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专题辅导.doc_第1页
质量守恒定律专题辅导.doc_第2页
质量守恒定律专题辅导.doc_第3页
质量守恒定律专题辅导.doc_第4页
质量守恒定律专题辅导.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质量守恒定律专题辅导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的一个基本规律,也是九年级化学中的一条重要定律和重点内容,其具体应用相当广泛,几乎是每年中考必考的知识点。因此,对它的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十分重要。质量守恒定律主要共有四种理解形式,即:一、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1、注意是“化学变化”注意: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范围是化学变化(或化学反应),不包括物理变化。例1:将100 g酒精和50 g水混后后得到150 g酒精溶液,由此说明化学变化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解析:酒精和水混合,这一变化虽然前后质量不变,但它在初中范围内认为是物理变化,不能说明化学变化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2、注意是“质量定恒”质量守恒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其它方面的守恒,如:“体积”、“重量”等方面不一定守恒。如: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2CO + O2 2CO2,这个反应前后都是气体,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质量和氧气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质量是守恒的,从体积方面来看,在相同条件下是2体积的一氧化碳和1体积的氧气发生反应,只能生成2体积的二氧化碳,其体积在反应前后并不相等。有的反应体积可能守恒。例2:用A、B、C、D四个相同的封闭装置进行某物质在氧气中缓慢氧化实验。实验前用弹簧秤称重,四个装置的重量均恰好等于10牛。A装置留于本地观察,假设B装置运到月球称重,C装置运至南极称量,D装置在太空轨道上的神舟七号飞船上称重。结果A装置仍为10牛,B装置重量小于10牛,C装置重量大于10牛,D装置重量为0牛。由此说明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一定守恒,你认为正确吗?解析:质量守恒定律中强调的质量守恒,而题中四个装置在实验前后称量的是却是重量。由于地球上不同的位置物质所受重力不等,月球重力约为地球重力的六分之一,太空为失重状态,所以重量当然不一定守恒,但是其质量是永远守恒的。3、注意“参加反应”和“反应后生成”这是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关键,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不包括反应物过量的部分。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是指反应后新生成的,不包括原先就存在的。例3:11 g碳和33 g氧气充分反应,可以生成44 g二氧化碳,对吗?解析:判断是否正确的关键,就是要看11 g和33 g氧气是否都参加了反应。由化学方程式:C + O2CO2可知,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完全反应可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很显然,33 g氧气并没有全部参加反应,所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要小于(11+33) g,即小于44 g。此题的说法是不对的。例4:现有A、B、C三种物质的混合物,A为25 g,B为10 g,C为5 g,将混合物置于密闭容器中共热至反应停止后,发现容器内含有A为10 g,B为21 g,并有新物质D生成,求该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解析:本题的解题突破口是由题目条件确定利用第一种理解形式,关键是弄清反应物有哪些,生成物有哪些,以及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分别是多少,很明显,A和C质量减少,为反应物。A、C参加反应的质量分别是:A:25 g-10 g=15 gC:5 gB、D质量增加,为生成物。B生成的质量为:21 g-10 g=11 g由质量守恒定律,设生成D的质量为x。则:15 g+5 g=11 g+xx = 9 g故反应中A、B、C、D之间的质量比为15:11:5:9二、如果在封闭容器中进行化学反应,不管反应进行如何,反应前后质量始终保持不变这个可以看作是质量守恒定律的一个扩展,由质量定恒定律发展而来,也不难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快速有效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5:纯净的锌片6.5 g恰好和93.7 g稀盐酸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Zn + 2HCl = ZnCl2 + H2可知,6.5 g锌可生成0.2 g氢气和13.6 g氯化锌,反应后所得溶液为氯化锌溶液,如果反应在封闭容器中完成,反应前后质量始终为(6.5+93.7) g,反应后物质为氯化锌溶液和氢气,所以氯化锌溶液质量=(6.5+93.7) g0.2 g=100 g,所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3.6 g/100 g100%=13.6%。例6:现有100 g澄清石灰水和20 g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沉淀质量为2 g,求过滤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解析:根据反应前后质量总和不变,反应后所有物质总质量等于反应前各物质质量总和。所以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与沉淀质量总和等于(100+20) g即120 g。所以过滤后所得溶液质量为(1202) g即118 g。根据化学方程式: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可知,过滤所得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根据沉淀质量2 g不难求出生成碳酸钠质量为2.12 g,所以过滤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2.12 g/118 g100%=1.80%。三、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同种元素质量相等这实际上是质量定恒定律的基础,即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为什么守恒的原因。例7: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后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关于该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一定含有、三种元素.一定含有、元素,不含元素一定含有、元素,可能含有元素可能含有、元素解析:从燃烧产物水和CO2的组成来看,共含有三种元素,即碳、氢、氧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会改变,可知反应物中必定也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由于可燃物是在氧气中燃烧的,即氧气中肯定含有氧元素,而且也只含氧元素,所以可燃物中就一定含有碳、氢元素,而是否含氧元素就不能确定了。解答:选例8:某有机物. g完全燃烧,需耗氧. g,生成CO2. g,水. g,试判断该有机物中( ).只含、元素 B.只含、元素不只含、元素 不含氧元素解析: 本题初看与例7差不多,学生很容易做错,实际上须通过计算来判断该有机物中所含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有机物中含有、两种元素,关键是判断该有机物中有无氧元素和其它元素计算可知:8.8 gCO2中含C质量8.8 g12/11=2.4 gO质量8.8 g2.4 g = 6.4 g5.4 gH2O中含H质量5.4 g2/18= 0.6 gO质量5.4 g0.6 g = 4.8 g产物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总和为:24g + 0.6g3.0g.该有机物中不只含有、两种元素.四、反应前后,各原子种类不变,各类原子个数也不变既然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当然原子种类也就不变了。各类原子个数不变,这实际上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含义,也是配平化学方程式的依据。例9:黑火药是我国石代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爆炸的原理可以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S + 2KNO3 +3C = K2S + N2 + 3X,则X的化学式是( )A、CO B、SO2 C、NO D、CO2解析:由题给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硫元素、钾元素、氮元素的原子数目均已守恒,反应物中还有3个碳原子、6个氧原子,生成物X显然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又X前有系数3,所以每个X分子中有一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故正确答案为D。“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各位同学,质量守恒定律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是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依据,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之一。这些,想必你们已经知道。下面,我们一起来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深入的研讨。我们知道,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一规律就是质量守恒定律。我们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全面的理解。何为反应物(即参加反应的物质)?如果一定量的某物质全部参加反应,则一定量的这种物质是反应物;如果一定量的某物质只有部分参加反应,则参加反应的部分是反应物,未参加反应的部分不属反应物。何为生成物(即反应生成的物质)?一定量的某物质尽管和某生成物同属一种物质,但由于它不是通过该反应生成的,因而该一定量的物质仍不属生成物。何为质量总和?若反应物(或生成物)只有一种,则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就是这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若反应物(或生成物)不只一种,则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相加即为反应物质量总和(或所有生成的物质质量相加即为生成物质量总和)。为何质量守恒?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这就是说,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以上内容想必你们已十分清楚了,恭喜你们!你们已经深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了!下面有3道例题,是用来拓展思维的,须要你们仔细琢磨!例1 向密闭的容器中通入氧气(含有a个O2分子)和一氧化氮气体(含有b个NO分子),已知2NO O22NO2,则最终容器中氧原子和氮原子个数比为( )分析 a个O2分子中含有2a个氧原子,b个NO分子中含有b个氮原子和b个氧原子。由于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所以,反应后最终容器中有b个氮原子和(2a+b)个氧原子。答案 C例2 一氧化氮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近几年来又发现动物体内存在少量一氧化氮,它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成为当今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工业上制取一氧化氮的化学方程式为:4X 5O24NO 6H2O,则X的化学式为 。分析 从 4X 5O24NO 6H2O可以看出,在化学方程式右边有4个N原子、12个H原子及10个O原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方程式左边也应有4个N原子、12个H原子及10个O原子。这样,4X就有4个N原子,12个H原子。所以X有1个N原子,3个H原子。答案 NH3例3 将25g甲物质、5g乙物质、10g丙物质混合加热发生化学反应。经分析,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含10g甲、21g丙,还含有一种新物质丁。若甲、乙、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20、44、18,并用A、B、C、D分别表示它们的化学式,它们之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AA BC D BA 2B2C D C2A B2C D D2A BC 2D分析 由题意可知,反应物是甲和乙,生成物是丙和丁。25g甲物质过量,参加反应的甲物质的质量为:25g10g15g,乙物质完全反应。生成丙物质的质量为:21g10g11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丁物质的质量为:15g 5g11g9g。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b:c:d2:1:1:2所求化学方程式为:2A BC 2D,答案 D下面的练习题是用来巩固今天所学内容的,需要你们努力完成。练习1下列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现象是( )A蜡烛燃烧时会慢慢变短 B木炭烧后只剩灰C铁钉生锈后质量增加 D水结成冰后质量不变2在化学反应A 2BC D中,20gA与10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25gC和若干克D。已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2,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40 B60 C80 D1003如图所示,两个甲分子反应生成三个乙分子和一个丙分子,则从图示获得的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子的种类在化学反应中发生了改变B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C反应生成的丙物质属于单质D乙分子中含有一个A原子,一个B原子4已知在相同温度和相同压强的条件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在上述条件下,测得1体积甲气体(化学式X4)和6体积的乙气体(化学式Y2)完全反应生成4体积的丙气体。则丙的化学式为( )AX3Y BXY3 CX2Y6 DXY25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可简单表示为:据此判断,淀粉中一含有 元素。根据这一反应,在保证光照和充足水份的条件下,还能够提高大棚蔬菜产量的方法是 。6将16g硫在给定量的氧气中燃烧,有如下实验数据:实验组实验实验实验给定氧气的质量/g151620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g303232回答下列问题:在三次实验中,第 次恰好完全反应。在第 次实验中氧气有剩余,剩余 g。在第 次实验中硫有剩余,剩余 g。答案:1D 2A 3D 4B 5C、H 提供充足的CO2 6 4 145化学反应中的质量“不守恒”现象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就是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是一个普遍规律,应用于一切化学反应,但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所看到的现象却不是这样,这就需要我们分析一下出现不守恒现象的原因。一、质量增多了如右图:镁条的燃烧。通过称量发现反应后生成的白色固体的质量比反应前镁条的质量增加了,这是因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氧化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镁条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之和。铁生锈等缓慢氧化也属于这种现象。二、质量减轻了如图: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通过称量发现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