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线工程勘察设计涉及安全防护使用手册》.docx_第1页
《管线工程勘察设计涉及安全防护使用手册》.docx_第2页
《管线工程勘察设计涉及安全防护使用手册》.docx_第3页
《管线工程勘察设计涉及安全防护使用手册》.docx_第4页
《管线工程勘察设计涉及安全防护使用手册》.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管线工程勘察设计涉及安全防护使用手册(手机版)1、为选择安全稳定、经济合理,且便于施工、维护的光缆路由,避免刚建成就要搬迁(建设单位追究责任时由设计承担主要责任),勘察时要求必须了解相关规划建设情况,同时需进行多方案路由比较。2、按规范,新建杆路距公路界1550米。具体执行时要求:杆路距普通(乡级)公路界2030米、距二级公路界3040米、距一级(高速)公路界4050米,在勘察选定杆路路由时,需依据公路等级、障碍物等情况,确定新建杆路与公路间距,并在设计图上反映。3、新建杆路与铁路接近时,应在铁路路界红线外范围选择杆路路由,勘察时需确定新建杆路与铁路界间距,并在设计图上反映。4、新建光缆路由与铁路、高等级公路交越时,为确保线路安全,通常采用顶管或在附近涵洞中埋设钢管方式穿越,原则上不考虑架空跨越铁路、高等级公路。若穿越位置无法顶管或附近无涵洞穿越时,可采用架空跨越铁路、高等级公路,除杆高满足规范要求外(跨铁路最低缆线到轨面不低于7.5米;跨高等级公路最低缆线到路面不低于7米),跨越杆尚应装设三方拉线(双方拉线7/2.2;顺线拉线7/3.0)。5、按规范,杆路与地面上已有其他杆路的最小水平净距为地面杆高的4/3倍,即通常新建杆路与现有杆路(含移动、联通、广电、电力等杆路)的水平间距为10米左右,要求勘察时确定新建杆路与现有杆路间距,并在设计图上标明间距。6、新(扩)建架空光缆线路与电力线交越时,勘察设计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光缆在架空电力线路上方交越时,必须对交越档段的光缆线路进行路由迁改或交越档段改为直埋方式敷设。供电线为被覆线时,光缆可以在上方交越,两者间距不小于0.6米。光缆在架空电力线路下方交越时,必须注意核查电力线与通信线缆间垂直净距是否符合安全隔距要求。目前常规要求:35千伏以下电力线路安全隔距为2.5米,35千伏以上电力线路安全隔距为4米,但考虑到通信线路施工人员上杆作业身体一般都会超出通信线缆所处水平面,为确保安全起见安全隔距应在上述规定值的基础上再增加1米,即:35千伏以下电力线路安全隔距为3.5米,35千伏以上电力线路安全隔距为5米。如电力线与通信线缆间垂直净距不符合安全隔距要求的,必须对交越档段的光缆线路进行路由迁改或交越档段改为直埋方式敷设。光缆在架空电力线路下方交越且电力线与通信线缆间净距符合安全隔距要求时,处理方式:安装三线交叉保护+交越两侧电杆吊线安装接地装置、拉线安装高压绝缘子。 a.采用三线交叉绝缘胶(即三线交叉保护管)保护光缆,绝缘胶长度按电力线宽度两端各延长2m计列。设计图纸必须标明交越的电力线电压伏数及三线交叉保护管的安装位置及长度。 b.采用4.0铁线作为接地线,接地线上端与吊线缠绕或采用地线夹板压接,下端与延伸式接地装置(地线棒)连接,用3.0铁线将接地线牢固捆绑在电杆上(每50cm绑扎一次)。注意:在与10kV以上高压输电线路交越时,两侧杆上接地线应在离地面2米处断开50mm的放电间隙。设计图纸必须标注哪两根杆要设地线,采用何种方式安装接地线、是否需要断开放电间隙。具体操作如下图所示: 如与电力线交越处的两侧电杆上设有拉线时,除两侧电杆吊线安装接地保护装置外,拉线应在离地面2米处加装绝缘子(隔电子)做电气断开。新建杆路选择路由时,要避开在电力线两侧做终端杆和角杆。7、 架空线路电杆分为:角杆、终端杆、分线(支)杆、直线杆(含抗风杆和防凌杆)等;拉线分为:角杆拉线、终端(顶头)拉线、双方拉线、三方拉线、四方拉线、高桩拉线、吊板拉线、撑杆等。对新建杆路,直线段大于或等于16根杆时,每隔8杆档(约400米)设置双方拉线;每隔32杆档(约1600米)设置四方拉线,双方拉和四方拉的侧拉线均采用7/2.2程式,四方拉的顺拉线采用7/2.6程式;角杆拉线和终端(顶头)拉线一般也为7/2.6程式,勘察时需注意拉线的设置是否影响车辆通行,设计图上要求正确标明各种拉线程式及方向!在人行道或人车经常通行的地点设置拉线时必须安装拉线警示保护管,亦需在设计图上标明!8、 架空线路跨越车辆通行的道路时,在跨路杆路的吊线上必须安装反光告警标识(即跨路警示保护管),双向车道的每个车道上方的吊线均需安装,在设计图上需标明。9、按广西电信公司运维部的要求,架空线路跨越省道、县道时,跨路杆路吊线距路面垂直高度不低于7米(至少9米杆);跨越乡镇机耕路时,跨路杆路吊线距路面垂直高度不低于6米(至少8米杆)。勘察新建杆路跨路时,需依据此要求结合立杆地势高低情况,配置跨路杆高;对扩容光缆,原有跨路电杆杆高不达标的应进行更换。10、按规范,野外新建杆路,其标准杆距为5060米(轻负荷区),杆距超过标准杆距25%100%时,应采用长杆档建筑,杆距超过标准杆距100%时,应采用飞线装置。具体执行时,杆距80150米(含150米)为长杆档,设计图纸要求在长杆档两侧电杆设置7/2.6顶头拉线(拉线方向指向短杆档);杆距150500米为飞线长杆档,需采用正副吊线跨越装置。飞线设计涉及人身安全!设计图上要求严格执行 YD 5148-2007 架空光(电)缆通信杆路工程设计规范和 GB 51158-2015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应对正、副吊线程式、飞线杆高配置、拉线配置等详尽标明。11、利旧杆路附挂架空光缆,需对杆路进行整治,以满足线路施工及维护安全,整治内容包括:发生风化开裂、爆裂漏筋,损坏或杆高不足的电杆必须进行更换。电杆拉线存在锈蚀现象的必须进行更换;拉线遭人为破坏或缺失的,必须进行补装。电杆自身基础不良、埋深不足的,必须考虑对电杆根部进行加固、保护。杆路上已生锈的吊线必须进行更换。旧杆路路由存在安全隐患的段落必须进行整改或迁移,对不具备迁移条件的段落应考虑改用其他方式敷设。12、新建直埋光缆路由查勘时,因其涉及人身及各种地下管线安全,故需查明其他地下管线设施的准确位置,遇到地下已有其他管线与拟建直埋光缆平行或交越时,应按设计规范的规定核对其相互间的最小净距(参见表6.2.14)是否符合标准,尤其是与地下(埋式)电力电缆、天然气管、燃气管等间距需特别关注。设计图上要求标明直埋光缆与各种地下管线水平间距!13、光缆埋深涉及光缆线路安全,无特殊情况,设计要求严格按规范执行!(参见表6.2.2)14、直埋光缆防雷保护措施应严格遵循规范要求(参见以下截图),防雷排流线采用7/2.6钢绞线或6.0铁线。15、墙壁光缆的敷设安装应严格遵循规范要求(参见以下截图),跨越街坊、院内通路时,为保障行人与车辆通行安全,需采用镀锌钢绞线(7/2.2)吊挂光缆。16、进局光缆防火、防雷事关机房工作人员人身及设备运行安全,设计时需注意以下2点要求:有进局管道时,进局段(通常300500米)采用阻燃型光缆;架空进局时,局内段不能采用阻燃型光缆,需采用阻燃包带做防火保护!要求在设计图上标明保护长度。特别地,室外光缆不可避免跨越或临近有火险隐患的各类设施时,亦需采用阻燃包带做防火保护!所有野外基站采用架空方式敷设光缆的,光缆必须在基站外由架空引入地下埋设进基站。因钢绞线最近一个接地点发生雷电时,将有可能通过钢绞线将雷电引入基站,造成雷击事故发生。17、架空光缆防雷、防强电保护措施主要有以下4点:新立杆路有拉线时采用拉线式接地方式;无拉线时,直线段新立杆路一般每隔5杆根做一处直埋式地线。新设吊线每隔1km处用蛋型隔电子作一次电气断开。架空杆路距电力线较近时,应在拉线上加装蛋型隔电子,加装位置应距地面2米以上。光缆内的金属构件,在(局)站内或交接箱处线路终端时必须做防雷接地,在郊区及野外装有分纤、交接设备的电杆必须做避雷线。18、光缆选型需根据建设场景及敷设条件考虑,通常管道或架空敷设时采用GYTS型缆;直埋敷设时采用GYTA53型缆;在雷害或强电危害严重地段选用非金属构件的光缆!19、新建管道路由与燃气管道、高压电力电缆在道路同侧建设时应严格遵循规范要求(参见以下截图),勘察时需查明其他地下管线设施的准确位置,遇到地下已有其他管线与拟建管道平行或交越时,应按设计规范的规定核对其相互间的最小净距是否符合标准,尤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