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心理健康_第1页
糖尿病的心理健康_第2页
糖尿病的心理健康_第3页
糖尿病的心理健康_第4页
糖尿病的心理健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糖尿病人的心理健康 一 精神状况与疾病密切相关 随着 生物医学 模式向 生物 心理 社会医学 模式转变 患者不仅仅是有血有肉的生物人 而且是有思想 有感情 有复杂心理的社会人 人的精神状态对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患者本人的精神状态对疾病的治疗也有重要的作用 此外 患者对医药治疗的信任程度和对医生的信心也影响到治疗的效果 这一切都说明 病人的主观态度能够主动地影响健康状况 疾病并非只是身体的毛病 而是涉及身体 心理和情绪全部 一个人的心理状态能够减轻或加重疾病 同时 生理状况的改变一定也伴有心理及情绪状况相对应的变化 身心相关 的观念已经被广泛接受 认为生理发生病变有其心理上的根源 心境能缓解疾病 同样 心境也能导致疾病 糖尿病患者如果对自己的治疗充满信心 那么 血糖可能会得到很好的控制 如果每天都郁郁寡欢 失去信心 血糖会随情绪的波动而波动 二 糖尿病患者最初知道自己病情后的心理反应 患者在被诊断为糖尿病时 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对立情绪 一般而言 其心理反应可分为四个阶段 否认阶段愤怒阶段抑郁阶段恢复阶段 否认阶段 患者可能会说 不 我不是这种病 否认是在听到坏消息时的一种正常反应 患者通过否认可以避免陷入压抑之中 有时压抑会使患者自暴自弃 否认的正常过程是逐渐醒悟过来 愤怒阶段 否认以后 患者会进入愤怒阶段 常为一点小事而发怒 发怒多因糖尿病带来的各种烦恼所引起的 愤怒会对糖尿病的控制产生不利影响 抑郁阶段 经过一段否认和愤怒之后 患者会出现抑郁症 感到一切都令人沮丧 而且忽视对糖尿病的护理 恢复阶段 经过以上三个阶段 通过患者对糖尿病各方面护理的逐渐适应 患者一般会从悲伤中恢复到正常的心态 三 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障碍 一 1 焦虑烦躁 由于缺乏对疾病的正确认识 以及患糖尿病后生活方式的改变 使患者心情烦躁 夜不能眠 不利于病情的控制 2 急躁易怒 患者常常会因为糖尿病带来的种种烦恼而感到愤怒 遇人遇事爱发脾气 发怒也会加重糖尿病病情 三 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障碍 二 3 紧张恐惧 认为糖尿病是不可根治的终身疾病 以及担心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患者常常会出现紧张和恐惧的心理 4 忧郁悲观 患者对治疗丧失信心 终日忧心忡忡 陷入忧虑悲伤之中 甚至产生厌世的念头 以上种种心理障碍 都会加重糖尿病病情 患者应加强自我心理调控 排除心理障碍 四 糖尿病患者如何排解心理问题 一 否认情绪的破解方法否认情绪是人在听到坏消息时的一种正常反应 不久会逐渐醒悟过来 但是如果经过数月还不能从否认情绪中走出来 就会给健康带来危害 否认的最大危险在于患者忽视疾病的存在 放弃自我保健 这会使血糖波动很大 诱发某些急性并发症 如果高血糖长期得不到控制 还会导致一些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破除否认情绪的唯一方法就是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只有两种选择 一种是正视糖尿病 请医生为自己制订一项长期计划和一系列短期计划 积极主动地控制糖尿病 走向一条通向健康生活的道路 这条路走起来也许很难 但是 不要太着急 一点一点的进行 只要坚持 会发现控制糖尿病也是有一些乐趣的 最终会走出一条通向光明的道路 另一种选择是继续否认自己的病情 拒绝治疗 不控制饮食 不参加体育锻炼 听之任之 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面临的将是糖尿病高血糖或低血糖的反复发作 被送去医院 同时还会逐渐出现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心血管病变 脑血管病变 足部溃疡 神经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失明等 这条路走起来会更加艰难 且越走越黑暗 二 控制愤怒情绪 由于糖尿病带来太多的烦恼 患者的情绪可能会很暴躁 常常因为一点小事而发怒 出现发怒的情绪是正常的 但是 如果长期无克制地发怒 受伤害的不仅仅是患者自己 而且会使关心爱护他的人疏远他 二 控制愤怒情绪 对待发怒的正确态度是 不要责备别人 要承认自己的烦躁情绪才是发怒的根本原因 要想一些措施来控制自己的愤怒 在发怒前先不要说话 闭眼冷静2分钟 想一想自己发怒的原因 体育锻炼也是排解愤怒的好办法 如果无法找到克制发怒的方法 不妨找个人谈谈 只要讲出来就会好受一些 三 糖尿病与抑郁症 抑郁症病人易发生糖尿病 很多研究已经证实情绪反应的应激可通过机体的生理机制包括自主神经通路 神经内分泌机制和迷走神经对胰腺的直接影响 诱发糖尿病的发生 同时 糖尿病患者则更易患抑郁症 糖尿病和抑郁症具有生物学相关性 三 糖尿病与抑郁症 另一方面 糖尿病病人严格的饮食控制 锻炼和治疗的压力 消耗大量精力 糖尿病并发症造成的功能丧失 或是对失去生命的威胁产生的恐惧感 经济的压力 社会的压力均可导致糖尿病病人产生抑郁症 产生抑郁症之后 病人的自我照料能力下降 使血糖失控 又使情绪和日常生活进一步恶化 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三 糖尿病与抑郁症 抑郁阶段 患者往往表现为 精神沮丧 情绪低落 悲伤 失望 精力不集中 易疲倦 活动能力减退以及思维和认知功能迟缓 如果以上症状出现过三四次 那么患者有可能患了抑郁症 三 糖尿病与抑郁症 抑郁症的早期治疗有利于控制病情 减少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的发生 改善生活质量 及早恢复健康 抑郁症的治疗有两种方法 心理疗法和抗抑郁药物疗法 如果心理治疗的效果不佳时 可由精神病医生推荐一种抗抑郁药进行药物治疗 五 正确对待糖尿病 正确对待糖尿病是糖尿病心理调控的关键一旦确诊为糖尿病 就应树立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决心 到目前为止 糖尿病尚不能根治 只能有效控制 因此 糖尿病的治疗是终身性的 五 正确对待糖尿病 正确对待糖尿病要反对两种不良倾向 一种是对糖尿病满不在乎 不检查 不治疗 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 这是很危险的 另一种是过分担心 终日焦虑不安 悲观消沉 这也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 对待糖尿病的正确态度是 既来之 则安之 面对现实 泰然处之 保持乐观开朗 积极地进行综合治疗 六 怎样帮助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调控 1 糖尿病患者在知道了自己的病情后 会出现多种多样的心理障碍 医务人员及其家属应帮助病人进行心理调控 1 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当患者了解到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时 往往会产生自暴自弃的念头 医务人员应向病人讲解有关糖尿病的知识 让患者了解只要坚持综合治疗 就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健康长寿 六 怎样帮助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调控 2 2 帮助患者学会自我保健 控制糖尿病 糖尿病需要终身治疗 患者必须学会自我保健 克服依赖心理 患者应与医生一起制定健康计划 包括饮食治疗 运动治疗 病情监测等 这样可以使患者克服畏难情绪 树立信心 六 怎样帮助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调控 3 3 保持患者情绪稳定 患者和家人要了解情绪波动对糖尿病的不利影响 患者应尽量克制自己 保持情绪稳定 家庭应为患者创造一个和睦的氛围 患者的精神愉快有利于糖尿病的控制 七 糖尿病患者需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控 糖尿病患者要排除心理障碍 保持精神健康 就必须加强自我心理调控 加强自我心理调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加强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 这是患者克服心理障碍的关键 只有从本质上认识了糖尿病 才能作到 在战略上藐视 在战术上重视 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 2 克服心理障碍 保持乐观情绪 烦躁 紧张 恐惧 忧郁等心理障碍 都会导致内分泌进一步紊乱 使糖尿病加重 所以保持乐观的情绪在糖尿病治疗中有重要的作用 3 创造和谐的工作与家庭环境 和谐的工作与家庭环境可以保持病人良好的心情 这就要求患者自己克服急躁易怒的情绪 遇事要冷静 大度 创造良好的工作与家庭环境 4 患者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爱好 选择一些娱乐活动或听听音乐 使生活添乐趣 精神上有所寄托 这样可以摆脱不良情绪的控制 有利于糖尿病的控制心理调控的目的是保持乐观的心情 激励自己坚持糖尿病的治疗计划 八 糖尿病患者更需要家人的关心和支持 糖尿病需要终身治疗 而且饮食 起居 情绪 运动 每一方面都与糖尿病密切相关 这就要求整个家庭都要有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此时 家人也许感到很不方便 但是 为了病人的健康 作为病人的家人就一定要理解 并给予病人关心和支持 自觉鼓励和帮助病人搞好饮食控制 体育锻炼 疾病监测 另外 家人还必须学会识别高血糖 低血糖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的症状 以便及时处理一些紧急情况 情绪的波动对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不利 而糖尿病患者由于疾病 经常会出现烦躁 郁闷等不良情绪 家人一定要谅解 随时开导病人 给病人提供一个亲密和谐的家庭环境 九 糖尿病患者的康复需要全社会的支持 糖尿病由于并发症多而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 过去 对糖尿病的研究主要遵循 生物医学模式 的研究思路 仅仅从分子生物学 病理解剖学的角度去研究糖尿病的治疗 忽略了生物 心理 社会环境对糖尿病的影响 自 生物 心理 社会 环境医学模式 的提出 人们逐渐认识到社会环境 心理因素也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 而且临床上很多糖尿病患者伴有情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