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宣传部关于打造对外宣传品牌的调研报告.doc_第1页
县委宣传部关于打造对外宣传品牌的调研报告.doc_第2页
县委宣传部关于打造对外宣传品牌的调研报告.doc_第3页
县委宣传部关于打造对外宣传品牌的调研报告.doc_第4页
县委宣传部关于打造对外宣传品牌的调研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县委宣传部关于打造对外宣传品牌的调研报告对外宣传工作中,打造“走出去、叫的响”的宣传品牌无疑成为重中之重。很多时候,人们记住一个地方、喜欢一方水土往往源自于一个人、一处景、一种物、一件事,而这些就是这个区域的名片。擦亮外宣品牌对于提升对外影响力和区域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日前,笔者针对当前XX县外宣品牌现状开展调研,旨在为灌云外宣工作提供帮助和指导,现将调研情况整理如下:一已具备影响力的外宣品牌1.灌云的“人”。这里的人主要指有名气、有影响力的人。最近各地“名人故里”的争夺战和炒作愈演愈烈,足可见“名人效应”的带动作用。XX县拥有 6500多年的历史,从古至今的名人可谓不胜枚举:商代贤相伊尹,楚汉名将龙且、钟离昧,名著镜花缘作者李汝珍等都曾在灌云留下历史的痕迹。近年来,全县涌现出了“开山岛夫妻哨”、“中国霍金”王甦青、全国优秀农民工陈余春等一批重大典型,灌云也逐步成为先进集结的“模范之城”。2.灌云的“景”。灌云自古就有“十里青山半入城”的美誉,山蓝水净、人杰地灵。随着文化建设工程的不断推进,景点打造和推介力度日益加大。大伊山风景区、潮河湾景区分别通过国家4、3景区验收,大伊山石棺墓遗址是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县博物馆是全市首家被评为3级景区的博物馆。其余如伊芦山、农业生态园等也吸引了大量游客。3.灌云的“物”。XX县资源丰富,有影响力的特产多达数十种。美食豆丹富含高蛋白,可说是全国有名,仅此一家。王圩的西瓜个大皮薄,水润甘甜,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圩丰的泥鳅养殖、南岗的蓝莓种植无论从规模、技术、质量等方面极具优势,成为行业龙头。4.灌云的“事”。在灌云从来就不缺少“大事”。全国镜花缘研讨会、全国无线电锦标赛、全国女排大奖赛等活动先后在灌云举办,赛事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在县区级城市中相当少见,彰显出了灌云的实力和影响力。此外,淮海戏、工鼓锣、琴书、麒麟调、乡棋等10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均在灌云传承、发展。二品牌打造中存在的问题1.缺乏商业包装。经济社会中,无论任何事物都离不开有效包装。灌云的现有“品牌”往往缺乏有效的包装。好的东西是有了,但是如何进一步推介使之成为全国、甚至国际知名品牌成为困扰发展的难题。例如大伊山风景区尽管目前通过4验收,但是旅游收益与很多国内同类景区相比差距较大,游客多为散客,成规模的团队并未将其作为旅游目的地。美食豆丹区域影响大,但是在产品的包装和外销方面相对薄弱,直接食用居多,很少配比成品进行物流,成为一种“带的走”的商品进行销售。体育赛事的级别、规模够大,但是仅仅从赛事本身出发,相关的媒体运作及外宣活动较少,没有形成众多主流媒体聚焦的态势。2.缺乏资金投入。目前看来,资金的投入是制约对外宣传的最大问题。尽管近几年灌云的经济发展增势迅猛,但是因为经济基础差等方面原因,与发达地区仍然存在着巨大差距。对外宣传依赖资金投入,无论是主题外宣活动、新闻发布都活动经费。主流媒体动辄几十万元的专版费、宣传费让灌云捉襟见肘,此外媒体通联等方面同样需要资金投入,对于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贫困县来说负担很重。3.缺乏专业人员。人才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日益凸显。目前全县外宣工作的从业人员主要以各乡镇宣委、通讯员,各单位报道员为主,缺乏品牌意识,追求考核任务和上稿量。另外全县关于品牌包装的规划管理人员、商业运作人员几乎没有,这样导致很多品牌的推介缺少合理统筹和运作,成为零零落落的点状宣传,形不成规模和声势。三应对问题的建议1.要加大商业投入。将外宣品牌产品全部推入市场运作,依托载体进行包装。例如豆丹美食,推介产品的同时要打造几家烧制豆丹的老字号饮食店,像北京的全聚德那样,这样既找到品牌的载体,同时也可以动员餐饮店拿出一部分资金从事品牌包装。再如大伊山景区,要激发旅游的次生消费品牌,例如一些景区特产、纪念品等,让游客能进来、带的走,不仅增加了景区收益,同时也是对灌云的一种推介。再如体育赛事,不能有赛事办完就了事的态度,而是应将一些好的赛事项目留在灌云,鼓励一些有潜质的企业对参赛队进行冠名,如广州恒大足球队就大力宣传了广州。2.要加快资源整合。对外宣传,说到底是对于一个地区整体进行推介,加大品牌的有效整合可以形成规模优势,从而赢得先机。例如景区推介,在巩固大伊山景区主导地位的同时,要完善潮河湾、伊芦山等一些知名景区的建设,合理安排路线,使游客不再仅仅看一个景点就走,而是多处串联,使游客留在灌云一到两天,从而带动旅游目的地的形成,同时提高餐饮、住宿等收益,叫响灌云整体旅游品牌。再如灌云的道德模范大量涌现,各行各业都有,往往分开推介。如果从所有模范身上提炼特性,形成一种灌云人特有的精神进行推介,给人一种城市文化,品牌也随之而生。3.要加强从业队伍建设和制度完善。大力引进品牌包装、品牌营销、品牌打造等专业人才,同时扶持一批有实力、有潜质、有专业水平的品牌运作公司。加强现有队伍建设,强化人员的品牌意识。从制度上进行完善,不再单纯考核外宣上稿量和任务数,而是将好的品牌创意、品牌推介会等作为重大加分项目纳入其中,调动力量进行品牌推介工作。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鲁屯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古迹和传统建筑,这是历史留给鲁屯人民的宝贵财富,是今天鲁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因此能否保护好古镇是鲁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在开展以“打造鲁屯历史文化古镇 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为主题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通过对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工作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并与有关部门的同志座谈和了解,谈点认识和看法,并提出几点建议,供领导和专家同志们决策参考。一、鲁屯古镇保护与旅游发展现状鲁屯至今保存有完好的清代中后期建成的石牌坊三座,它是鲁屯经济文化发展鼎盛时期的标志性建筑。1985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屯堡文化”在黔西南地区的典型代表。鲁屯古镇的知名度逐步得到提升,为旅游业的发展作好了铺垫。但是,随着经济和城镇建设的发展,鲁屯古城镇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特别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在古镇区内进行了大拆大建,首先是一批传统建筑被拆除,代之而起的是新修的建筑,而且楼层高度和外观各不相同,在古镇区内还不断出现一些体量高大、色彩亮丽(贴白瓷砖或刷墙漆)的建筑,这种潮水般涌来的大拆大建,不仅毁掉了鲁屯的传统古建筑和重要文物,也极大地破坏了古镇风貌。很多领导和专家看到鲁屯的变化感到有点惋惜。2020年来,鲁屯镇党委政府领导在认真分析鲁屯镇镇情的基础上,重新确定新的发展思路,把保护古镇、发展旅游作为鲁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邀请历史文化古镇保护专家及上级领导为鲁屯古镇保护问诊把脉,并编制了鲁屯古镇保护规划,鲁屯古镇宣传画册,古镇鲁屯宣传光碟,申报“历史文化名镇”。2020年以来,鲁屯得到上级部门的支撑,对石牌坊群进行了维修、加固及2020年启动的老街改造,恢复石板路,严格控制城镇区内的建筑规模等,古镇的保护和建设项目基本上按照保护规划执行。2020年,鲁屯镇领导班子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进一步确立了“做大做强现代烤烟产业、打造和谐历史文化古镇”的发展战略,把保护古镇作为实施文化旅游兴镇战略的重要任务,进一步加大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力度,实施了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的一系列重大项目。明朝洪武年间流传下来的鲁屯围鼓,不仅可以娱乐,而且还可以驱邪,甚至可以吓走豺狼虎豹。二、古镇保护与建设项目实施情况为更好地保护、继承和发展我国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根据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的有关规定,结合鲁屯的历史记载和现存“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石牌坊群以及现存明清文物等大量史实证明,鲁屯确实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对该地区及周边经济发展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并一举成为当时闻名遐迩的客流、物流集散地,对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推动作用。鲁屯为加快实施文化旅游兴镇战略,通过争取贷款和申报项目资金,全面实施古镇恢复保护和旅游开发。 2020年3月基本完成街道改造、修复石板街。鲁屯的明清民居可分为一至二进式或一至三进式的四合院、燕窝式三合院、碉堡结构体四合院等建筑格局。最著名的是一至三进式四合院(即“走马转廓楼”)。这种古民居建筑为官宦人家或富有人家的住房。一般民居为一燕窝的小青瓦屋,保存至今的尚有400余栋,约 40000平方米。保存的四合院,从屯外俯瞰,屯内建筑千门百户,鳞次节比、错罗有致,白墙衬青瓦、绿数掩红楼,屯内外池塘波光闪闪,河中流水潺潺,田野禾苗碧绿,活脱脱一副江南水乡的恬静画面。明朝初期随军来鲁屯的的有几家大姓,各姓建造了各家的宗祠和政权机构衙门。最著名的有新屯李氏修建的“吏部天官衙门”,鲁屯有一至三处李氏宗祠,水塘有胡氏宗祠。这些古建筑群后来因为战乱和人为的损毁,仅留下遗址。这些古民居建筑前鲁屯能够反映古城历史信息的重要建筑,必须尽快抢救和维修。三、恢复古建筑,还古镇面目文物建筑是鲁屯镇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精品建筑。但由于缺乏资金,许多的文物建筑也是破烂不堪或被撤毁,恢复这些文物也是保护古镇的计划之一,并计划逐步修复文庙、府衙、牌坊、关楼等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建筑,还古镇的本来面目。四、古城保护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一)保护古镇主要是保护这个城镇的传统建筑及其风貌,而不是将所有建筑都改造成翘角的马头墙房屋,甚至把XX区以外的新建房屋一律修成翘角马头墙,使得整个城市的房屋都变成了一个模样,古城保护走入了误区。(二)古城房屋的外观颜色要慎重考虑。建议在XX区内的房屋外墙以青砖或粉白灰墙为主,并选择少数房屋作贴木装饰,保持原有的建筑特色。不要使用立邦漆等现代材料,这与古城特色很不相符。(三)新XX区无专业管理队伍,建设零乱,城镇居民环境卫生意识差。五、对鲁屯古镇保护与建设的几点建议(一)要按照古镇保护规划对鲁屯古镇进行保护和建设,切不可因资金不足和工作难度大而采取不痛不痒的做法。要通过严格实施的古镇保护规划,该拆除的要坚决拆除,该恢复的要必须恢复,力争用3-5年时间把古镇恢复到最佳程度。要让人们感觉到鲁屯确实是一个真正的古镇,而不是想像中的古镇。(二)加强对鲁屯古镇的保护和管理,要充分发挥好历史文化名镇有关职能部门、社区、居民的作用。对保护管理不力,不严格执行保护规划、违反鲁屯历史文化名镇管理及有关规定的行为,要坚决查处,并追究责任。(三)在古镇保护和建设区域上,除了充分体现保护规划中划定的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风貌协调区外。可以完全体现现代建筑或农村民居建筑特色,不必修成仿古建筑。(四)合理布局修建不同文化类型的城市广场,提升城市品位,满足居民文化生活的需要。具体措施是一、对鲁屯镇中心区、屯里头的民居复旧还古。二、恢复“万”字格局步行街,用镇内特色石材红石板铺垫。三、恢复上场坝李氏贞洁牌坊一座。四、恢复八大庙五、恢复古戏楼、古书院六、成立相关的机构,做到有人管、有人抓。七、按照相关的文物保护要求和技术标准界定文物保护区。八、禁止车辆通行保护区。九、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改善交通环境,拟建鲁屯至新屯、新围环镇公路,让车辆绕道而行,避让保护区。十、改善供、排水环境,确保保护区供、排水畅通,减少污水冲刷和淤泥沉积,塑造干净卫生的良好形象。总之,只要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搞好古镇保护和新区开发,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搞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和对外宣传的不断加强,鲁屯古镇将会以她独有的魅力吸引四方宾客的到来,鲁屯旅游就一定能够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旅游业作为当今发展最快、前景最广的新兴产业,集经济、社会、生态功能于一身,不仅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增强硬实力的支柱产业,也是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和谐,增强软实力的重要力量,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发展旅游业,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县政协于20*年11月下旬,在冯兴钱副主席的率领下,就如何发挥农村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进我县城乡统筹发展,开展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一)自然资源特色鲜明。XX县旅游资源独特,境内有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滨海玉苍山”景区,同时还有石聚堂、燕窠硐、鲸头等多个县级风景区。金色沙滩、彩色岛礁、山巅石海、古老村寨,构成了苍南独有的自然旅游景观。 (二)文化资源丰富多彩。文化资源是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灵魂。XX县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如金乡卫城和蒲壮所城的抗倭文化,五凤、腾垟的茶文化,矾山的矿石冶炼文化,玉苍山法云寺的宗教文化,岱岭、凤阳、莒溪等地的畲乡文化,朱程烈土故里、粟裕、刘英等抗日名将活动遗址的红色文化,还有唐桥宋塔、矴步、牌坊、状元坟、生态染坊、文物古迹等历史人文文化。此外民间民俗文化独特、农耕文明体验丰富多彩,如有太平龙、灵溪宫庙会、冥斋会、唱茶戏、拔五更、抬阁、马灯舞等民间民俗及捉小海鲜、踏水车、织布、做豆腐、捣年糕、采摘蔬果等农耕文明体验。 (三)生态农村建设成效明显。目前,我县已建成(或已通过生态镇现场核查)国家级生态乡镇4个,国家级生态村2个,省级生态乡镇5个,市级生态乡镇1个以及县级以上生态村324个。特色农业发展讯速,如灵溪观美桃湖的农业观光园、马站农业园区等农业基地和观光园区建设初具规模;马站四季柚、炎亭梭子蟹、苍南翠龙茶等特色知名农产品声名远播;拥有中国四季柚之乡、中国蘑菇之乡等多张涉农“国字号”金名片。优美的环境和特色农业基地,为乡村休闲生态游、农业观光游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活动载体。 (四)乡村农家乐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县农家乐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截至到2020年底,农家乐累计总投资规模达4280万元,接待餐位数7840个,床位数258个。全县已发展农家乐旅游特色村5个,农家乐旅游特色点72个,2020年全县共接待游客50万人次,直接营业收入4856万元,游客购物收入108万元,直接从业人员745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有效的推进了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创业增收。 虽然我县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良好,但还存在对开展乡村旅游重视不够,缺少科学的发展规划,农家乐布局不合理,功能单一;对民间民俗、农耕文明、抗倭文化、畲乡文化等旅游产品的挖掘和开发不深;对外宣传推介力度不够;乡村景点档次不高、分布较散、旅游服务能力不足、经营管理欠规范、发展机制不灵活等问题,发展乡村旅游工作还需强力推进。 二、大力发展我县乡村旅游的几点建议 发展乡村旅游业,有利于促进地方传统文化发展,保护古民居、古村落等;有利于促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保护良好生态环境;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山区群众收入,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目前,我县的乡村旅游还处于发展初期,应按照科学发展理念,将政府扶持、政策引导、培训教育和市场运作等各项举措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推动乡村旅游上档次、高效益。 (一)加强部门协作,支持乡村旅游发展。各级乡镇政府应加大力度,将发展乡村旅游业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统筹兼顾,合理开发,加快发展。要发挥乡镇政府属地管理的主导作用,加强与交通、建设、环保、农业、林业、水利、工商、宣传、广电、教育、文化等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建立乡镇、部门协作联动的管理机制。 (二)科学编制规划,合理开发资源。要根据现有乡村旅游资源,制订出我县乡村旅游的中长期和近期发展计划,合理布局乡村旅游景点和线路,明确全县乡村旅游的板块特色、项目重点和发展目标。要引入先进的乡村旅游文化理念和创意,结合美丽乡村打造、农业产业化建设、农房集聚改造、新农村建设等工作,做好我县“国字号”涉农品牌资源文章,稳步发展农业观光型、休闲度假型、民俗文化型和美味佳肴型农(渔)业旅游产品,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户一特”的发展格局。要选择一些条件好,有潜力的乡镇和村庄,策划好之后率先发展,以点带面,全面突破。同时要鼓励支持本地企业、农户加强对乡村旅游商品特别是特色农产品如金乡同春酒、本地笋干、席草制品、海鲜产品等开发经营,不断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增加乡村旅游附加值,为农民带来实惠。 (三)完善投入机制,拓展融资渠道。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完善农村配套基础设施。要创新投融资体制,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融资环境,尤其是要争取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支持。应研究出台对乡村旅游提供信贷支持和资金支持的机构和个人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为乡村旅游提供资金支持与信贷服务,以解决乡村旅游在发展初期和发展壮大的关键时期普遍存在的资金支持不足的难题,最大限度地支持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和升级。例如,提供税收优惠,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乡村旅游;通过财政贴息,鼓励金融机构为乡村旅游和“农家乐”提供小额贷款或低息贷款;通过再保险、风险贴息等方式,鼓励政策性和商业性保险机构积极开展乡村旅游业保险业务,帮助农户和相关组织化解经营风险等等。 (四)加强综合管理,提升整体环境。一要依据乡村旅游特点制定标准,规范管理。要把苍南实际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制定一套便于操作的“乡村旅游管理办法”,用来指导、规范和帮助农家乐经营者。按照现有的“示范”标准和“星级”标准加快经营户的提档升级,加强对游客权益保护,规范农家乐文明友好待客行为,以确保乡村旅游市场规范、有序、健康发展。二要加强培训,提升综合服务素质。要加强乡村旅游从业者的业务知识、旅游知识和法律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接待服务水平。特别是要有计划地组织培训一批乡村特色景点导游员,提升游客对景点的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