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医学教案.doc_第1页
社会医学教案.doc_第2页
社会医学教案.doc_第3页
社会医学教案.doc_第4页
社会医学教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医学教案授课教师 冯 承 芸授课对象 本 科 职 称 副 教 授 教 研 室 妇幼卫生 目 录第一章 绪 论第二章 医学模式第三章 社会因素与健康第四章 行为心理因素与健康第五章 社会医学的研究方法第六章 生命质量评价第七章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第八章 卫生服务研究第十章 社区卫生服务第十一章 社会病防治第十二章 慢性病的社会医学防治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2005年2月 日 授课年级 2001 专业 药学 班 授课时间2005.3.3 课 程 名 称 社会医学 总学时 24 本人授课学时 24 教 研 室 妇幼卫生 讲课学时 24 考试课/考查课 教 师 冯承芸 实验学时 4 教学地点 34教 室主任审核签字 教学内容:教材名称(版次) 社会医学 龚幼龙主编 第五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起止章节页码 第一章 绪论 P114 讲授题目 绪论 计划用学时 1.5学时 教学要求:掌握内容 1.社会医学的概念、性质、内容和任务 熟悉内容 1.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 了解内容 1.社会医学发展简史,2.社会医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3.二十一医学科学发展的趋势 教学要点: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社会医学的定义 难点:让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社会医学,学习社会医学的目的。 教学进程:对社会医学的认识 社会医学是一门交叉、边缘学科 学习社会医学的目的 教学方法:1.大课讲解 2. 采用多媒体教学,辅以板书 。 3.板书设计 (1)将本章节题目以及大标题于上课开始时全部写在黑板左面,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本次课学习的内容。 (2)每个大标题下面的内容如需板书,则一边讲课,一边写在黑板右面。 参考资料: 卫生统计学 流行病学 连志浩主编 第三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社区卫生服务 张华主编 贵州科学技术出版社 全科医学 吴春容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 业:1.课堂提问:“二十一世纪医学科学发展的趋势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进一步进行启发教学。 2.复习:什么是社会医学,医学生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医学? 3.预习:教材第三章内容 “社会因素与健康” 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时间分配例:1.矽肺/肺结核2.二十一医学科学发展的趋势 讲解内容第一章 绪 论第一节 社会医学的概念、性质、内容和任务一、定义及性质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研究社会因素(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环保、行为生活方式、卫生服务)与健康和疾病(个体、群体)之间相互联系及规律的一门学科。即一门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 。 二、社会医学研究的对象、内容、任务、目的对象:带有社会属性的人。(人及社会环境中影响健康的各种社会因素。)三次卫生革命: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 2.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 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 任务:1.提倡积极的健康观2.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3.发展区域卫生规划,制定卫生政策和策略,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和发展初级卫生保健4.开展特殊人群、特殊病种的预防保健工作。目的:制定相应的社会卫生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三、社会医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四、社会医学的重要性第二节 社会医学的发展1、萌芽 (15-18世纪初,欧洲)2、创立与发展(18世纪 欧洲)3、中国社会医学的发展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时间分配 讲解内容第三节 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1人群健康与社会发展双向作用的观点 2医学模式与人群健康水平相关影响的观点 3社会因素决定作用的观点 4社会参与的观点 5高危险性的观点(高危人群、高危环境、高危反应) 6“社会诊断” “社会处方”的观点 第四节 社会医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一、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二、社区医学(community medicine)三、医学社会学(medical sociology)四、卫生管理学(health care management)五、医学心理学(medical psychology)思考题 概念:社会医学,健康 简答题: 1)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 2)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 小 结本次课以讲解社会医学的一些基本理论、方法、观点为主。让大家建立一个社会医学的观念,医学生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医学?了解一下社会医 学到底是一门什么学科,研究的内容和任务是什么,在后面的章节会逐一来阐释。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2005年 2 月 日 授课年级 2001 专业 药学 班 授课时间2005.3.3 课 程 名 称 社会医学 总学时 24 本人授课学时 24 教 研 室 妇幼卫生 讲课学时 24 考试课/考查课 教 师 冯承芸 实验学时 4 教学地点 34教 室主任审核签字 教学内容:教材名称(版次) 社会医学 龚幼龙主编 第五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起止章节页码 医学模式 P1530 讲授题目 医学模式 计划用学时 1.5学时 教学要求:掌握内容 1.医学模式的概念 2.现代医学模式产生的背景及带来的影响 3.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 熟悉内容 1. 医学、模式分别是什么概念 2.现代医学模式的形式 3.健康、亚健康 了解内容 1. 经验医学模式,2.生物医学模式的缺陷 教学要点: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医学模式的概念 难点:让学生真正理解医学模式的理念 教学进程:医学模式的概念 医学模式的转变 现代医学模式产生的背景及带来的影响,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 教学方法:1.大课讲解 2.采用多媒体教学,辅以板书 。 3.板书设计 (1)将本章节题目以及大标题于上课开始时全部写在黑板左面,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本次课学习的内容。 (2)每个大标题下面的内容如需板书,则一边讲课,一边写在黑板右面。 参考资料: 卫生统计学 流行病学 连志浩主编 第三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全科医学 吴春容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 业:1.课堂提问:“作为医学生,你能否说说什么是医学吗?”根据学生回答,进一步进行启发教学。 2.复习:什么是医学模式? 3.预习:教材第三章内容 “社会因素与健康” 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时间分配 讲解内容第二章 医学模式第一节 基本概念医学:研究人体健康和疾病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模式:人们观察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医学模式(medical mode):在医学科学发展中和医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人们观察和解决健康与疾病问题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是健康观和疾病观的一种高度的哲学概括,是医学科学发展的历史总结。第二节 医学模式的转变一、经验医学模式:1、神灵主义医学观(spiritualism medical model):2、自然哲学医学观(nature philosophical medical model):3、机械论的医学观(mechanistic medical model):二、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 model)1、基本特征:结构和功能的统一原则,结构是功能的载体客观性原则和认识手段的物化是生物医学模式研究方法的基本特征生物医学模式将人孤立,而不是从社会关系中观察疾病问题生物医学模式在健康和疾病之间画了一条明确的界线,而忽略其过度状态生物医学模式探讨疾病原因时侧重于线性关系而忽略因果的网络、交错联系。生物医学模式的奋斗目标是追求致病因子,寻求针对性(特异性)的治疗方法。过分强调特异性,而忽略非特异性2、贡献奠定了医学实验的研究方法促进了对人体生理活动及疾病的定量研究(疾病定位测定)推动特异疗法的发展改变了疾病谱三、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 (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一)产生背景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时间分配1.医学发展的社会化2.疾病谱和死亡谱的改变疾病谱死亡谱3.人们对卫生保健需求的提高及对自身生命认识层次的不断深化。4.学科学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立体化、网络化、多层次、多角度)二)现代医学模式的内容1环境健康医学模式(布鲁姆)2综合健康医学模式(拉隆达、德威尔)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恩格尔)基本内涵:现代医学模式恢复了心理、社会因素在医学研究系统中应有的位置现代医学模式更加准确地肯定了生物因素的含义和生物医学的价值现代医学模式全方位探求影响人类健康的因果关系 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1、 环境因素 2、 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 3、 生物遗传 4、 医疗卫生服务因素 三)现代医学模式带来的影响对卫生保健事业观念的影响对临床医学的影响对预防医学的影响对医学教育的影响对卫生服务的影响(四个扩大)治疗到预防;院内到院外;技术到社会;生理到心理第四节 健康、亚健康状态、亚临床疾病健康亚健康状态亚临床疾病医学与可持续发展医学目前面临的挑战、医学优先战略时间分配思考题:概念:医学模式简答题: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有哪些?现代医学模式对卫生服务的影响?小 结 同学们通过了解医学模式的变化历程,去理解医学模式的真正含义。以及健康、亚健康的意义。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2005年 2 月 日 授课年级 2001 专业 药学 班 授课时间2005.3.10 课 程 名 称 社会医学 总学时 24 本人授课学时 24 教 研 室 妇幼卫生 讲课学时 24 考试课/考查课 教 师 冯承芸 实验学时 4 教学地点 34教 室主任审核签字 教学内容:教材名称(版次) 社会医学 龚幼龙主编 第五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起止章节页码 第三章 社会因素与健康 P3154 讲授题目 社会因素与健康 计划用学时 3学时 教学要求:掌握内容 1.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规律和特点,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机制, 经济与健康的关系。 熟悉内容 1. 社会阶层、营养、制度、关系及人口与健康的关系 了解内容 1. 亚文化、反文化、跨文化 教学要点: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规律和特点,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机制,经济与健康的关系。 难点: 教学进程:介绍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规律和特点;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机制, 以经济与健康的关系详细阐释。 教学方法:1.大课讲解 2. 采用多媒体教学,辅以板书 。 3.板书设计 (1)将本章节题目以及大标题于上课开始时全部写在黑板左面,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本次课学习的内容。 (2)每个大标题下面的内容如需板书,则一边讲课,一边写在黑板右面。 参考资料: 卫生统计学 流行病学 连志浩主编 第三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全科医学 吴春容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 业:1.课堂提问:“社会因素包括哪些?它是如何影响健康的?”根据学生回答,进一步进行启发教学。 2.复习:前一章的内容,并将本章节内容连贯一下。 3.预习:行为心理因素与健康 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 讲解内容第三章 社会因素与健康第一节 概述一、社会因素的内涵社会因素人口 文明 环境生物属性 社会属性 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 自然 社会二、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规律和特点1、泛影响性 重迭性、差异性、累加性 2、恒常性 社会因素产生稠密而持久的作用3、积累性 社会因素以一定的时序作用,形成应答累加、功能性损害4、交互作用 多因多果三、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机制社会因素、心理因素 (刺激) 感知觉系统(门户) 脑(控制器) 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 免疫系统 (中介)植物神经 交感神经 垂体肾上腺素 下丘脑及激素第二节 社会经济与健康一、经济与健康一)经济发展水平与健康贫困型健康问题、富裕型健康问题常用 经济状况指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和居民健康状况指标(出生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进行综合分析。二)经济与健康的双向作用经济 健康一)济发展对卫生发展的支持二)经济发展对健康的物质保证作用三)改变了疾病谱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时间分配 讲解内容健康 经济劳动力:人口素质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年限延长医疗费用支出减少:陪护减少,就医减少健康负效应:生活、生产环境中的丰富的物质生活中的生产方式的改变和高技术的应用带来的问题社会人口流动不良行为、生活方式二、社会阶层与健康狭义社会阶层:社会经济阶层(以经济收入划分阶层)广义社会阶层:社会生活、生产阶层(除经济因素外,还包括文化程度、价值观念、生活习惯、生产环境等)慢性病患病率、每年人均患病天数不论男女均以低社会阶层者高。三、社会营养与健康1、摄入的热量2、食物的营养结构第三节 社会发展与健康一、社会制度与健康1.社会制度的内涵2.社会制度影响健康的特征3.社会制度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二、社会关系与健康社会支持与健康家庭与健康退休、失业与健康三、人口发展与健康1.人口数量2.人口结构与健康3.口流动与健康四、卫生事业发展与健康时间分配 讲解内容五、医疗保健制度与健康第四节 文化因素与健康一、文化的定义:广义 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 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精神财富的总和。二、文化诸现象对健康的影响:1、教育2、科技发展对健康的影响3、风俗习惯4、宗教对健康的影响三、亚文化、反文化、跨文化小 结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了解社会因素是如何作用于人体,机制如何?以经济与健康的双向作用关系为例,很好理解其他社会因素与健康的关系。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2005年2 月 日 授课年级 2001 专业 药学 班 授课时间2005.3.17 课 程 名 称 社会医学 总学时 24 本人授课学时 24 教 研 室 妇幼卫生 讲课学时 24 考试课/考查课 教 师 冯承芸 实验学时 4 教学地点 34教 室主任审核签字 教学内容:教材名称(版次) 社会医学 龚幼龙主编 第五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起止章节页码 第四章 行为心理因素与健康 P5574 讲授题目 行为心理因素与健康 计划用学时 3学时 教学要求:掌握内容: 基本概念:社会心理现象、应激、社会心理因素、心身疾病 熟悉内容:社会心理因素刺激的测量 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 行为与健康、生活方式与健康、心身疾病及其预防 了解内容 教学要点: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基本概念 难点:社会心理因素刺激的测量 教学进程: 基本概念讲述,测量方法介绍,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的关系 再讲行为与健康、生活方式与健康、心身疾病及其预防 教学方法:1.大课讲解 2.采用多媒体教学,辅以板书 。 3.板书设计 (1)将本章节题目以及大标题于上课开始时全部写在黑板左面,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本次课学习的内容。 (2)每个大标题下面的内容如需板书,则一边讲课,一边写在黑板右面。 参考资料: 卫生统计学 流行病学 连志浩主编 第三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全科医学 吴春容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 业:1.课堂提问: 在现阶段影响您健康的行为心理因素有哪些? 2.复习:前后连贯进行复习 3.预习: “社会医学的研究方法 ” 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时间分配 讲解内容第四章 行为心理因素与健康第一节 概述一、基本概念1 社会心理现象:在一定的社会情境或影响因素下产生的各种心理和行为。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过程的表现形式,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2 应激:机体对紧张刺激的一种非特异性适应反映。(良性、不良)3 社会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的致病作用常常通过人的心理反应和作用表现出来,因此,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是难以分割的致病动因,因而一般统称为社会心理因素。4 心身疾病:机体在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不能应付刺激或不能适应生活环境,而导致的疾病。二、社会心理因素刺激的测量心理卫生评定量表:用来量化观察中所得印象的测量工具。心理测量:应用社会心理评定量表及心理卫生评定量表对个体或群体行为样本的客观的、定量的、标准化的测量。心理测验的基本原则:标准化原则、客观性原则、保密原则社会心理测验的基本内容及测量工具(见表4-1)第二节 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一、个性心理特征1气质与健康2性格与健康二、情绪与健康三、应激四、生活事件:日常生活中引起人的心理平衡失调的事件“全身适应综合症”(人为的分为三阶段)第一:警戒反应期第二:抵御反应期第三:衰竭期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时间分配 讲解内容第三节 行为与健康一、行为与健康行为是内在心理需要的外部表现,也是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反应。人类行为的基本特征为:遗传性、获得性、适应性、能动性和社会性。人类行为千差万别,表现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