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醛 酮 教学目的 通过对羰基结构的分析 掌握醛和酮的共性和特性 亲核加成历程及反应规律 并正确运用有机合成等应用中 教学重点 醛和酮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亲核加成反应和羟醛缩合反应机理 含有羰基的化合物称为羰基化合物 第一节醛和酮的结构 醛和酮都是分子中含有羰基的化合物 羰基 碳氧双键 羰基与一个烃基一个氢原子相连的化合物称为醛 羰基与两个烃基相连的称为酮 醛基一定位于链端 羰基化合物 一 什么是醛酮 二 羰基的结构 极性双键 羰基为平面型 第二节醛 酮的分类和命名 一 分类 二 命名 1 普通命名法 甲基丁醛 醛 用 标记取代基位置 甲基异丙基酮 酮 甲氧基丁醛 苯基丙烯醛 两端的取代基加上酮字 甲基乙烯基酮 1 苯基乙酮 甲基苯基酮 苯乙酮 2 IUPAC命名法 选择含有羰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从靠近羰基的一端开始编号 A 醛的命名 3 甲基丁醛 2 苯基丙醛 B 酮的命名 3 甲基 2 丁酮 2 4 戊二酮 1 3 甲基环己基 乙酮 C 不饱和醛 酮的命名 3 甲基 4 己烯 2 酮 苯甲醛 1 苯基 1 丙酮 2 丁烯醛 2 3 二甲基 4 戊烯醛 苯基丙烯醛 3 苯基丙烯醛 第三节物理性质 醛 酮的沸点比相应的烷烃和醚都高 由于不能形成氢键 故其沸点低于相应的醇 C3H8MeOEtEtCHOMeCOMeC3H7OH 低级醛具有强烈刺激的气味 中级醛具有果香味 高级酮是固体 由于不能形成氢键 故其沸点低于相应的醇 由于不能形成氢键 故其沸点低于相应的醇 由于不能形成氢键 故其沸点低于相应的醇 羰基氧能和水分子形成氢键 故低级醛 酮溶于水 由于不能形成氢键 故其沸点低于相应的醇 第四节醛 酮的化学性质 亲核加成反应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碘仿反应羟醛缩合 H反应 一 亲核加成反应 1 与水加成 同碳二醇 通常主要以醛酮的形式存在 个别水合物含量高 不稳定 三氯乙醛 非常稳定 2 与醇的加成反应 等量的醇 醛作用生成半缩醛 过量醇与之反应生成缩醛 半缩醛 缩醛 不稳定 相对稳定 羰基连有吸电子基团相应的同碳二醇稳定性增加 酮与醇的反应很慢 生成缩酮比较困难 需用原甲酸三乙酯或二元醇 用1 2 二醇或1 3 二醇易生成缩酮 缩醛与环状缩酮在稀酸中均可水解成原来的醛酮 但在碱性溶液中 对氧化剂和还原剂都是稳定的 性质 用于有机合成中保护醛基或酮羰基 重要应用 3 与氢氰酸 HCN 的加成反应 反应范围 ArCOR和ArCOAr难反应 醛 RCHO 脂肪族甲基酮 RCOCH3 以及少于8个碳的环酮 羟基腈 得到的 羟基腈比原料醛酮增加了一个碳原子 所以是增长碳链的方法之一 羟基腈是很有用的中间体 它可转变为多种化合物 HCN剧毒 反应缺点 现在都不用HCN反应 改用替代反应 4 与饱和亚硫酸氢钠的加成反应 反应机理 亲核加成 分子内的酸碱反应 硫比氧有更强的亲核性 反应范围 醛 脂肪族甲基酮 少于8个碳的脂环酮 羟基磺酸盐为白色结晶 不溶于饱和的亚硫酸氢钠溶液中 容易分离出来 与酸或碱共热 又可得原来的醛 酮 产物性质 反应应用 鉴别醛酮 分离 提纯醛 酮 胡椒醛的提纯 避免使用剧毒HCN气体 替代反应 应用实例 5 与格式试剂的加成反应 镁屑在无水乙醚中与卤代烷反应生成有机镁化合物 称为格利亚 Grignard 试剂 简称格氏试剂 格利亚试剂的生成 产物不分离直接用于有机合成 格氏试剂 由R2Mg MgX2 RMgX n等混合物组成 用RMgX表示 R X的活性顺序 R I R Br R Cl 乙烯型不活泼卤代烃 则有时要用无水四氢呋喃 THF 作溶剂 式中R也可以是Ar 故此反应是制备结构复杂的醇的重要方法 制备各种的醇 甲醛 其它醛 酮 醛酮与格式试剂的加成反应 例 制备2 甲基 2 丁醇 例 制备1 甲基环己醇 例 制备1 苯基乙醇 6 与氨及其衍生物的加成 消除反应 1 与氨 伯胺反应 亚胺 醛 酮与氨或脂肪族伯胺反应 可得到亚胺 叫希夫碱 Schiffbase 希夫碱 亚胺 2 与肼 苯肼和氨基脲的反应 白色结晶 腙 苯腙 利用的2 4 二硝基苯腙的黄色结晶此性质可鉴定醛酮羰基的存在 醛 酮与氨或脂肪胺反应生成的亚胺 希夫碱不稳定 黄色结晶 2 4 二硝基苯腙 醛 酮与芳胺反应生成的亚胺 希夫碱 较稳定 在有机合成上有重要应用 3 醛 酮与有 H的仲胺反应生成烯胺 4 与羟胺的反应 肟的生成及贝克曼重排 肟 烯胺在有机合成上是重要的中间体 生成的肟是白色沉淀 也可用于醛酮的结构的测定 1 在肟分子可存在顺反异构体 并可用Z E法标记其构型 腙类化合物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如 酮肟用酸或PCl5处理 则发生分子内重排 其结果是肟羟基与其处于反式的烃基换位 生成烯醇式中间体 然后再转化为N 取代酰胺 这种酮肟的反式重排称为贝克曼重排 2 酮肟在酸性条件下重排 Beckmann重排 烯醇式 酮式 酮肟的重排为反式重排 产物为仲酰胺 工业生成己内酰胺 尼龙 6单体 方法 环己酮肟 己内酰胺 应用 例子 合成 小结 磷叶立德 魏悌希试剂 通常由三苯基磷与1级或2级卤代物反应得磷盐 再与碱作用而生成 7 与魏悌希 Wittig 试剂的加成反应 又音译为叶立德 磷叶立德 魏悌希试剂 1 魏悌希试剂 2 魏悌希反应 反应特点是 1 反应生成C C双键 3 醛酮分子中的C C C C对反应无影响 分子中的COOH对反应也无影响 2 反应不发生分子重排 产率高 魏悌希 Wittig 为此获得了197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81岁获奖 3 Wittig反应的应用 由不超过6个碳原子的有机物为起始原料合成 解 8 与席夫试剂 Schiff试剂 的反应 希夫试剂反应可以用于区分醛 酮 品红是一种红色染料 将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水溶液中 品红的红色褪去 得到的无色溶液称为Schiff试剂 醛跟Schiff试剂作用显紫色 品红醛试剂 酮类一般不与希夫试剂产生反应 不会显红色 烷基的给电效应使羰基碳正电性降低 降低反应活性 取代基的吸电效应使羰基碳正电性降低 提高反应活性 1 烃基的诱导效应 2 共轭效应 共轭使得分子整体稳定 羰基也稳定 a 共轭基团通常是给电子的 降低羰基碳的正电性 b 加成会破坏共轭会使产物能量高 这对反应不利 二 影响亲核加成的因素 饱和NaHSO3反应范围 ArCOR和ArCOAr难反应 醛 脂肪族甲基酮 反应活性 给电子基团降低反应活性 吸电子基团提高反应活性 1 2 3 4 5 应用 比较下列化合物亲核加成的反应活性 3 烃基的空间效应 产物中基团的拥挤程度增大 C的杂化 sp2 sp3 键角 120 109 5 取代基越大亲核加成反应活性越差 羰基化合物亲核加成的活性次序 第四节醛 酮的化学性质 一 亲核加成反应 5 与格式试剂的加成反应 例 制备1 苯基乙醇 复习回顾 6 与氨及其衍生物的加成 消除反应 1 与氨 伯胺反应 2 与肼 苯肼和氨基脲的反应 黄色结晶 2 4 二硝基苯腙 3 醛 酮与有 H的仲胺反应生成烯胺 4 与羟胺的反应 肟的生成及贝克曼重排 肟 Beckmann重排 己内酰胺 应用 合成 小结 磷叶立德 魏悌希试剂 2 魏悌希反应 7 与魏悌希 Wittig 试剂的加成反应 1 魏悌希试剂 3 Wittig反应的应用 由不超过6个碳原子的有机物为起始原料合成 解 8 与席夫试剂 Schiff试剂 的反应 希夫试剂反应可以用于区分醛 酮 醛跟Schiff试剂作用显紫色 酮类一般不与希夫试剂产生反应 不会显红色 品红醛试剂 二 影响亲核加成的因素 1 烃基的诱导效应 烷基的给电效应使羰基碳正电性降低 降低反应活性 取代基的吸电效应使羰基碳正电性降低 提高反应活性 2 共轭效应 降低反应活性 反应活性 1 2 3 4 5 比较下列化合物亲核加成的反应活性 3 烃基的空间效应 取代基越大亲核加成反应活性越差 羰基化合物亲核加成的活性次序 三 羰基亲核加成的立体化学 Cram规则 把羰基置于小基团和中等基团的中间 而亲核试剂主要从立体阻碍较小的一侧进攻羰基碳原子 主要产物 加成规律 了解 四 H的反应 2 互变异构 1 H的酸性 1 H的酸性与互变异构 通常烯醇式在平衡体系中的含量是比较少的 平衡体系中 如烯醇式能被其它因素稳定化 烯醇式含量会增多 升高 主要影响因素 共轭 氢键 烯醇式含量高的可以与FeCl3发生显色反应 显色 二 羰基的结构 复习回顾 极性双键 第一节醛和酮的结构 第二节醛 酮的分类和命名 二 命名 1 普通命名法 2 IUPAC命名法 C 不饱和醛 酮的命名 2 丁烯醛 1 苯基 1 丙酮 第四节醛 酮的化学性质 一 亲核加成反应 1 与水加成 2 与醇的加成反应 缩醛 缩醛与环状缩酮在稀酸中均可水解成原来的醛酮 但在碱性溶液中 对氧化剂和还原剂都是稳定的 缩酮 用于有机合成中保护醛基或酮羰基 应用 3 与氢氰酸 HCN 的加成反应 反应范围 醛 RCHO 脂肪族甲基酮 RCOCH3 以及少于8个碳的环酮 4 与饱和亚硫酸氢钠的加成反应 反应应用 鉴别醛酮 分离 提纯醛 酮 反应范围 醛 脂肪族甲基酮 少于8个碳的脂环酮 5 与格式试剂的加成反应 格利亚试剂的生成 R X的活性顺序 R I R Br R Cl 乙烯型不活泼卤代烃 则有时要用无水四氢呋喃 THF 作溶剂 醛酮与格式试剂的加成反应 制备各种的醇 甲醛 其它醛 酮 6 与氨及其衍生物的加成 消除反应 1 与氨 伯胺反应 2 与肼 苯肼和氨基脲的反应 黄色结晶 2 4 二硝基苯肼 3 醛 酮与有 H的仲胺反应生成烯胺 4 与羟胺的反应 肟的生成及贝克曼重排 肟 Beckmann重排 小结 磷叶立德 魏悌希试剂 7 与魏悌希 Wittig 试剂的加成反应 1 魏悌希试剂 2 魏悌希反应 应用 由醛酮制备C C 3 Wittig反应的应用 由不超过6个碳原子的有机物为起始原料合成 8 与席夫试剂 Schiff试剂 的反应 醛跟Schiff试剂作用显紫色 品红醛试剂 酮类一般不反应 不会显红色 应用 鉴别醛 酮 二 影响亲核加成的因素 1 烃基的诱导效应 烷基的给电效应使羰基碳正电性降低 降低反应活性 取代基的吸电效应使羰基碳正电性降低 提高反应活性 反应活性 1 2 3 4 5 比较下列化合物亲核加成的反应活性 2 共轭效应 降低反应活性 3 烃基的空间效应 取代基越大亲核加成反应活性越差 羰基化合物亲核加成的活性次序 四 H的反应 1 H的酸性与互变异构 2 互变异构 1 H的酸性 主要影响因素 共轭 氢键 烯醇式含量高的可以与FeCl3发生显色反应 2 H的卤代反应 1 卤代反应 在酸或碱催化作用 醛酮的 H能被卤素取代 生成 卤代醛 酮 酸催化下的卤代 酸性催化下控制卤素的量也可控制到二取代和三取代 酸催化下可得到一卤代物 酸催化下反应机理 慢 碱催化下的卤代 碱催化反应速度较快 难控制在一卤代物阶段 碱催化下反应机理 2 卤仿反应 甲基酮及氧化后可得到甲基酮结构的醇 在碱溶液中与卤素反应 生成卤仿的反应叫卤仿反应 若X2用Br2则得到CHBr3 溴仿 液体 若X2用I2则得到CHI3 碘仿 黄色固体称其为碘仿反应 若X2用Cl2则得到CHCl3 氯仿 液体 碘仿是黄色晶体 水溶性极小 易于析出 且有特殊气味 制备少一个碳原子的羧酸 常用碘仿反应来鉴定化合物的结构 碘仿反应的范围 卤素在碱溶液中生成的NaOX是一种氧化剂 能将 甲基醇氧化为 甲基酮 3 羟醛缩合反应 有 H的醛在稀碱 10 NaOH 或弱酸溶液中和另一分子醛相互作用 生成 羟基醛 此类反应称为羟醛缩合反应 羟醛缩合 1 碱性条件下反应历程 碱作为催化剂消除 H 生成碳负离子 碳负离子作为亲核试剂进攻另一个分子的羰基生成新的C C键和氧负离子 然后夺取H 生成 羟基醛 产物微受热即失去一分子水 变为 不饱和醛 能成倍增长碳链 产生支链 应用 产物含有两类活泼官能团 可以进行一系列后续反应 生成各种化合物 无 H难消除 两种不同的醛之间进行的羟醛缩合反应称为交叉羟醛缩合反应 2 交叉羟醛缩合反应 CH3CH2CH CHCHO CH3CH CHCHO 若选用一种无 H的醛和一种 H的醛进行交错羟醛缩合 则有合成价值 第四节醛 酮的化学性质 四 H的反应 复习回顾 2 互变异构 1 H的酸性 1 H的酸性与互变异构 主要影响因素 共轭 氢键 烯醇式含量高的可以与FeCl3发生显色反应 2 H的卤代反应 1 卤代反应 酸催化下的卤代 酸催化下可得到一卤代物 碱催化下的卤代 碱催化反应速度较快 难控制在一卤代物阶段 2 卤仿反应 制备少一个碳原子的羧酸 常用碘仿反应来鉴定化合物的结构 碘仿反应的范围 3 羟醛缩合反应 2 交叉羟醛缩合反应 芳醛与含有 H的醛 酮在碱性条件下发生交错缩合生成 不饱和醛 酮 该反应称为克莱森 施密特 Claisen Schmidt 反应 3 酮的缩合 含有 H的酮也可以发生类似的缩合反应 即羟酮缩合反应 但相对较难 克莱森 施密特 Claisen Schmidt 反应 二酮化合物可进行分子内羟酮缩合 是目前合成环状化合物的一种方法 4 醛 酮的缩合 4 醛酮的其它缩合反应 芳醛和含有 H的酸酐作用生成 不饱和羧酸的反应叫柏琴 Perkin 反应 芳醛 酸酐 不饱和羧酸 肉桂酸 例 与相应酸酐结构相同的羧酸盐 1 铂金 Perkin 反应 催化剂 2 曼尼奇 Mannich 反应 含有 氢原子的化合物 如醛 酮等 在酸性条件下与醛和氨或伯 仲胺之间发生的缩合反应 曼尼奇反应又称为胺甲基化反应 氯甲基化反应 三分子消除 Mannich反应应用 托品酮的合成 对照 五 醛 酮的氧化 还原 一 醛的氧化 醛易被氧化生成酸 1 强氧化剂氧化 C6H5COOH KMnO4 K2CrO7 H2SO4 2 弱氧化剂 2 弱氧化剂 Ag NH3 2OH 托伦 Tollens 试剂 RCOONH4 2Ag H2O 3NH3 此试剂都不能使酮氧化 故可用它鉴别醛酮 银镜现象 只氧化醛 不氧化酮 C C C C 反应范围 银氨溶液 Fehling试剂 可用于鉴别脂肪族醛和芳香族醛 硫酸铜和酒石酸钠钾及氢氧化钠溶液的混合液 斐林试剂 砖红色 本质是新配制的氢氧化铜 可氧化脂肪醛为脂肪酸 芳香醛一般不被氧化 3 自动氧化 二 酮的氧化 只有环己酮氧化成己二酸具有合成意义 醛储存在棕色瓶中 1 被强氧化剂氧化 酮难被氧化 使用强氧化剂 如重铬酸钾 浓硫酸 硝酸等 氧化酮 则发生碳链的断裂而生成复杂的氧化产物 2 酮被过氧酸氧化 酮被过氧酸氧化生成酯 这样的反应叫拜尔 菲林格反应 过氧酸 过氧乙酸 三氟过氧乙酸 过氧苯甲酸 加氧顺序 反应机理 R3C R2CH Ph RCH2 CH3 了解 3 酮被HIO4和托伦试剂氧化 羟基酮与托伦试剂反应 生成 二酮 醛或酮的 碳上存在着羟基时 HIO4也可以定量地把它氧化成为小分子的羰基化合物和羧酸 即 三 醛酮的还原反应 利用不同的还原条件 可将醛 酮还原成醇或烃 1 催化氢化 产率一般都很高 90 100 优点 缺点 选择性差 若分子中还有其它不饱和基团如 C C C C NO2 CN COOR等也将被还原 2 金属氢化物还原 不稳定 遇水剧烈反应 只能在无水环境中使用 1 LiAlH4还原 LiAlH4特点 不还原C C C C 还原能力强 选择性差 例如 2 NaBH4还原 NaBH4还原的特点 NaBH4是一种中等强度的还原剂 选择性强 只还原醛 酮 酰卤中的羰基 不还原其它基团 比较稳定 可在水或醇中使用 例 3 金属还原法 1 镁汞齐还原 生成的邻二醇在浓H2SO4作用下 可发生片哪醇重排 该还原反应将导致副产物邻二醇等生成 故收率往往不高 而用于醛的还原其收率更低 2 Na C2H5OH还原 了解 醛 酮在锌汞齐和浓盐酸作用下 被还原为烃 羰基变为亚甲基 间接在芳环上引入直链烃基的方法 3 克莱门森 Clemmensen 还原 酸性还原 对酸敏感的底物不能使用此法还原 特点 芳香酮效果较好 对双键无影响 应用 以苯为起始原料合成 解 4 吉尔聂尔 沃尔夫 黄鸣龙还原法 醛 酮在碱性及高温下 在高压釜中与肼反应 羰基被还原为亚甲基称为吉尔聂尔 沃尔夫反应 1946年 黄鸣龙改进了这个方法 a将无水肼改用为水合肼 b碱用NaOH 用高沸点的缩乙二醇为溶剂一起加热 六 康尼查罗反应 Cannizzaro 没有 H的醛在浓碱的作用下发生自身氧化还原 歧化 反应 分子间的氧化还原反应 生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红酒基础知识和知识培训课件
- 红酒产品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合作协议共同盈利分红合同
- 数据分析可视化工具使用手册
- 项目管理风险预警分析模板
- 农产品电商平台入驻与合作协议书
- 企业员工培训计划及合作协议细节条款书
- 公司合作经营协议核心条款
- 诗歌鉴赏景物描写课件
- 诗歌鉴赏对比衬托课件
- 2025年中学生法治素养竞赛题库及答案
- 2025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单元、期中、期末测试题及答案(共10套)
- 村级妇联半年工作总结
- 数控安全培训课件
- 台球俱乐部工作管理制度
- 肉毒素中毒的治疗讲课件
- 蓝色简约风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展示模板
- 土建安全员c类考试试题及答案
- 第四版(2025)国际压力性损伤溃疡预防和治疗临床指南解读
- 职业学校化妆课教案
- 《泡泡玛特营销策略问卷调查及消费者RFM分析案例综述》2000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