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docx_第1页
中药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docx_第2页
中药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docx_第3页
中药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docx_第4页
中药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年儿科临床药学论坛中青年药师论文集419422上海楼医案第一节中“僧惠宗胃癌溃血一案”中就有云南白药配方的记载。那么,云南白药还有必要保护吗? 答案是肯定的。首先,因为国内科学技术水平还不发达,科研与生产的研究缺乏有力的投入与支持。对云南白药这一珍贵品种的保护,有利于国内企业的发展和国内经济实力的增强。故对中药配方的保护以 便于让国内的医药企业积聚更多的实力和资金来进行新药创新,有利于民族医药产业的进步和发展。其次, 由于中药药方方剂组成的可变性较大,专利保护较难,容易被其他企业避开专利而仿制。如果及早公布云 南白药的配方,可能造成外来企业对本土医药企业的冲击,给“洋中药”带来可乘之机。最后,在中药走出 国门之前对其进行必要的保护,是为将来申报其它国家的专利保护提供了保证。5结束语虽然云南白药是一剂治疗外伤的中药良方,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但其公认的良好信誉大都源 自于缺医少药的年代其所发挥的作用。面对现代先进的医疗技术以及丰富的医疗药品,云南白药等具有代 表性的中药面临着挑战。令人欣慰的是,云南白药随着现代化制药技术高速发展,已经研制出各种替代技 术和新药(如云南白药喷雾剂)。同样,对于中医药企业来说,恪守商业诚信准则,不走固步自封的老路, 发展中药现代化技术,使自己的产品经受得住现代科学的“磨练”,才能走出一条光明大道。参考文献1Lenaghan,SC,LXia,and MZhang,Identification of nanofibers in the Chinese herbal medicine:Yunnan Baiyao J Biomed Nanotechnol,20095(5):p472-6中药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乔欣,李智平(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201102)摘要:中药在抗肿瘤方面的研究是当前热点,由于西药抗癌的毒副作用太大,中医中药治疗肿瘤已经成为肿 瘤治疗领域的一大特色。许多中药具有抗肿瘤作用,因中药成分复杂,其抗肿瘤机理也表现在各个方面。展 示了中药防治肿瘤的巨大潜能和美好前景。本文对抗肿瘤中草药及有效成分、中成药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简单的归纳、总结,并对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诱导细胞凋亡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阐述。 关键词:抗肿瘤:中药:肿瘤血管生成;细胞凋亡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及生命的常见慢性疾病。近年来,受环境恶化、工作生活压力等因素影响, 肿瘤症死亡己位居我国各类死亡的第一位。据国家卫生部通报,白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肿瘤症死亡 一直呈持续增长趋势,20世纪70年代,我国每年死于肿瘤症的人数为70万,90年代为117万,2l世 纪初则上升为150万【。目前,肿瘤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化疗、放疗、中药和生物治疗等,在临床 上往往需几种方法配合应用。随着中药治疗肿瘤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增强机体自身对肿瘤细胞的免疫以 及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两方面独特的疗效和较低的毒副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近几年来,对中医药抗 肿瘤的研究取得到了许多成果,本文对此进行了总结,旨在为中药抗肿瘤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也为中西1522012年儿科临床药学论坛中青年药师论文集419-422上海医的沟通和结合做一些有益的工作。l中药抗肿瘤研究概述治疗肿瘤主要从祛邪、扶正两方面入手,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标本兼顾、辨证治疗【21。11祛邪类药理作用中医临床抗肿瘤组方中多以具有祛邪作用的中草药为主药,主要包括清热解毒、软坚散结、化痰止咳、 活血化瘀等类中药,研究发现这些抗肿瘤中药多能作用于肿瘤细胞生长过程,起到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抑 制肿瘤细胞增殖过程等的作用。111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对肿瘤细胞只有直接杀伤作用的药物一直是科学家们研究的热门,都希望能发现如抗生素一样具有选 则性高、杀伤作用强的药物成分,以治疗目前这个。不治之症”。但是已知具有直接杀伤肿瘤细胞作用的 药物毒性都很大,杀伤作用选择性差。现在更多研究投向了低毒的抗肿瘤中草药,期望寻找到作用于肿瘤 细胞特异组成结构的细胞杀伤剂。112抑制肿瘤增殖过程 这类药物主要是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的核酸等遗传物质的合成、有丝分裂周期、繁殖信息传递等生长和转移过程,从而使肿瘤生长受到抑制。但是抗肿瘤同时也会干扰正常细胞的DNA合成,因此这类药物对 遗传或肌体正常繁殖增生的细胞也有一定的毒副作用。由于毒性相对小,抗肿瘤中草药在这方面的作用研 究最为集中。12扶正类药理作用 中医临床治疗肿瘤症的复方中都会加入滋补中药或提升某脏腑功能的中药,起到扶正的作用。在早期抗肿瘤作用研究中,由于这些中药其在体外抗肿瘤的效果不理想,并没有引起研究者的足够注意。随着肿 瘤症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在肿瘤症治疗中,机体自身所具有的整体排斥肿瘤的作用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 位。很多种中草药能通过调整肌体免疫功能或DNA修复功能、抗突变、诱导分化、抗肿瘤血管生成、促 进肿瘤细胞凋亡等等非杀细胞型作用,控制肿瘤或肿瘤生长,来治疗抗肿瘤。 121促进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作用机体免疫监视在肿瘤免疫机能状态、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另外,在化疗中90 以上对免疫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毒性抑制,使机体免疫力低下,以至对放、化疗产生的异常细胞克隆不能 及时清除,这目前是化疗被迫中止的主要原因。在这方面中医药发挥了巨大优势,不仅可以减轻放、化疗 免疫抑制,而且几乎没有毒性。具有扶正作用的抗肿瘤中草药很多,其中大部分对免疫有调节作用,随着肿瘤细胞免疫增强作用的逐渐晕视,抗肿瘤中药在这方面作用机理的研究成果也会迅速涌现。 122促进肿瘤细胞诱导分化作用肿瘤分化诱导剂能使肿瘤细胞的分化趋向正常细胞。自从Col 1ins发现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能被诱导 分化,诱导分化剂和分化治疗已引起学术界的广泛注意。中草药也发现了一些诱导肿瘤细胞分化的成分它们从影响基因表达、升高细胞CAMPCGMP等多个角度体现出诱导分化作用,各有不同特点。 123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肿瘤血管在肿瘤原位生长和肿瘤向远处转移过程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肿瘤中的血管生成后,加快了2012年儿科临床药学论坛中青年药师论文集419-422上海营养供给及代谢产物的清除,为肿瘤的持续、恶性生长创造条件。血管生成同时也是肿瘤转移自始至终所 必需的。研究表明,肿瘤中微血管数量与进入循环的肿瘤细胞数相关:另外,由于肿瘤新生血管的基底膜 成碎片状,易于渗漏,与成熟血管相比更易被肿瘤细胞穿透而发生转移。因此,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对有效 地抑制肿瘤的转移有重要的作用。124促进肿瘤细胞凋亡长期以来,肿瘤被认为是细胞失控增长的结果。但有些肿瘤增殖率并不高,现在研究表明,许多人类 恶性肿瘤是其细胞死亡过程严重受阻,而使肿瘤细胞在数量上无限制恶性增长的结果。这种增殖与死亡的 平衡失调目前认为是由细胞凋亡紊乱引起的。当细胞凋亡受抑制,原本在正常监控下应被机体清除的恶变 细胞在体内不协调增殖,从而发生肿瘤。凋亡过程主要是通过内源性核酸内切酶激活而发生的细胞死亡过 程,它是多点启动的,在细胞周期的任何一点都可发生。诱导细胞凋亡是目前最为热点的中药抗肿瘤机制, 许多中药抗肿瘤作用与它有关。2抗肿瘤血管生成血管生成是指已经存在的血管芽生和套叠式的微血管生长形成新的血管的过程。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是血管依赖性的。 21现代医学对肿瘤血管生成的认识211肿瘤血管生成的过程肿瘤的生长分为两个明显的阶段:无血管期和血管期。在无血管期,肿瘤生长主要靠周围组织的弥散 作用提供营养,肿瘤生长缓慢,体积不超过2-3rmn3:在血管期,毛细血管的生成使肿瘤能够获得足够的 营养,肿瘤迅速生长并可以发生转移。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性,肿瘤转移是多阶段的串联过 程。肿瘤血管生成的特点:生长失控、不规则:缺乏血管功能:缺乏周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血管通透性增 加。1971年,Folkman提出: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血管新生过程。其主要步骤包括:原发肿瘤的生长; 肿瘤血管生成;肿瘤细胞脱落并侵人基质:进入脉管系统;肿瘤栓形成;继发肿瘤的生长;肿瘤血管生成: 转移瘤的继续扩散。由上述过程可以看出,肿瘤的血管生成对原发肿瘤的生长和增殖是必不可少的,同时 对肿瘤的侵袭、转移亦起着重要作用。212肿瘤血管生成的调控肿瘤的血管生成是一复杂过程,其基本步骤为:肿瘤血管生成促进因子与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失衡,血管生成促进因子主要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等,其中VEGF为主要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在所有的血管调控因子中作用最显著;血管生成抑 制因子主要包括血管抑素(angiostatin)、内皮抑素(cndostatin)、凝血栓蛋I刍(TSp-1)等。这两者的失衡导致血 管生成表型(锄giogenicphenotype)形成:血管内皮基底膜的降解,在血管内皮基质降解酶系统中基质金属 蛋白酶系统(MMPs)发挥重要作用,MMPs中以MMP2和MMP9研究最多,MMP2被认为是肿增血管生 成开关的一种调节因子:内皮细胞向肿瘤组织迁移及在迁移中增殖;内皮细胞管道化、分支化形成血 管环:形成新的基底膜。由上述过程可以看出肿瘤转移和血管生成在分子机制上有相似之处。都要调 节细胞粘附、基质降解和细胞运动以达到肿瘤细胞转移和血管生成。抗肿瘤血管生成与抗肿瘤转移是密切 相关的。调控肿瘤血管生成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以抑制肿瘤的血管新生。2012年儿科临床药学论坛中青年药师论文集419422上海22中医基础理论对肿瘤血管生成的认识221“伏邪”和“余毒”是肿瘤术后转移及其血管生成的前提肿瘤术后的化疗、放疗、生物治疗虽然一定程度地杀灭残留肿瘤细胞,但未能阻止肿瘤的漫润和转 移。肿瘤微血管持续性生成和免疫监视功能低下使残留爱惜百成为复发转移的根源,符合中医“伏邪”、“余 毒”致病学说。肿瘤经手术、放化疗后,邪气虽渐消,但仍有癌毒蛰伏体内,成为“伏邪”、“余毒一。癌 毒之邪其性走串,易乘虚鸱张而余薪复燃,四行旁窜。正如瘟疫论中所述:“如无故复发者,以伏邪 未尽”蛰伏之残余毒邪滞留体内,与人体正气相争,再如多种因素如外感六淫、七情内伤、过劳以及治疗 时攻伐太过等,可进一步加重正气亏虚而致残余癌毒乘虚而入,入络伤血,煎熬津液,致使痰、毒、瘀互 结,侵蚀脉道,导致癌症的复发和转移。由此可见,癌毒蛰伏之余毒未消,伏邪未尽乃为癌症复发与转移 的前提。222“络病”理论与肿瘤血管生成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转移的主要机制之一,属于祖国医学“络病”范畴。中医“络”的概念在形态和 功能上与现代医学的微血管循环概念相似。祖国医学认为,络脉时经络系统的分支,犹如网络,纵横交错, 遍及全身,内络五脏,外连肢节,具有贯通表里上下、环流气血津液及渗灌脏腑组织等生理功能。正如灵 柩经脉所言“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 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正常情况 下,络脉系统作为沟通机体内外、维持阴阳平衡和保障脏腑气血灌注的功能性网络,也是协调机体内外环境统一,维持机体内稳态的重要结构,对于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各种病理状 态下,如肿瘤患者血管生长因子的调控机制失常,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促血管生成因子分泌增加,抑制因 子分泌减少,血管生成的正负调节因子失衡,这一功能性网络系统的结构、分布和功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表现为络体迂曲、扩张,脉络分布异常,造成局部经络气血津液疏布灌注失常等,发为其络属的脏腑、组 织、器官结构和功能异常等一系列以脉络阻滞为特征的疾病。这与肿瘤患者病灶局部病态微循环的建立极 为相似。因此,肿瘤的微血管生成过程,即中医“久病入络”而形成脉络病变的过程。其病机始动因素为 正气本虚,癌毒内蕴,日久则正不胜邪,引起脏腑、阴阳、气血功能失调,机体内稳态结构破坏。脉络的 损伤即使其病机演变过程的主要病理产物,又是其病变渐次入深、变生诸病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的途径和 必要条件。由于癌瘤局部脉络结构、分布、功能异常,使得癌邪易于侵入脉络,癌邪入络客脉,影响络中 气血的运行及津液的输布,致使络失通畅,渗灌失常,导致癌毒,淤血滞络,引起络中不同程度的气滞、血瘀或津凝等病理变化,日久延虚。虚气留滞、血瘀津凝等相互影响,互结互病积久蕴毒,毒损脉络, 瘀毒横逆旁窜,败坏腹脏,损伤形体。此演变过程充分体现了虚滞、痰瘀、毒损脉络这一基本病理变化, 为病邪渐次深入、正虚邪实、病势胶着的一种病理状态,并由此导致癌变经久难愈,渐成痼别引。23中药对抗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现状231具有抗血管生成作用的中药众所周知,许多中药及提取物和复方制荆均具有抗肿瘤作用。从中药来源的化疗药物长春碱、紫杉醇、 羟基喜树碱等不仅显示出较强的抗瘤活性,而且还有抗血管生成作用。近年的研究表明,某些抗肿瘤中药 及提取的有效成分和复方制剂显示出较强的肿瘤新生血管抑制作用。目前证明的具有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 中药主要有如下几个大类:补虚药及一些多糖类成分,如人参提取物人参皂甙R9314卯、灵芝61,党参、1 552012年儿科临床药学论坛中青年药师论文集419_422上海麦冬组成的复方制剂参麦注射液等7J;活血祛瘀药,如姜黄、郁金和莪术提取物姜黄素I4】;祛痰除 湿类;毒素类药;其它类,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大豆成分异黄酮类食物的摄取与亚洲乳腺肿瘤和前列腺 肿瘤发病率低有关。当亚洲人移居美国并摄取西方饮食,乳腺肿瘤和前列腺肿瘤发病率增加。 232中药抗血管生成分子机理部分中药及提取物的抗肿瘤血管生成机理也已明确。目前认为抗肿瘤中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调控肿 瘤的血管生成。 2321下调肿瘤VEGF等促血管因子及上调抑血管因子下调肿瘤促血管因子VEGF是多数中药发挥抗血 管生成作用的主要机制。陈明伟等发现人参皂甙R驴不仅下调肿瘤VEGF蛋白质水平,而且还能降低VEGF 受体Fit、KDR蛋白水平以更有效地抑制肿瘤血管新生【51。Stadey等研究表明灵芝能抑制膀胱肿瘤细胞分泌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D(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131,TGFp)以抑制血管生成。这种抑制作用通过改变 Erkl2和Aid激酶磷酸化,调节细胞分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和Akt 信号以抑制Ap-I活化,从而下调VEGF和TGFp的分泌【6】。染料木黄酮一方面对多种血管生长因子如 VEGF、VEGFl65、BEGF、PDGF、TGF2tz、组织因子、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另 一方面上调血管抑制因子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内皮抑素、血管抑素、血栓蛋白1,这是染料木黄酮新的作用靶点IJ。姜黄素通过抑制VEGF分泌能减少荷瘤鼠埃列希肿瘤腹水的分泌,抑制荷瘤鼠腹膜内 皮细胞增生。抑制NFKb p65核易位,这种转录因子需要VEGF基因表达【引。姜黄素作为一种AP1结合 抑制剂,在LNCaP前列腺肿瘤细胞中,能抑制肠道血管活性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激活的 VEGF表达,这种作用依赖ca2+浓度91。As203下调肿瘤VEGF基因的表达,减少细胞中VEGF的水平【16l。 参麦注射液能抑制肿瘤bFGF表达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_n。雷公藤内脂和雷公藤红素都是中药雷公藤的提 取物,雷公藤内脂能降低VEGF的表达,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抑制前列腺癌细胞PC一3的生长【17】。雷 公藤红素可明显抑制血管生成,机制可能是减少基质金属蛋白酶一3(MMP一3)和bFGF的表达【18J引。 2322抑制肿瘤VEGF等促血管因子上调因子肿瘤的促血管生成因子VEGF等受上调因子NF-r,B、蛋白 激活物1(activator protein-l,AP1)、蛋白酪氨酸激酶(proein tyrosine kinase,e lK)、乏氧诱导因子1(HIF-1) 调控。Aggarwal等筛选20种不同的姜黄类似物显示姜黄素抑制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诱导的NFrB活性作用最强。姜黄素还能抑制NFrB调节基因如肿瘤坏死因子l(TNFRl)、TNFR2、NFcB 诱导激酶、1-cB激酶复合物0kappaa kkinasc complex,IKK)和NF-cB p53亚单位。通过抑制l一-CB激酶复合 物(IkappaB kinaoe complex,IKK)和n师诱导的AKt活性来抑制NFzB活性和NF-1cB调节基因表达,以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基因(VEGF、MMP9和细胞黏附分子1)11】。脂质体姜黄素也能通过持续抑制N旷KB的结合和NFzB调节基因的表达,在体内体外抑制人胰腺癌细胞血管生成、信号转导、细胞增生和诱导凋亡n41。染料木黄酮能抑制蛋白酪氨酸激酶(protein tyrosine kinase,PTK),导致残余的酪氨酸膜结合受体磷酸 化,阻断PTK、Top0 lI活性和下调包括VEGF等11种基因表达。木黄酮与化疗药物DDP、BCNU、DNR 等及黄酮素食品补充剂榭皮黄素、绿茶提取物儿茶酸有协同作用唧1。2323抑制MMPs活性,阻止血管内皮基底膜的降解去甲斑鳌素(norantharidin,NCrD)能明显降低 MMP2、PCNA、lo67蛋白的表达,增加TIMP2蛋白的表达以抑制膀胱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和迁移【2u: NCTD还能降低MMP9的活性,减少某些钙粘蛋白粘附分子的表达以抑制CT26肿瘤细胞的浸润和转移1221;l 562012年儿科临床药学论坛中青年药师论文集419-422上海雷公藤制剂通过下调MMP9的表达和活性抑制HTl 080人纤维肉瘤细胞侵润1231。参麦注射液能抑制肿瘤 MMP2的表达【710在人星形神经胶质瘤细胞中。姜黄素通过抑制PKC到MAPK信号途径抑制巴豆醇醋诱 导的MMP9的表达11 31。 2324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向肿瘤组织迁移及在迁移中增殖或小管形成姜黄素影响细胞增殖周期,从而直接抑制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9】;Yoysungnoen等发现在经姜黄素处理的肝肿瘤裸鼠中。增大的肿瘤组 织血管密度明显减弱112】。沃兴德等观察认为姜黄素及其衍生物对牛主动脉平滑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ECV0304和人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姜黄素和总姜黄素腹腔注射抑瘤作用大于 灌胃给药,而姜黄素单体的抑瘤作用又大于总姜黄素的抑瘤作用。认为姜黄素及其衍生物具有抑制内皮细胞的迁移和特异性地抑制内皮细胞增殖作用【241。雷公藤、木黄酮能抑制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小管形成12023】。 参麦注射液也能抑制内皮细胞增殖、迁移【71。 2325抑制血管内皮细胞黏附或直接诱导内皮细胞凋亡木黄酮通过抑制内皮细胞黏附相关基因包括VE钙粘蛋白,间隙连接蛋白al来抑制内皮细胞的增生和血管形成【25l;姜黄素通过激活caspase3诱导埃列希 腹水肿瘤细胞凋亡171,也能直接诱导内皮细胞凋亡11们。 2326对内皮细胞的细胞毒作用莫日根等检测NCTD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的细胞毒作用,结果表明NCTD对HUVECs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其引起的H1vECS生长抑制作用中,凋亡仅为其中一部分原因,并不占主导地位,NCTD的细胞毒作用导致的细 胞坏死才是根本原因1261。2327其他分子机制木黄酮提取物能抑制Etsl转录因子的表达,其与调节新的血管形成有关【2 71。无细胞 毒浓度(0150 mM)的木黄酮能使B16恶性黑色素瘤和F3 II乳腺肿瘤细胞形态呈梭型变以及细胞活力的 明显降低,木黄酮可抑制F3 II乳腺肿瘤细胞分泌尿激酶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增加B16恶性黑色 素瘤细胞蛋白水解酶活性;而不改变肿瘤细胞MMP-9和MMP-2的水平;体内实验也证实在B16和F3 II两种荷瘤鼠腹腔注射浓度为lOmgkg天的木黄酮可抑制肿瘤诱导的血管生成12引。3诱导细胞凋亡细胞凋亡(Apoptosis)是英国爱丁堡大学生物学家Kerr于1972年首先提出的,它是细胞受到生理或某 些病理信号刺激后,通过启动自身内部机制而发生的一种细胞死亡过程。1992年英国科学家Hickman等 提出将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作为以后肿瘤治疗研究中的主要目标和手段,自此肿瘤细胞诱导凋亡治疗逐渐成为国际肿瘤研究的一个热点,在此期间,人们在研究中发现利用中药能够有效地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这 不仅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同时也为中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31现代医学对细胞凋亡的认识 311细胞凋亡的概念细胞凋亡(apoptosis,APO)又称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细 胞受到生理或病理信号刺激后通过启动自身内部机制。主要是通过内源性核酸内切酶激活而发生的细胞死亡过程。细胞凋亡是多点启动的,细胞周期的任何时相都可发生,但就某种类型的细胞而言,基因可能编 码于某个时相启动细胞凋亡,因此。不同来源的细胞会有时相不同的启动点。发生凋亡的细胞其典型的形 态学改变是细胞核固缩,染色质凝集,呈新月体紧贴于核膜周边,核碎裂,染色质片段化,最终裂解成大 小不等的由细胞膜完整包绕的凋亡小体在凋亡过程中不发生细胞内容物外溢,不造成局部微环境改变2012年儿科临床药学论坛中青年药师论文集419-422上海无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的生化特征主要表现为细胞内源性核酸内切酶活化及染色质DNA有控降解,在琼 脂糖凝胶电泳中呈现特征性梯状条带。 312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与肿瘤的关系长期以来,肿瘤被认为是细胞失控增生的结果,但有些肿瘤(淋 巴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其增殖率并不高。现在研究表明,许多人类恶性肿瘤是其细胞的死亡过程严重 受阻,而使肿瘤细胞在数量上无限恶性增生的结果,这种增殖与死亡的平衡失调目前认为是由细胞凋亡相 关基因调节紊乱引起的,这些基因包括两类:凋亡抑制基因,如bcl2基因、c-myc基因、survivin基因;凋亡诱导基因,如野生型p53基因、bax基因等。当细胞凋亡受抑(如bcl2高表达,p53基因失活等), 原本在正常监控下应被机体加以清除的恶变细胞在体内不协调增殖,从而发生肿瘤129)。 32中医基础理论细胞凋亡的认识 中医基础理论与细胞凋亡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有关中医基础理论与细胞凋亡的研究还不多,但人们已 经尝试应用中医基础理论来阐述细胞凋亡的现象,从中医学角度阐述细胞凋亡以及中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的机制有助于中医肿瘤临床和科研工作的深入。明李中梓指出:“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医宗必读积聚)。正气不足,脏腑阴阳平衡失调为肿瘤的发生创造了条件。细胞凋亡的发生与正气关系密切,在正气抗邪的过程中,正气首先通过调节的作用,促进组织细胞的修复,维持机体阴阳的平 衡。若损伤严重无法修复,正气抗御邪气,正胜邪去则病理性细胞发生凋亡,以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正不胜邪,则病理性细胞凋亡抑制,或正常的具有保护作用的细胞发生凋亡,从而引发疾病或加重病情。野生型p53基因、PARP等参与的细胞凋亡过程反映了中医学中正气调节机体生理活动、修复组织损伤、 抗御、清除外邪的功能,说明细胞凋亡是中医正气重要作用的体现。细胞作为构成人体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它同样包含阴阳两方面的属性,即细胞增殖属阳,细胞凋亡属阴,一旦增殖与凋亡平衡紊乱,则出现阴阳偏盛偏衰的病证。如机体细胞异常增殖(阳盛)。而凋亡减退(阴微)是肿瘤形成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产生的 重要病理生理学基础。细胞增殖减退(阳微)而细胞过盛(阴盛)则与各种免疫缺陷及退行性病变有关。如 艾滋病、Alzheimer病神经进行性病变病理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免疫细胞与神经细胞凋亡过盛。体内细胞功 能异常变化正是中医辨证客观定量依据之一,细胞凋亡是中医病证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气”是生命的 本源,是构成生命的基本物质,而有阴阳之分,中医之气与现代分子生物学之基因具有统一性,肿瘤基因 相当于阳气,抑肿瘤基因相当于阴气,通过运用中医中药来调气,调整人体阴阳之气的偏盛偏衰,以使瘾 瘕积聚部位的气机升降出入停止而诱导其消亡,就是中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中医本质【30l。 33中药对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现状 中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机理包括阻滞细胞增殖周期抑制细胞生长、作用于细胞信号通路、调控凋亡促进蛋白和凋亡抑制蛋白的表达、影响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调节端粒酶的表达与活性,和激活caspase 级联反应等多个方面【31J。其中对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研究较多。331中药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近年来,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中药对细胞凋亡的研究深入到基因水平为中药诱导细胞凋亡的研究提供了新方法、新途径,同时也更深层次地揭开了中药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3321 bei-2bax bcl2肿瘤基因是Tsujimom等人1984年最先从滤泡性B细胞淋巴瘤中分离出来的抑凋 亡基因,位于线粒体的内膜部位,编码一个26 KDa的蛋白。bcl2蛋白能与细胞中一种称作bax的蛋白质1582012年儿科临床药学论坛中青年药师论文集419422上海结合,而这种结合对bcl2的抗细胞凋亡功能起重要调控作用,bax高度表达可抑制bcl2对细胞凋亡的 抑制作用,两者的表达程度决定了细胞命运。曾辉等研究苦参碱与5氟尿嘧啶联合应用于胃腺肿瘤 SGC7901裸鼠移植瘤,各给药组均可不同程度下调bcl2表达,上调bax表达【321。周喜汉等【33】的实验采 用四甲基6偶氮唑盐法检测肿瘤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率,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 应检测Fas和Bax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证实了苦参碱可以诱导结肠癌SWlll6的细胞凋亡,它的作用 机制可能与上调Fas和Bax raRNA的表达有关系。从石斛分离的毛兰素可阻滞人早幼细胞白血病HL60 细胞于G2M期,并伴bcl2表达下调,bas表达上调,诱导肿瘤细胞凋亡【34】槲寄生碱对人胰腺癌PC3细 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凋亡率明显增加,bcl-2表达明显降低,并呈现剂量效应关系,其诱导癌细胞凋亡的机制可 能下调凋亡相关蛋白bcl2的表达有关【”l。“半夏泻心汤”含药血清对人胃癌细胞系BGC823有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辛开苦降的配方形式可能通过促进Bax蛋白表达和抑制Bcl-2蛋白表达而经内源性途径诱导 肿瘤细胞凋亡【36-391。3322 p53抑肿瘤基因p53定位于染色体17p131,基因全长16-20 kb,含11个外显子,211外显子 编码分子量为53KD的p53蛋白,野生型p53基因对细胞生长和分裂起负调控作用,并能诱导细胞凋亡。 野生型p53基因可因突变、缺失、重排或与肿瘤病毒转化蛋白结合而丧失功能或产生突变型p53基因,突变型p53基因丧失其正常功能,并且部分突变型p53基因获得促增殖、转化致肿瘤潜能,并能抑制细 胞凋亡。程卫东等发现扶正抑瘤颗粒(FVK)含药血清在诱导小鼠肝肿瘤H22细胞发生凋亡过程中野生型 p53和caspasesb3蛋白表达水平均增强【40l。3323 e-mye c-myc原肿瘤基因位于第8号染色体(Sq24),是一种控制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原肿瘤基因,是 调控细胞周期的主要基因。它具有诱导增殖和凋亡的双重作用,当某些抑肿瘤因素存在或生长因子(如 IGF-1,IL2等)缺乏,抗肿瘤基因、TNF等存在时,c-myc蛋白可促进细胞凋亡,而与致肿瘤因素存在 时,则可促进细胞增殖,如bcl2异常表达,c-myc可促进细胞“永生化”,从而加速细胞增殖,引发肿瘤。 3324 FasFasl Fas基因定位于第10号染色体长臂上,Fas与APO-1系细胞表面的同蛋白分子,又称 CD95。Fas抗原与Fas配体(Fasl)均属TNF家族成员。FasFasl是介导细胞凋亡的一对膜蛋白,目前认为Fasl是死亡因子,FasR是其受体,当两者结合可引起表达FasR的细胞凋亡。李贵海等研究发现苦参碱、 粉防己碱明显增加凋亡基因Fas表达率,促进耐药肿瘤细胞的凋亡”。3325 survivin survivin是被克隆出的一种凋亡抑制蛋白,是IAP家族中的一员,位于染色体17q25上靠 近端粒的位置,由3个内含子和4个外显子组成,编码产生一个由142个氨基酸组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65 kD的胞浆蛋白。它与IAP家族中其他成员不同,survivin分子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而在胚胎发育组织及多数人类肿瘤组织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张卫东等研究斑蝥素作用于肺癌A549细胞后survivin蛋白表达量减少,显示斑螯素可相对特异性地引起肺癌细胞周期阻滞”21。4评价与展望目前已知肿瘤使多因素、多基因、多突变共同作用的结果。临床确诊的大部分肿瘤病人需要用中医药 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因此中药治疗肿瘤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近年来,在肿瘤的防治研究上中 医药展开扶正培本、活血去疲、清热解毒、以毒攻毒等治则与免疫调控、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 工程学相结合的深人探讨,对肿瘤的病因和防治方法提供可靠的论证数据,以阐明控制肿瘤发生、发展,2012年儿科临床药学论坛中青年药师论文集419-422上海防止复发转移等方面的理论。然而寻找有效的治疗肿瘤的方药,尚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41对疗效机理方面的研究相对落后思路上较为单一。一些疗效较好的治法其治疗机理研究不够深人, 临床用药缺少以药物机理作指导,并且中药抗癌活性是多靶点作用。今后应充分利用现代肿瘤学的研究成 果更新理论思路,瞄准新的治疗靶点,最大限度的利用国内、外已有的体内、外筛选模型和方法,多方法研究中药抗肿瘤作用机理,确认中药抗肿瘤的优势所在。并有必要研究、筛选出更有价值的判断疗效、分 析作用机理的指标。 42中药抑制体内、外肿瘤细胞生长的实验研究较多,对抗肿瘤转移方面的研究报道很少,且中药抗肿瘤 作用是否亦有耐药性的产生,是一个仍需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另外,对某些中药致癌的作用亦应加以注意,当前对中药抗癌作用的报道很多,但亦不应忽视某些中药或其成分的致畸致突变及致癌作用。 43研究中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有助于从更深层次解释中药抗癌机理,为中药抗癌提供更加科学、客观和现代的手段与方法。就目前来看,除继续研究中药提取成分外,对单味药和复方中药诱导肿瘤细胞 凋亡的研究应大大加强,因为成分复杂的中药比单一成分药物更有可能对基因表达进行干预和影响。 44目前,大多数观察研究的是单味中药,中药复方水煎夜的抗癌作用其真正的有效成分还未进一步明确。 这样就阻碍了药物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在中药研究中,临床研究重用方剂,基础研究则以单味药为主, 而且集中在某一单味而忽视其他有效物质,单味药有多种成分组成,方剂则由几味或十几味药组成,其有 效成分则有更多类型,提取难度更大。为了阐明方剂的疗效,今后对方剂的药物化学与药理学应大力加强 研究,同时对其所含各单药的成分与药理作用进行相应的比较研究,拆方与简化方剂,重组新方都有可能 提高方剂的药效学与临床治疗水平。同时,对中药复方的研究有助于阐明中医理、法、方、药之间的相关性,阐明方剂中君、臣、佐、使的关系,阐明中医辨证施治及整体观理论。综上,中西医学对生命的认识是基于两种世界观,各有特色而有互不相同。中医认为肿瘤是全身疾病 的局部反应,在治疗上最突出的特点是辩证施治。并认为”证”是一种以临床机能变化为主的整体定型反应形式,相应的治疗也是利用中药的偏性,调整患者的机体状况,调动内在抵抗力。中医根据不同症候表 现,经辩证可确定几种证型,并采用相应中药来调节。抛开中医的辨证论治,就不能取得相应的疗效。因 此,如何将临床与科研更好的统一起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出高效的抗肿瘤新药,将是今后研究的 发展方向。参考文献:It】陈平平,申贵俊天然抗癌药物活性成分研究进展吉林中医药2005,25(3):6163【2】朱瑾,徐丽华,孙萌,李桂凤抗癌中草药现代药理研究进展worId Health Digest2007,4(11):12-15【3】李焕荣,李秀荣中医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抗肿瘤转移的可行性探讨中西医结合学报2007,5(4):378382【4】李博,于庭,徐继杰人参皂甙R93对乳腺癌细胞(MCF7)表达金属蛋白酶2、9(MMP2,MMP9)的影响中 国实验诊断学2005,9(4):539-540【5】陈明伟,倪磊,赵小革人参皂甙R93对肿瘤血管生成调控因子蛋白表达抑制作用的研究中国中药杂志2005, 30(5):357360【6l Stanley G Harvey K,Jiang J,Ganodum lucidum suppresses angiogenesis th rough the inhibition of secretion OfVEGF and TGFbeta I from prostate cancer cells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05, 330(I):46-521602012年儿科临床药学论坛中青年药师论文集419-422上海【71徐莉,丁志山,魏颖慧参麦注射液对胃癌中BFGF,PCNA基因表达的影响2006。25(4):530-532【8】Belakavadi M,Salimath BE Mechanism ofi nhibition of ascites tumor growth in mice by curcumin is mediated by NF-kB and caspase activated DNaseMol Cell Biochem。2005。273(1-2):5767【9】Collado B,Sanchez MQ DiazLaviada I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induces C-fos expression in LNCaP prostate cancer cells through a mechanism that involves Ca2+signallingImpli cations in angiogenesis and neuroendocrine diferentiationBiochim Biophys Acta,2005。1 74(2):224-2331101吴志敏,衰先厚,江普查姜黄素通过改变FAK表达和激活caspase诱导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凋亡中国药 理学通报2006,22(4):484-487【l 11 Aggarwal S,Ichikawa H。Takada Ycurcumin(diferuloylmethane)downregulates expression of cell proliferation and antiapoptotic and metastatic gene products through suppression of lkappa)BaIPhakinase and akt Activation Mol Pbarmacol,2006,69(1):l 95-206【l 2l Yoysungnoen只Wirachwong只Bhattarakosol PAntiangiogenic activity of curcumin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cells implanted nude miceClin Hemorheol Microcirc2005,33(2):127-135【l 3】Woo MS,Jung SH,Kim SYCurcumin suppresses phorbol ester-induced matrix mctalloproteinase9 expression byinhibiting the PKC to MAPK signaling Pathways in human astroglioma cellsBiochem Biopbys Res Commun2005,335(4):1017-1025【l 41 Ll L,Braiteh FS,Kurzrock RLiposome-encaPsulated curcumin:in vitro and in vivo efects on proliferation, apoptosis。signaling。and angiogenesisCancer2005。104(6):1322-133 I【l 5】)Su SJ,Yeh TM,Chuang WJThe novel targets for anti-angiogenesis of genistein on human cancer cellsBiochem Pharmac012005,69(2):307-3 l 8【16】宗建春,吴诚义,吴凯南三氧化二砷对乳腺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5,22(5):532-534【17】罗钰填。余建华,邓刚,叶章群雷公藤内酯醇对前列腺癌细胞PC一3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临床泌 尿外科杂志2007,22(4):289-291【18】黄煜伦。周幽心,周岱,许期年,叶明,孙成法,杜子成雷公藤红素抑制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中华肿瘤杂 志2003,25(5):429432【19】汪茂荣中药南蛇藤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中医学报2010,25(6):10551057【20】Galnble JR,Xia PHahn CNPhenoxodiol,anexperimental anticancer drug,shows potent antiangiogenic propertiesin addition to its antitumour efectsInt J Cancer2006。11 8(1 0):24 1 2-24 20【2 l】Fan YZ,Fu JY,Zhao ZMEfect of norcantharidin on proliferation and invasion of human gallbladder carcinoma GBCSD cellsWorld J Gastroenter012005,l l(1 6):243 1-2437【22】Chen YJ,Shieh CJ,Tsai THInhibitory elect of norcantharidin,aderivative compound from blister beetles。on tumorinvasion and metastasis in CT26 colorectal adenoc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