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生产过程中的安全PPT课件_第1页
座生产过程中的安全PPT课件_第2页
座生产过程中的安全PPT课件_第3页
座生产过程中的安全PPT课件_第4页
座生产过程中的安全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危险化学品安全讲座4 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主讲人 吴高兴 2 一 培训对象讲授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知识培训科目 师资人员 二 选用教材上海市安全生产监察局2003年5月编印的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与监察 三 授课内容 选用教材 的 第四章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安全 3 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教材 P85 P113 4 常用的涉及危化品安全的一些概念 5 提示1 危险物品出现在 安全生产法 刑法 中的一个专门用语 易燃易爆危险放射性危险物品 物品化学品物品 含义 详见 安全生产法 第九十六条 6 提示2 危险货物出现在化学品海陆空托运 承运 仓储中的一个专门用语 危险货物 危险物品 7 辨识失控安全危险事故受控 提示3 8 恶化危险源事故隐患消除 危险源 事故隐患 提示4 9 提示5 原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TJ36 79已修订 一分为二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1 200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Z2 2002 10 职业接触限值 OEL 可分为以下三类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PC TWA 最高容许浓度 MAC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PC STEL 注 GBZ2 2002列出329种有毒物质和47种粉尘的职业接触限值数据要求 11 教材 P85第一节危险化学品生产的特点危险化学品以其理化性质具有的特殊性 生产工艺的复杂性 显示下列五大特点 12 一 容易发生事故 而且后果严重鉴于危险化学品 通常具有可燃 易爆的固有特性 客观存在火灾 爆炸危险性 又的危险化学品属有毒有害物质 则具有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 还有一些属于液化气体类的危险化学品 一旦大量泄漏 将对作业场所以及周边环境造成难以挽回的灾难性 因此 操作失误 设备故障 保护失效 仪表失灵 控制失当 投料错误等 软件 硬件 方面的致因 均可引发事故 13 典型事故案例 印度博帕尔农药厂MIC泄漏惨案一 事故概况及经过1984年12月3日 美国联合碳化合物公司建在印度中央邦首府博帕尔的农药厂发生异氰酸甲酯 MIC 泄漏事故 导致4000名居民死亡 20万人深受其害 成为世界工业史上绝无仅有的大惨案 14 二 事故原因分析1 美国联碳公司调查报告表明 该事故是由于120 240加仑水进入MIC储罐 1 3万加仑 49 21m3 引起放热反应 致使压力升高 40磅 平方英寸 0 275MPa 爆破片破裂 安全阀起跳 大量MIC经NaOH洗涤塔中和 仅占总量的25 且未进入火炬装置进行焚烧处理 而排放成灾 该调查报告还表明 MIC储罐维持0 5 的冷却系统 事故前 1984年6月 已停用 导致产生的大量MIC气体 无法通过冷却而有效实施液化控制 15 2 印度政府调查结果认为 存在 事故前一天 为维修关闭了火炬装置 警报与操作采用手动型 而不是DCS控制型 和 冷冻系统呈停用状态 不能满足MIC气化后的液化条件 等9方面严重问题 16 3 灾后 纽约时报 社组成调查小组 经7个星期的调查后认为 1982年 美国联碳公司总部曾对该农药厂安全检查并提交一份批评报告 指出 此工厂具有发生严重事故的隐患 如果一旦发生问题 后果将不堪设想 并劝告厂方为防止泄漏应安装1台强力喷水装置以代替现在的装置 可这一建议未被采纳 NaOH洗涤塔 中和处理的最大设计能力 仅为这次泄漏量的25 根本不足以处理这次事故 17 火炬装置 其焚烧处理能力也仅这次泄漏气体量的25 且事故发生时 未投用 12月2日23 00 操作室内压力显示为10磅 平方英寸 为正常值的5倍 未被重视 23 30 操作工发现MIC泄漏 100英尺 30 5米 处 嗅到流泪 50英尺外 有液滴和淡黄色气体 23 45 经上报才确认泄漏 但至次日0 40无人调查原因或采取措施 严重失职 铸成大祸 18 泄漏储罐的MIC储量为1 3万加仑 占其容量的87 而工厂规定的极限为60 调查结果认为 这次灾难是由于操作失误 设计欠缺 维修失灵和忽视培训而导致的 这次惨案 导致美国联碳公司的 破产 是可悲的 我们应当对照 跨国大公司在本土和国外 实行 两重安全标准 是可怕的 我们应当警惕 19 二 工艺复杂 要求高 变化多 危险性大1 典型的化学反应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硝化反应 磺化反应 氯化反应 裂解反应 聚合反应 20 2 典型的化工单元操作 加热 冷却 加压 负压操作 冷冻 熔融 干燥 蒸发与蒸馏 物料输送 21 三 对生产设施要求严格1 安全设施 装置的齐全 有效设置的下列安全设施 装置 应当按照国家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做好维护 保养 保证符合安全运行要求 监测 通风 防晒 调温 防火 灭火 防爆 泄压 防毒 消毒 中和 防雷 防静电 防潮 防腐 防渗漏 防护围堤或者隔离操作 22 2 生产设备要求高 管理严注意 温度 压力 介质 三大要求的符合性 重视 压力容器 压力管道 安全附件 的合法性 保持 在役设备 自控仪表 公用工程 的完好性 23 四 一种危险化学品可有多种危险性 安全生产难度大 例如 硝酸属酸性腐蚀品 强酸 其酸雾有毒性 此外 还具有强烈的氧化性 又例如 甲醇属中闪点易燃液体 此外 还具有毒性 24 五 事故的非线性特征表现突出 教材 P92所示的案例 很能说明此理 危险化学品生产事故的通常表现 突发性 偶发性 25 危化品事故的一个明显特点 死亡人数不多 影响严重 事故不大 波及范围广 伤害不重 后患无穷 26 第二节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的定位 选址 布局一 定位根据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 规定 新建的企业应当履行 设立审批 程序 27 二 选址依据 1 是否符合国家和省 自治区 直辖市的规划和布局 2 周边距离是否符合与8项有关法律 法规 规章和标准的规定 28 三 布局是否符合 1 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 HG20571 952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GB50187 933 工业企业厂内铁路 道路运输安全规程 GB4387 94 29 第三节危险化学品生产的不安全因素判别 30 一 原料 中间体和产品自身危险性的判别1 通过查阅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和 化学品安全标签 即可获得其相应的火灾 爆炸 中毒 腐蚀等危险性的信息 2 教材 P94 P96所示的 系化学常识 含安全内容 恕不讲解 敬请自学 31 二 工艺安全度的判别1 工艺成熟吗 是否经过 小试 中试 扩大试验 程序 2 操作条件与危险临界点 相差远吗 3 工艺规程和岗位操作法 完善有效吗 4 工艺管理 工艺查定 操作记录 认真吗 5 操作人员岗前 转岗 应知 应会 考核 合格吗 32 三 设备安全条件的判别1 设备选型正确 2 材料选用无误 3 特种设备持证使用 4 安全设施 装置和附件齐全有效 33 5 设备的平台 扶梯 栏杆完好安全 6 设备位号 管道注字标色符合要求 此外 爆炸危险场所的整体防爆 设备管道防止应力集中措施以及不发火地坪 工具 的应用等 视情判别 34 四 人员素质与工作适应性的判别五 环境条件的判别六 管理水平的判别 教材 P98 P100均有表述 恕不讲解 35 第四节危险化学品生产环节与反应工艺的安全要求一 主要工艺环节的安全要求通常的主要环节为 备料 投料 反应 出料 分离 精制 干燥 包装等 36 1 备料的安全 防止原料 辅料的品种规格弄错 导致配比错误而致事故 注意性质互相抵触 灭火 防护 方法不同的原料 辅料不可混放 应当实施现场 定置管理 不可任意乱堆乱放 现场存放量 以当班用量为宜 最高限量 一天量 37 2 投料的安全 按照 岗位操作法 规定的物料品种先后次序和投料速度 采用气体压料方式 输出压力与反应器内部的压力差 0 1MPa为宜 易燃液体投料 应采用底部受料或插入底部直管溢流受料 负压抽料时 流速应控制 易燃液体流速应为 V D 0 5 V 流速 m s D 管径 m 人工投料 应尽量降低受料设备内部温度 以防蒸气 粉尘挥发飞扬 38 3 反应的安全 严格执行批准的工艺的指标 温度 压力 流量 液位 反应时间等 工艺生产条件变更 岗位操作法也随之变更 做到 有据可依 用于应急处理的冷却 排空 卸料 注入反应中止剂 充氮等设施 手段 应保持完好有效 外部供给的水 电 汽 压缩空气等应正常 仪表 显示 控制 应灵敏正确 掌握反应异常情况 及时排除故障 正确事故处理 39 4 出料的安全 应先降温 后出料 常压管道出料 接受容器应密闭 其放空管伸至室外或视情回收处理 抽吸法出料 不可用于现场环境温度 其沸点的物料 带压出料应注意压力调节 一般 0 1MPa 且防止喷溅 40 5 分离的安全 含易燃液体的物料 不可采用压缩空气进行压滤 低沸点易燃液体 不宜采用真空抽滤 抽滤作业 应防止空气进入系统 形成爆炸危险 保持作业现场通风良好 防止易燃或有毒气体室内积聚 41 6 干燥的安全 合理选择干燥设备和严格控制温度 易燃 易爆的物料 不可采用电热真空 煤气和红外线烘箱从事干燥作业 含易燃液体的物料 采用蒸汽烘箱干燥时 应先开排风 再缓慢加热 防止其蒸汽内部积聚 增加爆炸危险 烘箱 烘道设置的泄爆门 应完好有效 动作时不应伤人 42 二 危险化学品生产反应工艺的安全要求化学反应的工艺 通常为加热 冷却 加压 减压 蒸馏 回流 催化 光照 酸化 碱化 溶解 析出 教材 P103 P105 详列了各自的基本安全要求 43 三 危险化学品生产的工艺安全措施要点 教材 P105 P106 共列出15项要点 44 第五节危险化学品生产的综合管理一 建立 健全科学的管理体系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GB T28001办事要有依据 事后要有记录 事发可以追溯 45 二 强化工艺技术管理1 岗位操作法 编制 审核 批准 应合法化 内容调整 应实施 变更管理 操作 排除故障和事故处理的授权 应充分 具体 获得危化品安全与危险的知情权 应满足 2 执行工艺纪律 46 3 大量投产前应经过小量 中量试验此段表述 见 教材 P109 P110 系属 科研开发 阶段的要求 47 第六节危险化学品生产的检查重点一 需要重点检查的生产特征1 生产工艺中使用复杂的化学反应 特别是放热反应 难控反应 例如 采用纯氧的氧化反应 硝化反应 采用空气的氧化反应 有氧化剂和有机物共存下的化学反应 48 2 工艺条件超过物料沸点 需要深冷 高温 高压 急热 急冷 反应物料为气液相 气固相或气液固相等多相反应的生产 3 原料 中间体和产品具有爆炸危险 具有低沸易燃性质 物料自燃点低 与工艺温度接近 具有强腐蚀性 无色无味无嗅的毒物 容易自行聚合的物质等 49 二 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 教材 P112 P113 列出八个方面的检查内容要点 50 案例1 装错产品受槽内反应氯气外逸小朋友遭殃 1984年5月16日 上运七场 辆次氯酸钠槽罐汽车去天原化工厂却装了盐酸运至浦东某织造厂 盐酸卸入次氯酸钠受槽后发生激烈的下列化学反应 2HCl NaClONaCl H2O Cl2 Cl2大量逸出至下风侧的幼儿园 造成100多名小朋友吸入 51 简要分析 押运员 自以为是违规无证驾驶 开错地方 装错产品 发货工 不以为然来单照收 不核对 发错产品 织造厂 无规无矩围墙上仅设一受料孔 无标识 槽车软管插入卸料 52 案例2 北京东方化工厂 6 27 特大事故 1997年6月27日 位于北京市通县的北京东方化工厂发生特大事故 21 05 卸车人员闻到泄漏气体异味 21 10 一台可燃气体检测仪报警 21 15 1名操作工和1名调度员赴现场查漏 53 2 26 泄漏的油气与空气形成的爆炸气体遇明火发生空间爆炸 卸油泵房 油水分离泵站被引爆 几乎所有的地沟井盖炸翻 罐区油品和可燃气体的泄漏部位多处着火 并造成破坏 54 爆炸的冲击波或外飞来物 将乙烯球罐的保温层及部分管线破坏或摧毁 乙烯外泄 乙烯罐区附近燃起大火 接着 着火处附近的其它管线相继被烧烤破裂 致使大量乙烯泄漏 火势更猛 55 在乙烯球罐 受害烧烤 发生高温塑性破裂的同时 罐内压力迅速下降 21 40 乙烯球罐塌倒又推倒相邻球罐 并打坏乙烯进出口管线和管网油气管线 造成更大范围的火灾和破坏 燃烧区域6万多m2 烧毁储罐17个 储料19257吨 卸油泵房被炸毁 1000m3乙烯球罐爆炸起火 造成死亡8人 伤37人 直接经济损失1亿多人民币 56 轻质柴油铁路槽车 卸油泵房 应开却关 轻质柴油储罐 石脑油储罐 的满罐 约 m3轻质柴油误卸入该罐 罐内油品从顶部溢出 应关却开 围堤的排雨水挡门 未关 油品进入地沟 地沟 油品流淌 气化 油气积聚 扩散 乙烯球罐 约 吨液化乙烯 受害烧烤 超压爆裂 罐体碎片崩飞至 m处 卸油泵房 引爆 燃烧 只储罐 烧毁 事故示意图 57 教训一 阀门操作错误 卸油泵房至轻质柴油罐的进料阀 总气动阀门 应处 开启 状态 却处于 关闭 状态 而卸油泵房至石脑油油罐的进料阀 二道气动阀门 应 关 却 开 了 致使约640m3石脑油 轻质柴油溢出 58 教训二 围堤的排雨水挡门 未及时处于 关闭 状态 致使油品流散 气化 扩散 以致事态发展扩大 59 教训三 现场设置的52台可燃气体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