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世-界-历史1—3单元复习课件.ppt_第1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世-界-历史1—3单元复习课件.ppt_第2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世-界-历史1—3单元复习课件.ppt_第3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世-界-历史1—3单元复习课件.ppt_第4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世-界-历史1—3单元复习课件.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 1 3单元复习 世界现代史 以十月革命为起点1 三条主线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和经济 一战后 二战后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和经济 一战后 二战后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二战后 2 三种世界格局的演变 一战后建立的世界格局二战后建立的世界格局苏联解体后的世界格局3 两个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二单元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 1 十月革命 2 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苏俄 苏联 3 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1 两次会议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2 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的构成及作用 3 经济大危机 美国 德 日 建立法西斯专政 罗斯福新政 1 慕尼黑阴谋 把 绥靖政策 推向顶峰 2 二战 全面爆发 扩大 再扩大 转折 第二战场开辟 两次会议 26国华盛顿会议 雅尔塔会议 德 日投降 二战结束 列宁 布尔什维克党 俄国十月革命 时间 领导人 地点 结果 性质 意义 1917年11月 列宁 彼得格勒 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苏联 1922 1991年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诞生了第一个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社会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国家 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措施 a 农业 实行固定粮食税 余粮归自己分配 b 工业 国家政府管理大企业 允许私人资本和外国资本经营中小企业 c 商业 废除配给制 恢复自由贸易 结果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到1927年 国民经济恢复到 一战 前的最高水平 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 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特点 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简称苏联 当时有俄罗斯联邦 外高加索联邦 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加入 后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请注意区别 沙俄 1547年 1917年 苏俄 1917年 1922年 苏联 1922年 1991年 二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与建设 1924年 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为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而努力奋斗 主要措施 a 优先发展重工业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 推行农业集体化 1928 1937年 苏联先后完成第一 第二个五年计划 重大成就 到1940年 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 世界第二 仅次于美国 由农业国变成为工业国 国防力量加强 苏联 一五 计划期间工业化的重要工程之一 第聂伯河水电站 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 宣布苏联是 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 斯大林模式 严重弊端 a 片面发展重工业 造成农业 轻工业发展落后 b 片面强调产量 产值 忽视质量与品种 c 对农民剥夺太多 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d 经济发展粗放 效益低下 资源浪费 总结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怎样的特点 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总的特点是道路曲折 先后出现过两次重大转折 第一次发生在列宁时期 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经济政策 第二次发生在斯大林时期 即放弃新经济政策 实行工业化 农业集体化 两次转折的结果和影响是不同的 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 苏联搞了很多年 也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 搞了个新经济政策 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新经济政策 苏俄 斯大林模式 苏联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1921年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 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形成的标志 1936年新宪法的通过 特点 时间内容 作用 评价 历史上发挥过一定作用 但具有严重的弊端 下面的词语所反映的历史史实有何联系 一战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五四运动 想一想 1919年1月 1921 1922年 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 美国华盛顿 美英法 美英日 凡尔赛和约 对德 九国公约 关于中国 凡尔赛体系 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一战后的建立的世界政治格局 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 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 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因此不可能长久维持下去 经济大危机 从美国开始 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涉及范围特别广 持续时间比较长 破坏性特别大 1 使生产力遭到巨大破坏 2 引发了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 各国资产阶级为此寻找出路 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美国 德 日 罗斯福新政 建立法西斯恐怖独裁统治 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猛跌工人失业 1929 1933年经济危机的表现 摆脱困境复兴经济的措施 整顿银行与金融业 复兴工业 调整农业 社会救济公共工程 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 看工也企业尽成枯枝残叶 农场主的产品不到市场 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罗斯福的就职演说 1 罗斯福上台时 美国面临什么样的局面 2 罗斯福上台后 采取了什么样的对策 3 罗斯福推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4 这一政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评价罗斯福新政 判断对和错 1 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 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2 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 3 彻底改变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 4 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可以完全消除 经济危机 新政 国家干预摆脱危机 对工业的调整 国家工业复兴法 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希特勒上台 纳粹党 军部 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1933年 1936年 1 根本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3 直接原因 英法美等大国推行绥靖政策 加速了大战爆发 2 历史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一战后建立的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分赃不均 德意日法西斯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1929年 1933年经济危机 加速了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法西斯势力是战争制造者 4 其他重要原因 萨拉热窝事件 时间 1938年9月与会国 德 意 英 法内容 割苏台德地区给德国影响 慕尼黑阴谋把 绥靖政策 推向顶峰 慕尼黑阴谋 一战的导火线 慕尼黑阴谋 助长德国扩张野心 加速二战的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间 战争双方 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战争性质 重要事件 战争影响 两次大战的重要启示 1939年9月1日 1945年9月2日 德 意 日 轴心国 反法西斯联盟 一战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 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 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 珍惜和平反对战争 同盟国协约国 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1914 1918年 二战的重大事件 全面爆发 扩大 进一步扩大 最大规模 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二战的转折 第二战场开辟 雅尔塔会议二战全面结束 重要人物 德国突袭波兰 1939年9月 德国突袭苏联 日本偷袭珍珠港 联合国家宣言 26国华盛顿会议 日本签署投降书 1945年9月2日 斯大林格勒战役 诺曼底登陆 决定成立联合国一战 国际联盟 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希特勒等 二 图说历史 一 图一 张伯伦 达拉第 希特勒 墨索里尼 图二 图三 图四 丘吉尔 罗斯福 斯大林 二 图说历史 二 漫画 三头怪兽 漫画 希特勒用鲜血重新粉刷地球 二 图说历史 三 图1 希特勒的战利品 图2 伏尔加河上的磨 图3 节日变更通知 二 图说历史 四 纳粹的 胜利快车 反法西斯国家为打败法西斯 在政治 军事方面进行了哪些合作 1 1944年诺曼底登陆 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2 1945年英美盟军进入德国境内 苏军攻克柏林 3 1945年苏联参加对日作战 1945年 召开了雅尔塔会议 协调行动 政治上军事上 1 中国加入协约国作战 2 战后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引发五四运动 3 华盛顿会议恢复帝国主义国家共占中国的局面 一战 1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战后成立的联合国中 中国是常任理事国之一 二战 二战中反法西斯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请思考 1 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各国相互配合 协同作战 2 反法西斯国家人力物力都大大超过法西斯国家 3 反法西斯国家进行的是正义的战争 得到人民广泛的支持 4 法西斯国家国内人民反战意识高涨 1 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 是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 2 战争的正义性决定战争的胜负 启迪 四 感悟历史 从爆发原因看 从性质看 从影响看 从胜利原因看 1 人类对付共同挑战时 应团结一致 2 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相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 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 1 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 加强国际合作 求得共同发展 2 牢记战争伤痛 以史为鉴 远离战争 珍爱和平 3 警惕帝国主义 法西斯主义的复活 4 要反对霸权主义 1 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