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7高考生物冲刺复习专题20免疫调节检测.docx_第1页
新课标2017高考生物冲刺复习专题20免疫调节检测.docx_第2页
新课标2017高考生物冲刺复习专题20免疫调节检测.docx_第3页
新课标2017高考生物冲刺复习专题20免疫调节检测.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20免疫调节考点1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11.(山东理综,3,4分)吞噬细胞对细菌抗原的吞噬、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特异性地吞噬细菌抗原B.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C.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可直接呈递给B淋巴细胞D.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只存在于体液免疫答案B本题主要考查特异性免疫的原理和过程。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和处理抗原,A错误;吞噬细胞加工和处理抗原需借助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来完成,B正确;吞噬细胞将加工处理后的抗原直接呈递给T淋巴细胞,C错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均存在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D错误。12.(福建理综,4,6分,)将小鼠B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血清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而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团。T细胞凝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A.小鼠B细胞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B.小鼠T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C.小鼠B细胞和小鼠T细胞有相同抗原D.小鼠T细胞和家兔T细胞有相同抗原答案C此题考查动物免疫的相关知识。小鼠B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作为抗原会刺激家兔产生特定的抗体,故家兔血清会使小鼠B细胞凝集成团。由于同一动物体内B细胞和T细胞含有相同抗原,故该家兔血清也可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团。13.(海南单科,21,2分)关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B.过敏反应是由非特异性免疫异常引起的C.机体能够通过非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D.非特异性免疫只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答案A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因而是可以遗传的,A正确;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属于特异性免疫,B错误;记忆细胞是B细胞、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产生的,为特异性免疫,C错误;特异性免疫针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D错误。14.(山东基本能力,48,1分)人体健康与免疫息息相关。下列关于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A.接种疫苗所获得的免疫力不能遗传给后代B.感染病菌后发烧或发炎不属于免疫反应C.皮肤和黏膜对病菌的防御功能由后天获得D.免疫系统不会清除自身的衰老或异常细胞答案A本题主要考查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接种疫苗不会改变人体的遗传物质,所以不能遗传给后代,A正确;感染病菌后的发炎现象是机体免疫的一种表现,B错误;皮肤和黏膜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生来就具有的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免疫系统可清除自身衰老或异常的细胞,从而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D错误。15.(四川理综,2,6分)若H7N9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机体在免疫应答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A.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B.T细胞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C.浆细胞进行分裂并分泌抗体D.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相关知识。病毒侵入人体后,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暴露出病毒的特有抗原,并将其传递给T细胞,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B细胞;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能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故A、B、D项均会发生;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能分泌抗体,但不具有细胞分裂能力,故C项不会发生。16.(上海单科,13,2分)以绵羊红细胞刺激小鼠脾脏B淋巴细胞,再将后者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克隆群,由此筛选出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所产生的抗体()A.能识别绵羊整个红细胞B.只识别绵羊红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C.能识别绵羊所有体细胞D.只识别绵羊所有体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答案B本题考查了细胞工程中单克隆抗体的相关知识。抗原刺激机体可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并分泌抗体,单克隆抗体指的是由一种浆细胞与骨髓瘤细胞克隆出的细胞群产生的抗体。这种抗体特异性强,只能识别抗原(绵羊红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故只有B选项正确。17.(海南单科,16,2分)关于T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液中存在T细胞B.T细胞可接受吞噬细胞呈递的抗原C.HIV感染人体可使T细胞数量下降D.在抗原的刺激下T细胞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答案D本题考查特异性免疫的相关知识。在胸腺处分化、成熟的T细胞可存在于淋巴、血液等处。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的处理后,暴露出抗原,并被传递给T细胞。HIV能特异性识别人体内的T细胞,并侵染、攻击T细胞,使T细胞数量下降。在抗原的刺激下,浆细胞产生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18.(广东理综,5,4分)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机体主要依赖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B.病原微生物侵袭,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C.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只有T细胞产生记忆细胞D.如果神经中枢受损,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完全丧失答案B本题主要考查人体免疫的相关知识。机体主要依赖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维持内环境稳态,A错误;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B正确;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T细胞和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均可增殖分化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C错误;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主要是由免疫系统中的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完成的,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不会引起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完全丧失,D错误。19.(广东理综,27,16分,)(1)小红不小心被针刺,随即出现抬手动作,其神经反射如图所示。图中传出神经元是。b1兴奋后使c1兴奋,而b2兴奋后使c2抑制,可推测b1和b2的突触小泡释放的是不同的物质。小红抬手之后对妈妈说:“我手指被针刺了,有点疼。”该过程一定有大脑皮层的中枢以及言语区的参与调节。(2)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感染可使脊髓神经元受损而影响有关神经反射,接种疫苗是预防脊灰的有效措施。某研究跟踪监测84名儿童先后两次接种改进的脊灰病毒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见表,D4者免疫结果呈阳性,D值越高者血清中抗体浓度越高。由表可知,初次免疫的阳性率为。请总结再次免疫效果与初次免疫效果的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D初次免疫再次免疫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102433.66172.6合计8410084100注:D为儿童血清经倍比稀释后检出抗体的最大稀释倍数答案(16分)(1)c1和c2(2分)神经递质(2分)感觉(2分)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2分)(2)98.8%(2分)差异:再次免疫阳性率为100%,绝大多数儿童血清抗体浓度远高于初次免疫(3分)。原因:初次免疫产生的记忆细胞再次接触脊灰病毒抗原时,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3分)解析(1)分析图中神经节和神经元间的连接图示可判断:a为传入神经元,b1和b2为中间神经元,c1和c2为传出神经元。b1和b2兴奋后对c1和c2的作用不同,这说明b1和b2产生的神经递质是不同的。手指被刺产生的痛觉是在大脑皮层感觉中枢形成的。人说话是由言语区的S区调节控制的。(2)据表格数据,初次免疫阳性率为1-1.2%=98.8%,但再次免疫时阳性率为100%。再次免疫时,记忆细胞识别抗原,并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20.(全国,32,11分)回答下列问题:(1)大多数病毒进入人体内经过细胞的摄取和处理,使暴露于抗原的表面,并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分泌。(2)人体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一段时间内当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染机体时,不易患病,其主要原因是。(3)一种病毒含有(填“1种”或“2种”)核酸。(4)灭活的仙台病毒在动物细胞工程中可用于诱导。答案(1)吞噬(1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抗原决定簇(1分)淋巴因子(1分)(2)当记忆细胞受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刺激后,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清除病毒(4分)(3)1种(2分)(4)细胞融合(2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特异性免疫的基本知识。(1)进入人体的病毒,多数需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处理,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并呈递给T细胞,受到刺激的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2)机体在疫苗(可作为抗原)刺激下,通过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记忆细胞,当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可发生二次免疫反应,有效清除抗原,使人不易患病。(3)病毒所含的物质主要为核酸和蛋白质,其中的核酸是DNA或RNA。(4)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类似,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此外动物细胞还可用灭活的病毒诱导融合。考点2免疫功能异常与免疫应用5.(重庆理综,3,6分)驻渝某高校研发的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对该菌引发的胃炎等疾病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实验证明,一定时间内间隔口服该疫苗3次较1次或2次效果好,其主要原因是()A.能多次强化刺激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B.抗原的积累促进T细胞释放大量淋巴因子C.记忆细胞数量增多导致应答效果显著增强D.能增强体内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免疫记忆答案C第一次口服疫苗,抗原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再次口服疫苗,抗原刺激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形成更多记忆细胞和浆细胞,应答效果更显著,A错误,C正确;抗原入侵机体后会被相应免疫细胞、免疫物质清除,不会积累,B错误;吞噬细胞对抗原的识别无特异性,D错误。评析本题考查了特异性免疫及免疫学的应用,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难度中等。6.(海南单科,11,2分)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抗原与心脏瓣膜上某物质结构相似。被该链球菌感染后,机体通过免疫系统抵御该菌时可能引发某种心脏病。与这种心脏病致病机理最为相似的是()A.肝移植引起排斥反应B.接触某些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C.HIV破坏淋巴细胞引起艾滋病D.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答案D“被该链球菌感染后,机体通过免疫系统抵御该菌时可能引发某种心脏病”,这种免疫病被称为自身免疫病,系统性红斑狼疮也属于自身免疫病,D正确。7.(江苏单科,12,2分)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与机体免疫有关B.浆细胞能增殖分化成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C.HIV病毒主要攻击T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D.大规模饲养家畜时合理使用动物激素可提高免疫力答案B本题主要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能影响B细胞、T细胞的活动,都与机体免疫有关,故A对;浆细胞不再增殖分化,故B错;HIV病毒主要攻击T细胞,使人体免疫功能几乎全部丧失,故C对;合理使用动物激素可提高家畜免疫细胞的活性,从而提高免疫力,故D对。8.(北京理综,31,16分,)人感染乳头瘤病毒(HPV)可诱发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研究机构为评估某种HPV疫苗的效果,在志愿者中进行接种。一段时间后,统计宫颈出现癌前病变(癌变前病理变化,可发展为恶性肿瘤)的人数,结果见表。组别接种物总人数癌前病变人数A(接种前未检出HPV DNA)A1对照剂7 86383A2疫苗7 8484B(接种前检出HPV DNA)B1对照剂1 125126B2疫苗1 121125(1)为制备该疫苗,将HPV外壳蛋白L1基因与连接,导入受体细胞。受体细胞将目的基因转录,再以为原料翻译出L1蛋白。这样就获得了疫苗的有效成分。(2)人体接种该疫苗后,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一旦HPV侵入机体,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抗体。这些抗体与游离HPV结合,阻止HPV。所以A2组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3)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显著高于组,据此推测感染HPV是诱发癌前病变的因素之一。(4)B2组与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没有明显差异,原因可能是该疫苗未能明显诱导清除体内HPV。(5)综上所述,该疫苗可用于宫颈癌的。答案(16分)(1)载体氨基酸(2)L1蛋白记忆(B)细胞吸附宿(寄)主细胞(3)A1(4)细胞免疫(5)预防解析(1)在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疫苗过程中,HPV外壳蛋白L1基因为目的基因,将其与载体连接形成基因表达载体,然后导入受体细胞,在基因表达过程中,以氨基酸为原料翻译出L1蛋白,即获得HPV外壳蛋白。(2)人体接种疫苗后,HPV外壳蛋白L1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人体接种该疫苗后,一旦HPV侵入,体内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浆细胞,合成分泌大量抗体,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