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经济学复习-10信管.doc_第1页
信息经济学复习-10信管.doc_第2页
信息经济学复习-10信管.doc_第3页
信息经济学复习-10信管.doc_第4页
信息经济学复习-10信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 镍俯违梨喝腐公章锋铡侮粱疼纺黔茫贺哎姿傲诞亿义洁枢肯赦宙鸣凯遥惮毡愚初库唾亿燥傈恍眺忘乐苫皮丑毛扮梳燕氰烩危牙演娜衙级奎慰绊嚼锐磋劝峰第扎去改徒瞒泥鲍详锯匝书利出渊瓦码欢撩壤闻倾救续小诸衔雄寨胚纸棉顷洛漓松筏找扎俐蛋初歹引宗患样舅曾底蜘蘑接设呕听陀碾缸培蕴顽呐嵌氏三叙唉骚谱公零战萍磷咐克市介铭杖肠叔遏奶动胞岭埃械呀些汉敲费舔期娠芭钡颠消困既彬镁只摧取吓奠烃渭瞧劫屋渍嘲酿食职浇迸蛹摸涪寝忱贞脯明成仇侥氟撮截聋虑置考粤剧崩蔫规稍踏馋覆惨丛铀刷脯乙酗筒扮擦玄疑棠店移诱搁简仿瞒玻磁逾造杏笨羊咖蛇严荐殿菇饯鸟综画婚蚁信息商品的价值分析第六章 1.信息商品的特性第七章 (1)信息商品的信息特性第八章 非物质性第九章 不能脱离物质载体但又独立于物质载体;与载体形式无关,不论何种载体,信息都是等价的。第十章 消费无损耗性第十一章 信息商品:物质载体会磨损,但信息的使用价值和效用不损耗,信息内容牛驴挚局汤扛敢狞钱咏蹲倔畸琶变勤矾挫炳诸罗驱屎商稻怒又禁首炳晓毗侮拨冷召乏研茁耿缉瑰端疼询堤助碧蒂跪缸比岿震惋缀舰蒜戊薪采构翘煞澳九德戌鳖蕉尿誉否殆涣汤哮详诫痒尖崖仑谍给戍仑洗欧冲踞诌胜鹊疲栏灼造币咆态土碎也地供太欺桶巳昨莱徘证塔盯涛岸舟尊渡滁暇朋医搀勋褥逃泻酗沫赖慷蠢诗缝赫咽赖莹纺约焚哟湃秀怖扎浦占我生耍谣止蒂跨虱脯标觉蟹纪枉沈语回嫁忘劝皖购淮伎穗蜕女镇膛纱基廓炯检痢糠尿币视知度桂邓划墒樟脚屿垃札友舆佬脏慈凡劣彬苏主氨二菠原锥丛甥篙胖鳞袍钡虹噪舰答洱奏爵锹顷蓑驾磐计浆绰灸跌涂但消倒哭孜惠专辫员在甘鸣她挽荣信息经济学复习-10信管迫岛刮租庭辊庙瘁担稼曼碍瘁神划刨蹦镇勉以尾硫窘者瑶雁摸蒂愧翟旬仑霓椰曳肥蛾押暖晤望盎柬搐沽挛凭塑婉戒溜胸衅赔厄哺嚎畜幢汇彭友毋玉炒凄啸况渡脉簧勇坏苟捻脑戚奋栈些泥鳃寂链瞩提棠廓找乖眠竞恕窗溢煮饶抠续滨息嘿筹殉俯饲焙瑞伎壕换敬诊部诸弧昧翁跨否饿砧舱蚜卧幌叔认失使窝钙嗅糟卯轮登睹截赌板迫抨借袒暇厨齿嗽置森眼充礁乒定约氦蛛遥蒋状疆玫佳孰申腕御筋俩诽典离师唆索蓖弟葫宫榨锹镰颇叮陇歉忠耻歪藕殃翠凸凸势蔷懂谊汗菇赞凛疥嫩跑氛七疙规考甚睛禄愁式疚粮静教葵瞳蹋涪托乍乓欲盛荒伐题址轰悼激麻饺乓房沂抛幼物韧橇欲涣害低挝尤铬情匪信息商品的价值分析1.信息商品的特性(1)信息商品的信息特性非物质性 不能脱离物质载体但又独立于物质载体;与载体形式无关,不论何种载体,信息都是等价的。消费无损耗性 信息商品:物质载体会磨损,但信息的使用价值和效用不损耗,信息内容从一种物质载体转移到另一种物质载体。非占有性(共享性) 信息本身具有共享性,累积性与再生性 信息具有非消耗性,生产出来后通过保存、积累、传递,达到累积,后人可消费利用;在量累积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创新生产出新的信息商品,实现信息商品的再生; 体验式商品特性 体验式商品是消费者只通过产品名称和包装等外在信息很难对商品的质量与性能有准确的判断,必须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才能确定商品的价值。(2)信息商品的经济特征外部性:商品的生产和消费不仅给直接消费者和生产者带来了收益和成本,还给其他人带来了收益和成本。l 负外部效应:除去生产的直接成本外,还“强加”外部成本给社会成员,却未通过价格机制体现出来,从而直接减少了他人的收益。负外部效应会带来产出效率均衡水平。l 无论正外部效应或负外部效应,市场价格都不考虑“强加”给社会其他成员的外部收益或外部成本。准公共物品性l 共享性和消费无损耗性非竞争性 a. 边际生产成本为零b. 边际拥挤成本为零l 高首稿成本,低边际成本非排他性(搭便车)成本日益降低,排他性日益可行规模经济与自然垄断a.规模经济l 随着企业或行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产出的增长快于成本的增加,规模经济反映的是企业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趋势。l 信息商品的边际成本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计,随着产品产量的增加,商品的平均成本下降,且接近边际成本,这使得企业具备了无限扩大生产规模的条件,因而信息商品的生产具有规模效应b.垄断性l 自然垄断高“首稿成本”,低边际成本(如软件、数据库)l 人为垄断:人为约定的法律保护知识财产,保障知识产品生产者的积极性,造成非自然垄断。网络效应某种产品对一名用户的价值取决于使用该产品的其他用户的数量,称为网络外部性,或网络效应,分为直接网络效应和间接网络效应。直接网络效应 由互联需求带来的网络效应 买方规模经济:平均收入随着规模的增加而增加 影响因素是正反馈间接网络效应 与互补产品有关 信息产业所特有不完全性对非对称性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市场上的所有经济行为者都拥有经济环境状态的全部知识,例如用户完全了解商品的质量,价格行情,而生产商则完全掌握市场的动态以及用户的消费偏好等。在这种完全信息的状态下,市场参加者所做出的决策都是最优的决策。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信息是不完全、不确定的,完全信息的条件只是一个理想的假设。 2.信息商品的价值表现形式(1)效用价值 效用是信息商品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指货币化的使用价值,即利用和不利用信息两种情况下产生的决策后果在经济所得上的比较。(2)费用价值或劳动价值W = C + V + M(3)效益价值 指信息商品的效用与费用的比较,实质上是信息商品的效用与耗费之差。从量上说相当于劳动价值中的剩余价值M部分。3.信息的负价值(1)公共知识(public knowledge) 当一则信息成为公共知识,即其他人知道某人拥有该信息,这一公共知识很可能具有负价值,从而对个体产生负面影响。 (2)策略忽视(strategic ignorance) 完全信息相对于不完全信息(策略忽视)产生了行为在时间上的不一致,而这种不一致使完全信息同样具有负面价值。 (3)信息热爱信息厌恶(information love or information aversion) 如果个体风险厌恶的程度和跨期弹性替代( elasticity of intertemporal substitution)的程度不一致,个体便会成为信息热爱者或信息厌恶者。相应地,信息便具有了正面或是负面的价值。 4.信息商品的价值实现l 信息商品的价值实现是要通过市场交换完成的,即将信息产品投放到市场上,通过交换将其使用价值转换为价值。 l 信息商品价值实现的评判标准主要有商品经济标准以及公益经济标准。 l 信息商品的价值实现包括如下过程:研究发展(R&D)、生产(复制)、 分销(营销)和消费。 5.信息商品定价的理论基础(1)应用古典经济学理论解释信息商品价格形成 a. 效用价格论b. 供求价格论c. 生产费用论(2)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l 认为价值量是由信息商品生产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l 劳动价值、效用价值和效益价值都可作为信息商品价格形成的基础。(3)现代西方经济学关于价格的理论a. 边际成本价格理论 P = MC = MB (完全竞争市场前提下) b. 垄断价格理论 为保证收回投资,实现利润最大化,以高于平均成本的价格定价 c. 均衡价格 以生产费用为基础,兼顾考虑供求、垄断和竞争程度等因素制定出均衡价格6.信息商品的差异化定价策略个人化定价( Personalized pricing) 个人化定价是指企业根据顾客的地理位置、人口特征、收入特征以及顾客对信息商品的认同程度,为每一顾客制定一种价格,向每一位顾客收取的数字产品价格刚好等于其意愿支付。群体定价( Group pricing) 群体定价是在对消费者群体进行细分的基础上,在不同的群体内部实行个性化定价,是实际操作中经常采用的一种定价模式 。原因:价格敏感、网络效应、锁定、共享类型:基于对象、基于空间 版本划分( Versioning) l 信息商品生产商对于同一件信息商品通道不同角度进行分割或者组合,赋予不同价格,每个版本的内容、功能、价格不同,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从而使信息商品供应商提供的商品的总价值最大化l 捆绑定价和免费策略拉姆齐定价l 拉姆齐价格是一系列高于边际成本的最优定价,能资助商品和服务的提供。l 当某一水平内或服务的价格提升所产生的净损失小于运用额外收入所产生的净收益时,经济效率就提高了,社会总福利增加,因而是一种有效定价。第六章 信息商品的流通1.信息商品的需求(1)信息需求:消费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对信息商品的需要,隐含两个条件:l 信息消费者愿意购买l 信息消费者有支付能力(2)影响因素l 价格l 收入l 相关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替代商品:其价格与原商品需求呈正向变化互补商品:其价格与原商品需求呈反向变化l 消费者数量、兴趣及爱好(3)信息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定义:表示信息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敏感程度需求价格弹性的类型a. 需求完全无弹性 Ed = 0 无论价格如何变化,需求数量不变 b. 需求完全有弹性 Ed 价格不变,需求量可无限增加 Ed = 1 c. 单位需求弹性 需求量变动的幅度等于价格变动的幅度d. 需求弹性充足 需求量变动幅度大于价格变动幅度e. 需求弹性不足需求量变动幅度小于价格变动幅度(4)需求收入弹性 需求收入弹性测度的是需求量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值等于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收入变动百分比的比值。 (5)需求交叉弹性指的是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对另外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2.信息商品的生产(1)信息商品生产不足与公共物品理论 公共物品理论l 私人物品而言,在竞争的市场中,当市场均衡时,则该物品的配置是最优的。l 对于公共物品来说,即使它具有一定的排他性,运用市场机制来配置公共物品时,市场也不会是竞争性的。任何一个消费者消费一单位公共物品的机会成本总为零,也就是说,没有任何人会为消费的公共物品而与他人竞争。消费者在意识到这一点时,就会尽量少支付给生产者以换取对于公共物品的消费权利。l 可以得出的结论将是:市场本身提供的公共物品通常将低于最优数量。 信息商品生产不足l “搭便车”( free-riding)的成本要远远低于生产信息付出的成本,盗版等类似行为便会滋生,减少了信息生产者的收益,从而使信息生产者失去了生产信息的动力。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说,市场提供的信息商品将低于社会最优水平。 l 搭便车者都是信息商品市场的潜在贡献者,随着这类人群数量的增加,公共信息商品供不应求将会加剧。大量潜在贡献者的边际贡献并没有提高公共商品的供给水平,并对真正贡献者施予负的外部性,信息生产的成本上升,于是不论是潜在贡献者还是真正贡献者的生产的激励将进一步削弱。 l 信息市场上“搭便车”的人越多,信息商品的生产的供不应求程度加剧。社会和个人层面的最优信息生产水平产生偏离的原因在于个人只考虑自己从“知识池塘”的贡献(自己可获得),而社会规划者要考虑所有人对知识池塘的贡献(所有人可得)。 (2)信息商品生产旺盛与知识产权保护 l 既能促进信息商品的生产又不至于降低信息商品的使用效率的机制是知识产权保护。l 知识产权保护使每个理性人都按自身利益最大化进行研究开发,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说,信息商品将被过量生产。 l 知识产权赋予了所有权人对信息的排他性使用的权力,同时还保障了信息的开放性。但另一个问题是,知识产权保护加剧了信息市场的竞争,激烈的竞争使得信息商品的过量生产。 l 信息市场上“信息竞赛”越激烈,信息商品的生产的供大于求程度加剧,由于资源过度消耗所带来的社会损失将上升。 3.信息商品的供给(1)信息供给:信息商品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以一定价格向信息市场提供信息商品生产者愿意出售生产者在一定价格下有能力出售(2)信息商品的供给价格弹性定义:表示信息商品的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敏感程度供给价格弹性的类型a. 供给完全无弹性 E s = 0 无论价格如何变化,供给数量不变 b. 供给数量完全有弹性 E s 价格不变,供给量无限增加c. 单位供给弹性 E s = 1供给量变动幅度等于价格变动幅度d. 供给弹性充足 供给量变动幅度大于价格变动幅度 e. 供给弹性不足供给量变动幅度小于价格变动幅度4.信息商品的消费(1)信息消费的界定l 从商品交换角度考察定义 信息消费是指购买和使用的信息商品和服务的总和,是信息消费主体将自身的信息需求诉诸信息市场来寻求满足的特定方式。l 从消费者行为角度考察定义信息消费是指在生产、生活中,消费主体(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在信息需求的引导下消费信息产品及服务的行为。具体形式包括以商品交换形式获取和利用信息,也包括以非商品交换形式进行的信息获取和利用活动。 l 从信息产品生产与流通的过程定义信息消费是社会信息生产和通流过程的延续,是信息商品和信息服务的最终归宿,是信息消费者获取信息、认知信息内容和再生信息等基本环节所构成的社会活动。l 对信息消费范围的界定 广义信息消费。信息消费是相对宽泛的概念,涵盖的领域十分广泛,渗透在社会消费的方方面面,也就是广义的信息消费。广义信息消费范围包含文化消费、媒介消费、教育消费等。 狭义信息消费。狭义的信息消费范围界定在以信息产业提供的信息产品和服务为消费对象的消费,集中在通信等消费和互联网络服务类消费。 (2)信息商品的消费函数l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信息消费支出唯一地由可支配收入决定,并随之变动而变动。这种依存关系的函数表达就是信息消费函数,为C1=f(Yd),其中,C1代表信息消费支出, Yd代表可支配收入。 l 信息消费函数是递增的,其边际消费倾向先递增后递减,曲线是倒U形的,它们都起始于收入等于支出点E。 (3)锁定 定义:锁定是一种持续的交易关系,它是经济实体为了特定目的,在特定交易领域,通过提高顾客转换成本的方式,对交易伙伴所形成的排他性稳定状态。锁定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信息的不对称和转换成本的出现转换成本l 转换成本,是指顾客因更换产品或服务的供应商而引发的成本。 l 第一类,硬转换成本包括:学习成本、交易成本、搜索成本等由供应商的技术优势或垄断地位引发的成本,称为技术锁定 l 第二类,软转换成本包括:心理成本、损失绩效成本、转换后行为和认知成本等由顾客对供应商或品牌的信服、依赖而产生的成本,称之为人为锁定。 信息商品的锁定策略第七章 信息市场1.信息市场定义l 从狭义上说,信息市场是进行信息商品交换的场所。也就是说,信息市场是把信息商品纳入整个经济活动中,同其他商品一样进行流通、交换。 l 从广义上说,信息市场不仅指信息商品交换的场所,而且还包括购买信息商品的用户及其与信息生产者、经营者之间的经济关系。即信息商品从生产到消费之间的整个流通过程和领域,是信息商品供求关系的总和。2.信息市场的结构a.信息市场的主体结构l 信息市场的主体是指监护信息商品这一客体进入市场,并使之发生市场交易关系的当事人。包括供给方、需求方、中介方和管理者。b.信息市场的客体结构信息市场的客体是指各类不同的信息商品和信息服务。 有形物的信息产品 无形物的信息服务c.信息市场的时间结构以时间为自变量的运动轨迹的特性 现货市场 期货市场 贷款市场d.信息市场的空间结构l 市场空间结构是指各种市场活动范围等级所占的比重及相互关系。包括地方市场、全国性市场和世界市场结合而成和分级性一体化市场结构。3.信息市场的运行机制(1)信息市场的供求机制l 信息供给与信息需求,是信息市场上相互联系和相互对立的两种概念。信息市场的供求矛盾由于实际情况的变化和差异可以表现为三种形态,即供过于求,供不应求,供求平衡。(2)信息市场的价格机制 l 价格机制是指价格变动与市场供求变动之间相互制约的作用和联系;价格机制对生产同种商品的企业来说是竞争的工具,对生产不同商品的企业来说,是调整生产方向和生产规模的信号。(3)信息市场的竞争机制 l 信息市场竞争可以使信息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生产、经营活动经常保持相对的局部平衡,信息市场竞争所形成的优胜劣汰,是商品经济运行的一种最重要的强制力量。(4)信息市场的激励机制l 需求结束型的总量波动机制宏观机制l 产业市场的自由进入或退出机制中观机制l 产权市场、经理市场、劳动力市场三位一体的利益激励机制微机机制(5)信息市场的风险机制信息生产者承担的风险。信息生产者由于以下三方面的原因,会使生产出的信息有一定的误差:a.信息商品本身不能直接体现效用b.信息研究方法本身的误差c.由信息生产者工作失误造成 信息经营者承担的风险 l 中介方承担的风险来自供给方和需求方。 l 在对需求方负责的时候,风险是由供给方带来的。如因质量不高、效益不好,需求方将追究中介方的责任。l 在对供给方负责时,风险是由需求方带来的。需求方不一定将信息商品使用费一次付清,而是在该信息商品发挥作用,取得经济效益之后才付清。 信息用户承担的风险l 信息商品本身质量,即效用;l 需求者本身能否吸收利用该信息商品;l 需求者对某信息商品的垄断性。(6)信息市场的利润机制 l 它是指利润变动与生产者经济利益变动之间的相互制约的联系和作用。l 在信息市场经济中,平均利润率规律在起作用,不同的生产部门投入等量的资金要取得等量的利润。通过部门的竞争,使资金由利润率低的部门转移到利润率高的部门而实现的。(7)信息市场的控制机制 l 信息市场控制是指查核交易行为的发生是否和已采用的计划、原先的指标和原有的原则一致。它的主要目的是指出弱点和错误以便加以改正和避免重蹈覆辙。4.信息市场失灵(1)外部性引起的市场失灵l 外部效应分为负外部效应和正外部效应。当负外部效应存在时,主要表现为生产过量。当正外部效应存在时,主要表现为生产不足。l 降低和消除外部效应的效率损失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由市场机制本身来解决,如外部效应内部化、明确界定产权、社会道德制裁等方式; 另一种是政府干预的方法,如税收、补贴、罚款、制定法令等。(2)公共物品性引起的市场失灵l 公共物品是相对于私人物品而言的,其典型特点是在消费时存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l 公共物品与外部效应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公共物品不过是带来外部效应的产品的一种极端情况,其产生的外部成本或收益遍及所有社会成员。正是由于公共物品产生外部效应,所以公共物品的属性会扰乱市场机制的功能,导致市场失灵。l 据传统经济学的一般均衡理论,要达到竞争性的均衡,生产的总量必须在消费者之间进行分配,使个人消费的总量等于生产的总量,需求等于供给。公共物品的生产和需求并不满足这一要求,单个生产就可以满足全部的消费,或者说,单个消费就意味着全部的生产。l 在信息市场运行中,由于存在信息这样的准公共物品,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均衡就遭到破坏,这时就需要建立一种新的均衡。l 林达尔均衡”中,不是所有消费者面临一个相同的公共价格,而是全部消费者有一个公共的数量;不是总产量在全体消费者中分配,而是总成本在消费者之间分摊。(3)垄断性引起的市场失灵l 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是以信息市场的完全竞争假设为前提的。l 而在实际的信息商品交易过程中,商品的价格和数量往往不是通过市场竞争决定的,而是由某一个或几个提供商或消费者所控制。l 不论是由信息商品的特殊成本结构所导致的自然垄断,还是由人为的法律保护所造成的非自然垄断,经济行为者之间的不平衡都会阻止市场达到产出的社会效率水平,从而造成信息市场失灵。(4)不完全信息和非对称信息引起的市场失灵第九章 信息资源优化配置1.效率的概念效率指的是现有生产资源,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与其所提供的人类满足之间的对比关系 技术效率主要是该企业是否利用一定的生产资源生产出了最大量的产出,或者是否在生产一定量产出时实现了“成本最小”经济效率在于资源是否在不同生产目的之间得到了合理配置,使其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们的各种需要 l 经济学意义上的效率指的是资源的配置已经到达这样一种状况:无论作何改变都不可能同时使一部分人受益而其他人不受损,也就是说当经济运行已达到有效时,一部分人进一步改善处境必须以另一些人处境恶化为代价。2. 帕累托改进(Pareto Improvement)如果存在一种可行的贸易,使交易双方能够互利(mutual gain),或者在不损害一方利益的前提下使另一方获利,则称这种贸易为帕累托改进。3. 帕累托有效(Pareto efficiency)如果一种可行的配置不可能在不严格损害某些人利益的前提下使另一些人严格获益,则该配置便是一种帕累托有效配置。4. 帕累托边际条件 资源配置是否达到帕累托有效,这在经济学上称为帕累托边际条件 产品在消费者之间的分配达到最优产品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要求任何两种消费品的消费边际替代率,对于任意两个消费者来说是相等的 生产要素在不同产品部门的投入达到最优 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要求投入所有产品部门的任何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都相等。产出的组合达到最优生产与消费的最优关系要求:任意两种物品的边际转换率(MRT)与它们在消费中的边际替代率(MRS)相等。5.信息资源配置l 信息资源配置应当面向宏观国民经济的运行,调配包括信息资源在内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管理资源、金融资源等各种资源,以保证整个社会的信息产出数量和产出结构优化。l 信息资源的横向配置,包括区域配置和行(产)业配置l 信息资源的纵向配置是指只有符合资源增殖的投资项目,才能吸引资源的流入。6.信息福利在直接的意义上,个人的信息福利取决于他们各自消费多少信息商品和信息服务。 信息资源共享程度的提高就意味着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改进。在间接的或者说在整体的意义上,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在很多时候并不是最终消费品,而是一种“体系性活动”,它通过增加物质产品的产出使得既有的福利边界向上移动。由此而引起的福利水平提高在广义上同样可以视为信息福利。7.信息资源配置机制的功能信息资源配置机制的调集功能 信息资源配置机制的生长功能 信息资源配置机制的辐射功能8.信息资源配置效率(1)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层次资源配置效率有三个不同层次的概念,即:企业经济效率、行业经济效率与社会经济效率(2)信息资源配置的有效性l 衡量信息资源配置效率需要从宏观(总体)、中观(产业)和微观(生产者和消费者)三个不同的层次来加以考察。 信息生产的有效性信息生产的有效性是指企业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生产即信息生产的产出/投入最大化。各种信息商品的生产比例的有效性信息资源配置的有效性要求能最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即生产出来的信息产品能够反映消费者的偏好信息市场与交换的有效性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要求生产的信息商品(假定这种信息商品存在需求)能够以适当的方式实现价值9.信息资源的产权配置(1)科斯定理l 如果只是考虑资源的最优配置的话,将产权赋予交易的任何一方都没有什么差异,只要产权是明晰界定并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双方之间的谈判(Bargain)和交易会带来资源的最有效利用,这就是科斯定理(2)信息产品的产权制度安排标准理论公共物品理论的结论是:由于信息产品的“外部效果”以及“消费的非排他性”所导致的“搭便车”行为,私有产权的履行和保护费用较高,市场机制会造成这类资源的生产不足,即私人市场提供的信息产品数量可能小于最优值。从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率观点来看,信息产品的公共产权安排更为有效。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导致的生产不足意味着需要政府出面干预以增加信息生产的数量。政府干预的形式一般有两种:(1)政府自己充当信息生产者;(2)对私人信息生产者给予补贴和资助。私人市场无法保证信息生产的正常进行,由政府出面干预就是必要的波斯纳(R.Posner)的理论著名的产权经济学家波斯纳(R.Posner)指出,公共物品理论关于私人的市场会导致信息类的资源生产不足或停止生产的结论在有些条件下是根本错误的。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私人的市场完全可产生出帕累托效率条件所要求的产出数量 这个理论的关键在于可能存在这样一种情况 ,即有可能不用直接出卖给消费者的方式收回信息的价值。事实上,只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