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六看_第1页
诗歌鉴赏六看_第2页
诗歌鉴赏六看_第3页
诗歌鉴赏六看_第4页
诗歌鉴赏六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鉴赏 六看 让我悄悄走近你 诗词之魅力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的人憔悴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最快的船 最害羞的人 最多的愁 最消瘦的人 最憔悴的人 最忧愁的人 眼力最差的人 最深的情 最高的楼 最大的瀑布 架子最大的人 促趣 填诗词小练习 学习目标1 能指出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2 能分析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3 能根据题目要求 用通顺的语言 规范答题 提醒 在古诗鉴赏中 命题者往往将 表达技巧 写作特色 写作技法 艺术特色 表现手法 手法 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 实则大同小异 答题要看清楚 不要被迷惑 诗歌鉴赏 六看 一 看背景即知人论世二 看体裁 第176页 题裁 第180页 三 看意象 第184页 四 看关键语言 标题 结尾诗句 诗眼第187页 五 看表达技巧 第192页 六 诗歌的情感 第197页 一 看背景即知人论世 结合注释告诉的背景来迅速把握诗歌主要内容 看题目认识对象 看注释 作者了解背景如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小雨丝丝欲网春 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 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 李弥逊 1085 1153 字似之 吴县 今属江苏省苏州市 人 历任中书舍人 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张罗地 指门可罗雀 十分冷落的地方 在这道题中 注释 告诉我们李弥逊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第二题问 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 联系背景答题就很容易切入 二 看体裁 第176页 题裁 第180页 如果是叙事诗 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 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 赏析诗歌语言的凝炼性 形象性 如果是哲理诗 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分析表现手法时则从 托物言志 角度出发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如果是抒情诗 则从写的景物 具体名词 中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 在回答诸如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请欣赏这句诗 等问题时 就考虑是否应该答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 借物抒情 情景交融 三 看意象 第184页 柳 柳 留 谐音 古人在送别之时 往往折柳相送 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李白 忆秦娥 箫声咽 秦蛾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 年年柳色 灞陵伤别 月亮一般说来 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李白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菊花坚贞 高洁品格的象征 陶渊明 采菊东蓠下 悠然见南山 梅花冰清玉洁 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 王安石 梅花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松坚贞 高洁的品质 李白 赠书侍御黄裳 愿君学长松 慎勿作桃李 莲由于 莲 与 怜 音同 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 借以表达爱情 南朝乐府 西洲曲 采莲南塘秋 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 莲子青如水 三 看意象 梧桐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 点点滴滴 李清照 声声慢 杜鹃鸟杜鹃是凄凉 哀伤的象征 宋人贺铸 忆秦娥 三更月 中庭恰照梨花雪 梨花雪 不胜凄断 杜鹃啼血 鹧鸪鸟旅途艰险的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如 落照苍茫秋草明 鹧鸪啼处远人行 唐人李群玉 九子坡闻鹧鸪 江晚正愁余 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等 寒蝉悲凉的同义词 宋人柳永 雨霖铃 开篇是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息 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如隋人薛道衡 人日思归 人归落雁后 思发在花前 夜闻归雁生相思 病入新年感物华 欧阳修 戏答元稹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如 鸿雁几时到 江糊秋水多 杜甫 天末怀李白 朔雁传书绝 湘篁染泪多 李商隐 离思 等 三 看意象 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 如 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李清照 点绛唇 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如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李白 送友人 鸳鸯 指恩爱的夫妇 如 得成比目何辞死 愿作鸳鸯不羡仙 唐人卢照邻 长安古意 丁香 指愁思或情结 如 自从南浦别 愁见丁香结 唐人牛峤 感恩多 等等 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 品格的高尚 如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 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姜夔 扬州慢 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如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睛翠接荒城 三 看意象 乌鸦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如秦观 满庭芳 斜阳外 寒鸦万点 流水绕孤村 马致远小令 天净沙 秋思 枯藤 老树 昏鸦 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如杜甫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羌笛凄切之感 如范仲淹 渔家傲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 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水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 李煜词云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秦观 踏莎行 离愁渐远渐无穷 迢迢不断如春水 鸿鹄鸿鹄飞得很高 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 如 鸿鹄去不返 勾吴阻且深 感遇二首 柳宗元 四 看关键语言 标题 结尾诗句 诗眼第187页 古诗中的关键语言 例如标题 结尾诗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 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 古诗词表达技巧第192页 3 表达方式 1 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 托物言志 比喻比拟 拟人拟物 对偶夸张借代设问用典顶真等 记叙 描写 议论 抒情 说明 赋比兴 抑扬 对比 联想 衬托 正 反衬 描写类 抒情类 间接抒情 2 修辞方法 动静 虚实 侧面烘托 细节描写 白描 乐景衬哀情 五 看表达技巧 第192页 抒情手法 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A托物言志 借物喻人 B借景 物 抒情C情景交融 描写手法 对比 勾画 的生活画面 突出表现诗人 的情感 或表达了对生活 社会的 思考 衬托 映衬 反衬 烘托 渲染 三次或三次以上描写铺排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修辞手法 用典 借用神话故事 历史人物活动 古诗文 借代 含蓄 委婉 表达特定的感情 比喻 形象生动 寄托感情 或语言深入浅出地揭示生活哲理 想象 联想 设想奇巧 勾画了 的生活或社会图景 双关 意在言外 耐人寻味 具含蓄美 A谐音双关 含蓄 富有情趣 如 东边日出西边晴 道是有晴 情 还无晴 情 B语意双关 五 看技法 拟人 景和物人格化 形象生动 寄托感情 或情景交融 物我一体 或借物喻人 象征 夸张 突出特点 强化感情 增强感染力 或造成奇特的意境 表现浪漫主义的情感 反复 连用某字 突出特点或某种情感 设问 一问一答 富有情趣 反问 增强说服力 发人深醒 反语 讽刺 互文 参互成文 含而见文 具体地说 它是这样一种形式 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 看似各说两件事 实则是互相呼应 互相阐发 互相补充 说的是一件事 如 秦时明月汉时关 烟笼寒水月笼沙 开我东阁门 坐我西阁床 等 其它表现手法 虚实相生 六 诗歌的情感 第197页 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昔盛今衰之感伤 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蔑视权贵之高洁离别思念之情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之感慨愤世嫉俗之绪 诗歌常见题材及其情感 一般来说 按内容可以把诗歌分为 送别抒怀诗 羁旅思乡诗 思妇闺情诗 山水田园诗 怀古咏史诗 咏物言志诗 边塞征战诗 人生感慨诗 民生疾苦诗 哲理诗及其他 在评价思想感情时要注意区别 边塞征战 怀古咏史 人生感怀 羁旅思乡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送别抒怀 思悠悠 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思妇闺怨 医得眼前疮 挖却心头肉 民生疾苦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山水田园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 附 答题的格式 1 先观点后理由解题时先表明观点 再陈述理由 请看2004年高考浙江卷中的诗歌鉴赏题及其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 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 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 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 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 有人认为是 游子思归乡 有人认为是 思妇盼归人 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 请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A 游子思归乡 前为观点 后为理由 一 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 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 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 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 归乡无期 更添愁苦 B 思妇盼归人 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 五 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 见鸟归而怀念游子 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 感叹相逢无期 C 二者兼有 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 传达了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的情思 附 答题的格式 2 先分后总式答题时 先分说后总说 例如 解答2003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题 有一考生这样作答 诗眼分别是 咽 和 冷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挡 发出低吟 仿佛呜咽之声 照在青松上的日色 由于山林的幽暗 似乎显得阴冷 咽 和 冷 二字绘声绘色 结合诗句 具体分析两字的妙处 先分说 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结合全诗的意境分析其妙处 再总说 此答案从用词之妙分析其效果 附 答题的格式 3 先总后分式答题时 先总说后分说 请看2004年高考福建卷中的诗歌鉴赏题及其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 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 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 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 情 字 而无处不含 情 请从三 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 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参考答案 凉 凉 字既写天凉 又写心境的孤寂 先总说 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 过渡巧妙 愁情 凉床 月影和梧桐 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 后分说 附 答题的格式 4 分点作答式答题时 分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