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规划-基本原理.doc_第1页
居住区规划-基本原理.doc_第2页
居住区规划-基本原理.doc_第3页
居住区规划-基本原理.doc_第4页
居住区规划-基本原理.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居住区规划与设计-住区规划总论Planning and Design of Residential Areas 王芳讲师城市规划与居住居住是城市的基本功能之一。城市居住设施及其分布形态,以及居住环境的质量,反映了城市发展水平、城市文明程度,也是城市建设成就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以住宅为主体的房地产市场的发育和不断完善,已使住宅产业成为活跃而极具潜力的新兴产业。城市规划对居住环境的创造和住宅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和调控作用。城市规划与住宅建设的关系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居住用地占的比例最大,因此,住宅用地的安排是城市规划需要优先研究的问题之一。其中包括住宅建设用地的分布、住宅等级分类、建设地块的容积率与建筑密度等,还要考虑公共设施与公共绿地的配套,以保证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为了保证住宅建设顺利地进行,城市市政部门要做好市政工程和公用设施的建设,包括城市道路、排水、给水、供电、供燃气、供热、电信及有线电视等。这些工作应贯穿在城市规划与住宅建设的每个阶段。 “居住是城市的第一活动”雅典宪章居住区是城市布局结构中一项功能地域,在用地、人口、设施与环境 等方面具有特定的配置等级与规模,在城市总体布局中,与其他功能地域存在互动关系,它以住宅为主要设施,并配置居住生活所需要的各种 设施。住区构成形式的发展演变:居住和住区里坊邻里单位居住小区课程内容1.住区的概念与类型2.住区的组成、功能3.住区规划的技术经济指标 住区的概念 住区的类型 住区的规模住区的概念与类型基本概念住区是城乡居民定居生活的物质空间形态,是关于各种类型、各种规模居住及其环境的总称。城市住区是指在城市、镇的范围内居住空间形态的统称。社区、邻里。 按城乡区域范围分:城市住区独立工矿企业和科研基地的住区乡村住区按建设条件不同分:新建住区和 旧住区住区的类型按住宅层数不同分:低层住区、多层住区、中高层住区、高层住区或各种层数混合修建的住区。居住区的规划结构: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 团是根据人口规模划分的,按不同的人口规模,分层次的配置满足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相关设施。因此,居住区规划在用地既定的情况下,首要的任务便是估算人口并确定居住区的规划结构。确定居住区人口主要是按规范规定的住区用地和人口规模“人均居住区用地控制指标”人均居住用地控制指标人均居住用地控制指标(m /人人居住规模层数建筑气候区划、居住区低层334730432840多层202819271825多层、高层172617261726小区低层304328402637多层202819261825中高层172415221420高层101510151015组团低层253522322130多层162315221420中高层142013181216高层811811811 根据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版的划分:城市住区分为居住区、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三个基本层次 。居住区: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居住小区:10000-15000人居住组团:1000-3000人住区的规模社区的规模:大城市社区建设规划对居住社区的规模有相应的规定:5-80000人。居住区是一个城市中住房集 中,并设有一定数量及相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地区,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会形成为居民提供居住、游憩和日常生活服务的社区。它由若干个居住小区或若干个居住组团组成。规模:人口3000050000人,户数1000016000户。居住区居住小区指由城市道路、居住区道路或自然界 线(河流等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并不被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相对完整的地段,小区内设有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居住小区可由若干居住组团组成,是构成居住区的一个单位。规模:人口1000015000人,户数30005000户。居住小区居住组团指由 若干栋住宅组合而成,并不被小区道路穿越的地块,居住组团内设有为居民服务的最基本的管理服务设施和组团绿地,它是构成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规模:人口10003000人,户数3001000户。居住组团住宅街坊是由城市道路或居住区道路划分,用地大小不固定,无固定规模的住宅用地。它的规模一般介于居住组团和居住小区之间。服务设施一般根据需要设置。通常沿街建造 商业服务设施,内部建住宅和公共绿地。居住组团住宅群没有规定的规模,服务设施也因规模和需要而异,是一种适合于现有城市道路网(特别是旧城区的住宅区形式。社区指一定地域内人们相互间的一种亲密的社会关系。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提出了形成社区的四个条件:有一定的社会关系,在一定地域内相对独立,有比 较完整的公共服务设施,有相近的文化、价值认同感。居住区规划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其目标是期望形成一个良好的社区,是建构一种广义交流层次上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物质形居住组团态上构筑生活空间与场所。在一定的地域之内具有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和服务系统。居民间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形成小社会是社区的基本特征,也是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希望形成的目标之一。住区规划的编制内容选择、确定用地位置、范围确定住区要实现的的功能和目标确定居住人口数量规模(或户数和用地大小拟定居住建筑的布置方式拟定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规模、标准和布置方式等拟定各级道路的宽度、断面形式、布置方式、对外出入口位置、泊车量和停泊方式拟定绿地、活动、休憩等室外场地的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拟定有关市政工程设施的规划方案拟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造价估算对不同阶段的方案进行必要的公众参与和专家咨询,满足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综合协调要求 住区的组成 住区的功能住区的组成和功能住区的组成要素:物质与 精神物质要素:由自然和人工两大要素组成。自然要素指地形地质水文植被等;人工要素指各类构建筑物等。精神要素:指社会制度、组织、道德、风尚、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化艺术修养等。住区的组成和功能住区的组成和功能住区的用地组成:住宅、公建、道路、绿地住宅用地: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等的总称。R01公建用地:与住区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公共设施的用地,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R02道路用地:指住区范围内的各级道路,包括居住区级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小汽车、单位通勤车等停放场地。R03公共绿地: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集中绿地,包括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他块状带状绿地等。R04 住区的组成和功能住区的环境组成为居住活动提供场所:内部居住环境外部居住环境:空间、空气、声、热、光、视觉生态、邻里和社会等。住区的功能居住公共和基 础服务环境保护、维持生态社会互动住区的组成和功能多元共存一般包括:用地分析、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定额 指标等。用地平衡表用地界线划分综合技术指标定额指标住区规划的技术经济指标社区公建配置标准及其发展住区用地平衡表它是 衡量住区规划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和经济的重要标志,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住区的环境质量水平,可以作为规划设计方案评定和建设管理机构审定方案的依据之一。住区规划的技术经济指标居住区用地平衡表居住区用地平衡表(%(%用地构成居住区小区组团1.住宅用地(R0150-6055657080公建用地2.(R02152512226123.道路用地(R0310189177154.公共绿地(R047.51851536居住区用地(R100100100 综合技术经项目计量单位数值所占比重(%人均面积(m2/人居住区规划总用地hm21.居住区用地(Rhm2100住宅用地(R01hm2公建用地(R02hm2道路用地(R03hm2公共绿地(R04hm22.其他用地hm2居住户(套数户(套居住人数人户均人口人/户总建筑面积万m21.居住区用地内建筑总面积万m2100住宅建筑面积万m2公建面积万m22.其他建筑面积万m2住宅平均层数层济指标一览表高层住宅比例%中高层住宅比例%人口毛密度人/hm2人口净密度人/hm2住宅建筑套密度(毛套/hm2住宅建筑套密度(净套/hm2住宅建筑面积毛密度万m2/hm2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万m2/hm2居住区建筑面积毛密度(容积率万m2/hm2停车率%停车位辆地面停车率%地面停车位辆住宅建筑净密度%总建筑密度% 社区公建配置标准 公共服务设施类型住区规划的技术经济指标 千人指标 居住区商业 服务中心宜设在居住区入口处,居住小区级服务中心为便利居民途经使用,可布置在小区中心地段或小区主要出入口处,其建筑可设于住宅底层,或在独立地段设置。商业设施的规划布置 1.人口毛密度是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容纳的规划人口数量(人/hm;2.人口净密度是每公顷住宅用地上容纳的规划人口数量(人/hm。3.住宅建筑套密度(毛是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套数(套/hm;4.住宅建筑套密度(净是每公顷住宅用地 上拥有的住宅建筑套数(套/hm 2。5.住宅建筑面积毛密度是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万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综合技术经济指标(一m 2/hm;6.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是指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万m 2/hm。7.建筑面积毛密度也称容积率,是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各类建筑的建筑面积(万m/hm或以居住区总建筑面积与居住区用地的比值表示。8.住宅建筑净密度是住宅建筑基底总面积与住宅用地面积的比率(%9.在居住区内,各类建筑基底的总面积与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称为居住区建筑密度。10.居住区用地范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