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控制知识手册100问_第1页
医院感染控制知识手册100问_第2页
医院感染控制知识手册100问_第3页
医院感染控制知识手册100问_第4页
医院感染控制知识手册100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院感控知识100问手册一、医院感染管理体系1.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机构分级?一级:感染管理委员会;二级:感染管理科;三级:科室感染质控小组2.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规定多少张病床应设感染管理委员会和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100张以上。3.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哪些部门组成?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部、护理部、临床科室、消毒供应室中心、手术室、临床检验科、药事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后勤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主任委员由医院院长或者主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担任。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多长时间召开一次会议?每季度或半年召开一次。4.科室感染质量控制小组如何开展工作?定期参加医院感染管理科组织的感染知识培训。负责向本科室人员传授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及答疑解惑。及时汇总本科室发生的医院感染病例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制定本科感染管理计划并实施。5.未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或者发生医院感染未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造成医院感染暴发、传染病传播或者其他严重后果处罚?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可以依法吊销有关责任人员的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医院感染管理标准、规范、指南6.什么是SOP?所谓SOP,即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三个单词中首字母的大写,SOP就是对某种程序中的关键控制点进行细化和量化。7.什么是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8.根据病原体来源不同,医院感染可分几类?(1)内源性感染是指引起感染的病原体来源于自身的体表或体内的正常菌群,多为条件致病菌或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菌群失调症等引起。(2)外源性感染是指由来自宿主体外的病原菌所引起的感染。传染源主要包括传染病患者、恢复期病人、健康带菌者,以及病畜、带菌动物、媒介昆虫等。9.哪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1) 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2) 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3) 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4) 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5) 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6) 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10.哪些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1) 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2) 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3) 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4) 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11.如何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现患率调查又称横断面调查,它利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一个特定时间内,有关实际处于医院感染状态的病例资料,从而描述医院感染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12.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指出,严格执行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要求达到哪些?进入患者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患者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13.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应遵循哪些原则?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的要求。 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诊疗器械,包括牙科手机、车针、根管治疗器械、拔牙器械、手术治疗器械、牙周治疗器械、敷料等,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 接触病人完整粘膜、皮肤的口腔诊疗器械,包括口镜、探针、牙科镊子等口腔检查器械、各类用于辅助治疗的物理测量仪器、印模托盘、漱口杯等,使用前必须达到消毒。凡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消毒。 牙科综合治疗台及其配套设施应每日清洁、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清洁、消毒。医务人员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应当戴口罩、帽子,可能出现病人血液、体液喷溅时,应当戴护目镜。每次操作前及操作后应当严格洗手或者手消毒。 医务人员戴手套操作时,每治疗一个病人应当更换一付手套并洗手或者手消毒。三、医院感染暴发与处置14.什么是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15.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报告流程?(1)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所在科室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立即上报分管院长和医务部、护理部、保健科、总务科、设备科等部门。(2)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于12小时内报告当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经核实为级(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后应于12小时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4)经核实为级(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后,应于2小时内向市卫生局和市CDC报告。(5)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16.在医院感染暴发调查同时应采取哪些主要控制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对易感人群采取保护措施。四、多重耐药菌管理17.多重耐药菌定义?卫生部对哪五种耐药菌加强目标性监测?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常见的多重耐药菌包括: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马杀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ESBLs(产超广谱-内酰胺酶细菌) CR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 CR-AB(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 18.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措施有哪些?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必须进行接触隔离,医生下接触隔离医嘱,护士在床牌上挂接触隔离标识。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卫生洁具、医疗护理物品单独使用 。 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19.什么情况下可以解除多重耐药菌的隔离措施?患者连续3次培养结果阴性(每次时间间隔24h),并经过主管医生与感染监控专职人员讨论同意后,方可解除隔离。五、消毒灭菌与监测20.什么是消毒?消毒指消除或杀灭外环境中的病原体,使其达到无害化。21.什么是灭菌?灭菌杀灭或清除医疗器皿,器具和物品上的一切微生物的处理。22.消毒灭菌的原则是什么?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要求。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灭菌。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23.皮肤消毒方法按卫生部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有哪些规定?用浸有碘伏消毒液原液(聚维酮碘溶液)的无菌棉球或其他替代物品局部擦拭2遍,作用时间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使用碘酊原液直接涂擦皮肤表面2遍以上,作用时间1min3min,待稍干后再用70%80%乙醇(体积分数)脱碘。使用有效含量2g/L氯己定-乙醇(70%,体积分数)溶液局部擦拭23遍,作用时间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使用70%80%(体积分数)乙醇溶液擦拭消毒2遍,作用3min。使用复方季铵盐消毒剂原液皮肤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min5min。其他方法、有效的皮肤消毒产品,按照新产品的使用说明书操作。24. 皮肤消毒范围按卫生部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有哪些规定?肌肉、皮下及静脉注射、针灸部位、各种诊疗性穿刺等消毒方法主要是涂擦,以注射或穿刺部位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共2次,消毒皮肤面积应5cm5cm.中心静脉导管如短期中心静脉导管、PICC、植入式血管通路的消毒范围直径应,至少应大于敷料面积()。25.医院消毒与灭菌监测内容及时间?每周对高压灭菌锅进行生物学监测;每月对灭菌内镜进行微生物学监测;每季度对使用中的消毒剂、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卫生、手术间空气进行微生物学监测;有空气净化装置的手术室定期对空气净化装置进行保养的净化效果监测。26.消毒的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灭菌时,浸泡时间包括哪些内容?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浸泡不少于10分钟。 支气管镜浸泡不少于20分钟。 结核杆菌、其他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的内镜浸泡不少于45分钟。 灭菌的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灭菌时,必须浸泡10小时。 当日不再继续使用的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支气管镜等需要消毒的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消毒时,应当延长消毒时间至30分钟。 27.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必须遵照的原则?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等,必须灭菌。 凡穿破粘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必须灭菌。 凡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粘膜接触的内镜,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等,应当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高水平消毒。 内镜及附件使用后应当立即清洗、消毒或者灭菌。 28.血液透析用水水质监测?每月采集返渗水检测细菌菌落总数应200cfu/ml,超过50cfu/ml应提前干预。每季度采集返渗水内毒素,应2EU/ml,超过1EU/ml应提前干预,采样部位为返渗水输水管路的末端。29.口腔科采用快速卡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器械,可不封袋包装,裸露灭菌后存放于无菌容器中备用;一经打开使用,有效期不得超过多少时间?4小时。30.牙科手机和耐湿热、需要灭菌的口腔诊疗器械选择什么灭菌? 首选压力蒸汽灭菌的方法进行灭菌,或者采用环氧乙烷、等离子等其他灭菌方法进行灭菌。31.每次治疗开始前和结束后及时踩脚闸冲洗管腔30秒有什么作用?减少回吸污染32.医疗机构应当对口腔诊疗器械消毒与灭菌的效果进行监测,确保消毒、灭菌合格。 灭菌效果监测采用哪些监测?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33.卫生部要求对危重患者实施哪三种监测?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4.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要点包括哪些内容?置管前: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巾);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后,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当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置管后:应当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于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应当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为1次/2天,无菌透明敷料为1-2次/周,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当用75%酒精或含碘消毒剂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35.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要点有哪些内容?置管前: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能使用。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大小、材质等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置管时: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手术。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要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棉球不能重复使用。男性:先洗净包皮及冠状沟,然后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女性:先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导尿管插入深度适宜,插入后,向水囊注入1015毫升无菌水,轻拉尿管以确认尿管固定稳妥,不会脱出。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更换尿管。置管后: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留取小量尿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时,应当消毒导尿管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留取大量尿标本时(此法不能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可以从集尿袋中采集,避免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不应当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应当保持尿道口清洁,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留置导尿管期间应当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医护人员在维护导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六、医务人员手卫生36. 什么叫手卫生?手卫生是指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37.什么叫洗手?洗手指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和暂居菌的过程。38.什么叫卫生手消毒?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39. 什么叫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40.手消毒效果应达到什么样标准为合格?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 未检出致病微生物。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 cm2;未检出致病微生物。41.哪些情况下,医务人员应选择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处理药物或配餐前。42.WHO关于五个重要时刻洗手的内容是什么? 接触患者前 无菌操作前 接触患者后 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后 接触患者环境后。43.医务人员六步洗手法主要内容?取适量手消毒液,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揉搓双手所有皮肤,手掌、指背、指尖和指缝,手腕。具体揉搓步骤为: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44.医务人员在哪些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45.手套的使用?在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敷料、粘膜及破损皮肤前带手套。一副手套只用于一个病人。当从污染区域转到清洁区域应更换手套。七、隔离技术与措施46.什么叫隔离?将处于传染期内的患者,可疑传染患者和病原携带者、免疫功能低下者、多重耐药感染者同其他患者分开,或将感染者置于不能传染给他人的条件下,即称之为隔离。47.隔离标志有哪些?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八、职业暴露与防护48.什么是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以及工作人员在从事临床医疗及相关工作的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梅毒等血源性传染病感染者或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和黏膜,或者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以及吸入具有感染性的气溶胶或者直接接触了传染性物质而暴露于某种传染源的情况。49. 什么是标准预防? (重新修订的) 标准预防是指针对医院所有患者与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 、按可能的暴露选用个人防护用品 、安全注射 、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50.标准预防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将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预防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患者。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空气,飞沫、接触隔离措施,其重点是洗手和洗手的时机。51.血源性病原体职业危害预防的最有效措施是什么?尽量完全消除工作场所的危害,如尽量少用锐器或针具,取消所有不必要的注射,消除毛巾挂钩等不必要的锐器,以及采用无针系统进行静脉注射。52.职业暴露损伤的处理流程?(1)一般损伤处置流程:立即挤出伤口部位的血;用流动水冲洗;碘酒、酒精消毒伤口;如果是溅到黏膜则立即用流动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2)职业暴露损伤发生后,当事人立即报告科室主任或护士长。(3)到感染性疾病科找专家评估提出医学处理方案。 (4)到医院感染管理科按照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损伤登记表进行登记,如晚上及节假日上班后补记。53.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分几级?分为三级,分别为:一级暴露、二级暴露、三级暴露。54.职业暴露后(根据自身血样检测结果)预防性用药及追踪?(1)乙型肝炎:病患(+)医务人员HbsAg(-)Anti-HBc();需预防性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U 肌注/次;并一周后接受HBV疫苗注射;6个月后复查乙肝两对半。HbsAg ( + )或Anti-HBc( + );不需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及疫苗;查肝功号;6个月后复查乙肝两对半及肝功号。(2)丙型肝炎:病患(+)医务人员Anti-HCV ( + );12月后继续追踪肝功能GOT 、GPT Anti-HCV();暴露后第4-6周;第4个月;第6个月回诊追踪GOT GPT,Anti-HCV丙肝职业暴露预防用药:利巴韦林口服0.2g Bid 连续使用一周 干扰素肌注 500万U Qd 连续使用一周(3)艾滋病病患(+)医务人员Anti-HIV();可先服用AZT 200g;暴露后第4周;第8周;第12周;第6个月回诊追踪Anti-HIV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用药:双汰芝片口服 1片Bid 连续使用一月(4)梅毒病患(+)医务人员VDRL():肌注长效青霉素120万单位,每周1次,共2周;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单次肌注;暴露后第1月;第2月;第3月回诊追踪VDRL梅毒职业暴露预防用药: 苄星青霉素肌注120万U 当时一针、隔一周打第二针 青霉素过敏时使用罗红霉素口服0.1g Bid 连续使用一月 暴露后第1月;第2月;第3月回诊追踪VDRL55.如何正确地戴口罩?口罩可阻档颗粒及其他物质飞溅到面部。口罩必须同时盖住口鼻,与面部吻合严密,可将吸入的空气首先通过口罩才能进入体内。56.口罩分几种类型?都能有效防止微生物吗?N95口罩:防护效果最好,用来避免佩戴者被感染,但无法避免患者将病毒传给他人。外科口罩:分3层;外层阻水层,可防止飞沫进入口罩里面;中层过滤层,可阻隔90%的直径5Um的颗粒;近口鼻的内层用于吸湿。无纺布口罩:经过静电处理的无纺布口罩,具有较高的阻尘效率,而滤料的厚度很薄,大大降低了使用者的呼吸阻力,舒适感很好。棉纱口罩:防病毒效率低,并且厚重、闷热、与面部密合性差。九、抗菌药物合理使用57.什么是围手术期?“围手术期”一词始见于20世纪70年代国外文献中。与传统的“术前准备”“术后处理”等单独概念不同,它以手术为中心,包含着手术前、中、后3个阶段,并将此3个阶段的处理衔接贯穿为一个整体,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手术治疗效果。58.围手术期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原则?清洁手术(类)通常不需要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清洁污染手术(类)包括: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手术,或者以上器官的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的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造成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污染手术(类)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清创等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59.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及给药方法?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 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接受清洁-污染手术者的手术时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60.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并采取哪些措施?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当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当慎重经验用药;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当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当暂停针对此目标细菌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61.抗菌药物管理及预警?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微生物送检率应达到30%限制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原学送检应达到率50%;特殊性抗菌药物的病原学送检率应达到80%十、重点部门感染管理与控制62.手术室如何划分三区?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63.手术室各区有哪些主要功能设置?限制区:也是无菌区,包括麻醉准备间、手术间、手术准备间、无菌物品储存间、外科手消毒区、贵重仪器房、洁净走廊等。半限制区:也称清洁区,包括药品储存间、复苏间、办公室、库房、更衣室、生活区。非限制区:也称污染区,包括换鞋前区,接受患者处、器械清洗间、污洗间、杂用间、标本存放处、医疗废物暂存处等。64.医院环境分几类?(重新修订的)分四类:类: 洁净手术室、洁净病房。类:非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等。类: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注射室、治疗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类:普通门(急)诊及其检查、治疗室;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和病区。65.医院洁净手术室空气细菌培养结果评判标准?洁净手术室、洁净病房:级手术室(100级)手术区:细菌培养0.2CFU/(30min直径9cm平皿),周边区:细菌培养0.4CFU/(30min直径9cm平皿);级手术室(1000级)手术区:细菌培养0.75CFU/(30min直径9cm平皿),周边区:细菌培养1.5CFU/(30min直径9cm平皿);级手术室(10000级)手术区:细菌培养2CFU/(30min直径9cm平皿),周边区:细菌培养4CFU/(30min直径9cm平皿);级手术室(300000级)细菌培养5CFU/(30min直径9cm平皿)。(本院手术室目前只有100级和30000级两个规格)66.医院类类环境空气细菌培养结果评判标准?类: 细菌培养4CFU/(15min直径9cm平皿)类:细菌培养4CFU/(5min直径9cm平皿)67.术前一定要备皮吗?术前常规去毛是传统的做法,有研究表明,术前去毛对患者是有害的,可能会引起手术部位切口感染,不应再提倡。如果需要备皮,则备皮的时间距离手术时间越短越好。68.接台手术如何进行清洁与消毒?每台手术结束后,首先更换手术床的被服,将各种脏污被服收集于专用密闭防水收集袋内,再扎紧其他污染收集袋,通过污染通道运出手术室。而后对手术间各种物表进行湿式擦抹,有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物用相应浓度的消毒液擦拭。最后为空气消毒。洁净手术间空气净化设备应处于持续开机状态,并运行到相应的自净时间后方能接台手术;其他空气消毒器应运行达到空气消毒要求后方能接台手术。69.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其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如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等病房与部门的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地面消毒采用400mg/L7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min。物体表面消毒方法同地面或采用1 000mg/L2000mg/L季铵盐类消毒液擦拭。70.ICU经常发生哪些医院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尿管相关性尿道感染。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多重耐药菌株感染。71.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9大核心策略内容?床头抬高30450C;口腔护理;每日评估拔管指征;尽早肠内营养(用12指肠以下的胃肠);减少抑酸剂的使用;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吸痰保持无菌尽可能持声门下吸引;充分湿化气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72.如何对产房进行消毒?产房属于类环境,均为有人房间,空气消毒必须采取对人无毒无害、且可连续消毒的方法。可选择:空气层流设备;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静电吸附式除菌空气净化器。73.新生儿室是否可以悬挂窗帘?多长时间清洗一次?新生儿室可以挂窗帘。一般每季度清洗1次,如有污渍应及时清洗。74.新生儿脐带消毒选用哪种消毒剂合适?对脐带及其周围皮肤消毒是防止脐带感染最重要的方法,常见消毒方法有:碘酊酒精双消毒;0.5%碘伏擦拭消毒法;75.新生儿断脐用具应达到消毒还是灭菌要求?新生儿断脐用具必须达到灭菌要求。可采用一次性脐带圈和一次性脐带夹,也可以采用优质气门芯橡胶管自制成的脐带夹或脐带圈,清洗干净后压力蒸汽灭菌。76.新生儿的暖箱、光疗箱需要每天消毒吗?连续使用中的一般情况下不必每天消毒,但必须每天用清水擦拭箱体表面,每周将新生儿移出箱体,然后以暖箱和光箱进行清洁消毒。遇有污染将新生儿移出箱体,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后,用清水擦洗,擦干再使用。77.新生儿暖箱贮水槽如何进行清洁消毒?连续使用中的湿分水槽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方法是:打开暖箱贮水槽顶盖,旋转水槽排水口的开关,排空贮水槽的水,关闭排水口,往水箱内倒适量有效含氯500mg/L含氯消毒液,30min,清洁水槽的所有表面,排空水槽,倒入清水清洗,再用蒸馏水清洗一遍,最后用清洁的布擦干。78.2009年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对消毒供应中心三区划分?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7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灭菌包质量要求?器械包重量不宜超过7公斤,敷料包重量不宜超过5公斤。80.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灭菌包体积要求?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不宜超过30cm30cm25cm;脉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不宜超过30cm30cm50cm。81.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纸塑袋、纸袋等密封包装其密封宽度是多少?应6mm,包内器械距包装袋封口处2.5cm。82.预真空灭菌器应几天做一次B-D试验?在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空载进行83.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医用一次性纸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时间?有效期宜为1个月;使用一次性医用皱纹纸、医用无纺布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6个月;使用一次性纸塑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6个月。硬质容器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6个月。84.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发放原则?无菌物品发放时,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植入物及植入性手术器械应在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85.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对器械、器具和物品质量的监测?定期抽查 每月应至少随机抽查3个5个待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质量,检查的内容同日常监测,并记录监测结果。86.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灭菌质量的监测?采用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进行,监测结果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87.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对灭菌的无菌物品生物监测从多少时间进行一次?应每周监测一次,紧急情况灭菌植入型器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