 会车 道 2 处 蓄水池及沉砂池 12 座 涵洞 4 座 对开发后的耕地实施 土壤培肥 项目投资规模及 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 2142929 69 元 其中 工程施工费 1826257 38 元 占总投资 85 22 其他费用 203730 29 元 占总投资的 10 31 不可预见费 40943 96 元 占总投资的 1 91 工作经费 54787 72 元 占总投资的 2 56 资金来源 X 市财政投资土地开发项目专项资金 经济 社会及生 态效益分析 一 社会效益 1 通过土地开发 可新增耕地 38 3383 公顷 新增耕地率 98 01 可以为 X 市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做出贡献 为区域经 济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促使农民增产增收 2 通过配套农田水利及道路工程设施 将形成较完善的田 间道路系统和农田排灌系统 项目区的现状得到进一步改善 通 过土地平整工程 提高了耕地的保水保肥能力 增加了耕地面积 3 本项目实施后 将明显改善劳动条件 降低劳动强度 提高农民经济收益 二 生态效益 1 项目建设改善了农业灌溉条件 提高了耕地质量 增加 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达到了旱涝保收 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和生态环境 2 项目的实施 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 3 净化了空气 优化了环境 增加了耕地 造福于子孙后 代 项目的完成 可使项目区内农田增强了抗御灾害的能力 环 VI 境得到改善 土地利用趋向良性循环 增强了农业生产的后劲 三 经济效益 通过对本项目进行建设 将完善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 改善 生产生活条件 为农业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农用地的经 济效益必将明显地提高 经测算 年可新增纯收入 23 85 万元 结论及建议 1 项目自然条件较好 阳光充足 气候温和 土层深厚 地势平坦 土地适宜性强 利用率低 新增耕地潜力大 有利于 土地开发 2 项目建成后 完善排灌系统 可满足项目区用水要求 3 项目区交通 通讯方便 能源充足 农网改造已经完成 为该项目的土地开发提供了良好条件 4 社会效益显著 项目完成新增耕地 38 3383 公顷 不仅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 提高土地质量 提高土地生产率 缓解人地 矛盾 还提高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率 改善当地人民群众生产 生活条件 有效地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5 土地开发技术方案可行 该项目既符合 X 市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 和 X 市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 的要求 又符合国 家法律法规政策和国土资源部有关技术规程 还符合其他行业技 术规范 该项目开发方式 经营模式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 符合 X 市区情 顺应 X 市民心 6 由于全部为市财政投资土地开发项目专项资金 资金投 入有保障 可保证资金足额到位 7 在上级的关心支持 地方政府充满信心和决心的前提下 X 市 X 镇人民政府 市国土资源局将一马当先 有关方面通力合 作 将保质 保量完成本项目的开发任务 综上所述 项目的综合效益好 技术和经济可行 为使项目 成功和达到预期效果 恳请上级部门批准立项 i 目录目录 第一章 综合说明 1 1 1 项目名称 1 1 2 项目类型 1 1 3 项目性质 1 1 4 项目区位置和范围 1 1 5 项目区所在地及项目区地貌类型 1 1 5 1 项目区所在地地貌类型 1 1 5 2 项目区地貌类型 1 1 6 土地权属状况 2 1 7 项目区主要建设内容 2 1 7 1 土地平整工程 2 1 7 2 农田水利工程 2 1 7 3 道路工程 3 1 7 4 其他工程 4 1 8 项目区现状及开发后耕地质量变化 4 第二章 项目背景 5 2 1X 镇简况 5 2 2 项目提出的理由 6 2 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6 2 3 1 法律 法规 6 2 3 2 相关政策 7 2 3 3 相关规划 7 2 3 4 技术标准 7 第三章 项目区概况 9 3 1 自然条件 9 3 1 1 地形地貌 9 3 1 2 气候条件 9 3 1 3 土壤 9 3 1 4 水文地质 10 3 2 自然资源条件 10 3 2 1 光热资源 10 3 2 2 水资源 10 3 2 3 生物资源 10 3 3 社会经济状况 10 3 4 自然灾害 11 3 5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 11 3 6 项目区基础设施条件 12 3 6 1 交通条件 12 3 6 2 排灌设施 13 3 6 3 电力设施 13 ii 3 6 4 农田防护设施 13 第四章 项目分析 14 4 1 项目合法性分析 14 4 1 1 法律法规 14 4 1 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14 4 1 3 其他规划 15 4 2 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 15 4 3 新增耕地分析 16 4 3 1 新增耕地来源分析 16 4 3 2 新增耕地数量分析 17 4 3 3 预计新增耕地质量分析 17 4 4 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17 4 4 1 需水量分析 17 4 4 3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20 4 5 土地适宜性评价 20 4 6 公众参与分析 22 第五章 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 24 5 1 规划原则 24 5 2 建设标准 24 5 2 1 土地利用布局 25 5 2 2 工程平面布置 26 5 3 建设内容 28 第六章 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31 6 1 项目区土地权属现状 31 第七章 项目实施措施与工程管理 32 7 1 实施措施 32 7 1 1 组织机构的建立 32 7 1 2 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33 7 1 3 实施控制措施 34 7 2 工程管理 36 7 2 1 管理机构的建立 36 7 2 2 管理措施 36 7 2 3 经费筹措 37 第八章 施工组织设计 38 8 1 施工条件 38 8 2 天然建筑材料 38 8 3 施工布置 38 8 4 主要工程施工 39 8 4 1 土地平整工程 39 8 4 2 道路工程 39 iii 8 4 3 农田水利工程 39 8 4 4 其他工程 40 8 5 施工进度 40 第九章 投资估算 41 9 1 编制说明 41 9 1 1 预算编制依据 41 9 1 2 取费标准和计算方法的说明 41 9 2 估算费用构成 46 9 3 资金筹措 47 第十章 效益分析 48 10 1 社会效益分析 48 10 1 1 项目建设期对社会的影响 48 10 1 2 对社会稳定和耕地动态平衡的作用 48 10 1 3 促进社会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49 10 1 4 对社会效益产生影响的几个技术指标 49 10 2 生态效益和环境影响分析 50 10 3 经济效益分析 50 10 3 1 费用计算 50 10 3 2 收益计算 51 10 3 3 静态评价指标 51 10 4 耕地质量评价 52 第十一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53 11 1 可行性研究结论 53 11 2 建议 54 1 第一章 综合说明 1 1 项目名称 X 市 X 镇 X 村 鱼洞村 洛 榜村鱼洞知青 X 土地开发项目 1 2 项目类型 X 市财政投资金项目 1 3 项目性质 土地开发项目 1 4 项目区位置和范围 项目区位于 X 镇 X 镇 X 村 鱼洞村 洛榜村 介于东经 107 55 08 107 55 52 北纬 26 40 48 26 41 36 之 间 1 5 项目区所在地及项目区地貌类型 1 5 1 项目区所在地地貌类型 X 市地处云贵高原东侧的梯级状大斜坡带 横跨黔中山原和黔 东中低山丘陵两个地貌区 最高海拔 1447m 最低海拔 529m 山地 和丘陵占总面积的 97 20 有林业用地 牧地和宜林宜牧地 337 万亩 占总面积的 78 96 发展林牧业潜力较大 有耕地 20 22 万 亩 人均耕地 0 53 亩 低于全州 全省人均水平 1 5 2 项目区地貌类型 项目区为丘陵地貌 海拔在 825m 965m 之间 丘陵地貌 地势 2 大部分较为平缓 局部较陡 1 6 土地权属状况 项目区土地为 X 市 X 镇鱼洞 X 洛榜三个村集体所有 1 7 项目区主要建设内容 1 7 1 土地平整工程 项目区总面积 46 3983 公顷 即 695 97 亩 39 1180 公顷 即 586 77 亩 不动面积为 2 8775 公顷 其中林地 2 7420 公顷 坑塘 0 1355 公顷 故对该部分进行保留 不给予动工 根据土地 适宜性评价分析 通过开发增加耕地 38 3383 公顷 即 575 07 亩 根据规划设计标准 为了减少土方运量 节约投资 同时为了满足 土地平整的要求 经过分析比较 土地平整工程采取坡改梯治理坡 地技术 将该项目区的坡地按 等高不等宽 大弯随弯 小弯取直 的原则布设梯土 为满足项目区开发后土地的各种用途 20 以下 的坡地设计为梯土 1 7 2 农田水利工程 新建蓄水池和沉砂池 12 座 蓄水池主体结构为 C20 混凝土浇灌 M10 水泥砂浆抹面厚 2cm 每座蓄水池蓄水量 30m3 确定蓄水池为圆 形 池内半径 2 0m 深 2 5m 池底板厚 30cm 分两层 最低一层 为 20cm 碎石垫层 表层为厚 10cm 的 C20 砼底板 蓄水池前建有沉 沙池 沉沙池长 1 0m 宽 1 0m 深 1 0m 为 M7 5 浆砌块石结构 M10 抹面厚 2cm 中间设沉沙隔墩 3 路边沟的设计见道路工程 1 7 3 道路工程 改建田间道 含边沟 1 条 总长 337m 宽均为 3 5m 改建田间道设计标准 0 10m 厚碎石垫层 0 10m 厚泥结碎石路 面 边沟设计标准 宽 0 30m 深 0 40m 沟壁厚 0 30m 采用 M7 5 浆砌块石砌筑 底部设计 0 10m 厚碎石垫层 C15 砼浇注沟底厚 0 03m M10 水泥砂浆抹面 新建田间道 含边沟 1 条 总长 1250m 宽均为 3 5m 新建田间道设计标准 0 15m 厚碎石垫层 0 10m 厚泥结碎石路 面 边沟设计标准 宽 0 30m 深 0 30m 沟壁厚 0 30m 采用 M7 5 浆砌块石砌筑 底部设计 0 10m 厚碎石垫层 C15 砼浇注沟底厚 0 03m M10 水泥砂浆抹面 新建生产道 2 条 总长 1089m 路面宽为 2 0m 均带有边沟 边沟断面均为 0 3 0 3 生产道设计标准 0 1m 厚砾石路基 10cm 厚 C10 砼路面 边沟设计标准 宽 0 3m 深 0 3m 沟壁厚 0 15m 采用 C15 砼 浇注边沟 会车道 结合田间道的走势及地块地形特征规划新建会车道共 2 处 4 涵洞 根据项目区排灌需要 在路边沟与田间道路相交处设置 涵洞 涵洞长度和洞宽尺寸依所在田间道路宽度和沟的设计流量而 定 在在路边沟穿过田间道时设置涵洞 涵洞净宽 0 3m 净深 0 4m 长 度 3 5m 墙厚 0 3m 砼底厚 0 1m 共设计涵洞 2 座 在路边沟穿 过生产道时设置涵洞 涵洞净宽 0 3m 净深 0 3m 长度 2 0m 墙厚 0 3m 砼底厚 0 1m 共设计涵洞 1 座 涵洞上部均为钢筋混凝土盖 板式 下部结构为浆砌石墩台 涵洞的分布 结构尺寸 布置形式 耗材 断面形式 1 7 4 其他工程 由于项目区通过其它草地的开发来增加耕地面积 对项目区新 开发耕地面积进行培肥 培肥措施主要是种植绿肥 以改善新增耕 地的质量 培肥面积为 38 3383 公顷 即 575 07 亩 逐渐提高土 壤肥力 1 8 项目区现状及开发后耕地质量变化 项目区现有其它草地 39 1180 公顷 即 888 32 亩 土层厚度 达到 50cm 左右 土壤类型主要为黄壤 通过对项目区小于 20 其 它草地的土地开发 可新增旱地 38 3383 公顷 即 575 07 亩 开 发后通过配套基础设施 对新增耕地进行培肥 有效改善项目区的 耕地质量 5 第二章 项目背景 2 1X 镇简况 X 镇位于黔东南首府 X 市的西北 集镇距 X 市城 20 公里 东邻 市城区 南靠万潮镇 西接炉山镇 北界湾水镇 总土地面积 96 7 平方公里 辖 16 个行政村 1 个居委 人口 23826 人 苗族 革家 西家等少数民族占 86 全镇共有 18 所中小学 教职工 194 人 2000 年被列为黔东南州重点发展的 25 个经济强镇建设镇之一 凯 虎公路 凯重公路纵贯全境 我镇基础设施建设蓬勃发展 拓宽了 集镇大道 修建了拥有 600 多个摊位的集贸市场 程控电话连通国 内外 移动 联通 小灵通工程都相继开通 老街 新街均已实现 四化 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 X 镇境内平均海拔 800 米 地形地貌主要由石灰岩组成的岩溶 低山 属中低近陵山脉起伏 重峦叠峰 山重纵横 溶洞分布较广 鱼洞溶洞现已开发 开发商已签订了合同 预计投资 200 万元 X 镇矿产资源丰富 有煤 铁 铝钒土等 其中煤储量尤为丰富 达 5848 万吨 占黔东南州煤储量的 57 X 煤储量的 80 素有 X 煤 都 的美誉 X 镇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境内有 黔阳第一山 美誉的香炉山其地势险要 景致奇特 位于东南面 距镇中心 2 公 里的麻塘是 X 市最大的革家寨 革家至今仍是结识别民族 其服饰 生产生活习俗 图腾等别具一格 麻塘是国内外友人来 X 后探访革 家的最径直处之一 州 市拟建的大山河民族生态旅游度假区的主 6 要部分在 X 镇 这里与黄平 施秉旅游连成一条黄金旅游线 是 X 省东部旅游的一个亮点 2 2 项目提出的理由 1 提高土地利用率 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2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农田配套工程 改善农业生 产条件 3 加强农田防护 治理水土流失 改善生态环境 4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改善土地利用方式 促进农用增效 农民增收 5 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2 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2 3 1 法律 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 9 财政部 国土资源部文件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 7 准 财建 2005 169 号 10 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管理办法 11 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财务管理暂行办 法 12 国家和地方制定的其他与土地开发整理相关的法律 法规 和规章 2 3 2 相关政策 1 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工作的通知 国地资发 1998 166 号 2 关于切实做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通知 国地资发 1999 39 号 3 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暂行办法 国土资发 2000 316 号 4 国土资发 1999 50 号 关于设立土地整理项目区的通知 2 3 3 相关规划 1 X 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5 2020 年 2 X 市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专项规划 2005 2020 年 3 X 市 十一五 生态建设规划 4 X 市水利发展 十一五 规划 2 3 4 技术标准 1 土地开发整理标准 TD T1011 1013 2000 8 2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 50288 99 3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GB T16453 1 16453 6 1996 4 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 SL104 95 5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试行 SDJ338 89 编制说明 6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SL73 95 7 X 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标准 暂行 8 公路工程建设技术标准 2003 9 第三章 项目区概况 3 1 自然条件 3 1 1 地形地貌 项目区为丘陵地貌 海拔在 825m 965mmm 平均海拔 900m 丘 陵地貌 地势大部分较为平缓 局部较陡 3 1 2 气候条件 项目所地属中亚热带温和湿润气候区 四季分明 气候温和 降水丰沛 多云寡照 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 无霜期长 雨 热同 季 气温 年均气温 16 4 最高气温 37 最低气温零下 最热月份是 7 月 平均气温为 24 最冷月份是 1 月份 平均气温 为 3 5 无霜期 295 天 降水量 年降水量 1150mm 1200mm 之间 年平均降雨量 1175m 一年中以 5 月份降水最多 为 209mm 1 月份降水最少 为 26mm 水稻生长期降水为 941 6mm 占全年降水量的 76 适宜水 稻 小麦 玉米等粮食作物耕作 盛产优质烤烟 油菜 辣椒 葡 萄 梨子 桃子 杨梅等特产 但降雨不均 多集中在雨季 易造 成涝灾 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灾害性气候主要为春暴雨 秋季绵雨等 3 1 3 土壤 项目区土壤类型为黄壤 该黄壤的粘粒 0 002mm 含量高达 30 左右 土质粘结 以壤质粘土为主 土层厚度一般达到 80cm 左 10 右 土壤质量基本满足农作物种植要求 3 1 4 水文地质 项目区主要靠天然降雨 年平均降雨量为 1175mm 出露的地层 以三叠系的纯质石灰岩为主 为典型喀斯特丘陵地貌 地面崎岖不 平 3 2 自然资源条件 3 2 1 光热资源 多年日照时数平均值为 1289 小时 仅占全年可照时数的 29 全年中日照最多的是 7 月和 8 月 两个月的日照时数占全年 总日照时数的 29 最少是 2 月份 仅占全年日照数的 4 稻生 长期 4 月至 9 月 日照时数共 858 1 小时 占全年总日照数的 67 3 2 2 水资源 项目区水资源丰富 年平均降水量 1175mm 雨量较充沛 项目 区农业生产在主要依靠天然降水 可以通过兴修蓄水工程等 以补 充项目区农业生产对水量的需求 3 2 3 生物资源 项目区所在的 X 镇现有森林覆盖率比较高 林木以马尾松为主 11 3 3 社会经济状况 项目区位于 X 镇政府驻地西北 3 公里左右 涉及到鱼洞 X 洛 榜三个村 335 户 1340 人 耕地面积 2585 亩 其中田 740 5 亩 粮食总产量 668 8 吨 水稻产量 441 8 吨 玉米产量 227 吨 辖境 内煤 铁 矿产丰富 辖境内煤 铁 矿产丰富 建有果园场 设 X 煤矿 区内以种植 养殖为主的传统农业村 农民人均年纯收入 约 2000 元左右 属于省级二类贫困村 3 4 自然灾害 项目区自然灾害主要是暴雨和涝灾 易造成水土流失 由于项 目区属于荒草山地 在水土流失的作用下 土层易遭到剥蚀 导致 土壤肥力逐年下降 使土地生产能力降低 粮食产量减少 因此 应加强防范和治理措施 通过兴修水利 增强灌排能力 提高土壤 含水量 防止水土流失 减少水旱灾害的发生 3 5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总面积 46 3983 公顷 其中旱地 3 6095 公顷 水田 0 1292 公顷 农村道路 0 1821 公顷 有林地 0 3600 公顷 灌木林 地 2 3820 公顷 坑塘 0 1355 公顷 殡葬用地 0 1820 公顷 祼地 0 3001 公顷 其它草地 39 1180 公顷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详见表 3 5 1 12 表 3 5 1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统计表 单位 公顷 现有面积一级 地类 二级地类 鱼洞村X村洛榜村 小计比例 水田 0 1292 0 0000 0 0000 0 1292 0 80 旱地 0 9224 2 5709 0 1162 3 6095 7 78 耕地 小计 1 0516 2 5709 0 1162 3 7387 8 58 有林地 0 1709 0 1891 0 0000 0 3600 0 78 灌木林地 1 2475 0 5324 0 6021 2 3820 5 13 林地 小计 1 4184 0 7215 0 6021 2 7420 5 91 农村道路 0 0863 0 0418 0 0540 0 1821 0 39 交通运 输用地小计 0 0863 0 0418 0 0540 0 1821 0 39 水工建筑用地 0 0000 0 0000 0 0000 0 0000 0 00 坑塘 0 1355 0 0000 0 0000 0 1355 0 29 水域及 水利设 施用地小计 0 1355 0 0000 0 0000 0 1355 0 29 殡葬用地 0 0582 0 0653 0 0585 0 1820 0 39 特殊 用地小计 0 0582 0 0653 0 0585 0 1820 0 39 其它草地 9 5375 14 2871 15 2933 39 1180 83 79 草地 小计 9 5375 14 2871 15 2933 39 1180 83 79 采矿用地 0 0000 0 0000 0 0000 0 0000 0 00 工矿仓 储用地小计 0 0000 0 0000 0 0000 0 0000 0 00 裸地 0 0000 0 3001 0 0000 0 3001 0 65 其它 土地小计 0 0000 0 3001 0 0000 0 3001 0 65 合计 12 287517 986716 124146 3983 100 00 项目区面积 46 3983100 00 13 3 6 项目区基础设施条件 3 6 1 交通条件 有农村道路与项目区相连 路面宽约3 5m 均为碎石路面 是 项目区对外的主要交通要道 交通条件较优越 便于项目区施工物 资的运输以及开发后农产品的对外输出 结合项目区的地质地形条件及综合利用基础交通设施为农业生 产服务的原则 通过本次合理规划 以项目区已有农村道路为骨架 规划新建田间道路穿越项目区地块 可促进农机化生产的普及率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 6 2 排灌设施 通过现场踏勘的情况来看 项目区内及周边没有可利用的排灌 系统骨干设施 项目区内土地现状为其它草地 未开发利用 无灌排渠系骨干 设施和田间灌排工程设施 3 6 3 电力设施 项目所在地鱼洞村农村电网改造已完成 项目区内有民用照明 线路经过 电力资源丰富 有利于项目区的正常施工 基本实现组 组通电话 中国移动 中国联通两大网络覆盖全村 14 3 6 4 农田防护设施 项目区周边林网建设有一定规模 以灌木为主 林木植被覆盖 率较高 但由于受地形地貌的影响 涵水 保水能力较差 生态环 境相对有些脆弱 第四章 项目分析 4 1 项目合法性分析 4 1 1 法律法规 本项目的开发符合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15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 4 1 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本项目符合 X 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符合 X 市土地开发整 理专项规划 根据 X 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5 2020 土地开发整理 必须坚持以整理复垦为主 适度开发为辅的土地开发整理原则 加 大土地开发整理 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抓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加 大投入 大力改良中低产田土 提高耕地质量 土地开发整理要在 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上取得明显成效 2005 2020 规划 期间 通过土地开发 复垦 整理 增加耕地 因而 X 市 X 镇 X 村 鱼洞村 洛榜村鱼洞知青 X 土地开发项目发项目符合土地利用专项 规划规定 4 1 3 其他规划 本项目符合 农业规划 和 城镇建设规划 4 2 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 从调查的情况看 项目区土地利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旱灾 项目区农作物的灌溉水源主要靠降雨 主要分布在 4 9 月 受时空和分布的影响较大 降水分布不均 蓄水设施缺乏 干旱 时有发生 在开发过程中应合理配套农田水利设施 无农田水利设 施是项目区土地利用最大的限制因素 16 水土流失 项目区主要为坡地 且没有相配套的截水 排水及 蓄水设施 遇降暴雨时地面径流损失较大 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交通条件 由于项目区是以其它草地为主 除了乡村公路到达 项目区边界外 项目区内只有田间土筑小路 其路面状况较差 杂 草丛生 分布散乱 降雨后道路泥泞 不利于农生产 缺乏最基本的道路交通设施和基本的路网系统 生产活动极为 不便 种子 肥料 农业机械很难运至项目区相应位置 影响农民 种植的积极性 地块 项目区为自然坡地 未开发利用 无法进行农耕作业 影响土地利用 针对以上限制性因素提出以下对策 根据项目区土地利用限制性因素 应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和道路 工程的建设 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1 由于项目区主要的生产灌溉用水靠降雨 可修建蓄水池进行 蓄水调节灌溉 减少旱灾带来的损失 2 新建配套农田水利工程 新建路边沟 沉砂池等水利设施 能有效的防止水土流失 3 合理布置田间道路工程 修建生产道和田间道等工程 可以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降低生产成本 利于农民生产生活 提高农民 的生产积极性 4 通过土地平整工程从根本上提高耕地质量 加大对土壤等自 然因素的有效利用 发挥自然因素的作用 加上配套的农田水利工 17 程 田间道路工程 可以有效解决项目区内土地作为农耕地的限制 性因素 提高土地垦殖率 土地利用率 4 3 新增耕地分析 4 3 1 新增耕地来源分析 现阶段土地开发开发的主要目的是以 土地开发整理与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 为主题 通过开展以田 水 路 林 村为主要内 容的综合治理 提高耕地质量 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增强耕地排灌 能力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通过项目的实施 完善田间 配套设施 提高灌溉保证率 提高耕地质量 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 衡目标的实现 项目区新增耕地面积来源于坡度小于 20 的其它草地的开发 4 3 2 新增耕地数量分析 项目区建设规模面积 39 1180 公顷 项目区通过开发后预计新 增耕地 全为旱地 38 3383 公顷 新增耕地率达到 98 01 4 3 3 预计新增耕地质量分析 项目规划标准按 X 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标准 暂行 黔国土资发 2005 117 号 进行规划 同时结合项目区综合条件 考虑 地形坡度小于 5 的规划成旱地 A 等 5 8 规划成旱地 B 等 8 15 规划成旱地 C 等 15 20 规划成视耕园地 D 等 18 项目区开发后 新增耕地 38 3383 公顷 其中有 6 2465 公顷的 耕地质量到达旱地 B 等 16 7269 公顷的耕地质量到达旱地 C 等 有 15 3622 公顷的耕地质量到达视耕园地 D 等 4 4 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4 4 1 需水量分析 X 镇鱼洞村中坝坡片区的耕地为旱地 农作物一般为一年两 熟 主要种植模式 玉米 油菜或小麦 大季种植玉米 种植面积 为 100 小季种植油菜 种植面积为 60 采取地面人工灌溉 技术 参考当地粮食 蔬菜种植种植情况 拟确定需水量的大小 1 旱作物灌水定额的确定 作物灌水定额用下式计算 n 667H M 0max0 式中 M0 设计播前灌水定额 m3 亩 H 计划湿润层深度 m 一般为田间持水率 以占孔隙的百分数计 依据项目 max 区土壤物理特性取 60 播前 H 土层内的平均含水率 以占孔隙的百分率计 0 n 相应于 H 土层内的土壤孔隙率 以占土壤体积的百分数 计 M 式中 10 WWWPETM 19 M 灌水定额 m3 亩 ET 作物需水量 m3 亩 P 有效降雨 按设计年降雨量的 30 计 W 地下水补给量 W0 W1 时段初和时段末土壤湿润层内储水变化量 对于整个生育期而言 为播前土壤湿润层中的原始储水量 无 播前灌水时 其值为 667H n 有播前灌水时 其值为 667Hn 0 max 为作物收割时土壤湿润层中土壤平均含水量 根据 雨水积蓄利用 工程技术规范 SL267 2001 结合农办提供的资料拟确定各作物灌 水定额等如下表 表 4 4 1 项目区灌水定额取值表 中等干旱年 项目油菜玉米 灌水定额 m3 公顷 4560 灌水次数 11 2 确定项目区开发后旱地灌溉面积 项目区开发后的旱地灌溉面积 A 为 油菜 42 8567 60 25 7140 公顷 玉米 42 8567 公顷 3 设计年内旱地需水量计算 项目区内旱地水量统计表见表 4 4 2 表 4 4 2 项目区开发后旱地需水量统计表 项目油菜玉米 面积 公顷 25 7140 42 8567 灌水定额 m3 公顷 4560 需水量 m3 1157 132571 40 合计 3728 53 20 由上表可知 两种农作物在一年内种植时的需水量为 3728 53 m3 4 4 2 供水量预测 根据前面灌溉水源的分析 项目区可以利用天然降水 由于相 关部门无法提供相关的水文资料 在分析时只能根据在实地的了解 来进行 项目区可供水量主要从降水量进行分析 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1175mm 据有关调查分析 西南地区 有效降水利用系数平均达 38 本项目有效降水利用系数按 40 计 算 作为生育期内有效降水量按年平均降水量的 80 计算 则有效 降水量 降水量 有效降水系数 承雨面积 项目区面积为 46 3983 公顷 可以推算出枯水年可利用降水约 174457 61m3 W1 0 001 1175 0 40 0 80 46 3983 10000 174457 61m3 由上可知可供水总量为 174457 61 m3 4 4 3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经过以上计算得知 项目区农作物需水量为 3728 53 m3 而项 目区供水量可达 174457 61m3 可见 项目区水资源供给量远大于需 水量 能满足项目区农业生产需要 但水资源利用量取决于水资源 开发利用条件 技术 投入水平以及环境的要求 由于项目区水利 设施不完善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 故项目区需要配套微型水利 设施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扩大利用量 解决季节性水量需求问 题 同时搞好水土保持 4 5 土地适宜性评价 项目区雨量充沛 雨热同期 气候温暖湿润 光温水条件适宜 21 农作物栽培 区内土壤以黄壤为主 土层较厚 质地适中 理化性 能良好 但项目区缺少固定水源 作物用水主要靠天然降水 综合考虑项目区土地自然坡度 土层厚度 土壤质地 水源保 障程度 有机质含量 侵蚀状况等 采用指数和法进行土地适宜性 评价 即土地适宜性得分 指标分值 权重系数 然后根据其分值 分等 85 100 分为最适宜 65 85 分为适宜 45 65 分为较适宜 0 45 分为不适宜 通过实地踏勘 我们按开发条件和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因素作评 价因子对开发项目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 因本项目面积不大 土地 利用现状为其它草地 项目性质为开发项目 故评价单元只划分为 一个单元 具体评价如表 4 5 1 表 4 5 1 项目区土地适宜性评价表 评价因子 及满分 指标 指数 分 项目区 情况 取 值 分 权重 得分 分 解决措 施 5 100 5 8 80 5 15 6060 坡度 100 分 15 0 0 16梯化 80100 80 5080平均 60cm80 50 3060 土层厚度 cm 100 分 3020 0 216 土壤质地壤土100黄壤1000 110 22 轻粘或砂土80 含砾量 15 50 100 分 含砾量 15 10 良 100 一般80 勉强40 天然降雨40 水源保障 程度 100 分 无20 0 28 修建 蓄水设 施 1400100 1200 140080 1000 120060117560 平均 降雨量 mm 100 分 100040 0 16 30 50 3 0 5 0 100 15 30 1 5 3 0 80约 2 5 80 5 15 0 5 1 5 60 有机质 含量 g kg 100 分 5 0 5 20 0 216 1200 1001289100 1000 120080 800 1000 60 年平均 日照时数 小时 100 分 80040 0 110 综合得分72 根据土地适宜性评价得分为 72 分 可认定本项目是适宜开发的 23 因项目区水源保障程度较差 因此项目区规划为旱地 综上所述 项目区内适宜规划为旱地 根据现有交通设施分布 情况 项目区内布局田间道和相应配置的生产路 蓄水池和渠道在 布置上充分考虑经济适用的原则 布置的沟渠一方面起到排水的作 用 另一方面也要兼顾水池蓄水 水池布置与路边沟连接 同时考 虑积雨面和周边的耕地面积来合理布置 经过土壤改良和农田水利 交通等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 项目区土地适宜性进一步增加 4 6 公众参与分析 项目在进行可行性研究阶段 得到了当地党委和政府及相关部 门的高度重视 并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 对本项目进行多次考查验 证 采取各类座谈会 访谈 办信息栏公布项目信息等形式定期听 取群众意见 项目规划制定之前 通过市 镇 村各级行政和业务 主管部门领导多次研究分析 以及国土 农业 水利等有关业务人 员反复考察论证 并对项目区人民群众进行了各种形式的调查 当 地干部群众对进行土地开发积极性高 并且提出了很多合理化建议 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当地群众积极性高 项目的实施 将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改善当地自然生态环境 24 第五章第五章 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 5 1 规划原则 1 贯彻 十分珍惜 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的基本 国策 2 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3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4 统筹兼顾 因地制宜 实事求是的原则 5 工程技术可行 经济合理的原则 6 充分利用原有基础设施 节约土地资源的原则 7 合理利用新技术 新工艺 新材料的原则 25 5 2 建设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土地开发整理标准 TD 1011 1013 2000 参照 X 省坡改梯工程建设技术规程 结合 土地开发整理政策的要求 提出 X 市 X 镇 X 村 鱼洞村 洛榜村鱼 洞知青 X 土地开发项目发项目的规划建设标准 1 土地平整 耕作面坡度不大于 3 土坎采用人工夯实铺筑 生物防护层 土坎外侧坡度一般采用 45 70 内侧采用 45 60 耕作表层考虑 10cm 厚的表土取土及作适当回填 2 农田水利 项目区农田水利工程主要有道路边沟 蓄水池 沟渠沿生产道和田间道边沿位置布置 起两方面作用 其一 挡截 因降雨引起的山上自流来水 以防止土壤别冲刷 其二 保蓄水源 补充灌溉用水 3 道路工程 项目区生产道和田间道按照 有利生产 方便生活 工程最 少 投资最省 满足工程施工要求及路面技术要求 据此 项目 区生产道布置采用尽量沿山脊走向 局部沟路相间 规划后项目区 所有道路相连相通 形成网络 与规划田块直接连通 便于农业生 产的进行 4 其他工程 由于项目区通过其它草地的开发来增加耕地面积 对项目区新 开发耕地面积进行培肥 培肥措施主要是施加农家肥和生石灰 以 改善新增耕地的质量 26 5 2 1 土地利用布局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利用问题分析 合理配置各类用地 项 目区其它草地通过开发变为旱地 并配套农田水利设施 使项目区农 田得到充分灌溉 项目区布设道路边沟 蓄水池 田间道和生产道等 农田基础设施 项目区新增耕地 38 3383 公顷 项目区建设规模为 39 1180 公顷 新增耕地率为 98 01 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变化 土 地的利用结构更趋于合理 结构调整后 区内耕地主要种植玉米 薯 类等农作物 开发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详见表 5 2 1 表 5 2 1 开发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 单位 公顷 开发前开发后增减值一级 地类 二级地类 鱼洞村X 村洛榜村鱼洞村X 村洛榜村鱼洞村X 村洛榜村 水田 0 1292 0 0000 0 1162 0 1292 0 0000 0 1162 0 0000 0 0000 0 0000 旱地 0 9224 2 5709 0 0000 10 4599 16 8580 15 2933 9 5375 14 2871 15 2933 耕地 小计 1 0516 2 5709 0 1162 10 5891 16 8580 15 4095 9 5375 14 2871 15 2933 有林地 0 1709 0 1891 0 0000 0 1709 0 1891 0 0000 0 0000 0 0000 0 0000 灌木林地 1 2475 0 5324 0 6021 1 2475 0 5324 0 6021 0 0000 0 0000 0 0000 林地 小计 1 4184 0 7215 0 6021 1 4184 0 7215 0 6021 0 0000 0 0000 0 0000 农村道路 0 0863 0 0418 0 0540 0 1583 0 1136 0 2941 0 0720 0 0718 0 2401 交通运 输用地 小计 0 0863 0 0418 0 0540 0 1583 0 1136 0 2941 0 0720 0 0718 0 2401 水工建筑 0 0000 0 0000 0 0000 0 0150 0 0250 0 0150 0 0150 0 0250 0 0150 坑塘水面0 1355 0 0000 0 0000 0 1355 0 0000 0 0000 0 0000 0 0000 0 0000 水域及 水利设 施用地 小计 0 1355 0 0000 0 0000 0 1505 0 0250 0 0150 0 0150 0 0250 0 0150 殡葬用地 0 0582 0 0653 0 0585 0 0582 0 0653 0 0585 0 0000 0 0000 0 0000 特殊 用地 小计 0 0582 0 0653 0 0585 0 0582 0 0653 0 0585 0 0000 0 0000 0 0000 其它草地 9 5375 14 2871 15 2933 0 0000 0 0000 0 0000 9 5375 14 2871 15 2933 草地 小计 9 5375 14 2871 15 2933 0 0000 0 0000 0 0000 9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