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外有机化学教材引进与利用的调研.docx_第1页
对国外有机化学教材引进与利用的调研.docx_第2页
对国外有机化学教材引进与利用的调研.docx_第3页
对国外有机化学教材引进与利用的调研.docx_第4页
对国外有机化学教材引进与利用的调研.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 学 化 学UNIVERSITY CHEMISTRY第 27 卷 第 3 期2012 年 6 月Vol 27 No 3Jun 2012*对国外有机化学教材引进与利用的调研安胜姬1 古今2 徐家宁1 林英杰1 王宝珍1 李书源2 沈秀丽2 庞淑杰2 李立艳2( 1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 吉林长春 130021; 2 吉林大学图书馆 吉林长春 130021)摘要 对近 10 年来我国 9 所大学有机化学教材引进和利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了主要引进版有机化学教材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并对国外教材的引进、翻译、宣传和利用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关键词 国外有机化学教材 引进与利用 调研1国外教材引进背景教材是体现教学理念的载体,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进具有重要影响,在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 30 年来,我国引进和利用国外教材工作发展很快。1985 年 4 月,教育部召开了外国教材中心工作座谈会,进一步明确了外国教材中心图书室的主要 职责: 要按照各自分工承担的专业类别,根据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引进世界各国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理、 工、农、医和经管各科教材。既要注意引进各种通用的、基本的教材,又要注意引进各种具有一定特色和 独到见解的教材,并注意一些丛书、多卷书的系列性,逐步在全国范围内积累起理工农医各科各类专业 的全面、系统、配套的外国教材体系1。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大学外国教材中心开始有计划地引进国外 教材,有机化学教材引进也从 20 世纪 90 年代的起步阶段进入了新世纪的发展阶段。2 有机化学教材引进概况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外优秀有机化学教材被引入国内课堂,为基础有机化学教材的改革提供了更多更丰富的素材,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国外优秀有机化学教材编写模式的视角。我们调查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兰州大学、中山大学、吉 林大学等 9 所国内化学学科发展较好的学校,搜寻了各校图书馆 2001 至 2010 年国外有机化学教材引 进情况( 不含电子资源) 。近 10 年来,北京大学引进有机化学教材数最多,达 30 套,南开大学、吉林大 学、复旦大学各达 20 余套、清华大学引进 12 套,其他大学则不足 10 套。从时间上看,2008 年以来,北京 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明显加快了引进国外教材的步伐。从引进书目看,各大学引进的国外教材很 接近,集中于 McMurry、Wade、Carey、Solomons、Vollhardt、Bruice、Smith、Brown 等编著的有机化学教材,具 体情况见表 1。从表 1 信息可以看出,引进 L G Wade 编著的有机化学教材的学校最多,所调查的 9 所大学全部引 进,其次是 Francis A Carey 编著的有机化学教材,有 7 所大学引进。国外有机化学教材的翻译本则只有 McMurry、Wade、Morrison、Vollhardt 等编著的少数几种有机化学 教材,而且原版出版时间都是 2006 年及 2006 年之前的。显然,国外教材的翻译工作远远落后于国外教 材的再版速度,因此国外教材的翻译工作已迫在眉睫。* 基金资助: 教育部国内外高等教育教材比较研究项目( No 2009-220) ;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 No GH11012)27第 3 期安胜姬 等: 对国外有机化学教材引进与利用的调研表 1国内 9 所大学引进的主要有机化学教材引进大学( 出版年)书名 / 作者北京大学( 2008、2004) 、复旦大学( 2004) 、南京大学( 2004) 、南开大学( 2006、2004)Organic Chemistry / McMurry J E浙江大学( 2008 译) 、复旦大学( 2003) 、兰州大学( 2006 影印) 、南开大学( 2008 译、2003 影印、2003) 、中山大学( 2003 影印) 、吉林大学( 2008 译、2003 影印)Fundamentals of Organic Chemistry /McMurry J EOrganic Chemistry / Wade L G北京大学( 2006 译、2005、2004 影 印、2003 ) 、清 华 大 学 ( 2009 译、2006 译、2004 影印) 、浙江大学( 2009 译、2006 译) 、复 旦 大 学 ( 2009 译、2005、2004 影 印、2003 ) 、南 京大学( 2004 影印) 、兰州大学( 2004 影印) 、南开大学( 2009 译、2004 影印、2003 ) 、 中山大学( 2009 译) 、吉林大学( 2010、2006 译、2004 影印)Organic Chemistry / Carey F A北京大学( 2008、2006、2003) 、清华大学( 2006、2003 ) 、浙江大学( 2006、2003 ) 、复旦大学( 2010、2008) 、南京大学( 2008、2006、2003) 、南开大学( 2006、2003 ) 、吉林大学 ( 2008、2006)北京大学( 2008、2004、2003、2002 ) 、清华大学( 2003 影印、2003 ) 、复旦大学( 2008、2004 影印、2004) 、南京大学( 2004 影印、2004) 、南开大学( 2004 影印、2004、2002 ) 、吉林大学( 2008、2004)Organic Chemistry / Solomons T W GOrganic Chemistry: Structure and Function /Vollhardt K P C北京大 学 ( 2007、2006 译、2003 ) 、清 华 大 学 ( 2003 ) 、浙 江 大 学 ( 2011、2006 译、2003) 、南京大学( 2007) 、南开大学( 2006 译) 、吉林大学( 2006 译)Organic Chemistry / Bruice P Y北京大学( 2004、2001) 、清华大学( 2004 ) 、复旦大学( 2006、2004、2001 ) 、南 开 大 学( 2004、2001) 、吉林大学( 2006、2001)Organic Chemistry / Smith J G北京大学( 2008、2006) 、清华大学( 2006) 、复旦大学( 2008) 、兰州大学( 2006) 、吉林大学( 2008、2006)Organic Chemistry / Brown W H北京大学( 2005、2002) 、浙江大学( 2010) 、复旦大学( 2009) 、南开大学( 2005) 、吉林大学( 2009、2005)3引进版有机化学教材的利用情况目前国内大学的国外教材利用情况,仅限于图书馆引进、教师当做参考书的范畴,离广泛用作学生的参考书还很遥远。各个大学虽然加快了引进有机化学教材的步伐,但是引进的数量很有限,一般都是1 2 本馆藏,仅够 1 2 位教师作参考书。从教师对有机化学课程的安排看,给学生指定的教材中,国外教材所占比例不多。表 2 列出了 9 所 大学指定的有机化学课程教材和参考书。从表 2 可以看出,只有清华大学将 Solomon 的有机化学列 为教材,其他学校都将国外教材列为参考书,浙江大学没有分教材和参考书。从表 2 信息还可注意到,授课教师和图书馆的联系不够密切,有时不能及时地了解到新版教材信 息,给学生指定的教材基本停留在 20 世纪 90 年代的版本,新世纪的参考书也停留在 2005 年以前的版 本。与内容改进日新月异的国外教材相比,学生从授课教师那里得到的教材和参考书信息都滞后,这不 利于学生从最便捷的渠道了解最新知识及开阔眼界。28大 学 化 学第 27 卷表 2 中国 9 所大学的有机化学课程教材和参考书信息学校教材和参考书名称作者出版时间教材: 基础有机化学( 第 2 版)参考书: 有机化学( 第 2 版) Introduction to Orgainc Chemistry( 3rd ed)邢其毅、徐瑞秋、周政、裴伟伟1993 /1994 年R T 莫里森、R N 博伊德著,复旦大学译Streitwieser A Heathcock C H1992 年1985 年北京大学教材: Organic Chemistry( 7th ed) 基础有机化学( 第 2 版) 有机化学( 第 2 版) 参考书: 有机化学学习指导 Organic Chemistry( 8th ed) Introduction to Organic Chemistry( 3rd ed) Organic Chemistry( 6th ed) 有机化学 生物学中的化学Solomons T W G邢其毅、徐瑞秋、周政、裴伟伟 胡宏纹2001 年1993 /1994 年1990 年冯骏材、陆国元、吴琳、丁孟辛Solomons T W GStrltwieser A Heathcock C H McMurry J EPatrick G 著,李艳梅译Arnold R P 著,李艳梅译2003 年2003 年,2004 年影印1985 年2003 年2003 年2000 年清华大学 有机化学( 第 2 版) Organic Chemistry( 6th ed) Organic Chemistry( 7th ed)胡宏纹McMurry J E Solomons T W G1990 年2003 年1999 年浙江大学教材: 有机化学笔记 基础有机化学( 第 2 版) 参考书: Introduction to Organic Chemistry( 3rd ed) 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 第 2 版)刘在群邢其毅、徐瑞秋、周政、裴伟伟2005 年1993 /1994 年吉林大学Streitwieser A Heathcock C H黄化民R T 莫里森、R N 博伊德著,复旦大学译1985 年1992 年1993 年教材: 有机化学讲义参考书: 有机化学基础 有机化学( 第 2 版) Organic Chemistry Organic Chemistry Introduction to Organic Chemistry( 3rd ed)自编徐积功R T 莫里森、R N 博伊德著,复旦大学译Loudon G M Solomons T W GStreitwieser A Heathcock C H1986 年1992 年 未指定出版年 未指定出版年1985 年复旦大学教材: 有机化学( 第 2 版)参考书: 基础有机化学( 第 2 版) 有机化学( 第 2 版) 高等有机化学 有机合成反应 Introduction to Organic Chemistry( 3rd ed) Organic Chemistry( 6th ed)胡宏纹1990 年邢其毅、徐瑞秋、周政、裴伟伟R T 莫里森、R N 博伊德著,复旦大学译 梁世懿王葆仁Streitwieser A Heathcock C H McMurry J E1993 /1994 年1992 年1993 年1985 年1985 年2003 年南京大学29第 3 期安胜姬 等: 对国外有机化学教材引进与利用的调研续表 2学校教材和参考书名称作者出版时间教材: 有机化学参考书: 基础有机化学( 第 2 版) 基础有机化学习题解答与解题示例 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习题精解 有机化学习题精解 Introduction to Organic Chemistry( 3rd ed) Organic Chemistry( 2nd ed) Organic Chemistry( 5th ed) Organic Chemistry( 3rd ed) Organic Chemistry( 8th ed)瑏瑡 Organic Chemistry( 5th ed)瑏瑢 Fundamentals of Organic Chemistry( 3rd ed)瑏瑣 基础有机化学电子教案瑏瑤 有机化学( 第 2 版)高坤、李瀛2007 年邢其毅、徐瑞秋、周政、裴伟伟邢其毅、徐瑞秋、裴伟伟R T 莫里森著,复旦大学译 冯骏才、丁景范、吴琳 樊杰、葛树丰、周晴中Streitwieser A Heathcock C H Bruice P YMcMurry J EVollhardt K P C Schore N E Solomons T W G Fryhle C B Wade L GMcMurry J E 裴伟伟、裴坚、王中琰 王积涛、胡青眉、张宝申、王永梅1993 /1994 年1998 年1981 年1999 年1995 年1985 年1998 年1999 年1998 年2003 年,2004 年影印2004 年( 引进版)1994 年2003 年2003 年兰州大学教材: 有机化学参考书: 基础有机化学习题解答与解题示例 Organic Chemistry( 6th ed) Organic Chemistry( 6th ed) Organic Chemistry( 3rd ed) Organic Chemistry( 2nd ed)古练权、汪波、黄志纾、吴云东2003 年邢其毅、徐瑞秋、裴伟伟Solomons T W G McMurry J E Bruice P YFox M A Whitesell J K1998 年1996 年2004 年2001 年1997 年南开大学教材: 有机化学基础( 第 2 版)参考书: 基础有机化学( 第 2 版) Organic Chemistry( 5th ed) 有机化学( 第 2 版) 有机化学( 第 2 版)蓝仲薇、李瑛、陈华、肖友发2004 年邢其毅、徐瑞秋、周政、裴伟伟Wade L G胡宏纹R T 莫里森、R N 博伊德著,复旦大学译1993 /1994 年2003 年1990 年1992 年中山大学4 主要引进版有机化学教材与国内教材特点对比分析我们所调查的 9 所大学全部引进了 L G Wade 编著的有机化学教材,这本书是 L G Wade 编写的Organic Chemistry( 第 6 版,2005 年) 的改编版,是根据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要重视双 语教学的文件精神,选择国外优秀英文原版有机化学教材,结合双语教学的实践经验改编而成的双语教 材。国内各大学教师指定的有机化学教材及参考书的特点是: 教材基本上选用本校自编教材,参考书则 选择外校编的有机化学教材。各大学选择最多的参考书是邢其毅等编著的基础有机化学( 第 2 版) 。 下面就 L G Wade 编著的英文原版2有机化学( 第 6 版) 和邢其毅等编著的基础有机化学( 第 2 版) 在内容构架上的特点以及双语版3有机化学教材的改编特点进行分析。4 1美国原版教材的内容构架与国内教材的对比L G Wade 编著的有机化学( 第 6 版) 与邢其毅等编著的基础有机化学( 第 2 版) 在内容构架上有不同的特点,表 3 列出了两本书的目录。30大 学 化 学第 27 卷表 3 两本有机化学教材目录对比基础有机化学( 第 2 版) / 邢其毅等有机化学( 第 6 版) / L G Wade第 1 章 绪论第 2 章 烷烃和环烷烃 第 3 章 立体化学第 4 章 卤代烷与有机金属化合物 第 5 章 烯烃第 6 章 炔烃和共轭双烯 第 7 章 苯和芳香烃第 8 章 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 第 9 章 醇和醚第 10 章 醛和酮第 11 章 紫外光谱和质谱 第 12 章 羧酸第 13 章 羧酸衍生物 第 14 章 胺第 15 章 缩合反应第 16 章 含氮芳香化合物 第 17 章 酚和醌第 18 章 光化学和周环反应 第 19 章 杂环化合物第 20 章 有机合成第 21 章 单糖、寡糖和多糖第 22 章 氨基酸、多肽、蛋白质、酶和核酸第 23 章 萜类化合物、甾族化合物和生物碱第 24 章 有机过渡金属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的作用 第 25 章 有机硫、有机磷、有机硼和有机硅化合物第 26 章 有机化学文献简介及查阅方法第 1 章 引论和综述第 2 章 有机分子的结构与性质 第 3 章 烷烃的结构与立体化学 第 4 章 化学反应研究第 5 章 立体化学第 6 章 卤代烃: 亲和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 第 7 章 烯烃的结构与合成第 8 章 烯烃的反应 第 9 章 炔烃第 10 章 醇的结构与合成 第 11 章 醇的反应第 12 章 红外光谱和质谱 第 13 章 核磁共振波谱第 14 章 醚、环氧化合物和硫醚第 15 章 共轭体系: 轨道对称性和紫外光谱 第 16 章 芳香族化合物第 17 章 芳香族化合物的反应 第 18 章 醛和酮第 19 章 胺第 20 章 羧酸第 21 章 羧酸衍生物第 22 章 羰基化合物的 -取代和缩合反应 第 23 章 糖类和核酸第 24 章 氨基酸、肽和蛋白质 第 25 章 类脂第 26 章 合成聚合物从表 3 可以看出,L G Wade 编著的有机化学( 第 6 版) 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前 5 章,介绍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及静态立体化学中的相关知识,突出 了美国教材注重基础理论的特点; 第二部分是第 6 章至第 17 章,对于各官能团化合物,先由一章介绍结构与制备,再由另一章介绍反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学习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第三部分是第18 章至最后,每章一个官能团,集中介绍结构、命名、制备、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应用,引导学生运用前17 章所学的基础知识,分析推测新官能团的结构、性质,激发学生的参与性与主动性,敦促学生积极思 考、认真分析官能团的结构特点与反应的关系。教材的这种结构特点符合学生认知顺序和心理发展顺 序,有利于学生最大限度地理解教学内容、把握有机化学的规律、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邢其毅等编基础有机化学( 第 2 版) 的结构特点是每种官能团化合物自成一章,相关的命名、结构、机理、运用等在该章中统一介绍,全书内容整齐、规整,但重点不够突出,尤其是有关基础理论、机理 和立体化学部分没有国外教材内容丰富。L G Wade 编著的有机化学教材,从每章的内容构架上显示出了作者的独具匠心。例如烯烃的反应一章,首先讲述碳碳双键的反应性,概括出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取代反应,再分别讲述这 3 种反应的31第 3 期安胜姬 等: 对国外有机化学教材引进与利用的调研机理及应用,于章末给出解题要点,最后附上本章小结。全书基本上沿用了这种先概括、后展开、提要点、再归纳这样的结构安排,非常有利于整章内容的贯穿以及建立综合题解的思路,有利于对内容纷繁 复杂的有机化学反应进行归纳、整理和记忆。邢其毅等编基础有机化学( 第 2 版) ,全书每章基本上遵循了结构、命名、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反 应) 、制备这样的结构顺序,体现了教材结构的整体性和规律性,但在内容的归纳和整理方面优势不明 显。4 2改编版教材的内容和特点由王梅、姜文凤改编的 Wade 有机化学( 第 6 版) 是有机化学双语教材,对英文原版教材只做章节顺序的调整和内容的删减,未增加新的英文内容,目的是使改编的双语教材保持英文版教材的“原汁原味”,保持原版教材的学术思想。为了使改编教材的章节编排遵循有机化学双语教学的特点,该教材将有机化合物的命名部分从各 章中抽出来,合并为新的一章,作为第 3 章“Brief Introduction and Nomenclature of Organic Compounds”, 并对部分有机化学专业词汇、术语及化合物名称给出中文注释,在书后增加了专业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以便于学生自学和查阅。改编教材适当调整了章节顺 序,例 如,将 原 版 教 材 第 15 章“Conjugated Systems,Orbital Symmetry,and Ultraviolet Spectroscopy”调换为第 11 章,紧随介绍烯烃( 第 9 章) 和炔烃( 第 10 章) 的章节之后; 并将 第 15 章中紫外光谱的内容抽出来与红外光谱合并作为第 12 章,将质谱与核磁共振谱合并作为第 13章; 同时,在每章末增加中文概要,以利于学生对教学重点的理解和掌握。改编后的双语教材的内容符合国内的教学特点,便于国内教师进行双语教学时使用。5 对引进与利用国外教材的建议5 1 加强对引进和利用国外教材必要性的认识化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在我国的化学教材尤其是有机化学教材中,理论联系实际和反 映有机化学领域最新科技成果方面还有很多不足; 而国外教材在新知识的介绍、引用以及著名科学家介 绍等方面做得较好。由碳、氢等几种有限的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有几千万种,相比只有几万种的无机化合物,有机化 合物的结构、性质、反应的复杂程度可想而知。国外有机化学教材在教学内容与编排上的精心考虑,充 分体现了使学生最大限度地理解教学内容、把握好规律、尽可能减少死记硬背的教学理念,这对高难度、大学习量的有机化学学科的学习是非常有益的,可使学生从繁重的记忆任务中解脱出来,提高学习信心 与积极性。然而,从调查的 9 所大学引进的国外有机化学教材看,虽然近 5 年来从各大学图书馆外国教材中心 引进的数量和规模有显著扩大之势,但引进有机化学教材的种类和数量仍然离教学要求和教材编写的 需要相差甚远。因此,引进与利用优秀的国外有机化学教材是很必要的。加强外国教材研究队伍建设建立稳定的、具备专业素质的外国教材研究队伍是引进与利用国外教材的基本需求。教育部外国 教材中心的建立与发展为国内高等院校的外国教材引进做出了很大贡献,但这并不意味着外国教材研 究队伍已经建设成功。具备专业素质的外国教材研究队伍应是以专业教师为主体、外国教材中心人员5 2为配体、专业学生为客体的多元化队伍。主体的潜心研究、配体的积极配合、客体的接受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