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联系 中医药历代名家 神农 神农尝百草之味 水泉之甘苦 令民知所避就 一日而遇七十毒 神农又称炎帝 姓姜 传说中古代人物 三皇之一 史记 中说 神农以赭鞭鞭草木 始尝百草 始有医药 神农尝百草虽属传说 但客观上却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由于叶时代过渡到农业 畜牧业时代发现药物 积累经验的艰苦实践过程 也是药物起源于生产劳动的真实写照 扁鹊 扁鹊 公元前407 前310 原名秦越人 勃海郡人 战国名医 据 史记 扁鹊仓公列传 记载 其从长桑君学医 医德高尚 既为君侯看病 又为百姓除疾 精通内 外 妇 儿 五官等科 擅长望诊和切诊 判断生死预后 善用药 砭刺 针灸 按摩 汤液 热熨等多种方法治疗疾病 并主张有疾早医 重视预防 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 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 华佗 外科之祖 华佗 约145 208 字符化 东汉沛国谯 今安徽亳州市 人 后汉书 华佗传记 载其 游学徐土 兼通数经 晓养性之术 精通内 外 妇 儿各科 擅长外科 发明麻沸散 被誉为 外科鼻祖 善施针术 创用沿脊柱两旁夹脊的 华佗夹脊穴 临证注重望 闻 问 切四诊合参 详辨病变脏腑及寒热虚实 对症施治 主张体育锻炼 总结五禽戏 防治疾病 因其医术精湛 多能起死回生 故后世每以 华佗在世 称誉医家 张仲景 医圣 张仲景 约150 219年 名机 字仲景 南阳郡涅阳县 今河南邓州市和镇平县一带 人 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 世界医史伟人 张仲景写作的 伤寒杂病论 是中医史上第一部理 法 方 药具备的经典 喻嘉言称此书 为众方之宗 群方之祖 元朝明朝以后被奉为 医圣 甚至有庙供奉香火 他所确立的 辨证论治 原则 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从而使中华民族的医学独具特色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上以疗君亲之疾 下以救贫贱之厄 中以保生长全 以养其身 陶弘景 陶弘景 456年 536年 字通明 号华阳隐居 丹阳秣陵 现江苏南京 人 中国南朝齐 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 医药家 炼丹家 文学家 卒谥贞白先生 曾整理古代的 神农本草经 并增收魏晋间名医所用新药 成 本草经集注 七卷 共载药物730种 并首创沿用至今的药物分类方法 以玉石 草木 虫 兽 果 菜 米实分类 对本草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入梁 隐居句曲山 茅山 武帝礼聘不出 但朝迁大事辄就谘询 时人称为 山中宰相 孙思邈 药王 孙思邈 出生于北周时代 生于581年 卒于682年 是个百岁老人 一生致力于医学临床研究 对内 外 妇 儿 五官 针灸各科都很精通 有二十四项成果开创了我国医药学史上的先河 特别是论述医德思想 倡导妇科 儿科 针灸穴位等都是先人未有 他身体力行 一心赴救 不慕名利 用毕生精力实现了自己的医德思想 是我国医德思想的创始人 被西方称之为 医学论之父 孙思邈所著 千金要方 是我国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 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各科 理 法 方 药齐备 李时珍 李时珍 1518年 1593年 字东璧 号濒湖 晚年自号濒湖山人 湖北蕲州 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 人 李时珍是中国明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医学家 药学家和博物学家之一 其所著的 本草纲目 是本草学集大成的著作 对后世的医学和博物学研究影响深远 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 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 历时二十七年编成 本草纲目 一书 是中国明朝时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 其中纠正前人错误甚多 在动植物分类学等许多方面有突出成就 达尔文称赞它是 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汉字 中医药文化的载体 汉语言文字 包括汉语和汉字 以下简称汉语 是由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社会生产实践过程中创造 使用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交流工具和文字符号体系 是当今世界最古老 最独特的语言文字种类之一 汉字 中医药文化的载体 汉语言文字和中医药的关系非常密切 就在汉字出现 隶变 而定型的秦汉时期 中医药也出现了历史上的第一个发展高峰 黄帝内经 确立中医学基础理论体 神农本草经 确立药物学基本理论 伤寒杂病论 确立辨证论治的临床施治原则和方剂配伍原则 使 理 法 方 药 首次融为一体 共同构成了中医药的学术体系 而保留这些历史信息的 正是汉字 汉字 中医药文化的载体 在东汉许慎编纂的第一部字典 说文解字 中 共收录汉字9353个 其中涉及医药 卫生 保健的汉字就达1124个 其中植物名称用字613个 动物名称用字310个 矿物名称用字5个 共928个 人体骨骼 脏腑 组织器官名称用字98个 病理表现用字20个 疾病名称78种 汉字 中医药文化的载体 据统计 与中医药有关的或直接来源于医药学著作的成语 典故达600余条 其中很多不仅保留着医药学意义 而且延伸到社会学领域 用以说明一些社会现象 因而具备了相应的社会学意义 如 针砭时弊 标本兼治 病入膏肓 以毒攻毒 肝胆相照 等 汉字 中医药文化的载体 汉语言文字与中医药的思维方法也颇有相通之处 传统中医的思维方法以形象思维 取象比类 具象与抽象相结合为主要特征 而这也正是汉字的特点 在现代高等中医药教育中 有一门比较特殊的课程 医古文 其目的就在于尽量给中医药专业的学生多一些古汉语的知识和素养 为学好中医药打下良好的语文基础 中医药与儒释道 樊迟问仁 子曰 爱人 论语 颜渊 弟子入则孝 出则弟 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 论语 学而 中医道德规范的 仁爱 基础 中医 七情 指喜 怒 忧 思 悲 恐 惊七种情志活动 过度伤身 喜 惊伤心 怒伤肝 思伤脾 悲 忧伤肺 恐伤肾各种情志活动太过 都能伤及心脏 乐而不淫 哀而不伤 致中和 与中医思想 中庸思想对方剂名称的影响 白术 补气健脾燥湿黄橘皮 理气调中 燥湿人参 补脾气甘草 补脾益气茯苓 健脾渗湿厚朴 长于行气燥湿 诸药使脾胃升降得宜 既不太过 又非不及 达到 中和 的目的 功效 调阴阳 和荣卫养脾胃 增饮食治 胁肋胀满止呕逆恶心 致中和 与中医思想 中和汤 鸡峰普济方 阴阳者 万物之能始也 阴阳者 数之可十 推之可百 数之可千 推之可万 万之大 不可胜数 然其要一也 素问 阴阳离合论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道法自然 精气说 道文化对中医理论的影响 王冰接受并充分发展了老子 道 的思想 将其应用于医学领域 并充实了道的内涵 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一切有形的物质 包括人类本身 都来源于气 都是天地阴阳变化的产物 云道乃 谓变化生成之道也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注文 时序运行 阴阳变化 天地合气 生育万物 故万物之根 悉归于此 生气不竭者 以顺其根也 见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 注文 道文化对中医理论的影响 道学中的 德 就是以 中和 为基本特征 中 和 二字的含义相通 老子 多闻善变 不如守中 第五章 道 中之用也 或不盈 第四章 知常为和 和之至 万物法自然冲气以为和 第四十二章 庄子 和之以为天倪 游心乎德之和 以和为量 道文化对中医治疗思想的影响 中医和法的概念 最初由清 成无己 医学启源 提出 专门针对少阳证 特指小柴胡汤而言 少阳证半表半里 正邪相争 非汗下所宜 唯有和解一法乃为 正道 后世医家又将其拓展为治疗肝脾 胆胃 肠胃 寒热 虚实 表里等不和证 是对和法的发展 广义和法 组方遣药的原理 解表清里 防风通圣散 防风 麻黄等解表 黄芩 大黄 石膏等清里 解表的发散之性与清里的苦泻之性 一阴一阳 各行原始功效 又互相受到制约 可谓 不能全其特性 道文化对中医治疗思想的影响 孙思邈 备急千金要方 解毒并杂治 人不服石 庶事不佳 恶疮疥癣温疫疟疾 年年常患 寝食不安 兴居常恶 非止己事不康 生子难育 所以石在身中 万事休泰 要不可服五石也 所以常须服石 令人手足温暖 骨髓充实 能消生冷 举措轻便 复耐寒暑 不著诸病 是以大须服 道文化对药物学发展的影响 现代科学证明 升丹化学成分主要为汞化合物 如氧化汞 硝酸汞等 红升丹中还含有氧化铅 汞化合物多含有毒 能杀菌 起消毒作用 药理作用机制是由于汞离子能和病菌呼吸酶中的硫氢基结合 使之凝固而失去原有活动力终致病原菌不能呼吸趋于死亡硝酸汞与水分解而成酸性溶液 对人体组织有缓和的腐蚀作用 可使病变组织与药物接触面积的蛋白质凝固坏死 逐渐与健康组织分离而后脱落 产生了所谓 祛腐 作用 道文化对药物学发展的影响 佛教医学的 四大 学说和 百一 理论的精神实质和中医辨证思想五行学说格格不入 因而对中医理论的发展影响不大 相对而言 对我国藏医 蒙医影响较显著 如藏医认为人体存在气 火 水 土 四因素 蒙医也认为气 火 水土是生命赖以生存的 三元 这些与古印度医学的地 水 火 风四大因素学说基本一致 医学理论 佛教对中医药的影响 外科手术与金针拔障术例如 汉安息僧人安世高译的 女祗域因缘经 记载了印度王祗域 耆域 的神奇医术 其中开颅 剖腹 神膏之类与 后汉书 记载的我国神医华佗事迹相仿南北朝时两次译入的 大般涅磐经 卷8记载有目盲者求医 良医即以金篦决其眼 盲者 乃言少见 可知印度当时已有金针拔障术 医术 佛教对中医药的影响 佛教对中医药的影响 中国佛教医学的 天下物类 皆是灵药 的思想 开拓了中医药学的视野 丰富了药物学知识和治疗手段 佛典中载论草类 木类 动物类等生物达数千种 其中常用药物约320种 这些缘于印度 东南亚和西域等地的外来药物 如术香 丁香 龙脑 豆蔻 乳香 郁金 阿魏等2O多种 伴随佛经传入我国 成为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此同时 我国许多药物亦传入印度 如人参 茯苓 当归 远志 麻黄 细辛等 方药 名著中的中医药故事 牡丹亭 牡丹亭边 常山红娘子 貌若天仙 巧遇牵牛郎于芍药亭畔 就牡丹花下一见钟情 托金银花牵线 白头翁为媒 路路通顺 择八月兰开日成婚 设芙蓉帐 结并蒂莲 合欢之久 成大腹皮矣 生大力子 有远志 持大戟 平木贼 诛草蔻 破刘寄奴 有十大功劳 当归期 封大将军之职 滋阴派 的一代宗师朱丹溪是著名理学家许谦的高徒 是当地有名的鸿儒 他是从40岁起才开始弃儒从医的 他曾经用药名写成了一篇药名文来书写纯洁的爱情 据说 戏曲家汤显祖就是受了此文的影响 写成了名剧 牡丹亭 巧用药名 128字 22味中药 写出两代人的故事 可见其功力深厚 良好的儒学功底为朱丹溪的成才奠定了基础 使他很快成为一代名医 并在继承前人学术思想的基础上 创立了传承千年的 滋阴派 满庭芳静夜思 南宋辛弃疾 云母屏开 珍珠帘闭 防风吹散沉香 离情抑郁 金褛织硫黄 柏影桂枝交映 从容起 弄水银塘 连翘首掠过半夏 凉透薄荷裳 一钩藤上月 寻常山夜 梦宿沙场 早已轻粉黛 独活空房 欲续断弦未得 乌头白 最苦参商 当归也 茱萸熟 地老菊花黄 此首词作是他写给久别的妻子 表达相思之情 词中用了云母 珍珠 防风 沉香 郁金 硫磺 黄柏 桂枝 苁蓉 水银 连翘 半夏 薄荷 钩藤 常山 缩砂仁 轻粉 独活 续断 乌头 苦参 当归 茱萸 熟地 菊花等25味中药的药名 巧妙地运用了药名字面上的意义 情趣盎然 红楼梦 曹雪芹对中药颇有研究 在第二十八回中 宝玉分析林妹妹所患之病是先天不足的内证 从吃煎药以疏散风寒和吃丸药以调理虚损两个不同侧面 说明先吃汤药以治急 再吃丸药以医慢性病的道理 接着 又描述了宝玉对紫河车 人参 何首乌 茯苓的认识 在第五十九回中 史湘云说自己犯了杏斑癣 便向宝钗要了蔷薇硝来搽擦 研究表明 蔷薇花根有治疗恶疮疥癣的功效 硝石研细外用有消炎的作用 西游记 第三十七回鬼王夜谒唐三藏 中 唐僧即兴做了一首诗 用各种中药的名字 串联起自己的志向和途中经历 自从益智登山盟 王不留行送出城 路上相逢三棱子 途中催趱马兜铃 寻坡转涧求荆芥 迈岭登山拜茯苓 防己一身如竹沥 茴香何日拜朝廷 这首诗用了益智 王不留行 三棱子 马兜铃 荆芥 伏苓 防己 竹沥 茴香等9味中药名字 益智 指的是受唐王之命赴西天灵山大雷音寺取 大乘经 的矢志不渝的信念 王不留行 指唐太宗亲自为御弟三藏饯行 并与众官送出长安关外 三棱子 指的是猴哥 老猪 沙僧三个徒弟 马兜铃正是唐三藏师徒与小白龙马一起 乘危远迈杖策孤征 匆匆赶路的形象和声音 茯苓 是指西天如来佛祖 防己 竹沥 指唐僧心地清净 一尘不染 象新采的竹茎 经火炙后沥出的澄清汁液 茴香 谐音回乡 只取经成功返回唐朝 可见古代读书人对中医药也是颇有研究的 只是他们的才名盖过了他们的医名 后世记住了他们在经世文章上的横溢的才气 也就淡忘了他们对医学的理解 于是 他们将自己对医学的理解 甚至有可能是自己日常生活 小试牛刀 的一些 验案 都融入了他们的作品中 于是就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各种小说等文学作品中的医药知识 所以 读名著 留心名著中的医话医案 慢慢品来 竟是中医精髓之所在 中医养生 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 增强体质 预防疾病 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 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养生是以培养生机 预防疾病 争取健康长寿为目的 中医养生有食养 药养 针灸 按摩 气功等丰富多样的养生技术 古人认为养生之法莫如养性 养性之法莫如养精 精充可以化气 气盛可以全神 神全则阴阳平和 脏腑协调 气血畅达 从而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强壮 所以精 气 神的保养是最重要的内容 为人体养生之根本 中医学把人身最重要的物质与功能活动概括为精 气 神 认为这是生命之根本 是维持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 中医养生理论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养生 一词 最早见于先秦 黄帝内经 灵枢 本神 故智者之养生也 必顺四时而适寒暑 和喜怒而安居处 节阴阳而调刚柔 如是则辟邪不至 长生久视 所谓生 就是生命 生存 生长的意思 所谓养 即保养 调养 补养的意思 养生就是根据生命的发展规律 达到培养生机 健康精神 增进智慧 延长寿命的目的 从而将疾病消灭在萌芽阶段 达到中医所说上医 治未病 的境界 中医养生有食养 药养 针灸 按摩 气功等丰富多样的内容 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认为人要顺应自然环境 四时气候的变化 主动调整自我 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 特色疗法为 拔罐 刮痧 气功 按摩 药膳 针灸 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 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 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 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 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 拔罐法 古称 角法 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 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 使吸着于皮肤 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 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 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痨 风湿等内科疾病 按摩 是以中医的脏腑 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 从性质上来说 它是一种物理的治疗方法 从按摩的治疗上 可分为保健按摩 运动按摩和医疗按摩 刮痧 它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 用牛角 玉石等工具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 以达到疏通经络 活血化瘀之目的 刮痧可以扩张毛细血管 增加汗腺分泌 促进血液循环 对于高血压 中暑 肌肉酸疼等所致的风寒痹症都有立竿见影之效 经常刮痧 可起到调整经气 解除疲劳 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 药膳发源于我国传统的饮食和中医食疗文化 药膳是在中医学 烹饪学和营养学理论指导下 严格按药膳配方 将中药与某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相配伍 采用我国独特的饮食烹调技术和现代科学方法制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 香 味 形的美味食品 简言之 药膳即药材与食材相配伍而做成的美食 它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 它 寓医于食 既将药物作为食物 又将食物赋以药用 药借食力 食助药威 二者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 既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又可防病治病 保健强身 延年益寿 源 来 人类的祖先为了生存的需要 不得不在自然界到处觅食 久而久之 也就发现了某些动物 植物不但可以作为食物充饥 而且具有某种药用价值 在人类社会的原始阶段 人们还没有能力把食物与药物分开 这种把食物与药物合二而一的现象就形成了药膳的源头和雏形 也许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情况 中国的传统医学才说 药食同源 药膳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不断探索 积累而逐渐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一门临床实用学科 是中华民族祖先遗留下来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药膳食疗保健经验 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因而药膳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蒙昧时期 民以食为天 这是一句古话 则指人类为了生存 繁衍后代 就必须 填饱肚子 的重要性 以维持身体新陈代谢的需要 萌芽时期据文献记载 中国药膳食疗保健起源可以追溯到夏禹时代 奠基时期经过长期实践所积累的经验 使食疗药膳的知识逐渐向理论阶段过渡 到了战国时期 终于有了有关食疗的理论 标志着食疗的飞跃发展 具体的体现在 黄帝内经 的有关章节 形成时期魏晋以来 食疗在一些医药著作中有充分反映 东晋著名医家葛洪著有 肘后备急方 陶弘景著有 本草经集注 唐代药王孙思邈所著的 备急千金要方 全面发展时期北宋王朝几位统治者 对医学的发展颇为重视 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 如成立整理医著的 校正医书局 以及药学机构 太平惠民和剂局 等 北宋官修的几部大型方书中 食疗学作为一门独立专科 得到了足够的注意 药膳的特点 辩证施食一 纲领 所谓 注重整体 辩证施食 二 原则 即在运用药膳时 首先要全面分析患者的体质 健康状况 患病性质 季节时令 地理环境等多方面情况 判断其基本症型 然后再确定相应的食疗原则 给予适当的药膳治疗 防治兼宜药膳的作用 药膳既可治病 又可强身防病 这是有别于药物治疗的特点之一 一 强身防病 二 治病 服食方便由于中药汤剂多有苦味 故民间有 良药苦口加工厂 之说 有些人 特别是儿童多畏其苦而拒绝服药 而药膳使用的多为药 食两用之品 由药物 食物和调料三部分组成 既保持了药物的疗效且有食品的色 香 味等特性 即使加入了部分药材 由于注意了药物性味的选择 并通过与食物的调配及精细的烹调 仍可制成美味可口的药膳 故谓 良药可口 服食方便 治疗疾病1 以药膳为主治疗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职业技能鉴定-铁路职业技能鉴定-货运员(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综合评标专家-黑龙江-黑龙江综合评标专家(工程监理类)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热电厂生产工艺培训课件
- 热浸镀锌基础知识培训
- 职专园艺考试题及答案
- 烧烤摊防火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烤红薯美育课件
- 存款保险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烟厂基础知识培训课件小结
- 陕西省华阴市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教师岗试题含答案分析
- 实验中学初一新生分班考试数学试卷附答案
- 区治安巡防队员面试题
-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总体部署完整版
- TUPSW微机控制电力专用不间断电源(UPS)系统使用说明书
- 骨质疏松诊治与中医药
- LY/T 2383-2014结构用木材强度等级
- GB/T 528-2009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
- 中日关系历史
- GB/T 15171-1994软包装件密封性能试验方法
- 2023年江苏省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奥赛)初赛试题和答案
- 信息系统运维服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