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丰富的植物世界1、植物具有丰富的多样性。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存在着40多万种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褐色和红色植物,覆盖和存在于整个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水域中。2、植物:一类能够自养的对人类及其重要的生物。3、我国植物资源的丰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我国是世界上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总数达到4.3万种,其中种子植物2.5万种以上。(2)我国也是世界上经济作物种类最多的国家。4、谈谈生物界划分的历史演变及植物界的划分。生物界的划分有多种系统。两届系统将生物划分为:动物界和植物界;三界系统划分为: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动物界;四届系统划分为:原核生物界、原始有核界、后生植物界、后生动物界;五届系统划分为: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另外增加了病毒界的六界系统。真菌界也已被人们接受。植物一般分为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两种类型。5、简述植物多样性对自然界及人类的作用。(1)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推动地球和生物界的发展和进化;为地球上一切生命提供能源;参与土壤的形成,为生物创造了栖息的场所;促进自然界的物质循环。6、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在我们居住的这个地球上,植物是人类最需要、关系最密切的朋友之一。农业与植物的关系最密切,人类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直接或间接来自植物,我们的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也离不开植物。7、简述植物个分支学科概况及植物学科划分的新趋势。植物科学是生物学的一门基础学科,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形成许多分支学科,如植物分类学、植物系统学、植物生态学、植物生理学、植物遗传学、植物生态学、植物化学、植物资源学、分子植物学等。现代植物科学已进入实验阶段和分子阶段,出现了如实验分类学、实验形态学、实验胚胎学、实验生态学以及植物分子系统学、分子生理学和分子生态学这样的现代分支领域。8、学习植物学的目的和方法:植物学是理科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的必修基础课,也是农、林、牧、医等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学习植物学应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植物学即使一门形态描述科学,又是一门现代实验科学,是学习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工程学的基础。学习植物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9、试述植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保持自然界中物质的相对平衡;(如碳循环、氮循环)促进自然界和地球上生物的不断运动和进化。第二章 植物的生活史1、生活史:生长发育阶段和繁殖阶段着两个阶段前后相继、有规律的循环的全部过程。2、植物的繁殖方式:一般有3种;(1)营养生殖:植物营养体的某一部分形成新个体(2)无性生殖:植物体上产生无性生殖细胞-孢子发育成新个体(3)有性生殖:植物体上产生有性生殖细胞-配子合子(受精卵)新个体3、孢子体:是由合子发育而来的,其细胞核染色体是二倍的。4、配子体:是由孢子发育形成的,其细胞核染色体是单倍的。5、原核生物的生殖方式是细胞分裂和营养生殖,所以它们的生活史非常简单。在真核生物产生之后的一定阶段,才出现了有性生殖。在真核生物的生活史中存在着双相(2n)和单相(n)的核相交替。在大多数植物的整个生活史中,都要经过两个基本阶段孢子体阶段和配子体阶段的世代交替过程。6、世代交替:在植物的生活史中,无性世代和有性世代这两个世代交替进行,代代相传的现象。7、核相交替:指生活史中,与有性生殖有关的染色体数的单倍期和二倍期交替出现的现象。8、简述植物生活史的类型及其演化。进行有性生殖的植物,按照其减数分裂进行的时期,其生活史课分为3种类型:合子减数分裂类型。这一类植物只有单倍和二倍的核相交替,而没有世代交替,在藻类植物中比较普遍。配子减数分裂类型。在它们的生活史中,配子是生活史中唯一的单倍体阶段,没有再出现单倍的植物体,所以也不存在时代交替。居间减数分裂类型。减数分裂在二倍的植物体产生孢子时进行。这一类植物的的生活史中,有产生孢子的二倍体植物或阶段,也有能产生配子的单倍体植物或阶段,而且在整个生活史中,而这时相互交替出现的。在居间减数分裂类型中,有同行世代交替及异行世代交替之分。异形世代交替又有配子体世代占优势和孢子体世代占优势两种。异形世代交替的生活史类型中,还有一类三相的生活史,如真红藻纲。从植物界各类群的世代交替来看,同行世代交替是比较原始的,只存在于低等植物中,而所有的高等植物都为异形世代交替。我们还可以看出,植物愈进化,它的孢子体也愈发达。9、简述孢子、种子的结构和主要类型。(1)孢子:是孢子植物的繁殖细胞;孢子囊:产生孢子的器官;孢子的结构:成熟的孢子一般近似球形;细胞壁较厚,主要由纤维素构成,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孢子按形成方式可分为:营养孢子、接合孢子和真孢子;大部分孢子是再孢子囊内形成的,称为内生孢子;在孢子囊外形成的孢子称为外生孢子。包子的类型不但因生物的种类而异,就是同种生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或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产生的包子类型也往往不同。有性孢子:有些低等植物营养细胞具有配子的功能,通过质配和核配形成合子,合子减数分裂产生孢子,这样产生的孢子称为有性孢子;如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等。(2)种子:是所有种子植物特有的繁殖器官,种子植物的受精作用完成后,胚珠继续发育形成种子。成熟的种子由胚、胚乳和种皮三部分组成。种子可分为被子植物种子和裸子植物种子(裸子植物种子的结构与被子植物种子略有不同);其中被子植物的种子,根据胚中子叶的数目:单子叶植物种子、双子叶植物种子;根据成熟种子内胚乳的有无:有胚乳种子、无胚乳种子;10、简述藻类植物生活史的类型和特点。藻类植物的生殖方式多样,其生活史也不同,主要反映在核相交替和世代交替的不同形式上。蓝藻和某些单细胞真核藻类,它们没有有性生殖过程,细胞就不存在核相交替,亦无世代交替现象。大多数真核藻类植物进行有性生殖,会出现核相交替及世代交替现象。在藻类植物中,可以看到世代交替演化的趋势是由配子体世代占优势向孢子体世代占优势发展。11、粘菌门是介于动物和真菌之间的一类生物,它们的生活史一段是动物性的,另一段是植物性的,有世代交替现象。12、真菌的生活史从孢子萌发开始。孢子在适宜条件下便萌发形成新的菌丝体,这是生活史的无性阶段;真菌在生长后期,开始有性生殖,从菌丝上形成配子囊,产生配子,一般先经过质配形成双核阶段,再经过核配形成双相核的合子,通常合子迅速减数分裂,又回到单倍体的菌丝体时期。在真菌的生活史中,双相核的细胞是一个合子而不是一个营养体,只有核相交替,而没有世代交替现象。13、苔藓植物的生活史具有明显的世代交替现象,其重要特征是配子体占优势,孢子体不发达,并且“寄生”在配子体上,不能独立生活。苔藓植物无性生殖时产生孢子囊和孢子,有性生殖时产生多细胞的精子器和颈卵器。14、原叶体:是蕨类植物有性世代的配子体15、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一样,其生活史也具有明显的世代交替现象,无性生殖时产生孢子囊和孢子,有性生殖时产生多细胞的精子器和颈卵器。蕨类植物的孢子体远比配子体(称为原叶体)发达,我们常见的蕨类植物是它的孢子体。蕨类植物的孢子体和配子体都能独立生活。16、裸子植物的生活史中,孢子体特别发达,都是多年生木本植物;配子体进一步简化,且完全“寄生”在孢子体上。胚囊(雌配子体)的近珠孔端产生2至多个结构简化的颈卵器,其余部分将来发育成胚乳。17、被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等的,也是最为繁茂的植物类群。被子植物的生活史中,孢子体进一步发达,具有真正的花,疏导系统更完善而发达;其配子体较裸子植物更为退化,一般仅有由8个细胞组成的胚囊和23个细胞的花粉粒,颈卵器已消失。18、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的世代交替各有何种重要特征?苔藓植物:植物体多细胞,具有明显的世代交替,但配子体占优势,孢子体不发达,不能独立生活。这在高等植物中是独一无二的。蕨类植物:具有明显的世代交替现象,无性生殖产生孢子囊和孢子,有性生殖时产生精子器和颈卵器,受精卵发育成胚,蕨类植物的孢子体远比配子体发达,常见的蕨类植物就是孢子体。种子植物:生活史中具有明显的世代交替现象,且孢子体发达,具有形成层和次生结构。19、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子的主要区别是什么?裸子植物:具有精子器和颈卵器,胚珠外面没有子房壁包被,不形成果实,种子是裸露的;大多数次生木质部只有管胞,极少数具导管,韧皮部只有筛胞而无伴胞和筛管。被子植物:具有真正的花,子房包藏胚珠并发育成果实;具有双受精现象;木质部多有导管,韧皮部中有伴胞。第三章 植物细胞、组织的结构及其功能1、细胞:是生物体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中有生命的部分是由原生质构成的,原生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2、构成原生质的有机物主要有蛋白质、核酸、脂类和糖类。蛋白质是体现生命的基本物质;核酸控制遗传和蛋白质合成;脂类是构成膜的重要物质;糖类是细胞的重要支持物质。原生质是亲水胶体,它可以溶胶、凝胶状态变化。溶胶状态时,生命活动活跃,并有流动现象,呈凝胶时生命活动降到最低点。3、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可分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部分。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由原生质特化而来,称为原生质体。质膜由脂质双分子层和蛋白质构成,其功能是起屏障的作用、维持细胞内环境、控制内外物质交流、接受外界信号、调节细胞生命活动。细胞之中分布有哪些细胞器?简要说明它们的超微结构和功能。4、细胞质包括基质和细胞器。细胞器是细胞内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亚细胞结构,是悬浮在细胞质中的。质体是与营养物质合成和积累有关的细胞器,有由原质体发育而成的成熟质体有叶绿体、有色体和白色体三类。(叶绿体由双层膜包围,内有类囊体叠成的基粒、基质片层和基质;叶绿素存在于类囊体和基质片层的膜上,基质内有DNA、核糖体等;叶绿体的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有色体含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内部片层结构简单。白色体不含色素,可分为造粉体、造油体和造蛋白体。)线粒体由双层膜包围,内膜内突称嵴,上有电子传递粒,嵴间为基质,含有DNA、核糖体等,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核糖体是富含RNA的小颗粒,分布在细胞质、内质网、外核膜、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与蛋白质合成有关。内质网是单层膜围成的片层管道系统,可分为粗糙型内质网和光滑型内质网,前者与蛋白质合成有关,后者与脂类、激素合成有关;合成的物质可形成小泡,输送到高尔基体;同时内质网产生的小泡,可进一步形成液泡、高尔基体等细胞器。高尔基体由扁平囊泡、分泌小泡和致密小泡组成,其功能除合成多糖外,还担负运输与分泌的职能,并与细胞壁形成有关。单层膜包围的细胞器还有溶酶体、圆球体、微体(过氧化酶体和乙醛酸循环体)。液泡包括液泡膜和细胞液,有贮藏、消化、调节PH值和渗透压的作用,并与植物抗性有关。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构成细胞骨架,起着支架作用,并与细胞运动有关。细胞核的结构如何?他在生命活动中有何作用?5、细胞核的核膜是双层膜,膜上有核孔,控制内外物质交换,内有核仁和核质(染色质和核液)。核仁与RNA合成有关,染色质是遗传物质。细胞核的功能是控制细胞的生长、发育和遗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故是细胞的控制中心。6、染色质:是细胞中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间期细胞核内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RNA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7、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变粗,成为光学显微镜下能看见的结构。试述植物细胞壁的结构及其组成物质。8、细胞壁可分为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有的细胞无次生壁)。通过细胞壁上的纹孔和胞间连丝,多细胞就连成一个整体。(1)胞间层:主要成分为果胶质;(2)初生壁:主要成分除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质外,还有多种酶类和糖蛋白;(3)次生壁:基本成分是半纤维素,且常有木质素等成分填充。细胞在分化过程中,细胞壁会出现质的变化,如角化、木化、栓化、矿化、黏液化等。9、胞间连丝:是穿过胞间层和初生壁的细胞质细丝,用于连接相邻细胞间的原生质体,往往在初生纹孔场和纹孔膜上密集发生。它是细胞原生质体之间物质和信息直接联系的桥梁。10、细胞的后含物:植物细胞在生长、分化和成熟的过程中,由于新陈代谢活动产生的代谢中间产物、废物和贮藏物质等,统称为后含物。(1)贮藏营养物质:淀粉、蛋白质、脂肪;(2)生理活性物质:维生素、植物激素、抗生素、植物杀菌素等;(3)晶体11、植物细胞的增殖:细胞的繁殖是以分裂的方式进行的。细胞的生长与分裂的周期称为细胞周期,它可分为间期和分裂期。间期又可分为G1期、S期和G2期;细胞分裂期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12、试述细胞有丝分裂的主要过程及其意义。细胞有丝分裂主要划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前期:染色质螺旋化缩短变粗成染色体、分裂极的确定、核仁和核膜的解体;中期:纺锤体形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并分别从赤道面移向两级;末期:从子染色体到达两极后至形成两个新细胞为止。意义:是真核细胞繁殖的基本方式,通过分裂,使细胞遗传物质得以世代相传。13、细胞生长:指细胞体积和重量增加的过程。细胞分化:是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特化。14、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上有什么意义?植物的个体发育是植物细胞不断分裂、生长和分化的结果。在系统发育上,植物越进化,细胞分化越剧烈分工越细致,植物体结构也越复杂。15、什么叫组织?植物有哪些主要的组织类型?组织:形态结构相似、生理功能相同、在个体发育中来源相同的细胞群组成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简单组织:由一种类型细胞构成的组织;复合组织:由许多类型细胞构成的组织。)植物体的组织种类很多,常按其发育程度和主要生理功能的不同以及形态结构的特点,把组织分为分生组织、保护组织、基本组织、机械组织、疏导组织和分泌结构。后五种组织由分生组织衍生的细胞发展而成,总称为成熟组织。16、分生组织:在植物胚胎早期,所有胚细胞均能分裂,而发育成植物体之后,只有在特定的部位保持这种胚性特点,继续进行分裂活动。由这种能继续分裂的细胞组成的细胞群,称为分生组织。植物体内的分生组织,按位置分为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及居间分生组织;按来源分为原分生组织、出生分生组织和次生分生组织。17、细胞周期: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所经历的整个过程,叫做细胞周期。18、维管束是复合组织,根据有无形成层可分为有限维管束和无限维管束两种类型。另外,也可根据木质部和韧皮部的位置和排列情况,将维管束分为外韧维管束、双韧维管束、周木维管束和周韧维管束。木质部和韧皮部的主要组成分子是管状结构,因此也称为维管组织。维管组织的形成,对于植物适应陆生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株植物上或一个器官的全部维管组织总称为维管系统。除此之外,通常将植物的表皮及周皮称为皮系统;植物的全部基本组织总称为基本系统。植物的整体结构表现为维管组织包埋与基本组织之中,而外面又覆盖着皮系统。19、植物有哪几类组织系统?各自在植物体内的分布规律及其功能是怎样的?植物包括皮组织系统、基本组织系统和维管组织系统三类组织系统。皮组织系统:包括表皮和周皮,覆盖于整个植物体的表面,形成一个连续的保护层。基本组织系统:由各类薄壁组织、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构成,是植物体各部分的基本组成。维管组织系统:由输导组织木质部和韧皮部构成,贯穿于整个植物体内,把植物体各部分有机地连接在一起。20、为什么说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高级?(从疏导组织的结构和组成来分析)植物的输导组织,包括木质部和韧皮部两类。裸子植物的木质部一般主要由管胞组成,管胞担负了输导与支持双重功能。被子植物的木质部中,导管分子专管输导功能,木纤维专营支持功能,所以被子植物木质部的分化程度更高,而且导管分子的管径一般比管胞粗大,因此,输水效率更高,被子植物更能适应陆生环境。被子植物的韧皮部含筛管分子和伴胞,筛管分子连接成纵行的长管,适于长、短距离运输有机养分,筛管的运输功能与伴胞的代谢密切相关。裸子植物的韧皮部无筛管、伴胞,而且筛胞,筛胞与筛管分子的主要区别在于,筛胞的细胞壁上只有筛域,原生质体中也无P 蛋白体,而且不象筛管那样有由许多筛管分子连成纵行的长管,而是由筛胞聚集成群,显然筛胞是一种比较原始的类型。所以裸子植物的输导组织比被子植物的简单、原始,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高级。21、传递细胞的特征与功能是什么?特征:细胞壁的内突生长,即向内突入细胞腔内,形成许多指状或鹿角状的不规则突起;功能:扩大膜质的表面积,有利于细胞对物质的吸收和传递;短途运输溶质;叶肉和输导组织之间的物质运输桥梁。22、厚角组织与厚壁组织的区别是什么?厚角组织分布在幼茎、花枝、叶柄和大叶脉内,是一类细胞壁只在角隅处加厚的生活细胞,具潜在的分裂能力。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质,有一定的延伸性,具初步机械支持作用。厚壁组织可单个或成群、成束地分布在其他组织之中,细胞呈均匀次生增厚,常木化,呈细胞腔小的死亡细胞,它又可分为石细胞和纤维(又分木纤维和韧皮纤维)两种类型。在植物体中起机械支持作用。23、器官:是生物体由多种组织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单位。24、组织系统:一株植物整体,或一个器官上的一个组织,或几种组织在结构和功能上组成的一个单位。第四章 植物器官的结构及生长发育1、植物器官:是由多种组织按一定的分布规律组成,并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特定功能的结构单位。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担负植物营养生长的器官为营养器官,即根、茎、叶;担负植物繁殖的器官为繁殖器官,即花、果实、种子。一、根2、根有哪些主要的生理功能?(1)吸收作用;(2)固着与支持作用;(3)疏导作用;(4)合成作用;(5)贮藏与繁殖作用。3、什么叫定根?什么叫不定根?根为陆生高等植物的重要营养器官,有定根和不定根两种。定根发生在植物体的固定部位;不定根发生在不固定的部位;4、根系有几种类型?各有何特征?一株植物地下所有根的总和称根系。根系有直根系和须根系两种类型。直根系的特点是主根明显,从主根上生出侧根,主次分明。从外观上,主根发育强盛,在粗度与长度方面极易与侧根区别。根系的特点是种子萌发时所发生的主根很早退化,而由茎基部长出丛生须状的根,这些根不是来自老根,而是来自茎的基部,是后来产生的,称为不定根。5、了解根系类型有什么实际意义?可以利用根系的类型来区别某些植物,特别是在区别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这两大类时,根系类型是一个重要标志。因为几乎所有的单子叶植物的根系是须根系,而绝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根系是相根系。在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这两类群中,几乎都是直根系类型;至于在草本植物中,则两种根系类型都存在。6、根尖一般可分为哪几区?各区有何特征及功能?为什么说根尖是根的最重要部分?根尖由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根毛区(成熟区)组成。根冠:由许多薄壁细胞组成;其外层细胞能分泌出多糖和氨基酸等物质,分泌物还能吸引许多细菌,分解有机质,供根吸收;根冠起保护根尖分生区的作用;保护幼嫩的生长点。分生区:是根尖细胞分裂最活跃的区域;其分裂产生的细胞,除部分细胞补充到根冠外,大部分细胞逐渐生长分化形成根的各种初生组织。伸长区:其显著特征是沿根的长轴方向迅速伸长生长,细胞逐渐液泡化,并逐渐分化出不同的组织;是分生区分裂产生的细胞逐渐生长和分化形成各种成熟组织的过渡区。根毛区:根毛的细胞壁有一层很薄的角质层,细胞壁薄且较柔软,易与土粒紧密结合,能有效地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料;根毛能分泌酸类,溶解土壤中难于溶解的物质,以利于根的吸收;主要功能为吸收作用。根尖是根部生命活动最旺盛、最重要的部分;根的伸长生长、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以及根内各种组织的形成,主要是在根尖完成的。7、根的伸长生长:是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增加细胞数量和伸长区细胞迅速伸长生长的结果。绘双子叶植物根初生结构横切面的简图,并注明个部分的名称及所属组织。8、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由表皮、皮层和中柱组成。表皮上有根毛,具吸收功能;皮层常分外皮层、皮层和内皮层;中柱由中柱鞘(形成形成层、侧根)、初生木质部(呈星芒状,外始式发育)、初生韧皮部(呈束状,与木质部相间排列)和薄壁细胞组成。9、双子叶植物的次生生长过程:首先木质部、韧皮部间的薄壁细胞和正对木质部的中柱鞘细胞恢复分裂能力形成维管形成层;维管形成层主要进行平周分裂,向外产生次生韧皮部和韧皮射线加在初生韧皮部内方,向内产生次生木质部和木射线加在初生木质部的外方;维管形成层也进行垂周分裂来扩大形成层周径。随后中柱鞘细胞恢复分裂能力形成木栓形成层;木栓形成层主要进行平周分裂向外产生木栓层,向内产生栓内层而构成周皮;木栓形成层也进行垂周分裂来扩大形成层周径。双子叶植物根经次生生长后,其结构从外到内为:周皮、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维管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初生木质部以及维管射线。10、单子叶植物根的结构与双子叶根的初生结构基本相似,也有表皮、皮层和中柱组成。其主要区别为:单子叶植物的内皮层细胞五面增厚而成为通道细胞;中柱鞘及薄壁细胞不能恢复分生能力,不能形成次生结构;其木质部的束数常多于5。11、侧根是怎样发生的?属何起源?根的分枝即侧根,起源于根内部的中柱鞘细胞,这种起源方式成为内起源。侧根发生的具体部位与根中初生木质部的束数相关。 侧根开始发生时,中柱鞘相应部位的细胞恢复分生能力,并进行平周分裂,增加细胞层数,接着进行各个方向的分裂,突起形成侧根原基,并分化出根冠和生长点。生长点不断分裂、生长和分化,穿过皮层和表皮,伸入土壤中,成为侧根。12、侧根与根毛有什么不同?根毛位于根尖,就是幼嫩的根最前面一两厘米的地方,是根的表皮细胞生长而成,一根根毛只是一个表皮细胞。侧根位于主根根尖之后,发生于根的中柱鞘,由好多细胞组成,结构与主根相同。13、绿色植物的根与非绿色植物有哪些共生实例?通常有根瘤和菌根两种类型:(1)根瘤是由土壤中的根瘤菌侵入根部皮层,刺激皮层细胞迅速生长而形成的瘤状结构,是根与根瘤菌的共生结构,常见于豆科植物。(2)菌根为根与土壤中真菌的共生体,有外生菌根和内生菌根两种类型。14、豆科植物为什么能肥田?由于根瘤菌的固氮作用,豆科植物种子的蛋白质含量叶比较高;根瘤菌固定的氮化合物可提高土壤含氮量,所以豆类植物可作为绿肥。15、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其植物体中期吸收和固着作用的是单细胞假根(叶状体)或多细胞假根(茎叶体)。16、蕨类植物、裸子植物根的结构如何?蕨类植物的根为不定根,能产生细小侧根,其结构由表皮、皮层和中柱组成。表皮上形成根毛。皮层一般由薄壁细胞组成,内皮层也形成凯式带。中柱由中柱鞘、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木质部为外始式发育并与韧皮部相间排列。裸子植物的根与双子叶植物的根在根系、初生结构、次生结构以及侧根的发生上都相似。其主要区别在于:大多数裸子植物的木质部由管孢细胞组成,韧皮部由筛胞组成,一般没有导管、纤维、筛管和伴胞的分化。17、根为什么能不断伸长和增粗?根的伸长生长是根尖分生区和伸长区活动的结果;增粗是因为形成层不断活动的结果。18、根增粗后其内部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初生结构中的顶端分生组织分化出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其中原表皮形成根冠和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形成皮层,原形成层形成维管柱(包括中柱鞘、初生韧皮部、初生木质部和髓);这些为初生结构。在次生生长中,维管形成层产生次生木质部、次生韧皮部和维管射线。其中次生韧皮部也可参与形成木栓形成层,构成次生保护组织周皮;以上为次生结构。19、禾本科植物根与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相比,在结构上有何不同?(1)不产生形成层;(2)没有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3)表皮为根的最外层细胞,细胞壁薄,排列紧密,表皮常常消失,由内方的外皮层细胞替代行使保 护功能;(4)皮层可分为外皮层,皮层和内皮层三部分。20、根尖分生区的组织分化与根的初生结构及次生结构有何关系?由根尖顶端分生组织经过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形成了根的成熟结构,这种生长过程为初生生长。在初生生长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熟组织属初生组织,由它们构成根的结构,就是根的初生结构。在完成初生生长之后,由于次生分生组织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不断产生次生维管组织和次生保护组织,使根的直径增粗,这种生长过程称为次生生长或增粗生长。在次生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次生维管组织和次生保护组织共同组成的结构,称为次生结构。二、茎1、茎有哪些主要生理功能?茎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输到和支持作用,还有贮藏、繁殖和光合等功能。2、什么叫芽?以叶芽为例说明芽的结构组成。芽:是未发育枝条、花或花序的原始体。芽的结构(叶芽)由生长锥、叶原基、叶芽原基、幼叶及未伸长的茎轴组成。3、茎是连接根与叶的营养器官。茎上有节、节间、叶痕、叶迹、芽、皮孔和芽鳞痕等结构。着生有叶的茎称枝条,枝条有长枝和短枝之分。4、茎的分枝方式主要有:单轴分枝、合轴分枝、假二叉分枝以及禾本科植物的分蘖。5、茎尖分为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分生区常被划分为原套和原体两部分,或划分为中央区、周围区和肋状分生组织区。6、种子植物常见的几种分枝方式是怎样形成的?了解分枝规律在实际工作中有何意义?单轴分枝:顶芽不断向上生长,成为粗壮主干,各级分枝由下向上依次细短,树冠呈尖塔形。多见于裸子植物;合轴分枝:茎在生长中,顶芽生长迟缓,或者很早枯萎,或者为花芽,顶芽下面的腋芽迅速开展,代替顶芽的作用,如此反复交替进行,成为主干。这种主干是由许多腋芽发育的侧枝组成,称为合轴分枝。是一种较进化的分枝类型,大多见于被子植物;假二叉分枝:叶对生的植株,顶端很早停止生长,成为两个,开花以后,顶芽下面的两个侧芽同时迅速发育成两个侧枝,很象是两个叉状的分枝,称为假二叉分枝。这种分枝,实际上是合轴分枝的变型,与真正的二叉分枝有根本区别。假二叉分枝多见于被子植物;了解植物分枝的意义了解植物分枝的方式有很大实际意义。顶芽产生的激素向茎基部运输,有抑制腋芽生长的作用,因此要获得粗大挺直的木材,以培育单轴分枝的树种为宜,例如栽培松杉类的杉木。要腋芽多,形成花芽,提高花果的产量,以培育合轴分枝的果树为宜,例如栽培梨、苹果之类。棉有单轴分枝和合轴分枝两种枝条,适时摘去单轴分枝的顶芽,适时整枝,促进合轴分枝(果枝)的发展,是重要的增产措施。7、茎的生长方式有哪几种?请举例说明。不同植物的茎在适应外界环境上,有各自的生长方式,使叶能在空间开展,获得充分阳光,制造营养物质,并完成繁殖后代的作用,产生了以下7种主要的类型: (1)直立茎:茎干垂直地面向上直立生长的称直立茎。(2)缠绕茎:不能直立,必须依靠其他物体才能向上生长,但它不具有特殊的攀援结构,而是以茎的本身缠绕于它物上。 (3)攀援茎:不能直立,唯有依赖其他物体作为支柱,以特有的结构攀援其上才能生长。 (4)斜升茎:植株幼时茎不完全呈直立状态,而是偏斜而上,但决不横卧地面,随植株生长而茎的上部逐渐变直立,故长成后植株下部呈弧曲状,上部呈直立状;(5)斜倚茎:茎通常为草质,基部斜倚地面,但不完全卧倒,上部有向上生长的倾向,但决不直立,整个植株呈现近地面生长向四周扩展的状态。这种类型的植物,在生长密集的情况下,可发育为斜升茎状态。在植物生长较稀疏时,则植株斜倚于地表。(6)平卧茎:茎通常草质而细长,在近地表的基部即分枝,平卧地面向四周蔓延生长,但节间不甚发达,节上通常不长不定根,故植株蔓延的距离不大。(7)匍匐茎:茎细长柔弱,平卧地面,蔓延生长,一般节间较长,节上能生不定根。8、绘双子叶植物茎初生结构横切面简图,并注明各部分名称及所属组织与功能。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组成。(1)表皮由表皮细胞、气孔器和表皮附属物组成,主要起保护和控制蒸腾,防止水分过度散失的作用。(2)皮层分为皮层厚角组织和皮层薄壁组织;(3)维管柱由初生维管束、髓及髓射线组成,初生维管束由初生韧皮部(外方,外始式发育)、束中形成层(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和初生木质部(内方,内始式发育)组成,并在茎中呈环状排列。9、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生长过程:首先,与束中形成层相邻的髓射线细胞恢复分裂能力形成束间形成层,与束中形成层相连成为维管形成层。维管形成层由纺锤状原始细胞核射线原始细胞组成。纺锤状原始细胞平周分裂向外产生次生韧皮部加在初生韧皮部的内方,向内产生次生木质部加在初生木质部外方;射线原始细胞平周分裂产生维管射线并延长髓射线;维管形成层也进行垂周分裂来扩大形成层周径。随后茎的表皮、皮层厚角组织或皮层薄壁组织恢复分裂能力形成木栓形成层。木栓形成层平周分裂向外形成木栓层,向内形成栓内层而共同构成周皮;同时也进行垂周分裂以扩大形成层周径。双子叶植物茎次生生长后,其结构从外到内为:周皮、皮层、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维管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初生木质部和髓。在维管束内有木射线和韧皮射线相连而成的维管射线;在维管束之间有髓射线。10、被子植物茎尖生长锥的结构及其细胞活动有何特征?其活动结果与茎的初生结构有何关系?可分为原套和原体两部分;原套:由一至几层细胞组成,细胞排列整齐而紧密,主要进行垂周分裂以扩大表面积而不断增加细胞层数;原套的外层将分化为表皮,内层将分化形成部分表皮细胞。原体:位于原套内方的一群细胞,细胞排列不规则,可进行各个方向的分裂以增大体积;将分化为皮层、维管束、髓核髓射线。11、茎中的维管形成层是怎样发生的?形成层环有几种细胞形态?其活动结果分别产生什么结构?当茎的次生生长开始时,与束中形成层相连的髓射线细胞恢复分生能力,转变为束间形成层;束中形成层与束间形成层相连接,形成维管形成层。有两种细胞形态:一种是长梭形细胞,称为纺锤状原始细胞;另一种是近于等径的细胞,称为射线原始细胞。纺锤状原始细胞主要进行切向分裂(即平周分裂),向内形成次生韧皮部,向外形成次生木质部,形成轴向系统;扩大维管形成层周径。射线原始细胞进行切向分裂产生径向排列的维管射线并延长髓射线,构成径向的次生组织系统;扩大维管形成层周径。12、茎中木栓化形成层可从哪些部位发生?其活动结果产生何种组织?起什么作用?多数植物最初形成的木栓形成层是由表皮内方的第一层皮层细胞转变而来的,还有的发生于初生韧皮部;其活动结果产生周皮组织;周皮主要是代替表皮起保护作用,可控制水分散失,防止病虫害以及外界因素对植物体内部组织的机械损伤。13、树皮是怎样形成的?树木的嫩枝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长出了木质部,随着木质部的分裂,细胞一层层地往外加厚,树枝也慢慢地变粗,最外层的细胞开始分裂,产生一种木栓细胞,这种细胞里面有一种不透水的物质,它们变得硬了、厚了,就形成了树皮。14、年轮是怎样形成的?由于形成层的分裂活动受季节的影响,一年中气候条件不同,形成层的活动便有盛有衰,所形成的细胞有大有小,细胞壁有厚有薄,因而导致不同季节产生的次生木质部在形态上显示出差异。一般,在一个生长季中所产生的次生木质部,构成一个生长轮;如果有明显的季节性(如北方地区),一年仅有一个生长季,产生一个生长轮,则将其称为年轮。15、树干中空的树仍然会成活,为什么?在植物的皮里有一层叫做韧皮部的组织,韧皮部里排列着一条的管道,叶子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养料,就是通过它运送到根部和其他器官中去的。有些树木中间已经空心,可是仍有勃勃生机,就是因为边缘的韧皮部存在,能够输送养料的缘故。如果韧皮部收损,树皮被大面积剥掉,新的韧皮部来不及长出,树根就会由于得不到有机养分而死亡。16、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有何共同特点?(1)维管束多,为散生维管束;(2)无形成层,为有限维管束,故只有初生构造;(3)茎皮层、中柱鞘、髓、髓射线界限不明显;(4)没有年轮和早、晚材等木材结构。17、禾本科植物水稻、小麦、玉米茎的结构有何不同?禾本科植物茎的结构由表皮、机械组织、基本组织和维管束组成。表皮由表皮细胞(长、短细胞)、气孔器和表皮毛组成;机械组织在表皮内方,常为数层厚壁细胞,有时也有同化组织(小麦);基本组织为机械组织内方的薄壁细胞,有的植物茎中央的薄壁细胞解体成髓腔(空心茎,如水稻、毛竹),而有的植物茎中央无髓腔(实心茎,如玉米、菝葜),维管束由维管束鞘(厚壁细胞)、木质部(内方,呈“V”形)和韧皮部(外方,束状)组成。18、如何从茎的外部形态及内部结构识别根与茎的结构?外形上:根无节与节间,无叶与芽,而茎有节与节间,其上生有叶和芽;结构上:根中心为出生木质部,茎中心为髓。19、多年生木本茎的结构一般分为三部分:树皮(落皮层、新生周皮和次生韧皮部)、维管形成层和木材(历年产生的次生木质部、初生木质部和髓)。在木材部分可见年轮、年轮线、春材与秋材、心材与边材等结构。20、苔藓植物叶状体的结构由上、下表皮、同化组织和薄壁组织组成;苔藓植物茎叶体的茎由表皮、皮层(近表皮的为厚角组织,近中柱的为薄壁组织)和中柱(长行的薄壁细胞)组成。蕨类植物的茎由表皮、皮层和中柱组成。表皮上有气孔和表皮毛。皮层常分为两部分,外部皮层为厚角或厚壁组织,内部皮层为薄壁细胞,最内层细胞常具凯式带。中柱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其主要类型有:原生中柱、管状中柱和网状中柱。木质部的发育方式多样。裸子植物茎的初生结构、次生结构与双子叶植物木质茎相似,其区别在于:裸子植物茎中的次生木质部主要由管胞和木射线组成,无导管和木纤维,管胞兼具输导和支持双重功能;次生韧皮部由筛胞、韧皮薄壁细胞和韧皮射线组成,没有筛管、伴胞和韧皮纤维。三、叶1、叶有哪些主要生理功能?叶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其次还有吸收和繁殖功能。2、叶是着生于茎节上的营养器官。叶是由茎尖生长锥周围的叶原基经顶端生长、边缘生长和居间生长而形成的。3、举例说明完全叶和不完全叶的组成。禾本科植物叶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完全叶:一般植物的叶由叶片、叶柄和托叶组成;不完全叶:缺少任何一部分或两部分的叶;禾本科植物的叶由叶片、叶鞘、叶环、叶舌和叶耳组成。4、绘双子叶植物叶片结构简图,并注明个部分名称及所属组织。双子叶植物叶片的结构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表皮有上、下表皮之分。一般上表皮角质较厚、气孔较少,而下表皮角质较薄、气孔较多;叶肉为上下表皮间的同化组织,常有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之分(腹背叶);叶脉是分布在叶片中的维管束,其结构主要是由木质部(近上表皮)、束中形成层、韧皮部(近下表皮)以及维管束鞘(维管束周围厚壁细胞或薄壁细胞)组成。5、禾本科植物水稻和玉米叶片的结构如何?有何不同?禾本科植物叶片的结构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表皮由表皮细胞(长、短细胞)、泡状细胞(只在上表皮)、气孔器和表皮毛组成;叶肉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之分(等面叶);叶脉为平行脉,由维管束鞘、木质部(近上表皮)和韧皮部(近下表皮)组成。区别:水稻为C3植物,玉米为C4植物,C4植物的维管束鞘有“花环形”结构。6、其他单子叶植物叶片的结构如何?叶的结构由于叶脉类型的不同而不同。具有与双子叶植物叶片相同的网状叶脉的植物,其叶片的结构与双子叶植物的叶片相近;具有平行叶脉的植物。其叶片结构接近禾本科植物。但无论哪种类型,其维管束均具有V字形结构,无形成层,具有单子叶植物的共同特征。7、如何从结构上区分叶的上、下表皮?(1)对于多数植物的叶来说,有大量栅栏组织(柱状细胞排列成栅栏状)的一面是上表皮;而有大量海绵组织(奇形怪状的细胞排列松散)的一面是下表皮。(2)对于禾本科植物的叶来说,有泡状细胞(大型薄壁细胞横向排列在叶表面)的一面是上表皮;而没有的一面则是下表皮。(3)对于旱生植物,有气孔的一面是下表面;而没有的一面是上表皮。(4)如果上下组织或形态实在分辨不清,那么可以使用最万能的方法,观察主脉的维管束,木质部的一面是上表皮(近轴面),韧皮部的一面是下表面(远轴面)。8、叶的主要生态类型有:旱生叶、水生叶和中生叶(阳地叶和阴地叶)。9、旱生、水生、阳生和阴生植物叶片结构分别有何特征?旱生:外表面与体积的比值小;叶小而厚;表皮细胞的角质层和蜡被较厚;表皮毛较发达。水生:叶小而薄;表皮细胞壁薄,不角化或轻度角化,形成通气组织;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退化,特别是木质部数量减少。阳生:叶片较小而厚,角质层较厚,机械组合和栅栏组织较发达,细胞间隙小。阴生:叶片一般大而薄;表皮细胞角质层薄,气孔较少;栅栏组织不发达,叶绿体较大,叶绿素含量较高。9、落叶:植物的叶是有寿命的,叶生活一定的时间后,其叶柄基部产生离层,叶在重力及风、雨等外力的作用下离开母体。10、离层与落叶有什么关系?落叶时,叶柄基部或近基部的某些细胞发生变化,形成离区。离区内的一些细胞,其胞间层的果胶酸钙转化为可溶性的果胶和果胶酸,导致胞间层黏液化和溶解,从而形成离层。11、已知哪些内外因素与离层的产生有关?引起离层产生的外因是由于日照长度的改变,短日照可加速离层的产生,长日照可以推迟离层的产生。形成离层的内因是由于体内激素失去平衡,如生长素含量减少,脱落酸和乙烯含量增加,生长素可抑制离层的形成,而脱落酸是一种生长抑制剂,可加速叶的脱落。12、苔藓植物的叶状体没有叶的分化,而茎叶体才有叶的分化。其叶的结构常由一层内含叶绿体的薄壁细胞组成,叶片中部有以中肋贯穿叶片,组成中肋的是一群纵向伸长的厚壁细胞和其上下的薄壁细胞,具有输导物质和支持叶片的作用。蕨类植物的叶片有单叶与复叶之分。单叶大多为小叶型,无叶柄;复叶为大型叶,具叶柄;叶的结构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表皮有上、下表皮之分,由表皮细胞、气孔器和表皮附属物组成;叶肉为同化组织,无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之分;叶脉为叶片的维管束,其类型为原生中柱。13、裸子植物的多为针形、披针形或鳞片状。叶的结构(针叶)有表皮、下皮层、叶肉和叶脉组成。表皮细胞壁较厚,角质层发达;下皮层为几层厚壁细胞;叶肉为细胞壁内陷的同化组织;内含12个维管束。四、营养器官之间的联系1、营养器官之间的维管组织在什么部位发生连接而使植物体的维管组织连成完整的疏导系统?植物体内的维管组织,从根中通过位于下胚轴的过渡区与茎中的维管组织相连;茎中的维管组织再通过枝迹和叶迹与所有的分枝及叶中的维管组织相连,从而构成了根、茎、叶整个植物体完整的维管组织系统。2、植物的各个器官在生长过程中,存在着相互促进或相互抑制的关系。3、植物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有何相关性?请举例说明。“根深叶茂”:植物的生长是靠根部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矿物质、氮素,根所合成的氨基酸、细胞分裂素等物质运往地上部分供枝叶生长,以及地上部分(茎、叶)光合作用所制造的糖等有机养料以及生理活性物质如维生素、生长素等输送到根部供根系的生长得以实现的。4、根冠比:植物地上部分(茎、叶)与地下部分(根系)的生长存在着一定的比例。5、何谓顶端优势?了解它有何实际意义?顶端优势:顶芽的生长对侧芽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可运用于农业生产;去顶芽保侧芽,例如:“摘心”、“打顶”,可使植物多分枝、多开花。常用打顶的办法去除顶端优势,以促使侧芽萌发、增加侧枝数目或促进侧枝生长。五、营养器官的变态1、营养器官的变态:由于功能的改变,营养器官的形态和结构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化。2、根有哪几种变态类型?根的变态类型有肉质直根、块根、支持根、攀援根、呼吸根和寄生根。3、甘薯块根形状不规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甘薯块根形状不规则是由于次生木质部中的薄壁细胞恢复分生能力形成的副形成层不均匀,进而分裂产生分布不均匀的三生构造所造成的。4、举例说明地下茎与地上茎的集中常见变态类型。地下茎变态:块茎、球茎、鳞茎、根状茎等;地上茎变态:肉质茎、叶状茎、刺茎、茎卷须等。5、举例说明叶的常见变态类型。叶的变态类型有鳞叶、叶刺、托叶刺、叶卷须和捕虫叶。鳞叶:洋葱、荸荠、慈姑;叶刺:小檗;托叶刺:刺槐的托叶;叶卷须:豌豆、苕子、牛尾菜;捕虫叶:猪笼草、茅膏菜;7、何谓同功器官和同源器官?请举例说明。同源器官:来源相同、功能不同的变态器官。如叶卷须与茎卷须的功能都是用作攀援生长,但前者是叶的变态,而后者是茎的变态。同功器官:功能相同、来源不同的变态器官。如块茎、茎卷须、茎刺,其来源都是茎的变态,但它们的功能分别是贮藏营养物质、作攀援生长、起保护作用。六、植物的繁殖1、植物的繁殖有哪些?植物的繁殖方式可分为营养繁殖、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2、生产上常用的有哪些营养繁殖方法?分离繁殖;扦插;压条;嫁接;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3、营养繁殖是利用植物营养器官的再生能力形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4、无性繁殖是植物体产生一种无性生殖细胞孢子,再由孢子直接萌发成一个新植物体的繁殖方式。5、有性繁殖则是产生一种特化的细胞配子,雌雄两种配子经过受精形成合子,再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有性生殖又可分为同配、异配和卵配生殖三种。6、被子植物典型的花的结构有哪些部分?各部分的形态及结构如何?花是适应于生殖的变态短枝。一朵典型的双子叶植物的花由花梗、花托、花萼、花冠、雄蕊(花药、花丝)、雌蕊(柱头、花柱和子房)等组成。花梗:是着生花的小枝;花托:通常是花梗顶端略为膨大的部分;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依次着生在花托上。花萼:是花的最外一轮变态叶,由若干萼片组成,常呈绿色。花冠:位于花萼的内轮,由若干花瓣组成;有各种颜色。雄蕊:由花药和花丝两部分组成。雌蕊:位于花的中央或花托顶部;在形态上可分为柱头、花柱和子房。7、禾本科植物的花特化为外稃、內稃、浆片和雌、雄蕊。8、说明禾本科植物花序的一个小穗及一朵小花的结构。禾本科植物的小穗是一种小型的穗状花序,常由一至多朵小花与一对颖片组成;小穗再组成多种花序。颖片着生在小穗的基部。9、花由花芽发育而来。植物的花芽分化过程中,一般最早形成的是萼片原基,以后相继分化出花瓣原基、雄蕊原基和雌蕊原基,最后生长发育成一朵花。禾本科植物花序和花的形成,是从幼穗分化开始的。10、试述花药发育时,孢原细胞发育为成熟花粉的过程,并说明成熟花粉的结构。孢原细胞(平周分裂)向外形成周缘细胞(初生壁细胞),向 内形成造孢细胞:造孢细胞(分裂)(或不分裂)花粉母细胞(小孢子母细胞)(减分)单核花粉粒(小孢子)成熟花粉粒由外壁、内壁,一个营养细胞和一个生殖细胞或两个精子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民法典特色课件
- 山西省太原市育英中学2026届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 现代管理培训小知识课件
- 2026届江苏省南京一中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民法典模板课件
- 2025年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电气设计专项训练考前冲刺卷
- 2025年公务员行测申论写作专项训练卷 文体写作技巧
- 2025年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时政热点专项训练
- 2025年公务员行测地理知识专项训练冲刺押题
- 2025年春季初级经济师职业资格考试 经济基础知识考前冲刺押题试卷
- 外研版(2024)八年级上册英语Unit 1 This is me 教案(共6课时)
- 2025年公安辅警笔试题目题库(答案+解析)
- 2025年外事办公室翻译招聘面试(俄语)预测题及答案
- 消保化解案例课件
- 2025年跨境电商物流服务佣金结算合作协议
- 房屋租赁合同交割清单列表
- 2025年公司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考试试题有完整答案
- 2025年公共卫生基本知识题库及答案
- 医院检验科微生物进修汇报
- 主播跟运营合作合同协议
- 用浪浪山正确打开开学第一课~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