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课下能力提升(十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含解析)人民版.docx_第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课下能力提升(十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含解析)人民版.docx_第2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课下能力提升(十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含解析)人民版.docx_第3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课下能力提升(十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含解析)人民版.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下能力提升(十一)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中华民国国歌唱道:“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建大同”这里所说的“吾党所宗”的核心是()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解析:选C“吾党所宗”的核心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国。2针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章太炎说:“言种族革命,则满人为巨敌,而欧、美少轻。以异族之攘吾政府者,在彼不在此也。若就政治社会计之,则西人之祸吾族,其烈千万倍于满族。”这表明他()A反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B主张开明君主专制C认识到了三民主义的一些不足D不主张革命解析:选C“西人之祸”“烈千万倍于满族”等信息,说明章太炎认识到了三民主义“反满”但不明确“反帝”的弊端,故C项符合题意。3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大会上演讲说:“核定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敢有垄断国民之生计者,天下共击之。”这种社会改革方案对应的思想是()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C民主主义 D民生主义解析:选D由材料中的“核定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可知这符合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故选D项。4“今吾国之革命,乃为国利民福革命。拥护国利民福者,实社会主义。”孙中山这里说的“社会主义”实际上是指()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 D“三大政策”解析:选C“国利民福革命”的目的是解决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问题,即民生问题。故C项符合题意。51921年6月,孙中山说道:“因中国积弱,主权丧失已久,宜先求富强,使世界各强国皆不敢轻视中国,贱待汉族。实行积极的民族主义,不惜用革命的手段反对外侮。”这说明孙中山()A意识到民生主义比民族主义更为重要B首倡以革命的手段实现民族主义C认为民生主义有助于实现民族的独立D吸收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的合理成分解析:选C“宜先求富强”,孙中山意识到实现民生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先后,并不能反映出民生主义比民族主义更为重要,故A项错误;“不惜用革命的手段反对外侮”,孙中山倡导以革命的手段实现民族主义,但材料不能反映出“首倡”,故B项错误;“宜先求富强,使世界各强国皆不敢轻视中国”,可见民生主义(求富)有助于实现民族的独立(自强),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孙中山的主张受到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的影响,故D项错误。6. 1924年1月孙中山说:“我等同在弱小民族之中,我等当共同奋斗,反抗帝国主义国家之掠夺与压迫。”又提出民族主义主张:“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材料反映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观是()A推翻以满洲贵族为主的清朝统治B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弱小民族C处理好国内民族关系,体现民族平等思想D反对帝国主义,废除国内的民族压迫解析:选D根据题干提供的时间是1924年1月,我们可以判断这是孙中山的新民族主义观,推翻以满洲贵族为主的清朝统治是孙中山的旧民族主义观,故A项错误;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弱小民族不能说明材料的主旨,故B项错误;处理好国内民族关系,体现民族平等思想只能体现孙中山民族主义观中关于国内民族问题的处理,故C项错误;据材料“我等同在弱小民族之中,我等当共同奋斗,反抗帝国主义国家之掠夺与压迫”、又提出民族主义主张“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可以知道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观是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废除国内的民族压迫,故 D项正确。71925年,纽约时报特派记者警告说:“激进党”(指国民党)决心废除“所有外国特殊地位、特权和治外法权”。据此可知当时国民党“激进”的表现是()A重新解释民族主义 B推翻北洋军阀统治C彻底实现民生主义 D极力破坏国共合作解析:选A从“1925年”“废除所有外国治外法权”,可见此时激进党即国民党,已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体现了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A项符合要求。81925年3月,孙中山在致苏俄遗书中说道:“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绊。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孙中山晚年为了继续完成“民族革命”()A提出了三民主义 B倡导了三大政策C领导了辛亥革命 D主张“平均地权”解析:选B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提出来的,故A项错误;据题干材料“致苏俄遗书”“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可以推断出孙中山晚年为了继续完成“民族革命”而倡导了三大政策,故B项正确;孙中山晚年领导了辛亥革命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主张“平均地权”是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提出来的,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8分)9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家、爱国主义者,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这样看来,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材料二革命行动,欠缺人民心力,无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故国民革命之运动,必持全国农夫、工人之参加,然后可以决胜,盖无可疑也。孙中山选集下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民族革命”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这一思想产生的政治、经济根源。(6分) (2)材料二表明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变化的原因并指出在此基础上孙中山进行的革命实践。(10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孙中山的优秀品质。(2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直接作答:推翻满清贵族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自主。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直接作答:政治上:清王朝专制统治,实行民族压迫;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得出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根据材料二“故国民革命之运动,必持全国农夫、工人之参加”得出主张联合工农。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直接作答:外因(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破坏和干涉、十月革命的影响)、内因(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的实践屡遭失败、五四运动的影响)。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直接作答: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推动国民运动开展。第(3)问,综合材料归纳: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坚持不懈的精神等。答案:(1)含义:推翻满清贵族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自主。政治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