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动物”立起来(四篇).docx_第1页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动物”立起来(四篇).docx_第2页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动物”立起来(四篇).docx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动物”立起来(四篇)目录: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动物”立起来一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万花筒二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原色的奥妙三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下雨的秘密四- 1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动物”立起来一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动物”立起来_年_月_日_部 门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使用剪、折、粘、贴多种技能,探究平面纸制品立体化的方法。2、培养幼儿根据自己的创想,大胆创造的能力。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幼儿画好的各种动物多个,各种材质的纸(皱纹纸、瓦楞纸、电光纸、彩色复印纸、软泡沫纸、宣纸、纸盒纸、牛奶袋纸),大森林的立体背景,胶棒,剪刀,胶条等。2、经验准备:在教室环境中摆放几种立体物,相框等。重点、难点:重点:启发幼儿探究“动物”立起来的几种方法。难点:找到使纸卡片平衡的支撑点。活动过程:1、引导幼儿讨论:怎样让小动物“站”起来。教师:看黄老师带了什么?(出示做好的大森林。)幼儿:我们做的建筑区的大森林。教师:在这个大森林里,小动物很想站起来看一看外面的景色,如果用托盘里的这些纸材料,你能有什么办法让动物站起来?幼儿1:用纸在动物的后面做一根棍,就像相片似的做一个架子。幼儿2:做一个圆的筒,动物粘在后面。幼儿3:用奶袋纸卷一个棍。幼儿4:做许多的支架,粘在动物身上。幼儿5:把纸卷成一个桶,上面剪一个洞再把动物插上面。教师:小朋友方法真多,一会儿你们可以用不同的纸来试一试,想办法让小动物们站起来,然后把站起来的动物摆在大森林中。看看谁做的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用的方法最多。2、探究让小“动物”站起来的多种方法。幼儿独立操作,教师提供多种材质的纸张,观察幼儿使用的方法,给予不同程度的帮助。场景一:幼儿1在一个已经做好的圆桶中间,剪了一个洞,然后把一朵小花插了进去,可是由于花的茎太细,总是立不直。教师:“想想能用什么把它固定住呢?” 幼儿1先用胶棒粘了粘发现效果不好,于是用胶条把花固定住了。“能站起来了,能站起来了”,她边说边笑着把作品放在了森林中。场景二:幼儿2把软的泡沫纸卷起来,反复几次,但都没成功。教师:“老师能帮你吗?”幼儿2:“我想让小蛇横着躺着。”可是软的泡沫纸多次卷过后,打开时两边往上翘。教师:“你试一试把蛇架在纸上会怎么样?”幼儿拿起了剪刀在两边上翘的地方一边剪了一个小口子,这样蛇正好能够架在泡沫纸上。场景三:幼儿3选择了牛奶袋纸做材料,把纸剪成一段一段的,然后卷成了一根一根的小棍。在小鸭子的两边分别用胶条粘上两小棍,可是由于小鸭子身体长,站立的时候不稳,她皱着眉头摆弄了半天。教师:“看看,小鸭子总是往哪边倒呢?”幼儿3:“往后倒。”教师:“那你想一想怎么办?” 于是她很快又做了两个小棍粘在了小鸭子的中间部分,这样小鸭子就站稳了。3、分享:让小动物“站”起来的不同方法。(1)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方法。每个幼儿都用自己的方法使小动物立起来了。教师:“大森林里站满了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幼儿快来介绍你是怎么让这些小动物立起来的呀?”幼儿1:我做了一个纸棍粘在小老虎的后面,小老虎就立起来了。幼儿2:我和豆豆的方法一样,粘在后面两个棍,就像相框后面那样。幼儿3:我在纸筒上挖了一个洞,把小猴子插在里面了。我还做了一个支架,横着竖着(比画着)粘。(2)引导幼儿讨论“大家都用了什么方法?哪些方法是一样的?”教师:你们想的办法真多,而且也成功了,你们在做的时候,遇到什么困难了吗?幼儿1:我开始用的纸太软了立不起来,后来换了硬纸就成功了。幼儿2:我在后面粘了一个小纸棍但老是倒,后来又在旁边粘了一个就不倒了。教师拿起作品:赵吴,你告诉小朋友开始时你把小棍粘在哪里了?为什么会倒?赵昊指着小老鼠的一侧:我粘这边了,就往这边倒。我粘了另一边,就不倒了。教师:为什么在两边粘就不倒了呢?幼儿说:因为平衡了。4、延伸活动:将幼儿制作好的“大森林”摆放到建构区,鼓励幼儿继续制作可以立起来的动植物。5 / 11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万花筒二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活动目标:1. 在观察、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初步感受万花筒的内图案的色彩美和造型美。2. 积极发现万花筒的图案中色彩的规律,尝试按规律涂色。3. 在无穷的变化中感受万花筒的神奇,激发探究的欲望。活动准备:1. 幼儿玩过万花筒。2. 万花筒(一个),有团花按的范例23张。3. 万花筒(人手一个),有简单团花图案的作业纸(每人一张)4. 幼儿用书、教学挂图活动过程:1. 与幼儿交流万花筒的操作方法。教师:这是玩具?(万花筒)你知道怎么玩吗?(边转边看。)谁来和我们说一说,玩给我们看一看。2. 幼儿一边玩万花筒,一边欣赏其中的图案。(1) 幼儿结伴玩万花筒,自由交流自己的发现。教师:玩一玩、看一看。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在万花筒里看到了什么?(2) 集体交流。1线条和图形。教师:你在万花筒里面看到了什么?(各种图形、线条等。)像什么?(花、爱心等)有哪些图形和线条?(方形、三角形和花边)这些图形和线条是怎么组合在一起的?(中间一个形状,上下左右各有一条线,然后又有图形)2色彩。教师:你发现了哪些颜色?(红、黄、绿等。)找一找有没有相同的颜色?(有。)在哪里?(四个角上、四边看的线条也是一样的。)你还看到什么样的图案?由哪些图形和线条组成?有些颜色?你发现他们又什么规律?(四个角、四个边上的图形和色彩都是一样的,或者对边是一样的等等)3. 引导幼儿欣赏各种各种团花的范画。(1) 欣赏团花图案(根据万花筒中的图案设计的)。教师:这里也有有一个万花筒的图案。上面有些什么形状?哪些形状是一样的?你能给它涂上漂亮的颜色吗?(2) 讨论涂色方法。教师:怎么涂才像万花筒里的图案?(对边、对角颜色是一样的。)4. 幼儿进行涂色练习。教师:换颜色,用多种颜色涂色。一种颜色可以涂好几个地方。把颜色涂满,尽量不涂到轮廓线外。5.与幼儿互相交流讨论作品。教师:你用了什么好看的颜色来画画的?怎样涂,颜色会涂的好看?万花筒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得图案变化?(启发幼儿回家后将万花筒拆开看看。)7 / 11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原色的奥妙三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一、活动目标:1、通过本节课让幼儿了解红、黄、蓝是色彩中的三原色,由这三种颜色相互调和可变化出橙、绿、紫色来。2、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会巧妙地运用三原色。二、活动准备:1、大故事书1本2、红、黄、蓝色片 每人一份3、红、黄、蓝的颜料 每人一份4、宣纸 每人一份 5、清水 3杯三、活动过程:(一)出示大故事书教师讲会变颜色的小兔子的故事。1、故事内容:小兔妈妈有三个孩子,一个叫小红、一个叫小黄、另外一个叫小蓝。这三个孩子都特别淘气,有一天,它们和妈妈一起到熊猫叔叔的染坊去玩。小红不小心摔到了黄色的染缸里去了,等到它爬出来的时候,兔妈妈问小红:“你是谁?”小红一听着急地说:“妈妈,我是小红呀。”可是妈妈不相信;小黄摔到了蓝色的染缸里去了,等到它爬出来的时候,兔妈妈问小黄:“你是谁?”小黄一听着急地说:“妈妈,我是小黄呀。”可是妈妈不相信;小蓝摔到了红色的染缸里去了,等到它爬出来的时候,兔妈妈问小蓝:“你是谁?”小蓝一听着急地说:“妈妈,我是小蓝呀。”可是妈妈也不相信。2、教师提问:为什么妈妈会认不出小红、小黄和小蓝来呢?让我们来做一个小小的实验吧!3、带着问题,引出下一个实验的环节。(二)小实验:红黄蓝的奥妙1、发给幼儿红、黄、蓝的色片,让幼儿进行实验。A、红色和黄色的色片重叠在一起,观察一下会变成什么颜色?(橙色)B、黄色和蓝色的色片重叠在一起,观察一下会变成什么颜色?(绿色)C、蓝色和红色的色片重叠在一起,观察一下会变成什么颜色?(紫色)2、老师通过利用清水和红、黄、蓝三色的颜料,对幼儿进行A、B、C项实验进行检验,引发幼儿对颜色的突然变化产生兴趣。3、通过实验让幼儿解答故事最后的疑问:A、为什么妈妈会认不出小红来?(因为小红变成了橙色)B、为什么妈妈会认不出小黄来?(因为小红变成了绿色)C、为什么妈妈会认不出小蓝来?(因为小红变成了紫色)(三)美劳:漂亮的小手帕1、教师演示:将方形的宣纸(生宣),对角折两次把它折成三角形。把宣纸的三个角分别成在红、黄、蓝色的小盘子里浸泡一会儿,让三种颜色互相渲染在一起,在两种颜色的交界处形成另成一种颜色,即橙、绿、紫色,然后把它轻轻的打开,就变成漂亮的小手帕了。2、发给幼儿相同的材料,让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3、把幼儿的作品展示出来。(四)结束部份。教师总结:今天小朋友认识了红、黄、蓝三种颜色,这三种颜色是色彩中的三原色,由它们可以变化出很多漂亮的颜色来,我们还制作了很好看的小手帕,回家以后,教爸爸妈妈来做好吗?9 / 11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下雨的秘密四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做小实验,使幼儿初步感知“水蒸气蒸发”以及“雨是怎样形成的”等一些科学现象。2、了解雨与人类的关系。3、激发幼儿观察、发现、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木偶台、木偶小兔、兔妈妈。2、酒精灯、烧杯、玻璃片、玻璃杯、火柴。3、投影机、故事小水滴旅行记、有关幻灯片、磁带。 活动过程 一、 教师木偶表演,提出尝试问题 教师以兔妈妈带小兔出去玩,忽然天下雨了,小兔问妈妈:“天上为什么会下雨?”的故事情景导放课题,提出问题:“小朋友,你知道天上为什么会下雨吗?” 二、 小朋友做小实验(幼儿第一次尝试,分组活动) 1、幼儿点燃酒精灯,把水加热。2、教师提出尝试问题: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3、小结:水热了就会有水蒸气,许多水蒸气向上跑的现象叫做“蒸发”。4、讨论:你平时看到过“蒸发”现象吗? (发散性思维) 三、 观察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幼儿第二次尝试,集中活动)1、请你摸一下,玻璃片是冷的还是热的? 2、倒热水在杯里,问:杯子里冒出来的是什么?(水蒸气)3、把玻璃片盖在茶杯上,会出现什么? 为什么玻璃片上会有小水珠?得出实验结果:水蒸气遇冷就会变成小水珠。 四、 放幻灯(通过直观教学,重点理解“为什么会下雨”的科学现象) 1、太阳是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