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管理学原理Management 许皓博士教授E mail XuHao18 Cellularphone2 Researchfield BusinessAdministrationDecisionAnalysisInformationManagementSCM SupplyChainManagement SoftComputing 3 社会管理 经济管理 企业管理 世界上最早培养管理人才的学校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于1881年成立Wharton 沃顿 商学院 被誉为现代MBA的发源地 4 为什么需要管理 人的欲望 投入 资源 无限的 有限的 矛盾 协调 5 协调的方式 生产 通过劳动向自然界要资源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自身欲望 战争 通过掠夺他人资源来扩展自身资源 从而满足自己的欲望 道德 通过教育约束每一个人的欲望 使有限的资源足以满足人的欲望 管理 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资源利用率 力求以有限的资源实现尽可能多的欲望 6 衡量管理好坏的标准 有效的管理 效率 投入产出比 以比较经济的方法 效益 目标达成度 做有助于目标实现的事 有效的管理 做好对的事 做什么 怎么做 目的 满足需求 条件 资源有限 7 管理重要性举证 秦国军队标准化管理 4000多年前 文明的曙光开始照耀中国大地 从夏 商 周 周天子脚下出现了几十个国中之国 自此属国之间开始了长达500多年的战争 直到公元前230年 一支来自西北方的军队开始横扫天下 在10年时间里 征服了所有国家 创建了一个大一统的国家 秦帝国 当时秦国的军队是如何征服强盛的赵国 齐国等国家的 难道仅仅是象司马迁 史记 中记载的长平之战那样 靠残酷与暴虐取胜的 长平之战秦军投入了60万兵力 远离国土 连续作战2年之久 没有连续后勤供应 没有强大的进攻力量 秦军是很难取胜的 不讨论秦军等级森严的军队管理 首先了解给秦军带来强大作战能力的兵器制造管理 8 秦国军队的标准化管理 青铜铍 青铜弩机 弩弓的弓干和弓臂均为木质 已腐朽不存 唯青铜制作的弩机完好无损 它由勾弦的 牙 瞄准的 望山 和作为扳机的 悬刀 几部分组成 弩机的部件可以互换 达到了现代科学标准化的要求 从侧面反映出秦代的科技成就和先进的工艺水平 在兵马俑坑中发现的大量青铜铍 它们的制造时间前后相隔十几年 但其造型和尺寸竟完全一致 4万余件箭镞的箭头底边平均误差仅仅有正负0 83毫米 9 秦国军队的标准化管理 据记载 秦军超过100万 为一支100万军队提供兵器 是一个可怕的任务 在十年统一战争岁月里 秦国兵器作坊肯定是世界最繁忙的地方 他们必须开足马力 日以继夜 问题在于 怎样才能既保证标准 又大批量生产呢 吕氏春秋之 物勒工名 意思是器物的制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 秦国的军工管理制度分为四级 从相帮 工师 丞到一个个工匠 层层负责 任何一个质量问题都可以通过兵器上刻的名字查到责任人 相帮 吕不韦 工师 工师 工师 丞 丞 丞 工匠 工匠 工匠 10 管理无所不在 影响巨大 在人类历史上 还很少有什么事比管理的出现和发展更为迅猛 对人类具有更为重大和更为激烈的影响 彼得 德鲁克 11 在人类历史上 还很少有什么事比管理的出现和发展更为迅猛 对人类具有更为重大和更为激烈的影响 彼得 杜拉克P Drucker 12 WHY 为什么要 学习 管理 WHAT 什么是管理 HOW 如何进行管理 几个问题 13 参考书目 管理学 徐国华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 MBA系列教材 管理学 美 哈罗德 孔茨 经济科学出版社 第十版 2000 Management StephenP Robbins SeventhEdition 2004 14 前言 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 基本原理 一般方法的学科 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它是从人们的管理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包括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15 学习管理学重要性 一 由管理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的 先进的科学技术必需有与之相配的先进管理科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管理已成为生产力和一个重要要素 是社会发展的两个轮子 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管理科学 二 提高管理人员能力的重要手段 管理知识源于经验 直接经验 间接经验 学习管理学是掌握他人成功经验的最佳途径 三 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发展 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管理工作更显重要 16 EXHIBIT UNIVERSALNEEDFORMANAGEMENT 17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18 第一节管理的概念 一 概念 管理所要解决的基本矛盾 有限的资源与互相竞争的多种目标的矛盾 以及资源分配后如何组织 控制和协调 管理的含义 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 通过实施计划 组织 人员配备 指导与领导 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 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19 二 管理的基本特征 一 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管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存在而存在 存在管理的两个必要条件 集体活动 一定的目标 二 管理的载体 组织组织是为一定目标而进行协作活动的集体 组织构成的5要素 人 包括管理的主体和客体 物和技术 管理的客体 手段和条件 机构 反映各部门工作的分工 信息 是管理工作如计划 预测 决策等的依据 本身也是管理对象 目的 为何要有这个组织 它是社会对组织基本要求 20 三 管理的任务 职能和层次1 任务 建立一种体系 低耗高效的实现目标 2 职能 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的作用 即计划 组织 人员配备 指导与领导 控制3 层次 主管人员三层次上层主管 top manager 中层主管 middlemanager 基层主管 firstlinemanageror supervisor 宝塔式人员配置 21 OrganizationalLevels 22 四 管理的核心 处理人际关系主管人员与下属的关系 纵向 组织内部的一般成员间的关系 横向 五 管理者的角色 作用 管理不象技术工作的作用那样具体 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由管理者所体现 1 管理一个组织 明确目的 目标 措施 效益 2 管理管理者 目标一致 团体精神 建全组织 3 管理员工与工作 23 第二节管理的性质 一 管理的二重性与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 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24 管理的二重性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 生产活动 统一性 25 二 认识管理二重性的意义1 从两者结合的角度看 它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关系 2 从管理的自然属性看 西方的管理理论 技术 方法是人类长期实践的产物 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它同生产力一样 不分国界 具有连续性 根据我国国情有选择地选用 26 3 从管理的社会属性看 科学地签别管理的社会属性 对待外国的经验 理论 首先鉴别那些与社会制度有关 那些是纯粹的科学技术 4 从管理理论本身看 任何一种管理方法 技术 手段的出现有其历史背景 同当时生产力水平及其它相关情况相适应 因此 具体运作时 应根据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 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27 三 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1 管理的科学性 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 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客观规律 我们称管理是一门科学 是因为它以反映管理客观规律的理论和方法作指导 有一套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论 2 管理的艺术性 即强调管理的实践性 管理人员必须在实践中积极发挥主动性 创造性 不能 死背硬套 原理 应根据实际情况 将管理知识与具体管理活动相结合 28 第三节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特点 内容 一 研究对象 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通规律 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29 二 特点 1 一般性 2 综合性 多学科性 3 历史性 4 实用性 实践性 5 发展性 6 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 7 管理学是一门不精确的学科 30 三 研究的内容和范围 一 从管理的二重性出发1 生产力方面 合理组织生产力问题 根据组织目标的要求 合理配置组织中的人 物 财资源 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生产关系方面 正确处理组织中的人际关系 建立和完善组织机构 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3 上层建筑方面 使组织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相适应 制定规章制度要充分考虑社会的政治 经济 法律 道德等上层建筑 例如国家的产权政策导向 知识产权政策 专利 商标 版权 31 二 从历史的方面研究管理理论和思想的形成 演变和发展 三 从管理者的角度研究管理过程 本书的重点研究内容 管理活动有哪些职能 执行职能时涉及组织中哪些要素 应遵循什么原理 采取什么方法 程序 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 如何克服这些问题 32 第四节学习研究管理学的方法 一 唯物辩证法 管理学源于管理实践 以自然科学为中介研究管理过程 是实践经验的综合 概括和升华 所以学习和研究管理学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用历史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 二 系统方法 系统 若干要素在特定关系作用下所形成的具有特定性能的结构整体 系统的特征 整体性 目的性 低耗高效 开放性 交换性 相互依存性 控制性 系统的观点 整体观点 开放性 与相对 封闭性 的观点 信息反馈观点 分级观点 不断完善的观点 等效观点 不同的途径 方法 33 三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研究 提高运用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水平 四 其它基本方法 演驿法 归纳法 类比法 统计法 数学方法 试验法 1 演绎法 一般 个别 结论在前提中 先假设 公理 建立一套理论 验证 2 归纳法 逻辑推理的方法 个别 一般3 类比法 个别 个别4 统计法 用统计理论或数理统计原理 对大量偶然现象分析 找出总体必然性 5 数学模型 确定型数学模型 随机型教学模型 突变型数学模型 模糊型数学模型 34 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35 第一节管理学的发展史 一 早期管理活动或实践阶段 人类社会产生 18世纪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 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就表现为集体协作的方式 也就有了早期管理实践活动 二 早期管理思想萌芽阶段 18世纪 19世纪末 在慢长重复的管理实践活动中 经过人们研究和探索 逐步形成管理思想 三 管理理论形成阶段 19世纪 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 及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 人们把各种管理思想加以归纳总结 形成具有普遍性的原理即管理理论 再运用管理理论去指导实践 并在实践中完善管理理论 管理实践 管理思想 管理理论 36 第二节中世纪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 一 15世纪威尼斯兵工厂 采用了管理分工制度 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技术顾问全权管理生产 并采用了流水作业 成本统计管理方法 二 介绍15 16世纪意大利著名的思想家和历史学家马基雅维利的4项领导原则 因为现代领导理论中的一些原则同其相当类似 1 领导者必须有群众的拥护 群众认可2 领导者必须维护组织内部的内聚力 内聚力3 领导者必须具有非凡的领导能力 领导能力4 领导者必须具备坚强的生存志力 生存志力 37 第三节管理学理论的萌芽 这一时期著作有两大类 理论研究即管理职能原则 管理技术和方法的研究 一 有关管理职能原则方面英国著名经济学家 哲学家亚当 斯密于1776年发表的 国富论 该著不仅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有突出贡献 此外 对管理思想的发展也很有价值 书中以制针业为例说明了劳动分工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制针共有5道工序 抽线 拉直 剪断 磨尖 打孔 分工后4800根 人 天 38 二 有关具体 管理技术和方法方面1 普鲁土军事理论家卡尔 冯 克劳斯威茨 1 管理大型组织必须有计划和组织目标 2 管理要靠分析为依据 2 英国剑桥大学数学教授 查尔斯 巴贝奇 1792 1871 性情暴躁的天才 他把技术手段应用到管理上 使他成为运筹学和管理科学的鼻祖 3 英国企业家欧文 空想社会主义者 他悲叹生产活动中的营利主义 发誓对资本主义发起一场理性宣战 39 三 在管理理论萌芽期的主要论点1 管理职能2 专业化和劳动分工3 管理人员的素质4 工时 工资 激励5 企业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关系 40 第四节管理学的产生与形成 一 美国出现 管理运动 的必然性及其意义 管理运动 主要内容 科学管理 时间从19世纪末 20世纪30年代 约40 50年的时间 管理运动 发生在美国 而没发生在工业革命的故乡欧洲 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 可归纳总结成20个字 即 大势所趋 铁路先行 一个火花 三次高潮 四个观点 41 二 科学管理 泰罗 勒 与科学管理19世纪末之前 工厂实行的是传统的个人经验来管理 包括管理 生产方法 工艺及员工培训 随着生产力发展 工厂规模扩大 急需一套系统的管理理论和科学管理方法与之相配 故迫切需要改进工厂的管理 当时有许多工程师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 泰罗是其中最有成就的一个 后人将他尊为 科学管理之父 1856年泰罗生于美国费城富裕的名律师家庭 16岁考入哈佛法学院 19岁因眼疾辍学 进入一家小机械厂学徒 22岁进入米德瓦尔 Midvale 钢铁公司 从技工火箭般地升至总工程师 28岁 并自学获机械工程学士 后辞职到伯利恒钢铁公司从事三年的管理研究 还取得了一项高速工具钢发明专利 1901年辞职当起专业管理顾问 其大部分时间都在写作 演讲和宣传他的企业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 即通常所称的 泰罗制 42 1 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1 工作定额原理 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提高效率 2 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原理 3 标准化原理 4 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5 劳资双方协作 提高劳动效率 6 计划和执行分离原理 7 实行职能工长制 8 例外原则 43 2 科学管理的贡献及局限性贡献 1 将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 2 提倡追求最佳生产效率和调查研究的科学工作方法 44 局限性 1 将工人视为 经济人 即最关心的是提高自己的经济收入 将工人看成机器 2 仅重视技术因素 末考虑人群社会因素 当时的工人愤怒地将 差别计件工资制 叫做 血汗工资制 3 仅解决了个别具体工作的作业效率 而没有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如何经营和管理问题 45 三 管理过程和管理组织理论 即一般管理理论 法国的法约尔及其一般管理理论 即有关管理过程和管理组织理论 法约尔从矿业学院毕业后 成为一名采矿工程师 从经理升至总经理 他一生写了很多著作 内容涉及采矿 地质 教育和管理等 法约尔和泰罗的人生经历不同 所以他们研究管理的出发点也不相同 由于泰罗是以一名普通工人的身份进入工厂 因此 他所研究的重点是企业内部具体工作的作业效率 而法约尔一直从事领导工作 所以他是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 其代表作 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其理论主要内容如下 46 一 企业的基本活动与管理五项职能1 法约尔认为 企业无论大小 简单还是复杂都有6种基本活动 职能 1 技术活动 指设计生产制造等 2 商业活动 指采购 销售等 3 财务活动 指资金的取得与控制 4 会计活动 货物盘存 成本统计 核算等 5 安全活动 设备维护 员工安全等 6 管理活动 核心 47 2 管理职能包括1 计划 预算未来 目标 实现目标与步骤 2 组织 名词 动词 3 指挥 对下属的活动予以指导 4 协调 协调各部门 各员工的活动 5 控制 确保实际工作与计划相符合 48 二 法约尔的14条管理原则1 分工 2 职权与职责 3 纪律 4 统一指挥 5 统一领导 6 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7 个人报酬 8 集中化 49 9 等级链 10 秩序 11 公正 12 保持人员的稳定 13 首创精神 14 团结精神 50 管理过程与管理组织理论的贡献 虽然法约尔管理思想与泰罗管理思想都属古典管理思想 但法约尔管理思想更具系统性和理论性 尤其他对管理5大职能的分析 为管理这门科学提供了一个科学的理论框架 由于强调管理的一般性 使该理论不仅适应于企业 同样也适应用于政治 军事等部门和组织 局限性 该管理原则缺乏弹性 使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完全遵守 51 四 韦伯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马克思 韦伯 德国社会学家 组织理论之父 该理论的核心是组织活动应通过职务或职位来管理 52 EXHIBIT WEBER SIDEALBUREAUCRACY理想的行政组织 53 五 巴纳德的自觉协作活动系统 社会合作系统学派 它是一种组织理论 称为 巴纳德的组织理论 该组织理论认为组织是一个社会协作系统 即组织是个社会系统 是人与人相互联系的协作体系 54 六 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以及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有着较高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工人逐步占居了主导地位 这使得金钱刺激和严格控制失去了原有作用 所以迫切需要对人的因素不加以研究 选用生理学 心理学 社会学的知识去研究人的行为 前期称做人际关系学说 以二三十年代梅约的霍桑试验开始 1949年 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召开的由哲学 心理学 生物学 社会学和精神病学等专家参加的学术讨论会上 首次提出 行为科学 名称 1953年在福特基金会召开的科学会议上正式定名为 行为科学 1953年 芝加哥大学成立了行为科学研究所 55 梅约及霍桑试验 霍桑试验 它于1924年 1932年在美国芝加哥的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 梅约率领一个包括多个专业的专家组成的研究小组进行驻霍桑工厂 进行了各种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程度 1 工厂照明试验 1924 1927年 2 继电器装配室试验 1927 8 1928 4 3 大规模的访问和调查 1928 1931年 4 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 1931 1932年 56 研究发现下述现象 a 自行限制质量 b 工人中存在着一些小派系 非正式组织 c 霍桑效应 HawthorneEffect 即对新环境的兴趣和好奇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实验结论 1 改变工作条件和劳动效率之间没有直接因果关系 2 提高生产效率决定因素是员工情绪 非工作条件 3 关心员工情感和不满情绪 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57 历时八年的霍桑试验说明 生产效率不仅受到人们生理等的影响 更受到社会环境 社会心理等影响 它修正了泰罗的 科学管理 只重视物质因素 而忽视社会环境 社会心理的缺陷 由于受到额外的关注而引起绩效或努力上升的情况我们称之为 霍桑效应 58 霍桑效应启迪 从旁人的角度 善意谎言和夸奖可以造就一个人 从自我的角度 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人 你就能成为什么样人 59 第六节管理科学理论 一 管理科学理论概念指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手段 如 先进的数学方法 计算机计术 系统论 控制论 信息论等 运用数学模型 系统的 定量的分析管理过程中的人 物 财等 作出最优化的决策 60 最优化 1 部分最优与整体最优一致时 追求部分最优 同传统理论 2 部分最优和整体最优不一致时 牺牲部分 达到整体最优 不同于传统理论 3 部分之间相抵触 整体最优只能追求满意解 61 使用数学模型的程序 确定模型类型1 建模 确定基本量 参数寻找基本量间的数学关系2 求解 3 分析判断 根据求解结果 分析有何社会意义 经济意义 并提出相应对策 62 二 管理科学 的主要内容 一 运筹学 用实验 数学模型等现有的科学知识和数学方法 解决实际中的人 物 财最佳有效利用 为决策者的决策提供了依据 其分支主要有 1 规划论 2 库存论 3 排队论 4 对策论 5 搜索论 6 网络分析 二 系统分析 将系统的观点引入管理中 利用数学等方法 来分析系统中有关事物 研究对象的整体性 考虑问题的综合性 三 决策科学化 决策过程中应做到前提的真实性 推导逻辑性 对有关资料和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和计算 作出正确决策 63 三 管理科学 理论的特点及缺陷特点 以系统的观点 运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 为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并通过计划 组织 控制来解决实际问题 缺陷 忽视了人的因素 而将各种要素数量化 来进行定量的分析 缺乏现实性及定性分析 64 四 管理学形成发展阶段管理学形成标志 19世纪 20世纪初的泰罗 科学管理 理论的出现 管理学形成前 1 早期管理活动或实践阶段 人类社会出现 18世纪 2 管理学产生的萌芽阶段 18世纪 19世纪末 管理学形成后 3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泰罗管理理论出现 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理论出现 4 新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20世纪30年代 60年代 主要指行为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5 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20世纪60年代后 主要指管理科学理论的形成 发展 65 第三章现代管理理论及发展 66 第一节现代管理学派 一 管理过程学派 管理程序学派 创始人是法约尔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孔茨和奥唐奈 该学派的代表作就是他们两人合著的 管理学 观点 1 管理是一个过程 即让别人同自己一起去实现即定目标的过程 2 管理的5种职能 计划 组织 人员配备 指导与领导 控制 67 3 管理职能具有普遍性 即各级管理人员都执行管理职能 但侧重点则因级别的不同而各有差异 4 管理应具有灵活性 要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68 二 社会合作系统学派 巴纳德的自觉协作活动系统 三 经验或案例学派 由美国哈佛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的几位教授提出 代表人物是德鲁克 戴尔 纽曼等 该学派主要通过实际管理经验 即案例分析 来研究管理 他们认为成功的管理经验最值得借鉴 69 四 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英国的特里斯特 对科学管理行为科学理论重新评价 对社会合作系统学派的一个补充 该学派认为 管理的绩效以至组织的绩效 即取决于人的行为态度 及相互影响 也取决于人们工作所处的技术环境 管理者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将社会合作系统与技术系统两者相互直协调 70 五 行为科学派 人际关系行为学派观点应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中心来研究管理际 该学派是在人际关系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心理学家马斯洛等 71 马斯洛的 需要层次理论 72 六 群体行为学派该学派以社会学 社会心理学 人类文化学为基础 研究一定群体中的人的行为 梅约及霍桑试验就是该学派的最早代表人物和研究活动 组织行为学 73 七 决策理论学派它是从社会系统学派发展而来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授西蒙 主要论点 1 管理就是决策 决策穿于管理全过程 2 决策是一个复杂过程 人们常认为决策是一瞬间完成的活动 决策理论学派认为这种看法太狭窄了 认为决策至少分成4个阶段 3 满意的行为准则 4 程序化与非程序化决策 74 75 八沟通 信息 中心学派该学派将管理人员看成一个接收 贮存处理和发送信息的信息交换中心 尤其强调计算机技术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九数学学派 数理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 76 第二节管理理论的发展 一 系统管理理论 系统管理理论把管理对象看成一个整体 或者说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 并运用系统理论来分析 研究组织或企业的管理基本职能 它来源于 一般 系统论和控制论 77 二 权变管理理论 权变理论学派 权变管理理论形成于是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 代表人物 美国的FredLuthans及英国的JoanWoodward等 该理论认为 由于组织 组织成员及环境的复杂多变性 以前的任何一种理论或方法都不能适应于所有情况 因此 管理方式及组织结构 应根据环境和组织实际情况来选择 该理论着重强调随机应变 灵活应用各种学派的理论 78 第三节现代管理的特点 现代管理理论 综合运用了众多学科的知识 采用系统的 权变的观点 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合理地组织生产力 正确地调整生产关系 建立一个能适应环境不断变化的自适应系统 79 一 特点1 强调管理思想现代化 2 强调管理组织现代化 3 强调管理方法现代化 4 强调管理手段现代化 5 强调管理人才现代化 6 强调管理创新现代化 80 二 现代管理思想在实践应用中的主要观点1 战略观点 2 系统观点 3 市场观点 4 创新观点 5 竞争观点 81 6 服务观点 7 专业化观点 8 素质观点 9 开发观点 10 质量观点 11 信息观点 82 第四章管理与环境 83 第一节管理的环境与环境系统 一 组织与环境 一 组织必须重视其环境 二 组织应是一个开放系统 三 组织系统的构成与对外开放 84 二 管理环境系统的构成以一个具体组织为界来分析各种影响组织管理行为的因素 则可以看到这些因素来自组织内部和组织外部 相应的就可以将管理环境区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 环境对组织管理的作用 内部环境更侧重于影响管理的运行过程本身 外部环境主要制约管理的运行方向 85 一 内部环境定义 内部环境是指围绕着管理子系统的组织内部的其他各子系统的所有要素的组合 包括组织的技术分系统 结构分系统 社会心理分系统 目标与价值分系统等 分类 根据各构成要素性质及作用方式 可将组织内部环境主要分为组织文化和组织经营条件 组织结构 资源条件等 86 1 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在长期实践活动中 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较为稳定的 独特的价值观念 并以此为核心而形成的行为规范 群体意识 思维模式 风俗习惯等 以及由这些因素融会而成的整体风貌 87 组织文化的功能 1 导向功能 2 激励功能 3 凝聚功能 4 约束功能 5 辐射功能 88 组织文化的组成 1 表层的物质文化 包括企业的产品或服务 环境 面貌 广告 产品包装设计等 2 浅层的行为文化 是指其员工在生产经营 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 3 中层的制度文化 包括企业领导体制 企业组织结构 以及企业管理制度等文化现象 4 深层的精神文化 是组织精神 组织经营哲学 组织伦理道德观 价值观念 组织风貌等意识形态的总和 89 2 组织经营条件定义 组织经营条件主要是指 组织所拥有的各种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情况 包括人员素质 物质设备 经费实力 科研力量 信誉等 分类 一般说来 组织经营条件应包括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两部分 90 二 外部环境定义 外部环境主要是指一个组织系统之外的其他各种社会的影响因素 如政治 经济 地理 人口 文化 民族 宗教等 分类 根据环境因素构成的层次 影响组织的方式 可以将外部环境划分为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 91 1 一般环境又称为社会环境 它属于宏观的环境层次 一般间接影响着某一社会中的所有组织 主要有 1 文化因素 2 经济因素 3 技术因素 4 政治 法律因素 92 2 任务环境任务环境是直接影响每一个组织的具体工作环境 它直接影响到一个组织的宗旨 目标与活动 主要包括 1 消费者 2 供应者 3 竞争者 4 政府管理部门 93 第二节组织系统与环境系统 一 组织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的联系 94 二 环境系统对组织管理的影响与作用 一 环境对组织管理的作用外部环境的变化 要求组织及时作出反应 采取相应的举措去适应环境的变化 二 环境对管理者的选择作用组织的管理者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任务环境中活动 环境与组织系统之间的输入 输出 也必须通过管理者的努力去实现 三 环境对管理职能的影响作用管理职能的效率 也将受到环境因素影响与制约 95 三 组织管理对环境的影响与作用 一 对环境变化的预测与控制组织应研究与预测未来的发展变化 使组织对环境的变化提前作准备与安排 二 努力营造组织的任务环境任务环境是与组织系统直接相关的具体工作环境 三 对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作用每个组织的管理发展变化 也必然影响着社会大环境的变化 96 案例 安达信的信任危机安达信是世界五大会计师事物所之一 第一个引入咨询概念 第一个运用商务计算机和数据库 由于为安然公司做假帐被揭露 具有90年历史的金字招牌轰然落地 安然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能源商之一 在全球500强公司中名次长期居于微软和英特前面 但进入90年代后由于经营不善 财务状况不良 它便采取多种融资手段 把融入资金以利润计入公司帐目 而把债务留在了关联公司 10以欺骗投资者 到2001年底 公司资金链断裂 不得不申情破产保护 这家公司的审计者 就是安达信 安达信为什么要替安然做假帐 因为安达信向安然收取的5200万美元的服务费中 有2700万是咨询收费 如果安达信做出不利于安然的审计报告 咨询合作也会告吹 将使安达信损失一大笔钱 所以安达信不仅为安然做假帐 在安然受到国会和证监会调查时 安达信还烧毁了大量证据 并拒绝出庭做证 引起公众极大不满 紧接着 人们发现安达信审计的美通讯公司环球电讯 也有操纵利润嫌疑 于是 公众的不信任使得安达信客户纷纷宣布脱离关系 97 三鹿奶粉事件 98 99 第三节社会责任与企业伦理 一 企业管理者的社会责任 一 社会责任理论与社会责任运动 二 社会责任的内涵企业内部 处理好企业对股东 员工之间的关系 企业外部 处理好企业与消费者 社区 政府 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三 建立社会责任的良性机制 100 二 企业伦理 一 企业伦理的历史发展企业伦理是管理与伦理相结合的产物 是企业处理其内外关系时使用的伦理原则 道德规范以及伦理实践的总和 以企业经营管理的伦理理念为核心 二 企业伦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三 中国的企业伦理问题1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道德失范 2 企业伦理的再造 101 企业伦理学的研究内容 1 企业的社会责任 2 企业与消费者的 应然 关系及企业对消费者履行道德义务的方法和手段 3 企业与其员工的 应然 关系以及企业对员工履行道德义务的方法和手段 4 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道德关系 5 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涉及的其他有关道德问题 102 三 经济伦理学在中国的发展 一 经济伦理学在中国的兴起 二 经济伦理学的基本理论1 经济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概括起来看 经济伦理学是以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伦理道德现象为研究对象 揭示经济活动中道德的形成 发展和发挥作用的规律 为社会和个人的经济行为确立道德价值准则和道德理想的科学 103 2 经济伦理学的学科性质 1 是应用伦理学 2 是实践伦理学 但又不能绝对纳入应用伦理学 3 是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特性的学科 3 经济伦理学的研究内容 1 三层次说 2 四个环节说 3 三层次和四个环节的统一说 4 五环论与三层次说的结合 104 第五章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105 第一节管理的基本原理 一 管理原理与管理原则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 法约尔提出了管理的14条原则 流传较广的是厄威克提出的十项组织原则 1 目标的原则 2 专业化原则 3 协调的原则 4 权威的原则 5 责任的原则 6 确定的原则 7 对等的原则 8 管理幅度的原则 9 平衡的原则 10 连续的原则 106 1 管理原理与管理原则的区别从管理学历史发展来看 西方国家中原理与原则是通用的 不过我们习惯于把最重要的管理原理称为管理的基本原理 而把一般管理原理称为管理原则 2 管理原理具有的基本特征 1 客观性 2 描述性 3 稳定性 107 二 管理的系统原理 一 系统论与管理系统是处于一定的相互关系中并与环境发生联系的各组成部分 要素 的总体 集合 1 具有两个以上的系统要素 2 要素之间 要素与整体之间 系统整体与环境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与相互联系 3 系统整体具有确定的功能 系统具有以下的主要特征 1 集合性2 层次性3 相关性 108 二 管理系统原理要点管理的系统原理 充分体现了系统论的系统整体性思想 动态相关性思想 层次等级性思想和系统有序性思想 又表现管理活动的特点与要求 要正确运用管理的系统原理 应努力掌握以下几个主要观点 1 目的性观点 2 全局性观点 3 层次性观点 4 开放性观点 109 三 管理的人本原理 一 人本原理层次1 情感管理2 民主管理3 自主管理4 人才管理5 文化管理 二 人本原理意义 1 人本管理适应了现代企业生产的要求 2 人本管理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 3 人本管理有利于人的充分发展 三 人本管理的基本思想1 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2 职工参与管理的自觉意识3 使人性得到完美发展的管理宗旨4 服务于人的企业宗旨 110 四 管理的效益原理 一 从效率 效果到效益 二 效益原理的基本思想效益是管理的根本目标 管理就是对最佳管理效益的不断追求 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 又争取最佳的社会效益 1 企业把提高效益摆在管理工作的中心地位 2 正确处理效益的内在矛盾 3 提高效益与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111 第二节管理的基本方法 一 管理方法概述 一 管理方法及其重要性定义 管理方法是为了被管理系统的功效不断增长 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在各种管理活动中采取的手段 方式和措施等 现代管理方法是由具体方法 一般方法 方法论三个层次构成的有机方法体系 管理方法的重要性在于 它为管理者提供了到达成功彼岸的桥梁 112 二 管理一般方法的分类1 按管理者管理特点分类 1 专制的方法 2 民主的方法 3 民主集中制的方法2 按管理方法的精确度划分 1 定性的方法 2 定量的方法3 按管理对象的范围划分 1 宏观管理方法 2 中观管理方法 3 微观管理方法4 按管理中信息沟通的内容与特点分类 1 行政方法 2 法律方法 3 经济方法 4 思想教育方法 113 二 管理的行政方法 一 行政方法及其特点行政方法是行政机构通过行政命令 指示 规定等手段 按照行政系统和层次 以权威和服从为前提 直接指挥下属行动的管理方法 行政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1 权威性 2 强制性 3 垂直性 4 具体性 114 二 行政方法的作用1 有利于管理系统的集中统一 避免各行其是2 有利于管理职能的发挥 强化管理作用 3 有利于灵活地处理各种特殊问题 三 行政方法的正确运用1 注意将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结合起来 2 注意提高管理的行政效能 提高管理效能 3 在应用行政方法时 须贯彻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 4 必须注意到被管理者的经济利益要求 115 三 管理的法律方法 一 法律方法及其特点法律方法是指运用法律这种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社会规范来进行管理的方法 法律方法的内容 立法和司法与仲裁 法律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1 规范性 2 严肃性 3 强制性 116 二 法律方法的作用1 维持正常的管理秩序 2 调节各种管理因素之间的关系 3 促进社会主义的民主建设与民主管理 三 法律方法的正确运用1 大力提高人们的法制观念 2 注意对各种法律法规的综合运用 3 注意培养和使用法律人才 117 四 管理的经济方法 一 经济方法及其特点经济方法是组织根据客观经济规律 运用各种经济手段 调节各个方面之间经济利益关系 以获取较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管理方法 经济方法具有的主要特点 1 利益性 2 灵活性 3 平等性 4 有偿性 118 二 经济方法的作用1 便于分权2 充分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3 有利于组织提高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率 三 经济方法的正确运用1 应注意按客观规律办事2 应加强思想教育和精神方面的激励3 注意对经济手段的不断改进与完善 119 四 管理的教育方法 一 教育方法及其特点管理的教育方法是指组织根据一定目的和要求 对被管理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道德教育 启发其思想觉悟 以便自觉地根据组织目标去调节各自行为的管理方法 教育方法主要有以下特点 1 启发性 2 真理性 120 二 教育方法的作用1 激发人们持久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2 对其他管理方法的综合运用起着重要促进作用 三 教育方法的正确运用1 教育的科学性与群众性相结合 2 教育者应以身作则 3 教育活动应保持一定的弹性 121 第六章计划工作与决策 122 第一节计划工作的概述 一 广义和狭义的 计划工作 广义的计划工作包含三个过程 即制定计划 执行 检查计划 狭义的计划工作仅指制定计划 也就是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地预测未来 并确定目标 制定决策来实现目标 123 二 计划工作的任务 根据社会需要及组织自身能力 确定组织在一定的时间内的目标 通过计划的制定 执行 检查三个过程 充分发挥人力 物力 财力资源 取得最佳收益 可用5W1H概括计划工作的任务 What Why When Where Who How 124 三 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 一 目的性 二 首位性 主导性 三 普遍性 四 效率性 经济性 五 创造性 125 四 计划工作的意义 一 管理者指挥的依据 二 降低风险 掌握主动的手段 三 提高经济效益 四 控制的标准 126 第二节计划的种类 基于人类活动的复杂性 计划的种类也变得多样 根据不同的需要 计划分类的原则主要有 按形式分类 按职能分类 按期限分类 按计划的约束力 按计划涉及的层次 127 一 按计划的表现形式 根据计划的表现形式 可将计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彼此间的关系可描述为一个等级层次 一 宗旨 目的或任务 purpose 二 目标 objective 三 战略 strategy 四 政策 policy 五 程序 procedure 六 规则 Rule 七 规划 Programmer 八 预算 Budget 128 二 按职能分类 可以分为 生产计划 财务计划 供应计划 劳资计划 安全计划等 可以看出 这些职能计划 也就是相应的职能部门编制 执行的计划 129 三 按计划的期限分类可分为 长期 中期 短期计划 但是 长短是个相对概念 比如 一项航天科技发展的短期计划可能是5年 而一家小制鞋厂 由于市场变化很快它的长期计划可能也是5年 短期计划可能只有2 3个月 130 四 按计划的约束力划分 指令性计划 国家重点工程由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有行政约束力的计划 指导性计划 由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具有参考作用的计划 五 按计划制定者的层次 能涉及的范围 战略计划 高层管理者 上层管理计划 管理计划 中层管理者 中层管理计划 作业计划 基层管理者 基层管理计划 131 第三节计划工作的程序和方法 一 程序 即计划工作步骤 依次包括 一 估量机会 二 确定目标 三 确定前提条件 四 拟订可行方案 五 评价方案 六 选择方案 七 制定辅助计划 八 编制预算 132 二 计划工作的方法 计划工作效率高低 质量好坏与计划方法的有很大关系 计划工作方法众多 常用的主要三种方法 即运筹学法 滚动计划法 计划 规划 预算方法 133 一 运筹学方法 运筹学是 管理科学 理论的基础 是一种分析的 实验的 定量的科学方法 用于研究在物质条件已定的情况下 为实现某一目的 如何正确处理各环节之间的关系 为选择一个最佳方案提供数量上的依据 以便充分发挥资源的最好效果 它是计划工作最全面的分析方法之一 134 计划工作使用运筹学法的主要步骤 确定模型类型1 建立数学模型 确定基本量 参数寻找基本量间的数学关系2 规定一个目标函数 3 确定各参量的具体数值 4 求解模型 135 二 滚动计划法 是一种定期修订未来计划的方法 此方法根据计划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 定期修订原计划 并逐期向前推移 使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有机结合的编制过程 滚动计划法使计划工作的任务量加大 但它有一最突出的优点 即计划更加符合实际 能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 由于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相对来说缩短了计划时间 136 三 计划 规划 预算法该方法是从目标出发进行编制 故更加合理 有效 一般步骤 1 由最高层确定组织的战略目标及实现目标的项目 例如美国防部按国家战略 确定武器研制项目 如爱国者导弹 2 预算每个项目所需资源 并按项目重要性 排出项目优先次序 3 按项目优先次序分配资源 当资源有限时 应确保前面项目的需要 4 将预算落实到具体实施部门 137 三 计划工作的原理 原理 对规律的一种理论概况 它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 计划工作原理即计划工作中具有普通意义的基本规律 这里主要介绍四种原理 138 一 限定因素原理限定因素 指妨碍实现组织目标的因素 原理 在计划工作中越是能够了解对实现目标起限制性作用的因素 就越能准确有效地制定行动方案 该原理有时形象称为 木桶原理 木桶能盛多少水 是由最短的木板条所决定 该原理就要求主管人员 在制定计划时 应尽力找出影响目标实现的主要限定因素 即要抓主要矛盾 从而准确有效地制定制定计划 139 二 许诺原理主要涉及合理选择计划期限问题 许诺原理 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做的许诺 许诺越大 实现许诺所需的时间越长 导致实现目标的可能性越小 一般而言 计划期限既不能太长 又不能太短 太长 计划工作所需费用太多 太短 难以应付情况的变化 实现的难度较大 所以 应根据完成任务所必需的时间 合理地确定计划期限 140 例 某企业遇到意外的原材料大幅度涨价 为了实现年度利润目标 必须补充制定一个计划 以增加销售收入 问题 1 该计划期限应该多长 2 该计划应何时实施 才能保证实现目标 按照许诺原理 该计划期限应是从增加订货 结算的最短周期 若企业从接订单到完成图纸设计需2个月 生产周期2个月 产品运输时间为半个月 结算周期为一个多月 据此 将计划期限定为半年 也就是说 计划应6月底以前实施 141 三 灵活性原理 弹性原理 指计划具有的灵活性越大 发生意外引起的危险性就越小 该原理仅是说制定计划应具有灵活性 在执行计划时 不能有灵活性 灵活性并非万能 有一定的限制条件 1 不能为了灵活性 而推延决策时间 2 获得灵活性 就要付出代价 有得有失 3 有些计划不能具有灵活性 142 例如 原材料供应计划 它必须服从整体生产计划 否则 由于原材料供应不足 导致企业无法实现总的目标 所以该计划不能灵活处置 143 四 改变航道原理由于未来情况的不确定性 变化性 使我们的计划有时仍难以赶上变化 这就要求我们定期检查计划 根据情况的变化 调整计划 改变航道原理 为了保证达到计划的总目标 主管人员应定期检查现状 预测前景 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修订计划 它与灵活性原理不同 灵活性原理是使计划本身具有适应性 而改变道原理是执行计划过程时具有应变能力 144 目标是各项管理活动终点 每个组织都有各自的目标 虽然各自的目标不同 但有一点是共同的 追求效率 即低耗高效 产出 投入比最大 目标与战略是紧密相连的 战略就是合理使用人 物 财资源 尽力实现目标 每个组织都必需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正确的战略 第四节目标与目标管理 145 一 目标的性质 一 目标可分为突破性目标和控制性目标根据生产经营水平是否要创纪录 将目标分为突破性目标和控制性目标 1 突破性目标 组织所要实现的目标 完成的成果达到的前所未有的水平 2 控制性目标 仅是维持现状 146 二 目标的可分解性 即目标是分层次 分等级的 将组织目标概括地分为3个层次 1 环境层 社会赋予组织的目标 2 组织层 作为利益共同体的整体目标 3 个人层 组织成员个人的目标 147 三 目标的网络化 也就是说 组织中的各级 各类目标应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网络 由于组织的目标是通过各种活动的相互联系 相互促进来实现的 所以目标与计划构成一个网络 148 四 目标的多样性 任何组织都不可能只有一种目标 它必然有多种目标 体现为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 如工商企业 通常要制定的主要目标有 1 市场地位 2 科技水平 3 生产率 4 利润率 5 物质 财力资源 6 主管人员的政绩和培养 7 员工工作质量和态度 8 社会责任 在这若干主要目标中 还应有更具体的分目标 149 五 时间性 按实现目标所需的时间 将目标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长期和短期是相对而言的 短期目标是长期目标的基础 任何一个长期目标都应有数个短期目标来支持 且短期目标应体现长期目标 并和长期目标形成一个整体 所以 确定短期目标的过程 其实质就是确定长期目标实现的先后顺序 150 六 可考核性 按考核目标的性质将目标分为定性目标和定量目标 任何目标都应能进行考核 否则就无法确定目标是否实现 从考核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美术史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飞行执照测试题及答案
- DB65T 4777.2-2024 社区视频信息结构化处理系统 第2部分:接口协议要求
- 幼资面试题库及答案
- 高速防护栏施工劳务合同(3篇)
- 2025公务员英雄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公务员天灾面试题及答案
- 餐饮连锁厨师团队合作协议
- 影像专业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 高龄患者PICC导管静脉血栓形成的个案分享课件
- 中国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 食品安全与日常饮食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中国农业大学
- 基础护理学第七版题附有答案
- (正式版)HGT 20593-2024 钢制化工设备焊接与检验工程技术规范
- 200个句子涵盖高中英语3500词汇
- 光线传媒公司章程
- 二手车产品目录
- 弹塑性力学讲稿课件
- 护坡工程竣工汇报
- 急诊科护士的病人家属安抚与沟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