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最后定稿.doc_第1页
毕业论文最后定稿.doc_第2页
毕业论文最后定稿.doc_第3页
毕业论文最后定稿.doc_第4页
毕业论文最后定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论文最后定稿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硫磺菌菌丝液体发酵条件的研究英文题目condition of Laetiporus sulphureus mycelium Study on the liquid fermentation学生姓名李萍专业生物技术班级030331指导老师包水明二零零七年六月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中文摘要硫磺菌菌丝液体发酵条件的研究李萍03033136(东华理工大学化学生物与材料科学学院,江西抚州344000)摘要实验以硫磺菌为材料,在其适宜的外部培养条件(培养温度为25、装液量75ml/250ml、摇瓶转速为150r/min培养120h)下,通过不同浓度的黄豆浆、不同浓度的葡萄糖、不同种类的氮源(包括黄豆浆、尿素、牛肉膏、蛋白胨、(NH4)2SO4)、不同种类的碳源(葡萄糖、蔗糖、淀粉、乳糖)、酸碱度几个单因素的控制以及各因素的正交实验,采用液体发酵技术培养硫磺菌菌丝体,并称量每次培养的菌丝体湿重重量,从而确定硫磺菌的最适生长条件。 结果表明以浓度为17.5g/L的黄豆浆为氮源,浓度为20g/L的葡萄糖为碳源,初始pH值为5.5,为菌丝生长条件最优。 通常也称为“菇”、“菌”、“蘑”、“耳”。 约90的食用菌属于担子纲,少数属于子囊菌纲。 全世界有10000多种肉质菌。 目前中国已报道的食用菌近1000种,其中大约有50多种是极新鲜美的,有50多种是美味的,人工栽培的有70多种,其中形成大规模商业性栽培的20种左右。 食用菌是一种营养丰富并兼有食疗价值的食品,食用部分大都为具有产孢结构的子实体。 子实体的蛋白质含量约为鲜重的34或干重的2040,介于肉类和蔬菜之间,所含的氨基酸种类丰富,还含有较多的核酸和各种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1(硫胺素)、维生素B2(核黄素)、维生素PP(烟酸)、维生素C(抗坏血酸)和维生素D原等。 矿物质的含量亦较丰富,尤其含磷质较多,有利于人体各种生理机能的调节。 此外,很多种类如银耳、木耳、猴头菌以及菌核侧耳还兼有滋补作用和医疗用途。 数千年前,人们就已经采食蘑菇。 中国是绝大多数食用菌栽培的发祥地。 工业革命后,随着微生物学、真菌学、遗传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发展,德国、法国、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将食用菌的栽培和加工推进到科学化的阶段,成为重要的产业。 1.2硫磺菌概述硫磺菌(LaetiporussulphureusBond.Et Singer)又称硫磺多孔菌、硫色多孔菌1,为非褶菌目、多孔菌科、硫磺菌属,是一种重要的药用真菌。 它的形态特征是初期瘤状,似脑髓状,菌盖覆瓦状排列,肉质多汁,干后轻而脆。 菌盖宽8-30cm,厚1-2cm,表面硫磺色至鲜橙色,有细绒或无,有皱纹,无环带,边缘薄而锐,波浪状至瓣裂。 菌肉白色或浅黄色,管孔为硫磺色,干后褪色,孔口多角形,平均每毫米3-4个。 孢子卵形,近球形,光滑、无色、(4.5-7)(4-5)m,其中最重要的特征是子实体瓦状排列,硫磺色。 它主要生长在柳、云杉等活立木树干、枯立木上,分布于国内18个省市。 硫磺菌幼时可食用,味道较好。 药用,性温,味甘,能调节肌体,增进健康、抵抗疾病,是治疗乳腺癌,前列腺癌的辅助药物,此菌产生齿孔菌酸,可用于合成甾体药物。 另外还产生甜菜碱、胡芦巴碱和等生物碱。 引起木材褐色块状腐朽。 常生长在香菇段木上,被视为“杂菌”。 前人曾报道硫磺菌发酵培养液可产生有机酸2,可广泛用于食品、印染等工业部门。 现在研究最多的是朱红硫磺菌3。 该菌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海拔1200m以上山区的针阔林中(以针叶林为多),属野生珍稀食、药菌。 子实体幼嫩至成熟时味道鲜美,似鲑鱼,老后呈干酪状,不宜食用,但可入药,具有调节机能,增进健康,提高人体抵抗力的作用。 在野生菌生长区,当地老百姓将该菌的干制品煎服,用于治疗感冒和其它疾病,效果非常好。 据分析,该菌含有丰富的齿孔菌酸,这种物质是合成甾体类药物(类固醇化合物)的主要原料,是合成口服避孕药和治疗雄性器官功能衰退及某些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前言-2-妇科疾病药物的重要原料。 1.3现阶段研究现状1.3.1猴头菌液体发酵条件的研究本试验结果表明猴头菌对碳源的利用较广泛,对单糖、寡聚糖、多糖都能利用尤其是小麦粉、糊精、麦芽糖等都是猴头菌的较好碳源。 有机氮比无机氮更利于猴头菌菌丝体的生长。 使用酵母粉、蛋白胨等有机氮源时,猴头菌丝生长较快,本试验选用价格低、广的小麦粉和酵母粉作为碳、氮源。 并摸索到适用的发酵条件所获得的生物量最高达3左右。 显著高于最近有关资料的猴头菌菌丝体得率。 当然要进行大规模生产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生物量。 种龄和接种量也是关键之一,一般种子选用处在旺盛的指数生长期的菌丝体种子。 猴头菌为4d。 接种量也是很重要的因素,种量大,可缩短发酵延迟期,减少污染机率;但接种过多不仅种子培养费时。 种子中的代射产物的带入对液体发酵也会造成很大影响所以猴头菌液体发酵一般以1015的接种量为宜。 1.2.2人工栽培出野生硫磺菌河北省平泉县食用菌总公司食用菌研究中心的科技人员,经过1年多的研究,通过上千次的试验,终于将具有药食两用价值的珍稀野生菌-硫磺菌,人工栽培成功。 经中科院微生物所检测,目前国内尚无人工栽培的硫磺菌,这项科研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 1.2.3野生朱红硫磺菌驯化栽培研究研究表明朱红硫磺菌的菌丝体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5-32,最适温度范围为22-28。 朱红硫磺菌子实体发生的最适温度为16-25,气温低于16,子实体色泽为淡橙色,子实体呈鲜橙红色。 朱红硫磺菌菌丝体适宜酸碱度范围为pH3.08.0,最适酸碱度为pH4.06.5。 朱红硫磺菌的子实体产量与光照条件无关,但光照强度影响子实体的发生时间和色泽。 朱红硫磺菌栽培原料广泛,凡栽培木腐菌的培养料均可用于栽培朱红硫磺菌。 1.2.4对硫磺菌的发酵液抗菌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通过硫磺菌深层发酵产物对7种常见供试细菌、3种霉菌和10种植物病原菌抗菌活性初步的试验结果表明,硫磺菌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物对马铃薯芽孢杆菌、北京棒状杆菌、蜡状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7种细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体重要的化脓性细菌,大肠杆菌是人体肠道感染细菌和黑根霉均有较为显著的抗菌活性,对小麦赤霉、辣疫霉、黄瓜炭疽、小麦根腐和棉花黄萎这些植物病原菌均有中等以上的抗菌作用,对甘薯黑斑、烟草赤星、苹果腐烂病菌具有较弱的抗菌效果;而正丁醇萃取物对马铃薯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3种细菌和小麦赤霉、小麦根腐、苹果褐腐、辣椒疫霉和黄瓜炭疽病菌5种植物病原菌也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且总体上抗菌活性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但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前言-3-因为是初次试验,处理浓度选择较少,仅对一部分供试菌株测得最佳抗菌浓度,所以在后续试验中应继续扩大该菌株发酵液的抗菌谱及最佳抗菌浓度。 整体上看在相同试验浓度下乙酸乙酯萃取物较正丁醇萃取物的抗(杀)菌作用更为明显,说明该菌株发酵液活性成分主要集中在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对以后的研究工作有所指导。 该试验仅对发酵液进行了抗菌活性的室内测试,至于发酵产物中具体的活性成分还不清楚。 对于常见植物病菌的抗制作用只着眼于对菌丝的抑制效果,对于被抑制的菌丝饼是仅受到抑制,还是被杀死以及其作用机制,对其抑菌成分的分离筛选和确定都需要在后续的工作中进一步研究。 1.2.5硫磺菌原变种液体培养代谢物生物活性分析很多木腐担子菌的子实体和纯培养菌丝都能够分泌草酸,一般认为草酸的分泌与木腐过程密切相关,但是其在白腐和褐腐过程中的作用有明显的差异,在褐腐菌中主要是在降解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碳水化合物的过程中,作为Fenton类型的氧化作用的质子供体,促进复杂化合物的降解,也有报道认为草酸的分泌与生长环境中重金属离子的耐受有关,但是没有报道论及木腐菌液体培养生长代谢过程所产生的昆虫毒理效果。 研究发现硫磺菌液体培养物具有对果蝇的致死效应5,而菌丝体分泌的草酸与此生物活性相关。 昆虫中肠道内环境一般呈中性至碱性,并且具有一定的pH值缓冲能力,草酸可能是通过破坏了肠道的酸碱平衡,从而导致果蝇的死亡,但是我们在对硫磺菌红色变种进行研究时,发现酸的种类和浓度对果蝇致死效率影响很大6。 以上理由无法解释这种明显的差异,因此很可能还有另外的致死因素。 我们还发现一种碱性条件下呈紫红色的酸性色素也具有同样的生物活性。 最近Weber7报道从硫磺菌的子实体中分离到一种多烯类的色素Laetiporic acid,该报道还称液体培养条件下硫磺菌也可以产生Laetiporic acid,但是该报道没有明确指明变种,而且没有相关的生物活性分析报道。 由于多烯类物质普遍具有抗生素活性,而Ershova8等最近报道硫磺菌的液体培养产物具有广谱抗菌效果,所以该色素可能导致果蝇死亡的一个因素,但是到目前尚不能确定此色素是否是Laetiporic acid。 很多蕈菌的子实体具有杀虫效果,并且有很多种具有杀虫活性的物质已经成功分离纯化。 从一种食用菌嗜球果伞中分离到的Strobilurins及其系列衍生物已经被用于开发生物农药,因此蕈菌源生物杀虫剂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此前的研究的多是以子实体为研究对象,而子实体的受诸多不利因素如时间和采集地的限制,研究表明利用液体大规模培养技术开发蕈菌源生物杀虫剂具有潜在的可行性。 1.3实验研究的意义硫磺菌是一种非常好的药材,能调节肌体,增进健康、抵抗疾病,通过实验发现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抑制率分别为80%和90%。 硫磺菌还可以产生齿孔菌酸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前言-4-可用于合成甾体药物。 另外还产生甜菜碱、胡芦巴碱和等生物碱。 通过查找文献,我们了解到现阶段对硫磺菌的研究,在于变种的探讨以及发酵液的实用性研究,而对硫磺菌最基本的生长条件的研究还不多。 所以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进一步详细的了解硫磺菌液体培养生长的最适条件,可以为大规模生长硫磺菌液体菌丝,从而大规模种植硫磺菌作参考,为国内研究新型药物作出贡献。 1.4实验研究的目的在有关文献中指出,一般食用真菌的最佳外部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为25、装液量为75ml/250ml、摇瓶转速为150r/min培养120h8。 在上述条件下,通过不同浓度的黄豆浆、不同浓度的葡萄糖、不同种类的氮源(包括黄豆浆、尿素、牛肉膏、蛋白胨、(NH4)2SO4)、不同种类的碳源(葡萄糖、蔗糖、淀粉、乳糖)、酸碱度几个单因素的控制以及各因素的正交实验9,采用液体发酵技术10培养硫磺菌菌丝体,并称量每次培养的菌丝体湿重,从而确定硫磺菌的最适生长条件。 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前言-5-1.5实验设计与方案单因素实验不同浓度黄豆浆的影响不同浓度葡萄糖的影响不同PH值的影响不同碳源的影响正交实验最佳培养基配方比分析不同氮源的影响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材料和方法-6-2.材料和方法2.1材料2.1.1主要仪器设备九阳牌豆浆机、远红外快速恒温干燥箱、SHZ-型循环水真空泵、BS223S电子天平、HZQQX全恒振荡摇床、高压灭菌锅2.1.2菌种硫磺菌菌株由东华理工大学化学生物与材料科学学院食用菌研究中心提供。 2.1.3主要试剂0.1MNaOH溶液、0.1MHCL溶液。 2.1.4培养基基本培养基黄豆12.5g(取豆浆)、葡萄糖20g、水1000mL、PH自然、121灭菌20min。 2.2实验方法2.2.1液体菌种的制作在基本培养基中接入硫磺菌母种,25,150r/min摇瓶120h,即成液体菌种。 2.2.2不同浓度的黄豆浆对菌丝生长的影响将75g黄豆浸泡24h后,磨成豆浆,加入蒸馏水配成3000ml的溶液,用玻璃棒混匀。 配制成黄豆浓度不同的培养基各500ml,黄豆的浓度分别是7.5g/L、10g/L、12.5g/L、15g/L、17.5g/L、20g/L、22.5g/L、25/L,每个黄豆量的装液量是75ml/250ml,重复四组,贴好标签。 然后放入高压灭菌锅灭菌20min,冷却后放在无菌操作台上1h后,开始接种。 (注每瓶接种量要一样)最后放入HZQQX全恒振荡摇床进行摇床培养,温度为25,转速150r/min,培养120h后统一用丝袜在SHZ-型循环水真空泵上抽滤5min,在电子天平上称量菌丝湿重。 2.2.3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对菌丝生长的影响将25g黄豆浸泡24h后,磨成豆浆,加入蒸馏水配成2000ml的溶液,用玻璃棒混匀。 取400ml溶液,作五组,每组加入不同量的葡萄糖,葡萄糖的浓度分别是10g/L、15g/L、20g/L、25g/L、30g/L.每个葡萄糖量的装液量是75ml/250ml,重复四组,贴好标签。 然后放入高压灭菌锅灭菌20min,冷却后放在无菌操作台上1h后,开始接种。 (注每瓶接种量要一样)最后放入HZQQX全恒振荡摇床进行摇床培养,温度为25,转速150r/min,培养120h后统一用丝袜在SHZ-型循环水真空泵上抽滤5min,在电子天平上称量菌丝湿重。 2.2.4不同种类的氮源对菌丝生长的影响将12.5g黄豆浸泡24h后,磨成豆浆,加入蒸馏水配成1000mL的溶液,用玻璃棒混匀。 取出400mL作为培养基,向溶液中加入8g葡萄糖,再分别取5g尿素、牛肉膏、蛋白胨、(NH4)2SO4分别加入四个400mL的蒸馏水中,再向其中分别加入8g葡萄糖,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材料和方法-7-混匀,确保完全溶解。 然后装瓶,每瓶装液量为75ml/250ml,重复四组,贴好标签。 然后放入高压灭菌锅灭菌20min,冷却后放在无菌操作台上1h后,开始接种。 (注每瓶接种量要一样)最后放入HZQQX全恒振荡摇床进行摇床培养,温度为25,转速150r/min,培养120h后统一用丝袜在SHZ-型循环水真空泵上抽滤5min,在电子天平上称量菌丝湿重。 2.2.5不同种类的碳源对菌丝生长的影响将25g黄豆浸泡24h后,磨成豆浆,加入蒸馏水配成2000mL的溶液,用玻璃棒混匀。 取出500mL溶液四组作为培养基,向每组分别加入10g葡萄糖、乳糖、淀粉、蔗糖,然后装瓶,每瓶装液量为75ml/250ml,重复四组,贴好标签。 然后放入高压灭菌锅灭菌20min,冷却后放在无菌操作台上1h后,开始接种。 (注每瓶接种量要一样)最后放入HZQQX全恒振荡摇床进行摇床培养,温度为25,转速150r/min,培养120h后统一用丝袜在SHZ-型循环水真空泵上抽滤5min,在电子天平上称量菌丝湿重。 2.2.6不同PH对菌丝生长的影响将25g黄豆浸泡24h后,磨成豆浆,加入蒸馏水配成2000mL的溶液,用玻璃棒混匀。 取出300mL溶液六组作为培养基,通过0.1MNaOH溶液和0.1MHCL溶液调节溶液的PH,使PH分别为5. 0、5. 5、6. 0、6. 5、7. 0、7.5。 然后装瓶,每瓶装液量为75ml/250ml,重复四组,贴好标签。 然后放入高压灭菌锅灭菌20min,冷却后放在无菌操作台上1h后,开始接种。 (注每瓶接种量要一样)最后放入HZQQX全恒振荡摇床进行摇床培养,温度为25,转速150r/min,培养120h后统一用丝袜在SHZ-型循环水真空泵上抽滤5min,在电子天平上称量菌丝湿重。 2.2.7正交实验选出不同浓度的黄豆浆、不同浓度的葡萄糖、不同PH三个单因素的三个水平进行组合培养,称量菌丝湿重,从而确定培养基的最佳配方。 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结果及分析-8-3结果及分析3.1不同浓度的黄豆浆对菌丝生长的影响按2.2.2中的方法称量得到菌丝的湿重结果见表3-1及图3-1表3-1不同浓度的黄豆浆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的结果黄豆浓度(g/L)7.51012.51517.52022.525菌丝湿重(g/100ml)11.2912.0612.3013.5315.7712.7912.2610.580246810121416180102030黄豆浆浓度(g/L)菌丝湿重(g/100ml)图3-1不同浓度的黄豆浆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由表3-1和图3-1可知,其他外部培养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黄豆量的增加,菌丝湿重也在增加,在黄豆浓度为17.5g/L左右时,菌丝体的湿重最大,以后随着黄豆浓度的提高,菌丝湿重下降。 由此可知,硫磺菌的最适黄豆浓度是17.5g/L左右。 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结果及分析-9-3.2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对菌丝生长的影响按2.2.3中的方法称量得到菌丝的湿重结果见表3-2及图3-2表3-2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的结果葡萄糖浓度(g/L)1015202530菌丝湿重(g/100ml)12.2114.3915.4413.7511.83图3-2不同的葡萄糖量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由表3-2和图3-2可知,其他外部培养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加,菌丝湿重也在增加,在葡萄糖浓度为20g/L左右时,菌丝体的湿重最大,以后随着葡萄糖量的提高,菌丝湿重下降。 由此可知,硫磺菌的最适葡萄糖浓度是20g/L左右。 02468101214161805101520253035葡萄糖浓度(g/L)菌丝湿重(g/100ml)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结果及分析-10-3.3不同种类的氮源对菌丝生长的影响按2.2.4中的方法称量得到菌丝的湿重结果见表3-3表3-3不同种类的氮源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的结果不同氮源尿素(NH4)2SO4黄豆牛肉膏蛋白胨菌丝湿重(g/100ml)0.818.4815.7416.9112.11由表3-3可知,其他外部培养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加入的氮源不同,菌丝湿重也不一样,在加入牛肉膏时,菌丝体的湿重最大,而加入尿素,(NH4)2SO4这些无机氮源,长出的菌丝很少,特别是尿素,菌丝在含有尿素的培养基中几乎不生长。 但在加入黄豆,牛肉膏,蛋白胨的有机氮源的培养基中,菌丝能够很快生长。 虽然含有牛肉膏的培养基长出的菌丝最多,但一般情况下,考虑到原料的难易及价格因素,在液体发酵培养时,一般宜选黄豆作为氮源。 3.4不同种类的碳源对菌丝生长的影响按2.2.5中的方法称量得到菌丝的湿重结果见表3-4表3-4不同种类的碳源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的结果不同碳源葡萄糖乳糖蔗糖淀粉菌丝湿重(g/100ml)16.3715.7215.5512.82由表3-4可知,其他外部培养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加入的碳源不同,菌丝湿重也不一样,从结果可以看出,这四种碳源都能加快菌丝的生长,但是加入葡萄糖的培养基,菌丝生长最快,所以菌丝湿重最大。 所以由此可知硫磺菌的最适碳源是葡萄糖。 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结果及分析-11-3.5不同的PH对菌丝生长的影响按2.2.6中的方法称量得到菌丝的湿重结果见表3-5及图3-3表3-5不同的PH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的结果PH55.566.577.5菌丝湿重(g/100ml)15.6416.9215.6415.5115.215.09图3-3不同的PH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由表3-5和图3-3可知,其他外部培养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不同PH的培养基中,菌丝生长情况不一样,PH为5.5时菌丝生长量最大,但是PH5.5之后,菌丝生长量越来越少。 由此可知硫磺菌的最适PH是5.5。 3.6不同浓度的葡萄糖、黄豆浆和PH值对菌丝生长的影响表36培养基正交实验因素水平水平不同浓度葡萄糖g/l(A)不同浓度黄豆g/l(B)初始PH(C)115155.02xx.55.5325206.014.51515.51616.51717.5菌丝的湿重(g/100ml)02468PH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结果及分析-12-表37正交实验方案及结果分析编号A BC湿重(g/100ml)111112.17212215.45313310.90421212.68522313.65623113.15731313.91832112.28933212.20K138.5236.7639.60K239.4841.3840.33K336.3936.2536.46X112.8412.2512.20X213.1613.7913.44X312.1312.0812.15R1.021.711.291111.51212.51313.514A1A2A3B1B2B3C1C2C3图34三因素水平实验结果直观图正交实验结果与分析详见上表36和表37,其直观分析图为图34。 从表37的R值和直观图34可知,本实验所设计的三因素对菌丝产量的影响顺序为BCA,说明不同浓度的黄豆浆是主要影响因素,其次是不同PH值,再次是不同浓度的葡萄糖。 而其中又以A因素的水平2(葡萄糖浓度20g/L),B因素的水平2(黄豆浆浓度为17.5g/L),C因素的水平2(PH为5.5)的组合菌丝产量最高,即初步认为A2B2C2为最佳配比。 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小结-13-小结试验结果表明,硫磺菌液体培养菌丝的最优培养基为以浓度为17.5g/L的黄豆浆为氮源,浓度为20g/L的葡萄糖为碳源,初始pH值为5.5,培养温度为25、装液量为75ml/250ml、摇瓶转速为150r/min的外部培养条件下培养120h后,菌丝的生长量可以达到最高,为16.92g/100ml(菌丝湿重)。 通过试验结果研究发现,不同种类的碳源对菌丝的生长,影响不是主要的。 在以同浓度的葡萄糖、乳糖、蔗糖、淀粉分别作为碳源的培养条件下,菌丝生长量的变化不是很显著。 不过一般情况下,液体培养食用菌菌丝都是以葡萄糖作为碳源。 但是不同种类的氮源对菌丝的生长,结果是不一样的,在加入牛肉膏时,菌丝体的湿重最大,而加入尿素,(NH4)2SO4这些无机氮源,长出的菌丝很少,特别是尿素,菌丝在含有尿素的培养基中几乎不生长。 但在加入黄豆,牛肉膏,蛋白胨的有机氮源的培养基中,菌丝能够很快生长。 从结果中可以看出,以牛肉膏和黄豆浆作为氮源的培养基,加入牛肉膏的长出的菌丝更多,但由于牛肉膏成本比黄豆高的多,而且黄豆比较广泛,所以一般情况下还是选黄豆浆作为氮源。 通过试验结果我们还发现,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对菌丝的生长,影响不是主要的。 在以浓度为10g/L、15g/L、20g/L、25g/L、30g/L的葡萄糖作为碳源的培养条件下,菌丝的生长量变化不是很显著。 所以我们在研究硫磺菌生长条件时可以降低葡萄糖的用量。 尤其是在大批量生长的时候,也可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而不同浓度的黄豆浆对菌丝生长的影响是比较显著,以浓度为17.5g/L的黄豆浆作为氮源培养,菌丝生长量最大。 而以与此浓度相邻的黄豆浆作为氮源培养,菌丝生长量陡与之相差很大。 黄豆浆除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大量矿质元素,而这些因素对菌丝生长是非常有利的。 我们通过对不同浓度的黄豆浆对菌丝生长的影响这一实验,进一步确定黄豆浆的用量和作用,使菌丝生长条件更完善,在制作液体培养菌丝培养基的过程中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总之试验结果表明硫磺菌对碳源的利用较为广泛,有机氮比无机氮更利于硫磺菌丝体的生长使用牛肉膏、黄豆浆等氮源时硫磺菌菌丝生长较快,这都与有关资料1113。 基本一致这次实验前前后后,我失败过好几次。 特别是培养菌丝的时候,培养基有时候会被污染,长出的菌丝就会很少,味道也会变化。 这是由于菌丝被污染,其他杂菌就会溶解长出的菌丝,使自己得到繁殖。 后经过试验以及老师的讲解,发现污染是由于接种时,培养基被污染了。 如果每次研究出的最佳生长条件可以用来作为下一次的基本条件,我想本次实验结果会更准确。 在前言中,描述了关于对硫磺菌的发酵液抗菌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以及硫磺菌原变种液体培养代谢物生物活性分析,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问题,还有待后人做进一步的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小结-14-研究。 通过这次试验,让我学到很多东西,让我了解到,作实验要懂得早作计划,这样才会减少失败的次数,以及减少实验用品的浪费。 而且作实验时,要注重和老师间的交流,以及和伙伴之间的分工合作。 这次试验对我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致谢-15-致谢感谢化学生物与材料科学学院生物系的领导和所有老师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毕业设计环境;感谢包水明和李荣同老师在我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对我的悉心指导以及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为我能够圆满完成毕业设计,给与极大的帮助;还要感谢梁华正老师为我提供实验仪器以及梁晓娟、丁志刚等同学的帮助和支持。 两位老师对毕业设计的严格要求,尤其是对试验过程的严谨与求实的态度,令我受益非浅,对学生的细心关照,也令我非常感动。 在此,学生向两位老师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 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参考文献-16-参考文献1卯小岚主编.中国大型真菌M.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O1;475.2王娟,高锦明,张鞍灵,李晓明.硫磺菌发酵液抗菌活性的初步研究.西北农业学报,xx,15 (6).3曾先富,廖志勇,张军.野生朱红硫磺菌驯化栽培研究.中国食用菌,xx,26 (6).4池玉杰.潘学仁.康海燕等.硫磺菌原变种与淡红变种培养特性研究的研究.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9,27:7980.5汪国轮,郭学武,龚建华.硫磺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