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与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董健] 第六章ppt课件_第1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4/23/f1cc365e-0921-479a-a06a-13fcc5c87a3b/f1cc365e-0921-479a-a06a-13fcc5c87a3b1.gif)
![物联网与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董健] 第六章ppt课件_第2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4/23/f1cc365e-0921-479a-a06a-13fcc5c87a3b/f1cc365e-0921-479a-a06a-13fcc5c87a3b2.gif)
![物联网与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董健] 第六章ppt课件_第3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4/23/f1cc365e-0921-479a-a06a-13fcc5c87a3b/f1cc365e-0921-479a-a06a-13fcc5c87a3b3.gif)
![物联网与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董健] 第六章ppt课件_第4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4/23/f1cc365e-0921-479a-a06a-13fcc5c87a3b/f1cc365e-0921-479a-a06a-13fcc5c87a3b4.gif)
![物联网与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董健] 第六章ppt课件_第5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4/23/f1cc365e-0921-479a-a06a-13fcc5c87a3b/f1cc365e-0921-479a-a06a-13fcc5c87a3b5.gif)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RFID 本章内容 RFID基础RFID的基本原理RFID的关键技术RFID技术的应用 射频概念 射频是一种高频交流变化电磁波 通常所指的频率范围为100kHz 30GHz 我们把具有远距离传输能力的高频电磁波称为射频 将电信号 模拟或数字的 用高频电流进行调制 调幅或调频 形成射频信号 经过天线发射到空中 远距离将射频信号接收后进行解调 还原成电信息源 这一过程称为无线传输 频谱划分 ISM频段 主要是开放给工业 科学和医用3个主要机构使用的频段 由于它们的功率有时很大 为了防止它们对其他通信的干扰 划出一定的频率给它们使用 ISM频段属于无许可 FreeLicense 频段 使用者无须许可证 没有所谓使用授权的限制 ISM频段的主要频率范围有 频率6 78MHz 频率13 56MHz 频率27 125MHz 频率40 680MHz 频率433 920MHz 频率869 0MHz 频率915 0MHz 频率2 45GHz 频率5 8GHz 频率24 125GHz等 自动识别技术 自动识别技术是应用一定的识别装置 通过被识别物品和识别装置之间的接近活动 自动地获取被识别物品的相关信息 并提供给后台的计算机处理系统来完成相关后续处理的一种技术 完整的自动识别计算机管理系统包括自动识别系统 应用程序接口或者中间件和应用系统软件 自动识别技术的种类与特征比较 自动识别系统根据识别对象的特征可以分为两大类 数据采集技术和特征提取技术 这两大类自动识别技术的基本功能都是完成物品的自动识别和数据的自动采集 自动识别技术的种类与特征比较 数据采集技术包括利用光学原理的存储器 条码 一维 二维 矩阵码 光标读写器 光学字符识别 磁存储器 磁条 非接触磁卡 磁光存储 微波 电存储器 触摸式存储 RFID射频识别 存储卡 智能卡 非接触式智能卡 视觉识别 能量扰动识别 特征提取技术包括动态特征 声音 语音 键盘敲击 其他感觉特征 属性特征 化学感觉特征 物理感觉特征 生物抗体病毒特征 联合感觉系统 常见的自动识别技术及特征比较 条码技术 条形码是由宽度不同 反射率不同的条和空 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 码制 编制成的 用以表达一组数字或字母符号信息的图形标识符 即条形码是一组粗细不同 按照一定的规则安排间距的平行线条图形 卡识别技术 磁条 卡 技术IC卡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 它是利用无线射频技术对物体对象进行非接触式和即时自动识别的无线通信信息系统 几种常用的条码 一种常见的磁卡 RFID系统 几种IC卡示例 本章内容 RFID基础RFID的基本原理RFID的关键技术RFID技术的应用 RFID的工作原理 射频识别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射频标签与射频读写器之间的射频信号及其空间耦合 传输特性 实现对静止的 移动的待识别物品的自动识别 电感耦合低频和高频RFID的工作波长较长 采用电感耦合识别方式 电子标签处于读写器天线的近区 电子标签与读写器之间通过感应而不是通过辐射获得信号和能量电磁耦合微波波段RFID的工作波长较短 电子标签基本都处于读写器天线的远区 电子标签与读写器之间通过辐射获得信号和能量 RFID电感耦合方式 读写器线圈和电子标签线圈的电感耦合 读写器和电子标签的天线是线圈 读写器的线圈在它周围产生磁场 当电子标签通过时 电子标签线圈上会产生感应电压 整流后可为电子标签上的微型芯片供电 使电子标签开始工作 电感耦合方式的RFID系统 一般采用低频和高频频率 典型的频率为125kHz 135kHz 6 78MHz 13 56MHz和27 125MHz RFID电磁反向散射方式 读写器天线和电子标签天线的电磁辐射 电磁反向散射的RFID系统 采用雷达原理模型 发射出去的电磁波碰到目标后反射 同时携带回目标的信息 该方式一般适合于微波频段 典型的工作频率有433MHz 800 900MHz 2 45GHz和5 8GHz 属于远距离RFID系统 RFID的系统组成 最基本的RFID系统由标签 读写器 天线三部分组成 标签 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 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 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 每个标签都有一个全球唯一的ID号 UID UID是在制作芯片时放在ROM中的 无法修改 读写器 读取 有时还可以写入 标签信息的设备 可设计为手持式或固定式 天线 在标签和读写器间传递射频信号 RFID标签 Tags 按是否带有电池供电 分为主动标签 Activetags 和被动标签 Passivetags 两种主动标签 自身带有电池供电 与被动标签相比成本更高 也称为有源标签 一般具有较远的阅读距离 不足之处是电池不能长久使用 能量耗尽后需更换电池 被动标签 接收到读写器 读出装置 发出的微波信号后 将部分微波能量转化为直流电供自己工作 一般可做到免维护 成本很低并具有很长的使用寿命 比主动标签更小也更轻 读写距离则较近 也称为无源标签 相比有源标签 无源标签在阅读距离及适应物体运动速度方面略有限制 RFID标签 Tags 按存储的信息是否被改写 分为只读式标签 ReadOnly 和可读写标签 ReadandWrite 只读式标签 标签内信息在集成电路生产时即将信息写入 以后不能修改 只能被专门设备读取 被动标签 标签将保存的信息写入其内部的存储区 需要改写时也可以采用专门的编程或写入设备擦写 RFID阅读器 Reader 被动RFID标签无须电池 由RFID读写器产生的磁场获得工作所需的能量 但是读取距离较近 过去 RFID主动标签体积大 功耗大 寿命短 而采用最新技术制造的主动RFID标签不仅读取距离远 而且具有被动标签寿命长 性能可靠的优点 一种RFID读写器 RFID天线及工作频率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 需要将来自发射机的导波能量转变为无线电波 或者将无线电波转换为导波能量 用来辐射和接收无线电波的装置称为天线 RFID天线负责在标签和读写器之间传递射频信号 RFID天线 RFID天线及工作频率 低频系统一般指其工作频率小于30MHz 典型的工作频率有125kHz 225kHz 13 56MHz等电子标签的成本较低 标签内保存的数据量较少 阅读距离较短 电子标签外形多样 卡状 环状 钮扣状 笔状 阅读天线方向性不强等 高频系统一般指其工作频率大于400MHz 典型的工作频段有915MHz 2 45GHz 5 8GHz等 电子标签及读写器成本均较高 标签内保存的数据量较大 阅读距离较远 可达几米至十几米 适应物体高速运动性能好 外形一般为卡状 阅读天线及电子标签天线均有较强的方向性 表6 3RFID系统的工作频率和特点 RFID的技术特点 读取方便快捷数据的读取无须光源 甚至可以透过外包装来进行 有效识别距离更大 采用自带电池的主动标签时 有效识别距离可达到30m以上 识别速度快标签一进入磁场 解读器就可以即时读取其中的信息 而且能够同时处理多个标签 实现批量识别 数据容量大数据容量最大的二维条形码 PDF417 最多也只能储存2725个数字 若包含字母 存储量则会更少 RFID标签则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扩充到数十K RFID的技术特点 使用寿命长 应用范围广无线电通信方式 使其可以应用于粉尘 油污等高污染环境和放射性环境 而且其封闭式包装使得其寿命大大超过印刷的条形码 标签数据可动态更改利用编程器可以向标签写入数据 从而赋予RFID标签交互式便携数据文件的功能 而且写入时间相比打印条形码更少 RFID的技术特点 更好的安全性不仅可以嵌入或附着在不同形状 类型的产品上 而且可以为标签数据的读写设置密码保护 从而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动态实时通信标签以50 100次 秒的频率与解读器进行通信 所以只要RFID标签所附着的物体出现在解读器的有效识别范围内 就可以对其位置进行动态追踪和监控 RFID的技术标准 RFID的标准化涉及标识编码规范 操作协议及应用系统接口规范等多个部分 RFID空中接口不同标准的无线频率范围和推出时间 1 ISO IEC标准化状况 ISO定义的RFID标准逻辑框架 2 EPCglobal标准体系 EPC定义的RFID标准总体结构 3 UbiquitousID体系 UID的核心是赋予现实世界中任何物理对象唯一的泛在识别号 Ucode 它具备了128位 128bit 的充裕容量 提供了340 1036编码空间 更可以用128位为单元进一步扩展至256 384或512位 Ucode的最大优势是能包容现有编码体系的元编码设计 可以兼容多种编码 包括JAN UPC ISBN IPv6地址 甚至电话号码 Ucode标签具有多种形式 包括条码 射频标签 智能卡 有源芯片等 泛在识别中心把标签进行分类 并设立多个不同的认证标准 4 RFID中国标准化情况 在技术标准方面 依据ISO IEC15693系列标准已经完成国家标准的起草工作 参照ISO IEC18000系列标准制订国家标准的工作正在进行中 此外 中国RFID标准体系框架的研究工作也已基本完成根据信产部 800 900MHz频段射频识别 RFID 技术应用规定 试行 的规定 中国800 900MHzRFID技术的试用频率为840 845MHz和920 925MHz 发射功率为2W 本章内容 RFID基础RFID的基本原理RFID的关键技术RFID技术的应用 RFID的天线 对不同RFID系统的天线选择和设计 直接影响读写距离 功率等系统性能指标 天线性能受天线结构 所标识物体的形状及物理特性 天线周围物体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目前RFID天线的研究重点放在阻抗匹配 降低损耗 减小体积 增加增益和辐射效率等方面 以及天线在不同使用环境下的有效作用距离 读写速率 误读率和相关软件的研究 未来的RFID天线将朝着成本低 速率高 印刷集成化 环境适应性强 误读率小和保密性好的方面发展 RFID的天线 防金属技术 若电子标签使用于金属表面 为使标签正常工作 通常采用的办法是将标签安装在距金属表面一定高度 如1cm以上 的位置上 而这样会带来标签成本增加和使用受限的问题 可采取增加电子标签基板金属涂层的面积 在标签基板中引入电磁带隙 EBG 结构等方法 以降低金属使用环境的影响 RFID的天线 小型化技术 由于电子标签尺寸的限制 射频天线的小型化成为决定电子标签性能的重要因素 长期以来 标签天线小型化一直是RFID技术应用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研究者提出了分形天线 V形偶极子 弯折偶极子 环天线 PIFA天线等天线新技术 RFID的天线 低成本技术 构造低成本电子标签的关键在于降低天线的成本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标签天线的成本有望大幅降低 有研究者提出了在可降解的纸基材料上电镀标签天线的方案 分别设计了分形天线和小环天线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纸基材料的应用不仅可以降低天线制造成本 而且纸基材料可回收 减少环境污染 RFID的天线 一体集成化 对电子标签而言 采用与芯片相对独立的天线 其优点是天线品质因素Q值较高 易于制造 缺点则是体积较大 使用受限 若能将天线集成在标签芯片上 则会使整个标签体积更小 使用更方便 因此 将标签天线与标签芯片集成在一起 成为标签天线技术的主要趋势之一 业界也将此技术称为片上天线技术 防碰撞技术 鉴于多个RFID标签工作在同一频率 当它们处于同一个阅读器的作用范围内时 在没有防碰撞机制的情况下 信息传输过程将产生碰撞 导致信息读取失败 同时多个阅读器之间工作范围重叠也将造成碰撞 为了防止这些碰撞的产生 RFID系统中需要设置一定的相关命令 解决碰撞问题 这些命令被称为 防碰撞命令或算法 anti collisionalgorithms RFID系统中防碰撞实现方法频分多路 FDMA 空分多路 SDMA 时分多路 TDMA 码分多路 CDMA 防碰撞技术 频分多路 FDMA是把若干个使用不同载波频率的传输通路同时供给通信用户使用的技术 FDMA的缺点是读写器昂贵 因为在每个接收通路上都必须有自己单独的接收器 FDMA射频识别举例 防碰撞技术 空分多路 一种方法是使单个阅读器的距离明显减小 而把大量的读写器和天线覆盖面积并排安置在一个阵列中 当电子标签经过这个阵列时与之最近的读写器就与之交换信息 第二种方法是在读写器上利用一个自适应控制的天线 直接对准某个电子标签 不同的电子标签可以根据其在读写器作用范围内的角度位置区分开来 SDMA技术的缺点是天线比较复杂 不易于实现 并且造价较高 防碰撞技术 时分多路 TDMA法是把整个可供使用的通道容量按时间分配给多个用户的技术 对于RFID系统 TDMA成为防碰撞算法的最大的一族 相比其他种类的防碰撞算法 TDMA在通信形式 功耗 系统复杂性及成本等多个方面有着优势 因此 它是实际应用当中最为普遍的方式 读写器控制防碰撞法标签控制防碰撞法 安全与隐私问题 RFID研究领域 安全是指下面的一个或者多个元素机密性 即消息内容的安全完整性发送方和接收方的身份认证消息的有效性和可用性对于RFID技术而言 隐私威胁的主要问题是所有物品被唯一标识 就可以将物品与物品持有者联系起来 跟踪定位私人信息的泄露推断个人行为或习惯 安全与隐私问题 RFID面临的攻击类型分类 安全与隐私问题 RFID安全与隐私保护的需求特点从RF子系统的构成 标签和读写器以及它们之间的通信安全考虑 安全协议应满足以下需求 1 消息内容的保密性 2 位置隐私的安全性 3 不可推理规则 4 前向安全性 5 抗欺骗性 6 抵抗拒绝服务攻击 7 系统的工作性能 安全与隐私问题 解决方法1 物理保护机制Kill命令机制静电屏蔽机制主动干扰BlockerTag机制2 RFID安全协议3 物理保护与安全协议相结合 本章内容 RFID基础RFID的基本原理RFID的关键技术RFID技术的应用 RFID技术的应用背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离职员工一次性补偿及离职证明协议
- 离职补偿及离职后合作机会协议范本
- 电商物流仓储租赁及设备资产转让服务合同
- 竞业限制合同在员工离职补偿与竞业限制的平衡
- 高端酒店管理集团员工劳动合同变更与职位提升协议
- 离婚抚养费及子女教育及生活费用全面支持协议
- 基于云的移动测试平台-洞察及研究
- 2025年个人租房合同协议
- 《2025合同协议书填写指南》
- 2025-2030封装晶体振荡器产业链协同发展与生态构建研究报告
- GB/T 45951-2025科技馆常设展览实施通用流程
- 医院安全生产知识培训课件
- (2025)汽车驾驶员(技师)考试题库及答案
- 中职高考英语一轮复习课件(名词)
- 量产产品管理办法
- 起重机安全生产责任制
- 阴式手术术后护理
- 【课件】有理数的加法(第1课时+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课件)数学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 透析患者血磷控制健康宣教
- catia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跨境电商SaaS市场行业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