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厌氧消化工程设计_第1页
秸秆厌氧消化工程设计_第2页
秸秆厌氧消化工程设计_第3页
秸秆厌氧消化工程设计_第4页
秸秆厌氧消化工程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固废课程设计重庆市合川区太和镇富金村秸秆厌氧消化工程设计设计人:王晋琳 班级:环工1101 学号: 指导教师:刘研萍前言厌氧消化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污泥稳定化和资源化的方法,随着全球性的能源危机以及各国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法规的相继出台,该技术将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而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是缓解当今我国面临的“粮食、能源、环境”三大危机的有效途径之一,厌氧发酵技术作为生物质能主要利用技术已广受关注。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随着粮食产量的增加,农作物秸秆年产量逐年上升,目前我国每年秸秆产量大约有7亿多吨。大量秸秆露天焚烧不但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而且带来大气污染、火灾事故、堵塞交通等大量的社会、经济和生态问题,而将秸秆作为厌氧发酵的原材料进行二次利用,即解决了处理问题,又带来了清洁能源沼气。采用厌氧工艺进行秸秆厌氧消化,不仅能耗小,而且产生的沼气可作为能源加以利用,既经济又环保。每年可以回收的沼气可以节约燃煤成本;在秸秆消化场地的平面竖向布置上,尽量减少各构筑物的水利损失,常温厌氧消化依靠重力进出料,以节省能耗。农作物秸秆是一种重要的富含有机质(80-90)的生物质能源,木质纤维素含量相对较高,而厌氧微生物对木质纤维素的降解消化能力相对较弱,因而导致秸秆水解缓慢,水解程度低,进而影响后续的酸化和气化过程,最终表现为厌氧消化时间长、消化率低、产气量少、投入产出效益差等制约性问题。【1】本文主要讨论一个工程应用实例中厌氧消化的基本原理和总体设计等方面。目录设计任务- 1 -1总说明- 2 -1.1工程概况及基本特征- 2 -1.1. 1工程概况- 2 -1.1. 2基本特征- 2 -1.2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 3 -1.3设计依据与设计资料- 4 -1.3.1工艺设计依据- 4 -1.3.2站址选择依据- 5 -1.3.3设计资料- 6 -1.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8 -1.4.1技术指标- 8 -1.4.2经济指标- 8 -2秸秆厌氧消化工艺总体设计- 9 -2.1秸秆产生量- 9 -2.2工程规模- 10 -2.3厌氧消化工艺- 12 -2.3.1主要工艺反应器介绍- 12 -2.3.2工艺选择原则- 13 -2.3.3工艺选择- 14 -2.3.4本项目工艺特点- 14 -2.3.5工艺流程图- 14 -2.4厌氧消化工程设计- 16 -2.4.1预处理单元- 16 -2.4.2沼气生产单元- 17 -2.4.3沼气沼液储存单元- 17 -2.4.4沼气净化单元:- 18 -2.4.5有机肥加工单元:- 18 -2.4.6辅助生产生活设施- 19 -3总图布置- 20 -3.1总平面布置- 20 -3.11总平面布置原则- 20 -3.1.2项目选址- 22 -3.2高程布置原则- 22 -3.3厂区给排水设计- 23 -3.3.1室外给水- 23 -3.3.2消防系统- 23 -4环境保护- 24 -4.1 环境保护中的选址要求 - 24 -4.2设计依据- 24 -4.3沼气利用- 24 -4.4节能- 24 -4.5沼渣的处理- 25 -4.6沼液的处理- 25 -4.7噪音- 26 -4.8道路及绿化- 26 -5结语- 26 -6参考文献- 27 -设计任务一、设计任务及目的1.任务:重庆市合川区太和镇富金村秸秆产生量大,在不允许燃烧的情况下,进行资源化利用。本次设计任务主要是秸秆厌氧消化工程设计中的方案确定及初步设计阶段,内容以工程设计为主,主要为厌氧工艺的选择、处理单元的计算、厂区布置等。2目的: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秸秆厌氧消化工程设计的一般方法,锻炼学生工程制图能力,巩固教学中所学知识,并学会将书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二、设计规模 一个自然村,人口为500户,每户用气0.9m3/天;建设一座秸秆厌氧消化工程,进行集中供气。1 总说明1.1工程概况及基本特征1.1. 1工程概况项目名称:重庆市合川区太和镇富金村秸秆厌氧消化工程主管单位:富金村村委会承办单位:重庆丰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项目场址:重庆市合川区太和镇胡家坝总用地: 4736m2总库容: m3处理规模:532t/年 服务年限:20年项目服务范围:合川区太和镇居民所产生的玉米秸秆1.1. 2基本特征1、合川区主要气象特征值如下。1)地理位置合川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区,重庆西北部,距重庆主城九区56公里。地理坐标在东经105.5837至106.4037、北纬29.5102至30.2224之间。东邻渝北区,南靠北碚区、璧山区,西连铜梁区、潼南县,北接华蓥市、岳池县、武胜县、蓬溪县。东西宽69公里,南北距58公里,重庆幅员面积2356.21平方公里。2)气候与气象合川气候属亚热带温湿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18.1,四季分明。年平均相对湿度79,最大相对湿度83,最小相对湿度15。降水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1112左右,510月6个月共降水平均为711.32,占全年64;14月及1112月6个月共降水平均为400.32,占全年36。年平均日照数为1315.7d,年平均气压984.6mb。历年各月都以偏北风最多,多年平均风速为1.8m/s,瞬时最大风速28 m/s,最多风向为NW。3)土地资源合川区土地面积按地图量算,幅员面积为2356.21平方公里,折合353.43万亩。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是:耕地176.6万亩,占总面积的49.97%;园地13.74万亩,占3.89%;林地23.22万亩,占6.57%;居民及工矿用地28.59万亩,占8.09%;交通用地(含农村人行道)22.56万亩,占6.38%;水域面积20.54万亩,占5.81%;未利用地68.17万亩,占19.29%。总面积中,属国家所有的土地18.22万亩,占总面积的5.15%,集体土地335.52万亩,占94.85%。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类原则,重庆土地的土壤类型共划分为4个土类、6个亚类、18个土属、70个土种、97年变种。其中,农业耕地有17个土属、69个土种和94个变种;非农业耕地有1个土属、1个土种和3个变种。水稻土类是农业耕地的主要土类,约占总耕地面积的61.33%;其次是紫色土,占34.1%;第三位是黄壤土,占2.69%;潮土土类最少,仅为1.81%。从土壤的质地分析:沙土占17.83%,粘土占23.57%,壤土占48.82%,砾质土占9.78%。土壤的酸碱度含量:酸性占5.63%,微酸性占20.21%,中性占60.44%,微碱占13.72%。4)地貌合川区地处中丘陵和重庆平行岭谷的交接地带。出露地层从老至新有古生界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和侏罗系、新生界第四系。其中,以侏罗系分布面积最宽,占合川区幅员面积四分之三以上。侏罗系中又是沙溪庙组面积最大,达1664.03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70.62%。合川区太和镇马门溪还挖掘出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化石“马门溪龙”。地质构造属新华夏系构造体系,全境有两种地质构造类型:境东及东南部属重庆平型岭谷区华蓥山复式背斜褶断带,其余的大部分地区属渝西褶带龙女寺半环状构造区。2重庆地貌因受地质构造和岩性的制约,其特征是东、北、西三面地势较高,南面地势较低。最高点是三汇镇白岩头,海拔高度为1284.2米;次高点在西部龙多山,海拔高度619.7米;最低在南面的草街镇嘉陵江边,海拔185米。全境地貌大致分为平行岭谷和平缓丘陵两大类型:东南边缘之华蓥山区为平等岭谷地形,分布面积359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15.5%;西北部广大地区,属渝西丘陵盆地,为平缓丘陵地型,分布面积1997.21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84.5%。1.2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1) 所设计的工艺流程、构(建)筑物、主要设备、设施等应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生产和使用的需要,以保证沼气工程功能的实现。2) 为防止因某些突发事故而造成沼气工程停运,其被处理的原料应有安全溢流和超越的措施。3) 应以近期工程规模为主,兼顾远期规划,并为今后发展预留改、扩建的余地。4) 在经济合理的原则下,对经常操作且稳定性要求较高的设备、管道及监控部位,应尽可能采用机械化、自动化控制,以方便运行管理,降低劳动强度。5)工艺设计应根据沼气工程规划年限、工程规模和建设目标,选择投资省、占地少、工期短、运行稳定、操作简便的工艺路线,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6) 应在不断总结生产实践经验和吸收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积极采用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7)应与邻近区域的给水、排水和雨水的排除系统以及供电、供气系统相协调。8)应尽可能地降低工程造价和运行成本。9)除应按本部分执行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关的标准、规范和规定。1.3设计依据与设计资料1.3.1工艺设计依据以双方签订的沼气工程项目设计合同书、立项批文、相关投资部门的要求、委托单位提供的技术基础资料作为设计依据。设计前,应搜集下列相关的技术基础资料:a) 原料:发酵原料的种类、总量以及收集方式,发酵原料排放量的稳定性及可持续年限,同时还应当收集企业扩大生产以后的发酵原料的相关资料;b) 气象资料:当地的气温、风力、风向、降水量等;c) 水文地质资料:工厂所在地的水文地质、地震烈度、以及地下水位等;d) 社会环境资料:工厂所在地的社会环境概况包括经济条件等;e) 处理后的出水水质允许排放的标准;f) 处理后的水和污泥再利用的可能性和途径等;g) 沼气的用途及使用要求;所采用标准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环发1999214号)*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工业循环水冷却设计规范(GBT 50102-2003)*沼气工程规模分类(NY/T 667-200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给水排水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T 50125-2010)*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爆炸和火宅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沼气工程技术规范(NY/T 122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0)1.3.2站址选择依据沼气站址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a) 尽量靠近原料(秸秆)的产地和沼气利用地区,还应与总排出口相衔接;b) 在厂区或场内主导风向的下风侧;c) 便于处理后的污水、污泥的排放与利用;d) 有较好的地质条件;e) 满足安全生产和卫生防疫要求;f) 不受洪水威胁,有良好的排水条件;g) 有较好的供水、供电的条件和交通方便。1.3.3设计资料(1)地理位置太和镇位于合川西北部,建于清乾隆13年(公元1748年),与潼南、铜梁交界,幅员面积156.71平方公里,辖21个村、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87079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万余人,城镇建成区4.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56.8%,是合川区内最大的城镇。太和镇是传统的丝绸之乡、马门溪恐龙故居、红军高级将领周吉可家乡,是全国重点镇和重庆市中心镇、卫生镇、文明镇、生态镇、经济百强镇、商贸示范镇,也是合川规划建设的小城市和主城副中心。太和镇历史文化悠久、交通便利、物产丰富、商贸繁荣、经济基础较好,现有渝州酿酒有限公司、太和丝绸公司、富金坝发电厂等一批规模企业;有重庆市首批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有各类商业门市1200余家,是合川西部特色经济区域中心和辐射周边30万人的物资集散地和商贸中心,素有“小合川 ”之称。(2) 社会环境概况太和镇位于合川西北部,与潼南、铜梁接壤,幅员面积156.7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1891亩,辖36个村,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86595人,其中城镇人口36104人,劳动力41107人,外出务工23002人,城镇建成区3.89平方公里,城镇化率49.5%。2008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89904万元,同比增长18.8%。太和镇地属浅丘地区,川中褶皱带龙女寺半环状构造区,地势北高南低,海拔高度在216.3米(起点在小甑子码头)至346.7米(最高点在把伞村红堡顶)之间;气候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温润气候区的南部长江河谷区,冬暖夏热,春早秋短,无霜期长,雨量丰富。涪江自北向南流经太和镇,富金坝航电枢纽渠化河道40多公里,上到潼南,下至合川,自然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40公里涪江穿境而过,有丰富的水利资源,建有装机容量6万千瓦的富金坝电站和装机容量410千瓦的小型发电站1座。镇域内有溪流15条,水库5座,山坪塘752座,蓄水量达594万立方米,河沙和石材储藏量达100万立方米。在古山、小河、亭子村已钻探出天然气井3口,日产量可达15万立方米,天然气入镇管网已建成。涪江在镇域内蜿蜒曲折的水体和富金坝半岛及库区,构成优美的景观带及舒适的人居生活环境,为太和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基础设施完善。全镇建有通讯基站9座,移动、联通、电信、铁通等公司均设有营业网点;有日供水量20000吨的水厂1座和30KVA的变电站1座。公安、国税、地税、工商、法院、司法、电信、邮政、农行、重农商行等单位都在太和镇设立了分支机构。文教卫生发达。镇内有中学1所,中心小学5所,在校师生10785人。太和镇中心卫生院是一级甲等医院,是合川区的重点乡镇中心医院和太和片区的急救中心,另有村卫生室36个。(3) 交通运输情况重庆合川是渝西北、川东北的交通枢纽和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也是重庆通往四川、陕西、甘肃等地的交通要道和经济走廊。太和城镇距合川城区36公里,离潼南县城35公里,距国道212线18公里,是“遂、南、广、合”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合川至潼南的二级公路渭潼路穿镇而过,镇域内公路已成网络,有县级道路4条33公里,镇级道路4条30.6公里,村级道路88条185公里,三级汽车站1座;遂渝快速铁路横贯境内20余公里,设有三级客货站;太和镇内涪江通航水域40公里,设有客货运码头1个,小甄子等水码头14处。(4) 自然条件合川气候属亚热带温湿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18.1,四季分明。年平均相对湿度79,最大相对湿度83,最小相对湿度15。降水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1112左右,510月6个月共降水平均为711.32,占全年64;14月及1112月6个月共降水平均为400.32,占全年36。年平均日照数为1315.7d,年平均气压984.6mb。历年各月都以偏北风最多,多年平均风速为1.8m/s,瞬时最大风速28 m/s,最多风向为NW。(5)玉米秸秆性质有关化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含有30%以上的碳水化合物、2%4%的蛋白质和05%1%的脂肪,既可青贮,也可直接饲喂。农作物秸秆是一种重要的富含有机质(80-90)的生物质能源,木质纤维素含量相对较高。对玉米秸秆进行精细加工处理,制作成高营养牲畜饲料,不仅有利于发展畜牧业,而且通过秸秆过腹还田,更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1.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4.1技术指标产气量:450m3/d 反应器实际产气率:0.7m3/L 有效容积:5.14105L 进料浓度:92.23%(TS) 发酵温度:352 进料量:0.8t/d 水力停留时间:45d1.4.2经济指标(一)收入部分(1)沼气年产沼气16.4万m3,沼气价格按3元/m3计算,沼气价值49.2万元(2)沼渣 沼渣沼液年产量为274t,沼肥按40元/吨计算,气价值1.10万/年。以上合计经济效益价值44.85万元/年。(二)运行成本计算如下 (1)人工费:7100365=25.55万元/年 (2)动力费:700.60365=1.53万元/年 (3)燃煤费:按照平均每月每天运行4小时计,共运行1440个小时。产生的沼气供锅炉燃烧73个小时,煤燃烧1367个小时左右。每吨煤价格为980元,0.5t/h燃煤常压锅炉燃煤量58kg/h,合计燃煤费为7.78 万元(1368h58k/h1000980元/t=7.78万元)。合计沼气运行成本34.86万元。运行费用:34.8617.5=1.99元/m3(三)年经济效益 本项目年增收合计44.85万元。年运行费用约34.86万元,净收入9.99万元。2 秸秆厌氧消化工艺总体设计2.1秸秆产生量工程建设地位于一个自然村,该村是一个以农业发展的乡村,周边的秸秆资源十分丰富,但该村对农作物并没有进行合理、高效的处置,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及当地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今年来,随着环保问题的日益突出及农村地区能源供应压力的增加,特别是秸秆焚烧问题、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发展及大中型沼气工程原料拓展的需要,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日益受到省内外各界的普遍关注。由此可见,该工程的建设符合省内外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发展方向,是解决省内秸秆焚烧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推动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及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提高省秸秆沼气工程科技水平的重要举措。2.2工程规模(1)计算每天原料用量根据相关文献查得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负荷秸秆TS污泥TSF/M碱秸秆产气率水力停留时间53g/L92.23%17.2%100/62%NaOH0.7m3/L45D计算如下: 每天用气量=5000.9=450m3 厌氧罐体积V实=450m30.7m3/L=642m3 有效体积V效=V实80=513.6m3=5.14105L 秸秆mTS=V效53g/L=2.72107g 秸秆m1=mTS45秸秆TS=6.56107=65.6t 污泥mTS=m秸秆TS6100=1.6106(g)m2=mTS17.2=1.610617.2=9.3106g=9.3t 所需水m3=(2.72107+0.16107)9=2.6108g=260t 所需碱m4=m秸秆TS2 =5.4105g 进料量m5=80kg TS/(mD) 45045=800kg=0.8t 出料量m6=m5(1-45)=0.44t取反应器高度H=5m,则4D*D=V实际 得D=13m,占地面积=26.5m2(3)计算处理规模年处理秸秆量:65.6 36545=532t年产沼气量:450365=1.64105m3占地面积:由平面布置图计算得:场区占地面积S=4736m22.3厌氧消化工艺2.3.1主要工艺反应器介绍UASB是(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ed/Blanket)的英文缩写。名叫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是一种处理污水的厌氧生物方法,又叫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中的厌氧反应过程与其他厌氧生物处理工艺一样,包括水解,酸化,产乙酸和产甲烷等。通过不同的微生物参与底物的转化过程而将底物转化为最终产物沼气、水等无机物UASB由污泥反应区、气液固三相分离器(包括沉淀区)和气室三部分组成。在底部反应区内存留大量厌氧污泥,具有良好的沉淀性能和凝聚性能的污泥在下部形成污泥层。与其他类型的厌氧反应器相较有下述优点:1. 污泥床内生物量多,折合浓度计算可达20-30g/L;2. 容积负荷率高,在中温发酵条件下,一般可达10kgCOD/(md)左右,甚至能够高达1540kgCOD/(md),废水在反应器内的水力停留时间较短,因此所需池容大大缩小。3. 设备简单,运行方便,勿需设沉淀池和污泥回流装置,不需要充填填料,也不需在反应区内设机械搅拌装置,造价相对较低,便于管理,且不存在堵塞问题。缺点是:(1)需要安装气/固分离器;(2)需要有效的布水器,使进料能均匀与消化器底部接触;(3)进水要求低SS含量;(4)在高水力负荷或高SS负荷时易流失固体和微生物,运行技术要求较高。UASB在国内外已被大量用于低SS废水的处理,如废酒滤液、啤酒废水、豆制品废水等。而对于SS浓度高的,则很易引起三相分离器的堵塞,导致反应器失效。连续搅拌反应器系统,或称连续搅拌槽(continuous stirred tank reactor),简称CSTR,是一种研究和监测大气污染物对植物影响的动态模拟装置由于玉米秸秆厌氧发酵时悬浮物SS比较高,COD浓度相对较高,所需要的负荷较高,所以选择全混式厌氧反应器是比较合适的,有利于节约投资;较长的水力停留时间也有利于秸秆的分解与消化,沼气的产量也相对稳定,同时,更有利于项目的顺利实施与运行管理。综上所述,本工程拟选用CSTR工艺。2.3.2工艺选择原则 (1)根据该村的经济条件和投资目的,该自然村的地理位置、处理规模和秸秆特点; (2)地方政府的要求和村民的实际操作水平; (3)采用先进、成熟、运行可靠的沼气工程技术,适应企业的发展; (4)在保证沼气工程达到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投资和运行成本; (5)设备质量优良可靠,确保运行稳定,具有良好的性价比,创建“放心工程”; (6)沼气系统力求操作管理简便,降低劳动强度。2.3.3工艺选择 本工程主要原料秸秆,工程地处重庆,需要考虑湿度问题,适合选用进料TS浓度较高且原料中粗纤维对工艺无影响的CSTR工艺2.3.4本项目工艺特点 1.预处理部分设置调节池:对原料进行搅拌调节处理。预处理工艺是为了保证CSTR设备内的物料浓度,二是调节物料的PH值及合适的C/N值。 2.储气袋:储气袋是一种以柔性织物为贮气囊袋的低压燃气贮存装置,它集中了低压湿式贮气柜和低压干式贮气柜的优点,不需要防腐,冬季不需要保温,柔性织物贮气囊袋轻,因此基础要求简单;柔性织物材料价格低,产品的造价相应下降;在工厂制造出产品,因此施工期非常短,产品质量得到很好的控制,是目前低压湿式贮气柜和低压干式贮气柜的替代产品。2.3.5工艺流程图根据前面的工艺介绍,本工程选用CSTR工艺,流程如下图1所示工艺流程说明:秸秆堆放仓: 每年收集到的干秸秆压实并堆放于仓库内。粉碎室: 将秸秆进行粉碎至长度3cm-5cm。碱预处理室: 粉碎后的秸秆在碱预处理室用2%的NaOH喷洒并浸泡24hCSTR厌氧反应器:处理后的秸秆、污泥加入反应器内,反应器通过搅拌使固液相混匀。每天投加与外泄固定的原料。产生的沼气通过管道排走。储存池: 每天从厌氧反应器排除的沼渣、沼液进入储存池储存。调节池: 部分污泥、沼液回流于调节池进行营养调节,以作厌氧反应器的菌种来源。固液分离室: 沼渣、沼液混合液通过固液分离机进行分离,沼液经过后期处理后进入农田,沼渣则进行堆肥处理。脱硫塔: 厌氧反应产生的沼气进行氨脱硫处理。脱水室: 脱硫后的沼气通过脱水器出去水分。集气袋: 净化后的沼气储存在集气袋中。压缩机: 需使用的沼气通过压缩机压缩后进入用户家里。沼气锅炉: 加热厌氧反应器的外壁循环水,使厌氧反应器保持在350C。(注:固体通过传送带传送,液体通过泵提供动力)2.4厌氧消化工程设计2.4.1预处理单元秸秆储存仓:基本尺寸:15.0m5.0m9.0m数量:1座,2层结构结构:砖混结构粉碎室: 基本尺寸:10.0m5.0m4.0m粉碎机型号:TFJ50-60型数量:1座,2台(1备1用)结构:钢混结构碱预处理室:基本尺寸:5.0m5.0m4.0m数量:1座 结构:钢混结构2.4.2沼气生产单元1、CSTR发酵罐(642.0m2): 基本尺寸:13m5.0m数量: 1座 PH值:6.5-7.82、搅拌装置: 型号:DSV-DA-AM2-1/6HP 转速:500r/min 叶轮直径:500mm 使用压力: 6 kg /cm2 (85 PSI) 最大使用压力: 8 kg /cm2 (115 PSI) 环境适温度: -10 +120C 数量:1台2.4.3沼气沼液储存单元沼气储存袋: 基本尺寸:6.0m数量:2座材质:红泥夹网布储存池: 基本尺寸:5.0m2.5m1m 深:2m数量1座结构:钢混型式,池底做防渗处理调节池: 基本尺寸:5.0m2.5m1m 深:2m数量1座结构:钢混型式,池底做防渗处理2.4.4沼气净化单元:脱 硫 室:基本尺寸:3.0m3.0m3.0m数量:1间脱 硫 塔:型号:BYJ110-1T脱 水 室:基本尺寸:3.0m3.0m3.0m数量:1间脱 水 室:型号:XRFC 主要指标:处理气量:(1-3000)Nm3/h压 力:0.8Mpa气体纯度:99.9995%露点:-60oC压 缩 室:基本尺寸:5.0m4.0m2.0m数量:1间压 缩 机:型号:BJ-100A 主要指标:功率:75KW 管径:2 驱动方式:联轴器传动气水分离器:型号:KDQ-800 数量:1台阻火器: 型号:CT50 数量:1台2.4.5有机肥加工单元:沼液泵: 型号:65WQ27-15-2.2 功率:7.5KW 扬程:15m 流量:27m3/h 数量:2台(1备1用)固液分离间: 基本尺寸: 3.0m5.0m5.0m数量:1座结构:钢混型式固液分离机: 型号:RKF40 数量:1台 参数指标:污液处理能力40m/h分离机容量2.4KW去渣率90%有机肥加工车间:基本尺寸:25m5m4.0m数量:1座结构:钢混型式2.4.6辅助生产生活设施锅炉房: 基本尺寸:3.0m数量: 1座结构:砖混型式锅炉: 型号:LDR0.129-0.7 数量: 1台装载区: 基本尺寸:10.0m13.0m 作用:提供装载沼渣、沼液的大货车的场所维修室: 基本尺寸:6.0m5.0m2.0m控制室: 基本尺寸:5.0m5.0m3.0m 作用:控制厂内机器的运转变电室: 基本尺寸:5.0m5.0m1.0m消防安全室: 基本尺寸:8.0m5.0m2.0m3 总图布置3.1总平面布置3.11总平面布置原则1、沼气站内总平面布置应根据站内各建(构)筑物的功能和工艺要求,结合地形、地质、气象等因素进行设计,并应便于施工、运行、维护和管理。2、平面布置图应按比例绘制,标明场区的基本坐标原点、指北针,各建(构)筑物的名称(或编号)、平面尺寸和与坐标原点的相对位置,各种管线的管径、走向和与建(构)筑物的相对位置,场区的道路、绿化带的布局、宽度等。3、建(构)筑物的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管理建筑物或生活设施除必须与生产建(构)筑物结合外,宜集中布置在主导风向的上风侧,与生产建(构)筑物的距离应符合GBJ 16-87第3章、第4章的规定; b)建(构)筑物间距宜紧凑、合理,并应满足各建(构)筑物的施工、设备安装和埋设管道及维护管理的要求。4、厌氧消化器、储气柜、输配气管道和其他危险品仓库等的平面位置,应符合GBJ 16-87的规定。5、各种输液、输气管(渠)和电缆线的布置,应统一考虑,避免迂回曲折和相互干扰。 输送污水、污泥和沼气管线(渠)的布置尽量短而直,防止堵塞和便于清通,在条件允许时,应尽量采用明渠。各种管线应用不同颜色加以区别。6、沼气站内必须设置给水系统,并应避免与处理装置直接衔接。当与处理装置相衔接时,必须有防止污染给水系统的措施。7、沼气站内应留有汽车通行主道和人行道,各建(构)筑物间应留有连接通道,其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a)主要车行道的宽度:双车道为6m,并应有回车道。车行转弯半径不小于6m; b)人行道的宽度为1.5m2.0m。 c)构筑物之间的距离不小于5m。8、沼气站内必须设置排水系统,拦截暴雨的截水沟和排水沟应与区域或厂区(场区)总排水通道相连接。9、沼气站四周应设置有不低于2.0m高度的围墙(栏),与其他生产区、生活区分开。10、沼气站内的绿化面积不宜小于总面积的30%。11、沼气工程应有保温防冻措施。12、沼气工程供电应按三类负荷设计,厂区内设置操作控制间、独立的动力和照明配电系统。13、沼气工程的安全、防爆、防雷与接地参照GB12801、GB50028、GBJ16、GB50057、GBJ65等的相关规定。14、控制室应有良好的照明,设有监控所有设备运转、故障、程序操作、显示的控制屏(台),操作应具有集中与就地操作的功能。应有紧急状态报警装置。应采用可靠的自动控制系统进行自动控制、自动检测。并应设有值班人员休息室。3.1.2项目选址 根据项目选址原则要求厂址要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口,在工程建设地标高较低处,有较好的工程地质条件,方便的交通运输和供水供电条件,能满足消防要求,根据以上这些原则我们选址了位于该自然村的一片平地,这里地势较为平坦,有利于基本建设项目的实施,而且为标高位置最低处,综合考虑方便工程运行、布置美观、消防要求及缩短集中供气管线等因素,在场区内设置横向的主干道,方便秸秆和沼渣的运输,以及沼气的供应。主干道的北侧为办公生活区,主要配置行政楼、停车场、食堂、员工宿舍等;场区中部为生产区,主要配置秸秆仓库、粉碎室、厌氧发酵罐、碱预处理室等;厂区南部为处理区,主要配置为净化室、压缩室、集气袋等,并在场区的四周设置绿化区,以便于净化空气、美化场容。以上均详见沼气工程规划总平面图。3.2高程布置原则 1、沼气工程高程布置应按工艺流程要求进行设计,尽量利用自然地势高差使污水、污泥依靠重力的作用在处理系统中通畅流动,以减少动力提升。 2、工艺纵向流程图应包括各处理构(建)筑物和各类设备、仪表的名称、标高、剖面简图以及在垂直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各连接管线(渠)的名称(或编号)、直径、标高、坡度、走向。 3、高程设计时,应以受纳水体的最高水位或下游用水的水位或污水、污泥的利用位置的高程作为起点,反向推算,以便处理后的废水在洪水季节也能自流排出,并将总提升泵的扬程减至最小。当排水水位不受限制时,应以处理构筑物埋设深度确定起点标高,尽量减少土方量的开挖和回填。3.3厂区给排水设计3.3.1室外给水(1)水源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重庆市合川区太和镇富金村,村内配套完善的给水管网可直接接入,沼气工程相关供水要求腐蚀率低于0.2mm/a,出水口流出水头为20KPa,消防管网最不利点室外消火栓处自由水压为0.1MPa,村给水系统均可满足。(2)给水系统沼气工程各单体生产用水采用DN100镀锌钢管干管向各处配水,各用水点给水系统布置按工艺要求分别确定,消防给水纵向坡度0.5%。雨水沟上铺带孔混凝土盖板,雨水沟沿道路周边布置,直接排放入场区北侧场外排水沟。(3)单体给排水沼气工程相关单体用水采用DN25PPR管向柜体供水,排水采用DN110UPVC管直接引入场外排水沟。3.3.2消防系统沼气工程基地总平面道路均为混凝土路面,各建、构筑物周边均有3-4米消防通道,满足消防作业要求。本项目附属用房等,其门窗均按防火规范要求布置,面积满足泄压要求,通道宽度及安全出口数量、宽度均符合防火规范有关规定。沼气柜等相关建、构筑物位置需满足防爆要求。根据GB50016-2006第8.4.2条,各单体内可不设室内消防给水,但应适当增设泡沫消防灭火器,预防电气火灾。4 环境保护4.1环境保护中的选址要求(1)背景浓度:应选择背景浓度小的地区建厂,如背景浓度已超过环境质量标准则不宜建厂。(2)风向:污染源应选在居住区最小频率风向的上侧;尽量减少各工厂的重复污染,及不宜把各污染源配置为一直线且与最大频率风向一致;排放量大、毒性大的污染源远离居住区;(3)污染系数:厂址选择时仅考虑风向频率还不够,因为它只说明被污染的时间,而不说明被污染的程度,因此还应考虑风速的大小。(4)静风:静风出现频率高(超过40)或静风持续时间长的地区不宜建厂。(5)温度层结和大气稳定度:厂址的选择不应在经常出现逆温现象的地区,沿海建厂的工厂还应考虑海陆风的影响。(6)地形影响:如果厂址地形条件选择不好也会造成严重污染。应尽可能避免在盆地内建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的工厂。7)全面考虑建设地区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凡排放有毒、有害水、气、渣、恶臭、噪声放射性元素等的建设项目严禁在城市规划确定的生活居住区、水源保护区、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及疗养区和自然保护区内选址。(8)排放有毒、有害废水的建设项目,应布置在当地生活饮水水源的下游。废渣堆放场应与生活区及自然水体保持一定距离。4.2设计依据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