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平塘县地籍测绘规划 平塘县国土资源局平 塘 县 地 籍 测 绘 规 划(2007年-2020年)一、前 言 地籍测绘是土地资源管理和房地产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地籍测绘成果不但为实现土地的经济价值、保护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提供基础保障,还将为政府部门制定土地开发利用计划、经济发展目标、土地管理政策、环境保护政策,以及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等决策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随着现代测绘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地籍测绘将得到快速的发展并将取得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地籍测绘成果在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人口与资源管理等方面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社会经济各部门制定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基础资料。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房地产市场的日益活跃,对地籍测绘资料的准确性和现势性要求越来越高,地籍测绘的管理体制和技术体系以及地籍测绘成果产品的应用开发均面临着新的挑战。地籍测绘成果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老百姓的合法权益,涉及落实新修订的宪法规定的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权问题。平塘县地籍测绘事业的发展,必须依托先进的地籍测绘管理体系及现代化测绘科学技术,按照平塘县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目标的要求,以技术革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以地籍测绘信息化为核心,构建先进的平塘县地籍测绘管理体系及技术体系,实现地籍测绘的规范化、信息化和产业化。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全面发展,构建现代土地产权制度,更加有效、全面地保护广大农民的合法土地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进一步将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为,把好土地“闸门”,推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不断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水平和执政能力,依据贵州省县级地籍测绘规划编制指南,结合地籍管理实际,编制平塘县地籍测绘规划(2007-2020)。二、区域概况 21地理位置平塘县地处贵州省之南缘中部,位于东经10640291072619;北纬252955260641之间。东邻独山、南接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丹县、西南部毗邻罗甸、西北部连接惠水、北靠贵定、东北部与都匀接壤。全境东西最大跨度76.3Km,南北最长距离67.7Km,幅员面积2825Km2,占全州面积10.8%,占全省1.6%.全县辖9个镇、10个乡、121个行政村、1831个村民组。22气候及水文平塘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湿润、热量资源丰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无霜期长,为农、林、牧、渔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但由于受季风气候不稳定的影响,气温多变、雨量分配不均,光照条件欠佳,致使干旱、洪涝、低温、阴雨、冰雹等自然灾害频繁,影响作物高产稳产。加之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地势相对差,气候具有垂直变化的特点,因而全县的“立体农业”较为明显。平塘县地处苗岭山脉南麓,属珠江流域红水河水系所辖。境内有干流3条,过境总长度189.2Km,县内流域面积2825 Km2,加上集雨面积19 Km2以上的支流29条,全县共有支流32条.境内河道长466.3 Km,河网密度为0.1651 Km2,具有理论蕴藏量24.8万KW.23矿产及旅游资源平塘县的矿藏资源不丰富,现探明境内有一定储量的煤、陶瓷土、花石、硅石、电石灰岩、紫砂陶和高岭土等矿藏。用牙舟、平湖两地区陶土加工烧制的牙舟陶器,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旧司开花寨一带的花石可与我国著名的寿山石媲美。煤矿虽不十分丰富,但矿点多,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平塘县位于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下降的倾斜面上,三条主要河流自北向南流,注入红水河。境内山蛮叠嶂,河谷深切,峰林洼地,坡立谷、间歇泉、落水洞、地下河、漏斗、井泉、溶洞、阴潭等应有尽有,呈现一派千姿百态,奇特秀丽的岩溶地貌景观。境内有平舟河风景区、龙塘风景区、掌布“救星石”风景区、卡蒲毛南族风景区、甲茶风景名胜区等。所以,平塘县景色明媚、气候宜人。加上不少文物古迹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以自然风光为主要特色的旅游资源。24政区沿革平塘县历史悠久,据平塘县志记载,现平塘县境,战国时期属夜郎国地。1949年11月30日平塘县解放,12月8日成立平塘县人民政府。1983年实行政社分设建立乡、镇人民政府。25民族与人口平塘县是一个以布依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境内有布依、苗、水、侗、毛南、瑶、壮、彝、土家、仫、回、仡佬、满、黎、蒙古、藏、傣、朝鲜、畲、纳西、傈僳族等23个民簇,以布依族人口最多。2007年县人口31.47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8.04万人,占总人口数的57.32%,其次为汉族,占总人口数的42.68%,人口出生率14.36%,人口自然增长率7.87%.三、平塘县城镇发展规划概况 平塘县城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是绿色食品加工基地,以发展商贸和旅游服务为主的山水城镇,在黔南州城镇体系规划中位列第二级,是区域内的重要城镇。平塘县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囿于地形地貌的影响,基本是主城拓展模式;未来的平塘将迎来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市规模将迅速扩大,城区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山水城交相辉映,总体城市设计将保护这一“山、水、城”的生态空间格局,在此基础上确定城区空间框架结构,突破主城拓展模式,转变为“双心四区,玉带珠连”的带形加组团型城市总体空间模式。平塘现状城市化水平还较低。生态建市是平塘重要的城市战略,“青山、玉水、蓝天”是平塘的资本,将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注入城市,使其成为城市特质是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未来其发展主导产业是旅游业。“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也是平塘县实施“135”工程,抓好“旅游、畜牧、烤烟”三大产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积极调整优化工业产业化结构,着力搭建工业经济发展平台。结合县情,到2010年初步完成三个工业园区规划建设;一是把平湖规划为电子材料、旅游产品、民族特色产品综合开发和深加工工业、开发植物油精加工、饮料、酒、食品、生物饲料及畜产品、农产品的加工业为一体的轻工业园区;二是把通州规划为中药材粗加工为主的工业园区;三是把克度规划为以水泥制造、建筑材料生产为主的工业园区。到2020年独立工矿用地面积达441.01公顷,规划期内新增建设占用耕地130.22公顷.平塘县所辖各乡镇总面积、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面积(现状面积)以及至2020年规划发展增量(规划面积)如下表所示:平塘县各乡镇面积统计表单位:公顷乡镇名称总面积现状面积规划面积平湖镇8239.41317.31532.02牙舟镇24025.46256.62279.08通州镇31830.20346.81377.72大塘镇25351.80205.93221.47克度镇12721.79195.61214.29塘边镇19414.54312.00325.14摆茹镇16052.63192.34210.20者密镇20027.48216.34239.97四寨镇16007.39124.35151.39卡蒲乡10418.26177.73201.19白龙乡14005.99242.17265.21卡罗乡10145.57111.99116.36鼠场乡14991.52136.94147.62新塘乡7923.24102.99108.22西凉乡12981.46108.23122.22苗二河乡6010.24110.15117.03掌布乡10106.5768.6979.94谷硐乡13131.9992.5697.92甘寨乡6522.13102.17110.01数据来源:平塘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四、平塘县地籍调查现状 80年代以来,平塘县在全国的统一部署下,曾进行过两项大规模的土地资源调查,一次是1980年起的土壤普查,另一次是1990年起进行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又称土地资源详查,两次调查都得出一套较为完整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相比两套数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技术手段和成果精度都高于土壤普查,同时土壤普查结束时间长,又没有作过相应的核实变更,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较新的一套调查成果,并从1995年起每年都对各地类变化情况进行核实变更,即土地变更调查,得出当年现势性较强的土地利用数据。基本查清了全县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布、权属和利用状况,为平塘县的宏观调控以及国土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了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数据,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到目前为止,由于经费和人力等条件的限制,全县所辖19个乡镇均没有进行地籍调查、地籍测绘及地籍数据建库等一系列工作。五、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规划目标 51指导思想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按照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国土资源中心工作,不断加强土地产权管理制度建设和地籍基础建设,全面推进地籍测绘的系统化、制度化、信息化建设,为保障我县经济发展、保障国土资源合理利用、维护权益和服务社会提供支撑和服务。地籍测绘属于现代信息服务产业。地籍测绘成果既是土地管理的基础,又关系到老百姓千家万户的合法权益。因此,平塘县地籍测绘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现代测绘科技为支撑,以技术革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以地籍测绘信息化为核心,建立和完善地籍测绘管理体系及地籍测绘技术体系。52基本原则(1)城乡统一,依法行政。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的要求,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技术标准和规范。整合地籍测绘各项成果,建设多库合一、多功能合一的地籍信息系统。严格依法作好土地登记、土地权属争议调处等工作,保护广大土地产权人的合法权益。(2)因地制宜,规范管理。全市在统一的制度和标准下,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和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地籍测绘工作目标,选择适合本地情况的技术手段和方式方法开展地籍工作。(3)科教兴地,技术创新。积极开展地籍管理现代化示范点建设。加快推进地籍管理现代化建设,要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机制开展地籍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地籍成果质量。 (4)服务社会,良性循环。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地籍成果资料,加大成果应用力度,主动将地籍管理服务于社会管理、促进经济发展、保护用地者的合法利益、规范国土资源管理等方面。显化地籍成果的商品属性,引入市场机制,开展地籍成果应用,逐步形成促进地籍管理发展的良性机制。(5)开门编制,科学决策。 采取“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工作方针,做好地籍测绘规划科学论证工作,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和协调,注重专家咨询和公众参与,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增强规划编制的公开性,提高规划的透明度和科学决策水平。53规划目标531总体目标完善全县基础地籍测绘、地籍调查和地籍建库工作,在实现城镇地籍调查基本全面覆盖的基础上,构建现代土地产权管理制度,构建可行的土地调查监测评价体系,构建统一的土地管理基础平台,构建地籍基础建设的长效机制;促进土地统一分类、统一调查、统一登记和统一统计,保证土地数据真实、实事和土地产权清晰,形成权威的地籍信息公共平台,提供全面、优质、便民的土地登记可查询服务,基本实现城乡地籍地政统一管理,使地籍测绘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为土地利用规划和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532主要目标(1)开展全县地籍测量工作,建立土地的统一调查制度。在对现有全县地籍测绘成果分析综合的基础上,结合城区及各乡镇的发展规划确定各地区地籍测绘工作的目标。全面、准确掌握全县土地数据,建立联网互通的土地数据库;力争城镇地籍调查的覆盖率达到100。(2)积极参与与推动不动产统一登记立法和土地权利立法,促进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土地登记制度和土地权利体系。(3)应用高新技术,推进土地登记体系建设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构建土地管理基础平台,强化地籍在土地管理的基础和纽带作用,加强地籍成果应用,促进各项土地管理业务紧密联系,形成整体,发挥合力。六、编制依据 61城镇土地调查的主要依据 1998年8月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1998年12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国家土地管理局1995年土地登记规则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 1995国土籍字第26号关于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问题的若干规定 国家土地管理局1993年6月22日发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简称规程) 国土资源部2007年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 贵州省地籍测绘相关规定、精神和文件等(9) 黔南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10)平塘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1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2002(12) 2007平塘统计年鉴。6.2主要测绘的依据 GB/T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CJJ73-97全球定位系统(GPS)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CJJ8-99城市测量规范 GB/T1491220051500、11000、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 CH5003941500、11000、12000地籍图图式(简称地籍图图式) GB/T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简称地形图图式) GB/T 13989199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9)GB/T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10)城镇地籍测量收费标准;6.3数据建库的依据 国土资源部2007年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试行)和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试行) 全国土地调查办公室2007年发布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6.4检查验收的依据 GB/T18316-2001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 CH1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CH1003-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七、规划期限和规划范围及经费来源 7.1编制期限地籍测绘规划期限为2007年2020年,以2007年为规划基准年,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其中2010年为近期目标年。7.2规划范围地籍测绘规划编制的范围为平塘县所辖的行政区域,平湖、牙舟、通州、大塘、克度、塘边、摆茹、者密、四寨 9个建制镇,卡蒲、白龙、卡罗、鼠场、新塘、西凉、苗二河、掌布、谷硐、甘寨 10个乡。7.3经费来源实施规划的经费列入政府年度财政支出预算。同时,在土地调查、地籍测绘、地籍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明确激励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实现资源共享、成果收益共同支配。八、主要任务 81概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贵州省地籍测绘的相关规定,按照贵州省地籍测绘规划(2007-2020)的具体要求,平塘县 地籍测绘工作的主要任务为:对全县地籍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确定需要进行地籍调查的区域并进行地籍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工作,争取城镇地籍调查的覆盖率达到100。在地籍调查的基础上建立全县的地籍数据库。2007年至2020年完成规划发展区域地籍初始测量和初始调查工作,并对地籍数据库进行补充完善,争取于2020年建立100覆盖整个乡镇的地籍数据库。乡镇地籍测绘规划完成时间表乡镇名称规划发展区域面积(公顷)规划完成时间备注平湖镇849.332009-12牙舟镇535.702010-12通州镇724.532011-12大塘镇427.402012-12克度镇409.902013-12塘边镇637.142014-12摆茹镇402.542015-12者密镇456.312016-06四寨镇275.742016-12卡蒲乡378.922017-06白龙乡507.382017-12卡罗乡228.352018-03鼠场乡284.562018-06新塘乡211.212018-09西凉乡230.452018-12苗二河乡227.182019-03掌布乡148.632019-06谷硐乡190.482019-09甘寨乡212.182019-1273379382地籍调查821内容 地籍调查包括权属调查、地籍勘丈。 地籍调查是土地管理的基础工作,分初始地籍调查和变更地籍调查。初始地籍调查在初始土地登记前进行,变更地籍调查在变更土地登记前进行。 地籍调查要查清每一宗土地的位置、权属、界线、数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满足土地登记的需要。822调查单元 调查的单元是一宗地。凡被权属界址线所封闭的地块称为一宗地。一个地块内由几个土地使用者共同使用而其间又难以划清权属界线的也称为一宗地。大型企事业单位用地内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经济核算单位用地应独立分宗。823地籍编号 823.1地籍编号以行政区为单位,按街道、宗两级编号,对于较大城市可按街道、街坊、宗三级编号。 823.2地籍号统一自左到右、自上而下由“”号开始顺序编号。 823.3同一街道、街坊、宗地被两幅以上基本地籍图分割时,应注记同一地籍号。 823.4界址点应按街坊或图幅统一编号。8.2.4地籍勘丈方法 地籍勘丈在现阶段可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分别采用:解析法;部分解析法;图解法。 用部分解析法和图解法建立初始地籍后,都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用解析法进行更新。8.2.5基本地籍图及比例尺 基本地籍图包括分幅铅笔原图、着墨二底图。基本地籍图比例尺一般为或。城镇宜采用,独立工矿和村庄也可采用。8.3土地分类8.3.1分类依据 土地分类以土地用途为主要依据。8.3.2分类体系根据土地用途的差异,城镇土地分为个一级类,个二级类。8.4初始地籍调查8.4.1准备阶段 8.4.1.1制定计划 地籍调查前必须制定周密计划,包括调查的范围、方法、经费、时间、步骤、人员、组织等。 8.4.1.2确定范围 在-(个别地区)比例尺的地形图上预先标绘调查范围,其范围应以图上已有的实地地物为界,整个调查范围的标绘要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范围相互衔接,不重不漏。 8.4.1.3收集资料 经过初审的土地申报材料,现有的地籍资料; 控制点资料,已有的大比例尺地形图、航摄资料;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非农业建设用地清查资料; 房屋普查及工业普查中有关土地的资料; 其他有关资料。 8.4.1.4技术设计 应根据已有资料和实地踏勘的情况进行地籍调查项目技术设计,包括下列内容: 调查区的地理位置和用地特点; 地籍调查工作程序及组织实施方案; 地籍控制网点的布设和施测方法,以及与城镇平面控制总体布局的关系,坐标系统的选择; 地籍图的规格、比例尺和分幅方法;选用的地籍勘丈方法; 地籍调查成果的质量标准、精度要求和依据。 8.4.1.5表册及仪器 准备所需表格及簿册,置备地籍调查所需仪器和用品。 8.4.1.6人员培训 地籍调查人员必须熟悉有关地籍的政策法规和技术规程,明确调查任务,掌握调查方法、要求和操作要领,确保调查工作质量。8.4.2权属调查 8.4.2.1调查工作图 用已有地籍图或大比例尺地形图复制图做为调查工作图;无上述图件的地区,应按街坊或小区现状绘制宗地关系位置图,做为调查工作图,避免重漏。 8.4.2.2划分调查区 根据调查范围,在调查工作图上依行政界或自然界线划分调查区。 8.4.2.3编制地籍号 依据8.2.4条规定,调查前逐宗预编地籍号,通过调查正式确定地籍号。 8.4.2.4指界通知 按调查工作计划,分区分片公告通知或邮送通知单,通知土地使用者按时到场指界。 8.4.2.5现场调查核实 核实各宗地的土地使用者、地籍号和实际用途等。 8.4.2.6界址调查 8.4.2.6.1界址的认定必须由本宗地及相邻宗地使用者亲自到现场共同指界。 8.4.2.6.2单位使用的土地,须由法人代表出席指界,并出具身份证明和法人代表身份证明书;个人使用的土地,须由户主出席指界,并出具身份证明和户籍簿。 法人代表或户主不能亲自出席指界的,由委托代理人指界,并出具身份证明及委托书。 两个以上土地使用者共同使用的宗地,应共同委托代表指界,并出具委托书及身份证明。8.4.2.6.3经双方认定的界址,必须由双方指界人在地籍调查表上签字盖章。 8.4.2.6.4有争议的界址,调查现场不能处理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处理。 8.4.2.6.5所有界址要按规定设置界标。 8.4.2.6.6一宗地有两个以上土地使用者时,要查清各自使用部分和共同使用部分的界线。 8.4.2.6.7违约缺席指界的,根据不同情况按下述办法处理: 如一方违约缺席,其宗地界线以另一方所指界线确定; 如双方违约缺席,其宗地界线由调查员依现状界址及地方习惯确定; 将确界结果以书面形式送达违约缺席者,如有异议,必须在日内提出重新划界申请,并负担重新划界的全部费用,逾期不申请,、两条确界自动生效。 8.4.2.6.8指界人在认界后,不在地籍调查表上签字盖章的,参照8.4.2条的规定处理。 8.4.2.7记载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应在现场记录于地籍调查表上,并绘出宗地草图。 8.4.2.8地籍调查表主要内容: 本宗地地籍号及所在图幅号; 土地坐落,权属性质,宗地四至; 土地使用者名称; 单位所有制性质及主管部门; 法人代表或户主姓名、身份证明号码、电话号码; 委托代理人姓名、身份证明号码、电话号码; 批准用途、实际用途及使用期限; 界址调查记录; 宗地草图; 权属调查记事及调查员意见; 地籍勘丈记事;地籍调查结果审核。 8.4.2.9地籍调查表填写要求 8.4.2.9.1地籍调查表必须做到图表与实地一致,各项目填写齐全,准确无误,字迹清楚整洁。 8.4.2.9.2填写各项内容均不得涂改,同一项内容划改不得超过两次,全表不得超过两处,划改处应加盖划改人员印章。 8.4.2.9.3每宗地填写一份。项目栏的内容填写不完的可加附页。 8.4.2.9.4地籍调查结果与土地登记申请书填写不一致时,按实际情况填写,并在说明栏内注明原因。 8.4.2.10宗地草图 宗地草图是描述宗地位置、界址点、线和相邻宗地关系的实地记录,是处理土地权属的原始资料,应在现场绘制。 8.4.2.10.1宗地草图记录下述内容: 本宗地号和门牌号; 宗地使用者名称; 本宗地界址点(包括相邻宗地落在本宗地界址线上的界址点)、界址点号及界址线,相邻宗地的宗地号、门牌号和使用者名称或相邻地物; 在相应位置注记界址边长、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的相关距离和条件距离; 确定宗地界址点位置、界址边方位所必须的或者其他需要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指北线、丈量者、丈量日期。 8.4.2.10.2宗地草图的要求; 应选用质量好、适宜长期保存、使用的图纸绘制宗地草图。草图规格为开、开或开。宗地过大的可分幅绘制; 宗地草图按约略比例,用-铅笔绘制,线条字迹要清楚,数字注记字头向北向西书写; 注记过密的部位可移位放大绘出;宗地草图上应注记界址边长。边长在以内的应用钢尺丈量,并注记实丈边长;如实地无法丈量,或以上的界址边长,可用坐标反算代替。 宗地草图必须在实地绘制,不得涂改,不得复制。 8.4 地籍平面控制测量 8.4.1地籍平面控制点的基本精度: 四等网中最弱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 四等以下网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 8.4.2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坐标系统尽量采用国家统一坐标系统,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采用地方坐标系或任意坐标系。 8.4.3城镇地籍平面控制网应尽量利用已有的等级控制网加密建立。 8.4.4地籍平面控制网的等级依次为二、三、四等三角网、三边网及边角网,一、二级小三角网(锁),一、二级导线网及相应等级的网。各等级地籍平面控制网、点,根据城镇规模均可作为首级控制。 8.4.5各等级三角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首级网应布设为近似等边三角形的网(锁),三角形内角一般不应小于; 当三角网估算精度偏低时,宜适当加测对角线或增设起始边以提高网的精度; 加密网可采用插网(全插网、附接网和插锁)或插点(交会插点、图形插点)的方法,一、二级小三角网可布设成线形锁、插网或插点的形式; ()图根导线边长应以检定过的钢尺进行丈量,或用其他能达到相应精度的仪器和工具进行测量。在下列情况用钢尺丈量时,要进行有关项目改正: 尺长改正数大于尺长万时,加尺长改正; 量距时平均尺温与检定时温度相差大于等于时,应进行温度改正; 尺面倾斜大于时,应进行倾斜改正。 ()当导线跨越河流等障碍物无法直接尺量时,可选用辅助点间接求距。辅助边不应短于所求边长的一半,所求边与辅助边构成的三角形内角不应小于。辅助边长测量与测角精度要求应稍高于图根导线的精度。 图根三角测量()在等级控制点较少,地形起伏较大,通视条件较好的地区可采用图根三角锁网,前方、侧方交会进行图根的加密。 ()图根锁网的平均边长不宜超过(电磁波测距时可适当放长),传距角一般不应小于(特殊情况下不应小于)。线形锁三角形个数不得超过个。()水平角使用6级仪器采用方向法观测一测回。观测方向多于个时应归零。水平角观测各项限差不应超过表1规定。表1 图根三角锁(网)水平角观测的各项限差仪器类型测回数测角中误差半测回归零差方位角闭合差三角形闭合差61注:为测站数。 图根导线和图根三角锁(网)均可采用近似平差。计算时角值取至秒,边长和坐标取至厘米。8.5地籍勘丈 8.5.1地籍勘丈是地籍调查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目的是勘丈每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线、位置、形状,数量等基本情况。地籍勘丈一般应在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基础上进行。 地籍勘丈成果经审核批准依法登记后,具有法律效力。 8.5.2地籍勘丈内容: 土地权属址点及其他地籍要素平面位置的勘丈; 基本地籍图绘制;面积量算。 8.5.3地籍勘丈的基本精度要求: 界址点精度及适用范围见表2。表2 界址点精度指标及适用范围类别界址点对邻近图根点点位误差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允许误差适用范围中误差允许误差一城镇街坊外围界址点及街坊内明显的界址点二7.5城镇街坊内部隐蔽的界址点及村庄内部界址点注:界址点地邻近图根点点位误差系指用解析法勘丈界址点应满足的精度要求;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及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允许误差系指各种方法勘丈界址点应满足的精度要求。 地籍铅笔原图的基本精度: ()相邻界址点间距、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的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依勘丈数据装绘的上述距离的误差不得大于图上; ()宗地内部与界址边不相邻的地物点,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勘丈,其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 8.5.4基本地籍图应选用厚度为、经过热定型处理变形率小于的聚酯薄膜。图幅规格为的矩形图幅或的正方形图幅。 8.5.5基本地籍图分幅编号按图廊西南角坐标(整)数编码,坐标在前,坐标在后,中间短线连接,当勘丈区已有相应比例尺地形图时,基本地籍图的分幅与编号方法亦可沿用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8.5.6在山区或丘陵地区,地籍图上的等级控制点和图根点应注记高程,并适当测设高程注记点。对于大片没有建筑物的空旷地带,可适当绘制等高线。 8.5.7比例尺为、的地籍图每幅图内至少应有埋石点数分别为个、个、个。 8.5.8地籍勘丈方法: 解析法: 野外勘丈全部界址点,根据实测数据解算出界址点的点位坐标。一般采用解析交会法、极坐标法等方法施测。角度用不低于6级经纬仪施测,距离用钢尺丈量或用电磁波测距仪施测。 以全部界址点的解析坐标和解析边长为基础,勘丈其他地籍要素的几何图形,并依据宗地草图的有关数据检核后成地籍图。 部分解析法: 采用解析法勘丈街坊外围界址点和街坊内部分明显界址点的坐标,再用图解法勘丈街坊内部的宗地界址点及其他地籍要素的平面位置,以街坊外廓控制内部宗地。 以解析法勘丈的界址点为基础展绘出徒坊,再依据图解法测定的宗地位置、形状,经宗地草图的丈量数据校核后装绘街坊内部,成地籍图。 图解法: ()利用图解法(包括图解交会法、截距法等)直接勘丈界址点和其他地籍要素平面位置,并根据宗地草图的丈量数据检核后,成地籍图; ()利用反映现状的大比例尺地形图,经过纠正图纸变形误差后,实地补充勘丈界址点和其他地籍要素到图上,依据宗地草图丈量数据检核后,成地籍图。这种方法仅在暂不具备经济技术条件的个别地区可以采用,但精度必须满足要求。 8.5.9基本地籍图绘制 8.5.9.1铅笔原图绘制精度: 内图廓长度误差不得大于,内图廓对角线误差不得大于; 图廓点、控制点和坐标网的展点误差不得超过。其他解析坐标点的展点误差不得超过。8.5.9.2着墨二底图绘制精度: 有解析坐标的界址点及地物点可依据其坐标在图上展绘,也可以进行透绘。 展点精度与铅笔原图相同; 透绘要素不得偏离底线。 8.5.9.3基本地籍图的主要内容: 铅笔原图内容: 各级行政界线,地籍平面控制点,地籍编号,宗地界址点及界址线,街道名称、门牌号,在宗地内能注记下的单位名称,河流、湖泊及其名称,必要的建筑物、构筑物,地类号,宗地面积。 着墨二底图内容: 除不注宗地面积外,其他与铅笔原图相同。 8.5.10宗地图 8.5.10.1宗地图是土地证书和宗地档案的附图,一般用开、开、开纸,从基本地籍图上蒙绘或复制,宗地过大或过小时可调整比例尺绘制。 8.5.10.2宗地图的内容包括:本宗地号、地类号、宗地面积、界址点及界址点号、界址边长;邻宗地号及邻宗地界址示意线等。 8.5.11.面积量算 8.5.11.1面积量算根据地籍勘丈三种方法可采用 解析法: 采用下列公式计算i(i+1i-1) 或i(i-1i+1) 式中:?宗地面积,平方米; i,i宗地第i个界址点坐标,;宗地界址点个数。 解析法计算面积必须独立两次计算进行检核。 部分解析法: 采用解析法求出每个街坊面积,用街坊面积数控制本街坊内各宗地面积之和。各宗地面积之和与街坊面积误差小于时,将误差按面积比例分配到各宗地,得出平差后的各宗地面积。但边长丈量数据可以不改。完全用实测数据计算规则图形的宗地面积可以不参加平差。 图解法: 要求在聚酯薄膜原图上量算街坊面积(当采用其他材料的图纸时,必须考虑图纸变形的影响并给予改正),图面量算宜采用二级控制,即: ()以图幅理论面积为首级控制,图幅内各街坊及其他区块面积之和与图幅理论面积之差小于(为图幅理论面积)时,将闭合差按比例配赋给各街坊及其他区块,得出平差后的各街坊及各区块的面积; ()用平差后的各街坊面积去控制街坊内丈量的各宗地面积,其相对误差不得大于,在允许范围内将闭合差按比例分配给各宗地,得出平差后的宗地面积。但边长丈量数据可以不改。完全采用丈量数据计算宗地的面积可以不参加平差。 8.5.11.2在地籍铅笔原图上量算面积时,两次量算的较差应满足下式: 式中:?量算面积,平方米; ?地籍铅笔原图比例尺分母; 凡地块面积在图上小于平方厘米时,不宜采用求积仪量算。 8.5.11.3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量算面积,均应独立进行两次量算。图上量算时,两次量算的较差在限差内的取中数。 8.5.11.4面积量算单位为平方米,计算取值到小数后一位。 8.5.11.5共用宗内,各自使用的土地有明显范围的,先划分各自使用界线,并计算其面积,剩余部分按建筑面积分摊。8.5.12地籍调查成果资料 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 地籍调查表; 地籍平面控制测量的原始记录、控制点网图、平差计算资料及成果表; 地籍勘丈原始记录; 解析界址点成果表; 地籍铅笔原图(计算机辅助成图除外)和着墨二底图、宗地图(土地证附图); 地籍图分幅接合表; 面积量算表及原始记录; 以街道为单位宗地面积汇总表 城镇土地分类面积统计表; 检查验收报告; 技术报告。8.6变更地籍调查8.6.1调查准备 变更土地登记申请书; 本宗地及相邻宗地的地籍档案; 本宗地附近的地籍平面控制点资料; 本宗地所在的基本地籍图; 变更地籍调查通知书; 变更地籍调查表。8.6.2调查内容 无论何种内容变更,都应根据申请变更登记内容到实地进行权属调查和地籍勘丈。8.6.3发送变更地籍调查通知书 根据变更土地登记申请,发送变更地籍调查通知书。有界址变更情况的,应通知申请者预先在实地分割界址点或自然变更的变更界址点上设立界址标记。8.6.4实地调查 8.6.4.1实地调查勘丈时,应首先核对申请者、代理人的身份证明及申请原因、项目与申请书是否相符。 8.6.4.2界址变更必须由变更宗地申请者及相邻宗地使用者亲自到场共同认定,并在变更地籍调查表上签名或盖章。相邻宗地使用者届时不到场,申请者或相邻宗地使用者不签名或不盖章时,分别按8.4.2.6.7和8.4.2.6.8条款处理。8.6.5宗地分割或合并编号 无论宗地分割或合并,原宗地号一律不得再用。分割后的各宗地以原编号的支号顺序编列;数宗地合并后的宗地号以原宗地号中的最小宗地号加支号表示。如号宗地分割成三块宗地,分割后的编号分别为,;如号宗地再分割成宗地,则编号为,;如号宗地与号宗地合并,则编号为,如号宗地与号宗地合并,则编号为。8.6.6变更地籍勘丈方法 变更地籍勘丈(以下简称变更勘丈)的方法一般应采用解析法。暂不具备条件的可采用本规程规定的其他方法。其变更勘丈精度不应低于原精度。 无论采用何种变更勘丈方法,均应以地籍平面控制点或界址点为依据,首先检测本宗地及相邻宗地界址点间距,确认无误后再进行变更勘丈。8.6.7宗地草图 宗地草图应在变更勘丈过程中重新绘制,不得在原有宗地草图上划改或重复使用。8.6.8解析法分割宗地的要求 8.6.8.1分割点在原界址线上时,可依申请者埋设的界标勘丈该分割点距两界址点距离后,计算分割点坐标;或用申请者给定的条件计算坐标后,于实地放样埋设界桩。 8.6.8.2分割点在宗地内部时,依申请者埋设的分割界桩勘丈分割点的坐标。8.6.9图解法分割宗地的要求8.6.9.1分割点在原界址线上的,经勘丈其分段长度之和应与原界址线长度相符,并按分段长度展绘分割点于图上。 8.6.9.2分割点在宗地内部的应按申请者所指点位,根据图上相关地物距离和实地相关地物距离的关系确定实地分割点位后,精确勘丈界址边长及几何关系长度。8.6.10面积量算 一宗地分割成数宗土地,其分割后数宗土地面积之和应与原宗地面积相符,如存在不符值时,其误差在限差范围内,按分割宗地面积比例配赋。8.6.11地籍图、表修正 地籍调查结束后,应对有关地籍图、表进行修正。8.6.12基本地籍图的更新 当在一幅图内或一个街坊内宗地变更面积超过时,应对该图幅或街坊进行基本地籍图的更新勘丈。8.7成果验收在整个地籍调查完成后要对形成的成果进行检查和验收。8.7.1地籍调查成果资料:a. 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b. 地籍调查表;c. 地籍平面控制测量的原始记录、控制点网图、平差计算资料及成果表;d. 地籍勘丈原始记录;e. 解析界址点成果表;f. 地籍铅笔原图(计算机辅助图除外)和着墨二底图、宗地图;g. 地籍图分幅接合表;h. 面积量算表及原始记录;i. 以街道为单位宗地面积汇总表(见附录G);j. 城镇土地分类面积统计表(见附录H);k. 检查验收报告;l. 技术报告。8.8建立地籍数据库为了使地籍调查完成后所形成的成果具有拓扑关系,更好的管理地籍数据,加大地籍成果的应用力度,将在相关软件下所做的数字化地形地籍图数据和各种土地文档有机结合,可以方便的进行初始土地登记和变更土地登记以及查询统计。8.8.1 地籍数据库建立的原则8.8.1.1规范性原则(1)工作过程的控制,应以现有的技术规程为基础,确保系统在工作流程上符合规范;(2)输入/输出符合行业标准;(3)软件工程和数据库建设符合行业规范。8.8.1.2实用性原则(1)县局内业务流转过程实现无纸化;(2)界面设计尽量模拟人的工作习惯,随时提示;(3)最好少用或不用键盘;(4)业务处理的操作功能最好是“傻瓜型”,简单、易于操作;同时也应提供复杂但功能强大的操作功能,供系统维护人员使用。8.8.1.3先进性原则包括硬件设备、软件和技术方法的先进性:(1)硬件设备的先进性:硬件设备应选用性能价格比高的设备,并有很高的可靠性和较长的使用寿命; (2)软件的先进性:采用的管理软件是目前国际上通用并符合发展趋势的软件,为以后的功能扩充打下基础;(3)技术方法的先进性:采用先进的技术方法和理论,设计实用、可靠、具有先进理论水平的分析模型和应用模型。8.8.1.4安全性原则由于系统业务涉及不同权限的职能部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服务水平协议编写及更新指导书
- 《人工智能基础:机器学习入门教学方案》
- 2025北京顺义区北务镇卫生院招聘编外人员3人模拟试卷有答案详解
- 企业培训计划编制模板全员培训与提升版
- 2025吉林白山抚松县招聘高中教师9人模拟试卷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内蒙古赤峰市克旗银都矿业招聘4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参考
- 2025年泰安新泰市市属国有企业公开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答案详解
- 社会责任感践行承诺书3篇
- 2025河南郑州联勤保障中心二季度社会人才招聘132人模拟试卷及一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河南郑州航空港投资集团面向社会招聘25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
- GB/T 44329-2024混合气体的制备称量法
- 动物生理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大学
- 2023浙教版八年级上数学知识点
- 输变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表式附件1:线路工程填写示例
- 安全总结模板
- 2024年四川成都市青白江区弥牟镇执法辅助人员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L 5027-2015)宣贯
- 昆虫学与农业害虫防治
- 信访工作培训课件
- 道路保洁安全培训课件
- 第12课+自觉抵制犯罪(课时2)【中职专用】中职思想政治《职业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