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诗到宋词.doc_第1页
从唐诗到宋词.doc_第2页
从唐诗到宋词.doc_第3页
从唐诗到宋词.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唐诗到宋词诗歌见证时代的兴衰与社会的变迁 刘吕梁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余光中这段抒写李白的诗句传神地向我们展现了那个为万世所景仰的诗仙。由此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一个“饮如长鲸吸百川”的伟岸男子,书剑飘零,诗酒酬唱,篇篇华章支撑起盛唐的文学天空;我们仿佛看到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极度自信的李白;我们仿佛看到了“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洒脱不羁的李白。李白是那个时代的见证,也是那个时代的缩影。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他身后那个社会稳定繁荣、文化昌盛发展的大唐盛世。是的,不仅是李白的诗,我们似乎还可以从无数唐诗中感受到那个不一样的时代:无论是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还是孟浩然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都表现出爱好自然,回归心灵静谧的那份幽雅情怀;另外,无论是高适的“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还是岑参的“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都歌颂了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男儿情怀。这些东西共同让我们看到唐朝士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多样的精神面貌,有人说诗歌是一个时代的名片,这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篇章,不正反映了大唐盛世繁荣的社会风貌吗?我原以为初唐时经济贫困,国家经过连年征战,尚未稳定,理应以雄壮豪迈的军旅诗为多;到盛唐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定富裕,为大众喜爱的自然是些华丽美艳的诗句吧。可是,翻阅诗书才发现初唐时虽然有“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这样慷慨激昂壮志报国的诗句,却也有“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如此唯美细腻的佳句;盛唐时尽管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般浪漫瑰丽的句子,但也不乏“高高秋月照长城”这样雄浑深远的万古名句。诚然这是一个兼容并蓄的时代,这是一种始终如一,永不褪色的文学。在这儿,军旅、山水、田园各派诗歌百花争艳,共同发展,造就了一个稳定繁荣的社会。我们今天研究唐诗,不仅是在研究其无与伦比的词句文采,更是在回味那种蓬勃向上的,令中国人自豪的唐人精神。大唐盛世,中华强音,还有哪个时代能与之相比拟呢?这也就是唐诗的魅力所在吧!“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年轻的杜甫用他豪迈的文笔写着青春壮志。然而二十年之后,饱经人世沧桑与宦海沉浮的诗圣便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悲观,揭露社会黑暗的句子。可悲啊,就连盛世唐朝也免不了走向腐化堕落盛极必衰的道路啊!杜甫的作品无愧于诗史的称号。终于,“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唐朝不争地开始走上了下坡路。而黄巢最后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将这个庞大的气息奄奄的王朝带向了无可逆转的衰落与灭亡,留给后人无限的遗憾与感慨。唐诗以后是宋词。“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翻开宋词,这样精致的含情小词总是令人心灵沉醉。我是喜欢宋词的,喜欢“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闲情,喜欢“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的美景,喜欢“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的幽静。在这么多纤丽华美的词中,我认识了北宋一个文化极度昌盛的时代,一个以知识、以艺术为中心的时代,一个生活非常舒适安逸,以致奢侈的时代。宋词很美,但美中不足的是,少了唐诗的那种思想,那种精神,那种进取,那种壮志。一种靠华丽的辞藻组成的靡靡之音只能反映出时代的衰落;一个靠文人撑起来的国家,一个国防与军事不被重视的国家,怎能长久地巍然屹立?每当读到那些优美典雅的宋词,想起了它们背后那个柔弱的国家,心中不免有一丝酸楚。“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一个在安逸的文化酱缸中孕育出的清纯女子走进我们的眼帘,风起云涌,世道变迁,李清照的词中再无了当初的纯真与俏皮,却多了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凄楚与悲凉。一个词人词风的变化折射出了时局的动荡与不稳定。“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曾经那个全盛的北宋终于在安逸与享受中,在华丽的词曲与丝竹之声中走向了衰落与覆灭,自唐以来积累起来的无与伦比的中华文化的成就伴随宋这座豪华的大厦轰然倒塌。“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在宋之后近千年的岁月中,再无哪个时代的文化堪与唐诗相比。历朝历代,我们追求的无不是经济社会的繁荣与人民生活的安定与富裕,而当繁荣盛世来临,又必定造就文化的昌盛。但是,物极必反,与昌盛的文化如影随形的却往往是骄奢淫逸、腐化堕落的风气,随之而来的便是不可避免的衰亡与毁灭。这便是文化与社会发展本身的矛盾,历史的魔咒,是任何时代都无法挣脱的死结。另外,正如学者说的那样:“就发展趋势和本质而言,唐以前的文学是高雅的、山林的、贵族的文学,宋之后的则是通俗的、市井的、平民的艺术。”从典雅走向民间,也许对文化的普及来说是一件好事,然而,由尽是壮志报国或意境深远的唐诗到市井勾栏到处流传的花间月下谱曲演唱,描写男女隐晦之情的词曲,却着实不能令我高兴。在我看来,让高雅的文学去适应通俗的大众不如让通俗的大众去适应高雅的文学,否则本末倒置,对文学而言,本身就是一种贬值。可换言之,在如此之大的国家,想让劳苦大众的文化程度都达到能够欣赏高雅的阳春白雪,本来就是不可能的,还不如一些通俗市井的民间情词更能让大家接受。高贵的注定只能为少数人所把玩,适合大众的价值却很低,这便是文学的矛盾之处吧。梦回大唐,我看到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