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地下水与环境素材.ppt_第1页
第12章-地下水与环境素材.ppt_第2页
第12章-地下水与环境素材.ppt_第3页
第12章-地下水与环境素材.ppt_第4页
第12章-地下水与环境素材.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章地下水与环境 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地下水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了解过量开发与排除地下水引起的环境退化 了解过量补充地下水引起的环境退化 掌握地下水污染方面的内容 12 1生态环境系统的特征 1 整体性 2 退化具有滞后性 3 退化具有不可逆性 12 2环境敏感因子的地下水 地下水是生态环境系统的重要子系统 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的不利影响包括三个方面 1 过量开发或排除地下水 2 过量补充地下水 3 污染物进入地下水 12 3过量开发与排除地下水引起的环境退化 过量开发或排除地下水 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 会引起环境退化现象 1 水位下降 水井报废 能耗大增 2 泉水干涸 河水消失 风景名胜不复存在 3 沼泽湿地被疏干 有关生物群消亡 4 地下水位下降 土壤沙化 导致生态全面退化 5 地面沉降 6 地下水水质发生变化 7 岩溶地面塌陷 8 海水入侵 12 4过量补充地下水引起的环境退化 1 土壤次生沼泽化 2 土壤盐渍化 地下水咸化 3 破坏水岩力学平衡 导致岩土体的失稳 4 水库诱发地震 12 5过度开发水资源引起环境退化的实例 像煤炭一样 深层地下水是不可再生的资源 因此 专家将一些地方靠超采地下水度日的情况形容为 爷爷喝孙子的水 长期透支地下水 导致部分地区出现区域地下水位下降 最终形成区域地下水位的降落漏斗 目前华北平原深层地下水已经形成了跨冀 京 津 鲁的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 有近7万平方千米的地下水水位低于海平面 整个河北省已形成20多个漏斗区 总面积达4万平方公里左右 全国已形成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100多个 面积达15万平方千米 区域地下水下降使平原或盆地湿地萎缩或消失 地表植被破坏 导致生态环境退化 全国有46个城市由于不合理开采地下水而发生了地面沉降 其中上海市 天津市 太原市的沉降中心累计最大沉降量超过2米 天津塘沽个别点最大沉降量已达3 1米 地下水与环境 地下水超采引起水位下降 空隙水压力降低 有效压力增加 岩土骨架将因此发生释水压密 相应的在地表表现为地面沉降 抽取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国内外都很普遍 我国上海 天津 宁波 西安等城市均有发现 12 6地下水污染 1 我国地下水的环境状况2 地下水污染成因及主要污染源 地下水污染 年8月26日 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说 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保护面临着旧账未清完又欠新账的局面 水体污染相当严重 据环保总局监测 2005年全国约二分之一的城市市区地下水污染严重 2006年的调查显示 全国2 3的城市地下水水质下降 数以千计的供水井报废 在人为影响下 地下水的物理 化学或生物特性发生不利于人类生活或生产的变化的变化 称为地下水污染 1 我国地下水的环境状况 目前 我国地下水污染面积在不断扩大 在我国平原地区 目前要找出一块未被污染的地下水区域 竟成了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而且越是经济发达地区 其有毒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往往也越多 多年形成的地下渗漏污染 连同地表水的不断恶化 积累了大量有毒污染物 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 污染物质来源于 1 生活污水与垃圾 2 工业污水与废渣 3 农业肥料与农药 污染途径 1 雨水淋滤堆放在地面的垃圾 废渣中的有毒物质进入含水层 2 污水排入河 湖 坑塘 再渗入补给含水层 3 污水灌溉农田 4 止水不良的井孔 会将浅部的污水导向深层 5 废气溶解于大气降水 形成酸雨补给地下水 2 主要污染源及污染途径 地下水与环境 地下水污染示意图 首先 控制污染源 力求污染物质经处理后再行排放 其次 要根据岩性以及地下水流动系统分析污染条件 尽量将可能发生污染的工矿企业安置在不易污染地下水的部位 如何避免地下水遭受污染 结语 保护环境 正视地下水污染 End 人有了知识 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 广泛阅读 古人说 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 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