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计量学期刊的特点及信息源PPT课件_第1页
文献计量学期刊的特点及信息源PPT课件_第2页
文献计量学期刊的特点及信息源PPT课件_第3页
文献计量学期刊的特点及信息源PPT课件_第4页
文献计量学期刊的特点及信息源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二讲期刊的特点及信息源 2006 08 02 2 第一节期刊特点 期刊 Periodical Journal Serial 1 定义 俗称杂志 Magazine 是指有固定名称 版式和连续的编号 定期或不定期长期出版的连续性出版物 是科技人员进行信息交流的正式 公开而有秩序的工具 被称为 整个科学史上最成功的无处不在的科学信息载体 2 特点 内容新颖 信息量大 出版周期短 传递信息快 传播面广 时效性强 能及时反映国内外各学科领域的发展动态 据统计 科技人员所获取信息的70 以上来源于期刊 它是十分重要和主要的信息源和检索对象 3 3 分类a 学术性与技术性期刊 由学术团体编辑出版 报道生产 科研方面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等 信息量大 价值高 如各种学报Acta 通报Bulletin 汇刊Transactions 评论Reviews 进展Progress等 b 检索性期刊 专门报道二次文献信息 c 快报性期刊 刊载最新技术和研究成果的短文 报道新产品 新工艺以及学术动态等信息 内容简洁 报道速度快 如各种通讯Letters 短讯News等 4 4 识别要素 期刊名称 期刊出版的年 卷 期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等 ISSN由8位数字分两段组成 如1000 0135 前7位是期刊代号 末位是校验号 我国正式出版的期刊都有国内统一刊号 CN 它由地区号 报刊登记号和 中图法 分类号组成 如CN11 2257 G3 地区号依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编码表GB2260 82 取前两位 如北京为11 天津12 上海31 辽宁21 吉林22等 5 第二节期刊的信息源及其详解 期刊属于连续出版物 是连续出版物中最重要的一种 它具有固定的出版周期 相对稳定的刊名和学科范围 每期内容不重复 由多个作者和多个作品组成 一般不修订和再版 期刊的著录依据是本题名下第一期或部分 若无法获得第一期 应以可获得的最早发行的一期或部分著录 而且必须在资源描述项说明著录所依据的卷期 期刊的信息源依次为 题 刊 名页 封面 卷期 目次 正文 参考文献 版权页等 以下依据GBT3179 92 科学技术期刊编排格式 讲述 6 题 刊 名 刊名包括刊名 并列刊名和副刊名 刊名应当简明确切 便于引用 应当明确反映本期刊所涉及的特定学术和知识领域 也可以冠其主办机构名称为刊名 刊名如因必要尚未能确切反映本期刊的特定内容 应有副刊名作为补充 但一般力求不加副刊名 为了国际间学术交流或其他需要 期刊可以有同义的外国文字并列刊名 刊名应力求固定不变 标识刊名的字符 应显著地置于封面 目次页和版权标识页上的突出部位 便于辨识 刊名标识的印刷格式应该保持稳定 刊名不得与广告或其他内容混淆 7 期刊如按GB3259的要求 加注刊名的汉语拼音 可印在期刊的适当位置 例如目次页或版权标识页或封底等 刊名如用缩写方式 应以直观和不引起误解为原则 外文并列刊名的缩写 应参照有关国际标准规定 刊名不论在期刊的任何位置出现 必须保持一致 如受位置所限 可以用缩写刊名 期刊应使用经期刊出版事务管理部门登记的刊名 不得使用已经出版发行的另一期刊的相同刊名 8 封面 包括封二和书脊 期刊的封面上应标明以下项目 a 刊名 包括可能有的并列刊名和副刊名 b 出版年月 卷号 期号 c 责任者 包括主办者 或编辑者 或主编 d 出版者 必要时 e 标准刊号 按GB9999的规定 f 本期如为 卷终 或附有索引等 应分别予以标注 9 期刊的单本和合订本超过一定厚度 如5mm 时 应按照GB11668的规定 在书脊上印载刊名 卷号 期号 起止页和出版年月 期刊的封面设计 除按本标准3 4的规定外 形式力求相对稳定 但可以考虑美观或广告布局的需要 变换色调和图案等 封面上标识项目中的数码应按规定采用阿拉伯数字 封二可作为封面标识项目的延续 封面和封二不编入期刊正文的连续页码 10 卷 期 期刊一般依次分卷期出版 期刊通常为每年出版1卷 也可以1年出版多卷或多年出版1卷 还可以不设卷而以年份代卷次 卷的序号由1开始 用阿拉伯数字编码 期刊每卷应尽可能有刊名页 刊名页是期刊装订合订本置于卷首所必需 应包括下列项目 a 刊名 包括可能有的并列刊名 副刊名和刊名的汉语拼音 b 卷号和出版年 c 责任者 包括主办者 或编辑者 或主编 d 出版者和出版地 必要时 e 标准刊号 按GB9999的规定 11 构成期刊一卷的各期 应该按顺序连续编码 每卷的首期编码为第1期 No 1 在一卷的最后一期 应在适当位置 如封面 或目次页 或版权标识页等 注明 卷终 字样 如果期刊的期次序码因故中断 应在下一期的显著位置标明中断期次和时间 在几期合并出刊时 应只编为一个期号 例如 原来应于七 八两月分别出版的第7期和第8期 No 7和No 8 合并出版 则编成第7 8期 No 7 8 期刊可出版增刊 见12增刊和特刊 如增刊多于1期 应有顺序编码 增刊序号 不应与期刊的原期次序号混同 为期刊的每卷或多卷编辑而单独出版的索引或累积索引 应在附有索引的该期期刊封面上标明 同一种期刊各期的开本尺寸应该相同 如必要改变时 应从新的一卷的第1期开始 12 目次页 期刊每期应编有目次页 目次页一般不编入期刊正文的连续页码 目次页的版头 应标明刊名 包括如果有的并列刊名 副刊名 也可以包括汉语拼音刊名 卷号 期号和出版年 月 在标明 目次 字样下方编排目次表 目次表的编排应该按照GB T13417的规定 期刊的目次页 一般应置于封二后的第1页 并尽可能单独占1页 目次表也可以印在封二 或封三 或封底 或封面上 但目次页所在的位置应该各期相同 如必要变更时 应从新的一卷的第1期开始 13 目次表应列出本期的下列全部内容 a 完整的各篇文章题名和如果有的副题名 b 全部著者姓名 如遇3人以上多著者 也可以只列出前3人 后加 等 c 各篇文章的起始页码或起止页码 其排列次序一般应与文章刊载的顺序一致 也可以按期刊专设栏目或文章主题分类分别汇集排列 向国外发行的期刊 可以加刊外文 一般为英文 目次页 分期连续刊载的文章 在目次表上的题名后分别加注 待续 或 续前 或 续一 或 续完 的字样 在目次表中遇有 文摘 通讯 消息报道 学术活动 学会会务活动 等栏的文章 以及补白用的短文等 在编排目次的方式上应与其他正文文章有所区别 14 文章编号 凡具有文献标志码的文章均应标识一个数字化的文章编号 该编号在全世界范围内是该篇文章的唯一标志 参见ANSI NISOZ39 56 文章编号是文章整体的唯一标志代码 其结构为XXXX XXXX YYYY NN PPPP CC 其中XXXX XXXX为文章所在期刊的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参见GB9999 暂无ISSN的期刊可用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中的前9个字符代替 如CN42 1564 YYYY为文章所在期刊的出版年 NN为文章所在期刊的期次 PPPP为文章首页所在期刊页码 CC为文章的连续页码数 15 期次为两位数字 当实际期次为一位数字时需在前面加 0 补齐 如第1期为 01 分别用 S1 S2 等表示第1期增刊 第2期增刊等 用 S0 表示仅1期无编号增刊 合刊用起始刊期做期次号 如 第1 2期合刊 用 01 第11 12期合刊 用 11 等 文章首页所在页码为四位数字 实际页码不足四位者应在前面补 0 如第139页为 0139 文章编号由各期刊编辑部给定 中文文章编号的标志为 文章编号 或 文章编号 如 文章编号 1003 2797 1997 02 0013 05为发表在 图书情报知识 1997年第2期第13 17页上题为 关于社会经济信息化的思考 作者 严怡民 一文的文章编号 英文文章编号的标志为 ArticleID 16 正文 期刊正文部分中每篇论文或科学技术报告的编写格式 应按照GB7713的规定 正文部分应在页眉或其他适当位置标示有便于迅速识别的必要项目 a 期刊刊名 外文并列刊名可以按规定适当缩写 b 卷号 期号 出版年月 在每篇文章的题名下方列出全部著者姓名及其工作所在单位 至于简讯 短评 通讯 报道 补白等类短文 可以改在文后署著者姓名 每期的首页和翻开的右页 都应该是单数页码 每篇文章应该避免分散跳页排印 如确有必要 应在中断处注明 下转第 页 在接续部分之前注明 上接第 页 一般不应逆转 17 凡分期连载的文章应在每期刊出部分的题名后加注连续次号 如 续前 或 续一 等 除最后一次外 每次刊出部分的文末注明 待续 最后一次的文末注明 续完 期刊每篇论文一般应该附有摘要 摘要的撰写 应参照GB6447的规定 公开发行对外交流的期刊 可以附外文摘要 在摘要下方应就文章内容选择3个以上8个以内关键词 或叙词 刊出 译文应注明译者姓名 翻译方式 全译 或节译 或摘译 或编译 原著者姓名 原文出处 如译文是转译自另一种译文 应注明中间译文出处和原始文章出处 18 正文 文献题名 Title 题名应简明 具体 确切 能概括文章的要旨 符合编制题录 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于选择关键词和分类号 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 必要时可加副题名 题名中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 字符 代号以及结构式和公式 参见GB7713 部分文章还应有英文题名 英文题名的首字母及各个实词的首字母应大写 例 CityPlanningUndertheCircumstancesofSocialEconomyinChina 中国社会经济环境下的城市规划 同一期期刊中应避免出现完全相同的题名 对于笔谈 一类将多个作者围绕一个主题发表的独立署名文字组合在一起的文章形式 中某一作者文字的单独引用 其题名应由笔谈主题名与该作者文字题名以 连接组成 19 正文 作者 Author 及其工作单位 Organization 文章均应有作者署名 作者署名应符合GB7713的有关规定 依据GB T16159 参照ISO690 并经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认可 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采用如下写法 姓前名后 中间为空格 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写 复姓连写 双姓 包括 夫姓 父姓 父姓 母姓 中加连字符 名字的首字母大写 双名中间加连字符 名字不缩写 如 ZHANGYing 张颖 WANGXi lian 王锡联 ZHUGEHua 诸葛华 FAN XULi tai 范徐丽泰 外国作者的姓名写法遵从国际惯例 20 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间应用逗号隔开 以便于计算机自动切分 这一原则应在论文目次页 论文题录 参考文献及其他多作者姓名排列时统一应用 文献标志码为A B C的文章 应标明主要作者的工作单位 包括单位全称 所在省市名 省会城市可略去省名 及邮政编码 以便于联系和按地区 机构统计文章的分布 单位名称与省市名之间应以逗号分隔 整个数据项用圆括号括起 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力学系 合肥230001 作者工作单位宜直接排印在作者姓名之下 如注于地脚或文末 应以 作者单位 或 作者单位 作为标志 英文文章和英文摘要中的作者工作单位还应在省市名及邮编之后加列国名 其间以逗号分隔 例 InstituteofNuclearEnergyTechnology TsinghuaUniversity Beijing100084 China 21 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 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序号 并在其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 若一作者属于多个与该文有关的单位 可将其一并列出 各工作单位之间连排时以分号隔开 例 韩英铎1 王仲鸿1 李古兴2 相永康2 黄其励3 1 蒋建民3 1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 北京100084 2 华中电力集团公司 武汉430027 3 东北电力集团公司 沈阳110006 如果多位作者属于同一单位中的不同下级单位 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小写的英文字母 并在其下级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上相同的小写英文字母 例 邢茂1a 张恩娟1a 叶欣1b 张林2 1 北京理工大学a 化工与材料学院 b 机电工程学院 北京100081 2 南京理工大学应用化学系 南京210094 22 正文 作者简介 Biography 完整的作者简介包括作者的基本信息 姓名 出生年 性别 民族 籍贯 出生地 简历信息 职称 学位 简历 研究方向等 和联系信息 电话 传真 电子信箱等 三部分 其中基本信息是必需的 对文章的主要作者可按以下顺序刊出其简介 姓名 出生年 性别 民族 汉族可省略 籍贯 职称 学位 简历 研究方向 籍贯以后各项任选 及电话 传真 电子信箱等信息 在简介前加 作者简介 或 作者简介 作为标志 例 作者简介 乌兰娜 1968 女 蒙古族 内蒙古达拉特旗人 副教授 博士 1994年赴美国哈佛大学研修 主要从事蒙古学研究 电话 0471 6660888 电子信箱 ulana 23 同一篇文章的其他作者简介可以在同一 作者简介 或 作者简介 的标志后相继列出 其间以分号隔开 最后以 结束 英文文章的作者简介及通讯信息用 Biography 作为标志 最后以 结束 例 Biography WANGDa xiang 1953 male Beijing professorofchemistry Tel 010 62396688 Fax 010 62891188 E mail wangdx 24 正文 摘要 Abstract 部分文章应附中文摘要 其中有的文章还应附英文摘要 参见表A2 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 不应出现图表 冗长的数学公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 缩略语 中文摘要编写应执行GB6447规定 篇幅100 300字 短文可不写摘要 根据GB7713 学术论文应有所创新 的要求 A B两类文章的摘要中应明确列述该文的创新点 新理论 新观点 新技术 新工艺等等 建议用黑体字 英文用斜体字 排印 以便于创新性知识的发现 提取和评价 例 摘要 首次提出了利用洋流发电的新设想 其可行性已被初步的试验证实 Abstract Anewideaofutilizingtheoceancurrenttogenerateelectricitywasproposedforthefirsttimeandthefeasibilitywasdemonstratedbysomepreliminarytests 中文摘要前加 摘要 或 摘要 作为标志 英文摘要前加 Abstract 作为标志 25 正文 关键词 Keywords 部分文章应标注中文关键词和英文关键词 参见表A2 每篇文章可选3 8个关键词 由期刊编辑在作者配合下按GB T3860的原则和方法参照各种词表和工具书选取 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 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以及文章题名中的人名 地名也可作为关键词标出 多个关键词之间应用分号分隔 以便于计算机自动切分 中 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 中文关键词前应冠以 关键词 或 关键词 英文关键词前冠以 Keywords 作为标志 例 关键词 电子点火 模糊逻辑 汽油机 燃爆控制Keywords electronicignition fuzzylogic gasolineengines knockcontrol 26 正文 中图分类号 CLCnumber 与文献标志码 Documentcode 具有文献标志码的文章应标注分类号 采用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第四版 进行分类 文章一般标注一个分类号 多个主题的文章可标注两个或三个分类号 主分类号排在第一位 多个分类号之间应以分号分隔 分类号前应以 中图分类号 或 中图分类号 作为标志 例 中图分类号 TK730 2 O357 5 27 英文文章以 CLCnumber 作为标志 CLC ChineseLibraryClassification 为便于文献的统计和期刊评价 确定文献的检索范围 提高检索结果的适用性 每一篇文章或资料应根据其内容性质标识一个文献标志码 本规范共设置以下五种 28 A 基础性理论与应用研究 应具有创新性研究成果 B 应用性技术成果报告 科技 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扎记 社科 C 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 包括领导讲话 政策性评论 标准技术规范等 D 一般动态性信息 通讯 报道 会议活动 专访等 E 文件 资料 包括历史资料 统计资料 机构 人物 书刊 知识介绍等 不属于上述各类的文章以及文摘 零讯 补白 广告 启事等不加文献标志码 29 中文文章的文献标志码以 文献标志码 或 文献标志码 作为标志 如 文献标志码 A英文文章的文献标志码以 Documentcode 作为标志 30 正文 收稿日期 Receiveddate 编辑部收到稿件的日期 依照GB T7408 采用全数字表示法的扩展格式YYYY MM DD表示 收稿日期以 收稿日期 或 收稿日期 作为标志 如 收稿日期 2002 02 24英文文章以 Receiveddate 作为标志 31 正文 基金项目 Foundationitem 基金项目指文章产出的资助背景 属于文章题名注释的一种 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 获得基金资助产出的文章应以 基金项目 或 基金项目 作为标志 注明基金项目名称 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 基金项目名称应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著录 多项基金项目应依次列出 其间以分号隔开 例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9637050 八五 国家科技攻关项目 85 20 74 英文文章以 Foundationitem 作为标志 32 正文 参考文献 论文的参考文献 应按照GB7714 2005的规定标注和著录 根据期刊论文参考文献的标注和著录的特点 以下专述参考文献的著录 33 a 主要责任者 专著作者 论文集主编 学位申报人 专利申请人 报告撰写人 期刊文章作者 析出文献作者等 多个责任者之间以 分隔 注意在本项数据中不得出现缩写点 b 文献题名 c 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志 d 其他责任者 译者 校注 校点 校勘者等 e 版本 初版省略 f 出版项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g 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 h 文献起止页码 i 文献标准编号 ISBN ISSN 参考文献著录项目 34 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志 1 根据GB3469规定 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 35 2 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 建议采用单字母 Z 3 对于数据库 database 计算机程序 computerprogram 及电子公告 electronicbulletinboard 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 建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志 36 4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志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 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志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 本规范建议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 磁带 magnetictape MT 磁盘 disk DK 光盘 CD ROM CD 联机网络 online OL 并以 文献类型标志 载体类型标志 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志 37 如 M CD 光盘图书 monographonCD ROM DB MT 磁带数据库 databaseonmagnetictape CP DK 磁盘软件 computerprogramondisk J OL 网上期刊 serialonline DB OL 网上数据库 databaseonline EB OL 网上电子公告 electronicbulletinboardonline 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在引做参考文献时不必注明其载体类型 38 版权标识和封底 期刊每期在封底下方或其他固定位置登载版权标识 其标识内容应包括 a 刊名和可能有的副刊名 并列刊名 b 出刊周期 c 创刊年份 d 卷号 或年份 和期号 e 出版年 月 半月刊 旬刊 周刊还应标示 日 f 编辑者和主办者及其地址 g 出版者及其地址 必要时 h 印刷者及其地址 必要时 39 i 发行者及其地址 必要时 j 主编 k 中国标准刊号 l 增刊批准号 必要时 m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和商标注册号 必要时 n 定价 内部发行的期刊的版权标识 除应有上述的必要项目外 还应在显著位置印上 内部发行 字样 用外文出版发行的期刊 其版权标识应该用外文刊出 期刊如有编辑委员会 其组成成员可以每年在适当位置刊登1次 40 总目次和索引 期刊可以按需要在每卷 或年 卷终编印总目次 供全卷合订成册时装订在卷首 期刊可以按需要在每卷 或年 卷终编印索引 索引可以有分类索引 主题索引 著者索引和关键词索引 也可以有累积索引 分类索引和主题索引的著录项目是 每篇文章的题名 全部著者姓名 期号 起始页码或起止页码 著者索引的著录项目是按照文章的每一著者姓名汉语拼音或姓氏笔划为序排列 著录文章的著者姓名 题名 期号 起始页码或起止页码 关键词 或叙词 索引的著录项目是 词名 期号 页码 期刊的总目次和索引另编页码 不与正文部分混同连续编码 41 增刊和特刊 期刊的增刊 副刊或附页是指按正常出版周期出版的期次以外增加出版的出版物 应在其封面上注明 增刊 或 副刊 或 附页 字样 期刊的特刊或专辑是指按照某一专题和为了其他特殊需要而编辑出版的出版物 它可以是期刊的某一期 也可以是增刊 应在其封面上注明 特刊 或 专辑 增刊可以收编入总目次和索引 42 分刊和合刊 如将一种期刊分编成多种期刊并不保留原有刊名 应视为创办多种新刊出版 均应从第1卷开始 如保留原刊名 应延续原卷次 如几种期刊合并成为一种期刊而不保留其中任何一种的原有刊名 应视为创办一种新刊出版 应从第1卷开始 如保留其中一刊名 可以延续用该刊名的卷次 期刊的全部或局部译成外文 以相同或不同刊期用同一刊名出版外文版时 应视为创办一种新刊 其外文版的卷次可以从创刊时由第1卷开始 也可以沿用原期刊中文版卷次 43 凡创办新刊以及分刊 合刊或出版外文版等应视为创办的新刊 均应有新的中国标准刊号和按规定申请的国际标准刊号 ISSN 以上分刊 合刊 出版外文版以及改变出版周期等 均应在变更以前至少1期就发出通告 改变刊名的期刊 应在新刊出版一年以内在封面上刊载原刊刊名 44 版面编排 一种期刊的各期 应该力求将文章正文 题名 摘要 目次 脚注 图表题和注释 参考文献等 用不同字体和字号以及在编排格局上使之区别开来 并保持各期排印格调统一 如需要变更 最好从新的一卷的第1期开始 在选择字号 字样和编排方式时 应当考虑例如缩微复制 自动光学阅读等非直接用眼阅读时的方便 不宜过小过密 如条件允许 期刊可以编印文摘页 文摘页分为若干文摘块 每一文摘块著录该期中一篇文章的著录项目和文摘 每块的尺寸大小 通常以便于贴在通用的文献卡片上为宜 文摘页可附在每期期刊的正文前或正文后 能与期刊分离 不编入正文的页码 45 期刊的页码 应该用阿拉伯数字将全卷各期的正文部分依序连续编码 也可每期各自从第1页开始单独编排页码 在正文部分如遇插图和折页 应按出版工作的常规作为正文的一部分一起编排页码 但其中插有广告或有不属于正文的其他内容 并能独立成张可以在期刊合订成卷时剔除者 另编页码 不与正文页码混同 封三和封四 如连续刊登正文 应编入期刊的连续页码 如系空白页或只刊载广告和非正文内容 不编入期刊正文的连续页码 期刊页码的标识 应置于各页的固定位置 46 期刊的著录 期刊的最重要的信息源依次为 题 刊 名页 版权页 封面 各著录项目的信息源见下表 共17项 47 前7项 48 后10项 49 期刊元数据各元素的著录规定与细则 著录文字按规定信息源客观著录 并以规范的简体汉字著录 包括的标点符号有冒号 起讫号 小圆号 括号 逗号 等 50 题 刊 名著录要点 著录时含期刊的主要题名 内容包括正题名及其他说明题名文字 著录时原则上按照规定信息源所载题名客观著录 题名的说明文字与正题名间用 隔开 例1 题名启蒙 0 3岁题名中所含的标点 符号 数字 汉语拼音 外文字母及起语法标点作用的空格原则上客观照录 例2 题名电视剧DVDSHOW题名页既有简称题名又有全称题名 则全称题名作为正题名 简称题名作为副题名 并用 隔开 例3 题名武汉医学院院刊 武医按分辑出版的期刊 应先著录正题名 各辑的编号或其他标识及分辑题名 著录在正题名后 分别用 隔开 例4 题名国外医学 妇产科学分册 51 副刊名如含有主刊题名 则用 将主刊题名与副刊名隔开 例5 题名教书育人 校长参考用特定名称单独出版的分辑或副刊 如其名称比共同题名或主刊题名更重要 则以分辑题名或副刊题名作为正题名 例6 题名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 上海外贸学院学报规定信息源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文种题名 应选择与期刊正文文种相同的题名为正题名著录 语言读物除外 第二文种题名著录在交替题名中 例7 题名计算机世界交替题名ChinaComputerWorld版本说明文字作为题名一部分形成完整刊名的 版本说明文字著录于共同题名后并空一格 例8 题名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交替题名ActaScientiarumNaturaliumUniversitatisPekinensir没有题名页或题名页不完整的期刊 可以根据内容由编目员自已拟定书名 并将该书名用 括起 例9 题名 哲学文摘 52 创建者 期刊的创建者指对内容负有责任的团体或个人 一般指团体责任者 商业性出版社不可作为创建者著录 刊名如含有创建者名称 创建者需重复著录该刊刊名 例1 题名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创建者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三个以上责任者 只著录第一个责任者并在其后加 等 例2 创建者北京广播学院语言文学部等编若题名页或代题名页上的题名只有一种语种 创建者有几个语种 则著录与正题名的相同语种 53 主题 关键词 主题词应采用受控词表 一般使用 中国分类主题词 分类法采用 中图法 第四版主题词不少于3个各类分类级别由各单位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54 其他责任者 参见创建者 55 资源描述 主要描述期刊的基本信息 包括期刊出版频率 卷期年月或其他标识 期刊的沿革说明及其他各元素未著录而必须进一步补充说明的内容 信息源自全刊 出版频率例1 资源描述月刊月刊 不定期 季刊 1977 1988 双月刊 1989 1997 月刊 1998 卷期年月或其他标识 著录期刊第一册和最后一册的卷期及其年月 例2 资源描述v 1 no 1 1980 1 no 1 1988 1 no 36 1991 12 1990 no 6 v 7 no 7 1980 7 总7 注 期刊同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标识系统 第二个和其余的系统也应著录 56 期刊的沿革说明 继承 改名 合并 改出 分出 吸收 并入等 例2 题名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