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3.4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课后检测能力提升鲁教版.docx_第1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3.4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课后检测能力提升鲁教版.docx_第2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3.4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课后检测能力提升鲁教版.docx_第3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3.4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课后检测能力提升鲁教版.docx_第4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3.4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课后检测能力提升鲁教版.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节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一、选择题土壤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1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是()A成土母质B土壤质地C生物D基岩2生物与土壤关系密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B植物为土壤提供无机质C动物不能为土壤提供有机质D微生物主要通过对有机质分解、转化及腐殖质的合成,促进土壤发育解析:第1题,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A对。第2题,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的作用密切相关,但土壤中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母质,故A错;土壤的有机质主要是来自各种动植物的残体、微生物体及其会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质。因此,动植物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故B、C错;微生物主要通过对有机质分解、转化及腐殖质的合成,促进土壤的发育,D对。答案:1.A2.D3下图是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正确的判断是()岩石主要影响土壤的土层厚度、水热条件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条件、理化性质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程度、肥力性质地形主要影响土壤的质地、矿物养分ABCD解析:选D。岩石是土壤的成土条件,但不影响土壤的水热条件,故错;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条件、理化性质,故对;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程度、肥力性质,故对;岩石主要影响土壤的质地、矿物养分,故错。故选D。读下图,回答45题。4图示反映的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是()A成土母质B地貌C时间D气候5图示a、b、c、d四幅图的含义对应正确的是()a低等生物作用 b岩石风化崩解c土壤分层形成 d成熟土壤形成ABCD解析:第4题,时间决定着土壤的发育进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从无到有,从薄到厚,层次由少到多,逐步发育成熟。第5题,读图,根据图示含义可知,a为岩石风化崩解,b为低等生物作用,c为土壤分层形成,d为成熟土壤形成。答案:4.C5.D6关于土壤的说法正确的是()土壤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土壤的形成与地形和人类活动无关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相关气候条件是影响土壤类型的重要条件ABCD解析:选C。土壤受其他自然因素影响,不是独立的生态系统;土壤的形成受地形类型、坡度影响,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土壤肥力的高低受有机质含量大小的影响,而有机质的来源与生物作用密切相关;气候的光热水影响土壤的形成,影响其土壤类型。故选C。7下图为江南丘陵某研究区红壤在不同措施下(均不施肥)的实验结果。与处理措施比较,该实验结果表明()A处理措施使土壤有机质增多,利于保持水土B处理措施使土壤酸性增强,利于积累有机质C处理措施导致水土流失增强,土壤酸性减弱D处理措施导致水土流失减弱,土壤酸性增强解析:选A。读图可知,与处理措施比较,和两种处理措施均使土壤有机质增多,土壤酸性减弱,加强了坡地的植被覆盖率,利于保持水土。相对比来说,措施比措施减轻土壤酸性,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效果更明显。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把甲、乙、丙、丁四份质地不同的土壤堆成形状大小相同的圆锥体,在其中三个土堆上覆盖一层相同的草皮。通过模拟实验观测相同降水强度下土壤质地、植被覆盖与水土流失量的关联性。读实验相关数据和土壤质地的三角坐标示意图,回答89 题。实验相关数据表甲乙丙丁土壤质地(%)砂粒40457814粉粒25251419黏粒3530867水土流失量(g/m2)47.3201.215.776.98.甲土壤属于()A砂土B壤土C黏土D粉土9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植被覆盖条件下,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土壤质地()A砂粒与黏粒比重接近B黏粒比重小,砂粒比重大C粉粒与黏粒比重接近D砂粒比重小,黏粒比重大解析:第8题,根据表格中甲土壤的质地百分数值,对照三角坐标图,可以判断甲土壤属于壤土区域。第9题,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植被覆盖条件下,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乙土壤,根据表格中土壤质地百分数值,可以判断乙土壤黏粒比重小,砂粒比重大。答案:8.B9.B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10图中至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生物、地质、地形、水文要素,其中对土壤形成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是()ABCD11图示区域()A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B山坡上的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C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D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解析:第10题,就某个小尺度区域来说,地形和地质条件相对是稳定的,所以对土壤的形成影响比较稳定。而当砍伐森林、开垦坡地、过度放牧后,植被减少,水文要素受到影响,导致水土流失,土壤贫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减弱,空气质量也会产生影响。故答案为C。第11题,土壤肥力的形成得益于生物活动;山坡会受到流水的冲刷,土壤在河谷易沉积;土壤的矿物养分来自成土母质;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一般低于草地。答案:10.C11.A二、综合题12下图是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土壤由_、_、_和空气组成。野外一般从_、_、_等方面对土壤进行观察。(2)土壤处于_、_、_和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是一个_的系统,是联系_和_的关键环节。(3)土壤不仅是_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可利用的珍贵的_。解析:(1)土壤是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野外对土壤的观察,一般从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剖面构造等方面进行。(2)土壤是一个开放系统,它位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3)土壤不仅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可以利用的珍贵的自然资源,土壤功能的可持续性与农业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答案:(1)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剖面构造(2)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开放有机界无机界(3)自然环境自然资源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下图示意土壤侵蚀强度与坡度的关系。(1)据图说明土壤侵蚀强度与坡度的关系。(2)针对缓坡(坡度在24及以下)地带土壤侵蚀特点,提出减少水土流失的可行性措施。解析:(1)读图,将坡度分为缓坡和陡坡,分别观察不同坡度的土壤侵蚀变化情况。缓坡(坡度在24及以下)地带,土壤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大;陡坡(坡度在24以上)地带,土壤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2)可采取工程措施,如修建梯田、护坡工程;生物措施,如保护森林,改善居民的能源结构,调整农业结构,减轻对土地的破坏。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