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氛围营造 临江仙明 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提示 宣扬历史空无 冷眼观世的思想 在古典诗歌中 此类作品很多 元代散曲尤甚 这首词被引作著名历史小说 三国演义 的卷首词 影响很大 千古兴亡多少事 咏史怀古诗鉴赏 一 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 不是爱 不是死 而是怀古之情 兴亡之叹 余秋雨 咏史怀古诗的内涵 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 对历史人物的功过 历史事件的成败 对历史遗迹的追思等 发表议论 或抒发感慨 或者借古以讽今 讽刺时事 或者思发思古之幽情 二者各有侧重 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 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 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 由于这类诗歌都以古人 古事 古迹为描写对象 思想大都比较沉重 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 所以并称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特点 四咏史怀古诗特点 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古迹 古人名 或在古迹 古人前冠以 咏 或在古迹 古人后加 怀古 咏怀 等 写法上 咏史诗常常运用典故 或写景 或对比 或衬托 或抑扬 或讽刺 或含蓄等等 诗歌的内容一般为 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 荒凉 萧条 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 抒发感慨 咏史怀古诗词的艺术特征 1 诗 与 史 的结合 文学性与历史性的统一 2 咏史 与 言志 的结合 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 3 古 与 今 的结合 多维的时空组合 归纳咏史怀古诗特点 1 结构 临古地 思古人 忆其事 抒己志 2 内容 国家 国运衰微 统治者 荒淫奢侈 名地 昔盛今衰 古人 壮志难酬 忧国伤时 孤寂失意 3 手法 运用典故 今昔对比 借景抒情 借古讽今 即事议论 或衬托 或抑扬 或讽刺 或含蓄 4 语言 含蓄蕴藉 5 意象 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历史古迹 吴钩乌衣巷淮水柳营后庭花六朝金陵 7 风格 或雄浑壮阔 或含蓄沉郁 咏史怀古诗的情感主题 1 古人 感慨身世 观照自我 抒发对古人的缅怀 敬仰之情 表达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悲叹年华消逝 时不我待 壮志难酬 2 古迹 抒发感慨 感伤兴衰 变迁 感慨盛衰无常 昔盛今衰 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 3 古事 借古讽今 劝诫世人 感慨国运衰微 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 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4 理性反思之理性分析 独抒机杼 客观评价 分类一怀古人 贾谊王昭君为最 1 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 乌江李清照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注 乌江亭 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 为项羽兵败自刎之处 江东 指长江下游芜湖 南京以下的江南地区 是项羽起兵之地 1 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 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 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 2 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注 乌江亭 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 为项羽兵败自刎之处 江东 指长江下游芜湖 南京以下的江南地区 是项羽起兵之地 1 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 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 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 第一首是从兵家用兵的角度来评价的 第二首是从民心向背的角度来评价的 第三首是从节操 气节 角度来评价的 2 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杜牧通过这首诗 表达了对胜败得失 历史兴衰的看法 即胜败乃兵家常事 只要忍辱负重 重整旗鼓 定能东山再起 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 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 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 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2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 蜀相 指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 锦官城 古代成都的别称 柏森森 柏树长得高大而茂密 黄鹂 黄莺 三顾 指刘备三顾茅庐见诸葛亮事 两朝 指刘备 刘禅父子两朝 开济 开创基业 匡济艰危 出师未捷 诸葛亮曾五次出兵攻魏 建兴十二年 234 与魏司马懿在渭南相拒百馀日 病死于五丈原军中 1 写景总会渗入作者的主观感受 试分析 蜀相 诗中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一句 并说出跟意境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字 2 本诗的主旨是咏叹什么 3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注 蜀相 指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 锦官城 古代成都的别称 柏森森 柏树长得高大而茂密 黄鹂 黄莺 三顾 指刘备三顾茅庐见诸葛亮事 两朝 指刘备 刘禅父子两朝 开济 开创基业 匡济艰危 出师未捷 诸葛亮曾五次出兵攻魏 建兴十二年 234 与魏司马懿在渭南相拒百馀日 病死于五丈原军中 1 写景总会渗入作者的主观感受 试分析 蜀相 诗中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一句 并说出跟意境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字 这一句是写入祠后所见 意思是 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 年年如此 可它为谁而绿呢 隔叶的黄鹂叫得那么动听 可有谁听呢 跟意境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字是 自 空 从 自 空 二字可以看出祠中的凄凉 冷落气氛 含有感伤的意味 2 本诗的主旨是咏叹什么 主旨是歌颂仰慕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 同时惋惜他的壮志未酬 以古人自况 咏怀古迹 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有人说 咏怀古迹 其三 题为咏怀 可里面似乎只写了王昭君的怨恨 并无作者个人的咏怀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试作简要分析 4 4咏怀古迹五首 其三 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悲昭君以自悲也 古人即我 我即古人 分析 第一步 寻找连接点 诗人的遭遇与昭君相似点 第二步 归类 探求主旨 1 昭君入宫被妒 他入朝被妒 2 昭君 一去紫台连朔漠 他 漂泊西南天地间 咏怀古迹 其一 3 昭君思念故土 魂魄月夜归来 他思念长安 4 每依北斗望京华 都城 昭君敢于 怨恨 他不敢怨君 5 所以借王昭君之事来写自己的怨恨和悲愤 怀人伤己 同病相怜 答案 1 不同意2 从诗的表面来看 是咏昭君 实际上是借昭君来感怀 来寄托了自己的身世之感 3 寄托自己不被重用的忧思和怀才不遇的感伤 5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1 可怜 的意思是什么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两首诗在结构上有何不同 答案 可惜 诗人嘲讽了封建统治者求贤的虚伪 也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前者运用了欲抑先扬的表现手法 以古讽今 笔锋犀利而含蓄 后者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 褒贬分明 对比强烈 贾生王安石一时谋议略施行 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 古来何啻万公卿 王诗通篇发议论 观点与李商隐的诗明显有别 前两句是反诘句 意为贾谊所献的 谋议 大体上都能获得施行 谁能说文帝轻视贾谊呢 以文帝采纳贾谊的 谋议 和古来君王废弃众多地位显赫的达官贵人的言论相对照 突出贾谊超群的才能与汉文帝的爱惜贤才 1 李诗和王诗中汉文帝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4分 2 这两首诗都咏贾谊 但在表达技巧上却有不同 请简要概述 4分 答 1 李诗中的汉文帝表面上求贤若渴 实则是不关心国计民生而只关心鬼神的昏庸之君 王诗中的汉文帝大都采纳了贾谊的治国安民之策 是一位爱惜贤才的睿智君王 2 李诗欲抑先扬 以古讽今 笔锋犀利而含蓄 王诗对比强烈 褒贬分明 6 阅读下面这首词 完成8 9题 2009年安徽卷小重山 端午 元 舒頔碧艾香蒲处处忙 谁家儿共女 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 长 空惆怅 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 千年忠义气 日星光 离骚 读罢总堪伤 无人解 树转午阴凉 注 五色臂丝 荆楚风俗 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沅湘 沅水和湘水 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 8从全词看 空惆怅 和 无人解 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9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请分别结合上阙和下阙作简要分析 4分 答案 8 空惆怅 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 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 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无人解 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 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9 手法 对比 简析 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 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 离骚 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 答 反衬 且简析合理也可 7 阅读下面的古诗 回答问题南乡子辛弃疾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时间之漫长久远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 俗语叫头盔 词中借指兵士 坐断坐镇 占据 割据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 曹刘 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 词牌名 京口 今江苏镇江市 北固亭在镇江东北固山上 下临长江 三面环水 望 眺望 神州 这里指中原地区 兴亡 指国家兴衰 朝代更替 兜鍪 m u 指千军万马 兜鍪 头盔 这里代指士兵 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 注引 吴历 说 曹操一次与孙权对垒 见吴军乘着战船 军容整肃 孙权仪表堂堂 威风凛凛 乃喟然叹曰 生子当如孙仲谋 刘景升 刘表 儿子若豚犬耳 一世之雄如曹操 对敢于与自己抗衡的强者 投以敬佩的目光 而对于那种不战而请降的懦夫 如对刘景升儿子刘琮则十分轻视 斥为任人宰割的猪狗 把大好江山拱手奉献敌人 还要为敌人耻笑辱骂 作者在这里引用了前半句 没有明言后半句 实际上是借曹操之口 讽刺当朝主议的大臣们都是刘景升儿子一类的猪狗 这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手法 曲尽其妙 而又意在言外 1 这是一首怀古诗 追怀的人物是 不尽长江滚滚流 是化用了唐代诗人的 登高 中的2 生子当如孙仲谋 是点睛之笔 含蓄的表达了自己的感慨 请根据辛弃疾的时代和他的政治主张 谈谈他的创作意图 答案1 孙权 杜甫 不尽长江滚滚来2 南宋时代人 如此看重孙权 实是那个时代特有的社会心理的反映 历史上 孙权能称雄江东于一时 而南宋经过了好几代皇帝 竟没有出一个像孙权一样的人 所以 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句话 本是曹操的语言 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 却是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的呼声 分类二怀古迹1 汴河曲 汴水东流无限春 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 风起杨花愁杀人 开头两句 以汴水长流与隋宫化尘作鲜明对照 正见出自然永恒 人世沧桑后两句 眼前这汴堤杨柳 却联结着隋代的兴亡 历史的沧桑 不免惹人欷歔慨叹 当年炀帝沿堤植柳 本为南游装点风光 到头来它却成了荒淫亡国的历史见证 对统治者委婉的劝诫 要以史为鉴 不要重蹈覆辙 2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 后庭花 注 秦淮 是一条河的名称 江苏省 秦淮河由城中穿过 流入长江 两岸酒家繁多 是当时豪门贵族 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后庭花 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 由于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 不理朝政 最终丢失了江山 因此他所作的 后庭花 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 1 该诗连用两个 笼 字 试谈谈其表达效果 2 谈谈你对三 四两句的理解 1 该诗连用两个 笼 字 试谈谈其表达效果 两个 笼 字 既突出水边夜色的迷蒙冷寂 又寄予了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2 谈谈你对三 四两句的理解 表面上 诗人是谴责歌女不懂亡国之恨 其实 在场听歌的应是达官显贵 所以这句实乃对那些达官显贵不以国事为重而贪图一时享乐的抨击 3 乌衣巷 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古 朱雀桥 乌衣巷 旧燕子 车水马龙人来人往 人马喧闹热闹繁华 栖息在王谢权门高大厅堂的檐檩之上 野草野花丛生 夕阳残照 飞入寻常百姓家 今 对比 喧闹繁华 寂寥苍凉 明确问题 此诗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通过昔盛今衰对比 抒发了诗人对人事变迁 物事人非 沧海桑田的感慨 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4 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 乌衣巷为东晋以来王 谢两世家居住之地 王导谢安曾贵为宰相 显赫一时 王家书法谢家诗 也足以让人仰怀 1 从全诗看 野草花 夕阳斜 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2 事实上 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 王谢堂前 的老燕如今飞人寻常百姓家的 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4 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1 从全诗看 野草花 夕阳斜 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从全诗看 野草花 夕阳斜 反映的是一种荒凉冷落衰败的景象 2 事实上 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 王谢堂前 的老燕如今飞人寻常百姓家的 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唤起读者想象 暗写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 起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 引起世事沧桑的感慨 5 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注 石头城在南京的清凉山西麓 自虎踞关龙蟠里石城门到草场门 可以看到城墙逶迤雄峙 石崖耸立 这就是依山而筑的石头城 战国时 楚国就在清凉山一带筑金陵邑 公元212年孙权重筑 改名为石头城 城依山临江 南靠秦淮河口 形势险要 为六朝江防要地 张勃 吴录 载 诸葛亮谓 钟山龙蟠 石头虎踞 帝王之宅也 这首诗的感情是怎样的 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5 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这首诗的感情是怎样的 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全诗通篇写景 对比今昔变化 群山仍在 潮水依旧 月光依然 所变者已是 故国 空城 旧时月 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 全诗基调凄凉不堪 句句都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 令人不胜伤感 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引以为戒 分类三因古迹 联古事 抒感慨 1 过华清宫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注 华清宫 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 是唐明皇与杨贵妃游乐之地 此诗以 一骑红尘 与 妃子笑 之间的戏剧性冲突为中心组织全诗 构思 布局之妙 令人叹服 请简要说说你对这一句的理解 一方面 是以卷起 红尘 的高速日夜奔驰 送来荔枝的 一骑 挥汗如雨 苦不堪言 另一方面 则是得到新鲜荔枝的贵妃 嫣然一笑 乐不可支 两相对照 蕴含着对骄奢淫逸生活的无言谴责 周幽王的烽火台也在骊山顶上 作者让杨贵妃在骊山 山顶 望见 一骑红尘 并且特意用 妃子笑 三字 是有意使读者产生联想 想起 褒妃一笑倾周 的历史教训的 2 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李白旧苑荒台杨柳新 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 曾照吴王宫里人注 苏台即姑苏台 是春秋时代吴王夫差游乐的地方 故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 越中 即唐越州 治所在今浙江绍兴同是李白的怀古诗 但两首的艺术手法和抒发的思想感情都不相同 请结合两首诗的思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越中览古 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 结句聚焦在今日荒凉的遗址 以强烈的对比描写了姑苏台今日的荒凉 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 苏台览古 着重描绘姑苏台今日的荒凉 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衬托人事的变幻无常 10 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李白旧苑荒台杨柳新 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 曾照吴王宫里人注 苏台即姑苏台 是春秋时代吴王夫差游乐的地方 故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 越中 即唐越州 治所在今浙江绍兴同是李白的怀古诗 但两首的艺术手法和抒发的思想感情都不相同 请结合两首诗的思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越中览古 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 结句聚焦在今日荒凉的遗址 以强烈的对比描写了姑苏台今日的荒凉 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 苏台览古 着重描绘姑苏台今日的荒凉 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衬托人事的变幻无常 3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分析 上阕 孙仲谋 寄奴这些京口历史人物建立丰功伟绩 对比自己 隐约地表达自己的抗敌救国的心情 怀人伤己 下阕 佛狸祠 今昔对照 不堪回首 昔盛今衰的伤感 怀古伤今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借古讽今 怀古伤今 廉颇 同病相怜 不忘为国效力 怀人伤己 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作用是什么 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4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 荒烟外 许多城郭 想当年 花遮柳护 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 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 铁骑满郊畿 风尘恶 兵安在 膏锋锷 民安在 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 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 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 再续汉阳游 骑黄鹤 注 万岁山 蓬壶殿 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 亭台宫殿 本词写于词人统兵收复襄阳六州驻兵鄂州时 1 本词从登黄鹤楼 遥望中原 写起 请结合全词 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6分 答 开篇写词人登临黄鹤楼北望中原失地 回想当年歌舞升平 心中满是昔盛今衰 对北宋朝廷享乐致山河沦陷 的悲慨 2分 接着写金兵侵占中原后民不聊生的惨状 国破家亡的愤恨之情油然而生 2分 最后遥想自己统领精锐之旅肃清河洛的情景 心中满是胜利的报国信念和收复失地的乐观情绪 2分 4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 荒烟外 许多城郭 想当年 花遮柳护 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 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 铁骑满郊畿 风尘恶 兵安在 膏锋锷 民安在 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 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 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 再续汉阳游 骑黄鹤 16 本词上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 请选择作具体赏析 6分 对比 作者以 荒烟 中的城郭 布满郊畿的 铁骑 写出了现实中的荒芜残破 以 花遮柳护 珠翠绕 笙歌作 等写出了昔日歌舞不断 富庶升平的景象 今昔对比 表达了作者对国土沦陷的痛惜之情 借景抒情 作者先通过 荒烟 和破败的城郭 抒写了作者对国家残破的伤悲 然后通过 花 柳 珠翠 笙歌 等意象描绘昔日歌舞升平的景象 借此表达了作者对国土沦陷的痛惜 最后写敌人铁骑践踏国土 含蓄地表达了对金人入侵的愤怒 虚实结合 作者先写登楼遥望所见到的荒芜残破的景象 然后笔锋一转 回忆昔日繁华升平的景象 最后想像京城附近金兵遍布的现状 整个上片 先实后虚 虚实结合 极大地拓宽了诗歌的意境 表现了诗人对国土沦陷的痛惜之情 为下片作了铺垫 明确表现手法 给1分 结合词句具体分析 给2分 解说表达效果或作用 给1分 言之成理即可 5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 此诗是作者被排挤离开长安 南游金陵时所作 吴宫 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晋代 指东晋 建都金陵 衣冠 指当时的名门世族 成古丘 成为一堆古墓 结合全诗理解 总为浮云能蔽日 的意义 结句落一 愁 字 作者 愁 什么 5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 此诗是作者被排挤离开长安 南游金陵时所作 吴宫 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晋代 指东晋 建都金陵 衣冠 指当时的名门世族 成古丘 成为一堆古墓 结合全诗理解 总为浮云能蔽日 的意义 结句落一 愁 字 作者 愁 什么 总为浮云能蔽日 句使用了比喻 以 浮云 喻奸佞臣子 以 日 喻君主 总为浮云能蔽日 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 自己报国无门 十分沉痛 诗人所写的 愁 体现的正是这种忧君忧国 怀才不展 时不我待的心情 6 桂枝香 金陵怀古王安石 登临送目 正故国晚秋 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 背西风 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 星河鹭起 画图难足 念往昔 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 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 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 时时犹唱 后庭 遗曲 译文 我登山临水驰骋目力 正是建康晚秋的时候 天气刚刚变得肃杀萧索 千里长江澄澈得像一条白练 青翠的山峰像箭头般尖利 来往的船只在残阳中穿梭于江面上 酒旗背对着西风斜斜地插着 五彩的画船仿佛出没在天边淡淡的云层里 白鹭在银河似的长江江面上飞起 就算是画图 也难以描绘得这般的清丽 感念往昔 人们竞逐繁华 可叹隋兵已经到了城门外面 然而陈后主和宠妃张丽华还在城楼头上寻欢作乐 亡国的悲恨还在不断地继续着 千百年来凭高的人面对着这历史遗迹 徒然叹息荣辱兴废 六朝旧事随着流水逝去不还 只有寒冷的烟雾和衰萎的野草还凝聚着一片苍绿 直到如今 歌女还时时唱着 玉树后庭花 的曲子 这首词作于词人第二次被罢相 出知江宁府的时候 通过对金陵 即南京 景物的赞美和对历史兴亡的感喟 寄托了自己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上片侧重写景 写词人登高所见 在一派飒爽的晚秋天气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卓越的客户服务培训
- 间歇导尿护理科普
- 医药产品经理培训课程
- 物品放行条管理制度
- 神经科颅脑损伤急性期护理方案
- 现场服务于管理
- 2025年公共营养师之三级营养师过关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
- 颅内出血急救处理流程训练方案
- 胆囊癌手术后护理管理方案
- 糖尿病评估及处理方案
- 关于预防银行业保险业从业人员金融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银保监管政策解读及培训
- 模板炮炮王3D游戏策划
- 中国梦英语讲解完美版ok
- 税务情况说明范文
- 南京市九中2023-2024高一上学期数学期中试卷及答案
- 嵌入式软件开发实习报告
- 绿化工程竣工验收单
- 无人机采购投标方案(完整技术标)
- 1.4.1+用空间向量研究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知识精讲精研】高二数学 课件(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 AI插件PCB设计示范
- 《运动解剖》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