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矿业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doc_第1页
某矿业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doc_第2页
某矿业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doc_第3页
某矿业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doc_第4页
某矿业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74 预案编号 预案编号 TH YJEK 201401TH YJEK 201401 预案版本号 预案版本号 2014 2014 第第 1 1 版版 重庆天弘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盐井二矿重庆天弘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盐井二矿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编制单位 盐井二矿编制单位 盐井二矿 颁布日期 颁布日期 20132013 年年 9 9 月月 1 1 日日 2 174 批准书批准书 矿各部门 岗位及人员 矿各部门 岗位及人员 为确保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 提高矿井及各部门 各岗位 各人员为确保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 提高矿井及各部门 各岗位 各人员 对突发性生产安全事故的处理能力 在事故发生时 能够迅速有效组织实施对突发性生产安全事故的处理能力 在事故发生时 能够迅速有效组织实施 抢险救援 防止事故扩大 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根据相关抢险救援 防止事故扩大 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根据相关 法律法规的要求 结合本单位实际编制了法律法规的要求 结合本单位实际编制了 重庆天弘矿业有限公司盐井二矿重庆天弘矿业有限公司盐井二矿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希望各部门认真组织各岗位人员学习 并贯彻落实 希望各部门认真组织各岗位人员学习 并贯彻落实 执行 执行 批准人 批准人 批准日期 批准日期 年年 月月 日日 3 174 目目 录录 1 1 总总 则则 6 1 1 1 编制目编制目 的的 6 1 1 2 编制依编制依 据据 6 1 1 3 适用范适用范 围围 6 1 1 4 应急预案体应急预案体 系系 7 1 1 5 应急工作原应急工作原 则则 8 1 2 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 析析 8 1 2 1 生产经营单位概生产经营单位概 况况 8 4 174 1 2 2 危险源与风险分危险源与风险分 析析 29 1 3 组织机构及职组织机构及职 责责 35 1 4 预防与预预防与预 警警 39 1 4 1 危险源监危险源监 控控 39 1 4 2 主要预防措主要预防措 施施 42 1 4 3 预警行预警行 动动 47 1 4 4 信息报告与处信息报告与处 置置 50 1 5 应急响应急响 应应 51 1 5 1 响应分响应分 5 174 级级 51 1 5 2 响应程响应程 序序 52 1 5 3 应急结应急结 束束 54 1 6 信息发信息发 布布 54 1 7 后期处后期处 置置 54 1 7 1 善后处善后处 置置 54 1 7 2 应急救援能力评应急救援能力评 估估 55 1 8 保障措保障措 施施 55 1 8 1 通信与信息保通信与信息保 6 174 障障 56 1 8 2 应急队伍保应急队伍保 障障 56 1 8 3 应急物资装备保应急物资装备保 障障 57 1 8 4 经费保经费保 障障 59 1 8 5 其它保其它保 障障 59 1 9 培训和演培训和演 练练 61 1 9 1 培培 训训 61 1 9 2 演演 练练 61 1 10 奖奖 7 174 罚罚 62 1 11 附附 则则 63 1 11 1 术语和定术语和定 义义 63 1 11 2 应急预案备应急预案备 案案 63 1 11 3 维护和更维护和更 新新 63 1 11 4 制定与解制定与解 释释 64 1 11 5 应急预案实应急预案实 施施 64 2 专项应急预专项应急预 案案 65 2 1 顶板事故专项应急预顶板事故专项应急预 8 174 案案 65 2 2 水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水灾事故专项应急预 案案 81 2 3 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 案案 92 2 4 煤与瓦斯突出 煤尘瓦斯爆炸专项应急预煤与瓦斯突出 煤尘瓦斯爆炸专项应急预 案案 106 2 5 矿井机电运输事故专项应急预矿井机电运输事故专项应急预 案案 122 3 1 顶板事故现场处置方顶板事故现场处置方 案案 135 3 2 水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水灾事故现场处置方 案案 143 3 3 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 案案 151 3 4 煤与瓦斯突出 煤尘瓦斯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煤与瓦斯突出 煤尘瓦斯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 案案 157 3 5 机电运输事故现场处置方机电运输事故现场处置方 9 174 案案 164 4 附 附 件件 167 10 174 1 综合应急预案综合应急预案 1 1 总则总则 1 1 1 编制目的编制目的 为认真贯彻落实为认真贯彻落实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 方针 进一步规范方针 进一步规范 盐井二矿应急管理工作 健全应急管理工作体制和机制 提高应对风险和防盐井二矿应急管理工作 健全应急管理工作体制和机制 提高应对风险和防 范事故的能力 及时 科学 有效地指挥 协调应急工作 预防和减少事故 范事故的能力 及时 科学 有效地指挥 协调应急工作 预防和减少事故 确保事故发生后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确保事故发生后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 安全和社会稳定 根据相关规定 结合本矿实际制定本预案 安全和社会稳定 根据相关规定 结合本矿实际制定本预案 1 1 2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煤矿安全监察条例 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规程 矿山救护规程矿山救护规程 重庆市突发事件应对条例重庆市突发事件应对条例 等法律法规 规章及有关行业管理规定 等法律法规 规章及有关行业管理规定 技术规范和标准 技术规范和标准 1 1 3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盐井二矿发生的重大伤亡事故 特大伤亡事故 特别重大本预案适用于盐井二矿发生的重大伤亡事故 特大伤亡事故 特别重大 11 174 事故中的机电 运输 放炮 顶板 瓦斯 水灾和火灾等一般 事故中的机电 运输 放炮 顶板 瓦斯 水灾和火灾等一般 IV 级 及以级 及以 上煤炭生产安全事故 事故发生后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发布命令 启动本预上煤炭生产安全事故 事故发生后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发布命令 启动本预 案 案 1 1 4 应急预案体系应急预案体系 盐井二矿应急预案体系由综合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 现场处置方案盐井二矿应急预案体系由综合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 现场处置方案 构成 构成 盐井二矿应急预案体系结构图盐井二矿应急预案体系结构图 天弘矿业公司盐井二矿综合应急预案天弘矿业公司盐井二矿综合应急预案 矿井 顶板 事故 专项 应急 预案 矿井 水害 事故 专项 应急 预案 矿 井 火 灾 事 故 专 项 应 急 预 案 矿井煤与 瓦斯突出 煤尘爆炸 事故专 项 应 急 预 案 矿井 机运 事故 专项 应急 预案 矿井其 它突发 性事故 应急预 案 矿井 顶板 事故 现场 处置 方案 矿井 水害 事故 现场 处置 方案 矿井火 灾事故现 场处置 方案 矿井煤与 瓦斯突出 煤尘瓦斯 爆炸事故 现场 处 置方 案 矿 井 机运事 故现场 处置方 案 矿井其 它突发 性事故 现场处 置方案 12 174 1 1 5 应急工作原则应急工作原则 1 以人为本 安全第一 以人为本 安全第一 2 统一领导 分级负责 统一领导 分级负责 3 职责明确 规范有序 职责明确 规范有序 4 依靠科学 依法规范 依靠科学 依法规范 5 预防为主 平战结合 预防为主 平战结合 1 2 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 1 2 1 矿井概况矿井概况 1 企业名称 企业名称 重庆天弘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盐井二矿 重庆天弘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盐井二矿 2 地址 重庆市合川区盐井镇九塘 地址 重庆市合川区盐井镇九塘 3 性质及隶属关系 性质及隶属关系 重庆天弘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盐井二矿是由重庆能源投资集团公司 重庆重庆天弘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盐井二矿是由重庆能源投资集团公司 重庆 九龙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组建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以矿山资源开发 九龙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组建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以矿山资源开发 煤炭生产 资源综合利用为主的的大型国有股份制企业 现有人员煤炭生产 资源综合利用为主的的大型国有股份制企业 现有人员 216 人 人 年设计煤炭开采量为年设计煤炭开采量为 55 万吨 万吨 4 主要开采煤层相关情况 主要开采煤层相关情况 盐井二矿煤系厚度大约盐井二矿煤系厚度大约 134 43 149 62m 平均 平均 142 12m 含煤 含煤 15 层 层 一般一般 11 13 层 纯煤总厚层 纯煤总厚 8 48 20 27m 平均 平均 14 92m 含煤系数 含煤系数 9 全 全 区可采煤层区可采煤层 3 层 大部分可采煤层 大部分可采煤 4 层 可采煤层纯煤总厚层 可采煤层纯煤总厚 8 48 19 57m 平 平 均均 13 67m 主要煤层发育于煤系中部及底部 即标志层 主要煤层发育于煤系中部及底部 即标志层 B6 底界至底界至 B1 顶界顶界 范围内 详情见下表 范围内 详情见下表 煤 层 编 号 煤层总厚 度 m 资源 储 量估算厚 度 m 煤层层间距 m 煤层结 构 煤层顶板岩性 煤层底板岩性 围岩稳固 性 煤层稳 定性 视密度 t m3 可采范围 13 174 最小 最 大 平均 最小 最 大 平均 最小 最大 平均 K14 0 28 3 38 1 38 0 28 2 91 1 29 距 K13煤层 1 16 9 80 4 68 简 单 泥 岩 粘土泥岩 顶板较稳 固 少数 为 B5 直 接顶板 底板较软 较稳定1 50 除 20 4 线 2 个 点不可采 全区 均可采 K12 0 16 1 36 0 80 0 16 1 36 0 80 距 K13煤层 0 53 6 31 2 10 简 单 泥岩 粉砂质泥 岩 粘土泥岩 顶底板岩 性较软 顶板稳固 性差 较稳定1 50 2 19 线 17 18 线间 150m 以上 19 4 线间 f9上 盘 f10 下盘 K10 0 52 2 37 0 81 0 50 2 37 0 81 距 K9煤层 1 77 3 77 2 50 简 单 石灰岩 B3 少 数泥岩 泥岩 粘土泥岩 顶板较稳 定 底板 岩性软 较稳定1 50 除 2 线 17 18 线间不可采 全 区均可采 K9 0 15 1 42 0 86 0 15 1 42 0 86 距 K8煤层 1 22 3 20 1 91 简 单 泥 岩 泥 岩 稳固性差较稳定1 50 除 1 线不可采 2 4 线均可采 K7 1 69 3 47 2 70 1 69 3 47 2 67 距 K6煤层 0 46 3 57 1 95 较简单 泥 岩 粘土泥岩 稳固性差稳定1 45全区可采 K3 0 85 3 32 1 24 0 85 3 32 1 22 距 K4煤层 0 50 6 72 3 55 简 单 泥 岩 泥 岩 稳固性差稳定1 40全区可采 K2 1 83 4 75 3 21 1 41 4 46 2 93 距 K3煤层 12 35 18 81 16 25 简单 较复杂 泥 岩 粘土泥岩 稳固性差稳定1 45全区可采 5 矿井主要地质构造 矿井主要地质构造 1 区域构造 区域构造 盐井二矿位于于川东褶皱束西侧之华蓥山帚状构造分支沥鼻峡背斜的北盐井二矿位于于川东褶皱束西侧之华蓥山帚状构造分支沥鼻峡背斜的北 段 沥鼻峡背斜北东侧为华蓥山复背斜 是帚状构造的主体部位 以东为北段 沥鼻峡背斜北东侧为华蓥山复背斜 是帚状构造的主体部位 以东为北 东向的温塘峡背斜 观音峡背斜 龙王洞背斜 以西紧邻的川东台拱及华蓥东向的温塘峡背斜 观音峡背斜 龙王洞背斜 以西紧邻的川东台拱及华蓥 山大断裂 山大断裂 2 井田构造 井田构造 沥鼻峡背斜北起合川三角村 向南经沥鼻峡口 汤峡口 花果山 止于沥鼻峡背斜北起合川三角村 向南经沥鼻峡口 汤峡口 花果山 止于 14 174 长江以北约长江以北约 7km 全长 全长 115km 轴向变化大 由南向北 轴向变化大 由南向北 N5 50 E 轴部 轴部 地层北老南新依次出露飞仙关组至须家河组 地层北老南新依次出露飞仙关组至须家河组 背斜为一狭长不对称的梳状背斜 轴面有扭曲 轴面东倾 两翼倾角变背斜为一狭长不对称的梳状背斜 轴面有扭曲 轴面东倾 两翼倾角变 化大 三角村至西温泉段 西翼化大 三角村至西温泉段 西翼 60 80 东翼 东翼 30 50 西温泉至马 西温泉至马 坊桥段 东翼坊桥段 东翼 50 70 西 西 30 60 马坊桥以南 西翼 马坊桥以南 西翼 60 左右 左右 东翼东翼 30 左右 背斜枢纽起伏 形成五个高点 即龙口寺高点 岚峰高点 左右 背斜枢纽起伏 形成五个高点 即龙口寺高点 岚峰高点 西温泉高点 黄坡岭高点和花果山高点 其中岚峰高点位于本矿区中部偏南 西温泉高点 黄坡岭高点和花果山高点 其中岚峰高点位于本矿区中部偏南 向南倾伏较急 向北倾伏略缓 井田位于该背斜北段中部 西翼地层倾角向南倾伏较急 向北倾伏略缓 井田位于该背斜北段中部 西翼地层倾角 50 80 东翼地层倾角 东翼地层倾角 17 45 构造复杂程度为中等 详情见下表 构造复杂程度为中等 详情见下表 15 174 6 矿井岩层结构矿井岩层结构 盐井二矿井田地层由新至老分述如下 盐井二矿井田地层由新至老分述如下 1 三叠系中统 三叠系中统 T2 雷口坡组 雷口坡组 T2l 厚 厚 46 39 102 55m 平均 平均 81 80m 上部灰 褐灰色薄 上部灰 褐灰色薄 层状微晶 泥晶白云岩 白云质泥岩 页岩 下部灰 褐色中厚层状微晶灰层状微晶 泥晶白云岩 白云质泥岩 页岩 下部灰 褐色中厚层状微晶灰 岩 白云质灰岩 钙质白云岩和微晶白云岩不等厚互层 岩 白云质灰岩 钙质白云岩和微晶白云岩不等厚互层 2 三叠系下统 三叠系下统 T1 产状要素 断层 编号 位置 长度 m 走向 倾向 度 倾角 度 落差 m 特征 f6 背斜西翼 2 4 线 4000 余米N42 ESE60 20 45为 ZK25 1 ZK17 1 孔揭露 破坏各煤层 f19背斜西翼 2 线500 余米N40 ESE60 15为 ZK25 1 孔揭露 破坏各煤层 f21背斜西翼 4 线500 余米N50 ESE59 15 42为 ZK17 1 孔揭露 破坏各煤层 f22背斜西翼 4 线500 余米N50 ESE59 15 42为 ZK17 1 孔揭露 破坏各煤层 f23 背斜南西翼 19 4 线 400N50 ESE59 35为 ZK17 2 孔揭露 破坏各煤层 为盐井一矿延入本井田部分 f27 背斜南西翼 19 4 线 700N50 ESE59 35 60为 ZK17 2 ZK5 孔揭露 破坏各煤层 为盐井一矿延入本井田部分 f28 背斜南西翼 19 4 线 200 余米N50 ESE59 10 40为 ZK17 2 ZK5 孔揭露 破坏各煤层 为盐井一矿延入本井田部分 f37背斜西翼 16 线500 余米N40 ESE60 75为 ZK19 号孔揭露 破坏各煤层 f38背斜轴部 16 线500 余米N40 ESE60 15为 ZK19 号孔揭露 破坏轴部各煤层 f39背斜轴部 16 线500 余米N40 ESE60 20为 ZK19 号孔揭露 破坏轴部各煤层 f40 背斜东翼 17 19 线间 950N49 ESE57 15 30为 ZK2 ZK27 ZK28 号孔揭露 破坏各煤层 f41背斜东翼 18 线500N50 ESE57 5 15为 ZK28 号孔揭露 破坏各煤层 f42背斜东翼 16 线300N40 ESE60 5 10为 ZK19 号孔揭露 破坏各煤层 剖面图未上该断层 f43背斜东翼 16 线300N40 ESE60 5 10为 ZK19 号孔揭露 破坏各煤层 剖面图未上该断层 f45背斜东翼 20 线300N40 ESE60 5m 左右为 ZKB3 号孔揭露 破坏各煤层 f46背斜东翼 20 线300N48 ESE60 6m 左右为 ZKB5 号孔揭露 破坏各煤层 f47背斜东翼 21 线300N50 ESE60 5m 左右为 ZKB4 号孔揭露 破坏 K9以下煤层 f48背斜东翼 3 线300N50 ESE57 10m 左右 为 ZKB6 号孔揭露 破坏各煤层 f49背斜东翼 19 线600 余米N60 ESE60 15m 左右 为 ZKB7 号孔揭露 破坏各煤层 f50背斜东翼 19 线300 余米N60 ESE60 5m 左右为 ZKB7 号孔揭露 破坏 K3以上煤层 16 174 嘉陵江组 嘉陵江组 T1j 厚 厚 477 68 524 50m 平均 平均 507 86m 按岩性 岩 按岩性 岩 石组合和沉积韵律特征可划分为四段 四段 石组合和沉积韵律特征可划分为四段 四段 T1j4 厚 厚 52 26 93 24m 平 平 均均 73 74m 上部灰色厚层状至块状微晶 细晶白云岩 钙质白云岩或灰岩不 上部灰色厚层状至块状微晶 细晶白云岩 钙质白云岩或灰岩不 等厚互层 中部由灰 褐灰色中厚层状白云岩 钙质白云岩 白云质灰岩和等厚互层 中部由灰 褐灰色中厚层状白云岩 钙质白云岩 白云质灰岩和 灰岩一系列过渡岩石组成 下部灰 褐灰色中厚层状微晶白云岩 三段灰岩一系列过渡岩石组成 下部灰 褐灰色中厚层状微晶白云岩 三段 T1j3 厚 厚 101 76 158 66m 平均 平均 131 50m 灰 棕灰色厚层 块状微 灰 棕灰色厚层 块状微 细晶灰岩为主 二段 细晶灰岩为主 二段 T1j2 厚 厚 67 92 90 32m 平均 平均 76 83m 上部黑灰 上部黑灰 深灰色盐溶角岩 中部灰 深灰 棕灰色中厚层状微晶含白云质灰岩 微晶深灰色盐溶角岩 中部灰 深灰 棕灰色中厚层状微晶含白云质灰岩 微晶 白云岩和微晶灰岩等 下部灰色 风化后为褐灰色 褐黄色中厚层状微晶白白云岩和微晶灰岩等 下部灰色 风化后为褐灰色 褐黄色中厚层状微晶白 云岩 一段 云岩 一段 T1j1 厚 厚 213 31 263 91m 平均 平均 234 17m 浅灰 灰色中厚 浅灰 灰色中厚 层状 底部为薄层状微晶灰岩 凝粒微晶灰岩 层纹石微晶灰岩 层状 底部为薄层状微晶灰岩 凝粒微晶灰岩 层纹石微晶灰岩 飞仙关组 飞仙关组 T1f 厚 厚 458 64 503 09m 平均 平均 484 20m 该组根据岩性共划分为四段 其中一段划分为二亚段 四段 该组根据岩性共划分为四段 其中一段划分为二亚段 四段 T1j4 厚 厚 32 27 48 39m 平均 平均 41 98m 紫 黄 灰色钙质泥岩 夹灰色薄 中厚层 紫 黄 灰色钙质泥岩 夹灰色薄 中厚层 状微 泥晶灰岩 泥灰岩 三段 状微 泥晶灰岩 泥灰岩 三段 T1f3 厚 厚 101 77 138 42m 平均 平均 120 58m 主要为灰 浅灰色中厚 厚层状微晶灰岩 凝粒微晶灰岩 鲕粒灰 主要为灰 浅灰色中厚 厚层状微晶灰岩 凝粒微晶灰岩 鲕粒灰 岩 二段 岩 二段 T1f2 厚 厚 185 19 231 89m 平均 平均 208 45m 以紫 灰紫色钙质 以紫 灰紫色钙质 泥岩 粉砂岩泥岩为主 一段 泥岩 粉砂岩泥岩为主 一段 T1f1 厚 厚 90 35 143 57m 平均 平均 117 29m 划分为二个亚段 二亚段 划分为二个亚段 二亚段 T1f1 2 厚 厚 15 49 27 72m 上部灰色中厚层状 上部灰色中厚层状 纹层状微晶含泥质灰岩 夹紫灰 紫色钙质泥岩 微晶含泥质灰岩 下部浅纹层状微晶含泥质灰岩 夹紫灰 紫色钙质泥岩 微晶含泥质灰岩 下部浅 灰色中厚层状 厚层状亮晶鲕粒灰岩 一亚段 灰色中厚层状 厚层状亮晶鲕粒灰岩 一亚段 T1f1 1 厚 厚 74 86 115 85m 以紫 灰紫 黄灰色薄 中厚层状钙质粉砂质泥岩 泥岩 以紫 灰紫 黄灰色薄 中厚层状钙质粉砂质泥岩 泥岩 为主 局部含粉砂质条带及黄铁矿晶粒 为主 局部含粉砂质条带及黄铁矿晶粒 3 二叠系上统 二叠系上统 P2 17 174 长兴组 长兴组 P2c 厚 厚 102 32 159 88m 平均 平均 114 69m 中上部为深灰 中上部为深灰 灰色中厚 厚层状泥 微晶骨屑灰岩 下部灰 深灰色中厚层状含泥质微晶灰色中厚 厚层状泥 微晶骨屑灰岩 下部灰 深灰色中厚层状含泥质微晶 灰岩 泥质骨屑微晶灰岩 夹数层深灰色钙质泥岩 灰岩 泥质骨屑微晶灰岩 夹数层深灰色钙质泥岩 龙潭组 龙潭组 P2l 厚 厚 134 71 148 53m 平均 平均 139 27m 按岩性和含煤 按岩性和含煤 性差异可划分为五段 龙潭组五段 性差异可划分为五段 龙潭组五段 P2l5 厚 厚 14 45 26 55m 平均 平均 21 13m 上 下部以深灰 灰黑色泥岩为主 夹灰色细粒砂岩 中部以灰色 上 下部以深灰 灰黑色泥岩为主 夹灰色细粒砂岩 中部以灰色 细粒岩屑砂岩 粉砂岩为主 夹薄层微晶灰岩及泥岩 含煤细粒岩屑砂岩 粉砂岩为主 夹薄层微晶灰岩及泥岩 含煤 1 层 层 K15 煤层 煤层 龙潭组四段 龙潭组四段 P2l4 厚 厚 9 92 14 41m 平均 平均 11 44m 灰色微晶残余骨屑灰 灰色微晶残余骨屑灰 岩 微晶残余藻屑灰岩及深灰色微晶白云灰岩 深灰色泥岩 灰色细粒砂岩 岩 微晶残余藻屑灰岩及深灰色微晶白云灰岩 深灰色泥岩 灰色细粒砂岩 深灰色硅化微晶骨屑灰岩 龙潭组三段 深灰色硅化微晶骨屑灰岩 龙潭组三段 P2l3 厚 厚 51 83 72 18m 平均 平均 64 70m 上部深灰色泥岩 砂质泥岩及灰色细 中粒岩屑砂岩 粉砂岩 中 上部深灰色泥岩 砂质泥岩及灰色细 中粒岩屑砂岩 粉砂岩 中 部主要是含煤层段 由深灰 灰黑色泥岩 浅灰色粘土岩 灰色粉砂岩 灰部主要是含煤层段 由深灰 灰黑色泥岩 浅灰色粘土岩 灰色粉砂岩 灰 色细粒岩屑砂岩等组成 含煤色细粒岩屑砂岩等组成 含煤 10 层 层 K14 K5 下部深灰色泥岩 灰色粉 下部深灰色泥岩 灰色粉 砂岩及灰色细粒岩屑砂岩 龙潭组二段 砂岩及灰色细粒岩屑砂岩 龙潭组二段 P2l2 厚 厚 8 78 16 98m 平均 平均 12 26m 以深灰色硅质泥晶骨屑灰岩及骨屑泥晶灰岩为主 偶夹泥质灰岩 以深灰色硅质泥晶骨屑灰岩及骨屑泥晶灰岩为主 偶夹泥质灰岩 本段岩石坚硬 俗称本段岩石坚硬 俗称 下铁板下铁板 层位稳定 即标志层 层位稳定 即标志层 B2 龙潭组一段 龙潭组一段 P2l1 厚 厚 23 44 37 08m 平均 平均 32 01m 上部以深灰色 灰黑色泥岩为主 上部以深灰色 灰黑色泥岩为主 中 上部为浅灰色细粒岩屑砂岩及粉砂岩 下部为深灰色泥岩 本段为龙潭中 上部为浅灰色细粒岩屑砂岩及粉砂岩 下部为深灰色泥岩 本段为龙潭 组主要含煤段之一 含煤组主要含煤段之一 含煤 4 层 层 K1 K4 4 二叠系下统 二叠系下统 P1 茅口组 茅口组 P1m 厚度 厚度 120 00m 为灰 浅灰色厚层状 块状泥 微晶 为灰 浅灰色厚层状 块状泥 微晶 骨屑灰岩 骨屑微晶灰岩 夹亮晶含砂屑骨屑灰岩 骨屑凝块石灰岩 黑灰骨屑灰岩 骨屑微晶灰岩 夹亮晶含砂屑骨屑灰岩 骨屑凝块石灰岩 黑灰 色含有机质硅质岩 上部至顶部裂隙发育 为方解石 粘土充填 含黄铁矿 色含有机质硅质岩 上部至顶部裂隙发育 为方解石 粘土充填 含黄铁矿 全组岩性稳定 全组岩性稳定 18 174 7 水文地质 水文地质 1 含水层和隔水层 含水层和隔水层 井田出露的最老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长兴组 井田出露的最老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长兴组 P2c 于沥鼻峡背斜轴部呈 于沥鼻峡背斜轴部呈 天窗零星出露 出露的最新地层为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 天窗零星出露 出露的最新地层为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 T3xj 分布于沥鼻 分布于沥鼻 峡背斜两翼外缘 飞仙关组 峡背斜两翼外缘 飞仙关组 T1f 及嘉陵江组 及嘉陵江组 T1j 和雷口坡组 和雷口坡组 T2l 地 地 层分布于背斜两翼 沿走向呈长条带状广泛出露 另有第四系 层分布于背斜两翼 沿走向呈长条带状广泛出露 另有第四系 Q4 分布在 分布在 两翼槽谷地形低洼处及沟谷地带 现将各含 隔水层特征简述如下 两翼槽谷地形低洼处及沟谷地带 现将各含 隔水层特征简述如下 二叠系下统茅口组 二叠系下统茅口组 P1m 为浅灰 深灰色 中厚 厚层状石灰岩 为浅灰 深灰色 中厚 厚层状石灰岩 厚度不详 深藏地表以下达厚度不详 深藏地表以下达 300m 以上 其地下水位从井田中部往北是由高以上 其地下水位从井田中部往北是由高 逐渐降低的 由于该层深埋地下 其补给 迳流 排泄条件尚不十分明朗 逐渐降低的 由于该层深埋地下 其补给 迳流 排泄条件尚不十分明朗 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上看 其含水性类似中梁山煤矿和天府煤矿 据中梁山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上看 其含水性类似中梁山煤矿和天府煤矿 据中梁山 煤矿及天府煤矿大量的深部坑道揭露资料显示 该层含水性弱 由此看来 煤矿及天府煤矿大量的深部坑道揭露资料显示 该层含水性弱 由此看来 本井田茅口组 本井田茅口组 P1m 为岩溶裂含水层 其富水性弱且不均匀 为岩溶裂含水层 其富水性弱且不均匀 二叠系上统龙潭组 二叠系上统龙潭组 P2l 未出露地表 厚 未出露地表 厚 141 54m 依岩性及含 依岩性及含 煤差异性可分为五段 其中第一段 煤差异性可分为五段 其中第一段 P2l1 第三段 第三段 P2l3 及第五段 及第五段 P2l5 均是含煤段 主要由铝质泥岩 泥岩 沙质泥岩 泥质粉砂岩组成 均是含煤段 主要由铝质泥岩 泥岩 沙质泥岩 泥质粉砂岩组成 视为隔水层 第二段 视为隔水层 第二段 P2l2 及第四段 及第四段 P2l4 厚度分别为 厚度分别为 12 26m 及及 11 44m 为棕灰 灰 深灰色中厚层状石灰岩 裂隙不甚发育 抽水资料显 为棕灰 灰 深灰色中厚层状石灰岩 裂隙不甚发育 抽水资料显 示其含水性弱 示其含水性弱 二叠系上统长兴组 二叠系上统长兴组 P2c 由浅灰 灰 深灰色中厚 厚层状石灰 由浅灰 灰 深灰色中厚 厚层状石灰 岩组成 上部局部含少量燧石结核 中 下部含燧石结核及硅质团块 底部岩组成 上部局部含少量燧石结核 中 下部含燧石结核及硅质团块 底部 夹泥质条带 该层厚夹泥质条带 该层厚 114 69m 在井田内零星出露 在井田内零星出露 7 处 出露面积总计约处 出露面积总计约 0 0735km2 接受大气降水补给面积小 地表见溶洞一个 接受大气降水补给面积小 地表见溶洞一个 K1 规模较大 规模较大 钻孔岩芯上裂隙及溶蚀现象发育 但分布不均匀 钻进该层时 冲洗液多漏钻孔岩芯上裂隙及溶蚀现象发育 但分布不均匀 钻进该层时 冲洗液多漏 19 174 失 回次水位下降 钻孔抽水试验资料显示 该层含水性较强 失 回次水位下降 钻孔抽水试验资料显示 该层含水性较强 三叠系上统飞仙关组 三叠系上统飞仙关组 T1f 出露在沥鼻峡背斜轴部及两翼地带 出露在沥鼻峡背斜轴部及两翼地带 呈长条形广泛分布 地形上多形成连绵不断的园顶山 依岩性分为四段 各呈长条形广泛分布 地形上多形成连绵不断的园顶山 依岩性分为四段 各 段岩性及含水性特征如下 第一段 段岩性及含水性特征如下 第一段 T1f1 厚约 厚约 117 29m 中下部以紫色 中下部以紫色 黄色 杂色钙质 粉砂质泥岩为主 夹长石粉砂岩及薄层灰岩或极薄层泥质黄色 杂色钙质 粉砂质泥岩为主 夹长石粉砂岩及薄层灰岩或极薄层泥质 灰岩 愈往深部 含水性愈弱 视为隔水层 第二段 灰岩 愈往深部 含水性愈弱 视为隔水层 第二段 T1f2 厚约 厚约 197 68m 以紫红色钙质泥岩 粉砂质泥岩为主 夹数层浅灰色 灰色石灰岩 以紫红色钙质泥岩 粉砂质泥岩为主 夹数层浅灰色 灰色石灰岩 该层浅部含风化裂隙水 往深部含水性减弱 视为隔水层 第三段 该层浅部含风化裂隙水 往深部含水性减弱 视为隔水层 第三段 T1f3 厚约厚约 113 32m 以中厚 厚层状石灰岩 鲕状灰岩 块状灰岩为主组成 该 以中厚 厚层状石灰岩 鲕状灰岩 块状灰岩为主组成 该 层的泉水及岩溶 主要分布在背斜东翼 西翼少见 从泉水及岩溶的分布 层的泉水及岩溶 主要分布在背斜东翼 西翼少见 从泉水及岩溶的分布 发育状况 暗河的流向判断 该层地下水是沿地层走向由南西向北东方向流发育状况 暗河的流向判断 该层地下水是沿地层走向由南西向北东方向流 动 排泄的 第四段 动 排泄的 第四段 T1f4 厚 厚 38 01m 以紫 黄 灰 绿等杂色钙质泥 以紫 黄 灰 绿等杂色钙质泥 岩为主 夹薄 中厚层状泥灰岩 该层深部裂隙不发育 所夹灰岩亦少见溶岩为主 夹薄 中厚层状泥灰岩 该层深部裂隙不发育 所夹灰岩亦少见溶 蚀现象 视为隔水层 蚀现象 视为隔水层 嘉陵江组 嘉陵江组 T1j 厚 厚 498 78m 出露于背斜两翼 呈槽谷地形为主 出露于背斜两翼 呈槽谷地形为主 依岩性分为四段 第一段 依岩性分为四段 第一段 T1j1 厚 厚 190 76m 以浅灰 灰色 薄 中厚 以浅灰 灰色 薄 中厚 层状石灰岩为主 有泉水层状石灰岩为主 有泉水 8 个 总流量个 总流量 39 17L s 该层岩溶发育 并有暗河 该层岩溶发育 并有暗河 两条 含水性强 第二段 两条 含水性强 第二段 T1j2 厚 厚 92 77m 以浅灰 灰色 薄 中厚层 以浅灰 灰色 薄 中厚层 状白云岩 白云质灰岩为主 夹岩溶角砾岩 由于岩性缘故 岩溶不发育 状白云岩 白云质灰岩为主 夹岩溶角砾岩 由于岩性缘故 岩溶不发育 泉井流量小 含水性相对弱一些 第三段 泉井流量小 含水性相对弱一些 第三段 T1j3 厚 厚 131 50m 以灰 棕 以灰 棕 灰色 薄 中厚层状石灰岩为主 有泉水灰色 薄 中厚层状石灰岩为主 有泉水 31 个 总流量个 总流量 70 82L s 岩溶发育 岩溶发育 以落水洞居多 并有暗河出口以落水洞居多 并有暗河出口 1 处 处 K30 为地下水排泄出口 该段含水性 为地下水排泄出口 该段含水性 比第一段为强 第四段 比第一段为强 第四段 T1j4 厚 厚 83 75m 以灰 棕灰 黄灰色中厚层状 以灰 棕灰 黄灰色中厚层状 白云岩 白云质灰岩为主 顶部为不稳定岩溶角砾岩 中部含天青石矿 有白云岩 白云质灰岩为主 顶部为不稳定岩溶角砾岩 中部含天青石矿 有 20 174 泉水泉水 12 个 总流量个 总流量 14 48L s 岩溶较发育 并有暗河两条 岩溶较发育 并有暗河两条 K37 K36 K39 K39 都是干沟河水的通道 都是干沟河水的通道 嘉陵江组含水层 各段均是可溶性灰岩 出露泉水多 岩溶发育 含水嘉陵江组含水层 各段均是可溶性灰岩 出露泉水多 岩溶发育 含水 性强 各层间无明显隔水层存在 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相互穿越 发生水力性强 各层间无明显隔水层存在 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相互穿越 发生水力 联系 该层地下水 沿地层走向由南西向北东方向流动 排泄于嘉陵江中 联系 该层地下水 沿地层走向由南西向北东方向流动 排泄于嘉陵江中 2 断层的富水性及导水性 断层的富水性及导水性 井田内断层较多 经地面地质调查和施工钻孔揭露 共发现井田内断层较多 经地面地质调查和施工钻孔揭露 共发现 38 条断层 条断层 其中地面断层其中地面断层 13 条 隐伏断层条 隐伏断层 25 条 多数为逆断层 地面断层多分布在沥条 多数为逆断层 地面断层多分布在沥 鼻峡背斜西翼 即二矿井田储量计算范围之外 鼻峡背斜西翼 即二矿井田储量计算范围之外 对深部煤层破坏较大 东翼 对深部煤层破坏较大 东翼 即二矿井田储量计算范围之内 少见 对煤层开采无影响 隐伏断层多发 即二矿井田储量计算范围之内 少见 对煤层开采无影响 隐伏断层多发 育在背斜核部或近核部 均为逆断层 规模都不很大 多呈迭瓦状分布 断育在背斜核部或近核部 均为逆断层 规模都不很大 多呈迭瓦状分布 断 层带挤压强烈 岩芯破碎 方解石脉发育 产状紊乱 常造成地层或煤层的层带挤压强烈 岩芯破碎 方解石脉发育 产状紊乱 常造成地层或煤层的 重复出现 对煤层破坏较大 地面未发现有断层泉 施工钻孔遇断层尤其是重复出现 对煤层破坏较大 地面未发现有断层泉 施工钻孔遇断层尤其是 隐伏断层后 回次水位和消耗量变化不大或无变化 隐伏断层后 回次水位和消耗量变化不大或无变化 从上表所列资料可以看出 若断层上 下盘由含水层与含水层接触 该从上表所列资料可以看出 若断层上 下盘由含水层与含水层接触 该 段断层一般是含水及导水的 若断层上 下盘由含水层与隔水层接触 或隔段断层一般是含水及导水的 若断层上 下盘由含水层与隔水层接触 或隔 水层与隔水层接触 该段断层是不导水的 总而言之 断裂带的导水性一般水层与隔水层接触 该段断层是不导水的 总而言之 断裂带的导水性一般 随断距 断裂带宽度 充填物及充填情况 胶结程度 随断距 断裂带宽度 充填物及充填情况 胶结程度 断层切过的岩层的岩 断层切过的岩层的岩 性 断层的力学性质等因素的不同而产生差异 仅凭个别钻孔对断裂带本身性 断层的力学性质等因素的不同而产生差异 仅凭个别钻孔对断裂带本身 的了解 很难合理的评价一条断层的断裂带的导水性的 主要断层导水性如的了解 很难合理的评价一条断层的断裂带的导水性的 主要断层导水性如 下 下 F4 断层 落差断层 落差 40 50m 该断层对背斜东翼煤层开采无任何影响 矿井 该断层对背斜东翼煤层开采无任何影响 矿井 采用主斜井采用主斜井 副立井开拓方式 则副立井开拓方式 则 150m 水平主石门将在水平主石门将在 T1f1 T1f2 地层内穿地层内穿 越越 F4 由于岩性的缘故 估计无大的水患 由于岩性的缘故 估计无大的水患 21 174 F7 断层 落差断层 落差 10 70m 钻孔所揭露的 钻孔所揭露的 f7 深部破碎带 为隔水的泥岩 深部破碎带 为隔水的泥岩 砂质泥岩 钙质泥岩等构成 胶结较好 判断其破碎带是不导水的 砂质泥岩 钙质泥岩等构成 胶结较好 判断其破碎带是不导水的 F7 对开对开 采背斜东翼煤层无任何影响 但采背斜东翼煤层无任何影响 但 150m 水平主石门在龙潭组 水平主石门在龙潭组 P2l 地层底部 地层底部 穿越穿越 F7 时 仍应加以防范 时 仍应加以防范 f8 断层 落差断层 落差 15 35m 3 勘查线勘查线 ZK2 号孔在井深号孔在井深 510 88m 龙潭组第 龙潭组第 三段 三段 P2l3 内遇 内遇 f8 上盘为 上盘为 K7 煤层 炭质泥岩 深灰色粉砂岩及黑色砂煤层 炭质泥岩 深灰色粉砂岩及黑色砂 质泥岩 下盘为黑色砂质泥岩及质泥岩 下盘为黑色砂质泥岩及 K7 煤层 岩芯破碎 具滑面 面上多附有煤层 岩芯破碎 具滑面 面上多附有 方解石脉 无含水迹象 回次水位及消耗量无明显变化 表明此处方解石脉 无含水迹象 回次水位及消耗量无明显变化 表明此处 f8 断层是断层是 不含水的 不含水的 f40 断层 落差断层 落差 15 30m 在石灰岩与石灰岩对接处 在石灰岩与石灰岩对接处 f40 是含水 导水是含水 导水 的 泥岩 砂质泥岩等对接处 的 泥岩 砂质泥岩等对接处 f40 是不含水 不导水的 是不含水 不导水的 f10 断层 落差断层 落差 20 35m 泥岩与泥岩 泥岩与石灰岩对接处 泥岩与泥岩 泥岩与石灰岩对接处 f10 是不是不 含水和不导水的 含水和不导水的 f9 断层 落差断层 落差 20 50m 在 在 P2c 及及 P1m 石灰岩含水层内 石灰岩含水层内 f9 是含水及是含水及 导水的 在导水的 在 P2l 的泥岩 砂质泥岩中的泥岩 砂质泥岩中 f9 是不含水 不导水的 是不含水 不导水的 3 井田水文地质类型 井田水文地质类型 井田位于矿区水文地质单元的分水岭附近 水系畅通 排泄条件良好 井田位于矿区水文地质单元的分水岭附近 水系畅通 排泄条件良好 大气降水是地下水的补给来源 茅口组 大气降水是地下水的补给来源 茅口组 P1m 石灰岩含水层深埋地表以下 石灰岩含水层深埋地表以下 500 700m 顶部裂隙及溶蚀孔洞虽较发育 但是以古岩溶为主 本井田经 顶部裂隙及溶蚀孔洞虽较发育 但是以古岩溶为主 本井田经 两层次抽水试验 单位流量两层次抽水试验 单位流量 q 值仅为值仅为 0 000106 0 000113L s m 相邻盐井 相邻盐井 一矿对该层抽水一层次 单位流量一矿对该层抽水一层次 单位流量 q 仅为仅为 0 0051L s m 故其含水性弱 龙 故其含水性弱 龙 潭组第二段 潭组第二段 P2l2 及第四段 及第四段 P2l4 石灰岩含水层亦深埋地下 单位流量 石灰岩含水层亦深埋地下 单位流量 q 值为值为 0 0000185L s m 含水性极弱 长兴组 含水性极弱 长兴组 P2c 石灰岩含水层 在本 石灰岩含水层 在本 井田仅呈天窗出露两处 出露面积小 地面未见溶洞 钻孔揭露该层时见裂井田仅呈天窗出露两处 出露面积小 地面未见溶洞 钻孔揭露该层时见裂 22 174 隙及溶蚀孔洞较发育 经三层次抽水试验 单位流量隙及溶蚀孔洞较发育 经三层次抽水试验 单位流量 q 值为值为 0 0791 0 000148L s m 相邻盐井一矿该层 相邻盐井一矿该层 q 值为值为 0 000885 0 0456L s m 表明该层含水性属中等 但不均一 据现有资料 表明该层含水性属中等 但不均一 据现有资料 分析 断层对煤层开采无大的水患影响 光辉水库远离煤层 井田北界距河分析 断层对煤层开采无大的水患影响 光辉水库远离煤层 井田北界距河 流嘉陵江直距约流嘉陵江直距约 8 3km 依上述情况判定 本井田属于以顶板进水为主的水 依上述情况判定 本井田属于以顶板进水为主的水 文地质条件中等的岩溶裂隙充水矿床 即文地质条件中等的岩溶裂隙充水矿床 即 类类 型型 井田 井田 4 井田充水因素分析 井田充水因素分析 二矿井田系隐伏井田 可采煤层均埋藏在当地侵蚀基准面 嘉陵江水面 二矿井田系隐伏井田 可采煤层均埋藏在当地侵蚀基准面 嘉陵江水面 以下 对本井田的充水因素评述如下 以下 对本井田的充水因素评述如下 茅口组 茅口组 P1m 岩溶裂隙含水层 上距 岩溶裂隙含水层 上距 K2 煤层的平均距离为煤层的平均距离为 6 5m 未来井下运输大巷 车场等设施均布置在该层内 无疑是矿井的直接 未来井下运输大巷 车场等设施均布置在该层内 无疑是矿井的直接 充水水源 充水水源 龙潭组第二段 龙潭组第二段 P2l2 及第四段 及第四段 P2l4 石灰岩层间岩溶裂隙含水层 石灰岩层间岩溶裂隙含水层 位于主要含煤段龙潭组第一段 位于主要含煤段龙潭组第一段 P2l1 及第三段 及第三段 P2l3 的顶 底部 处于 的顶 底部 处于 K2 K14 等可采煤层采空塌陷及裂隙带高度范围内 无疑是矿井采煤工作面等可采煤层采空塌陷及裂隙带高度范围内 无疑是矿井采煤工作面 的直接充水水源 的直接充水水源 长兴组 长兴组 P2c 岩溶裂隙含水层 位于龙潭组 岩溶裂隙含水层 位于龙潭组 P2l 之上 下距最上 之上 下距最上 部的大部可采煤层部的大部可采煤层 K14 的平均距离为的平均距离为 57 00m K14 煤层采空后 冒落带及裂隙带的总高度达煤层采空后 冒落带及裂隙带的总高度达 27 45 86 28m 抵达长兴 抵达长兴 组 组 P2c 石灰岩 长兴组 石灰岩 长兴组 P2c 岩溶裂隙水将会通过塌陷裂隙会同龙潭组 岩溶裂隙水将会通过塌陷裂隙会同龙潭组 石灰岩岩溶裂隙水进入采区 成为坑道系统的间接充水水源 石灰岩岩溶裂隙水进入采区 成为坑道系统的间接充水水源 地表水 井田内较大的地表水体是光辉水库 但它位于嘉陵江组地表水 井田内较大的地表水体是光辉水库 但它位于嘉陵江组 T1j 地层内 远离可采煤层 其间有较稳定的厚达 地层内 远离可采煤层 其间有较稳定的厚达 370 余米的隔水层飞仙余米的隔水层飞仙 关组第一段 关组第一段 T1f1 第二段 第二段 T1f2 及第四段 及第四段 T1f4 相隔 对采煤应无影 相隔 对采煤应无影 23 174 响 井田北界距河流嘉陵江直距约响 井田北界距河流嘉陵江直距约 8 3km 江水对本井田的煤层开采应无影 江水对本井田的煤层开采应无影 响 响 断层的影响 就前述所列断层而言 其富水性和导水性都较弱 或断层的影响 就前述所列断层而言 其富水性和导水性都较弱 或 不含水 不导水 但由于巷道掘进中放炮震动和煤层开采活动的影响 易使不含水 不导水 但由于巷道掘进中放炮震动和煤层开采活动的影响 易使 断层在淋滤作用的影响下 导致断层带裂隙疏通 成为水流通道 因此 在断层在淋滤作用的影响下 导致断层带裂隙疏通 成为水流通道 因此 在 采 掘工作中仍有采取预防措施的必要 采 掘工作中仍有采取预防措施的必要 矿井采用主斜井 副立井开拓方式 井筒和主石门所穿过的各含水矿井采用主斜井 副立井开拓方式 井筒和主石门所穿过的各含水 层 将对矿井直接充水 应采取措施防范 层 将对矿井直接充水 应采取措施防范 矿井开采初期 其采掘坑道系统涌水量主要是矿井开采初期 其采掘坑道系统涌水量主要是 P1m 及及 P2l2 4 含水层的含水层的 静储量 当采空塌陷裂隙波及静储量 当采空塌陷裂隙波及 P2c 含水层后 矿坑涌水量会有所增加 并与含水层后 矿坑涌水量会有所增加 并与 大气降水逐渐发生联系 最终受大气降水制约 但制约情况不如天府及中梁大气降水逐渐发生联系 最终受大气降水制约 但制约情况不如天府及中梁 山各矿明显 斜井和石门的涌水量 受各充水含水层的富水程度和接受大气山各矿明显 斜井和石门的涌水量 受各充水含水层的富水程度和接受大气 降水补给的强弱程度而变化 亦受大气降水控制 降水补给的强弱程度而变化 亦受大气降水控制 5 矿井涌水量预算结果 矿井涌水量预算结果 150m 水平涌水量水平涌水量 6556m3 d 最大值为 最大值为 21504m3 d 作为矿井设计的 作为矿井设计的 依据 依据 8 矿井开拓方式 矿井开拓方式 矿井开拓方式为主斜井矿井开拓方式为主斜井 副立井综合开拓 井口及工业场地位置位于九塘 副立井综合开拓 井口及工业场地位置位于九塘 设主斜井 副立井 回风斜井 排矸斜井四个井筒 主斜井担负煤炭运输 设主斜井 副立井 回风斜井 排矸斜井四个井筒 主斜井担负煤炭运输 至至 150m 水平 倾角水平 倾角 24 30 斜长 斜长 1345m 铺设带宽 铺设带宽 1m 的大倾角胶带输的大倾角胶带输 送机 副立井井口标高送机 副立井井口标高 381m 至 至 150m 水平 担负矿井的矸石 材料 设水平 担负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