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音测听法、听力图及其临床意义(新).ppt_第1页
纯音测听法、听力图及其临床意义(新).ppt_第2页
纯音测听法、听力图及其临床意义(新).ppt_第3页
纯音测听法、听力图及其临床意义(新).ppt_第4页
纯音测听法、听力图及其临床意义(新).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纯音测定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耳鼻咽喉科王锦玲 听力检查法 主观测听法音叉检查纯音听阈测听耳蜗性及蜗后病变测听法客观测听法声导抗测听听诱发电位耳声发射 纯音听阈测定 一 目的测定听力损失的类型 确定听阈提高的程度 听觉的灵敏度 观察治疗效果和病程中的听阈变化 是临床听力学中最基本 最常用的测听项目 一个符合IEC 645要求的听力计 定期按GB4845 84校正听力零级 按规范测试要求 包括正确使用掩蔽 所测得的听力图 能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有时对儿童及不合作患者在0 5 1 2 4kHz任一频率用纯音反复测试所得真实可靠的听阈 其价值并不逊于客观测听结果 二者亦可相互验证 二 基本概念听觉系统可视为一频谱分析器 这种频率分析功能 虽主要在内耳及其后逐级中枢 但实质上是从外耳 中耳即巳开始 人们期望从听力图对耳聋进行定性 定量和定位诊断 实际上听力图更多的反映外耳 中耳及内耳的功能变化 因一侧大脑皮层病变 几乎不影响纯音听力图 1 声阻抗与共振频率 外耳及中耳是从空气 低声阻 至内耳液体 高声阻 间一种阻抗匹配变压器 获得最佳频响效应 外耳频响效应 典型共振峰位于2700Hz 振幅可达17dB 中耳结构借助于弧形鼓膜机制 听骨链杠杆作用及鼓膜与镫骨底板面积之比 完成阻抗匹配作用 影响中耳传导的因素有三质量 惯性成分 劲度 弹性成分 摩擦力 阻力成分 磨擦作用产生声阻 R 质量 M 和劲度 S 作用结果产生声抗 三者相互作用形成声阻抗 劲度在中耳传导系统中起主要作用 中耳劲度取决于鼓膜 鼓室气垫 听骨链 镫骨底板及内耳淋巴液的弹性 劲度声抗的倒数即声顺 两者互成反比 2 骨传导机制包括位移式振动 惯性 压缩式振动 颅骨 鼓室振动 位移式振动可能是内耳的主要振动形式 前庭窗与圆窗的压力差与相位差是引起振动的根源 由于两窗间质量和劲度的差别 适应各种不同频率 造成不同的谐振范围 外耳 中耳 内耳不同病变可能出现不同的骨导听阈偏移 位移式骨传导 挤压式骨传导 三 纯音听阈测定的临床意义测定听力损失的类型 确定听阈提高的程度 观察治疗效果及病程中听阈变化 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准确而符合标准的纯音听力计 符合标准的隔音室 经过严格训练的测试人员 四 手控听力计的标准国家计量法规 纯音听力计属国家强制检定的计量仪器 应按GB7583 87规定校准 耳听检验每天测试前 由听力正常固定测试者在低听级 10 15dBHL 及高听级 气导 60dBHL 骨导40dBHL 处仔细辨别两个耳机在各测试频率有无失真 有无衰减器和声开关发出的瞬态声 及其它不应有的声音 主观校准检验对一名听力正常 每一测试频率都不超过25dBHL 稳定的受试者测一基准听力图 每周一次 将受试者测听结果与基准听力图对比 如任一频率的听级超过10dBHL 该听力计应停止使用 进行客观校准或基础校准 客观校准检验至少每三月校准一次 将听力计衰减调至70dBHL处 测量所有测试音的频率是否在规定范围内 如符合要求 分别测量两个耳机每个频率测试音的声压级 根据使用耳机型号 把测得的声压级与GB4858 84所规定的数值的数值进行比较 与校准纯骨GB1169 89导的标准零级按的数值进行比较 GB8454 84纯音气导标准等效听阈声压级用9 A型耦合腔TDH3耳机 dB Hz1252505001k1 5k2k3k4k6k8k40 525 511 57 06 59 010 09 515 513 0纯音骨导标准等效听阈力级 GB11669 89 以1uN为基准骨导耳机位乳突部频率Hz2505001000200030004000dB67 558 042 531 030 035 5 下列情况 听力计应停用并行基础校准一个或几个频率偏离大于标定值3 以上 在70dBHL 测定一个或几个频率的声压级偏离GB4854 84所规定的数值 在500 4000Hz大于3dB 在6000 8000Hz大于5dB 听到其他任何不应有的声音 基础校准每两年进行一次 校准程序按GB4854 84及IEC645要求进行 五 测试环境测听室的环境噪声 可使测试纯音受到掩蔽 听阈提高 故测听室内环境噪声的声压级按GB7563 87要求 不应超过规定的数值 测试过程 测听室内不应出现无关事件或他人干扰 室温应在15 35 C 相对湿度在30 90 定时换气 测试者能清楚看到被试者的行为 而被试者不应看到测试者的动作 仪器显示部分及测试结果 六 测试步骤测试前准备耳镜检查了解外耳道及鼓膜情况 详细记录包括姓名 年龄 听力计型号 日期 简单询问病史 从对答中了解受试者听力损失情况 初步了解听力损失程度 仪器准备电源接通后预热10分钟 去除受试者眼镜 头饰 助听器等 向受试者说明如何配合检查 测试方法先测较佳侧气导 从1kHz开始 后测2 3 4 6 8 kHz 再测125 250 500 1kHz 两次1kHz阈值差别大于10dB 应重测 如两倍频程频率阈值相差 20dB应测半倍频 骨导通常仅测0 25 4kHz 从250Hz开始 上升法和升降法上升法为降10升5 以上升法常用 升降法为降5升5 反复3 5次 气导耳机压瘪外耳道口 语言频率减少15 20dB 骨导耳机放在耳后不同位置 可相差20dB 七 临床掩蔽问题临床测听的掩蔽主要是对侧掩蔽 其目的是使非测试耳的听阈提高 而不影响或干扰测试耳的结果 当测试耳声音过强时 声信号可经颅传至非测试耳的耳蜗 此现象称声音交叉 交叉听力是否产生 在于非测试耳耳蜗的骨导阈值 如测试声强减去耳间衰减值后大于骨导阈 则产生交叉听力 此时为非测试耳的反应 即影子曲线 左耳听力曲线正常右耳假阴性 赵方丹 男 13岁 右耳听力减退 耳鸣2天 被诊为分泌性中耳炎 13天后 经掩蔽纯音测听 示感音神经性聋 突发性聋 掩蔽 masking 1 气导听阈测听气导测听听阈超过40dB时 另一耳应加掩蔽 如气导 骨导均测试 受试耳的听阈超过非测试耳骨导听阈40dB时 非测试耳应加掩蔽 临床上常用Hood听影掩蔽法 亦称平台法 TE纯音NTE噪声5030604070代表50最小有效掩蔽70真正6070听阈75最大有效掩蔽75808085 掩蔽Hood听影掩蔽法 下述方法是用压耳式耳机给噪声 掩蔽噪声为窄带噪声 第一步不加掩蔽测得受试耳的听阈 于非测试耳给相当于该耳听阈级的有效掩蔽级窄带噪声 逐档加大噪声直至听不到测试音 第二步如纯音被掩蔽 则增加纯音级直至再听到纯音 第三步加5dB噪声 如测不到测试音 加大测试音直至重新听到 重复这一步骤 直至连续二次加5dB噪声 而纯音不需加大仍可听到 这个在加了10dB噪声仍能听到的纯音级就是听阈级 掩蔽2 骨导听阈测定注意有无骨导振动器的经气放射和堵耳效应 乳突处平均振动 触觉阈在250Hz约为40dB 额部约为30dB 通常先测气导听阈级较佳耳的骨导 骨导测试时非测试耳都应掩蔽 第一步受试者戴好骨导耳机 对侧耳戴气导耳机 先不加掩蔽噪声 测骨导听阈 掩蔽第二步于非测试耳加相当于该耳气导听阈级的有效掩蔽级的噪声 逐步加大噪声至听不到纯音 或噪声级超过测试音40dB 第三步如噪声级比测试纯音高40dB仍能听到纯音 则这一纯音级即为骨导听阈级 如纯音被掩蔽则加大纯音级直至又能听到纯音 掩蔽第四步增加5dB噪声级 如测试音听不到 则加大纯音直到重新听到纯音 重复这一步骤 直至连续2次加5dB噪声纯音级不改变仍能听到 注意 掩蔽噪声可过度掩蔽或掩蔽不足受试耳 目前 掩蔽一般用窄带噪声取50dB 白噪声取50 70dB 必要时调整强度 八 耳聋分型发生于外耳 中耳及迷路骨性包囊的耳聋称传导性聋 发生于内耳者称感音性聋 发生于螺旋神经节和听神经干段者称神经性聋 发生于蜗神经核以上到听觉皮层病变称中枢性聋 内耳以上病变常不能从听力图上加以区分 故统称感音神经性聋 临床上 有必要借助其他一些测试方法鉴别病变在耳蜗抑蜗后 九 纯音听力图分析要点 1 确定是否真实可信 2 分析听力图时 除考虑外耳 中耳及内耳病变 还要考虑高级中枢功能 生理及心理状态 500Hz以下为低频 500 2000Hz为语频 中频 3000Hz以上为高频 0dBHL代表正常人对不同频率纯音听阈的声压级的均值 听力计各纯音信号保持允许失真程度的强度极限 称为最大输出 从0dB到最大输出间的区域代表人耳听觉的动态范围 十 听力损失分级目前倡用言语频率500 000Hz 零级以上30 40dB范围 称听觉临界区域 90dB极重度听力损失 不能听懂大声喊话 十一 临床具体运用正常听力曲线正常所测听阈与实际听力可有5 10dB差异 低频时差异可能更大 同一患者各次测定听阈差别不超过10dB者 不应视为听力有变化 只有相邻的两个以上频率的听阈高于或低于原来听阈10dB以上时 才能视为听力有改变 正常听力曲线 三种耳聋类型的特征传导性聋气导曲线低频损失较高频区为甚 骨导听阈正常成接近正常 气导听阈在任何频率不于60dB 听力曲线平坦 无骤升骤降 气骨导间距 20dB者并非一定有传导性聋 气骨导间距在20 30dB者为轻度传导性聋 最大者可达60dB 多为听骨链中断 中耳畸形或镫骨底板完全固定及外耳道闭锁等所致 7岁女双侧分泌性中耳炎 14岁男左耳先天性中耳畸形 陈鑫男19岁左耳先天性外耳道闭锁 46岁女右耳手术确诊耳硬化症 感音性聋气 骨导曲线均相应下降 低频区听力较佳 越至高频区听力损失越重 气骨导曲线基本吻合或相差5dB 听力曲线可骤升骤降 高频区可有V U W 斜坡 陡降 气导某些频率听阈损失可大于60dB 8kHz以上多不能感受 气 骨导曲线均呈谷状缺损或高频听力陡降者常示耳蜗性聋 常见于噪声 爆震 耳毒性聋 76岁女感音神经性聋 血管纹萎缩 69岁男老年性聋缓降型 82岁男老年性聋陡降型 52岁男中毒性聋 新霉素 噪声性聋听力曲线 46岁女有明确来福枪噪声暴露史 44岁男有明确来福枪噪声暴露史 靖风玲女25岁双耳耳硬化症窗后型 梅尼埃病初期听力损失气骨导下降以低频为主 重度感音性聋低频骨导听力比高频好 气骨间距可达30 50dB 此系低频骨导振动感 不一定表示真正骨导听力 有谓 球囊听觉 现象 47岁男梅尼埃病 左耳 低频感音神经性聋 DPOAE正常 言语识别率不成比例低于纯音听阈 听神经病 auditoryneuropathy DPOAE正常 中耳分析示中耳正常 感音神经性聋 孟永红 女 20岁 感音神经性聋遗传性 孟永红 女 20岁 感音神经性聋遗传性 蓝兰 女 10岁 右耳先天性内耳道狭窄 蓝兰 女 10岁 右耳先天性内耳道狭窄 混合性聋兼双重特征 不仅骨导下降 气导听力损失更多 听力曲线可骤然起伏 气骨间距在低频区可大于15dB 常见于中耳炎并有噪声损伤或耳毒性 传导性聋晚期 局限性迷路损伤等 表现低频以传导性聋为主 气骨导间有明显间距 而高频气 骨导均下降 二者间差异微小或消失 左外耳道盯聍栓塞混合性聋 取出耵聍后呈感音神经性聋 双耳 女40岁右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混合性聋 耳硬化症病灶累及耳蜗 多表现气骨导均下降 气骨导间有一定间距 骨导在2kHz下降呈Carhart切迹 如此种曲线发生于一侧 则应疑有中耳传音结构畸形存在 46岁 女 手术确诊耳硬化症 右耳 不同传导病变时纯音气导听力损失 质量因素 M 比重 重量 惰性 生理结构 鼓膜 听骨链 内耳淋巴液重量 病理因素 鼓膜肥厚 接触鼓膜的液体 潮湿膨胀的耵聍 中耳积液或积脓 鼓膜成形术后鼓膜肿胀 听力损失 高频听力下降 劲度因素 S 僵硬度 弹性 生理结构 中耳关节 韧带 鼓膜及肌肉张力 基底膜及圆窗的张力 内淋巴的弹性 病理因素 镫骨底板固定 早期 听骨链粘连 中耳腔负压 非化脓性中耳炎早期 鼓膜内陷 梅尼埃病早期 膜迷路积水 听力损失 低频听力损失 摩擦力因素 F 阻力 粘滞性 生理结构 中耳肌肉 病理因素 中耳肌肉摩擦力增大 听力损失 全频受累 尤以中频听力下降 中耳病变时的气导听力变化经实验及临床观察 以语频计算 单纯性鼓膜穿孔穿孔面积为15 平均听力损失11 6dB穿孔面积为40 平均听力损失22 0dB穿孔面积为65 平均听力损失26 9dB 中耳病变时的气导听力变化 鼓膜穿孔并有听骨链中断在0 5kHz 平均听力损失43 1dB 在1kHz 平均听力损失37 1dB 在2kHz 平均听力损失32 6dB 中耳病变时的气导听力变化气导听力曲线呈低频为主的向上斜坡形总平均损失38 8dB其中包括 鼓膜与前庭窗面积比作用消失26 5dB听骨链杠杆作用损失约7 3dB两窗间位相差损失约5dB气骨导间距约7 3 11 5dB 中耳病变时的气导听力变化 当鼓膜全缺伴听骨链缺失平均听力损失59dB 其中包括 鼓膜与前庭窗面积比作用消失26 5dB听骨链杠杆作用中断损失约7 3dB两窗间位相差抵消损失约16 2dB气骨差距约39 8dB 中耳病变时的气导听力变化 当鼓膜完整而听骨链中断 听力损失55dB 气骨导间距可达43dB 其中包括 鼓膜丧失传导声能而损失17dB 听骨链中断损失38dB 当鼓膜完整而听骨链中断并前庭窗封闭 平均听力损失60dB 气骨导间距可达53dB 14岁女头部外伤史手术证实听骨链中断 传导病变时骨导听阈变化现已发现外耳 中耳病变亦可使骨导听阈发生变化 当外耳道堵塞 如耵聍 异物 后天性外耳道闭锁 依阻塞情况可有不同骨导听力改变 单纯阻塞时 1000Hz以下骨导听阈下降10 15dB 若同时附着于鼓膜形成负荷 可使500Hz骨导听阈下降20dB 传导病变时骨导听阈变化 急性中耳炎时 如中耳腔有少量液体 二窗间压力差增加 使骨导听力下降 随液量增加 二窗间压力差反而减弱 骨导听阈上移 慢性中耳炎病变 过去认为骨导听力下降完全属感音神经性聋 现已证明 除因中耳炎症和毒素累及内耳外 实际上许多纯传导病变引起的骨导变异可通过手术纠正或消除 临床应注意鉴别 分泌性中耳炎治疗前后气 骨导变化 传导病变时骨导听阈变化 由于中耳病变复杂 需全面考虑阻塞 负荷 气压等影响质量和劲度的因素 因而改变谐振等条件 才能充分理解骨导听阈变化 当中耳腔内积脓 存在炎性肉芽组织和胆脂瘤 不仅增加鼓膜负荷 听骨链振动质量 同时增加两窗间压力差和位相差 使骨导振幅加大 听阈下降 錘骨固定病人手术前后气 骨导听力图 传导病变时骨导听阈变化 如同时鼓膜穿孔很小或无穿孔 中耳腔除有异常负荷 又处于负压状态 此时 400Hz以下骨导听阈上移 400Hz以上听阈反而下降 耳硬化症 出现Carhart切迹 可能是在位移式振动时 2kHz位移最大 当前庭窗固定 2kHz振动出现位相落后 远远大于其它频率 此时听骨链振幅缩小 致使2kHz骨导听阈下降 耳硬化症手术前后气 骨导听力图 11岁 男 手术确诊双侧先天性镫骨固定 传导病变时骨导听阈变化 若外耳道因炎性阻塞 伴中耳负压增加 如咽鼓管阻塞 中耳积液等 使骨导听阈降低 但负压又使其上移 二者相加 一般结果是堵塞增强了负压的骨导听力 骨导听阈下降 1000Hz以下可超过10dB 如听骨链损坏 中耳腔又处于负压状态 则骨导听阈上移 传导病变时骨导听阈变化 综上所述 传导性病变时骨导听阈变化主要取决于三种作用 即负荷 外耳道阻塞 鼓膜两侧气压作用 由于传音结构病变复杂 有时是单一作用 有时是多因素作用 分析听力图时 应根据上述声阻抗原理等 结合中耳病变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