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与专利.doc_第1页
发明与专利.doc_第2页
发明与专利.doc_第3页
发明与专利.doc_第4页
发明与专利.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第一章 发明的基本概念发明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第一节 发明的意义发明的意义 发明 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 发明 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 2010 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 要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加强知识产权创造 应用和保护 进一步激发广大要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加强知识产权创造 应用和保护 进一步激发广大 科技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科技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创新是以新思维 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 创新是以新思维 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 发明 包含于创新之中发明 包含于创新之中 福特 不创新福特 不创新 就灭亡就灭亡 2011 年政府工作报告年政府工作报告 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实施知识创新工程和技术创新工程 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实施知识创新工程和技术创新工程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 我国发展中不平衡 不协调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 我国发展中不平衡 不协调 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看看我们常用的商品 就有深刻体会 看看我们常用的商品 就有深刻体会 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 北京前门大街 北京前门大街 1880 年前后拍摄 年前后拍摄 1890 年左右中国城市的街道 年左右中国城市的街道 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 19 世纪中期欧洲农业化机械已普遍使用世纪中期欧洲农业化机械已普遍使用 种地 施肥 耕地 趟地 运地 除草 运输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山地多功能耕种地 施肥 耕地 趟地 运地 除草 运输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山地多功能耕 作机作机 英国英国 19 世纪以蒸汽为动力的大型旋转式印刷机世纪以蒸汽为动力的大型旋转式印刷机 1876 年费城世博会中国馆立体照片年费城世博会中国馆立体照片 国内外三种专利申请受权状况表国内外三种专利申请受权状况表 2008 年年 12 月月 国内外三种专利申请受权状况表国内外三种专利申请受权状况表 2009 年年 12 月月 国内外三种专利申请受权状况表国内外三种专利申请受权状况表 2010 年年 12 月月 2007 年第二季度中国授权发明专利的前年第二季度中国授权发明专利的前 20 名专利权人名专利权人 The Patent System added the fuel of interest to the fire of genius 专专 利制度给天才之火加上了利润之油利制度给天才之火加上了利润之油 为国家提升创新能力 为自己增加竞为国家提升创新能力 为自己增加竞 争实力 争实力 第二节第二节 发明的定义发明的定义 第二节第二节 发明的定义发明的定义 发明是人类的一种脑力与体力的创造活动 发明是人类的一种脑力与体力的创造活动 定义之一 发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科学技术成果 是指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事物定义之一 发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科学技术成果 是指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事物 和方法 和方法 从成果角度从成果角度 发明是人类的一种脑力与体力的创造活动发明是人类的一种脑力与体力的创造活动 当我们的祖先创造出第一把石斧时 发明就开始了 当我们的祖先创造出第一把石斧时 发明就开始了 定义之二 发明是对一种新设计 新工艺 新产品 新方法的创造 这种创造定义之二 发明是对一种新设计 新工艺 新产品 新方法的创造 这种创造 可由一个发明者做出 也可由一个实验组 实验室或研究所做出 可由一个发明者做出 也可由一个实验组 实验室或研究所做出 从发明者角度从发明者角度 发明创造可由一个发明者做出 也可由一个实验组 实验室或研究所做出 发明创造可由一个发明者做出 也可由一个实验组 实验室或研究所做出 定义之三 定义之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法所称的发明创造是指发明 本法所称的发明创造是指发明 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发明 是指对产品 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发明 是指对产品 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 是指对产品的形状 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实用新型 是指对产品的形状 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 方案 方案 外观设计 是指对产品的形状 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 图案的结合外观设计 是指对产品的形状 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 图案的结合 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 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 从专利法角度从专利法角度 第三节第三节 发明分类发明分类 第三节第三节 发明分类发明分类 发明分类一 发明分类一 从发明的性质方面看 从发明的性质方面看 世界上的发明有世界上的发明有 两大类型 即开创性发明与改进性发明 两大类型 即开创性发明与改进性发明 1 开创性发明是一种全新的技术解决开创性发明是一种全新的技术解决 方案 它开创了一个人们未知的全新的方案 它开创了一个人们未知的全新的 科学技术领域或填补了某一科学技术领科学技术领域或填补了某一科学技术领 域的空白 域的空白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阿塔纳索夫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阿塔纳索夫 贝瑞计算机复原机贝瑞计算机复原机 1946 年年 2 月月 14 日日 ENIAC 开创性发明案例开创性发明案例 1 开创性发明 火车 蒸汽机车 开创性发明 火车 蒸汽机车 开创性发明案例开创性发明案例 2 开创性发明案例开创性发明案例 3 匈牙利建筑师发明的可透光混凝土匈牙利建筑师发明的可透光混凝土 意大利水泥公司与光联公司共同研究开发的多样化材 光联透光石意大利水泥公司与光联公司共同研究开发的多样化材 光联透光石 RomaLux 透光混凝土透光混凝土 2 改进性发明改进性发明 改进性发明是一种在已有的技术基改进性发明是一种在已有的技术基 础上 加以局部的改进 补充或发础上 加以局部的改进 补充或发 展的新技术 展的新技术 改进性发明是对已知产品或方法的改进 是在保持其特改进性发明是对已知产品或方法的改进 是在保持其特 殊性质的条件下改善已知产品的性能 从而得到新的特性 或改进已知的方法以取得显著殊性质的条件下改善已知产品的性能 从而得到新的特性 或改进已知的方法以取得显著 的效果 的效果 改进性发明案例改进性发明案例 1 改进性发明案例改进性发明案例 2 改进性发明案例改进性发明案例 3 发明分类二 发明分类二 发明按其成果的特性来分 主要分为产发明按其成果的特性来分 主要分为产 品发明与方法发明两大类 品发明与方法发明两大类 1 产品发明 产品发明是指经过发明人产品发明 产品发明是指经过发明人 的创造性构思制成的各种各样的产品和的创造性构思制成的各种各样的产品和 物质 如机器 仪器 各种合成物或化物质 如机器 仪器 各种合成物或化 合物等 合物等 2 方法发明 方法发明是指经过发明人方法发明 方法发明是指经过发明人 作出创造性构思的技术方案 作出创造性构思的技术方案 它有两种含义 它有两种含义 1 采用这种技术方案能使一个对象或一种物质状态发生变化 或将其改造成为另一种 采用这种技术方案能使一个对象或一种物质状态发生变化 或将其改造成为另一种 对象以及另一种物质 例如 各种机械加工工艺方法 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 生物方法等 对象以及另一种物质 例如 各种机械加工工艺方法 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 生物方法等 2 不改变物质状态的方法 例如 测试方法 化验方法 不改变物质状态的方法 例如 测试方法 化验方法 发明分类三 发明分类三 发明按其技术领域方面进行分类 则有发明按其技术领域方面进行分类 则有 医学发明 机械发明 建筑发明 化学医学发明 机械发明 建筑发明 化学 发明 电子发明等等 发明 电子发明等等 第二章第二章 发明创造的基本过程发明创造的基本过程 第二章第二章 发明创造的基本过程发明创造的基本过程 发明创造工作的基本过程为发明创造工作的基本过程为 确定发明选题确定发明选题 技术方案构思技术方案构思 验证发明验证发明 与与 发明工业化和商品化发明工业化和商品化 等基本阶段 等基本阶段 发明创造的基本过程发明创造的基本过程 第一节第一节 确定发明选题阶段确定发明选题阶段 一 发明选题的地位一 发明选题的地位 根据专利法第五条的规定 发明创造的公开 使用 制造违反了国家法律 根据专利法第五条的规定 发明创造的公开 使用 制造违反了国家法律 社会公德或者妨害了公共利益的 不能被授予专利权 社会公德或者妨害了公共利益的 不能被授予专利权 例如 用于赌博的例如 用于赌博的 设备 机器或工具属于违反国家法律的发明创造 不授予专利权 设备 机器或工具属于违反国家法律的发明创造 不授予专利权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 应当具备新颖性 创造性和实用性 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 应当具备新颖性 创造性和实用性 新颖性 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不新颖性 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不 属于现有技术 也没有任何单位或者个属于现有技术 也没有任何单位或者个 人就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申请日人就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申请日 以前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 以前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 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 件或者公告的专利文件中 件或者公告的专利文件中 创造性 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 创造性 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 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 进步 该实用新型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进步 该实用新型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 步 步 实用性 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实用性 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 型能够制造或者使用 并且能够产生积型能够制造或者使用 并且能够产生积 极效果 极效果 本法所称现有技术 是指申请日本法所称现有技术 是指申请日 以前在国内外为公众所知的技术 以前在国内外为公众所知的技术 发明选题发明选题 科技前沿研发科技前沿研发 军事武器创新军事武器创新 重大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 平时遇到问题平时遇到问题 二 发明选题 考虑二 发明选题 考虑 5 个方面因素个方面因素 1 发明选题首先要有创新理念 同时要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 发明选题首先要有创新理念 同时要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 2 发明选题必须突破原有的技术框框 发明选题必须突破原有的技术框框 3 发明选题必须产生新颖的 进步的技术方案 发明选题必须产生新颖的 进步的技术方案 4 发明选题必须简易可行 超越前人 发明选题必须简易可行 超越前人 5 发明选题 重大问题 应该将目标定为导致一场技术革命 发明选题 重大问题 应该将目标定为导致一场技术革命 三 选择发明课题的原则三 选择发明课题的原则 1 需要性原则 需要性原则 2 高质量原则 高质量原则 3 可能性原则 可能性原则 这三项原则是指导发明者创新思考与决策的根本 这三项原则是指导发明者创新思考与决策的根本 1 需要性原则 发明选题的眼界一定要投向市场 社会需要的产品 就是发明需要性原则 发明选题的眼界一定要投向市场 社会需要的产品 就是发明 的选题 的选题 2 高质量原则 选择课题属于高智力创造 这种创造必须具有新颖性 创造性 高质量原则 选择课题属于高智力创造 这种创造必须具有新颖性 创造性 实用性 实用性 3 可能性原则 根据实际具备的条件和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条件来选择课题 可能性原则 根据实际具备的条件和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条件来选择课题 对预期完成课题的主观 客观条件尽可能加以周密 准确的考虑对预期完成课题的主观 客观条件尽可能加以周密 准确的考虑 四 发明选题的基本环节四 发明选题的基本环节 发明选题是一种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离不开调查研究 发明选题是一种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离不开调查研究 捕捉目标 评价选择等基本活动 捕捉目标 评价选择等基本活动 1 调查研究调查研究 首先是调查社会需要哪些发明 社会调查主要是了解两方面的情况 一个方面首先是调查社会需要哪些发明 社会调查主要是了解两方面的情况 一个方面 是生产和生活方面的需求 另一方面是技术本身的需求 是生产和生活方面的需求 另一方面是技术本身的需求 2 捕捉目标捕捉目标 捕捉目标是指捕捉发明目标 发明者要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还要有敏锐的捕捉目标是指捕捉发明目标 发明者要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还要有敏锐的 观察能力 以及对发明活动的积极态度 观察能力 以及对发明活动的积极态度 3 评价选择评价选择 发明选题的评价选择的准则为 立题依据 实施条件与后果预计 发明选题的评价选择的准则为 立题依据 实施条件与后果预计 思考题 如何鉴别职务发明与非职务发明 思考题 如何鉴别职务发明与非职务发明 第二节第二节 技术方案构思阶段技术方案构思阶段 技术方案构思阶段 可分为分析资料与思考创新两个环节 技术方案构思阶段 可分为分析资料与思考创新两个环节 在思考创新环节中 运用创新设想完成发明工作 在思考创新环节中 运用创新设想完成发明工作 创新设想 创新设想 1 1 便捷思路 对产品的现有使用方式展开研究 通过改变 新建零部件 创新便捷思路 对产品的现有使用方式展开研究 通过改变 新建零部件 创新 其更方便的使用方式 其更方便的使用方式 2 2 扩展思路 对产品的现有使用范围展开研究 开拓其使用范围 使原产品使扩展思路 对产品的现有使用范围展开研究 开拓其使用范围 使原产品使 用范围更为广阔 用范围更为广阔 3 3 延伸思路分为使用某产品下一步应该做什么的功能与想做什么的功能 延伸思路分为使用某产品下一步应该做什么的功能与想做什么的功能 4 4 超前思路分为应该超越同类产品的现有技术与对立产品的现有技术 超前思路分为应该超越同类产品的现有技术与对立产品的现有技术 第三节第三节 验证发明阶段验证发明阶段 在验证发明阶段中 通常用科学实验与样品试验来检验新技术和新产品发明方在验证发明阶段中 通常用科学实验与样品试验来检验新技术和新产品发明方 案是否正确 案是否正确 第四节第四节 发明工业化阶段发明工业化阶段 发明的工业化 主要是指新技术 新工艺 新方法 新材料的发明离开实验室发明的工业化 主要是指新技术 新工艺 新方法 新材料的发明离开实验室 的狭小空间 进入各工业领域的实际应用中 发明工业化对技术进步 产品质的狭小空间 进入各工业领域的实际应用中 发明工业化对技术进步 产品质 量的提高与成本的降低都将产生巨大的作用 量的提高与成本的降低都将产生巨大的作用 第五节第五节 发明的商品化阶段发明的商品化阶段 发明的产品只有经过商品化 进入市场 才能显示出发明的价值 发明的产品只有经过商品化 进入市场 才能显示出发明的价值 第三章第三章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第一节第一节 想象力及其培养想象力及其培养 创造性思维 是指人们在创造过程中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活动以及思维成创造性思维 是指人们在创造过程中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活动以及思维成 果 果 培养想象力的方法之一培养想象力的方法之一 让思想自由驰骋 让思想自由驰骋 培养想象力的方法之二培养想象力的方法之二 经常提出经常提出 假如假如 式的问题 式的问题 培养想象力的方法之三培养想象力的方法之三 收集并储备大量资料 收集并储备大量资料 培养想象力的方法之四培养想象力的方法之四 想象需要有一定的记忆储备 想象需要有一定的记忆储备 第二节第二节 联想与联想法则联想与联想法则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由当前事物回忆过去事物或展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由当前事物回忆过去事物或展 望未来事物 由此一事物想到彼一事物 都是联想 望未来事物 由此一事物想到彼一事物 都是联想 1 1 相似联想 就是由某一事物或现象想到与它相似的其他事物或现象 相似联想 就是由某一事物或现象想到与它相似的其他事物或现象 进而产生某种新设想 进而产生某种新设想 2 2 对比联想 是根据事物之间存在着的互不相同或彼此相反的情况进行对比联想 是根据事物之间存在着的互不相同或彼此相反的情况进行 联想 从而引发出某种新设想的思维方式 联想 从而引发出某种新设想的思维方式 3 3 相关联想 是根据事物之间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彼此接近进行联想 进相关联想 是根据事物之间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彼此接近进行联想 进 而产生某种新设想的思维方式 而产生某种新设想的思维方式 这三条法则之间的关系 举个例子就可以说明 这三条法则之间的关系 举个例子就可以说明 第三节第三节 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 一一 思维不受以往经验的束缚 思维不受以往经验的束缚 二二 思维不要受权威的束缚 思维不要受权威的束缚 三三 思维不要受书本知识的束缚 思维不要受书本知识的束缚 第四章第四章 发明创造的基本方法发明创造的基本方法 发明创造学科自从上个世纪发明创造学科自从上个世纪 2020 年代起步发展至今 其理论体系尚不能说成年代起步发展至今 其理论体系尚不能说成 熟 但这并不影响现代人发明创造的普及和发展 据统计 至今已提出创意 熟 但这并不影响现代人发明创造的普及和发展 据统计 至今已提出创意 发明创造方法有发明创造方法有 340340 余种 在这一章主要介绍发明创造基本常用的余种 在这一章主要介绍发明创造基本常用的 1414 种方法 种方法 即即 1 1 适应需求法 适应需求法 2 2 组合法 组合法 3 3 移植法 移植法 4 4 类比法 类比法 5 5 专利情报法 专利情报法 6 6 背逆思背逆思 考法 考法 7 7 等值变换法 等值变换法 8 8 三维坐标发明法 三维坐标发明法 9 9 特性列举法 特性列举法 10 10 改变关注点法 改变关注点法 11 11 搜索记忆法 搜索记忆法 12 12 自然现象探索法 自然现象探索法 13 13 检核目录法 检核目录法 1 1 4 4 智力互激法 智力互激法 第一节第一节 适应需求法适应需求法 一一 需求法 依据社会的需求和要求去发明创新的方法 为适应需求法 需求法 依据社会的需求和要求去发明创新的方法 为适应需求法 二二 研究缺点发明法 改正缺点发明法是一种改正现有物品的缺点 使其研究缺点发明法 改正缺点发明法是一种改正现有物品的缺点 使其 功能更加适用 性能更加优越 外观更加完美的创造方法 功能更加适用 性能更加优越 外观更加完美的创造方法 三三 列举希望发明法 列举希望发明法列举希望发明法 列举希望发明法 是从社会需求的新动向出发 不受是从社会需求的新动向出发 不受 原有物品的束缚 寻求各种原有物品的束缚 寻求各种 希望希望 的一种发明方法 的一种发明方法 第二节第二节 组合发明法组合发明法 组合发明法 简称组合法 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产品或技术方法组合发明法 简称组合法 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产品或技术方法 进行适当的结合 形成新产品或新技术的发明创造方法 进行适当的结合 形成新产品或新技术的发明创造方法 组合的基本类型有以下四种 主体附加 同物组合 异类组合与重新组合 组合的基本类型有以下四种 主体附加 同物组合 异类组合与重新组合 主体附加 在主体的技术中补充新的内容 在主体的物质产品上增加 主体附加 在主体的技术中补充新的内容 在主体的物质产品上增加 新的附件 新的附件 同物组合 将相同物质进行自组 同物组合 将相同物质进行自组 3 3 异类组合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领域的技术思想或不同功能的产品进 异类组合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领域的技术思想或不同功能的产品进 行有机组合 行有机组合 异类组合的两种方式异类组合的两种方式 1 1 随机组合是一种建立在自由联想基础上的组合 例如 从产品目录中随随机组合是一种建立在自由联想基础上的组合 例如 从产品目录中随 便翻开两页 看看有没有组合的可能 也可以先将组合元素写在纸片上 然后便翻开两页 看看有没有组合的可能 也可以先将组合元素写在纸片上 然后 随意抽两张来进行组合 随意抽两张来进行组合 2 2 定向组合是从某一物质的功能 结构 材料 方法等因素出发 联想到定向组合是从某一物质的功能 结构 材料 方法等因素出发 联想到 许多物质上 或将各种物质的功能 结构 材料 方法等因素 联想到一个拟许多物质上 或将各种物质的功能 结构 材料 方法等因素 联想到一个拟 订的创造目标上 订的创造目标上 4 4 重新组合 重新组合是将某些产品先分解 然后再 重新组合 重新组合是将某些产品先分解 然后再 以新的理念重新组以新的理念重新组 合 合 第三节第三节 移植法移植法 一 一 移植发明法 在发明创造中 将某一领域已见成效的发明原理 方法 移植发明法 在发明创造中 将某一领域已见成效的发明原理 方法 结构 材料等全部或部分引进到其他的领域 从而获得新领域的技术发明方法 结构 材料等全部或部分引进到其他的领域 从而获得新领域的技术发明方法 为移植发明法 简称移植法 在发明创造中 发明者要跳出自己所在技术领为移植发明法 简称移植法 在发明创造中 发明者要跳出自己所在技术领 域的知识圈 善于吸收和借用其他学科领域的新技术 新方法 新产品 域的知识圈 善于吸收和借用其他学科领域的新技术 新方法 新产品 在发明创造中 发明者要跳出自己所在技术领域的知识圈 善于吸收和借在发明创造中 发明者要跳出自己所在技术领域的知识圈 善于吸收和借 用其他学科领域的新技术 新方法 新产品 用其他学科领域的新技术 新方法 新产品 二 二 移植法的类型 移植法主要有原理移植 方法移植 结构移植和材料移植法的类型 移植法主要有原理移植 方法移植 结构移植和材料 移植等基本类型 移植等基本类型 1 1 原理移植是将某事物或某技术领域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另一事物或技术领原理移植是将某事物或某技术领域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另一事物或技术领 域的方法 它是科技原理在不同技术领域的外延与推广 域的方法 它是科技原理在不同技术领域的外延与推广 2 2 方法移植是将各种科学技术方法作为移植的对象 从研究领域移植到其方法移植是将各种科学技术方法作为移植的对象 从研究领域移植到其 他领域 他领域 3 3 结构移植是指把一领域的独特结构全部或局部移植到另一领域而形成具结构移植是指把一领域的独特结构全部或局部移植到另一领域而形成具 有新结构的事物 有新结构的事物 4 4 材料移植材料移植 将具有某种特殊性能的材料移植到另一物质产品中 使其发 将具有某种特殊性能的材料移植到另一物质产品中 使其发 挥特殊性能 从而提高该物质产品的整体性能 挥特殊性能 从而提高该物质产品的整体性能 第四节第四节 类比发明法类比发明法 一一 类比发明法是建立在两类相近类比发明法是建立在两类相近 可比基础上的一种发明方法 类比是根可比基础上的一种发明方法 类比是根 据两个 或两类 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而推出它们在其它方面也据两个 或两类 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而推出它们在其它方面也 可能相似或相同的一种逻辑方法 可能相似或相同的一种逻辑方法 类比发明法主要介绍 直接类比法 拟人类比法 仿生类比法 类比发明法主要介绍 直接类比法 拟人类比法 仿生类比法 1 1 直接类比法 从自然界或者已有的成果中寻找与发明创造对象相类似的直接类比法 从自然界或者已有的成果中寻找与发明创造对象相类似的 物质 进行类比的方法就是直接类比法 物质 进行类比的方法就是直接类比法 2 2 拟人类比法 进行发明创造时 人们常常将创造对象加以拟人类比法 进行发明创造时 人们常常将创造对象加以 拟人化拟人化 这种将物与人进行类比的发明方法就是拟人类比法 这种将物与人进行类比的发明方法就是拟人类比法 3 3 仿生类比法 根据生物与研究对象之间 在某些方面有相似或相同的原 仿生类比法 根据生物与研究对象之间 在某些方面有相似或相同的原 理 而利用生物的特性 使研究对象模仿生物的特性 并达到或超过生物特性理 而利用生物的特性 使研究对象模仿生物的特性 并达到或超过生物特性 的推理发明方法为仿生类比法 的推理发明方法为仿生类比法 第五节第五节 专利情报法专利情报法 一 一 专利情报法专利情报法 利用专利文献进行再创造的发明方法 就是专利情报发明法 简称为专利情报利用专利文献进行再创造的发明方法 就是专利情报发明法 简称为专利情报 法 法 二 应用专利情报法的技巧二 应用专利情报法的技巧 应用专利情报进行发明创造 可以从直接利用 综合专利 寻找空白等方应用专利情报进行发明创造 可以从直接利用 综合专利 寻找空白等方 面入手 这也是专利情报法的应用技法 面入手 这也是专利情报法的应用技法 应用专利情报法的技巧之一 直接利用应用专利情报法的技巧之一 直接利用 直接利用是指通过查阅专利文献 选择适用的技术直接吸收 消化和利用直接利用是指通过查阅专利文献 选择适用的技术直接吸收 消化和利用 的一种技法 的一种技法 应用专利情报法的技巧之二 综合利用应用专利情报法的技巧之二 综合利用 综合利用专利是在检索专利文献中 寻找大量有益于自己发明创造的实用综合利用专利是在检索专利文献中 寻找大量有益于自己发明创造的实用 专利文献 将目光锁定在技术前沿 又有发展空间的专利文献中 在仔细分析 专利文献 将目光锁定在技术前沿 又有发展空间的专利文献中 在仔细分析 研究所查阅到的专利文献 并对每一个发明专利文献都做出简短的评语后 综研究所查阅到的专利文献 并对每一个发明专利文献都做出简短的评语后 综 合已有的成果 构思出自己的发明设想 合已有的成果 构思出自己的发明设想 综合专利应该注意的事项 综合专利应该注意的事项 1 专利权的有效期 专利权的有效期 2 确定独立发展时 应避开他人的专利权 确定独立发展时 应避开他人的专利权 3 合作发展事先与专利权人联系 取得合作意向后再开展研究工作 合作发展事先与专利权人联系 取得合作意向后再开展研究工作 应用专利情报法的技巧之三 寻找空白应用专利情报法的技巧之三 寻找空白 寻找空白是将有关专利技术进行列表搜集 寻找专利空白从事发明创造 寻找空白是将有关专利技术进行列表搜集 寻找专利空白从事发明创造 第六节第六节 背离思考法背离思考法 一 一 背逆思考发明方法背逆思考发明方法 背逆思考法 是一种从事物发展的相反方向引出问题 展开思路的发明方背逆思考法 是一种从事物发展的相反方向引出问题 展开思路的发明方 法 也称之为反向思维发明法 法 也称之为反向思维发明法 二 背逆思考法基本类型二 背逆思考法基本类型 相反相成 是背逆思考法的基本原理 相反相成 是背逆思考法的基本原理 实施背逆思考法可用以下实施背逆思考法可用以下 3 3 种方式从事发明创造 原理背逆 方位背逆 种方式从事发明创造 原理背逆 方位背逆 参数背逆 参数背逆 1 1 原理背逆是尝试着将某种技术原理进行 原理背逆是尝试着将某种技术原理进行 反向反向 以寻求新的原理的 以寻求新的原理的 方法 方法 2 2 方位背逆将事物的构成顺序 运动方向 排列位置进行反向思考 以 方位背逆将事物的构成顺序 运动方向 排列位置进行反向思考 以 构思新事物的发明方法 为方位背逆发明法 构思新事物的发明方法 为方位背逆发明法 3 3 参数背逆是对现有产品进行结构参数或性能参数方面的背逆 如增大 参数背逆是对现有产品进行结构参数或性能参数方面的背逆 如增大 减小 伸长 缩短 加厚 变薄等 其发明结果可能导致现有产品性能 用途减小 伸长 缩短 加厚 变薄等 其发明结果可能导致现有产品性能 用途 发生的重大变革 产生的新产品还同时引出新的研究课题 发生的重大变革 产生的新产品还同时引出新的研究课题 专利制度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一种利用法律和经济手段来推动技术进步的专利制度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一种利用法律和经济手段来推动技术进步的 管理制度 这种制度的基本内容是 依据专利法 由国家专利主管机构审查申管理制度 这种制度的基本内容是 依据专利法 由国家专利主管机构审查申 请专利的发明创造 批准和授予专利权 同时将申请专利的发明内容通过专利请专利的发明创造 批准和授予专利权 同时将申请专利的发明内容通过专利 公报公开 促进有关发明创造的运用 从而鼓励发明人在实施该项专利与技术公报公开 促进有关发明创造的运用 从而鼓励发明人在实施该项专利与技术 转让中 获得经济效益 促进科学技术进步与情报信息的交流 转让中 获得经济效益 促进科学技术进步与情报信息的交流 专利专利权 权 PATENTPATENT RIGHTRIGHT 简称 简称 专利专利 是发明创造人或其 是发明创造人或其权利权利受让人受让人 对特定的发明创造在一定期限内依法享有的独占实施权 是对特定的发明创造在一定期限内依法享有的独占实施权 是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的一种 的一种 第一节第一节 专利的演变专利的演变 我们今天了解的专利制度 最早出现在中世纪的欧洲 当时的英国国王亲我们今天了解的专利制度 最早出现在中世纪的欧洲 当时的英国国王亲 自签署的带有御玺印鉴的独占权利证书 这种带有国王御玺的特殊权利 实际自签署的带有御玺印鉴的独占权利证书 这种带有国王御玺的特殊权利 实际 上是处于萌芽阶段的专利特许权 只不过这种专利权是国王依自己的个人意志上是处于萌芽阶段的专利特许权 只不过这种专利权是国王依自己的个人意志 授予发明人的一种特权 授予发明人的一种特权 这种垄断权是为了鼓励工商业者在君主统治的国家建立新工业基础 这种垄断权是为了鼓励工商业者在君主统治的国家建立新工业基础 1 1 世界上第一个专利世界上第一个专利 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发明专利是在意大利授予的 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发明专利是在意大利授予的 14211421 年 意大利授予了年 意大利授予了 建筑师布伦内莱希发明建筑师布伦内莱希发明 装有吊机的驳船装有吊机的驳船 三年垄断权 三年垄断权 2 2 威尼斯的专利法威尼斯的专利法 14741474 年 威尼斯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 这部专利法至今被认为是具年 威尼斯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 这部专利法至今被认为是具 有现代专利法特点的第一部专利法 该法中明文规定 本议会兹规定 任何人有现代专利法特点的第一部专利法 该法中明文规定 本议会兹规定 任何人 在本城市制造了本城市前所来有的 新而精巧的机械装置者 一俟改进趋于完在本城市制造了本城市前所来有的 新而精巧的机械装置者 一俟改进趋于完 善以便能够使用和应用 即应向市政机关登记 本城其他任何人在善以便能够使用和应用 即应向市政机关登记 本城其他任何人在 1010 年内没有年内没有 得到发明人的许可 不得制造与该装置相同或者相似的产品 如有任何人制造 得到发明人的许可 不得制造与该装置相同或者相似的产品 如有任何人制造 上述发明人有权在本城市任何机关告发 该机关可以命令侵权者赔偿上述发明人有权在本城市任何机关告发 该机关可以命令侵权者赔偿 100100 枚金枚金 币 并将该装置立即销毁 币 并将该装置立即销毁 3 3 英国早期的专利制度英国早期的专利制度 英国早期的专利制度是通过王室授予发明人独占其发明的特权而逐步形成英国早期的专利制度是通过王室授予发明人独占其发明的特权而逐步形成 和完善起来的 英国在伊丽莎白一世时 为了鼓励英国工业的发展 于和完善起来的 英国在伊丽莎白一世时 为了鼓励英国工业的发展 于 15611561 年年 至至 15901590 年间 授予了年间 授予了 5656 项专利 涉及的领域很广 英国和威尼斯专利相同 项专利 涉及的领域很广 英国和威尼斯专利相同 专利最重要的有效条件之一是有关发明必须在国内实施 并且向本国工人传授专利最重要的有效条件之一是有关发明必须在国内实施 并且向本国工人传授 技术 专利保护的期限是和法定的学徒期限连系在一起的 一般确定为技术 专利保护的期限是和法定的学徒期限连系在一起的 一般确定为 7 7 年或年或 者者 1414 年 年 4 4 英国专利制度的形成英国专利制度的形成 16231623 年 英国国会通过的年 英国国会通过的 垄断法规垄断法规 是世界专利制度发展史上第二个里是世界专利制度发展史上第二个里 程碑 它的第六条规定如下 兹宣告并规定 前述的任何宣示不应扩大及于今程碑 它的第六条规定如下 兹宣告并规定 前述的任何宣示不应扩大及于今 后对任何新产品的真正第一个发明人授予在本国独占实施或者制造该产品的专后对任何新产品的真正第一个发明人授予在本国独占实施或者制造该产品的专 利证书和特权 为期利证书和特权 为期 1414 年或以下 在授予专利证书和特权时其他人不得使用 年或以下 在授予专利证书和特权时其他人不得使用 授予此种证书和特权不得违反法律 也不得抬高物价以损害国家 破坏贸易 授予此种证书和特权不得违反法律 也不得抬高物价以损害国家 破坏贸易 或者造成一般的不方便 上述或者造成一般的不方便 上述 1414 年自今后授予第一个专利证书或者特权之日起年自今后授予第一个专利证书或者特权之日起 计算 该证书或者特权具有本法制定以前所应具有的效力 计算 该证书或者特权具有本法制定以前所应具有的效力 5 5 美国专利制度的建立美国专利制度的建立 美国专利制度的发展很大程度是以英国专利的概念为基础的 美国于美国专利制度的发展很大程度是以英国专利的概念为基础的 美国于 17761776 年脱离英国而宣告独立 并于年脱离英国而宣告独立 并于 17871787 年制定宪法 其第一条第八款规定 年制定宪法 其第一条第八款规定 国会国会 有权有权 使作者和发明者在一定期限内就其著作和发明分别享有独占的权利 使作者和发明者在一定期限内就其著作和发明分别享有独占的权利 以促进科学和有用技术的进步 以促进科学和有用技术的进步 根据这个规定 美国于根据这个规定 美国于 17901790 年制定了第一部年制定了第一部 专利法 这是一个新建立的共和国民主行动的表现 专利法 这是一个新建立的共和国民主行动的表现 6 6 专利制度的传播专利制度的传播 随着欧洲一些国家的垄断法规实施 法国的国王也是滥发特权 引起人民随着欧洲一些国家的垄断法规实施 法国的国王也是滥发特权 引起人民 的强烈不满 直到资产阶级革命以后 法国于的强烈不满 直到资产阶级革命以后 法国于 17911791 年才有了第一部专利法 这年才有了第一部专利法 这 时专利从国王特权向人权转变 时专利从国王特权向人权转变 在在 1919 世纪 其他国家也相继制定了专利法 如荷兰 世纪 其他国家也相继制定了专利法 如荷兰 18091809 年 奥地利年 奥地利 18101810 年 俄罗斯 年 俄罗斯 18121812 年 巴伐利亚 年 巴伐利亚 18121812 年 普鲁士 年 普鲁士 18151815 年 年 瑞典 瑞典 18191819 年 西班牙 年 西班牙 18261826 年 智利 年 智利 18401840 年 巴西 年 巴西 18591859 年 年 印度 印度 18591859 年 阿根廷 年 阿根廷 18641864 年 和加拿大 年 和加拿大 18691869 年 英国到年 英国到 18521852 年有年有 了一部正式的专利法 意大利的撒丁岛在了一部正式的专利法 意大利的撒丁岛在 18591859 年制定了专利法 在年制定了专利法 在 18601860 年至年至 18701870 年期间 随着意大利逐步统一 该专利法也推广及于意大利全境 德国先年期间 随着意大利逐步统一 该专利法也推广及于意大利全境 德国先 是大部分邦都制定了专利法 统一后在是大部分邦都制定了专利法 统一后在 18771877 年制定了统一的专利法 日本则于年制定了统一的专利法 日本则于 18851885 年通过了第一部专利法 随着历史的发展 建立专利制度的国家数目却是年通过了第一部专利法 随着历史的发展 建立专利制度的国家数目却是 缓慢而稳步地增长 在缓慢而稳步地增长 在 18501850 年有年有 1010 国 到国 到 18731873 年增加到年增加到 2222 国 经过国 经过 100100 年 年 到到 19731973 年 有专利法的国家增加到年 有专利法的国家增加到 120120 国 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因 素 为了加快科技的发展 鼓励发明人的创造发明活动 及时交流发明信息 素 为了加快科技的发展 鼓励发明人的创造发明活动 及时交流发明信息 转让先进技术 保护发明和利用发明已逐步成为各国推动本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转让先进技术 保护发明和利用发明已逐步成为各国推动本国经济发展的基本 国策 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相继建立了专利制度 国策 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相继建立了专利制度 到目前为止 世界上建立起专利法律保护制度的国家和地区已经有到目前为止 世界上建立起专利法律保护制度的国家和地区已经有 180180 多多 个 个 7 7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WORLDWORLD INTELLECTUALINTELLECTUAL PROPERTYPROPERTY ORGANIZATIONORGANIZATION 简称 简称 WIPOWIPO 是一个政府 是一个政府 间的组织 于间的组织 于 19701970 年年 4 4 月在瑞士日内瓦成立 月在瑞士日内瓦成立 19741974 年年 1212 月成为联合国组织系月成为联合国组织系 统下专门机构之一 统下专门机构之一 WIPOWIPO 的前身是的前身是 18931893 年成立的保护知识产权联合国际局 年成立的保护知识产权联合国际局 其宗旨是通过国与国之间的合作 并在适当的情况下 与其他国际组织进行协其宗旨是通过国与国之间的合作 并在适当的情况下 与其他国际组织进行协 作 以促进在全世界范围内保护知识产权 保证各有关国际条约同盟的行政合作 以促进在全世界范围内保护知识产权 保证各有关国际条约同盟的行政合 作 作 19801980 年年 3 3 月 中国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月 中国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8 8 国际专利国际专利 国际专利的简称为国际专利的简称为 PCTPCT 专利 它是英文专利 它是英文 PATENTPATENT COOPERATIONCOOPERATION TREATYTREATY 专利专利 合作条约的缩写 国际专利是专利领域的一项国际合作条约 它被认为是专利合作条约的缩写 国际专利是专利领域的一项国际合作条约 它被认为是专利 领域进行国际合作最具有意义的进步标志 它主要涉及专利申请的提交 检索领域进行国际合作最具有意义的进步标志 它主要涉及专利申请的提交 检索 及审查 并包括技术信息传播的合作条约 及审查 并包括技术信息传播的合作条约 PCTPCT 不对不对 国际专利授权国际专利授权 授予 授予 专利的任务和责任仍然只能由寻求专利保护的各个国家的专利局或行使其职权专利的任务和责任仍然只能由寻求专利保护的各个国家的专利局或行使其职权 的机构掌握 的机构掌握 第二节第二节 中国专利制度的历史发展和现状中国专利制度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我国有着我国有着 50005000 年的文明历史 并且是造纸 火药 指南针 活字印刷四大年的文明历史 并且是造纸 火药 指南针 活字印刷四大 发明的发祥地 而早期的各国统治者都没有新技术的保护意识 中国也不例外 发明的发祥地 而早期的各国统治者都没有新技术的保护意识 中国也不例外 当中世纪的欧洲逐渐将国王赐予的新技术垄断经营权逐步转变为专利制度时 当中世纪的欧洲逐渐将国王赐予的新技术垄断经营权逐步转变为专利制度时 当时的中国封建统治者对新技术采取的措施也只是御用 保密 不外传 一些当时的中国封建统治者对新技术采取的措施也只是御用 保密 不外传 一些 能工巧匠也是将自己的发明创造用于自己家的小作坊 其技术也是保密 不外能工巧匠也是将自己的发明创造用于自己家的小作坊 其技术也是保密 不外 传 甚至在家庭里发明技术只传男不传女 例 传 甚至在家庭里发明技术只传男不传女 例 大宅门大宅门 里的秘方就一直攥里的秘方就一直攥 在七爷手里 尽管我国在两千多年前 就对盐 茶 丝 瓷器等实行了官办或在七爷手里 尽管我国在两千多年前 就对盐 茶 丝 瓷器等实行了官办或 商办的垄断经营制度 在以后的朝代也大多沿用了这种制度 我国是世界上建商办的垄断经营制度 在以后的朝代也大多沿用了这种制度 我国是世界上建 立专利制度较晚的国家 直到立专利制度较晚的国家 直到 19841984 年年 3 3 月月 1212 日才正式通过并颁布了新中国第日才正式通过并颁布了新中国第 一部专利法 该法已于一部专利法 该法已于 19851985 年年 4 4 月月 1 1 日正式施行 因而我国专利制度的建立较日正式施行 因而我国专利制度的建立较 发达国家滞后了发达国家滞后了 200200 多年 但回顾历史 在我国历史上也曾有过类似专利制度多年 但回顾历史 在我国历史上也曾有过类似专利制度 的相关法制 的相关法制 一 清朝末期的中国专利制度一 清朝末期的中国专利制度 1 1 我国最早的专利立法思想我国最早的专利立法思想 第一个将西方专利制度思想引入到我国不是清朝政府 而是反政府的太平第一个将西方专利制度思想引入到我国不是清朝政府 而是反政府的太平 天国天王洪秀全的堂弟洪仁歼 他即被洪秀全任命为总理 主持朝政 他提出天国天王洪秀全的堂弟洪仁歼 他即被洪秀全任命为总理 主持朝政 他提出 了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了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 资政新篇资政新篇 鼓励发展私人近代企业 在 鼓励发展私人近代企业 在 兴车马之兴车马之 利利 方面 他主张方面 他主张 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 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 准以自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 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 准以自 专其利 限满准他人仿做 专其利 限满准他人仿做 这种思想是我国最早的专利立法思想的反映 这种思想是我国最早的专利立法思想的反映 2 2 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件专利 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件专利 18821882 年李鸿章为郑观应筹建上海机器织布局在奏请光绪帝的奏折中说 年李鸿章为郑观应筹建上海机器织布局在奏请光绪帝的奏折中说 查泰西通例 凡新创为本国未有者 例得畀以若干年限 该局用机器织布 查泰西通例 凡新创为本国未有者 例得畀以若干年限 该局用机器织布 本事属创举 自应酬定十年以内只准华商搭办 不准另立设局 本事属创举 自应酬定十年以内只准华商搭办 不准另立设局 光绪帝批准光绪帝批准 赐予上海机器织布局赐予上海机器织布局 1010 年专利 这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件专利 实际上是开办年专利 这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件专利 实际上是开办 新兴工业的垄断权 新兴工业的垄断权 3 3 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有关专利的法规 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有关专利的法规 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有关专利的法规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有关专利的法规是 18981898 年清朝光绪帝颁发的年清朝光绪帝颁发的 振兴工振兴工 艺给奖章程艺给奖章程 它规定 发明新法制造船械枪炮等产品超出原有的各种产品的 它规定 发明新法制造船械枪炮等产品超出原有的各种产品的 例如美国人福禄成轮船 德国人克虏伯炼钢炮等 或者用新方法兴办大工程 例如美国人福禄成轮船 德国人克虏伯炼钢炮等 或者用新方法兴办大工程 有利于国计民生的 例如开凿苏伊士运河 兴建纽约铁线桥 大西洋电线等 有利于国计民生的 例如开凿苏伊士运河 兴建纽约铁线桥 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