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节文言文断句对应学生用书p124文言文断句,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旨在考查文言文阅读理解综合能力。从近几年全国卷的考查情况来看,断句题都采用客观选择题形式,其难度要低于主观断句题。全国卷延续这一考查形式的可能性比较大,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对主观断句题的训练。做文言文断句题时,我们要本着“句不离段、段不离文”的基本原则,要对文章内容进行整体理解,顾及前后文,弄清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在此基础之上再来推敲怎样断句,下面介绍几种用来帮助判断的语言标志:同现代汉语语法一样,古文中的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代词,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物名等;也可先找出代词,如吾、予、余(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其、彼、此、之等。这些名词或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要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它的后面也可能要断句。文言文中动词、形容词(或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其他词性)常用来作谓语。断句时,可以先找到语句中确定作为谓语的动词、形容词;然后根据谓语前的状语、主语和谓语后的宾语等来断定语句的停顿点。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成基命性宽厚,每事持大体。御史李长春、给事中杜齐芳坐私书事,将置重典。基命力救,不听,长跪会极门,言:“祖宗立法,真死罪犹三覆奏,岂有诏狱一讯遽置极刑?”自辰至酉未起。帝意解,得遣戍。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八年卒于家。赠少保,谥文穆。(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九)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B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C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D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把握专有名词和动词谓语等。这句话中的专有名词有“逢申”“基命”“帝”“首辅”“延儒”等,找出这些专有名词前后的动词,以此判断名词在句中的成分。比如第一个“帝”,前有动词短语“下狱拟戍”,后有动词“以为”,分析语句的意思可以看出,“帝”不能作“下狱拟戍”的宾语,而是作为“以为”的主语,由此可以判断“帝”前一定要停顿,故排除B、D两项。这句话中的动词有“劾”“委”“逐”等,比如“劾”,主语应该是“逢申”,宾语是“基命”,故“基命”后面应停顿,排除A项。答案C【参考译文】成基命性情宽厚仁慈,每件事情都能顾全大体。御史李长春、给事中杜齐芳因为密信一事,将要被处以重刑。成基命极力营救,皇上不听,他就长时间跪在会极门,说:“祖宗立法,真正的死罪还三次审问上奏,哪有在诏狱被审讯一次就立刻处以极刑的。”从辰时到酉时没有起来。皇帝内心缓解,他们得以被遣送戍边。李逢申起初弹劾成基命,后来因为大炮爆炸下狱被拟罪戍边,皇帝还以为处罚轻,也因为成基命进言得以按照原来拟定的罪处理。(成基命)刚做首辅几个月,皇帝打算把朝廷委任给周延儒,于是他就被周延儒的党羽排斥。八年,在家中去世。追赠少保,谥号文穆。请用“/”给下面文段中画线的部分断句。(于)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答:_解析解答本题抓住“宰相李揆”“列”“国子祭酒”“休烈”“之”这几个名词或代词,就可准确断句。答案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参考译文】于休烈不久调任工部侍郎、修撰国史,进献五代帝王论,皇帝非常赞许他。宰相李揆为人骄傲且嫉妒贤能,因为于休烈修撰国史与自己齐列,嫉妒他,上奏折让于休烈任国子祭酒,权且留在史馆修撰(史书)以此来压制他。于休烈恬然处之,丝毫不介意。古代汉语中有些虚词在文句中出现的位置相对比较固定,或在句末,或在句首,或与特定词语组合在一起,形成固定结构。在借助虚词断句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类虚词:虚词类别及断句方法常见典型虚词句首发语词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句首时间词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句末语气词其后一般断开陈述句末尾也、矣、焉、耳疑问句末尾耶、与(欤)、邪(耶)、乎感叹句末尾哉、夫疑问语气词其后一般构成疑问句,其前一般断开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复句关联词语其前一般断开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复音虚词复音虚词需保持完整,不能点断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何以、然则【特别关注】(1)“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它们的前后一般不断句。(2)“乎”用在句中相当于“于”时,不能点断,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3)“也”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可点断也可不点断。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4)连词“而”有时用于词或短语之间起连接作用,所连接的内容共同作句子的成分,前后联系很紧密,一般不在其前断开。但如果“而”是连接两个句子,则往往要在其前断开。如:“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5)“夫”有时可作句末语气词,表感叹语气,有时也作指示代词(兼有舒缓语气的作用)用在句中,这几种情况都不能点断。如:“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沈焕,字叔晦,定海人。试入太学,始与临川陆九龄为友,从而学焉。乾道五年举进士,授余姚尉、扬州教授。召为太学录,以所躬行者淑诸人,早暮延见学者,孜孜诲诱,长贰同僚忌其立异。会充殿试考官,唱名日序立庭下,帝伟其仪观,遣内侍问姓名,众滋忌之。或劝其姑营职道未可行也焕曰道与职有二乎引孟子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言路以为讪己,请黜之,在职才八旬,调高邮军教授而去。(节选自宋史沈焕传,有删改)【注】长贰:指官的正副职。言路:指言官。A或劝其姑营职/道未可行也/焕曰/道与职有二乎/引孟子/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B或劝其姑营职/道未可行也/焕曰/道与职有二乎/引孟子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C或劝其姑营职/道未可行也/焕曰/道与职有二乎/引孟子/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D或劝其姑营职道/未可行也/焕曰/道与职有二乎/引孟子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解析先通读语段,然后再比较各选项。比较四个选项,第一个“乎”是句末语气词,所以“乎”后应停顿;但是第二个“乎”相当于介词“于”,所以后面不能停顿,排除B、D两项。比较A、C两项,“耻也”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所以应在“耻”前停顿,排除C项,故选择A项。答案A【参考译文】沈焕,字叔晦,是定海人。考进太学,开始同临川陆九龄成为朋友,跟随他学习。乾道五年考中进士,被授任余姚县尉、扬州教授。被召为太学录,因为他身体力行善待众人,早晚接见求学的人,勤奋不懈地教诲引导,太学中的正副长官及同僚忌恨他标新立异。适逢充任殿试考官,唱名那天在庭下按次序站立,皇帝觉得他仪表堂堂,派宦官问他的姓名,众人越发忌恨他。有人劝他姑且谋求官职,因为道尚难推行,沈焕说:“道与职能够分成两个吗?”后援引孟子的话:“在朝廷做官却不能实行大道,这是可耻的。”言官认为是讥笑自己,请求贬黜他,(沈焕)为官才八十天,被调任高邮军教授而离京。请用“/”给下面短文断句。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选自金兰集)答:_解析要给这段文字断句,可以先寻找作为断句标志的虚词:于、也、而、其、者、则;再确定所列虚词所处位置:“而(某些)、其、则”属于句首虚词,“也、者”属于句尾虚词,“于、而(某些)”属于句中虚词。由此,就可以准确断句。答案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参考译文】徐孟祥隐居深山,不被世俗重用,贫穷困顿居于人下,就像天寒地冻的冬天;说到他用善惠及别人,并且有成就万物之心,他这样做大概不是为了结果吧!这就如大雪一样有蕴含生机、消除灾祸的功绩啊。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言”作为标志,一般情况下碰到它们都要停顿,且大多用冒号顿开,后面“曰”的内容一般要加引号。如果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袁淑)迁太子左卫率。太子劭将为弑逆,其夜淑在直,二更许,呼淑及萧斌等,望相与戮力。淑及斌并曰:“自古无此,愿加善思。”劭怒变色,左右皆动。斌惧,乃曰:“臣昔忝伏事,常思效节,况忧迫如此,辄当竭身奉令。”淑叱之曰:“卿便谓殿下真有是邪?殿下幼时尝患风,或是疾动耳。”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劭左右引淑衣曰:“此是何事,而可言罢。”淑出还省,绕床行,至四更乃寝。(节选自宋书袁淑传)A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B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C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D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解析“曰”是对话标志,后面应断开,排除C、D两项。“大祸”是偏正短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答案B【参考译文】(袁淑)调任太子左卫率。太子刘劭将要杀君叛逆时,那日晚上袁淑值班,二更左右,(刘劭)召集袁淑和萧斌等人,希望他们鼎力相助。袁淑、萧斌二人说:“从古到今没有这样做的道理,希望你三思。”刘劭发怒变了脸色,手下都要动手。萧斌害怕了,就说:“我过去在你手下供职,常常想为你效力,何况现在情况如此紧迫,就应竭力听从你的号令。”袁淑斥责萧斌说:“你就觉得殿下真会这样做吗?殿下小时候曾中风,可能这是他的病又发作了。”刘劭更加愤怒,于是问袁淑:“这事能不能成功?”袁淑说:“你处在不被怀疑的位置上,还担心不能成功吗?但是,成功之后会为天地所不容,大祸也就临头了。希望你迅速打消这个念头。”刘劭手下的人抓住袁淑的衣领说:“这是什么样的事,怎么能说停止!”袁淑出来回到省台,绕着床转到了四更才睡下。文言文有很多固定句式和特殊句式,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切入点,如“者也”,是典型判断句;“为所”“受于”“见于”等,是典型被动句;还有“奈何”“如何”“若何”“无乃乎”“得无乎”“何之有”“何以为”“不亦为”“不亦乎”;“唯(惟)为”“与其不若(孰若)”“与其无(毋)宁”“孰与乎”等,这些固定句式和特殊句式,都是我们断句的依据,因而在断句时一定要看清楚,千万不要硬生生破坏这些固定句式。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A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B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C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D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解析文段开头“者也”是判断句式,“者”后应停顿,据此排除A、B两项。“事齐灵公庄公景公”承前省略主语“晏平仲婴”,“以重于齐”是用“于”表被动,“重于齐”后应停顿,据此排除D项。答案C【参考译文】晏平仲(字仲,谥平,习惯上称“平仲”),名婴,是莱州夷维人。(他)先后侍奉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因为生活节俭、努力做事而被齐国国君看重。担任齐国丞相后,吃饭从来不吃两份肉(只吃一份荤菜),他的妾也不穿丝质的衣裳。他在朝堂上时,国君问到他,他就慎言回答;没问到他,他就谨慎小心行事。有利于国家的政治清明的,他就遵从政令行事;不利于国家的政治清明的,他就权衡利弊斟酌办事。因此,他能接连侍奉三代君主,名扬于各诸侯国。请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君子之于射也,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明王守仁观德亭记)答:_解析这段话的末尾有两个“德”字连在一起,这种情况一般要断开。从第二个“德”字到结尾,“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很明显是结构为“者也”的判断句式,判断句中间的“者”,表示判断内容和被判断对象之间的停顿,必然要断开。答案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参考译文】君子射箭的时候,内心态度端正,外表身体站直,拿着弓箭瞄准,这样以后才可以射中靶子,所以古人通过射箭来观察一个人的品德。品德,是从内心中体现出来的。古人写文章时,总是从声律、音节、句式等各方面考虑,对文章的语言加以修饰,讲究语句整齐对仗、音韵和谐、意思对举,对偶、排比、顶真、反复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手法。古文中两个相同词语连用,如果不属于形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一般来说,它们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断开。如愚公移山:“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把握古人用句的基本规律,利用结构的对称性推断词性及短语结构,能比较容易找到断点。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己卯上元,余在儋耳,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佳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酤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寝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钓者未必得大鱼也。(节选自东坡志林卷八记游)【注】屠酤:屠,杀牲;酤,卖酒;这里泛指各种店铺商贩。韩愈曾写诗述其钓鱼钓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佳处,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A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酤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寝/已再鼾矣B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酤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寝/已再鼾矣C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酤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寝/已再鼾矣D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酤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寝/已再鼾矣解析“步城西”与“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与“屠酤纷然”都是结构相同的对称句,根据这点即可断句。正确的标点是: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酤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寝,已再鼾矣。答案D【参考译文】己卯年元宵节,我在儋州,有几位老书生来拜访我,说:“这么好的月夜,先生能不能一起出去游玩?”我高兴地跟随他们去游玩。走出城西门,进入寺庙,走过小巷,汉族和少数民族人杂居在一起,各种店铺商贩很多,回到住处已经三更天了。家中人关门熟睡,已经重新响起了鼾声。我放下拐杖,不禁笑了笑,什么是得,什么是失呢?问我为什么笑,大概是自己笑自己吧。但是也笑韩退之(韩愈)钓鱼钓不到,打算到更远的地方去,却不知道(另寻佳处)垂钓,也未必能钓到大鱼呀。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此其与曹操异者几希矣。曹刘之不敌天下之所知也言兵不若曹操之多言地不若曹操之广言战不若曹操之能而有以一胜之者区区之忠信也。孔明迁刘璋,既已失天下义士之望,乃始治兵振旅,为仁义之师,东向长驱,而欲天下响应,盖亦难矣。答:_解析句中“言兵不若曹操之多”“言地不若曹操之广”“言战不若曹操之能”三个句子在句式上构成排比句。答案曹刘之不敌/天下之所知也/言兵不若曹操之多/言地不若曹操之广/言战不若曹操之能/而有以一胜之者/区区之忠信也【参考译文】这种做法和曹操有什么区别呢!曹军和刘军军力不相当,天下人都知道。就军队而言不如曹操的多,就土地而言不如曹操的广阔,就打仗而言不如曹操的战斗力强,但是有一点可以胜过他,那就是忠诚信义。孔明放逐了刘璋,已经辜负了天下有志之士的期望,这时才开始治理军队振奋士气,成为仁义之师,向东长驱直入,再想着让天下人响应,大概也很难了。古代的很多专用名词,如官名、地名、族名、书名、物名、制度名、年号、谥号、帝号、时间等,还有天文、地理、科举、宗法、称谓、避讳等古代文化常识,对于今人来说是比较陌生的,这些也成为考生阅读文言文的重大障碍之一,是文言文断句的一个难点。这就要求考生平时注意熟悉和积累古代文化常识,在文言文断句的时候,如遇到这类专用名词,应特别留心。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杨大雅)徙知常州,兼任三司都磨勘司、户部勾院。迁集贤殿修撰、知应天府。还纠察在京刑狱以兵部郎中知制诰大雅初名侃至是避真宗藩邸讳诏改之居二岁拜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亳州,卒。(选自宋史杨大雅传)A还/纠察在京/刑狱以兵部郎中知制诰/大雅初名侃/至是/避真宗藩邸讳/诏改之/居二岁/拜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B还/纠察在京刑狱/以兵部郎中知制诰/大雅初名侃/至是避真宗/藩邸讳诏/改之/居二岁/拜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C还/纠察在京刑狱/以兵部郎中知制诰/大雅初名侃/至是/避真宗藩邸讳/诏改之/居二岁/拜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D还/纠察在京刑狱/以兵部郎中知制诰/大雅初名侃/至是/避真宗藩邸讳/诏改之居/二岁拜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解析史传类文章中,常会有传主“以(官职)知”的句式,“避讳”也是固定的说法,据此可排除A、B两项。对比C、D两项,区别在于“诏改之居二岁”的断法,“诏改之”的动作行为的发出者是皇帝,“居二岁”作状语,二者中间应断开,排除D项。答案C【参考译文】(杨大雅)调任常州知州,兼任三司都磨勘司、户部勾院。后升任集贤殿修撰、应天府知府。还朝后,任职于纠察在京刑狱,以兵部郎中的身份掌管制诰。杨大雅原名杨侃,到这时,为了回避真宗在藩王第宅时的名讳,皇上下诏让他改掉名字。任职二年,被授予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亳州知州的职位,后去世。对应学生用书p127全国卷对断句的考查采用“四选一”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设题时从选文中截取一段文字,去掉标点,一般设置68处停顿,预设两处断句错误。试题中的四个选项,通常断句位置两两相似,只有一二处不同。解答时,可按如下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四个选项分两组。将四个选项中断句相同之处排查出来,找出断句点的不同之处;将选项分成两组,相同点多者为一组,把关注点放在不同之处。第二步,两级排除定答案。根据上一步的分组,将两组进行比对分析,揣摩语意,看看句子的陈述对象是谁,句子之间、词语之间有什么样的意义关联,每个词语是什么意思,结合前面所讲的标志排除有明显错误的一组。然后在剩余的两个选项中,再依前法排除一项错误选项,确定正确选项。具体答题流程请看下面的演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簿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帝大悦,涣由此显名。(节选自后汉书王涣传)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B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C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D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技法演示_第一步:四个选项分两组分组选项内容第一组A.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C.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第二组B.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D.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第二步:两级排除定答案步骤操作演示先排除一组第一组的两个选项在“敦”与“儒学”中间,都断开作了停顿。通读语句后会发现,“敦”为动词,作“儒学”的谓语,二者应相连,“敦儒学”与“习尚书”“读律令”三者并列。据此,我们可以排除A、C两项,只剩下B、D两项了。再排除一项第二组的两个选项有一处停顿不同,即B项在“涣少好侠”后有停顿,D项在“涣少”后有停顿。通读语句后会发现,“少好侠”与“尚气力”对举,二者间应断开。据此可以排除D项。答案B【参考译文】王涣字稚子,广汉郡郪县人。他的父亲王顺,担任安定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卸车工安全培训材料课件
- 2025海南保亭农水投资有限公司招聘2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浙江临海工投紫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招聘3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江西航天海虹测控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招聘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城建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安徽科技大市场建设运营有限责任公司见习人员招聘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六安舒城万佛湖水源保护和旅游管理国企招聘1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三门峡路桥建设集团海外有限责任公司公开招聘1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云南普洱绿佳食品有限公司招聘56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开封华瑞化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招聘2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GA/T 1312-2016法庭科学添改文件检验技术规程
- 大学物理实验长测量
- 卫生政策学之政策问题根源分析
- 步进电机及其工作原理-电机的工作原理及特性课件
- 基于CAN通讯的储能变流器并机方案及应用分析报告-培训课件
- 腹直肌分离康复(产后康复课件PPT)
- 聚合物成型的理论基础课件
- 药监系统官方培训06细菌内毒素方法介绍-蔡彤
- 慢性中耳炎的并发症课件
- 灭火器每月定期检查及记录(卡)表
- 千米、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单元备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