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药物代谢,1,主要内容,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第三节 药物转运第四节 药物代谢酶第五节 药物代谢的反应类型第六节 影响药物代谢的主要因素第七节 药代动力学概述,2,第一节 概 述,一、定义二、药物代谢的临床与药学意义三、研究药物代谢的意义,3,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作用、作用机制,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药物,机体,一、狭义定义,5,6,二、药物代谢的临床意义,7,二、药物代谢的临床意义,8,二、药物代谢的临床意义,9,10,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一、吸收(absorption)二、分布(distribution)三、代谢(metabolism or biotransformation)四、排泄(excretion),11,12,一、药物的吸收,吸收: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除静脉注射外,药物吸收的快慢和多少与药物的给药途径、理化性质、吸收环境等有关。人体对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小肠,小肠的 上皮中存在可以吸收药物的单层上皮细胞,13,1、药物吸收机制,药物的跨膜转运组成液晶态,流动性随机运动,14,15,药物跨膜转运的方式,1、药物吸收机制,(1)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 Passive diffusion),16,1、药物吸收机制,酸性药(Acidic drug):碱性药(Basic drug):离子障(ion trapping) 分子型极性低,亲脂,可通过膜;离子型相反,17,pH和pKa决定药物分子解离多少,18,(2)滤过(filtration),19,1、药物吸收机制,20,(3)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1、药物吸收机制,21,(4)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1、药物吸收机制,胞饮:液态蛋白质或大分子物质,如垂体后叶素粉剂,从鼻粘膜给药吸收胞吐:液态大分子物质,如腺体分泌物、递质的释放,22,(5)膜动转运,1、药物吸收机制,23,2、药物的消化道吸收,24,2、药物的消化道吸收,首过消除(first pass elimination)具有首过消除作用的器官:肝、肠、肺,25,2、药物的消化道吸收,首过消除 口服药物经过胃肠道吸收后,经肝门静脉到肝脏,然后才进入血液循环。有些药物首次通过肝脏时就被代谢灭活,使进入血液循环的有效药量减少,药效降低。如何避免首过消除效应?改变给药途径舌下给药,直肠给药(经皮、鼻) 如:硝酸甘油(心绞痛) 异丙肾上腺素(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26,2、药物的消化道吸收,27,28,影响消化道吸收的因素药物溶解释放速率胃肠道pH:pH高有利于弱碱性药物吸收,pH低有利于弱酸性药物吸收,肠腔内pH4.88.2吸收面积胃肠分泌与蠕动情况胃肠局部血流量饮食:脂溶性成分,与药物形成复合物等,29,2、药物的消化道吸收,注射给药,30,2、消化道外给药的吸收,注射给药静脉注射,没有吸收过程,药物100%进入体循环药物剂量准确,起效迅速,适用于药物容积大、不易吸收或刺激性强的药物,用于急重症、麻醉等情况,31,2、消化道外给药的吸收,经皮给药包括贴剂、软膏剂、硬膏剂、涂剂、气雾剂等透过角质层和表皮进入真皮,扩散入毛细血管,进入体循环可避免药物首过效应和胃肠灭活,维持较稳定的吸收速度,血药浓度平稳角质层限制药物吸收,吸收速度很小,脂溶性药物更易吸收大多发挥局部治疗作用,少数发挥全身治疗作用,32,2、消化道外给药的吸收,吸入给药气体和挥发性液体(全麻药)直接进入肺泡,吸收迅速肺泡数目34亿个,总表面积达200m2肺泡壁为单层上皮细胞,与毛细血管紧密相连,血流十分丰富肺泡表面分布有表面活性物质不受首过效应,水溶性、小分子药物吸收好,但总体效率不高,33,2、消化道外给药的吸收,吸入给药,34,2、消化道外给药的吸收,二、药物的分布,分布:指药物从血液循环转运到各组织器官(作用、储存、代谢、排泄)的过程。,35,36,二、药物的分布,血浆蛋白质含量:6%8%,白蛋白和1-酸性糖蛋白是与药物结合的主要蛋白质。结合型药物:分子量增大,不能跨膜转运,暂无生物效应,暂存于血液游离型药物:转运到作用部位发挥作用结合型药物与有理性药物处于动态平衡,37,二、药物的分布,38,二、药物的分布,39,二、药物的分布,细胞内液pH=7.0,细胞外液pH=7.4软酸性药物易从细胞内向细胞外液,弱碱性药物,细胞内浓度较高,40,二、药物的分布,血脑屏障:血液与脑组织,血液与脑脊液,脑脊液与脑组织三种隔膜的总称,是选择性组织各种物质由血入脑的屏障,有利于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内环境的稳定。大多数药物较难通过。转运以被动扩散为主非解离型药物、脂溶性高的药物交易通过,41,二、药物的分布,胎盘屏障:将母体与胎儿血液隔开的胎盘也起屏障作用。脂溶性低、解离型、大分子不易通过,血眼屏障:血与视网膜、房水、玻璃体屏障的总称。提高眼部局部治疗效果脂溶性、小分子易于通过,42,二、药物的分布,大部分药物的分布是可逆的单室模型:立刻完成分布,整个机体可看作是处于动态平衡的均一体。双室模型:药物在吸收后,很快进入某些部位,一般是血流丰富的器官,即刻达到平衡,但较难进入另一些部位,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成分布。中央室、外周室。,三、药物的代谢,代谢:指药物在体内被吸收、分布的同时,在药物代谢酶的作用下进行着化学结构的改变,称为生物转化。药物代谢的结果: 灭活(大部分药物) 活化(环磷酰胺转化为醛磷酰胺) 不转化,原型排出转化的最终目的:有利于药物排出体外。,43,三、药物的代谢,药物代谢部位:,44,三、药物的代谢,45,药物代谢的类型:,引入或暴露极性基团,极性基团与内源性物质结合,形成水溶性高的代谢物。,46,四、药物的排泄,排泄:指药物以原型或代谢物的形式通过排泄器官或分泌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大多数药物及其代谢物的排泄为被动转运,少数为主动转运(如青霉素)。,47,四、药物的排泄,肾脏排泄,48,49,四、药物的排泄,胆汁排泄:有些药物经肝排入胆汁,由胆汁流入肠腔,然后随粪便排出。三种形式:原型药 葡糖醛酸结合物 谷胱甘肽结合物过程:被动转运(血液向胆汁转运) 主动转运,50,四、药物的排泄,51,四、药物的排泄,其他途径:有些药物经肝排入胆汁,由胆汁流入肠腔,然后随粪便排出。乳汁:偏酸性,富含脂质,易排出脂溶性强及弱碱性药物(如吗啡、氯霉素)唾液:排出量与血药浓度有相关性肺:挥发性药物汗液:利福平,52,第三节 药物转运,53,一、药物跨膜转运的影响因素,生物膜,54,二、药物的跨膜转运方式,被动扩散,55,二、药物的跨膜转运方式,孔道转运,56,二、药物的跨膜转运方式,特殊转运,57,二、药物的跨膜转运方式,其他转运方式易化扩散类似于主动转运,但不需要能量胞饮主要转运大分子物质,58,三、药物吸收,59,药物在胃肠道中的吸收,三、药物吸收,60,药物在胃肠道中的吸收,61,三、药物吸收,药物在胃肠道中的吸收转运机制,三、药物吸收,62,药物在胃肠道中的吸收影响药物胃肠吸收的因素,三、药物吸收,63,药物在胃肠道中的吸收研究药物胃肠吸收的主要方法,三、药物吸收,64,药物在胃肠道中的吸收研究药物胃肠吸收的主要方法,三、药物吸收,65,药物在胃肠道中的吸收研究药物胃肠吸收的主要方法,三、药物吸收,66,药物在胃肠道中的吸收研究药物胃肠吸收的主要方法,三、药物吸收,67,药物在胃肠道中的吸收研究药物胃肠吸收的主要方法,三、药物吸收,68,药物在胃肠道中的吸收研究药物胃肠吸收的主要方法,三、药物吸收,69,药物在胃肠道中的吸收研究药物胃肠吸收的主要方法,三、药物吸收,70,药物在胃肠道中的吸收研究药物胃肠吸收的主要方法,三、药物吸收,71,药物在胃肠道中的吸收研究药物胃肠吸收的主要方法,三、药物吸收,72,药物在胃肠道中的吸收研究药物胃肠吸收的主要方法,三、药物吸收,73,药物在胃肠道中的吸收研究药物胃肠吸收的主要方法,三、药物吸收,74,药物在胃肠道中的吸收研究药物胃肠吸收的主要方法,三、药物吸收,75,药物在胃肠道中的吸收研究药物胃肠吸收的主要方法,三、药物吸收,76,药物在胃肠道中的吸收研究药物胃肠吸收的主要方法,三、药物吸收,77,药物在其他部位的吸收,三、药物吸收,78,药物在其他部位的吸收,三、药物吸收,79,药物在其他部位的吸收,三、药物吸收,80,药物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三、药物分布,81,药物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三、药物分布,82,药物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三、药物分布,83,药物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三、药物分布,84,血浆蛋白结合率及其常用测定方法1、平衡透析法2、超滤法,三、药物分布,85,血浆蛋白结合率及其常用测定方法,三、药物分布,86,血浆蛋白结合率及其常用测定方法与药物结合的血浆蛋白种类,三、药物分布,87,血浆蛋白结合率及其常用测定方法与药物结合的血浆蛋白种类,三、药物分布,88,血浆蛋白结合率及其常用测定方法与药物结合的血浆蛋白种类,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