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物理层接口及其协议备课讲稿.doc_第1页
第章物理层接口及其协议备课讲稿.doc_第2页
第章物理层接口及其协议备课讲稿.doc_第3页
第章物理层接口及其协议备课讲稿.doc_第4页
第章物理层接口及其协议备课讲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章物理层接口及其协议备课讲稿 1第九章物理层接口及其协议2主要内容9.1物理层的定义和功能9.2物理层的特性9.3典型的物理层标准接口9.4传输介质39.1物理层的定义和功能 (11)?物理层的定义ISO/OSI关于物理层的定义物理层提供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规程的特性,目的是启动、维护和关闭数据链路实体之间进行比特传输的物理连接。 这种连接可能通过中继系统,在中继系统内的传输也是在物理层的。 ?物理层的功能在两个网络设备之间提供透明的比特流传输。 ?研究内容物理连接的启动和关闭,正常数据的传输,以及维护管理。 49.1物理层的定义和功能 (22)?几点说明连接方式(点到点,点到多点)通信方式(单工,半双工,全双工)位传输方式(串行,并行)?物理层的四个重要特性机械特性(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电气特性(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功能特性(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规程特性(procedural characteristics)69.2物理层的特性 (22)?电气特性规定传输二进制位时,线路上信号的电压高低、阻抗匹配、传输速率和距离限制。 早期的标准是在边界点定义电气特性,例如EIA RS-232-C、V.28;最近的标准则说明了发送器和接受器的电气特性,而且给出了有关对连接电缆的控制。 79.2物理层的特性 (33)CCITT标准化的电气特性标准?CCITT V.10/X.26新的非平衡型电气特性,EIA RS-423-A?CCITT V.11/X.27新的平衡型电气特性,EIA RS-422-A?CCITT V.28非平衡型电气特性,EIA RS-232-C?CCITT X.21/EIA RS-44989.2物理层的特性 (44)?功能特性主要定义各条物理线路的功能。 线路的功能分为四大类?数据?控制?定时?地地?规程特性主要定义各条物理线路的工作规程和时序关系。 99.3典型的物理层标准接口 (11)9.3.1EIA RS-232-C?1960年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提出RS-232,1963年提出RS-232-A,1965年提出RS-232-B,1969年提出RS-232-C。 用于DTE/DCE之间的接口。 ?RS-232C标准中所提到的“发送”和“接收”,都是站在DTE立场上,而不是站在DCE的立场来定义的。 由于在计算机系统中,往往是CPU和I/O设备之间传送信息,两者都是DTE,因此双方都能发送和接收。 ?目前在IBM PC机上的 1、2接口,就是RS-232C接口。 10RS-232-C特性 (1)?机械特性连接器由于RS-232C并未定义连接器的物理特性,因此,出现了DB- 25、DB-15和和DB-9各种类型的连接器,其引脚的定义也各不相同。 下面分别介绍DB- 25、DB-9两种连接器。 11RS-232-CDB-25 (1)DB-25PC和XT机采用DB-25型连接器。 DB-25连接器定义了25根信号线,分为4组异步通信的9个电压信号(含信号地SG)2,3,4,5,6,7,8,20,2220mA电流环信号9个(12,13,14,15,16,17,19,23,24)空6个(9,10,11,18,21,25)保护地(PE)1个,作为设备接地端(1脚)DB-25型连接器的外形及信号线分配如左图所示。 注意,20mA电流环信号仅IBM PC和IBM PC/XT机提供,至AT机及以后,已不支持。 12RS-232-CDB-9 (2)DB-9连接器在AT机及以后,不支持20mA电流环接口,使用DB-9连接器,作为提供多功能I/O卡或主板上1和2两个串行接口的连接器。 它只提供异步通信的9个信号。 DB-9型连接器的引脚分配与DB-25型引脚信号完全不同。 因此,若与配接DB-9型连接器的DCE设备连接,必须使用专门的电缆线。 电缆长度在通信速率低于20kb/s时,RS-232C所直接连接的最大物理距离为15m(50英尺)。 最大直接传输距离说明RS-232C标准规定,若不使用MODEM,在码元畸变小于4%的情况下,DTE和DCE之间最大传输距离为15m(50英尺)。 可见这个最大的距离是在码元畸变小于4%的前提下给出的。 1314RS-232-C特性 (22)电气特性?EIA-RS-232C对电器特性、逻辑电平和各种信号线功能都作了规定。 ?在在TxD和RxD上逻辑1(MARK)=-3V-15V逻辑0(SPACE)=+315V?在在RTS、CTS、DSR、DTR和和DCD等控制线上信号有效(接通,ON状态,正电压)+3V+15V信号无效(断开,OFF状态,负电压)=-3V-15V图图1显示了1488和1489的内部结构和引脚。 图中的左边是微机串行接口电路中的主芯片片UART,它是TTL器件,右边是EIA-RS-232C连接器,要求EIA高电压。 15远距离通信?远距离通信(传输距离大于15m的通信)的例子,故一般要加调制解调器MODEM,因此使用的信号线较多。 1、采用Modem(DCE)和电话网通信时的信号连接若在双方MODEM之间采用普通电话交换线进行通信,除了需要28号信号线外还要增加RI(22号)和DTR(20号)两个信号线进行联络,如图所示。 2、采用专用电话线通信在通信双方的MODEM之间采用电话线进行通信,则只要使用28号信号线进行联络与控制。 不需要电话机、振铃信号号RI和DTR信号,其信号线的连接如图那样。 16近距离通信?零零Modem的最简连线(3线制)图是零MODEM方式的最简单连接(即三线连接),图中的2号线与3号线交叉连接是因为在直连方式时,把通信双方都当作数据终端设备看待,双方都可发也可收。 在这种方式下,通信双方的任何一方,只要请求发送RTS有效和数据终端准备好DTR有效就能开始发送和接收。 17189.3典型的物理层标准接口 (22)9.3.2EIA RS-449/422-A/423-A?RS-232C的数据传输不能超过20Kbps,同时电缆最大长度不能超过15米。 这大大限制了其应用能力。 后来(1977年),EIA/TIA推出了一个新的标准RS-449.如图所示。 ?该标准的机械、功能和过程性由RS-449定定义,电气接口由两个不同的标准定义。 一个标准是是RS-423A,它与RS-232C相似,所有的电路共享一个公共地,称为非平衡传输(unbalanced transmission)。 ?另一个电气标准是RS-422A,采用平衡传输(balanced transmission),无公共地。 RS-422A能在不超过60米长的电缆上达到2Mbps的数据传输速率。 19控制台端口?很多厂商的各类不同的网络设备都提供了控制台端口(Console Port)对设备进行初始、带外配置。 对于Cisco来说,其所有路由、交换设备都提供了控制台端口。 很多平台、型号还配有辅助端口(Auxiliary Port),提供了远程维护设备的手段。 ?根据设备类型、型号不同,其控制台端口的接口形式也不同。 常见的有两种采用DB-25的控制台端口和采用RJ-45的控制台端口。 它们都符合EIT/TIA232异步串行接口规范。 ?Cisco的低端设备,一般都提供采用RJ-45的控制台端口。 它是DCE端,当我们将其与调试工作站的串行接口( 1、2)相连时,必须使用EIT/TIA232到RJ-45的转换器和反转电缆。 ?20辅助端口?辅助端口是标准的异步串行设备,有着标准串行设备的所有功能,如流量控制。 因此可以在较高的速率上运行,一般可以达到115200bps.?辅助端口为网络管理人员远程管理网络设备提供了可能,如图所示。 尽管速率有限,辅助端口也可以作为链路临时备份端口。 在主链路失败的时候,拨号到目的网络,保持连通性。 如图所示。 21异步、同步串行(广域网)接口?异步串行接口?异步串行接口的缺省封装是是SLIP,还可以是PPP。 取决于使用的电缆,异步串行接口的速度最高可达128K.?Cisco模块化路由器可以接入多种异步接口网络模块,如8A、16A、32A。 图给出了异步接口网络模块块NM-32A的照片。 22异步、同步串行(广域网)接口?同步串行接口?同步串行接口的缺省封装为HDLC(Cisco私有),还可以是PPP、FRAME-RELAY、X.25等。 缺省速度为T1-1.544Mbps.不同电缆最高速度不同,EIA/TIA232为115.2Kbps,EIA/TIA 449、X.21为2Mbps等。 ?典型的同步串行接口卡如WIC-1T.图给出了广域网接口卡WIC-1T的照片。 23异步、同步串行(广域网)接口?异步/同步串行接口?异步/同步串行接口可以提供串行异步或同步连接。 在异步模式时,最高速度可达115.2Kbps,在同步模式时,可以达到128Kbps.?典型的异步/同步串行接口模块如2A/S、8A/S等。 图给出了异步/同步串行接口网络模块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