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穴位贴敷疗法 1 穴位贴敷疗法 是一种中医临床常用的外治方法 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 根据治疗需要将各种不同的药物制成相应的剂型 贴敷于患处或一定的穴位上 通过药力作用于肌表 传于经络 脏腑 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治疗肌表疾病 经络脏腑疾病 2 其中某些带有刺激性的药物贴敷穴位可以引起局部充血发泡甚至化脓如灸疮 此时又称为天灸或自灸 三伏天 三九天 现代也称为发泡疗法 若将药物贴敷于脐中 神阙穴 通过脐部吸收或刺激脐部以治疗疾病时 又称敷脐疗法或脐疗 3 三伏天 伏是隐藏的意思 据 史记 文字记载 伏者 隐伏避盛夏也 三伏 是指初伏 中伏和末伏的统称 大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 按规定 从 夏至 日开始算起的第3个 庚日 为入伏 并作为 头伏 的第1天 第4个 庚日 定为 中伏 第一天 从 立秋 开始算起的第1个 庚日 为 末伏 的始日 第2个庚日定为出伏 即伏天结束 4 三九天 三九天 是人所感受到最冷的时段 每年的冬至节这天 就开始进入 数九 中国传统的节气口诀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 八九燕来九九归一九 犁牛遍地走 5 理论依据 穴位贴敷疗法既有穴位刺激作用 又通过特定的药物吸收以发挥明显的药理作用 即可发挥药物 腧穴的双重治疗作用而使疗效倍增 6 一 经络学说 穴位贴敷使外用药通过皮毛 经穴 经脉而起作用 达到以肤固表 以表托毒 以经通脏 以穴除邪 扶正强身的目的 7 经络学说 黄帝内经灵枢海论 十二经脉者 内属于脏腑 外络于肢节 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 节之交三百六十五合 所言节者 神气所游行出入也 非皮肉筋骨也 经络内属于脏腑 外络于肢节 沟通表里 是一切疾病的反应部位 黄帝内经灵枢本藏 经脉者 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 濡筋骨 利关节者也 经络的根本功能是运行气血 协调阴阳 营养和控制全身 8 二 药物特性 各种药材除具备寒热温凉 升降沉浮的特性外还各自有解表 清热 理气 理血 祛风 安神 调补气血等作用 9 理论骈文 外治之理 即内治治理 外治之药 亦即内治之药 所异发耳 内外用药使用总纲无异 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 虚者补之 实者泻之 清朝 吴尚先著 又名 外治医说 标志着中医外治体系的发展与成熟 10 即吴氏所说 郁者以宣 乖者以协 泛者以归 停者以逐 满者以泄 劳者以破 滑者以留 阻者以行 逆上者为之降 陷下者为之提 格于中者为之通 越于外者为之敛 11 四大用药特点 1 善用温药 附子 肉桂 吴茱萸 丁香 川椒 茴香等2 善用归膀胱经 脾胃经药 麻黄 桂枝 生姜等3 善用引经 开窍药 麝香 冰片等4 善用皮肤刺激性强药物 川椒 大蒜 生姜 斑蝥 冰片 滑石粉等 12 四字功效 穴位贴敷疗法功效 拔 凡病所聚集之处 拔 之则病邪能出 免除深入内陷之患 截 截之则邪气内消 解除妄行传遍之虞 通 可行滞解郁 化积消瘀 调和营卫 调 调则阴平阳秘 五脏六腑偏胜偏虚之虑 13 具体而言主要作用 1 温经活血 2 行气止痛 疏经通络 3 调和阴阳 4 健脾和胃 14 穴位贴敷的配方用穴 1 根据八纲辨证选药方 贴敷药物与内服药物在选药上有一定区别 但许多外敷药物在临床上内外通用如镇痛 活血 舒筋 清热等 外用药物时药物毒副作用减小 即使由俊猛药物配伍的外用敷药直接造成的副作用也极小 斑蝥 马钱子 2 根据针灸用穴原则选穴 15 选穴原则 基本上与针灸用穴基本一致 但又有其特殊性 如多直接用痛点 即 阿是穴 以利于药物作用于患处 其次多选用窍穴 如神阙穴 16 1局部选穴 腧穴所在 主治所及 根据每一腧穴都能治疗所在部位和邻近部位的病证这一普遍规律而取穴 多用于治疗体表部位明显和较局限的症状 如胃痛取中脘 梁门 17 2远端取穴 在距离病变部位较远的地方选穴 黄帝内经 称其为 远道刺 体现了 经脉所过 主治所及 治疗规律 如胃痛取足三里 对于脏腑疾病 郄穴往往是远端取穴时较好的选择 18 3辨证选穴 指针对某些全身症状或针对病因病机而取穴 本方法根据中医理论和腧穴主治功能而取穴 如哮喘取肺俞 定喘等 对于脏腑疾病往往选择俞募配穴法 19 4 背部取经穴 即取背部督脉和膀胱经的腧穴 如慢性腹泻取膀胱经大肠俞 肾虚喘证取督脉命门穴 20 高频使用经穴 穴位 背俞穴 募穴 八会穴 交会穴募穴 脏腑之气汇聚之穴 肺 中府 心 巨阙 肝 期门 脾 章门 肾 京门心包 颤中 胃 中脘 胆 日月 大肠 天枢 膀胱 中极 小肠 关元 三焦 石门关元 气海 神阙 中脘 命门 大椎 志室 足三里 涌泉 悬钟经脉 足太阳膀胱经 足三阴经 足阳明胃经 任督二脉 21 22 穴位帖敷疗法的主要特点 1 作用直接 适应证广 2 用药安全 诛伐无过 3 简单易学 便于推广 4 取材广泛 价廉药俭 5 疗效确切 无创无痛 23 穴位帖敷疗法操作流程 操作流程 1 医生详细询问患者病情 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治疗前评估 把握好适应证 2 四诊合参并进行经络诊查 制定穴位处方及中药配方 3 医生向患者阐明治疗的目的 过程 以期配合 4 制作贴敷药膏 将药膏贴敷于患者相应穴位 5 治疗后对患者进行评估 并交待患者治疗后的注意事项 24 疗程 2 7天穴位贴敷一次 3次为一疗程天灸的疗程 一般是三伏 三九天期间治疗 连续3 5年 25 穴位贴敷疗法适应证 1 消化系统疾病 功能性胃肠病 胃食管返流病 功能性消化不良 肠易激综合征 功能性便秘 慢性胃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 慢性肝炎 慢性胆病 脂肪肝等 2 呼吸系统疾病 上呼吸道感染 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26 穴位贴敷疗法适应证 3 循环系统疾病 原发性高血压 冠心病 4 代谢疾病和营养疾病 糖尿病 高脂血症 肥胖症 5 五官科疾病 慢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 6 妇科疾病 月经失调 痛经 慢性盆腔炎 附件炎等 27 穴位贴敷疗法适应证 7 儿科疾病 婴幼儿消化不良 小儿厌食症 小儿遗尿症等 8 骨科疾病 颈椎病 腰椎病 膝关节病等 膏药贴敷应用广泛 9 外科疾病 疮疡肿毒 跌打损伤 28 注意事项及禁忌证 1 凡用溶剂调敷药物的 需随调随敷 以防蒸发 2 贴药后注意防止药贴脱落 必要时外加胶布固定 3 对胶布过敏者 可改用纱布或绷带固定 4 对刺激性强的药物 贴敷时间不宜过长 以免发泡过大 29 注意事项及禁忌证 5 过敏体质 孕妇 月经期及糖尿病患者慎用 6 皮肤局部有感染 肿块 破溃禁用 7 对孕妇 儿童 应避免贴敷刺激性强 毒性大的药物 30 穴位贴敷治疗后的生理反应 贴敷后 局部可出现红 肿 热 痛等无菌性炎症反应 甚至可出现皮肤起泡 无需特别处理 31 穴位贴敷治疗后的可能并发症 该治疗并发症较少 有极少数可出现以下情况 局部并发感染 过敏反应 32 肺脾两虚型喘证 表现 方药 五味子3白芥子4白术3半夏3当归3细辛1 5姜汁调用穴 大椎 肺俞 脾俞 中脘 命门注 先隔姜灸三柱然后再贴24h 要求5 6h后起水泡 有斑痕 33 肾虚型喘证 方药 五味子3淫羊藿3肉桂3甘遂1 5细辛1 5姜汁调用穴 大椎 肺俞 肾俞 命门注 先隔姜灸三柱然后再贴24h 要求5 6h后起水泡 有斑痕 34 虚寒型胃脘痛 方药 吴茱萸3高良姜3香附1 5山茱萸3枳实3酒调用穴 中脘 天枢 足三里 胃俞 大肠俞 内关注 先隔姜灸大艾柱灸然后再贴12h 三天一次 五次一疗程 35 过敏性鼻炎 方药 白芷3白芥子3荆芥3苍耳子3辛夷花1 5细辛1 5姜汁调用穴 大椎 肺俞 肾俞 命门注 贴4h 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速养护施工方案(3篇)
- 新店开业当天活动策划方案(3篇)
- 信号总线施工方案(3篇)
- 高级执法考试题库及答案
- 征兵工作教学课件
- 北京市门头沟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物理题目及答案
- 写高三数学题目及答案
- 小学智力测试题目及答案
- 高二物理《浮力原理的应用:高中物理实验教程》
- 市场资源置换合作合同
- 微生物实验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施工合同 补充协议
- 楼梯切割安全生产合同范本
- 2025年银发族市场洞察报告
- 加油站秋季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部队课件的教学设计方法
- 2025年农村个人房屋买卖合同协议书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开学摸底考试英语模拟卷
- 2025至2030中国CPU市场运行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DB37-T4899-2025深远海养殖管理工作指南
- 污水处理企业生态环境合规管理指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