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食品微生物学-江南大学_第1页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食品微生物学-江南大学_第2页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食品微生物学-江南大学_第3页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食品微生物学-江南大学_第4页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食品微生物学-江南大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zhsun 1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zhsun 2 微生物的营养 营养 nutrition 生物体从外部环境中摄取其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和物质 以满足其生长和繁殖需要的一种生理过程 营养物 nutrient 指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 营养物质的特点 1 能满足微生物细胞生理的需要 2 构成微生物细胞组成 3 外源性 zhsun 3 本章主要内容 4学时 第一节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第二节微生物的六种营养要素第三节微生物的营养类型第四节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第五节培养基 zhsun 4 第一节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 各种生物细胞的化学元素组成都基本相似 但在化学组成的质和量上 各类生物细胞都有各自独有的特点 不同种类的微生物之间有一定的差异 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往往随微生物种类 菌龄 培养基和检测方法的组成而不同 zhsun 5 水70 90 组成微生物蛋白质细胞的物质碳水化合物干物质脂肪核酸矿物质 zhsun 6 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 主要成分细菌酵母菌霉菌水分75 8570 8085 90 占细胞鲜重的 蛋白质50 8032 7514 15占细碳水化合物12 2827 637 40胞干脂肪5 202 154 40重的核酸10 206 81 无机盐2 303 8 76 12 zhsun 7 一 水分 水分是微生物细胞中含量最高的物质 主要成分 细胞的平均含水量细菌75 85 酵母菌 70 80 霉菌85 95 影响含水量的因素 微生物的种类微生物所处的环境条件如 酵母菌在20 时含水量91 而43 时含74 细胞本身的生理状态有关 芽孢含40 霉菌孢子38 有些曲霉的分生孢子只有20 zhsun 8 细胞内水的形式 游离水 以游离的状态存在 微生物可利用 干重法可测得结合水 以结合的状态存在 这部分与其他物质结合在一起不易挥发 0 下不冻结 不具流动性 渗透性 不能被细胞利用 营养体的游离水和结合水的比例为4 1 芽孢和孢子结合水的比例高于其他细胞 故芽孢有较强的抗逆性 zhsun 9 二 干物质 微生物细胞去除水分后即为干物质 其元素组成基本上为C H O N P S K Na Mg Ca Fe Mn Cu Co Zn Mo等组成 物质组成 占细胞干重99 的蛋白质 核酸 类脂和糖类等大分子有机物 占细胞干重1 的小分子无机物和各种离子 zhsun 10 1 蛋白质 protein 约占细胞干物质的14 80 一般细菌 酵母菌细胞的蛋白质含量 霉菌 蛋白质种类 每个细菌细胞约有3000种不同的蛋白质分子 简单蛋白质 清蛋白 球蛋白蛋白质化学结构复合蛋白质 核蛋白 脂蛋白 糖蛋白在微生物细胞中核蛋白含量特别高 可占蛋白总量的1 3 1 2 zhsun 11 2 核酸 NucleicAcids 微生物的细胞除病毒外都含有两种核酸 DNA和RNA 含量 细菌 酵母菌 霉菌 细菌的RNA占干重的20 DNA占干重的3 4 霉菌占干重的1 同一种微生物中 RNA的含量常随生长时期的变化而变化 DNA的含量却是恒定的 因而用DNA碱基比例或GC百分比值作为分类鉴定的指标 zhsun 12 3 碳水化合物 Carbohydrate 微生物细胞中含有单糖 双糖和多糖 主要以多糖的形式存在 单糖主要是己糖和戊糖 多糖有荚膜多糖 纤维素 淀粉 糖原等不同种类 zhsun 13 4 脂类 lipoid 种类 脂肪 磷脂 固醇和蜡 存在状态 细胞中游离的状态存在或与蛋白质等结合 存在于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中 磷脂 构成细胞的膜系统 蜡 主要在某些微生物的细胞壁或分生孢子的表面 含量很少 具有保护作用 固醇 主要在酵母菌的细胞膜上 zhsun 14 脂肪的含量 与菌种和培养条件有密切关系 如含糖量较高的培养基可促进脂肪的大量累积 在含氮量高而缺糖的培养基上 脂肪的积累就少 zhsun 15 5 无机盐类 无机元素约占细胞干重的10 左右 包括P S Mg Fe K Na等 一般以磷的含量为最高 约占全部灰分的40 左右 这些无机元素在细胞中除少数以游离的状态存在 大部分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或结合于有机物质中 zhsun 16 6 其它 除上述一些主要物质外 有些微生物的细胞中还含有维生素 抗生素 色素 毒素等 zhsun 17 第二节微生物的六种营养要素 碳源 carbonsource 氮源 nitrogensource 能源 energysource 生长因子 growthfactor 无机元素 mineralsalts 水 water zhsun 18 一 碳源 凡可被用来构成细胞物质或代谢产物中碳素来源的营养物质 碳源功能 C素构成细胞及代谢产物的骨架细胞干物质中的碳约占50 碳的需求最大C素是大多数微生物代谢所需的能量来源 zhsun 19 微生物的碳源谱 zhsun 20 zhsun 21 碳源的种类 无机含碳化合物 如CO2和碳酸盐等 只能被自养微生物利用有机含碳化合物 糖与糖的衍生物 多糖 如淀粉 麸皮 米糠等 饴糖 单糖 脂类 醇类 有机酸 烃类 芳香族化合物以及各种含氮的化合物 zhsun 22 众多碳源中 对异养微生物来说最好 适 的碳源是糖类 CHO 几乎所有的异养微生物都能利用葡萄糖和果糖单糖优于双糖 已糖优于戊糖葡萄糖 蔗糖 微生物培养的主要碳源淀粉 大多数微生物 纤维素 少数微生物 酚 氰化物有机毒物 少数 诺卡氏菌 zhsun 23 在设计时尽量不要将CHONX和CHON当作碳源用 不同微生物利用碳源的能力不同广泛地利用不同类型的碳源 假单孢菌属碳源范围极狭窄 甲烷氧化菌 纤维素分解菌 zhsun 24 微生物工业发酵中用做碳源的原料 传统种类 糖类 单糖 饴糖 淀粉 玉米粉 山芋粉 野生植物淀粉等 麸皮各种米糠等代粮发酵 纤维素 石油 CO2 H2 zhsun 25 微生物不同 利用上述含碳化合物的能力不同 如假单胞菌属中的某些种可以利用90种以上的不同类型的碳源物质 而某些甲基营养型细菌只能利用甲醇或甲烷等一碳化合物进行生长 zhsun 26 二 氮源 nitroginsource 构成微生物细胞物质如蛋白质 核酸或代谢产物中氮元素氮源一般不做能源 少数硝化细菌利用铵盐 亚硝酸盐作氮源 同时也作能源 凡是可以构成微生物细胞和代谢产物中氮素来源的营养物质都称为氮源 氮源功能 zhsun 27 微生物的氮源谱 zhsun 28 zhsun 29 氮源的种类 分子态氮 固氮微生物以分子氮为唯一氮源无机氮 铵盐 硝酸盐 亚硝酸盐 尿素 氨等 硝酸盐 铵盐几乎所有微生物能利用有机氮 蛋白质及其降解产物a 速效性氮源 实验室常用牛肉膏 蛋白质 酵母膏做氮源b 迟效性氮源 生产用玉米浆 豆饼 葵花饼 花生饼等 zhsun 30 能利用空气中分子N2作为氮源的微生物称作固氮微生物 有固氮能力的微生物主要是原核微生物固氮微生物可将分子态N转化为氨态氮再转化为氨基酸 当基质中含有无机N或有机N时 固氮微生物细胞的固氮酶系统被抑制 固氮微生物转而利用基质中的有机含N化合物作为N源 A 分子态氮 N2 zhsun 31 B 无机N 主要指NO 3和NH4 如碳酸铵 硫酸铵 尿素 硝酸盐等 只有铵盐才能直接进入有机分子中 硝酸盐必须先还原成NH4 后才能用于生物合成 许多细菌不能利用NO 3 一般应用NH4 作无机N 且其虽能利用无机N 但不如有机N普遍 真菌大多数既可利用NO 3也可利用NH4 当利用无机N作为唯一N源时培养基可能出现生理碱性或生理酸性 无机氮源或以蛋白质降解产物形式存在的有机氮源可以直接被菌体吸收利用 这种氮源叫做速效氮源 zhsun 32 生理酸式盐和生理碱式盐 zhsun 33 C 有机N 氨基酸 蛋白胨等是许多微生物良好的有机N源 但其不能直接透过细胞质膜 只有能分泌蛋白酶的微生物把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后才能被吸收利用 即使能利用速度也非常慢 故被称为迟效性氮源 速效氮源 通常有利于机体的生长 迟效氮源有利于代谢产物的形成 zhsun 34 培养基中可作为氮源的物质 细菌 牛肉膏 蛋白胨放线菌 KNO3酵母菌 酵母膏霉菌 NaNO3工业上常用鱼粉 玉米粉 黄豆饼粉 麸皮 尿素 zhsun 35 三 能源 energysource 化学物质有机物能无机物 NH 4 NO2 S 源H2S H2辐射能 能为微生物生命活动提供最初能量来源的营养物或辐射能 zhsun 36 一种营养物通常具有一种以上的功能 一般辐射能是单功能的 还原态无机氧化物是双功能的有机物常有双功能或三功能 zhsun 37 化能自养微生物的能源 还原态的无机物NH4 NO2 S H2S H2 Fe等化能自养微生物原核生物亚硝酸盐细菌硝酸细菌硫化细菌硫细菌氢细菌铁细菌 zhsun 38 四 生长因子 种类 广义上 指维生素 碱基 卟啉及其衍生物 甾醇 胺类C4 C6的脂肪酸和氨基酸 狭义上 指维生素 功能 构成细胞的组成成分 如嘌呤 嘧啶 调节代谢 维持生命的正常活动 如维生素 辅酶 是一类对微生物正常代谢必不可少 需要量不大的且不能用简单的碳源和氮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 zhsun 39 并非所有的微生物都必须从外界吸收生长因子 各种微生物所需的生长因子是不同的 生长因子自养型 不需要从外界吸收任何生长因子 真菌 放线菌 细菌E coli生长因子异养型 有的需要多种 有的仅需一种 如产谷氨酸的短杆菌 需要添加生物素才能使菌体生长良好 生长因子过量合成型微生物 不但不需要反而在细胞内能积累维生素 如肠道微生物能在肠道内分泌大量的维生素 供机体吸收 zhsun 40 生长因子来源 在科研和生产中 酵母膏 玉米浆 蔬菜汁 肝脏浸出汁 小牛血清 麸皮 米糠等组合培养基可加入维生素复合液 在天然培养基中可采用麸皮 米糠 肉汤等 zhsun 41 微生物需要的生长因子 它们的作用及含有该类因子的原料 zhsun 42 五 无机盐 mineralsalts 生理功能构成微生物细胞的组成成分作为酶活性中心的组成部分维持生物大分子和细胞结构的稳定性 调节并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平衡控制细胞的氧化还原电位某些微生物生长的能源物质 微生物生长必不可少的一类营养物质 为微生物提供除碳 氮源以外的各种重要元素 zhsun 43 微生物需要的无机盐一般包括硫酸盐 磷酸盐 氯化物 含钾 钠 镁 铁等的化合物 大量元素 P S K Mg Ca Na Fe等 生长时所需的浓度在10 3 10 4mol L范围内 微量元素 Cu Zn Mn Mo和Co等 所需浓度在10 6 10 8mol L 配制培养基时 一般加入K2HPO4及MgSO4即可 其它在化学试剂 水等材料中存在 无需另加 zhsun 44 无机元素 除碳 氮源外 的来源和功能 zhsun 45 6 水 水是微生物生长所必不可少的 生理功能 起到溶剂与运输介质的作用 营养物质的吸收与代谢产物的分泌必须以水为介质才能完成 参与细胞内一系列化学反应 维持蛋白质 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稳定的天然构象 微生物所能利用的是游离水 zhsun 46 人体平均60 海蜇 96 霉菌孢子 39 孢子细菌芽孢皮层 70 核心极低细菌 80 营养体酵母 75 霉菌 85 微生物 几种生物的游离水含量 zhsun 47 水活度的表示方法 微生物可利用的水用水活度来表示 Qw 水活度值是指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 溶液的蒸气压力与同样条件下纯水蒸气压力之比 即 w Pw P0w式中Pw代表溶液蒸气压力 P0w代表纯水蒸气压力 纯水 w为1 00 溶液中溶质越多 w越小 zhsun 48 微生物一般在 w为0 60 0 99的条件下生长 w过低时 微生物生长的迟缓期延长 比生长速率和总生长量减少细菌水活度较高为0 8 酵母菌次之 耐旱的微生物水活度为0 6 细菌生长最适 w较酵母菌和霉菌高 而嗜盐微生物生长最适 w则较低 zhsun 49 微生物生长最适 w zhsun 50 第二节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zhsun 51 以前 科学家认为生物只有两种营养类型 1 以植物为代表的自养型 完全靠无机养料生存 2 以动物为代表的异养型 需要有机养料 碳CO2自养型 无机营养型 源有机碳异养型 有机营养型 能光化学反应光能型源化合物氧化还原反应化能型 无机能 有机能 上述类型两两交叉形成以下四种营养类型 zhsun 52 微生物营养类型的分类 zhsun 53 根据细菌对碳源利用情况的差异 可将细菌分为 1 自养菌 autotrophicbacteria 此类细菌能利用二氧化碳或碳酸盐作为唯一碳源 不依赖任何有机营养物即可正常生活 zhsun 54 2 异养菌 heterotrophicbacteria 需要利用有机物质碳作为营养和能源的细菌 需要提供一种大量有机物才能满足其正常营养要求 异养菌又可以分为两类 1 腐生菌 saprophytes 有些异养菌能从无生命的有机物质中摄取营养 2 寄生菌 parasites 有些异养菌寄生于活的动植物体内 从宿主体内的有机物质中获得营养和能量 zhsun 55 四大类营养类型 以能源 碳源分 cn 56 1 光能自养型 以C02作为唯一碳源或主要碳源 并利用光能 以无机物如硫化氢 硫代硫酸钠或其他无机硫化物作为供氢体将CO2还原成细胞物质 同时产生元素硫以绿色细菌和紫色细菌为主要类群 包括藻类和某些原核微生物 如兰细菌 在光照下能同化CO2合成细胞自己的有机物质 一般含有光合色素 细菌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 如绿硫细菌CO2 2H2S细菌叶绿素 CH2O 2S 2H2O细菌的光合作用与高等绿色植物相似 但不放出氧气 光能自养微生物 念珠蓝细菌的电镜照片 依靠光能进行生长 zhsun 57 2 光能异养型 以CO2为主要碳源或唯一碳源 以有机物 如异丙醇 作为供氢体 利用光能将CO2还原成细胞物质 如红螺菌科的假单胞菌属中的菌 光能异养型细菌在生长时大多数采要外源的生长因子以光为能源 以有机碳化合物 甲酸 乙酸 甲醇 异丙醇等 作为碳源和氢供体进行光合作用而生长繁殖的微生物 它们需要有机化合物 所以不同于利用无机化合物二氧化碳作为唯一碳源的自养型光合细菌 光能异养菌 紫色非硫菌 光能2 H3C 2CHOH CO22CH3COCH3 CH2O H2O光合色素 zhsun 58 3 化能自养型 氢细菌 硫细菌 铁细菌 氨细菌和亚硝酸细菌 能利用无机物NH3 NO2 S Fe2 H2等氧化时释放的能量 把CO2中的C合成细胞有机物碳架中的碳 如铁细菌2FeCO3 3H2O 1 2O22Fe OH 3 2CO2 能量CO2 H2O CH2O O2这类细菌在产能时需要大量的氧气参加 故所有的化能自养菌均为好氧菌 产甲烷细菌 zhsun 59 4 化能异养型 以有机化合物为C源 利用其有机物氧化过程中氧化磷酸化提供的ATP而生长 碳源和能源不分开 有机物既是能源又是碳源包括原生动物 酵母菌 放线菌 霉菌和大多数的细菌 苏云金芽孢杆菌 CH2O 有机酸 能量 分解 zhsun 60 根据化能异养型微生物利用有机物的特性 又可以将其分为下列两种类型 腐生型微生物 利用无生命活性的有机物作为生长的碳源 寄生型微生物 寄生在生活的细胞内 从寄生体内获得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存在于寄生与腐生之间的中间过渡类型微生物 称为兼性腐生型或兼性寄生型 zhsun 61 四大类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1 细菌 根据各种细菌对能量和C源的利用能力 可分为四种营养类型 2 酵母菌 属化能异养型 其碳源有 糖 有机酸 醛 甘油 石油 但不能利用淀粉 3 霉菌 化能异养型 大多数霉菌都可将单 双糖 多糖作为良好的碳源 而且能将脂肪作为碳源利用 能分解脂肪的霉菌较细菌多 4 放线菌 化能异养型 zhsun 62 第三节物质的运输 zhsun 63 一 影响微生物吸收营养的因素 1 细胞内外的营养物质的浓度差 浓度差越大 越有利于细胞的吸收 2 营养物质的特性 分子量小 溶解度大的比分子量大 溶解度小的物质更容易被机体吸收 一般复杂的有机大分子胞外酶简单的小分子进入细胞 脂溶性化合物较水溶性物质更易进入 不易电离的化合物较易电离的化合物更易进入 zhsun 64 3 细胞质膜的通透性微生物的表面结构 荚膜 粘液层 细胞壁和原生质膜都会影响物质的运输 荚膜 粘液层是一层疏松的结构 对物质运输的影响不大 细胞壁对物质的运输有一定的影响 细菌 巨大芽孢杆菌的细胞壁允许分子量 50 000物质通过许多G 允许分子量 10 000的物质通过真菌 酵母菌允许分子量约4 000 5 000的物质通过 zhsun 65 故与通透性有关的仅仅是细胞质膜 细胞膜的通透性的大小 最直接决定营养物能否进入细胞内 当营养物的电荷与膜上的电荷相反时 小孔的表面全部张开 通透性增加 细胞幼龄时膜通透性较大 当细胞受损或死亡时 膜的选择性受到破坏 菌体的内含物容易从内渗出 其它物化条件 如pH 温度 有毒物质都会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 zhsun 66 物质在运输中涉及到 载体 能量 物质本身的化学变化 根据这几点可将物质运输的方式分为1 简单扩散 simplediffusion 2 促进扩散 facilitateddiffusion 3 主动运输 activetransport 4 基团转位 grouptranslocation 二 物质运输的方式 zhsun 67 zhsun 68 2 促进扩散 facilitateddiffusion zhsun 69 特点顺浓度梯度的物质输送载体蛋白对被输送物质的高度立体专一性载体蛋白 渗透酶 Permease 移位 Translocase 移位蛋白 TranslocatorProtein 一般为诱导酶输送物质极性大的分子 真核微生物对糖的吸收 zhsun 70 3 主动运输 activetransport 主动运输过程中 运输物质所需要的能量来源因微生物不同而不同 好氧型微生物与兼性厌氧微生物直接利用呼吸能 厌氧型微生物利用化学能 ATP 光合微生物利用光能 噬盐细菌通过紫膜利用光能 zhsun 71 特点微生物吸收营养的主要机制借助特异性载体蛋白在供能情况下进行逆浓度梯度运送 贫养菌 寡养菌 Oligophyte 运送物质氨基酸 某些糖 乳糖 葡萄糖 蜜二糖等 Na K 有机离子等 zhsun 72 4 基团转位 grouptranslocation 基团转位 主要存在于厌氧型和兼性厌氧型细菌中 主要用于糖的运输 脂肪酸 核苷 碱基等也可通过这种方式运输 zhsun 73 特点被输送的基质分子在膜内经历了共价的改变 以被修饰的形式 磷酸化 进入细胞质的输送机制需能量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上的高能键 特异性载体 磷酸转移酶系统 输送物质葡萄糖 果糖 甘露糖 N 乙酰葡萄糖胺 核苷酸 脂肪酸等 zhsun 74 第四节培养基 medium zhsun 75 定义 指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不同微生物 不同的营养要求有不同的培养基特点 任何培养基都应具备微生物所需要的五大营养要素 且应比例适当 所以一旦配成必须立即灭菌 zhsun 76 一 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培养基组分应适合微生物的营养特点 目的明确 自养微生物 培养基成分是无机物异养型微生物 培养基成分必须含有机物营养物的浓度与比例应恰当 营养协调 浓度过高 微生物的生长起抑制作用 浓度过小 不能满足微生物生长的需要 物理化学条件适宜 条件适宜 根据培养目的选择原料及其来源 经济节约 zhsun 77 1 明确目的首先明确培养自养菌 还是异养菌 其次是科研 还是生产 实验室一般不过多计算成本 生产上使用要考虑是种子培养基还是发酵培养基 zhsun 78 2 营养要协调某种物质适合微生物需要 并非浓度越高越好 过低不能满足微生物生长的需要 过多轻则造成浪费 重则抑制微生物生长 微生物对各种营养要素数量的一般要求比例为 水 C N P S 其它元素 生长因子要注意碳氮比 C N C N 培养基中元素碳的量与元素氮的比值 有时也指培养基中还原糖的含量与粗蛋白含量的比值 代谢产物含碳量较高的培养基的C N比要大于代谢产物含氮量高的培养基 如一般发酵工业中的C N为100 0 5 2 而Glu发酵培养基的C N为100 11 21 zhsun 79 3 理化条件要适宜pH值各大类微生物对pH的要求不同 原核微生物的pH为中性至微碱性 pH7 0 7 6之间 真核微生物喜欢偏酸性的环境 pH在4 5 6 5之间 同时还要考虑到在代谢过程由于菌体的代谢而引起的pH的变化 通常在培养基中加入一些缓冲剂 K2HPO4 KH2PO4 以维持pH的恒定 渗透压等渗氧化还原电位 zhsun 80 二 培养基的类型 培养不同营养类型和营养要求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培养基 1 按培养基组成物质的化学成分分2 按培养基的物理状态来分3 按培养基的功能来分4 按培养基的用途分5 根据所培养微生物的微生物类群来分 zhsun 81 1 按培养基组成物质的化学成分分 天然培养基指利用各种动 植物或微生物原料 其成分难以确定 如肉汤培养基 牛肉膏3g 蛋白胨5g 水1000ml 常用原料有 牛肉膏 麦芽汁 蛋白胨 酵母膏 麸皮 牛奶 马铃薯 血清等 天然培养基营养丰富 微生物生长旺盛 来源广泛 配制方便 但稳定性较差 zhsun 82 合成培养基 是一类化学成分和数量完全知道的培养基 用已知化学成分的化学额药品配制而成 如葡萄糖铵盐培养基 葡萄糖2 K2HPO40 7 KH2PO40 3 MgSO4 7H2O0 01 NH4 2SO40 1 H2O100ml 这类培养基化学成分精确 重复性强但价格昂贵 微生物生长缓慢 只适合做科学研究 半合成培养基这种培养基实验室和生产实践中使用最多 zhsun 83 2 按培养基的物理状态来分 液体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即为固体培养基 常用凝固剂有琼脂 明胶 硅胶等 以琼脂最为常用 一般用量为2 半固体培养基将少量的凝固剂加入液体培养基 即为半固体培养基 琼脂的用量在0 2 1 之间 主要用于观察微生物的动力 有时用来保藏菌种 zhsun 84 固化剂 理想固化剂具备的条件 1 不被微生物液化 分解和利用2 在微生物生长的温度范围内保持固体状态 凝固点温度对微生物无害3 不会因消毒 灭菌而破坏4 配制方便 价格低 透明性好固化剂 琼脂 明胶 硅胶 zhsun 85 琼脂 Agar 主要组成 琼脂糖和琼脂胶两种多糖来源 石花菜等红藻加工特性 绝大多数微生物无法降解琼脂 极少数菌除外 琼脂45 固化 约100 才融化灭菌过程中不会被破坏 且价格低廉培养基中的添加量 加0 5 琼脂 可以获得半固体培养基加入1 5 2 0 琼脂 即成固体培养基加8 琼脂 则成硬固体培养基 zhsun 86 明胶 Gelatin 组成 多种氨基酸来源 动物皮 骨 韧带煮熬特性 被许多微生物作为氮源而利用明胶20 凝固 28 35 融化适用面很窄 只能在20 25 作凝固剂但可用于特殊检验 zhsun 87 硅胶 Silicagel 无机硅酸钠 Na2SiO3 和硅酸钾 K2SiO3 与盐酸和硫酸中和反应时凝结成的胶体特性 完全无机硅胶一旦凝固后 就无法再融化自养菌的研究分离 培养基的固化剂 zhsun 88 3按培养基的功能来分 增殖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一些某种微生物特别喜欢的营养物质 以增加这种微生物的生长速度 逐渐淘汰其他微生物 如要分离到利用石蜡油进行发酵的酵母菌 在培养基中加入石蜡油 就可达到目的 此类培养基常用于菌种筛选 zhsun 89 选择培养基 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物质以杀死或抑制不需要的菌种的生长 抗生素 抑制细菌 放线菌 制霉菌素 抑真菌 结晶紫 牛胆酸盐 抑G 细菌链霉素 抑制原核生物的生长 某种程度上讲 增殖培养基也是一种选择培养基 zhsun 90 鉴别培养基 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试剂或化学药品 使难以区分的微生物经培养后呈现出明显的差别 因而有助于快速鉴别某种微生物 如用以检查饮用水和乳制品中是否含有肠道致病菌的伊红美蓝 EMB 培养基 蛋白胨10g 乳糖10g K2HPO42g 2 伊红水溶液20ml 0 325 美蓝水溶液20ml 水1000ml 大肠杆菌在此培养基上形成较小 带有金属光泽的紫黑色菌落 产气气杆菌形成较大的呈棕色菌落 肠道致病菌菌落呈乳白色 zhsun 91 伊红美兰乳糖培养基 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