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叶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叶的形态与功能叶 leaf 着生在茎节上 常为绿色扁平体 含有大量叶绿体 具有向光性 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制造有机养料的重要器官 第四章叶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一 叶的组成叶由叶片 blade 叶柄 Petiole 和托叶 stipule 三部分组成 这三部分俱全的叶称完全叶 completelleaf 如桃 柳月季等 有些植物的叶具有其中的一或两个部分 称不完全叶 incompleteleaf 如丁香 茶等 第四章叶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珊瑚树不完全叶 第四章叶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一 叶片叶片是叶的主要部分 一般为绿色 薄的扁平体 有上表面 腹面 和下表面 背面 之分 叶片的全形称叶形 顶端称叶端或叶尖 基部称叶基 周边称叶缘 叶片内分布有叶脉 第四章叶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二 叶柄叶柄是叶片和茎枝相连接的部分 具有支持叶片的作用 有些植物的叶柄基部或叶柄全部扩大成鞘状称叶鞘 leafsheath 如当归 白芷等伞形科植物 禾本科植物在叶鞘与叶片相接处的腹面的膜状突起物称叶舌 ligulate 在叶舌两旁有一对从叶片基部边缘延伸出来的突起物称叶耳 auricle 第四章叶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月桃的叶鞘 第四章叶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三 托叶托叶是叶柄基部的附属物 常成对着生于叶柄基部两侧 托叶的形状 第四章叶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肾状托叶 第四章叶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线形托叶 第四章叶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虎杖 蓼科 托叶鞘 第四章叶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二 叶的各部形态 一 叶片的全形叶片的大小和形状变化很大 随植物种类而异 甚至在同一植株上 其形状也有不一样的 但一般同一种植物叶的形状是比较稳定的 在分类学上常做为鉴别植物的依据 叶片的形状主要是根据叶片的长度和宽度的比例 以及最宽部位的位置来确定 第四章叶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常见的有 叶片的基本形状 线形 剑形 圆形 阔椭圆形 长椭圆形 卵形 阔卵形 披针形 倒卵形 倒阔卵形 倒披针形等 其他常见的或较特殊的叶片形状还有 针形 带形 扇形 心形 肾形 盾形 戟形 匙形 菱形 镰形 提琴形 三角形 鳞形 管形 偏斜形等 第四章叶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第四章叶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第四章叶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盾形叶 莲 心形叶 鱼腥草 第四章叶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二 叶端形状叶片的尖端 简称叶端或叶尖 常见的有 圆形 钝形 截形 急尖 渐尖 渐狭 尾状 芒尖 短尖 微凹 微缺 倒心形等 第四章叶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三 叶基形状常见的叶基形状有 楔形 钝形 圆形 心形 耳形 箭形 戟形 截形 渐狭 偏斜 盾形 穿茎 抱茎等 第四章叶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四 叶缘性状常见的叶缘性状有 全缘 波状 锯齿状 重锯齿 牙齿状 圆齿状 缺刻状等 第四章叶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重锯齿状叶 樱花 第四章叶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五 叶片的分裂一般植物的叶片常是完整的或近叶缘具齿或细小缺刻 但有些植物的叶片叶缘缺刻深而大 形成分裂状态 羽状分裂常见的叶片分裂掌状分裂三出分裂浅裂叶裂深度不超过或接近叶片宽度的四分依据叶片裂隙啊之一的深浅分为深裂叶裂深度超过叶片宽度的四分之一全裂叶裂深庋几达主脉或叶柄顶部 第四章叶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第四章叶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第四章叶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第四章叶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泥壶菜羽状全裂 第四章叶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六 叶脉及脉序叶脉 vein 是贯穿在叶肉内的维管束 是叶内的输导和支持结构 其中最粗大的叶脉称主脉 主脉的分枝称侧脉 其余较小的称细脉 叶脉在叶片上分布形式称脉序 venation 脉序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网状脉序 平行脉序 二叉脉序 第四章叶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第四章叶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第四章叶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网状叶脉 第四章叶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第四章叶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第四章叶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七 叶片的质地膜质叶片薄而半透明纸质质地较薄而柔韧 似纸张样草质叶片薄而柔软革质质地坚韧而较厚 略似皮革肉质叶片肥厚多汁 如麻黄 天麻的鳞片叶 如芭蕉 梧桐叶 如薄荷 紫苏叶 如山茶 广玉兰叶 如芦荟 景天 马齿苋叶等 第四章叶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八 叶片的表面性状叶和其他器官一样 表面常有附属物而呈各种表面特征 光滑如冬青 枸骨 叶面无任何毛茸或凸起 而具有较厚的角质层被粉如芸香 叶表面有一层白粉霜常见的有 粗糙如紫草 腊梅 叶表面具极小突起 手触摸有粗糙感被毛如薄荷 毛地黄等 叶表面具细各种毛茸 第四章叶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九 异形叶性通常每一种植物具有其特定形状的叶 但也有一些植物在同一植株上具有不同形状的叶 这种现象称为异形叶性 异形叶性的发生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由于植株发育年龄的不同 所形成的叶形各异 如小檗幼苗期的叶呈叶形 再长出的叶逐渐转变为刺状 又如蓝桉幼枝上的叶是对生无柄的椭圆形叶 而老枝上的叶则是互生有柄的镰形叶 另一种是由于环境的影响 引起叶的形态变化 如慈菇在水中的叶是线形 而浮在水面的叶是肾形 露出水面的叶则呈箭形 第四章叶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第二节单叶与复叶 一 单叶在一个叶柄上只着生一片叶片 称单叶 simpleleaf 如厚朴 女贞 枇杷等 二 复叶一个叶柄上生有两个以上叶片的叶称复叶 compoundleaf 从来源上看 复叶是由单叶的叶片分裂而成的 即当叶裂片深达主脉或叶基并具小叶柄时 便形成了复叶 复叶的叶柄称总叶柄 总叶柄上着生叶片的轴状部分称叶轴 复叶上的每片叶称小叶 小叶的柄称小叶柄 第四章叶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第四章叶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第四章叶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第四章叶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偶数羽状复叶 第四章叶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第四章叶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具单叶的小枝条和羽状复叶之间有时易混淆 识别时首先要弄清叶轴和小枝的区别 1 叶轴先端无顶芽 而小枝先端具顶芽2 小叶叶腋无腋芽 仅在总叶柄腋内有腋芽 而小枝上每一单叶叶腋均具腋芽3 复叶的小叶与叶轴常成一平面 而小枝上单叶与小枝常成一定角度4 落叶时复叶是整个脱落或小叶先落 然后叶轴连同总叶柄下起脱落 而小枝一般不落 只有叶脱落 全裂叶与复叶在外形上亦很相近 区别在于 第四章叶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第四章叶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第三节叶序叶序是叶在茎枝上的排列方式 常见的叶序有互生 对生 轮生三种基本类型 互生 在茎枝的每个节上只生一片叶子 各叶交互而生 它们常沿茎枝作螺旋状排列 如桃 柳 桑等 对生 在茎枝的每个节上着生相对二片叶子 如丁香 石竹等 有的与相邻的两叶成十字排列成交互对生 如薄荷 龙胆等 有的对生叶排列于茎的两侧成二列状对生 如女贞 水杉等 轮生 每个节上轮生三或三片以上的叶 如夹竹桃 轮叶沙参等 簇生 簇生是指二片或二片以上的叶子着生短枝上成簇状 如银杏 枸杞 落叶松等 第四章叶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互生 对生 轮生 簇生 1 互生 在茎枝的每一节上只生一片叶 各叶交互而生 沿茎枝螺旋状排列 如桃 柳 杜仲 叶下珠等 2 对生 在茎枝的每一节上相对着生两片叶 呈十字形排列称为交互对生 如薄荷 益母草 龙胆等 排列于茎的两侧称为二列状对生 如女贞 水杉 醉鱼草等 3 轮生 在茎枝的每一节上轮生三片或三片以上的叶 如夹竹桃 黄精 猪殃殃等 4 簇生 两片或两片以上的叶着生在节间极度缩短的侧生短枝上 密集成簇 如枸杞 银杏 金钱松等 5 基生 有些植物的茎极为短缩 节间不明显 其叶如从根上生出而成莲座状 称基生叶 如车前 蒲公英 麦冬等 第四章叶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五 变态叶的类型叶也和根 茎一样 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和生理功能的改变而有各种变态 常见的变态类型有以下几种 一 苞片 bract 生于花序或花柄下面的变态叶称苞片 围于花序基部1至多层的苞片合称为总苞 总苞中的各个苞片 称总苞片 花序中每朵小花的花柄上或花的花萼下较小的苞片称小苞片 半夏 马蹄莲等天南星科植物的花序外面常有一片大形的总苞件称佛焰苞 spathe 第四章叶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半夏 虎掌等天南星科植物的花序外面常有一片形大的总苞片 称 佛焰苞 第四章叶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二 鳞叶 scaleleaf 叶特化或退化成鳞片状 称鳞片或鳞叶 膜质膜质鳞叶菲薄 一般不呈绿色分为如麻黄的叶 洋葱鳞茎外层包被肉质肉质鳞叶肥厚 能贮藏营养物质如百合 贝母 洋葱等鳞茎上的肥厚鳞叶 三 叶刺 leafthorn 是由叶片或托叶变态成坚硬的刺状 如小檗 仙人掌类植物的刺是叶退化而成 刺槐 酸枣的刺是由托叶变态而成 第四章叶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四 叶卷须 leaftendril 叶的全部或一部分变为卷须 借以攀援它物 如豌豆的卷须是由羽状复叶上部的小叶变成 菝葜的卷须是由托叶变成 五 根状叶 rhizomorphoid 某些水生植物沉浸于水中的叶常细裂变态成细须根状 有吸收养料 水分的作用 如水生植物槐叶萍 金鱼藻等 第四章叶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菝葜的叶卷须 第四章叶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六 捕虫叶 insect catchingleaf 食虫植物的叶 叶片形成囊状 盘状或瓶状等捕虫结构 当昆虫触及时 立即能自动闭合 将昆虫捕获 后被腺毛或腺体的消化液所消化 如茅膏菜 猪笼草等 第四章叶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六 叶的生理功能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叶尚有吐水 吸收 贮藏 繁殖的功能 第四章叶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叶的显微构造叶的初生组织与根和茎一样 分为原表皮层 基本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 幼叶在发育过程中已完全成熟 不再有原分生组织 因此没有根与茎中所仍然保留着的由原分生组织所组成的生长锥 第四章叶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一 双子叶植物叶的构造 一 叶柄的构造 叶柄的横切面一般呈半月形 圆形 三角形等 其构造和茎的构造大致相似 由表皮 皮层和维管组织三部分组成 维管束排列方式 木质部位于上方 腹面 韧皮部位于下方 背面 第四章叶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二 叶片的构造 多数双子叶植物叶片有上下面的区分 上表面 腹面 为深绿色 下表面 背面 为淡绿色 这种上下两面在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上有明显区别的叶称为两面叶或异面叶 有些植物的叶在枝上着生时 近于与地面相垂直 叶片两面的受光差异不大 因而两面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也就相似 即上下两面均有气孔和栅栏组织等 这种叶称为等面叶 如番泻叶等 叶片的三种基本结构 表皮 叶肉 叶脉 第四章叶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异面叶 正 反 第四章叶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番泻叶 等面叶 横切面 第四章叶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第四章叶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第四章叶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棉叶表皮上的腺毛 二 单子叶植物叶的构造也分为表皮 叶肉 叶脉三部分 现已禾本科植物的叶为例加以说明 上 下表皮的组成稍有不同 上表皮由长细胞 短细胞 泡状细胞和气孔器有规律地排列而成 下表皮没有泡状细胞 上 下表皮的气孔器数目相差不大 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之分化 属于等面叶 禾本科植物的叶具平行脉 叶脉维管束为有限外韧维管束 维管束外围常有一至多层细胞 细胞为薄壁组织或厚壁组织 这一结构称维管束鞘 可以作为禾本科植物分类上的特征 第四章叶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业春季安全培训总结课件
- 养护安全作业培训目的课件
- 农业安全培训通讯课件
- 别吸烟了课件
- 初高阶语音课件
- 初识代数式讲解课件
- 化工二级安全培训课件
- 内部消防安全培训会议课件
- 2024-2025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重点校初三上学期数学期中试卷【附答案】
- 内踝骨折康复课件
- 学校“1530”安全教育记录表(2024年秋季全学期)
- 仪表设备管理实施细则
- 磷化工工艺流程
- 2025云南红河州红投永良矿业限公司招聘2人高频重点模拟试卷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新入职教师法律法规培训
- 数字经济与就业
- 2024年-2025年司法考试真题及复习资料解析
- 幼儿园护学岗职责
- 国开电大《组织行为学》形考任务1-4
- 施工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方案
- 精细化工技术-大学专业介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