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刑法学讲义主讲人 周立刚 第一节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概述第二节犯罪既遂第三节犯罪预备第四节犯罪未遂第五节犯罪中止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列图 第九章犯罪的未完成形态 犯罪形态列图 犯罪过程 预备阶段 实行阶段 着手实行 即遂 预备的开始 犯意表示 即遂后表现 一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和类型二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与故意犯罪发展阶段的关系 第一节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概述 一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和类型所谓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是指故意犯罪在其产生 发展和完成犯罪的过程及阶段中 因主客观原因而停止下来的各种犯罪状态 分为犯罪既遂和犯罪的未完成形态 二 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的概念由于某种原因 犯罪行为未达既遂形态的犯罪预备 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 称为犯罪的未完成形态 三 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的特征 一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和类型 一 犯罪既遂的概念犯罪既遂 是指行为人所故意实施的行为已经具备了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二 犯罪既遂形态的类型1 结果犯刑2322 行为犯刑243 刑3053 危险犯刑1144 举动犯刑120 刑294 1 刑295 三 既遂犯的处罚原则 第二节犯罪既遂 1 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只能出现在犯罪过程中 2 犯罪的未完成的停止状态是具有终局性的停止 单向性 不可互转性 3 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只存在直接故意犯罪之中 2 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的特征 犯罪形态与犯罪阶段又相互区别 前者是静止的行为状态 后者是动态的发展过程 前者没有先后连续性 后者具有连续性 一个故意犯罪行为不可能出现几种形态 但可能经过几个阶段 二 故意犯罪形态与故意犯罪阶段的关系 一 概念犯罪预备 是指为了实行犯罪 准备工具 制造条件 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的特殊形态 二 特征三 犯罪预备行为的类型四 预备犯的处罚原则 对于预备犯 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 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第三节犯罪预备 一 主观上为了犯罪 二 客观上实施了犯罪的预备行为 三 必须在犯罪预备阶段停顿下来 事实上未能着手实行犯罪 四 未能着手实行犯罪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案例视频 预谋抢劫犯罪 二 犯罪预备的特征 一 为实施犯罪准备犯罪工具的行为1 制造 2 购买 3 寻找 4 加工等 二 为实施犯罪创造便利条件的行为 1 调查犯罪场所和被害人行踪 2 出发前往犯罪场所或诱骗被害人赴犯罪地点 3 追踪被害人或守候被害人的到来 4 排除实施犯罪的障碍 5 拟定实施犯罪的计划 6 其他犯罪预备行为 三 犯罪预备行为的类型 一 未遂犯的概念和特征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 是犯罪未遂 二 犯罪未遂的类型 一 实行终了的未遂与未实行终了的未遂 二 能犯的未遂和不能犯的未遂三 未遂犯的处罚原则 对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四节犯罪未遂 1 阴谋的概念及成立条件所谓阴谋 是指二人以上就实施一定的犯罪共同进行谋议 构成阴谋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 必须是二人以上 一个人秘密图谋犯罪 不构成阴谋 2 必须是为实行一定的犯罪进行的谋议 3 必须是共同进行谋议 2 犯罪预备与阴谋的关系阴谋行为原则上属于犯罪的预备行为 当二人以上为实施一定的犯罪而进行了谋议 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着手实行的 应以预备犯论处 三 犯罪预备与阴谋 一 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二 犯罪行为未能达到既遂状态 犯罪未得逞 三 犯罪行为没有达到既遂状态 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 未遂犯的特征 1 犯罪着手 的含义犯罪的着手是指 犯罪人开始施刑法分则条文所规定的具体犯罪的实行行为 2 犯罪着手的认定第一 以法律所规定的具体犯罪的罪状为依据 第二 以实行行为的形式和内容为基础 犯罪 实行行为 的着手 所谓意志以外的原因 是指违背犯罪人的犯罪意志 并能够阻止犯罪行为达到既遂状态的各种主客观因素 这些因素从性质上看 应当与行为人完成犯罪的主观愿望相矛盾 从作用上看 应当与犯罪行为的发展进程相冲突 至于如何判断这些因素足以使犯罪过程被迫停顿 则应当以行为人自己的主观感受为标准 具体情形归类如下 意志以外的原因 1 犯罪人意外的客观原因2 犯罪人自身的客观原因3 犯罪人主观上的认识错误 以犯罪未遂论处情形 1 遭到被害人强有力的反抗 案例视频 女试驾员勇斗劫匪 2 遭到第三者的制止或政法机关的拘捕 3 被害人有效的逃避 4 受到自然力的破坏 5 时间地点使犯罪难以继续进行 6 遇到了难以克服的物质障碍 1 犯罪人意外的客观原因 1 犯罪人智能低下 犯罪技术拙劣 致使其未能完成犯罪 案例视频 笨贼抢劫 2 犯罪时突遇病变 体力不济 致使犯罪活动无法继续进行 2 犯罪人自身的客观原因 1 对犯罪对象的认识错误 2 对犯罪工具的认识错误 3 对犯罪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 4 对犯罪时周围客观环境的认识错误 3 犯罪人主观上的认识错误 一 犯罪中止的概念 在犯罪过程中 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 是犯罪中止 二 犯罪中止的特征 三 中止犯的处罚原则 对于中止犯 没有造成损害的 应当免除处罚 造成损害的 应当减轻处罚 讨论案例 123 第五节犯罪中止 1 中止的时间性条件中止必须发生在 犯罪过程中 即在犯罪行为开始实施之后 犯罪呈现结局之前均可中止 2 犯罪中止的自动性3 犯罪中止的客观性4 犯罪中止的有效性 二 犯罪中止的特征 中止的自动性 是指行为人认识到客观上可能继续实施犯罪或者可能既遂 但自愿放弃原来的犯罪意图 其含义如下 首先 行为人认识到客观上可能继续实施犯罪或者可能既遂 其次 行为人自愿放弃原来的犯罪意图 不再希望犯罪结果发生 而是希望犯罪结果不发生 2 犯罪中止的自动性 对行为人自动中止犯罪的动机应作广义的辩证的理解 以下情形以认定为基于本人 自愿 1 行为人真诚悔悟 不愿继续犯罪2 有的是由于他人的规劝 教育或者斥责 思想起了变化案例视频 劫匪心虚而放弃犯罪3 有的是对被害人产生了同情和怜悯 4 有的是慑于法的威严和法网难逃 惧怕日后罪行暴露受到惩罚 5 有的是遇到了对完成犯罪有轻微不利的客观因素 对行为人 自愿 的理解 行为人明知自己遇到的是显然不足以阻止犯罪完成的不利因素 犯罪人在此情况下放弃犯罪的完成 就不能将这种不利因素认定为作为犯罪未遂特征的犯罪分子 意志以外的原因 而应以中止论 1 强奸未逞案中的被害人怀孕或来月经案 2 着手实行暴力犯罪场合因遇熟人而放弃犯罪的案件 3 因显然不足以制止犯罪完成的其他不利因素而放弃犯罪完成的案件 在轻微不利因素的场合放弃犯罪的定性问题 不管是哪一种中止 都必须是没有发生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结果 把握三种情形 4 犯罪中止的有效性 第一种 在犯罪预备阶段以及实行行为尚未实行终了 只要不继续实施行为就不会发生犯罪结果的情况下 中止行为表现为放弃继续实施犯罪 即不再继续实施犯罪行为 注意 行为人自动放弃重复侵害行为的 是犯罪中止 第二种 在实行行为终了 不采取有效措施就会发生犯罪结果的情况下 中止行为表现为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防止犯罪结果发生 3 犯罪中止的客观性 中止行为的两种情况 1 行为人的中止行为独立防止了结果发生时 成立犯罪中止 2 行为人的中止行为与其他人的协力行为 共同防止了结果发生时 只要能够认定行为人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施工砂采购合同范本
- 拉铆钉厂转让合同范本
- 正规的拍卖合同协议书
- 防水插头采购合同范本
- 设备加工材料合同范本
- 预制房屋服务合同范本
- 未签合同就书面协议
- 校园洗浴出租合同范本
- 测试工程师新人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6-2031年中国暖气片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DB31∕T 478.21-2014 主要工业产品用水定额及其计算方法 第21部分:污水处理业
- 5.3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课件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1
- 手术室人文关怀
- 医院信息安全培训:2024年网络安全热点探析
-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英语Starter Unit3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2024年1月辽宁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 专升本-英语高频词汇
- 走进创业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安全生产全员责任制度
- 洗涤服务应急预案
- 宝钢股份发行绿色债券融资案例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