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 第一节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的极限状态及设计原则第二节水泥混凝土路面平面及接缝设计第三节美国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第四节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 第一节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的极限状态及设计原则 水泥混凝土路面在行车荷载和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可能出现的破坏类型有 断裂 唧泥 错台 拱起和接缝挤碎 考虑到混凝土面板的疲劳断裂是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的主要模式 所以把疲劳开裂作为确定混凝土板厚时考虑的临界损坏状态 在设计混凝土板时 以混凝土材料的弯拉强度作为其设计技术指标 在考虑可靠度因素因素影响情况下不超过混凝土的抗折强度 如下式所示 以最重轴载和最大温度梯度综合作用下 混凝土板不产生极 限断裂为验算标准 如下式所示 第二节水泥混凝土路面平面及接缝设计 设置原因 由于大气温度周期性的变化 致使水泥混凝土路面产生各种形式的温度变形 由年温差引起的温度变形周期较长 温度变化缓慢 因此路面板的胀缩在厚度范围内呈均匀分布 这种变形一旦受到约束 将转变为温度内应力 若内应力超出容许范围 路面板即产生裂缝或被挤碎 在冬季和夏季 日温差较大 由于日温差变化周期短 在路面板厚度范围内呈现不均匀分布 造成上下底面的温度坡差 这种坡差将促使面板向上或向下翘曲 以纵向与横向接缝将路面板分割成规则的性质 对于消除温度内应力 保持路面整齐的外观是有效的措施 一按均匀收缩应力控制缩缝间距按照均匀收缩变形受到地基摩擦阻力约束所产生的应力不超过混凝土容许拉应力的原则确定缩缝间距 是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计算公式如下 二按翘曲应力控制缩缝间距路面板在日温差影响之下产生的翘曲变形受到阻止时 引起的翘曲应力超过混凝土路面的弯拉强度 路面板将断裂成平面尺寸较小的板块 因此缩缝间距L必须保证路面板在当地最大日温差影响下产生的翘曲应力与荷载应力的共同作用小于容许范围 通过验算后 缩缝间距一般为4 6m 三钢筋混凝土路面的缩缝间距缩缝间距L可以按下式计算 四机场混凝土道面的缩缝间距由于机场跑道与滑行道的宽度远大于道路路面的宽度 所以在机场道面设置缩缝时 要同时考虑纵向与横向的接缝设置 在机场设计中称为平面分仓 机场道面板块一般可采用正方形 取厚度的20 25倍作为边长 五胀缝的间距与胀缝宽度冬季施工季节施工时 胀缝一般每100 150m设置一道 夏季施工时 如板厚大于等于20cm 可不设胀缝 其它情况施工时一般每100 200m设置一道 六纵缝间距与平面布置纵缝的布置形式很多 归结起来 可分为 1 垂直纵缝 2 错缝 3 斜缝 由于施工方法不同 国外目前有采用双车道全宽混凝土摊铺机 则纵缝可以采用锯缝方法设置 如果在一个车道宽度内铺筑路面 则纵缝多设置上下贯穿的真缝 并加设拉杆 道路混凝土路面在交叉口广场或弯道上的布置应尽量不用锐角 七传力杆系的布置与荷载分配在接缝端部的横断面上 布置一组传力杆 形成一个体系 共同承担着由邻板传来的荷载 在车轮荷载作用下 体系内各个传力杆承担的荷载是不同的 直接在车轮下的传力杆承受的荷载最大 远离车轮的传力杆承受的荷载逐渐减少 弗雷伯格根据威斯特卡德提出的理论分析 在角隅荷载作用下 最大负弯矩发生在离开角隅1 8l处 因此 认为传力杆的受力有效范围为1 8l 传力杆承受的荷载应该等于邻板传递过来的一部分车轮荷载 假设传力杆的效率达到100 则最大的传递荷载为车轮重量的50 也就是相邻两块路面板各承担一半轮重 传力杆的直径 长度与间隔距离与路面厚度及荷载等级有关 一般可以根据规定选用 然后验算各项应力是否符合规定 我国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D40 2011 建议按下表选用 八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的传荷能力定义 混凝土路面板接缝所具有的 将车轮荷载由接缝一侧直接承受的板块向接缝另一侧非直接承受荷载的板块进行传递的能力 称为接缝的传荷能力 表征传荷能力的指标是接缝两侧所承受的荷载之比值 即 P1与P2之和为车轮施加于路面板接缝位置的外力总荷载P 根据接缝传荷能力的不同 可分为三种情况 接缝完全不具备传荷能力 接缝具有最佳的传荷能力 接缝具有一定的传荷能力 但是达不到最佳状况间接指标 以挠度比值作为评定接缝传荷能力的指标 当车轮P作用与缝边 直接承重板承受的荷载为P1 板边产生的挠度为 1 非直接承重板承受了由接缝传过来的荷载P2 板边产生的挠度 2 传荷系数为 以路面板边缘最大应变比值作为评定指标当车轮作用于缝边 直接承重板承受的荷载为P1 板边产生最大应变为 1 非直接承重板承受由接缝传过来的P2 板边产生最大应变 2 传荷系数为 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传荷能力的途径 合理的平面分块与接缝布置 平面分块要严格按规定划分 避免错缝 锐角等不规则布置方法 对胀缝的设置要十分慎重 因为胀缝的传荷能力差 病害多 而且胀缝的存在会引起缩缝的松弛 不能紧密接触 结果使其他缩缝的传荷能力也下降 因此 不设胀缝或少设胀缝是提高接缝传荷能力的有效措施 改进接缝构造 提高施工质量 使接缝长期保持良好的传荷能力 接缝的形式 构造 尺寸 材料以及施工养护方法等都可以进一步研究改进 使之更加合理 更加有利于提高接缝的传荷能力 修筑稳定性良好的基层 实践证明 基层的稳定性和强度对接缝传荷能力由明显影响 因此 世界各国对于干线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一般都修筑稳定性良好的基层 第三节美国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 一AASHTO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AASHTO试验路采用 服务功能指数 的概念来表征路面对行车荷载的耐用程度 对于刚性路面 根据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 采用下式确定现有服务功能指数 PSI 板厚 轴载 荷载重复作用次数和服务功能指数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1 设计使用年限与车辆换算AASHTO法规定 混凝土路面的设计使用年限通常为20年 届时的服务功能指数为2 5 干线道路 或2 0 非干线道路 路上通行的各类车辆均换算成标准车数量 标准车规定为后轴重18klb的单后轴车 在使用年限内通过的最大次数为采用下式将各类轴载换算为标准轴载 2 板厚设计根据设计使用年限内标准轴载的总通行次数 基础反力模量和混凝土的允许弯拉应力 可求得板厚 3 罩面层厚度设计长期以来 混凝土罩面层设计都是基于这样的基本假定的 即旧路面板与罩面层的综合强度与一个厚度等于这两层板平方和的开方根的单层板所具有的强度相当 以公式表示 如果罩面层直接铺筑在现有路面之上 能保证两层之间有一定程度的结合 则上式计算的厚度偏于保守 根据试验结果 又提出了适用于两层之间具有部分结合力时罩面层厚度T的计算公式 即 若将现有路面的状况以结构条件系数C表示 则用于计算罩面层厚度的公式可分为三种情况分别表示 罩面层与缘由路面之间完全隔离 层间部分结合 层间完全结合形成整体结构 二美国波特兰水泥协会设计方法1 设计使用年限PCA取混凝土路面设计使用年限为40年 2 荷载安全系数 1 对于承受少量货车交通的道路 居住区街道和其他道路 采用1 0 2 对于承受中等货车交通量的道路主要街道 采用1 1 3 对于连续交通量和大量货车交通的州级道路和其他多车道路面 采用1 2 3 基础强度特征基础的强度特征以地基反力模量k表征 K值通过承载板试验确定 它随材料的形状 承载板的直径和挠度 或压力 的取值不同而异 由于k值的变动对混凝土板内应力值的影响不大 在无试验条件时 可按路基土类别参考选用 4 荷载应力PCA采用横缝边缘作为计算临界应力的荷载位置 应用威斯特卡德理论 下图所示分别为单轴与双轴荷载应力计算图 5 疲劳与安全系数总疲劳利用率 用允许重复作用次数同实际重复作用次数相比 即得各级轴载对疲劳抗力的利用率 叠加各级轴载的利用率 得总的疲劳利用率 第四节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 一设计内容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包括下述内容 1 路面结构层组合设计 2 混凝土面板厚度设计 3 混凝土面板的平面尺寸与接缝设计 4 路肩设计 5 普通混凝土路面的钢筋配筋设计 二设计参数1 标准轴载与轴载换算我国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以汽车轴重100kN的单轴荷载作为设计标准轴载 凡是前 后轴载大于40kN的轴数均应换算成标准轴数 轴载换算公式为 2 交通分级和累计作用次数根据所得交通资料 按下式计算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的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Ne 的取值根据公路等级而定 见下表所示 3 基层顶面的当量回弹模量1 新建公路的基层顶面模量值在设计新建公路时 可根据土基状态拟定基层 垫层结构类型和厚度 采用规范建议的材料回弹模量值来计算基层顶面的当量回弹模量 同时建立下列基层顶面回弹模量计算公式 2 原有路面的顶面当量回弹模量值如下式公式表示 4 水泥混凝土的设计强度与弯拉弹性模量水泥混凝土面层的设计强度是以弯拉强度作为设计控制指标 在进行路面设计时 应取尺寸为15cm 15cm 55cm的水泥混凝土小梁试件通过三分点加载试验确定弯拉强度 并以其28d龄期的计算弯拉强度作为设计标准 三荷载疲劳应力1 临界荷位为了简化计算工作 通常选取使面层板内产生最大应力或最大疲劳损坏的一个荷载位置作为应力计算时的临界荷位 由于现行设计方法采用疲劳断裂作为设计标准 应以产生最大疲劳损耗的荷载位置作为临界荷位 利用可考虑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综合疲劳作用下的疲劳方程 分析不同接缝传荷能力的路面疲劳损耗 得出下表所示不同情况下的临界荷位 2 荷载应力计算设计轴载在四边自由板临界荷位处产生的荷载应力应按下式计算 最重轴载在面层板临界荷位处产生的最大荷载应力 按下式计算 3 接缝传荷能力混凝土路面接缝的荷载传递机构分为三类 1 集料嵌锁 依靠接缝处断裂面上集料的啮合作用传递剪力 2 传力杆 依靠埋设在接缝处的传力杆传递剪力 弯矩和扭矩 3 传力杆和集料嵌锁 上述两种类型的综合 4 荷载疲劳应力计算公式为 四温度疲劳应力分析经计算分析 在弹性地基单层板临界荷位处产生的温度疲劳应力可用下式表示 其中最大温度梯度标准值Tg和a b c三个回归系数均差规范表格取值 五设计过程1 收集并分析交通参数 2 初拟路面结构 3 确定材料参数 4 计算荷载疲劳效应 5 计算温度应力 6 检验初拟路面结构 其中可靠度系数按下表取值 六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1 厚度设计AASHTO设计方法计算公式 我国规范 JTGD40 2011 设计方法控制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配筋率的指标有以下三个 1 混凝土面层横向裂缝的平均间距 1 8m 2 裂缝缝隙的最大宽度为0 5mm 3 钢筋拉应力不超过钢筋的屈服强度 横向裂缝平均间距计算公式 纵向钢筋埋置深度处的横向裂缝缝隙平均宽度应按下式计算确定 纵向钢筋应力按下式计算 纵向配筋率的计算步骤 1 初拟配筋率 计算裂缝间距 2 计算裂缝缝隙宽度 3 计算钢筋应力 4 综合上述三项计算结果 最终确定配筋率 并进一步确定钢筋根数 在满足纵向钢筋间距要求的前提下 宜选用直径较小的钢筋 端部锚固设计步骤 1 根据地区的最大年温差和温度变化程度计算确定最大应变2 确定路面端部最大容许纵向位移量3 地基的各种参数确定4 混凝土的各种参数确定5 锚固的深度 厚度等几何尺寸6 计算锚固件之间的最佳距离7 计算锚固件极限抗力 最大弯矩及最大剪力和路面板内附加内力8 求被约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苏省徐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 医疗机构、零售药店《医疗保障定点管理暂行办法》知识测试试题(附答案)
- 出口应征税货物申报课件
- VR技能评估-洞察及研究
- 静脉栓塞就在我们身边详解
- 电子支付监管与数字金融发展的协同机制-洞察及研究
- 冲剪机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疼痛医学综合知识考核答案及解析
- 特殊场所监狱管理办法
- 淘宝直播违规管理办法
- 输液港的护理及进展
- 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 前列腺癌护理业务查房
- 总包配合管理费协议1011
- 科研助理笔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山东省建筑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预制混凝土构件厂的总体规划PC构件厂的主要建设内容课件
- 报酬协议模板
- 工业厂房独立基础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 CHINET2024年全年细菌耐药监测结果
- GJB9001C体系推行实施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