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适宜技术.ppt_第1页
中医药适宜技术.ppt_第2页
中医药适宜技术.ppt_第3页
中医药适宜技术.ppt_第4页
中医药适宜技术.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药适宜技术 主讲内容 一 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介绍二 针法与灸法的具体介绍三 针灸穴位贴敷 中医药适宜技术 一 中医药适宜技术 概论中医适宜技术通常指安全有效 成本低廉 简便易学的中医药技术 又称 中医药适宜技术 现代医学认识 中医适宜技术 也称 中医传统疗法 中医保健技能 中医特色疗法 或称为 中医民间疗法 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内容丰富 范围广泛 历史悠久 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懈努力和探索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特点中医适宜技术的特点为具有 简 便 效 廉 是中医传达统特点之一 同时简便效廉也是中医的精髓所在 有人说什么叫中医 简便效廉 就是中医的概念 分类一 针法类 针刺疗法是属于针法类 针 即是指针刺 是一种利用各种针具刺激穴位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常用体针 头针 耳针 足针 梅花针 火针 电针 穴位注射 小针刀疗法等 传统医学对疑难病治疗常以针罐齐施 针药并用 内外同治获得最佳疗效 针刺疗法 重在得气 得气方法 提插捻转 虚实分清 补泻适宜 针法类包含体针疗法 放血疗法 头针疗法 耳针疗法 足针疗法 腕踝针疗法 梅花针疗法 火针疗法 电针疗法 穴位疗法 针刀疗法 艾灸疗法 火罐疗法 刮痧疗法等 二 灸法类 灸 是指艾灸 艾灸疗法简称灸法 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点燃后直接或间接在体表穴位一熏蒸 温熨 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 通过经络的传导 以起到温通气血 疏通经络 调和阴阳 扶正驱邪 行气活血 驱寒逐湿 消肿散结等作用 达到防病治病的一种方法 艾灸不但可以预防疾病 而且也能够延年益寿 人于无病时常灸足三里 三阴交 关元 气海 命门 中脘 神阙等穴 亦可保百余年寿也 艾灸神厥穴可使人延年健康 三 按摩疗法也属于 手法类 其中包括头部按摩 足底按摩 踩跷疗法 整脊疗法 捏脊疗法 背脊疗法 按摩疗法 拨盘疗法 护肾疗法 按揉涌泉穴 小儿推拿疗法 点穴疗法等 按摩足底的涌泉穴能够起到养生保健 益寿延年的功效 四 中医外治疗法 也叫外治疗法 包括刮痧疗法 灌肠疗法 火罐疗法 竹灌疗药摩疗法 天灸疗法 盐熨疗法 熏洗疗法 药浴疗法 香熏疗法 中药蜡疗 敷脐疗法 蜂针疗法等 五 中医内服法 还应该包括方药应用 老中医验案 民间土单验方应用 古方今用 成药应用 临床自拟方应用 等 以及中药雾化吸入疗法 中药茶饮法 中药药酒疗法 传达室统背脊疗法 饮食药膳 养生保健 中医护理 膏方疗法以及冬病夏治等 六 中药炮制适宜技术 依法炮制 复方配伍 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中医 包括中药材 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三种 炮制是中医药的专业制药术语 其历史悠久 经过炮制的中草药降低或消除中药的毒副作用 保证用药安全 提高了中草药的效果 二 针法与灸法的简介 一 针法与灸法的简介 针灸 针法和灸法的合称 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 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 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 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 针灸由 针 和 灸 构成 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 腧穴 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 在形成 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 具有鲜明的汉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 是基于汉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1 针灸的定义 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 它是一种 内病外治 的医术 是通过经络 腧穴的传导作用 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 来治疗全身疾病的 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 找出疾病的关键 辨别疾病的性质 确定病变属于哪一经脉 哪一脏腑 辨明它是属于表里 寒热 虚实中的哪一类型 做出诊断 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 进行治疗 以通经脉 调气血 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 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 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2 治疗作用 疏通经络疏通经络的作用就是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政党的生理作用 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作用 经络 内属于脏腑 外络于肢节 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 经络不通 气血运行受阻 临床表现为疼痛 麻木 肿胀 瘀斑等症状 针灸科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 气血运行正常 调和阴阳针灸调和阳阴的作用就是可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 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 疾病发生的机理是复杂的 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 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是通过经络阴阳属性 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完成的 扶正祛邪针灸扶正祛邪的作用就是可以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 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 实质上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 针灸治病 就是在于能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 3 针灸分类 针刺方法毫针刺法 三棱针刺法 皮肤针刺法 皮内针刺法 火针刺法 芒针刺法 电针刺法 现代刺法灸法耳针法 头针法 眼针法 手针法 足针法 腕踝针法 声电波电针法 电火针法 微波针法 穴位激光照射法 穴位贴敷法 穴位埋线法 穴位磁疗法 穴位注射法 穴位指针法 穴位电离子透入法 穴位割治法 穴位结扎法 梅花针疗法也称皮肤针疗法 即由五根或七根针结成丛针 弹刺皮肤经络穴位艾灸 艾灸疗法有艾条灸 艾炷灸和温针灸等 艾条灸分温和灸 雀啄灸和熨热灸三种 艾炷灸分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种 温针灸又称针上加灸或针柄灸 即针刺得气后在针柄上套艾条 点燃 使其通过针体传入穴位内 4 针灸特点及优点 针灸疗法的特点是治病不靠吃药 只是在病人身体的一定部位用针刺入 达到刺激神经并引起局部反应 或用火的温热刺激烧灼局部 以达到治病的目的 前一种称作针法 后一种称作灸法 统称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在临床上 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 找出疾病的关键 辨别疾病的性质 确定病变属于哪一经脉 哪一脏腑 辨明它是属于表里 寒热 虚实中哪一类型 做出诊断 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 进行治疗 以通经脉 调气血 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 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 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针灸疗法具有很多优点 第一 有广泛的适应症 可用于内 外 妇 儿 五官等科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第二 治疗疾病的效果比较迅速和显著 特别是具有良好的兴奋身体机能 提高抗病能力和镇静 镇痛等作用 第三 操作方法简便易行 第四 医疗费用经济 第五 没有或极少副作用 基本安全可靠 又可以协同其他疗法进行综合治疗 这些也都是它始终受到人民群众欢迎的原因 针灸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 形成了由十四经脉 奇经八脉 十五别络 十二经别 十二经盘 十二皮部以及孙络 浮络等组成的经络理论 以及361个腧穴以及经外奇穴等腧穴与腧穴主病的知识 发现了人体特定部位之间特定联系的规律 创造了经络学说 并由此产生了一套治疗疾病的方法体系 5 针灸应用 由于针灸疗法具有独特的优势 有广泛的适应性 疗效迅速显著 操作方法简便易行 医疗费用经济 极少副作用 远在唐代 中国针灸就已传达室播到日本 朝鲜 印度 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 并在他国开花结果 繁衍出一些具有异域特色的针灸医学 到目前为止 针灸已经传播到世界一百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保障全人类的生命健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针灸是在中国历代特定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生长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 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 思维和文化精华 涵纳着大量的实践观察 知识体系和技术技艺 凝聚着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与创造力 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 应该受到更好的保护与利用 6 针灸治疗的适应范围 一 呼吸系统疾病1 鼻窦炎2 鼻炎3 感冒4 扁桃腺炎5 急 慢性喉炎6 气管炎7 支气管哮喘二 眼科疾病8 急性结膜炎9 中心性视网膜炎10 近视眼11 白内障三 口腔科疾病12 牙痛13 拔牙后疼痛14 牙龈炎四 胃肠系统疾病15 食道 喷门失驰缓症16 呃逆17胃下垂18 急 慢性胃炎19 胃酸增多症20 慢性十二指肠疡 疼缓解 21 单纯性十二脂肠溃疡炎22 急 慢性结肠炎23 急性 慢性 杆菌性痢疾24 便秘25 腹泻26 肠麻痹五 神经 肌肉 骨骼疾病27 头痛28 偏头痛29 三叉神经痛30 面神经麻痹31 中风后的轻度瘫痪32 周围性神经疾患33 小儿脊髓灰质炎后遗症34 美尼尔氏综合征35 神经性膀胱功能推敲36 遗尿37 肋间神经痛38 颈臂综合征39 肩凝症40 网球肘41 坐骨神经痛42 腰痛 43 关节炎44 小儿脑瘫 三 穴位敷贴疗法 一 穴位敷贴疗法的慨念 穴位敷贴 或称贴敷 疗法 是指在一定的穴位上敷贴某一种药物或复方药物 通过药物经皮吸收和穴位刺激的共同作用 来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其中某些带有刺激性的药物贴敷穴位可以引起局部发泡化脓如 灸疮 则此时称为 天灸 或 自灸 现代也称为发泡疗法 若将药物贴敷于神阙穴 通过脐部吸收或刺激脐部以治疗疾病时 又称敷脐疗法或脐疗 二 原理和特点 一 原理1 穴位刺激2 药理效应 通过皮肤组织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 发挥明显的药理效应 二 特点经皮肤组织吸收的药物极少通过肝脏 也不通过消化道 一方面可避免肝脏及各种消化酶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分解破坏 从而使药物保持更多的有效成分 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 另一方面也避免药物对胃肠的刺激而产生不良反应 三 操作方法 一 方药的选择1 应有通经走窜 开窍活络之品 膏中之药 必得通经走络 开窍透骨 拔毒外出之品为引 现代常用的这类药有冰片 麝香 白芥子 生姜 细辛等 2 多选气味俱厚之品 有时甚至选用力猛有毒的药物 如生南星 生半夏 川乌 草乌等 3 补法可用血肉有情之品 如鳖甲等 4 选择适当溶剂调和贴敷药物或熬膏 以达药力专 吸收快 收效速的目的 如 醋调 起解毒 化瘀 敛疮酒调 行气 通络 消肿 止痛水调 专取药物性能 二 穴位的选择1 原则 穴位的选择与针灸疗法一致 脏腑经络学说 辨证选穴2 结合以下选穴特点选择离病变器官 组织最近 最直接的穴位贴敷药物选用阿是穴选用经验穴 三 贴敷方法采用适当体位定准穴位消毒敷药 四 适应范围 体表病证内脏病证慢性病急性病防病保健 五 注意事项 1 随调随敷2 掌握好温度3 绷带固定4 避免药物中毒5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6 对幼儿 避免刺激性强 毒性大的药物7 残留的药膏 不可用有刺激性的物品擦洗 三伏天穴位敷贴 冬病夏治法 1 什么是三伏天穴位敷贴 三伏天穴位敷贴 又称三伏灸 是祖国传统医学的一种治疗方法 是在每年的头伏 中伏 末伏这三天 三伏天 将特制的中药敷贴在一定的穴位上 利用三伏天这个特殊的日子 使药物发生特殊的药理变化 并通过经络穴位刺激机体 来调节机体的平衡 它结合了时间医学 针灸 中药等各方面的优势 操作简单 无痛苦 比较适合老年人以及儿童患者 2 为什么要选择三伏天进行贴药 三伏天的初伏是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 中伏是第四个庚日 末伏为立秋后第一个庚日 庚日在五行中属金 根据中医学理论 肺属金 肺系疾病在庚日治疗的效果最好 另外 三伏天又是夏季最热的时候 根据 内经 所述 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 人体的阳气和自然界的阳气 生于春 旺于夏 收于秋 而藏于冬 在夏天 阳气最旺 特别三伏天 属阳中之阳 此时治疗能增强阳气 对于秋冬季节易发的 寒质 疾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谓之 冬病夏治 并且三伏天时 人体皮肤松弛 毛孔大张 这样药物更易于渗透皮肤 刺激穴位 起到疏通经络 调节脏腑 治病强身的功效 3 什么病种适合天灸疗法 以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最佳 如支气管哮喘 慢性支气管炎 过敏性鼻炎 各种慢性咳嗽 体质虚弱虚容易感冒等 其次小儿慢性肠炎 腹泻 消化不良 厌食 胃痛等 及成人关节痛 腰痛 肌肉疲劳等疾病也有较好的疗效 5 三伏天穴位敷贴有什么禁忌症 因贴药的药膏中含有麝香等芳香辛窜药物 因此怀孕妇女忌贴药 其他如皮肤长有疱疖 皮肤有破损者 肺结核 支气管扩张 急性咽喉炎都不宜进行敷贴治疗 6 贴药后有什么注意事项 1 贴药时间一般为2 3个小时 但因小儿年龄不同 体质不同 如贴药后自觉局部痒 热 刺痛的 可适当缩短贴药时间 如贴药后无任何不适反应的 可适当延长贴药时间至6小时或更长 2 贴药后皮肤出现红晕是正常现象 有的敏感者会出现起泡现象 甚至泡消后会留下浅浅的疤痕 这都是正常现象 因为敷贴的药物中含有辛香刺激的药物 如穴位上皮肤起泡 效果会更好 证明所贴药物已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 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 贴药后如皮肤出现水疱 应保护好创面 避免抓破引起感染 起泡时可用龙胆紫外涂患处 但如果并发感染就要及时到医院看医生处理 3 贴药的同时要禁食生冷刺激性食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