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西方传统园林水景艺术的差异_第1页
浅析中西方传统园林水景艺术的差异_第2页
浅析中西方传统园林水景艺术的差异_第3页
浅析中西方传统园林水景艺术的差异_第4页
浅析中西方传统园林水景艺术的差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7 页 共 7 页 浅析中西方传统园林水景艺术的差异 陈素馨 (南昌大学资源环境与化工学院,南昌,江西)摘要 由于水景具备的独特魅力以及人类亲水的天性使然,自古以来,人类就热衷于将水景植入日常居住、游玩场所。明袁中郎谓:水突然而趋,忽然而折,天回云昏,顷刻不知其千里,细则为罗谷,旋则为虎眼,注则为天坤,立则为岳玉;矫而为龙,喷而为雾,吸而为风,怒而为霆,疾徐舒蹙,奔跃万状。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中西方对园林水景艺术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宗教观和审美观,由此也形成了不同的理水观念和水景创作形式。任何文明、艺术都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无论是表现方式还是审美态度。这种历史积淀将一直成为一种张力,有意识无意识的影响着以后的发展。而传统水景中蕴含的丰富内涵和表现手法,更是现代城市水景设计者们创作的的素材和灵感的来源之一。本文将分析中西方水景理法的差异,探索不同文化水景造园艺术的不同。关键词 传统园林 水景 中西 艺术性 差异性引言 世界各民族在各自漫长的造园活动中,充分汲取各自文化营养,形 成了独具特色的造园艺术形式,其中有两种园林风格最典型,也最引人注目。它们是:在西方,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的几何园林;在东方,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再现自然山水式的园林。由于两地强烈的文化差异,导致风格迥异的造园艺术。对中西方两种园林在构图法则与立意、造园要素、造园手法以及两地思想等作比较,以达到了解两种风格园林的目的。深刻体会中西方古典园林内在的规律性和总体特征,进一步认识到现代园林设计与古典园林之间的联系,为将来的园林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未来的景观设计将是一个多元化、功能化、艺术化的设计作品,我们要从中外传统的园林设计手法和经验中吸取学习。本文将从中西方思想、中西古典园林空间布局、中西方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三个方面来分别阐述中西方传龙园林水景艺术的特点,辨别它们的差异性。1中西方思想的差异性 1.1哲学思想 首先,在中国造园哲学中,寻求园林意境与人的审美心情的完美相契合,因此中国造园哲学是温情拟人化的。而在西方造园哲学中反映人对大自然地认识与征服,更有是一种绝对理性至上的哲学。其次,中国古典园林在几千年地发展中自然占据着绝对重要的地位,自然有自己地灵魂和自己地美,对自然采取因势利导地态度,更加追求“天人合一”的哲学。西方古典园林则大规模地改造自然现状,对自然采取对立、征服地态度,最终寻求到通过流变松动地结构来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另外,中西方古典园林在对虚实关系的哲学上也大相劲庭。虚实变化在造园的应用中对人们感官视觉有着主导的作用,不一样虚实关系给人完全就是不一样的感受。在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虚实关系的哲学中,特别注重含蓄、虚幻、含而不露。在一定程度上受文化以及儒家、道家和佛教三大哲学流派的熏陶,也跟古人谦卑不与世俗相争而追求一种蕴藉、清幽、淡泊的哲学,重在情感上的感受有关。而西方古典园林造园时讲究主从分明,重点突出,边界和空间范围一目了然,空间序列段落分明,给人以秩序井然和清晰明确的印象,可能也跟欧洲人开放的环境氛围有一定关联。 1.2审美趋向1.2.1人工美/自然美 中西方对自然的态度却很不相同。西方美学著作中虽也提到自然美,但这只是美的一种素材或源泉,自然美本身是有缺陷的,非经过人工的改造,便达不到完美的境地,也就是说自然美本身并不具备独立的审美意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所以自然美必然存在缺陷,不可能升华为艺术美。而园林是人工创造的,他理应按照认得意志加以改造,才能达到完美的境地。中国人对自然美的发现和探求所循的是自然界中能与人的审美心情相契合并能引起共鸣的某些方面,“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园林是在深切领悟自然美的基础上加以萃取、抽象、概括、典型化,却不违背蔼然的天性。中国人看强调主客体之间的情感契合点,即“畅神”,可以起到沟通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之间的作用。从更高的层次上看,还可以通过“移情”的作用把客体对象人格化。庄子提出“乘物以游心”就是认为物我之间可以相互交融,以致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因此西方造园的美学思想是人化自然,而中国则是自然拟人化。1.2.2形式美与意境美西方造园虽不乏诗意,但刻意追求的却是形式美;中国造园虽也重视形式,但倾心追求的却是意境美。西方人认为自然美有缺陷,为了克服这种缺陷而达到完美的境地,必须凭借某种理念去提升自然美,从而达到艺术美的高度。也就是一种形式美。早在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从数的角度来探求和谐,并提出了黄金率。罗马时期的维特鲁威在他的建筑十书中也提到了比例、均衡等问题,提出“比例是美的外貌,是组合细部时适度的关系”。因此与建筑有密切关系的园林更是奉之为金科玉律。西方园林那种轴线对称、均衡的布局,精美的几何图案构图,强烈的韵律节奏感都明显的体现出对形式美的刻意追求。中国造园则注重“景”和“情”,景自然也属于物质形态的范畴。但其衡量的标准则要看能否借它来触发人的情思,从而具有诗情画意般的环境氛围即“意境”。古代中国没有专门的造园家,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由于文人、画家的介入使中国造园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而诗和画都十分注重于意境的追求,致使中国造园从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清人王国维说:“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意境是要靠“悟”才能获取,而“悟”是一种心智活动,“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因此造园的经营要旨就是追求意境。2中西方古典园林空间布局的差异 2.1中国传统造园术中对水景的处理形式较多样,无论是场地、形态、组成元素都体现了这个特征。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湖、塘、池、溪、涧、潭、湾、渊、滩、渠、泉等,主要构成元素除了水,还有山、石的硬质元素,亭台楼榭的人造元素,甚至还有花木虫鸟这些动植物元素。而终结中国传统园林水景的共性则是它的形态多为模仿天然形成的水系,不去有意刻画人为的作用。 2.2欧洲造园水法按它的三个造园风格阶段分为:意大利台地园造园水法;法国规整式宫廷园造园水法;英国自然风致园造园水法。意大利台地式花园,水景依意大利常见的丘陵台地而建,顺台地落差分阶段布置,水流表现形式多样;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法式园林水景表现为大水面,静水面,水池规则对称等特点,宗教人物雕塑也是法式园林造园水法的常用题材;英国自然风致园中的水景表现得更有自然气息,一片小湖,一条水溪,伴随着木质的走廊或垂钓平台,它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中国古典造园的影响。3中西方古典园林水体处理手法 3.1 中国古典园林水体处理手法 中国传统园林中的水总体现着一种静怡的气质特征,在烘托气氛的作用上不强调气势的磅礴,倒是更多的通过细水长流的姿态来反衬环境当中一份静幽的气氛。中国传统造园里的水处理手法虽然形式多变,但它们有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通过模仿天然山水再现自然景观。往往是把自然水景形态通过重新排布组合在有限的空间里,表现大环境下才能出现的自然水景风光,如假山叠水,就模仿了自然界的山石瀑布景观。3.2西方古典园林水体处理手法 3.2.1 台地园造园水法艺术特点 意大利境内多丘陵地貌,庭院顺着台地分阶布置,水景多为中轴线对称布置,但由于地形的错落,在每个阶段又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水的处理方式表现得富有变化,它通过渠道,或用隐蔽的管道至上而下引水,利用水压形成优美的喷泉,这是台地园水景极富特色的地方。因此借助台地特点或以跌水或以喷泉等多形式表现水的活跃气氛是意大利台地园造园水法的主要艺术特点。3.2.2勒诺特尔式园造园水法艺术特点 法国的勒诺特尔式园林恪守规则几何图形在园林构景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则,法式园林中的水景同样受此影响,水池有着规则的形状,布局讲究对称,构图缜密,不追求台地园水景纷杂的高低错落形式;另外,它的水面较大,又多以静态水面来创造一种宁静幽雅又大气磅礴的气势。所以规整对称,气势磅礴是法式造园水法的主要艺术特点。3.2.3 自然风致园造园水法艺术特点 英国自然风致园有着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它在原本略欠生气的造园手法上追求更多的曲折,强调意境表达。可能受中国古典造园影响,风致园水景也是以自然风光水景为基础,通过草坪牧场花木,配合质朴的石桥等设施,表现出诗画般的浪漫主义色彩。结论 中国和西方国家关于水景造园上受到由于文化及地理环境的影响而产生不同,中国园林顺应自然要素依照地理形势处理水景营造意境,西方造园师则强调人文理念按照几何图形建造规模宏伟气势磅礴的建筑,虽然艺术理念和手法不同,但人类对于水景的改造的热爱和对艺术美的追求却是相通的。参考文献:1朱钩珍,园林水景的传承理念,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2石秀明,苏州清代惠荫园修复方案的探讨,中国园林,2004;3汪菊湖,中国古代园林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3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4游谷溪,江南理景艺术,天津,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5杨小苑,自然与人文的交融探索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的保护整治之路,中国园林,2003;6周武忠中西古典园林艺术风格比较,东南大学学报,20037童隽江南园林志,中国工业出版社,19638万叶园林美学,中国林业,20019汪菊渊外国园林史纲要,北京林学院,198110余毅敏,中国与西欧造园水景处理异同初探,杭州,农业与技术,2012。11Fitrynadia Mohd Shahli,The Importance Aspects of Landscape Design on Housing Development in Urban Areas,APCBEE Procedia,201412Michel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